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名句选录

合集下载

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名句

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名句

1.以德立身,以德立国。

——《荀子》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4.以诚待人,以信取人。

——《论语》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左传》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诗经》10.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11.有志者事竟成,有缘人事更佳。

——《红楼梦》12.以和为贵,以和为贵。

——《易经》13.忠恕为先,礼法为辅。

——《孟子》14.知足常乐。

——《庄子》1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1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礼记》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1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19.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

——《荀子》20.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论语》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2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23.愚公移山,志在千里。

——《列子》24.情人眼里出西施。

——《红楼梦》2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2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2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28.大丈夫处世,当以义为先。

——《孟子》29.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金瓶梅》30.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论语》3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32.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清照3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34.能教育者不必为长者。

——《论语》3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礼记》36.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37.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礼记》3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礼记。学记》中的名言名句

《礼记。学记》中的名言名句

《礼记。

学记》中的名言名句《礼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主要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方法和原则。

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经典的名言名句,下面我将为大家列举其中的一些。

1.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学记》开篇的一句名言,它表达了学习的乐趣所在。

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时常进行学习和不断地重复习题,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取得进步。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强调了对学习的态度和热情的重要性。

光是了解和学习是不够的,真正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乐在其中的人,才是最优秀的学习者。

3. 上好礼志于道,次好礼志于文,再次好礼志于礼,末好礼志于名。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礼仪时应该抓住本质,更注重道德修养和内在品质的提升。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真正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得当。

4. 以礼为教,以教为养。

此句强调了礼仪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孩子们的品性和道德,从而使他们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5. 学而优则仕,尚德则国治。

这是《学记》中的一句名言,强调了学习和德行之间的关系。

只有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同时继承和弘扬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

6. 率天下之无知以知,率天下之知以无知。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要时刻谦虚和虚心,无论自己已经掌握了多少知识,都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保持一颗虚心的态度,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真正的进步。

7. 忘彼无不利。

这句话教导我们要勇于接受新的知识和思想,要放下过去的旧观念和陈旧的观点,才能够真正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进步。

8. 敏于事而文于词,亦可为离。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提高文字表达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变为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9.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事情要有提前准备和充足的准备工作,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够有所建树和成就,否则就会荒废时间和机会。

【语文改革】国学经典名句赏析之《礼记》

【语文改革】国学经典名句赏析之《礼记》

国学经典篇目简介
《礼记》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又叫《小戴礼记》。

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

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二经;宋明又增加入《孟子》,于是定型为“十三经”,为士者必读之书。

国学经典名句赏析
1.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学记》译:所以,学后才能知道知识的不足,教后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不够深刻。

知道不足了,就能自省;知道自己知识的不深刻,就能不断勉励自己。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礼记·曲礼上》
译:那些能博闻强识而且能礼让的,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可以称之为君子。

100句名言,让你出口成章!

100句名言,让你出口成章!

100句名言,让你出口成章!记住下面100条名言名句,你也可以出口成章,口吐莲花,口才倍增。

理解其中涵义,你更可以如鱼得水。

1、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汤赋》)5、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宋史》)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7、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曷冠子·天则》)8、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孔子)10、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1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1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汉·王符》)1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1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宋·朱熹》)1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1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 2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19、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宋·释道原》)2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2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2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23、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2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2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2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曹操)27、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运命论》)28、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29、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元·程端礼)3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31、不愧于天,不畏于人。

(《诗经》)3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诚子书》)33、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3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画旨》)3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3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古语)3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3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诗经》《孟子》《礼记》名句

《论语》《诗经》《孟子》《礼记》名句

《论语》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2.道不同,不相为谋。

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11.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2.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1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7.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20.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1.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4.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7.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8.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0.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1.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3.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5.当仁,不让于师。

36.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7. 言必信,行必果。

38.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9.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关于礼和信的名言名句

关于礼和信的名言名句

关于礼和信的名言名句:
1、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
2、礼貌经常能够替代最高贵的情感。

——梅里美
3、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

——《论语》
4、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
5、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
6、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左传》
7、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

——孔
8、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9、礼者,人道之极也。

——荀子
10、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齐的。

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礼貌。

——歌德
11、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我增强生活潜质。

——池田大作
12、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

——杨筒
13、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苏轼
14、礼貌不费分文。

——拉丁美洲
15、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

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

——培根。

《礼记学记》中的名言名句

《礼记学记》中的名言名句

《礼记学记》中的名言名句《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是儒家经典《礼记》的注释和研究。

其中蕴含了许多卓越的名言名句,这些名言名句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和传颂,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启迪意义。

下面将为大家选取其中的一些名言名句并进行解析,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勇者乐土,严者乐事。

这句名言强调了各种美德的人所追求的满足感。

仁者注重利他,以善待他人为乐;智者注重智慧,以开阔的思维和洞察力为乐;勇者注重勇气,以挑战和征服为乐;严者注重纪律,以严守规则为乐。

这些都是不同类型人士在各自领域追求的价值,同时也呼吁我们要积极发展自己的特长并且享受其中的乐趣。

二、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名言强调了做人身心修养和经济节俭的重要性。

君子指的是有道德修养和高尚品质的人。

在这句名言中,静和俭是两个重要的关键词。

静意味着心静,要静下来,使自己内心的浮躁稳定下来,修身养性;俭指要节俭节约,自律的生活方式,节约财富资源培养德行。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只有心静身修,过节俭的生活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品质和远大的志向。

三、君子坦诚若渴,小人骄傲若溺。

这句名言强调了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区别。

君子善于坦诚和虚心学习,像口渴者渴望水一样,追求真理和知识;而小人则自大和自以为是,如同溺水之人,沉迷于自己的狭隘思维中不能自拔。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只有保持虚心学习和坦诚待人,才能不断进步和提高自己,成为真正的君子。

四、信而好行,没有仁者也。

这句名言强调了信用和行为的重要性。

只有具备信任和诚信的品质,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重视,只有承诺而后行动,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和价值。

没有信用和行动力,再高尚的仁人也无法称之为真正的仁人。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只有信守诺言并且付诸行动,才能成为真正的有道德的人。

五、以礼敬人,以礼自重,以礼待人,以礼自爱。

这句名言强调了以礼待人和以礼自身的重要性。

礼指的是对他人的敬意和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自律和约束。

100句国学经典名句大全!建议收藏

100句国学经典名句大全!建议收藏

100句国学经典名句大全!建议收藏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系辞上》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系辞上》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11、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1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1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1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1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1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20、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2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22、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2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2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2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2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板桥·竹石》2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记》名句选录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仪制度源远流长。

秦始皇焚书坑儒,礼不得传。

西汉大儒戴德、戴圣叔侄广泛搜集那些记录和阐述先秦礼仪制度的文章,分别著成《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

其中《小戴礼记》经东汉郑玄注释后盛行不衰,成为通行本《礼记》,被列为儒家必读的五经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礼记》中有许多精辟名句,集录于此,与朋友们共赏。

二戴“世居魏郡斥丘”(《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为今成安县北乡义村人。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意志不可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2、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译文】遇见财物,不要随意占有;遇到危难,不要随意逃避。

3、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礼记·曲礼上》)【译文】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

4、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往有来。

得到恩惠而不予报答,不合乎礼的要求;得到报答而不予恩惠,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5、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礼记·曲礼上》)【译文】到一个地方时要问清当地的禁忌,到一个国家时要问清当地的习俗,到别人的家里要问清这家的避讳。

6、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译文】曾子说:“君子爱人是使之有德行,小人爱人则是姑息迁就。

”7、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

(《礼记·檀弓上》)【译文】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别人。

(这是成子高说的话,接着他还说,我死后,找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葬了我。

)8、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译文】孔夫子说:“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厉害啊!”9、苟无礼义、忠信、诚悫(què)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礼记·檀弓下》)【译文】如果不用礼义、忠信及诚实之心对待百姓,即使百姓勉强结合,难道他们就不会离散了吗?10、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译文】孔子说:“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都是公正无私的,选拔贤能的人主持政事,讲究信用,推行和睦。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译文】玉不雕琢,不会成为好的器物;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

1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译文】虽有美食,不去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有极高明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译文】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授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相长。

14、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礼记·学记》)【译文】凡是求学的过程,尊敬老师是很难做到的。

老师受到尊重,然后他所传授的道理才可能受到尊重;道理受到尊重,然后百姓才知道敬重学业。

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译文】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

16、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礼记·乐记》)【译文】礼仪用来引导人们的志向,音乐用来调和人们的声音,政令用来统一人们的行动,刑罚用来防止人们的奸邪。

17、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礼记·乐记》)【译文】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们的内心;情感在心中激荡,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声音组合成条理,就叫做音乐。

18、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

(《礼记·乐记》)【译文】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动人心,使民风习俗改变。

19、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礼记·杂记下》)【译文】只紧张而不松弛,即使周文王、周武王也做不到;只松弛而不紧张,则周文王、周武王不会这样做;有紧张有松弛,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民众的办法。

20、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译文】恶意的语言不从口中说出来,就不会招致别人用忿恨的语言回击你。

21、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礼记·坊记》)【译文】有道德的人注重干实事而并不多说话,品德低下的人总是抢先说大话,而不注重干实事。

22、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礼记·坊记》)【译文】孔子说:“有好事就称是别人的功劳,有过失就称是自己的过失,这样百姓对你的怨恨便逐渐消失了。

”23、子曰:“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礼记·中庸》)【译文】孔子说:“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

掌握过与不及这两端的意见,而采纳适中的用于百姓。

”24、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礼记·中庸》)【译文】一个人能做到忠恕,就离道不远了;什么是忠恕呢?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25、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礼记·中庸》)【译文】身居高位,不欺凌下面的人;身居下位,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抱怨了。

遇事上不怨恨老天,下不归咎他人。

26、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礼记·中庸》)【译文】管理政事首先要得到人才,得到人才取决于他自身的品德修养,品德修养取决于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又取决于有没有仁爱之心。

”2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译文】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译文】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29、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礼记·中庸》)【译文】身居高位不骄傲跋扈,身居低位不自暴自弃。

30、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人的举动没有不得体的地方,对人的表情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人的言语也没有失礼的地方。

”31、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

(《礼记·表记》)【译文】仁是天下行为的表率,义是天下行为的准则,知恩图报是天下互惠互利的交往方式。

32、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礼记·缁衣》)【译文】君主因为有民众而存在,也因为人民的叛离而灭亡。

33、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

”(《礼记·缁衣》)【译文】孔子说:“说话实在而行为有法度,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会影响他的好名声。

”34、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礼记·儒行》)【译文】说话一定先有信用,行为一定合乎正道。

35、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礼记·儒行》)【译文】儒者不看重金玉,而是以忠信为宝贵;不希求土地,而以确立道义为土地;不希求多有积蓄,而以多有学问为富有。

”36、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礼记·儒行》)【译文】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威胁,可以接近而不可逼迫,可以杀害而不可侮辱。

37、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

(《礼记·儒行》)【译文】身体可以加害,而意志却不可动摇。

31、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

(《礼记·儒行》)【译文】以和为贵,以忠信为美,以从容宽厚为法则。

38、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

(《礼记·儒行》)【译文】荐举人才对内不排除自己的亲属,对外不排除对自己有怨恨的人。

”39、儒有澡身而浴德。

(《礼记·儒行》)【译文】儒者用道德沐浴以使自身保持纯洁。

40、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

(《礼记·儒行》)【译文】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基础,宽容余裕是仁的体现,谦逊待人是仁的能力,礼貌节义是仁的外表,言谈论说是仁的文采,歌舞音乐是仁的谐和,分财散物是仁的施予。

41、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叶,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结束。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4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译文】只有对事物进行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4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礼记·大学》)【译文】财富可以装饰房屋,道德却可以修养身心。

心胸宽广,身心自然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译文】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每天都新,新了还要更新。

45、治国必先齐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礼记·大学》)【译文】要想治理好国家,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若家人尚且不能管教好却能去管教好别人,这是没有的事啊。

46、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译文】民众喜欢的他也喜欢,民众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才可以称之为民众的父母了。

4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礼记·大学》)【译文】治国的道理是:得到民众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众就会失去国家。

48、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译文】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

4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礼记·大学》)【译文】君子治国有条大道理:必须忠诚守信,才能得到它;骄纵奢侈,便会失去它。

50、生财有大道。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礼记·大学》)【译文】聚集财富需遵循一条大道理:生产的人要多,耗财的人要少,谋财的人要勤奋,用财的人要节俭,这样财富就会经常保持充裕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