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螺钉技术

合集下载

椎弓根螺钉技术

椎弓根螺钉技术

脊柱外科打椎弓根钉是最常用的技术,可是不好掌握,。

比如在侧弯后凸旋转情况下具体椎体怎么决定进针点,倾斜角度,在有横突椎板骨折时的决策,CT扫描的意义有多大,椎弓根基底部与椎体关系变异情况,具体操作的手法诀窍等,平片阅片要点,经验教训。

在大医院可以借助术中C臂机完成,但在基层医院没有这样的条件,我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1;术前应仔细阅读X线侧位片,测出椎弓根进钉角度。

可以通过CT片发现是否有椎弓根骨折,同时可以测出椎弓根进钉轴线与棘突的夹角。

2;术中暴露出乳突副突间沟(对此解剖位子很多文献有记载),以此为进钉点,结合术前测量的进钉角度打入导针后,拍片定位即可。

当然遇到骨折比较严重的进钉会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术者在工作中多摸索总结了。

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准确地将螺钉经椎弓根拧入椎体,因此,确定椎弓根螺钉的入点尤为重要。

文献中有多种后路确定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方法,其共同点均以横突和关节突为定位标志,前题是横突及关节突均正常的解剖状态。

如果横突缺如、过大、过小、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甚至在既往手术中已被咬除,则会影响进钉点的定位,或难以定位。

人字嵴进钉法以副突嵴和峡部嵴为定位标志,位置恒定,容易显露及辨认。

对于严重增生退变的关节突关节咬除增生部分后,未发现副突嵴及峡部嵴的退变,可见到正常的人字嵴结构。

对于结构性脊柱侧弯的患者,脊柱既有侧弯、又有旋转,椎弓根的粗细、长短及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变异。

我们在术前通过螺旋CT断层扫描,以计划固定的椎弓根为重点,术前认真阅读CT片,分析需要固定节段椎体的旋转方向、椎板和椎弓根长短的变化、椎弓根的粗细及方向、椎管的位置及形状、以及小关节有无增生及其程度,明确椎弓根与横突、关节突、椎板、棘突及小关节增生的骨赘等标志之间的相对关系,指导术中定位。

并将对应椎弓根的层面作标记,方便术中辨认。

确定进钉点后,先咬除进钉点处皮质骨,开口器开口,恒力持稳探路器缓慢进入,在松质骨内应阻力不大且均匀,如有大的阻力,可能遇到骨皮质,应拔出探路器,将咬除的棘突剔净、修剪成骨条后填入钉道,再次用探路器,则易控制方向,避免滑入原钉道。

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说明

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说明

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说明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外科手术技术。

该技术通过皮肤小切口,将螺钉植入患者的椎弓根,以稳定和固定脊柱,达到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的目的。

该技术的操作步骤如下:1. 定位和导向:通过X射线或CT扫描,医生确定椎弓根的位置,并确定切口入路和螺钉植入的角度和深度。

2. 麻醉:使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确保患者无痛感和舒适。

3. 小切口:在患者的背部或侧面,医生通过小切口将导向针或导丝穿过皮肤,将其导向到椎弓根的目标位置。

4. 扩张鞘插入:医生通过导向针或导丝的通道,逐渐扩张软组织和肌肉鞘,以便插入螺钉。

5. 螺钉植入:医生使用专用工具将螺钉沿着导向针或导丝插入到预定的深度和角度。

螺钉的形状和尺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6. 固定和紧固:螺钉插入后,医生会使用螺丝刀或扳手将螺钉旋转,以确保其牢固地固定在椎弓根上。

7. 结束和恢复:医生将导向针或导丝从患者体内取出,小切口缝合。

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可行性: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该技术只需进行小切口,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出血。

患者术后疼痛和康复时间也相对较短。

2. 准确性:通过影像学的引导,医生能够准确地定位和操作,确保螺钉的正确植入位置。

3. 稳定性:椎弓根是脊柱骨的重要部分,通过植入螺钉可以有效稳定脊柱,提供持久的支撑。

4. 风险较低:由于切口小且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概率相对较低。

然而,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适应症限制、对医生技术要求较高等。

因此,在考虑该技术时,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其适用性和风险。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

椎弓根螺钉技术

椎弓根螺钉技术

脊柱外科打椎弓根钉是最常用的技术,可是不好掌握,。

比如在侧弯后凸旋转情况下具体椎体怎么决定进针点,倾斜角度,在有横突椎板骨折时的决策,CT扫描的意义有多大,椎弓根基底部与椎体关系变异情况,具体操作的手法诀窍等,平片阅片要点,经验教训。

在大医院可以借助术中C臂机完成,但在基层医院没有这样的条件,我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1;术前应仔细阅读X线侧位片,测出椎弓根进钉角度。

可以通过CT片发现是否有椎弓根骨折,同时可以测出椎弓根进钉轴线与棘突的夹角。

2;术中暴露出乳突副突间沟(对此解剖位子很多文献有记载),以此为进钉点,结合术前测量的进钉角度打入导针后,拍片定位即可。

当然遇到骨折比较严重的进钉会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术者在工作中多摸索总结了。

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准确地将螺钉经椎弓根拧入椎体,因此,确定椎弓根螺钉的入点尤为重要。

文献中有多种后路确定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方法,其共同点均以横突和关节突为定位标志,前题是横突及关节突均正常的解剖状态。

如果横突缺如、过大、过小、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甚至在既往手术中已被咬除,则会影响进钉点的定位,或难以定位。

人字嵴进钉法以副突嵴和峡部嵴为定位标志,位置恒定,容易显露及辨认。

对于严重增生退变的关节突关节咬除增生部分后,未发现副突嵴及峡部嵴的退变,可见到正常的人字嵴结构。

对于结构性脊柱侧弯的患者,脊柱既有侧弯、又有旋转,椎弓根的粗细、长短及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变异。

我们在术前通过螺旋CT断层扫描,以计划固定的椎弓根为重点,术前认真阅读CT片,分析需要固定节段椎体的旋转方向、椎板和椎弓根长短的变化、椎弓根的粗细及方向、椎管的位置及形状、以及小关节有无增生及其程度,明确椎弓根与横突、关节突、椎板、棘突及小关节增生的骨赘等标志之间的相对关系,指导术中定位。

并将对应椎弓根的层面作标记,方便术中辨认。

确定进钉点后,先咬除进钉点处皮质骨,开口器开口,恒力持稳探路器缓慢进入,在松质骨内应阻力不大且均匀,如有大的阻力,可能遇到骨皮质,应拔出探路器,将咬除的棘突剔净、修剪成骨条后填入钉道,再次用探路器,则易控制方向,避免滑入原钉道。

如何精确的置入椎弓根螺钉?骨科医生的必杀技

如何精确的置入椎弓根螺钉?骨科医生的必杀技

如何精确的置入椎弓根螺钉?骨科医生的必杀技椎弓根螺钉(PS)是脊柱最坚固的结构,可经受侧弯应力、旋转应力和屈伸应力。

它是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产物,更是脊柱外科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椎弓根但如何根据不同患处,最精确的置入椎弓根螺钉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课题。

本文包括颈椎置钉、胸腰椎置钉、经皮置钉等多方面的知识,带你系统掌握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

颈椎置钉颈椎椎弓根容积较胸椎更小且方向变异较多,螺钉置入有较高的风险,临床应用较少。

但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且无需依赖椎板的完整性,在椎板缺如的情况下仍可应用此技术进行内固定。

由于颈椎椎弓根结构变异大,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同时上颈椎(C1、C2)和下颈椎(C3~C7)因适应功能而解剖形态存在巨大差异,考虑到这些因素而旨在提高各节段置钉准确率,降低或无误置率置钉方法的研究成为近年来脊柱外科医生的不懈追求。

目前,依据操作手段不同,置钉方式总体上分为两类:导航下置钉和徒手置钉。

早期导航下置钉的准确率仅为90%左右,远没有达到理论上的准确率。

俯卧位(颈部悬空)是后路颈部手术的常规体位,前1个颈椎弓根置钉过程会扰动、改变下1个颈椎弓根在导航中“记忆”的位置。

提高准确率的唯一方法就是反复重复导航步骤,这势必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放射线的照射次数。

加之导航设备较昂贵,这些因素限制了导航的普遍应用,因此,徒手置钉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但资料显示现在的许多徒手方法在置钉过程中仍有较高的穿透侧壁概率。

近年,文献报道利用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实际上是徒手置钉法与数字影像学技术相结合的一个方面。

基于当前研究现状,理想的徒手置钉方法应满足以下条件:①方法简便、工具简单、易掌握、易推广;②参照系恒定,干扰因素(如颈椎本身的退变增生、各节段颈椎术中的体位等)少,甚至无;③个体化、重复性好,高准确度,极低甚至无误置率。

由于解剖结构的不同,C1和C2有各自独立的置钉方法;C3~C7因结构相近,置钉方法在原则上应是自成一套体系,有着共同点。

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

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

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张文玺1 王斌2溧阳市人民医院骨科1 南京市鼓楼医院脊柱外科2一、简史boucher[1]于1959 年首先将椎弓根螺钉固定应用于腰椎的融合。

1969年Harrington和Tullor运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使2例高位脊柱滑脱患者得以复位。

1970年法国和瑞士的医生开始把椎弓根螺钉用于临床,CotrelandDubousset、Dick、Roy—Camille和Louis相继报道了临床成功的病例。

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后椎弓根螺钉器械经过不断的改善得到广泛的接受,应用椎弓根螺钉结合植骨融合逐渐成为相关疾病的治疗金标准。

Whitecloud[2]认为,椎弓根是脊椎上最为坚强的部分,是对脊柱进行操作和制动的有效作用点。

通过椎弓根器械的正确安放,就可以免除脊柱的钩-杆系统中的固定钩或luque系统中的椎板下钢丝对腰椎管造成的医源性的狭窄。

而且与前代固定系统相比,椎弓根器械可以在获得有效固定的同时,维持脊柱的正常解剖,最大限度地保留脊柱的运动节段。

在同一器械的不同节段,可以分别进行牵开、压缩、旋转、恢复前凸以及椎体的向前和向后平移。

Vanden- berghe[3] 等在尸体研究中发现,与先前的其它器械如harrin gton、hartshill 框架及luque 技术相比,椎弓根器械的力学优点更胜一筹。

在控制各个方向的异常活动包括旋转活动方面作用明显,并且由于椎弓根器械对于三柱均有良好的稳定作用和其自身的通用性,在保持和重建腰椎生理前凸方面的作用也非常可靠。

二、基础研究1、解剖学研究a、颈、胸、腰段的椎弓根形态各异,腰段椎弓根髓腔宽均小于相应的髓腔高,故应以髓腔宽确定螺钉直径,L1、L2髓腔宽不足其高的1/2。

Ebraheim.测量认为椎弓根内侧至硬膜囊间距离,椎弓根至邻近上下神经根的距离分别为1.5、5.3、1.5mm,神经根上下径3.8-4.6mm,神经根走行33.7-39.20,认为偏内侧偏尾侧操作应避免[4]。

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引言:脊柱退变性疾病是指由于脊柱结构和功能改变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包括腰椎退行性疾病、颈椎退变性疾病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脊柱退变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有限,手术创伤大,术后康复缓慢。

寻求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技术应运而生,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是一种介入手术治疗技术,其原理是在椎弓根螺钉内预先灌注骨水泥,通过影像引导将螺钉置入椎体内,将患者的脊柱稳定起来。

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相比,该技术具有微创、术中出血少、恢复快、创伤小等特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

二、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技术的临床疗效1. 疼痛缓解:通过对椎弓根螺钉内注射骨水泥,能够有效促进椎体愈合,缓解患者的腰背痛和颈背痛症状。

2. 脊柱稳定:椎弓根螺钉的置入使得脊柱得到了稳固的支撑,减轻了椎间盘的压力,有利于椎体的愈合和稳固。

3. 术后恢复快:由于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术后疼痛轻,康复快,能够迅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4. 术后并发症少:该技术具有微创的特点,术中出血量少,伤口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感染和愈合不良的风险降低。

三、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1)腰椎、颈椎骨折;(2)腰椎间盘突出症;(3)椎体压缩骨折;(4)脊柱退变性疾病;2. 禁忌症:(1)严重脊柱感染;(2)脊柱活动性肿瘤;(3)严重骨软化症;(4)严重纵行位移的椎体压缩骨折。

四、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并发症及避免方法1. 并发症:(1)骨水泥外溢;(2)螺钉断裂;(3)感染;(4)突发性神经损伤等;2. 避免方法:(1)在椎弓根螺钉内预先灌注骨水泥时,严格掌握骨水泥的用量,避免过量灌注导致骨水泥外溢;(2)选择合适大小和长度的螺钉,避免螺钉断裂;(3)术前严格消毒,术中操作规范,减少感染的风险;(4)术前充分评估神经解剖结构,减少神经损伤的风险。

脊柱-USS2操作

脊柱-USS2操作
注:
螺母扳手(长)(110413000)、螺母扳手(短)(110413100) 均可与直型快装手柄(110413300)、T型快装手柄 (110413400)配合使用。
12 加压
需要加压时,可采用压缩钳(110411500)直接进 行加压。结合抗旋转套筒(110411900)折断防松 器(1螺钉进钉角度
a.植入角度为与矢状面呈25°内倾夹角。 b.俯卧位时,向头侧偏斜25°~30°,瞄向骶骨岬, 进入软骨下骨。
25°
11 骶椎椎弓根螺钉进钉深度
一般情况下为30~35mm。
12 骶椎椎弓根螺钉的直径选择
最常选用的螺钉直径为7.0mm。
6
手术操作
1 术前准备
术前应仔细研究病人的影像学资料 ——X线、CT、MRI影像资料。
目录 总览
手术操作
适应症 产品特点及优势
术前计划 手术操作 产品信息 手术器械
适应症
适用于胸、腰、骶椎后路手术的内固定: —脊柱骨折 —脊柱滑脱 —退行性脊柱不稳 —脊柱侧弯畸形 —肿瘤
产品特点及优势
—钉尖锥型螺纹导入设计,进钉容易 —U型锁紧螺母设计,增加与棒的接触面,更有效的防止术后连接棒的旋转 —特殊抗拔螺牙设计,提供强大抗拔出力 —万向螺钉允许任何方向上36°活动角度 —万向钉尾帽特殊锁紧机制,提供更高成角稳定性 —低切迹设计,减少对组织的激惹 —自攻钉尖,无需攻丝
手术器械
手术器械
19
20
手术器械
手术器械
21
22
手术器械
手术器械
23
24
10 恢复脊柱前凸
将撑开套筒(110410500)套在需撑开的上下两个螺钉 尾帽,使其向中间靠拢,以恢复脊柱生理前凸,同 时完成部分前柱撑开。 左右两侧的椎弓根螺钉需进行同样的撑开操作。

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脊柱损伤的方法分析

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脊柱损伤的方法分析

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脊柱损伤的方法分析骨科疾病中,脊柱损伤十分常见,这种疾病很多都是由外力压迫导致的,其主要特点包括临床症状比较多样,康复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高,患者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康复,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威胁生命。

以往的治疗中,医生都会使用螺钉将患者的脊柱进行固定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但是效果十分有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

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经椎弓根螺钉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本文就针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1经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损伤的临床价值以往,临床上在对脊柱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采用传统螺钉固定的方法,但是效果十分有限,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高,同时,接受过相关治疗的患者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恢复,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且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螺钉经常会随着患者的动作而出现松动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患者就可能会出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泌尿系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的患者可能会致残甚至会失去生命[1]。

作为国际医学界一项新的重要研究成果,经椎弓根螺钉在对患者受损的脊柱进行固定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相比于传统的螺钉固定的方式,经椎弓根螺钉固定不仅风险较小,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出血量,缩小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的创伤范围。

除此之外,经椎弓根还能解决传统螺钉容易移位的问题,辅助患者的脊椎受损部位进行复位,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缩小脊椎的受损范围。

使用经椎弓根螺钉技术来对患者受损的脊椎进行复位,不仅能使钉棒的力负荷降到最小,同时还能降低固定器的集中力,避免螺钉出现松动、移位等方面的问题,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最大限度的降低因疾病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方面带来的影响。

因此,和传统的螺钉固定技术相比,经椎弓根螺钉技术在治疗脊柱损伤患者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2经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损伤的主要方法在对脊柱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传统的螺钉固定治疗法需要在患者仰卧位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处理,采用X先透视的方式先确定患者的受伤的部位,采取相应的器械将患者皮下的深筋膜沿着中心点切开,采用电凝法先帮助患者止血,接着借助APK技术确定患者的进针点,然后对患者的脊椎进行固定[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螺钉技术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颈椎
颈椎分为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又可以分为上颈椎和下颈椎;
上颈椎:
枢椎椎弓根螺钉:
进钉点:侧块外缘向内7-8mm,下关节突下缘向上9-10mm
方向:外展25°,手柄尾倾25°
下颈椎:
C3-C7椎弓根螺钉:
进钉点:侧块外缘向内5mm,下关节突下缘向下2mm
方向:外展45°;与侧块表面近垂直
上颈椎:
(侧块螺钉)
寰枢关节螺钉固定(Margel法):
进钉点:C2下关节突下缘上方2-3mm,C2-3小关节内缘的外侧2-3mm
方向:向中线0-10°,向前指向寰椎前结节中点
下颈椎:
(侧块螺钉)
进钉点:关节突中点的内侧和头侧各1-2mm或内侧和头侧1/3处;
方向:向前外侧倾斜30°,并平行于关节突关节面
胸椎
胸椎椎弓根螺钉:
T2-T11椎弓根螺钉:用咬骨钳去除关节突外下方的皮质或直接沿下关
节突边缘下方探明上关节突的基底部,进钉点就
在其外缘;
T1和T12椎弓根螺钉:T1的进钉点应稍向内,螺钉轨迹内向角度减小;
T12的进钉点在乳突,轨迹向内的角度应加大,
与腰椎椎弓根进钉点相同;
胸椎椎弓根外侧螺钉:
进钉点在横突尖端、横突中线水平,方向与小关节外侧缘相交,
形成25°-40°的夹角;进钉角自T12向上逐渐增大;
腰椎
腰椎椎弓根螺钉:
进钉点:上关节突外缘和横突轴线交点
方向:钉尾角度在轴面外展约15°
骶1
S1椎弓根螺钉:
进钉点:腰骶关节下缘水平线和外缘垂线交点;
方向:指向骶骨岬的双皮质固定或穿过S1上终板(最牢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