《平山冷燕》中的儒家思想

合集下载

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的小说观念

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的小说观念

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的小说观念王猛【内容摘要】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文化信息蕴含丰富,对小说理论多有涉及,主要表现在:虚构观念上升为对小说本体性的较为普遍的认同,成为无多争议的话题;小说功能在“志于道”和“游于艺”两极中角力,体现了时代思潮的影响和文化观念的进步;立言不朽成为小说价值论述的标识,反映了从比附经史到等量经史的转捩;序跋还对小说写实艺术展开多层次的探讨,出现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创获。

【关键词】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小说观念【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才子佳人小说作为一个流派,盛行于清初的顺、康、雍三朝,集中出现了五十多部作品,清中期乾、嘉两朝又产生十多部创作,[1]道、咸以后虽偶有作品出现,但明显呈衰亡之势。

因此,才子佳人小说数量粗略统计有六、七十部,这些小说的刊行时大都附有序跋,总量数万字,文化信息蕴含极为丰富。

其形式主要为自序和他序,序者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有官员、文人、书商、贫士等,他们以正统或开放的视角,纵论述才子佳人题材的本事源流,或导读作品、介绍作家,或发表对情、礼二元的认知与见解。

作为一面窗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涉及小说理论颇多,多方面揭示了时人对小说的认识和思考,其讨论重点虽大略与前代相同,如关于小说的虚实、功能、地位、价值、创作等,但论述重点和指向则有所转换或改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人小说观念的变化。

一、虚构抑或实录:一个不再争议的话题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史论》谈到中国人受儒家经典的影响时说:“他们对虚构故事的不信任表明,他们相信故事和小说不能仅仅作为艺术品而存在——无论怎样加上寓言性的伪装,它们只有作为真事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2]还有,小说本身即脱胎于历史悠久的史官文化,为了求得生存,喜欢“证明自己”身份的正统。

在这两种合力作用的情况下,标榜实录成为清代以前从小说家到批评家都乐此不疲的行为。

反映在序跋批评领域,明代中期以前上溯汉晋的漫长时期,几乎是实录话语的一统天下,明代中后期尽管社会思想发生重大的变革,但因为历史演义小说流派的兴盛,虚构观念依然未能居于主流,勉强和实录主张分庭抗礼,以致聚讼纷纭。

浅谈明末李贽思想对日本的影响分析

浅谈明末李贽思想对日本的影响分析

浅谈明末李贽思想对日本的影响分析作者:钱犇来源:《报刊荟萃(上)》2017年第07期摘要:李贽是我国明朝末期有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同时也是“泰州学派”的宗师级人物,李贽一生中重视对历史和传统的重新考虑,集中体现了我国明朝后期社会思想出现变革的特点。

李贽思想中着重体现了社会价值导向的作用,崇尚商贾功绩,反对重农抑商,因而具有极强的功利主义色彩,李贽思想对日本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并体现的日本政治、生活发展的方方面面,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明末李贽思想内容、特点,以及对日本影响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明末;李贽思想;日本政治;历史影响;分析李贽是明朝末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和心学家,同时也是明朝官员,对于政治、文化和经济、思想等方面均有研究,李贽思想中有很强的重商抑农思想,主要信仰童心和真心,以心学研究为主,其主要历史成就即为倡导心学和反对八股文。

李贽思想集中体现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思想特征,对后期日本文化和思想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关于李贽思想的基本研究和概括政治主张。

李贽思想在政治方面的体现主要是关于程朱理学的批判,受“阳明学”思想影响,李贽对当时知识阶层和官场独奉程朱理学的现象极为不认可,认为程朱理学为伪道学。

当时明朝封建统治者将孔孟之学和儒家经典奉为金科玉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可亵渎。

但是时任明朝官员的李贽对这一政治做法极为不认同,并且认为在政治统治中应该做到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认为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不能一味的盲从他人,提倡打破孔孟之道和宋明理学对政治统治思想的垄断局面。

经济方面。

李贽思想中明确认可个人私欲,应用相对理性的态度认为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交换关系,因而商业交易的思想和行为是值得认可和合乎天理的。

道家思想中一般宣扬的是经济主张是“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认为人们的行为都带有一定的功利主义。

基于此,李贽公开批评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认为富国强兵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这一点与理学家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主张相悖,明确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浅议晚明及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文化思想

浅议晚明及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文化思想

浅议晚明及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文化思想发表时间:2009-03-24T19:00:57.357Z 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2期供稿作者:刘莹莹[导读] 才子佳人小说是晚明反对禁欲主义文化思潮的产物。

才子佳人小说是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在明末清初之际,大约七八十年间,极度繁荣。

才子佳人小说常取主人公的名字作为书名,如《玉娇梨》、《平山冷燕》、《春柳莺》、《孝义雪月梅传》等。

才子佳人小说篇幅约在十六回到十九回左右,约十万字左右,与中篇小说相当。

才子佳人小说在情节上有较为固定的叙事情节模式: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

才子小说数量繁多,常见的如《玉娇梨》、《平山冷燕》、《梦中缘》、《铁花仙史》、《春柳莺》、《雪月梅》、《飞花咏》、《赛红丝》、《定情人》、《吴江雪》、《画图缘》《快心编》、《两交婚》、《柳氏传》、《娇红记》等等。

才子佳人小说从内容上看,多为有才华的读书人与才貌双全的官宦富家小姐的爱情婚姻故事。

从叙事情节的形式上来看,有几个通用的程序:(1)一见钟情。

男女主人公偶然相遇,都惊羡对方的才貌,暗生情谊;(2)私定终身。

相遇之后,男女主人公以诗词为媒,传达爱慕之情,私定终身。

(3)拨乱离散。

私定终身之后,或者是由于小人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或者是由于一方父母坚决反对,或者是由于一方的家庭遭遇重大变故,使得男女主人公从此天各一方,饱尝艰辛。

(4)及第团圆。

即使处于困顿潦倒的生活中,男主人公依然努力寻求功名,最终金榜题名,或者奉旨完婚,或者取得双方父母认可,结局都是皆大欢喜的大团圆。

一大量的才子佳人小说在明代末期的新兴,与其特定的文化背景、社会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明代初期,统治者为了巩固其政权,极力鼓吹“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倡导“三纲五常”的封建道统。

明代中期出现了王守仁学说,企图从儒学内部进行一次深刻调整,反对程朱理学把“理”视为一种外在权威的观点,提出“心即理”,强化道德的内化。

《平山冷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平山冷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平山冷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平山冷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全称《新刻天花藏批评平山冷燕》,又称《新编批评绣像平山冷燕》。

中国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文化常识大全何谓“十才子书”?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

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

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

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

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

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XXX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XXX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XXX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XXX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

如XXX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XXX运袭XXX,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XXX封XXX,XXX,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以作者的堂名、室名等作集名,古代士大夫除了住室之外,还有专为进行读书、藏书的处所,多以堂、室、斋、居、轩、亭、庵、馆为名,讲究点儿的称楼称阁,便以此给自己的文集取名。

如明代汤显祖家有玉茗堂,集名《玉茗堂全集》;清代XXX筑有随园,集名《随园诗话》。

以成书年代作集名,如唐代XXX和XXX的诗文集编于XXX年间,集名《白氏长庆集》、《元氏长庆集》。

以上几种定名办法,偶然交互利用,这就形成了同书异名的现象。

中国史学八大家XXX春秋时鲁国人,著有《左传》,编年体史书创始人。

清代文学复习纲要

清代文学复习纲要

一、填空1、清初诗人可分为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

遗民诗人以顾炎武、吴嘉纪、屈大均为代表。

其中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

入仕诗人以钱谦益、吴伟业和被称为“南施北宋”的施闰章和宋琬为代表。

2、钱谦益的明代作品收在《初学集》中,入清后的作品收在《有学集》中。

其后期的代表作是《后秋兴》。

清代诗歌的宗宋倾向和感伤思潮,都是从钱谦益开始的。

3、吴伟业的诗歌尤长于七言歌行,时称“梅村体”,代表作为《圆圆曲》。

4、“江左三大家”是: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5、王士禛,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

著有《带经堂集》等。

其成名作是《秋柳》诗。

6、王士禛在司空图和严羽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神韵说”,竭力提倡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一派的诗歌。

赵执信著《谈龙录》批评王士禛的神韵说。

7、清代中期的诗歌有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和以厉鹗、翁方纲为代表的宗法宋诗派。

翁方纲并提出了“肌理说”。

8、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主要活动在乾隆年间。

性灵说是对明代公安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9、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曾辞官在南京小仓山下筑“随园”,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和《随园诗话》等。

10、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人,为“扬州八怪”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竹石》等。

1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句出自赵翼的《论诗》。

12、明末清初有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词派。

13、开创清代词坛风气的是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派和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派,以及自成一家的纳兰性德。

14、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著有《迦陵词》,存词1600多首,为历史上存词最多的词人,其词师法苏轼和辛弃疾。

15、朱彝尊字锡鬯,号竹斋,秀水(今浙江嘉兴)人。

著有《曝书亭集》,并编选《词综》表明其词学观,大力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派的词人。

16、朱彝尊的词学影响广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等六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平山冷燕》的版本及其主题——明末清初小说述要之三

《平山冷燕》的版本及其主题——明末清初小说述要之三

作者: 刁云展;张发颖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辑刊
页码: 156-157页
主题词: 明末清初;中国小说史略;公元;版本;人情小说;思想解放;平山;才子书;顺治;序言
摘要: <正> 在明末清初的“人情小说”中,被称为“第四才子书”的《平山冷燕》,是当时推崇女性才华和思想解放上别具一格的作品。

此书在国外早有译本流传,盛于国内。

最近看到一本《平山冷燕》,清初刻本,有图六幅,前面有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的序言,序言最后有“时顺治戊戌立秋月”(按:即顺治15年,公元1658年)的字样。

这一极少见的版才,可以证明小说最迟产生于“顺治戊戌年”。

鲁迅当年大概没看到这个版本,所以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作者张博山系“清康熙时人”。

如果张某确系康熙时人,那么,这部小说的作者就不是张某,而另属别人了。

小说的作者,除这部“顺治本”没有署名,其他后来的各版本均署“荻岸散人编次”,作者究竟何人,待考。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2、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3、最早称书名为《三国演义》的修订评点者是毛纶、毛宗岗,毛本《三国》是最流行的本子。

4、余邵鱼的《列国志传》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有关列国故事的通俗小说;冯梦龙将它增补改写成《新列国志》,使之成为一部东周列国的演义小说,清代杨庸删《新列国志》为《列国志辑要》,蔡元放将《新列国志》润色,易名为《东周列国志》成为以后最通行的本子。

5、《水浒传》版本有繁本和简本之别,共有7种不同回数:繁本有71回本、100回本、120回本3种,今知最早的是“《忠义水浒传》一百卷”;明末金圣叹将120回本“腰斩”成70回本的《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是清300年间最流行的本子。

简本有103回本、110回本、115回本、124回本等,现存较早而完整的简本是双峰堂刊《水浒志传评林》。

6、“吴中四杰”是指高启、扬基、张羽、徐贲四人,其中最有成就的是高启,所谓“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

7、宋濂和刘基是明朝的开国文臣,被正史推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学家是宋濂。

8、明代戏曲主要由杂剧和传奇两部分组成,主流是明传奇。

9、朱权作有兼戏曲史论和曲谱为一体的《太和正音谱》。

10、王九思著有杂剧《杜甫游春》,康海著有《中山狼》,徐复祚的《一文钱》和王衡的《郁轮袍》是讽刺杂剧的代表。

11、徐渭著有《四声猿》,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香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

其《南词叙录》是第一步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对传奇作家们也产生过极大的鼓舞作用。

12、在传奇的发展史上,宋元南戏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13、明传奇“四大声腔”指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和弋阳腔。

14、高濂著有爱情喜剧《玉簪记》,周朝俊著有爱情悲剧《红梅记》,喜剧作家孙钟龄所作的《东郭记》和《醉乡记》合称为《白雪楼二种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平 山冷燕 》 中的儒 家思想
圄 郊 小云
内容摘要 : 《 平 山冷燕》 作为明清之际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 品之一 ,是承载儒家思想的典范之作 。明 末 清初在 思想文 化领域 内斗争 激烈,但 ( ( 平 山冷燕》 中的思想 既不是程朱理 学倡 导的新儒 学,也不完全是对 李 贽思想的全 盘吸收,它实际上是先秦儒家 思想的回归。整部作 品首先将儒 家 “ 发 乎情 、止乎礼义” 的规 范 发 挥 的 淋 漓尽 致 ,其 次 ,儒 家严 谨 的 等 级观 念 也在 作 品 的 字 里行 间充 分 流露 了出来 。 因此 , 《 平 山冷 燕》 是
的欲 望 , 当然 也 不 完 全 是 “ 童 心 说 ”所 倡 导 的 “ 绝 假 存 真 ” 与 “ 顺 其 性 ,不 拂 其 能 ” 。 同 样 , 文 学 领 域 内也 是 如 此 , “ 在 李 贽 看 来 ,要 保 持 ‘ 童心’ ,使 文学 存 真 去 假 ,就 必 须 割 断 与 道 学 的 联

个 人 欲 望 的 过 分 膨 胀 , 以达 到 为 政 治服务 的企 图。这种 要求被 统 治政 权接受 ,却 受到李 贽 的严 烈
甚者 , “ 世俗 以纵欲 为 尚,人 情 以放荡 为快 ” 。这 种纵 欲思 想 对 文学 领 域 影 响 颇 深 。世 情 小 说 的 开山之作 ( 淦 瓶梅》 与狭邪小 说 诸 如 陈森 的 《 品花宝 鉴》、魏 秀 的 《 花月痕》 和韩邦 庆的 《 海上 花 列 传》,将 纵 欲 的 丑 态 呈 现 的 淋 漓 尽 致 。 因 此 笔 者 认 为 ,李 贽 的追求个性解 放用 力过猛 ,儒 家 宋明理学追 求的 “ 禁 欲 ”也被完 全 抛 弃 ,得 不 偿 失 。 人 有 社 会 属 性 ,随着 人在社会 中 的成 长 ,人 的生物本 能不断被 改造 ,这是人 与 动 物 不 同 的表 现 之 一 。 在 社 会
学 观 。 对 宋 明 理 学 , 戴 震 著 的 《 孟 子字 义疏 征》 就 曾指 出 “ 后 儒 以理 杀人 ” , 给 予 了理 学 以 有 力 的批 判 。 同 时 ,有 学 者 就 明确
宋 明理 学 主张 “ 存 天理 ,灭
人欲” , 认 为 理 或 天 理 是 自然 万
物 和 人 类 社 会 的 根 本 法 则 。其 将 天 理 、仁 政 、人 伦 、人 欲 内在 统 起来 ,使儒学 走 向了政治哲学 化 ,并 要 求 抑 制 个 人 欲 望 , 防 止
就是 《 诗经・ 关 雎》 君 子与 淑 女 情 感 的艺 术演 绎 ” 。儒 家 文化 博
中 的 人 不 能 一 味 沉 浸 在 欲 望 当 中 而 没 有 任 何 节 制 ,那 样 就 与 动 物
无异 。
提出 《 涛经》 对 才子佳人 小说产 生 的影 响,“ 才子佳人小说受 《 涛 生 “ 二南 ”的影响深远, 其 中 才 子 与佳 人 的恋 爱 故 事 历 程 , 实 际 上
系” 。
种 演 化 了 的 新 儒 学 ,它 是 以儒 学 为 核 心 ,儒 、道 、释 互 相 渗 透 的 唯 心 主 义 思 想 体 系 。被 改 造 了 的
被批判 的体 无完肤 。然而这 种变 革终究是 民间 自发 的变革 ,明清 封建制度 的既得 利益集 团 ,为 了
维 护 封 建 专 制 的统 治 ,将 二 程 与 朱熹 的理学思想 扶为官方 的统治 思 想 。程 朱 理 学 作 为 官 方 思 想 在 与 新 思 想 的 碰 撞 中 摇 摇 欲 坠 ,封 建 专 制 统 治 日渐 瓦 解 。
儒 学 与先 前 的儒 学不 同 。朱 熹 、 二 程将 理 放 在 第 一 位 ,站 在 哲 学 的角度上对 儒学进行 了修整 。而 汉 代儒 学 则 侧 重 于 其政 治 功 能 性 ,如 孟 子 提 出 的 “ 仁 政 ”。 《 平 山冷 燕》 所推 崇 的儒 学与 二 者 迥 异 ,它 所 提 倡 的 是 侧 重 伦 理 道德 的先秦 儒学 。作 者褒扬 先秦 儒 学 ,将 儒 学 的伦 理 思 想 渗 透 于 行 文 当 中 ,扬 弃 宋 明 理 学 式 的儒
批 判 。在其 《 焚书》卷 一 《 答邓
石 阳》 中 李 贽 提 出 “ 穿衣 吃饭 , 即是 人伦 物理 ;除却 穿衣 吃 饭 , 无 伦物矣 。 ” ,他 认 为 日常 生 活 是 最 基 本 的道 德 生 活 ,离 开 穿 衣 吃 饭 即无 所 谓 道 德 。人 类 所 有 道 德 活 动 都 与 物 质 生 活 密 切 相 关 ,穿 衣 吃 饭 是 人 类 一 切 行 为 的 原 动 力 与 终 极 目的 。 在 此 ,李 贽 就 从 正 面 提 出 了人 的 生 活 欲 望 的合 理
先秦 儒 家 思想 的 宣 言 书。
关键词 : < < - T - 山冷燕》 宋 明理学 李贽
先秦儒学
明 清 之 际 ,随 着 资 本 主 义 的 萌 芽 和 商 品经 济 的发 展 ,思 想 文 化 领域发生着 重大 的变革 ,统 治 中 国 几 千 年 的 儒 家 地 位 受 到 动 摇 ,以朱熹 为代 表 的宋明 感 召 下 ,社会 上出现 了对理学 过度压 抑人欲 的强烈反拨 ,但却 使得人 性 欲 望 不 断 膨 胀 ,导 致 了 不 良 的 后果 。整 个晚 明社 会赤裸裸 的禁 欲 主 义 的 社 会 思 潮 就 如 星 星 之
火 , 有 燎 原 之 势 。 无 奈 矫 枉 过 正 ,许 多人 由一个 极端走 向另一 个极 端 ,由 “ 禁欲”走 向 了 “ 纵 欲” ,导致 “ 流 风 所 及 ,在 社 会 上 刮起 一股 纵 欲 的狂风 ” ,更 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