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合集下载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注释】:
东山客:指东晋谢宁,曾隐居东山。
采薇:指殷末伯夷、叔齐采薇西山。
远:这里指不能入金马门。
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或两天。
【赏析】:
��这是一首劝慰友人落第的诗。
��落第还乡之人,心情自然懊丧。作为挚友,多方给予慰籍,使其觉得知音有人是极为重要的。全诗着意在这个主旨上加以烘染,有叙事、有写景、有抒情,有感慨,有勉励。写景清新,抒情柔蜜,感慨由衷,勉励挚敬,吟来令人振奋。
行当浮桂棹,音稀。
【作者】
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到: QQ 雅虎〗〖在线字典〗 -
【年代】:唐
【作者】: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内容】: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逢。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原文翻译及赏析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代:王维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金门一作:君门)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

(孤村一作:孤城)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译文及注释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

圣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时代。

英灵:有德行、有才干的人。

遂(suì)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wēi)。

连你这个像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

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借指綦毋潜。

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金门一作:君门)你应试落第不能待诏金马门,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这两句指虽然未能考中,但不是因为没有才能。

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

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

吾道非:是指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

江淮(huái)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

寒食:古人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断火三日。

京洛:指东京洛阳。

江淮:指长江,淮水,是綦毋潜所必经的水道。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

长安道:一作“临长道”。

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

违:分离。

行当浮桂棹(zhào),未几拂荆扉(fēi)。

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

行当:将要。

桂棹:桂木做的船桨。

未几:不久。

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huī)。

(孤村一作:孤城)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村艳丽多彩。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适,偶然的意思。

“吾谋”句说綦毋潜此次落第是偶然失败。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全诗翻译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全诗翻译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全诗翻译《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劝慰友人落第的诗。

此诗围绕送友还乡,对友人科考落第一事多方给予慰藉和劝勉,鼓励友人不要灰心懊丧,使其觉得知音是极为重要的。

全诗着意在这个主旨上加以烘染,有叙事、有写景、有抒情,有感慨,有勉励,写景清新,抒情柔蜜,感慨由衷,勉励挚敬,令人振奋。

诗意明晰动人,语言质朴真实,充溢着诗人对友人的信任和希望。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作者:王维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解】:⑴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孝通(一作季通),荆南人(治今湖北江陵),王维好友。

⑵圣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时代。

⑶英灵:英华灵秀的贤才。

⑷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此处泛指隐居的贤才。

⑸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

⑹君门远:指难以见到皇帝。

一作“金门远”。

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

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

⑺吾道非:《孔子家语·在厄》记载:“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陈蔡发兵围孔子,孔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吾何为至此乎?‟”是指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

⑻寒食:古人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断火三日。

⑼京洛:指东京洛阳。

一作“京兆”。

江淮:指长江,淮水,是綦毋潜所必经的水道。

⑽临长道:一作“长安道”。

⑾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

违:分离。

⑿行当:将要。

棹:划船的用具,此处用以指代船。

⒀未几:不久。

⒁孤城:一作“孤村”。

⒂“吾谋”句:说綦毋潜此次落第是偶然失败。

左传记载:“士曾行,绕朝赠之以策(马鞭)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适,偶然的意思。

⒃知音稀:语出《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诗歌的首联“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诗人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赞美,他说在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时代,没有隐士,有才能的人都会出来报效国家。

这既是对綦毋潜的安慰,也是对他的鼓励,希望他不要因为落第而灰心丧气,要相信自己的才能。

颔联“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诗人用了一个典故,他说连你这个像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了。

这里的“东山客”指的是谢安,他曾经隐居在东山,后来出山辅佐东晋朝廷,建立了功业。

诗人用这个典故,是想告诉綦毋潜,你虽然这次落第了,但不要灰心丧气,要相信自己的才能,总有一天会得到施展的机会。

颈联“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这两句诗是说,虽然你未能考中,但不是因为没有才能,而是命运不济。

诗人在这里安慰綦毋潜,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否定自己的才能,要相信自己的道路是正确的。

诗歌的中间两联,主要是描写了綦毋潜落第后的行程。

其中,“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这两句诗说綦毋潜落第后将取道洛阳经过江淮回家乡。

这里的“寒食”是指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在这一天,人们要禁火三天,吃冷食。

“京洛”指的是东京洛阳,这里是綦毋潜的家乡。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这两句诗说诗人在长安的道路上为綦毋潜饯行,但是他的心情却很沉重,因为他的好朋友要离开他了。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这两句诗说綦毋潜即将乘船南下,回到他的故乡。

这里的“桂棹”是指用桂花木做的船桨,“荆扉”是指用荆条做的柴门。

最后两句“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诗人遥望远方的树木,送别远行的客人,只见夕阳西下,孤城的影子映在余晖之中。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烘托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这两句诗是诗人对綦毋潜的安慰,他说我的计谋没有被采用,但是不要以为知音稀少。

这里的“吾谋”指的是诗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知音稀”指的是理解他的人很少。

诗人在这里安慰綦毋潜,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要相信总会有理解他的人的。

王之涣最有名的8首诗

王之涣最有名的8首诗

王之涣(692-744),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其诗歌流传下来的并不多,但每一首都极具特色。

以下是王之涣最为有名的8首诗: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山坡羊·白日依山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潜鱼愿深渺,渊明无由逃。

彭泽当此时,沉冥一世豪。

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

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

凄其望诸葛,肮脏犹汉相。

时无益州牧,指挥用诸将。

平生本朝心,岁月阅江浪。

空余时语工,落笔九天上。

向来非无人,此友独可尚。

1.《登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潜鱼愿深渺,渊明无由逃。

彭泽当此时,沉冥一世豪。

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

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

凄其望诸葛,肮脏犹汉相。

时无益州牧,指挥用诸将。

平生本朝心,岁月阅江浪。

空余时语工,落笔九天上。

向来非无人,此友独可尚。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感悟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感悟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感悟“潜落第,还乡去,手持新诗,归去来,无赋花钱,却有诗僧乡。

”这是唐朝大诗人王维的诗句,他送别的朋友綦毋潜,怀着一种古典的优雅,又有一种深沉的情怀,当代人也会感受到他心中的思念和深情。

王维在家乡炎黄将军杨维楷军营成长,他在家乡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从小就爱读书,被称为“琴友”,在家乡有着许多的心灵磨砺。

少年时期,王维参加公务,由这种经历,更深了他对家乡和他的人民的热爱和关怀。

尽管有着深深的家乡情怀,王维也不忘追求自己的理想,在他的诗作之中,对家乡的思念多以客观的眼光来反衬,体现了他对家乡的爱,也表达了王维对家园的思念和祝福。

王维常常送行给朋友,在相互告别中,他能够体会到深深的惆怅,也能够借由这样的情怀释放出自己家乡的思念之情。

比如他的诗《过安平门》,回忆他那繁华的家园,勃发出热泪的泪水,而《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中,即使王维召唤不得,但他仍然深深的诉说出自己的思念:“醉别云山后,与空想行处,乘风吹到乡,无赋花钱,却有诗僧乡。

”也许是王维把自己的朋友当成家人,才能够使诗歌中的情怀溢满每一句话,倘若处事不及,朋友们也可以回来家乡,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维对友情的思恋,也有可以感受到他焕发出的家园情怀。

王维从未忘记自己的家乡,他用自己的文字,书写着自己的心灵之歌,也在表达着自己的家园情怀,这是唐朝大诗人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之于,也是他对家乡和朋友一种永恒而宝贵的祝福。

王维的诗歌,在一次又一次谱写着他对家乡的情感,用他深沉的情怀,将他那特殊的爱,留在那醉人的家园中,他那强烈的家乡情怀,时至今日始终不改。

今天,当我们翻阅王维诗歌,思考他的返乡之恋时,不禁被他点燃的家园情怀所感动。

他的诗句:“无赋花钱,却有诗僧乡”,更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家乡、朋友的爱和思念,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家园的温暖,牢记返乡的情怀,用爱抚慰着自己心灵的温柔,让自己的朋友们更加爱自己的家乡。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原文及赏析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原文及赏析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原文及赏析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原文及赏析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纷纷坠叶飘香璞。

浩荡归期留旅魂。

巴童犹未会歌舞。

鱼角翻衣激湍翻。

青蛇无心古渡杨。

烟月经行一片凉。

燕子嬉春迷细柳。

鹿崖寒松霭斑斑。

丹壑无因长故亲。

所思泪下知音人。

惟怜方寸旧穷巷。

蝶恋花香酒千春。

送别远客归故园,正是诗人写诗的主题之一。

王维的《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就是以送别友人离去为题材,展现了离别之情和对故乡之思的深情厚意。

首两句写景,以“纷纷坠叶飘香璞”勾勒秋天的景象。

纷纷坠叶给人以离别之感,飘香璞则暗示了人们对故乡的向往之情。

接着,诗人在第三、四句通过“巴童犹未会歌舞”和“鱼角翻衣激湍翻”两个景象,将注意力转向故乡的年少时光,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离去的遗憾和怀念。

进入第二联,诗人写出了故乡的独特景色。

青蛇无心古渡杨为人们展现出一幅优美的夜景,再通过“烟月经行一片凉”描绘出秋夜的幽静寒凉。

紧随其后的“燕子嬉春迷细柳”和“鹿崖寒松霭斑斑”则通过描写动物和植物的形象,将故乡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的两联描写的是诗人对友人离去的牵挂之情。

诗人感慨道:“丹壑无因长故亲,所思泪下知音人”。

丹壑指的是古代传统中真挚友情的象征,意味着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意。

无因长故亲则表达了朋友离去的无奈,泪下知音人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最后两句“惟怜方寸旧穷巷,蝶恋花香酒千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故乡的点滴回忆和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祝福。

整首诗以形象明细的描写传情,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通过对离别和故乡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离别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故乡的深沉感情。

这首诗充满了离别与乡愁的情感,通过对景物的有机融入,增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使全诗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与联想。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全诗翻译赏析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全诗翻译赏析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全诗翻译赏析《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劝慰友人落第的诗。

此诗围绕送友还乡,对友人科考落第一事多方给予慰藉和劝勉,鼓励友人不要灰心懊丧,使其觉得知音是极为重要的。

全诗着意在这个主旨上加以烘染,有叙事、有写景、有抒情,有感慨,有勉励,写景清新,抒情柔蜜,感慨由衷,勉励挚敬,令人振奋。

诗意明晰动人,语言质朴真实,充溢着诗人对友人的信任和希望。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作者:王维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解】:⑴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孝通(一作季通),荆南人(治今湖北江陵),王维好友。

⑵圣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时代。

⑶英灵:英华灵秀的贤才。

⑷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此处泛指隐居的贤才。

⑸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

⑹君门远:指难以见到皇帝。

一作“金门远”。

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

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

⑺吾道非:《孔子家语·在厄》记载:“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陈蔡发兵围孔子,孔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吾何为至此乎?’”是指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

⑻寒食:古人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断火三日。

⑼京洛:指东京洛阳。

一作“京兆”。

江淮:指长江,淮水,是綦毋潜所必经的水道。

⑽临长道:一作“长安道”。

⑾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

违:分离。

⑿行当:将要。

棹:划船的用具,此处用以指代船。

⒀未几:不久。

⒁孤城:一作“孤村”。

⒂“吾谋”句:说綦毋潜此次落第是偶然失败。

左传记载:“士曾行,绕朝赠之以策(马鞭)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适,偶然的意思。

⒃知音稀:语出《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门远:指金马门。东汉时,皇帝接见新 中进士的地方。这里指綦毋潜没有考上进士。
吾道非:孔子周游列国时,被困荒 野,再加上政治不被采纳,发出的对人 生的悲叹。
知音稀: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 《西北有高楼》,原句为:“不惜歌者苦, 但伤知音稀。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诗佛”王维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精通佛 学,精通诗、书、画、乐,今存诗400余 篇。著名诗人,画家,开创了山水水墨画 派。
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新唐书》:“名盛于开元、天宝间, 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 友。” 唐代宗:“摩诘乃天下文宗也。”
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东山,东山客说的 就是他,此处泛指隐士。
采薇:武王伐纣时,伯夷、叔齐拦阻大 军,望取消伐纣,但未成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