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阶段指导书 RF优化-20050316-A-2.0
WCDMA无线参数优化指导书(基础篇)

目录目录 2WCDMA无线参数优化指导书(基础篇)91 编写目的92 文档结构93 无线参数103.1RNC全局配置基本参数103.1.1RNC支持的完整性保护算法103.1.2UTRAN不连续接收循环长度系数103.1.3CS域不连续接收循环长度系数123.1.4PS域不连续接收循环长度系数123.1.5RRC Connection Setup信令下行链路信令类型133.1.6RRC连接释放消息最大重发次数133.1.7UE重建RRC连接前的等待时间13 3.2UE计数器和定时器参数143.2.1N308 143.2.2T308 143.2.3T300 153.2.4N300 153.2.5T312 in idle mode 163.2.6N312 in idle mode 163.2.7T312 in connected mode 163.2.8N312 in connected mode 173.2.9T302 173.2.10N302 173.2.11T304 173.2.12N304 183.2.13T305 183.2.14T307 183.2.15T309 193.2.16T313 193.2.17N313 193.2.18T314 203.2.19T315 203.2.20N315 213.2.21T316 213.2.22T317 21 3.3位置更新参数223.3.23T3212 22 3.4业务子类参数223.4.24误块率目标值22 3.4.25过载时的误块率目标值25 3.4.26传输信道质量估计目标值25 3.4.27物理信道质量估计目标值26 3.4.28初始分配业务速率26 3.4.29物理信道质量好的门限26 3.4.30物理信道质量差的门限27 3.4.31传输信道的抢占优先级27 3.5邻接小区信息参数28 3.5.1非本RNC邻接小区信息参数283.5.1.1 SIB11中对应的小区的质量最小需求级别283.5.1.2 SIB11中对应的小区的最小接收电平门限283.5.1.3 SIB12中对应的小区的质量最小需求级别293.5.1.4 SIB12中对应的小区的最小接收电平门限293.5.1.5 RACH的最大发射功率303.5.1.6 PCPICH发射功率30 3.5.2GSM邻接小区信息参数303.5.2.1 SIB11小区的最小接收电平门限303.5.2.2 SIB12小区的最小接收电平门限313.5.2.3 小区个体偏移31 3.5.3当前服务小区的系统内邻接小区信息参数323.5.3.1 小区个体偏移323.5.3.2 SIB11中对应的服务区和邻区质量偏移1 323.5.3.3 SIB11中对应的服务区和邻区质量偏移2 333.5.3.4 SIB12中对应的服务区和邻区质量偏移1 333.5.3.5 SIB12中对应的服务区和邻区质量偏移2 343.5.3.6 SIB11中对应的测量值为CPICH RSCP时邻接小区的质量门限级别343.5.3.7 SIB11中对应的测量量为CPICH Ec/No时邻接小区的质量门限级别343.5.3.8 SIB12中对应的测量值为CPICH RSCP时邻接小区的质量门限级别353.5.3.9 SIB12中对应的测量量为CPICH Ec/No时邻接小区的质量门限级别353.5.4当前服务小区的GSM邻接小区信息参数363.5.4.1 SIB11对应的服务小区和邻区质量偏移363.5.4.2 SIB11邻接小区的质量门限级别363.5.4.3 SIB12对应的服务小区和邻区质量偏移363.5.4.4 SIB12邻接小区的质量门限级别37 3.6服务小区信息参数37 3.6.1小区下行最大发射功率37 3.6.2UE内部测量算法开关38 3.6.3软切换算法选择38 3.6.4频间切换算法选择383.6.5频间切换推荐策略39 3.6.6系统间切换算法选择39 3.6.7系统间换推荐策略39 3.7小区选择和重选参数40 3.7.1小区个体偏移40 3.7.2小区选择重选择测量量40 3.7.3S intrasearch参数是否配置标识40 3.7.4小区重选的同频测量触发门限41 3.7.5S intersearch参数是否配置标识41 3.7.6小区重选的频间测量触发门限41 3.7.7系统间信息是否配置标识42 3.7.8小区重选的系统间测量触发门限42 3.7.9小区的质量最小需求级别43 3.7.10小区的最小接收电平门限43 3.7.11服务小区的重选迟滞1 44 3.7.12服务小区的重选迟滞2 44 3.7.13小区重选定时器时长44 3.8服务小区的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配置参数45 3.8.1PSCH发射功率45 3.8.2SSCH发射功率45 3.8.3PCPICH发射功率百分比46 3.8.4PCPICH最小发射功率46 3.8.5SCPICH发射功率47 3.8.6FACH最大发射功率47 3.8.7RACH的最大发射功率47 3.8.8BCH发射功率48 3.8.9PCH发射功率48 3.8.10PICH的发射功率49 3.8.11AICH的发射功率49 3.8.12PCPICH发射功率方法选择49 3.8.13S-CCPCH 的TFCI域的功率偏移50 3.8.14S-CCPCH 的PILOT域的功率偏移50 3.8.15流量控制开关50 3.8.16一个PICH帧中包含的寻呼指示的数目51 3.8.17检测前导门限51 3.8.18RACH MA C层RACH最大前导循环次数51 3.8.19PRA CH初始发射功率修正值52 3.8.20PRA CH前导功率攀升步长52 3.8.21PRA CH前导发射最大次数53 3.9RRM算法参数53 3.9.1Node B功率平衡参数533.9.1.1 下行功率平衡的调整类型533.9.1.2 下行功率平衡的最大调整步长543.9.1.3 下行功率平衡的调整周期553.9.1.4 下行功率平衡的调整比率553.9.1.5 下行参考功率调整门限56 3.9.2功率控制参数563.9.2.1 下行内环功控开关563.9.2.2 物理信道BER的滤波因子573.9.2.3 高优先级外环功控SIRTarget调整步长因子573.9.2.4 上行内环功控算法573.9.2.5 上行内环功控调整步长583.9.2.6 上行外环功控开关593.9.2.7 高优先级外环功控开关593.9.2.8 上行基于QE的外环功控开关593.9.2.9 正常外环功控算法603.9.2.10 外环功控周期603.9.2.11 上行外环功控SirTarget上调步长603.9.2.12 上行外环功控SirTarget下调步长613.9.2.13 下行内环功控模式613.9.2.14 下行内环功率控制调整步长623.9.2.15 DPCH下行最大发射功率623.9.2.16 DPCH下行最小发射功率633.9.2.17 DPCH的TFCI域的功率偏差633.9.2.18 DPCH的TPC域的功率偏差643.9.2.19 DPCH的PILOT域的功率偏差643.9.2.20 上行DPCCH的PILOT域的品质因素643.9.2.21 上行DPCH最大发射功率653.9.2.22 外环功控初始上行目标信干比653.9.2.23 外环功控最大上行目标信干比663.9.2.24 外环功控最小上行目标信干比67 3.9.3FACH流量控制参数673.9.3.1 可分配门限占接收缓存区门限的百分比673.9.3.2 解禁门限占接收缓存区门限的百分比683.9.3.3 Mac-c流量控制周期68 3.9.4接纳控制参数693.9.4.1 小区上行接纳控制开关693.9.4.2 小区下行接纳控制开关693.9.4.3 名义路损693.9.4.4 上行背景和接收机噪声功率703.9.4.5 下行背景和接收机噪声功率703.9.4.6 相邻小区对本小区的上行干扰因子703.9.4.7 RACH上可进行业务传输的接纳门限713.9.4.8 本小区下行正交因子723.9.4.9 相邻小区对本小区的下行干扰因子723.9.4.10 上行业务品质因素723.9.4.11 上行低优先级新接入干扰门限733.9.4.12 上行高优先级新接入干扰门限743.9.4.13 上行切换干扰门限753.9.4.14 上行业务优先级门限753.9.4.15 下行业务品质因素753.9.4.16 下行切换功率门限763.9.4.17 下行高优先级新接入功率门限773.9.4.18 下行低优先级新接入功率门限773.9.4.19 下行业务优先级门限773.9.4.20 上行底噪下门限783.9.4.21 上行底噪上门限783.9.4.22 下行算法选择功率门限78 3.9.5负荷控制参数803.9.5.1 负荷控制触发报告次数803.9.5.2 负荷控制悬置报告次数803.9.5.3 负荷控制测量平均时间窗长度803.9.5.4 一次接纳的排队呼叫最大个数813.9.5.5 拥塞时一次降速的UE最大个数813.9.5.6 上行负荷重过载上限823.9.5.7 上行负荷一般过载上限833.9.5.8 上行过载恢复下限833.9.5.9 上行负荷控制降速方案选择开关833.9.5.10 上行负荷控制降速方案屏蔽开关843.9.5.11 上行负荷控制删除链路方案屏蔽开关843.9.5.12 上行负荷控制强制切换方案屏蔽开关843.9.5.13 上行负荷控制强制掉话方案屏蔽开关853.9.5.14 上行负荷控制降速估算方案选择开关853.9.5.15 下行负荷重过载上限863.9.5.16 下行负荷一般过载上限873.9.5.17 下行过载恢复下限873.9.5.18 下行负荷控制降速方案选择开关873.9.5.19 下行负荷控制降速方案屏蔽开关883.9.5.20 下行负荷控制删除链路方案屏蔽开关883.9.5.21 下行负荷控制强制切换方案屏蔽开关883.9.5.22 下行负荷控制强制掉话方案屏蔽开关893.9.5.23 下行负荷控制降速估算方案选择开关893.9.5.24 每执行一步后等待时间89 3.9.6负荷均衡参数903.9.6.1 负荷均衡控制开关903.9.6.2 系统内上行负荷均衡门限903.9.6.3 系统内下行负荷均衡门限913.9.6.4 系统间上行负荷均衡门限913.9.6.5 系统间下行负荷均衡门限913.9.6.6 初始接入负荷均衡开关923.9.6.7 呼叫保持过程负荷均衡开关923.9.6.8 初始接入均衡导频信号Ec/N0差值动态范围933.9.6.9 初始接入均衡导频信号差值RSCP动态范围933.9.6.10 同频小区许可负荷差上行门限943.9.6.11 同频小区许可负荷差下行门限943.9.6.12 异频小区许可负荷差上行门限943.9.6.13 异频小区许可负荷差下行门限95 3.9.7DRBC参数953.9.7.1 动态无线承载控制算法开关953.9.7.2 业务流量测量的测量量953.9.7.3 4A事件进行业务量测量时的判决绝对门限963.9.7.4 4A事件中监测到事件发生的时刻到事件上报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963.9.7.5 4A事件触发后禁止同一事件再次触发的的屏蔽时间963.9.7.6 4B事件进行业务量测量时的判决绝对门限973.9.7.7 4B事件中监测到事件发生的时刻到事件上报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973.9.7.8 4B事件触发后禁止同一事件再次触发的的屏蔽时间983.9.7.9 RLC缓冲区负载为0的4B事件触发次数门限,用于FACH->PCH迁移的判决983.9.7.10 RLC缓冲区负载为0的4B事件触发次数门限,用于DCH->PCH迁移的判决983.9.7.11 FACH下的UE 4A事件触发次数门限,用于FACH->DCH迁移的判决993.9.7.12 FACH下的用户面4A事件触发次数门限,用于FACH->DCH迁移的判决993.9.7.13 UE业务量测量上报方式993.9.7.14 基于TCP的降速触发门限1003.9.7.15 基于TCP的升速触发门限100 3.9.8切换测量参数1013.9.8.1 频内测量1013.9.8.1.1 同频测量滤波因子1013.9.8.1.2 频内测量小区的路损报告指示1013.9.8.1.3 频内测量小区的CPICH RSCP报告指示1023.9.8.1.4 频内测量小区的CPICH Ec/No报告指示1023.9.8.1.5 事件判决门限规则1033.9.8.1.6 频内测量最大事件数目1033.9.8.1.7 同频切换事件触发门限1043.9.8.1.8 同频切换事件权重1063.9.8.1.9 同频切换事件迟滞1063.9.8.1.10 1A事件报告去激活门限1073.9.8.1.11 1E/1F事件使用载频门限1073.9.8.1.12 1C事件替换激活门限1083.9.8.1.13 同频切换事件触发时间1083.9.8.2 频间测量1083.9.8.2.1 UTRA Carrier RSSI是否上报1083.9.8.2.2 载频质量评估值是否上报1093.9.8.2.3 频间测量SFN-SFN观测时间差报告指示1093.9.8.2.4 频间测量的测量量1103.9.8.2.5 频间测量滤波因子1103.9.8.2.6 频间测量最大事件数目1113.9.8.2.7 2b/2d/2f事件中使用载频进行质量判决的绝对门限1113.9.8.2.8 2a/2b/2d/2f事件使用载频进行质量判决时的权重1123.9.8.2.9 进行判决时迟滞范围1133.9.8.2.10 监测到事件发生的时刻到事件上报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1133.9.8.2.11 2a/2b/2c/2e事件中非工作载频进行质量判决的绝对门限 1143.9.8.2.12 2a/2b/2c/2e事件非工作载频进行质量判决时的权重115 3.9.8.3 系统间测量1153.9.8.3.1 系统间测量UTRAN系统滤波因子1153.9.8.3.2 系统间测量GSM系统的滤波因子1163.9.8.3.3 系统间测量时UTRAN系统进行质量评估的测量量1163.9.8.3.4 系统间测量GSM系统BSIC确认指示1173.9.8.3.5 GSM小区的RSSI上报指示1173.9.8.3.6 系统间测量报告规则1173.9.8.3.7 系统间测量最大事件数目1183.9.8.3.8 3a事件中UTRAN系统进行质量判决的绝对门限1183.9.8.3.9 3a事件中UTRAN系统进行质量判决时的权重1193.9.8.3.10 3a/3b/3c事件中其它系统进行质量判决的绝对门限1203.9.8.3.11 系统间测量判决时迟滞范围1213.9.8.3.12 监测到事件发生的时刻到事件上报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121WCDMA无线参数优化指导书(基础篇)1编写目的编写本文档的主要目的是用于WCDMA无线网络参数的优化指导。
WCDMA中RF优化及路测数据分析方法

WCDMA中RF优化及路测数据分析方法袁豪【摘要】WCDMA网络是目前在用的主流网络,WCDMA的网络优化对用户和运营商有重要作用。
RF优化是WCDMA网络优化的主要部分之一。
RF优化主要结合路测数据进行。
因此,本文通过对RF优化流程及路测数据分析方法的分析,提出路测的主要的KPI指标,并对弱覆盖、导频污染、邻区漏配和切换问题等常见的网络优化问题进行分析。
%WCDMA is the mainstream of the network. WCDMA optimization has important effect on both users and operators. RF optimiz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compositions of WCDMA optimization. RF optimization is completed mainly with the road test dat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F optimization process and road test data analysis method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main KPI in-dex of road test, and analyzes network optimization problems such as the weak coverage, pilot pollution and adjacent regions with leakage and switch problems.【期刊名称】《电脑与电信》【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3页(P41-43)【关键词】WCDMA;RF优化;路测数据【作者】袁豪【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河南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1. 引言WCDMA网络是目前在用的主流网络,如何为用户提供一个覆盖全面、业务稳定、接通良好的优质WCDMA移动通信网络始终是运营商的重中之重,WCDMA网络优化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中国联通WCDMA网络基础优化指导书

网络公司运维部网络技术研究院2015年7月中国联通WCDMA 网络基础优化指导书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目录1优化目标 (3)2优化内容 (3)2.1射频优化 (3)2.1.1整体流程 (3)2.1.2覆盖有效性评估与优化 (3)2.1.3干扰评估与优化 (3)2.2边界问题 (4)2.2.1整体流程 (4)2.2.2网元边界问题 (4)2.2.3行政区边界问题 (4)2.2.4厂家边界问题 (5)2.3接入性能优化 (5)2.3.1整体流程 (5)2.3.2RRC建立成功率 (6)2.3.3RAB建立成功率 (9)2.4保持性能优化 (12)2.4.1整体流程 (12)2.4.2掉话问题排查流程 (13)2.5资源与容量优化 (14)2.5.1整体流程 (14)2.5.2拆闲补忙 (14)2.5.3小区负荷与资源监控 (15)2.5.4NodeB负荷与资源监控 (16)2.5.5资源调配原则与方法 (16)2.6数据业务优化 (17)2.6.1整体流程 (17)2.6.2数据业务问题定位 (17)2.6.3CQI优化 (18)2.6.464QAM应用与效果评估 (20)2.6.5DC应用与效果评估 (21)2.6.6数据业务参数核查及调整 (22)2.6.7资源核查与调度优化 (25)2.6.8RF核查与配置调整 (26)2.7多网协同优化 (26)2.7.1整体流程 (26)2.7.2Fast Return效果评估与问题定位 (26)3工作要求 (27)3.1总体要求 (27)3.2时间安排 (27)4附表:网络性能指标门限 (28)1优化目标WCDMA网络是目前业务承载的主力网络,继续稳步提升3G网络质量的工作不可忽视。
本优化指导书针对3G现网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重点旨在发现和解决射频、边界问题,优化3G网络资源配置,提高多网协同能力等。
各省分公司应当提高认识,按照指导意见所列方案进行问题排查和优化方案的制定,督促相关问题的解决,将优化效果落到实处。
WCDMARF优化流程教案文件

参考资料
W-RF优化指导书 W-切换和掉话问题优化指导书 W-干扰处理指导书
第1章 网络优化流程 第2章 RF优化流程概述 第3章 常见RF问题分析 第4章 RF优化案例
网络优化流程图
新站点接入
单站点验证
簇站点准备好?
N
Y
RF优化
业务测试和 参数优化
是否达到
N
优化目标?
Y
优化结束
网络优化流程
第1章 网络优化流程 第2章 RF优化流程概述 第3章 常见RF问题分析 第4章 RF优化案例
RF优化流程图
RF优化开始
测试准备: Ø 确立优化目标 Ø 划分Cluster Ø 确定测试路线 Ø 准备工具和资料
数据采集: Ø DT 测试 Ø 室内测试 Ø RNC配置数据采集
RF指标是否满足KPI要求?
应对措施: 可以通过增强导频功率、调整天线方向角和下倾角,增加 天线挂高,更换更高增益天线等方法来优化覆盖。 新建基站,或增加周边基站的覆盖范围,使两基站覆盖交 叠深度加大,保证一定大小的软切换区域,同时要注意覆 盖范围增大后可能带来的同邻频干扰; 新增基站或RRU,以延伸覆盖范围; RRU、室内分布系统、泄漏电缆、定向天线等方案来解决。
验收内容
覆盖率
CPICH Ec/Io ≥ -12dB CPICH RSCP ≥ -95dBm
软切换比例 导频污染比例
参考值
备注
≥95%
≥95% ≥95% 30%-40%
在验收路线上进行测试,验收路线不 应该包含没有覆盖的区域; 规划的全覆盖业务的下行CPICH Ec/Io ≥ -12dB & RSCP ≥ -95dBm
越区覆盖
概念:某些基站的覆盖区域超过了规划的范围,在 其他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形成不连续的主导区域。 出现环境:丘陵地形、沿道路、港湾两边区域 导致后果:切换失败、“岛” 现象
WCDMA RF 优化流程及案例分析-005

WCDMA RF 优化流程UAE Abu Dhabi测试路线路测路测确定RF 问题确定RF 问题选出需求调整小区选出需求调整小区判断调整性质判断调整性质决定调整工作量决定调整工作量实施调整实施调整重复路测重复路测结束结束问题是否解决?问题是否解决?覆盖分析l 检查区域覆盖情况,建议标准如下,使用于室外接收 机测量: ü 好(Good): RSCP ≥ -85 dBm ü 一般(Fair): -95 dBm ≤ RSCP < -85 dBm ü 差(Poor): RSCP < - 95 dBm l 检查每个小区的RSCP覆盖情况,对于判断覆盖区域过 大的小区是很有效的。
比较接收机和UE的RSCP覆盖 示意图时,必须注意是否存在车辆穿透损耗和天线增 益等差异导致UE接收电平相对较低。
All Rights Reserved © Alcatel Shanghai Bell 2007,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Ì肀 覆盖分析覆盖差的区 域All Rights Reserved © Alcatel Shanghai Bell 2007,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 干扰分析l ü ü ü CPICH Ec/Io推荐标准 好 (Good): Ec/Io ≥ -8 dB 一般 (Fair): -14 dB ≤ Ec/Io < -8 dB) 差 (Poor): Ec/Io < - 14 dBl 采用-8 dB的门限,是为了在未来话务增长导致干 扰上升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一定的网络质量。
All Rights Reserved © Alcatel Shanghai Bell 2007,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Ì肀 干扰分析-14 -15 -16 -104 -17 -18 -19 -20 Ec/Io RSCP -105 -110 -115 -120 -15.5 -90 -95 -100What’s the problem?RSCP也差,那么Ec/Io差的主要原因是 RSCP也差,那么Ec/Io差的主要原因是 覆盖差 覆盖差All Rights Reserved © Alcatel Shanghai Bell 2007,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 干扰分析-14 -15 -16 -17 -18 -19 -20 Ec/Io RSCP -15.5 -63 -60 -65 -70 -75 -80 -85 -90What’s the problem?RSCP好,那么是由系统干扰导致 RSCP好,那么是由系统干扰导致 Ec/Io差 Ec/Io差All Rights Reserved © Alcatel Shanghai Bell 2007,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 干扰分析覆盖不良导 致Ec/Io差All Rights Reserved © Alcatel Shanghai Bell 2007,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上行覆盖l 上行覆盖(UE TX Power) ü UE高发射功率意味可能高的 ü 需要将发射功率过高的区域和CPICH数据示意图进 行比较,以确定问题是否只存在于上行方向All Rights Reserved © Alcatel Shanghai Bell 2007,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Ì 上行覆盖UE 发射功 率过高All Rights Reserved © Alcatel Shanghai Bell 2007,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导频污染l导频污染定义在Actix Analyzer中,导频污染集 (Pilot Pollution Set) 包含了所有不在激活 集中,但是其Ec/Io值在最佳服务小区Ec/Io值的一定范围(这个值可以设定) 之内的导频。
WCDMA无线网络RF优化指导书_图文(精)

内部公开▲ ◆人体损耗对于手持机,当位于使用者的腰部和肩部时,接收的信号场强比天线离开人体几个波长时将分别降低 4---7dB 和 1---2dB。
一般人体损耗设为 3dB。
◆车内损耗金属结构的汽车带来的车内损耗不能忽视。
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人的一部分时间是在汽车中度过的。
◆一般车内损耗为 8---10dB。
对于 WCDMA 系统来说,由于工作频率接近 1800MHz,波长与其相差不大,因此透射损耗也比较接近。
对于一些有较大玻璃窗的现代建筑来说,投射损耗一般在 7-10dB 左右。
6.4 衍射损耗在无线通讯系统中,信号在无线传播时遇到阻碍将产生附加损耗。
这个损耗就是衍射损耗。
6.4.1 费涅尔区以及刃形衍射模型衍射损耗可以用费涅尔区来解释。
费涅尔区表示从发射机到接收机次级波路径长度比视距路径长度大nλ/2 的所有点所构成的一群椭圆。
这群以发射机和接收机为焦点的椭圆就是费涅尔区。
半径为rn, rn = [nλd1d2/ (d1+d2] 1/2 在移动通信系统,对费涅尔区发射的次级波的阻挡产生了衍射损耗。
一般来说,只要阻挡体不阻挡第一费涅尔区,则衍射损耗最小。
阻挡为 0 时,有 6dB 损耗。
事实上,只要55 %的第一费涅尔区无阻挡,其他费涅尔区的阻挡对衍射损耗影响极小。
衍射模型可以简化成下图第 31 页共 33 页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均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内部信息,不得向外传播内部公开▲ 费涅尔衍射参数v=h[2(d1+d2/ λd1d2] 1/2 衍射损耗 Gd(dB)可由衍射参数计算得出: Gd(dB)= Gd(dB)= Gd(dB)= Gd(dB)= Gd(dB)= 0 v 20log(0.5-0.6v 20log(0.5exp(-0.95v 2 1/2 20log{0.4-[0.1184-(0.38-0.1v ] }20log(0.225/v <=-1 -1<= v <= 0 0 <= v <= 1 1 <= v <= 2.4 v >2.4 2 对于被阻挡的费涅尔区的个数 n 由下式得出:n = v /2 同时费涅尔衍射参数与频率的 1/2 次方成正比。
WCDMA网络的调整与优化任务书

毕业设计任务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毕业设计课题名称
WCDMA网络的调整与优化
学生姓名
林榕
学号
0830040201
专业
网络工程
指导教师
肖琳
毕业设计课题目标与意义
WCDMA是3G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无线接入技术,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同时技术演进和快速发展的终端市场也促进了WCDMA产业的发展。从3G标准进展看,WCDMA仍处于领先地位,截止2008年6月全球用户数已经突破2.5亿。从发展区域看,WCDMA发展热点正由亚太地区向欧洲转移,欧洲用户数已超过亚太地区。作为WCDMA技术发展的代表性国家,日本和韩国在WCDMA的发展和应用上起到了先锋作用。
接纳和负载控制:在用户发起呼叫时RRM根据系统的可用资源决定系统是接纳还是拒绝用户。
进度安排
3月25号--- 4月15号:收集课题的相关资料,理解WCDMA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并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和开题报告
4月16号--- 5月1号:尝试对WCDMA网络的信号采集及问题点分析
5月2号--- 5月15号:对分析后的问题点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
因此对WCDMA网络的设计和优化是目前3G网络的热门话题,扎实的专业知识是网络优化的基本前提,因此有必要对此做一番研究和探讨,从而从根本上分析网络所存在的问题。
内容与要求
掌握WCDMA网络的基本结构及运作过程;
熟悉整个网络信号的采集及优化的基本思路;
对网络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解决方案的设计;
具体方案的实施及优化后的效果。
2.硬切换:移动台在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个小区时,先断开与旧基站的通信,再切到新基站通信的切换方式。
码资源管理:OVSF码是CDMA系统中比较宝贵的资源,因此在分配的时候主要要考虑到两个因素:利用率和复杂度。
WCDMARF优化指导书(精)

产品版本密级 V100R001 内部公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产品名称: WCDMA RNP 共29页WCDMA RNO RF 优化指导书(仅供内部使用For internal use only拟制: URNP-SANA日期: 2004-03-05 审核: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HUAWEI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WCDMA RNO RF 优化指导书内部公开掉话前 UE 没有检测到 SC018 图 11 掉话 1 (掉话点激活集和监视集. SC018 RSCP > -75 dBm 图 12 SC018 RSCP 覆盖Page 21 , Total23 Huawei ConfidentialWCDMA RNO RF 优化指导书内部公开 UE Tx power 达到最大质量恶化到100 % BLER 图 13 掉话 2 (掉话点DL SIR, Ec/Io, UE Tx power & DL BLER 7 总结本文档概要描述了RF路测数据和一些掉话的分析方法。
文中使用了一些Actix Analzyer数据示意图,并且这些数据不是很完整。
本文档将会保持更新。
Page 22 , Total23 Huawei ConfidentialWCDMA RNO RF 优化指导书参考目录 [1] WCDMA RNO 单站点验证指导书, 17/04/04 [2] WCDMA RNO Actix Analyzer 软件配置 [准备中] 内部公开 Page 23 , Total23 Huawei Confidentia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CDMA RNO 阶段指导书RF优化(仅供内部使用)For internal use only拟制: Prepared by UMTS-SANA日期:Date2004-12-05审核: Reviewed by 日期:Date审核: Reviewed by 日期:Date批准: Granted by日期:Date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修订记录Revision record目录Table of Contents1概述 (8)2Workflow & Work Packages (8)2.1Workflow (8)2.2Work Packages (11)3优化准备 (11)3.1簇(Clusters)的划分 (11)3.2路测线路确定 (12)3.3优化目标确定 (12)3.4测试工具准备 (13)4RF优化数据采集 (13)4.1DT 测试 (13)4.2CQT 测试 (14)4.3干扰测试 (14)4.4话统数据采集 (15)4.5呼叫跟踪数据采集 (15)4.6配置数据采集 (15)5数据分析 (16)5.1覆盖问题分析 (16)5.1.1小区主导性分析 (16)5.1.2下行覆盖分析 (17)5.1.3上行覆盖分析 (17)5.1.4导频污染分析 (18)5.2干扰问题分析 (18)5.2.1下行干扰问题 (18)5.2.2上行干扰问题 (19)5.3切换问题分析 (19)5.4接入问题分析 (19)5.5掉话问题分析 (20)6调整实施 (20)6.1调整措施 (20)6.2调整实施流程 (20)7总结 (21)8附录 (21)8.1通过MML 脚本获取配置数据表格工具 (21)表目录List of Tables表1 专题指导书/模板/工具列表(RF 优化) (11)表2 RF 优化目标列表 (12)图目录List of Figures图1 网络优化流程图 (9)图2 RF 优化流程图 (10)WCDMA RNO 阶段指导书RF优化关键词Key words:WCDMA,网络优化,RF优化摘要Abstract:本文对WCDMA 网络优化中RF 优化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进行说明。
包括RF 优化的目的、流程、步骤、输入输出,以及RF 优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事项,缩略语清单List of abbreviations:1 概述RF 优化作为网络优化中的一个阶段,是对无线射频信号进行优化,目的是在优化信号覆盖的同时控制干扰和导频污染。
保证下一步业务参数优化时无线信号的分布是正常的。
包括如下部分的内容:信号覆盖问题优化:信号覆盖的优化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方面是对覆盖空洞的优化,保证网络中导频信号的连续覆盖;另一方面是对主导小区的优化,保证各主导小区的覆盖面积没有过多和过少的情况,主导小区边缘清晰,尽量减少主导小区交替变化的情况。
干扰问题优化:对下行而言,干扰问题体现为CPICH RSCP 很好而CPICH Ec/Io 很差,对上行而言,干扰问题体现为NodeB RTWP 很高。
对RF 优化中发现的干扰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出干扰源并加以解决。
导频污染问题优化:导频污染是指某一地方存在过多强度相当的导频且没有一个主导导频。
导频污染会导致下行干扰增大、频繁切换导致掉话、网络容量降低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工程参数调整加以解决。
其他问题:主要包括邻区配置问题的优化。
对于测试中发现的接入、掉话等问题也要尽量加以解决。
本文对RF优化阶段的相关内容进行描述。
在简要介绍RF 优化的目的和内容后(第1章),对RF 优化的流程以及涉及的相关指导书、模板、工具进行说明(第2章)。
随后对RF 优化的各个步骤(测试准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调整实施)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进行描述(第3-6章),最后总结全文(第7章)。
2 Workflow & Work Packages2.1 Workflow下图是引至《WCDMA RNO 无线网络优化操作指导书》中的网络优化流程【1】。
可以看到,一旦规划区域内的所有站点安装和验证工作完毕,RF 优化工作随即开始1。
这是优化的主要阶段之一,目的是在优化信号覆盖的同时控制干扰和导频污染,具体工作还包括了邻区列表的验证和优化。
如果RF 优化调整后采集的路测、话统等指标满足预定要求,RF 优化阶段结束,进入参数优化阶段。
否则再次分析数据,重复调整,直至满足预设要求。
1某些情况下为了赶进度,部分站点完成之后就要开始RF 优化。
通常在某一Cluster 中建成站点占总数的80%以上的时候,就可以进行RF 优化。
图1网络优化流程图在RF 优化阶段,包括测试准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优化调整这 4 个部分。
其中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优化调整需要根据优化目标要求和实际优化现状,反复进行,直至网络情况满足优化目标要求为止。
可以看出,优化工作是重复进行的,因此必须仔细分析,确保以尽可能少的重复次数达到优化目标。
在RF 优化后,需要输出更新后的工程参数列表和小区参数列表。
工程参数列表中反映了RF 优化中对工程参数(如下倾角、方向角等)的调整。
小区参数列表中反映了RF 优化中对小区参数(如邻区配置等)的调整。
图2RF 优化流程图第10页,共23页Page 10 ,2.2 Work PackagesRF 优化阶段涉及的专题指导书、模板、工具如下表所示:表1专题指导书/模板/工具列表(RF 优化)3 优化准备3.1 簇(Clusters)的划分由于UMTS 技术体制的特性,如覆盖和容量之间的相互影响、频率复用因子为1等,RF 优化针对一组或者一簇基站同时进行,不能单站点孤立地做。
这样才能够确保在优化时是将同频邻区干扰考虑在内的。
在对一个站点进行调整之前,为了防止调整后对其它站点造成负面影响,必须事先详细分析该项调整对相邻站点的影响。
Cluster 的划分需要与客户共同确认,在Cluster 划分时,需要考虑如下因素(优先级别从高到低描述):行政区域划分原则:当优化网络覆盖区域属于多个行政区域时,按照不同行政区域划分Cluster 是一种容易被客户接受的做法。
地形因素影响:不同的地形地势对信号的传播会造成影响。
山脉会阻碍信号传播,是Cluster 划分时的天然边界。
河流会导致无线信号传播的更远,对Cluster 划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果河流较窄,需要考虑河流两岸信号的相互影响,如果交通条件许可,应当将河流两岸的站点划在同一Cluster 中;如果河流较宽,更关注河流上下游间的相互影响,并且这种情况下通常两岸交通不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以河道为界划分Cluster。
不同Cluster 间信号影响最小原则:由于优化调整是基于Cluster 进行的,某一Cluster 中站点天线的调整可能对其他Cluster 中的信号分布造成影响,需要在Cluster 划分时尽可能减少Cluster 间的相互影响,希望Cluster 间的边界越短越好,通常按蜂窝形状划分Cluster 比长条状的Cluster 更为常见。
路测工作量因素影响:在划分Cluster 时,需要考虑每一Cluster 中的路测可以在一天内完成,通常以一次路测大约4 小时为宜。
3.2 路测线路确定路测必须包括覆盖区域内的所有小区、主要街道和重要地点。
为了准确地比较性能变化,每次路测时最好采用相同的路测线路。
在可能的情况下,在线路上需要进行往返双向测试。
在确定测试路线时,需要考虑诸如单行道、左转限制等实际情况的影响,与当地司机充分沟通或实际跑车确认线路可行后再与客户沟通确定。
如果客户已经有预定的路测验收线路,在RF 优化路测线路确定时要包含客户预定的测试路线。
测试时间安排在每日忙时进行,也可根据评估城市前一个工作日的24小时话务曲线选择测试时段。
3.3 优化目标确定RF 优化的重点是解决信号覆盖、干扰等问题,因此相关优化目标以DT 测试结果为主。
指标定义应当和最终网络验收中的DT 测试指标部分一致。
通过RF 优化,网络状况应当满足如下指标要求(针对不同项目,指标多寡和取值大小会有所不同,具体指标取舍和指标取值需要和客户讨论确定)。
指标定义采用如下形式:某某指标(比如CPICH Ec/Io)大于某个参考值的采样点在所有采样点中所占的比例大于某个百分比。
表2RF 优化目标列表3.4 测试工具准备测试工具准备包括路测工具和数据分析工具准备。
测试工具准备包括工具的试用、工具中需要的站点文件的准备、工具中需要的数字地图的准备等。
由于不同工具采用不同格式的站点文件,在准备时均需要一一制作。
需要站点文件的工具包括: Agilent E6474AActix AnalyzerGenex 优化工具软件包Mapinfo……站点文件的制作方法参见相关案例《WCDMA 网优工具站点文件制作方法》。
4 RF优化数据采集4.1 DT 测试RF 优化阶段重点关注网络中无线信号分布的优化。
通过DT 测试,采集SCANNER 和UE 的无线信号数据,用于对网络中信号覆盖、干扰、导频污染等问题进行分析。
网络评估中DT 测试的测试方法如下:采用SCANNER + Voice(有时也采用SCANNER + VP 的方法进行测试)空载下的3G 2通常情况下,Scanner 天线放置在车外,UE 天线放置在车内。
3比例为导频污染点数/路测总点数。
4RF 优化关注覆盖、干扰、导频污染等信号分布情况的优化,这些分别通过CPICH_RSCP(下行覆盖)、CPICH_Ec/Io (下行干扰)、UE_TX_Power(上行覆盖)、Pilot_Pollution(导频污染)指标来衡量。
RF 优化中同样关注主导小区分布和邻区漏配情况,这些方面没有指标直接对应,替代方法是采用软切换成功率进行衡量。
当主导小区边界清晰,没有主导小区频繁变化,且邻区配置合理时,软切换成功率较高,反之则较低。
ONLY 连续通话测试,获得Scanner 采集的CPICH RSCP、CPICH Ec/Io、CPICH SC 等性能数据,获得UE 采集的UE TX Power、ActiveSet SC、CPICH RSCP、CPICH Ec/Io 等性能数据;连续通话指呼叫接通后一直保持,直至掉话后重新发起呼叫;DT 测试是RF 优化阶段最主要的工作之一,也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在空载下的测试完成后,如果时间进度和相关条件许可,可以进行上下行50%加载下的相同测试(含公共信道负载),以便进一步发现问题。
上行加载通过限制UE 最大发射功率的方法,下行加载通过NodeB OCNS 加载。
DT 测试的详细内容参考《WCDMA RNO 专题指导书DT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