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花牛歌》精品教案
《花牛歌》经典教案

《花牛歌》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花牛歌》,并掌握其基本的节奏和韵律。
o通过对《花牛歌》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包括描绘的花牛形象和诗歌传达的情感。
o学生将学习并掌握诗中的新词汇和句式,以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o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o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断和归纳等,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通过对《花牛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o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o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美感和情感力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学生对《花牛歌》的准确朗读和深入理解,包括诗歌的主要内容、意象和表现手法。
o学生对新词汇和句式的掌握,以及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2.教学难点:o学生对诗歌意象的深入理解和感受,以及对诗歌情感基调的准确把握。
o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独立分析和评价诗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o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花牛歌》的诗歌原文、相关图片和音频资料等教学资源。
o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的活动方案。
o收集与《花牛歌》主题相关的自然美景图片或视频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2.学生准备:o预习《花牛歌》,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情况。
o收集与诗歌主题相关的自然美景图片或视频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教师播放一段自然风景的视频,展示花牛在草地上的悠闲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o提问:你们对花牛有什么印象?你们觉得花牛在草地上的生活是怎样的?o揭示课题:《花牛歌》。
2.朗读感知o教师首先朗读《花牛歌》,注意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展示诗歌的美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花牛歌教学设计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花牛歌教学设计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花牛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文的蕴意,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索、反思历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蕴。
教学难点:诗歌意象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秋晚的江上一、新课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强调字音———一瞬(shùn)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
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
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
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
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
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
1931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
1932年2月13日,刘大白静静地躺在钱塘路九号里的床上,与世长逝,享年五十三岁。
四、赏析诗歌1、鸟儿要干什么怎没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3、“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花牛歌》精品教案.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花牛歌》精品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花牛歌》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想象力,激发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写诗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读音频导入1.师问:你们知道徐志摩吗?如果知道,那你们能说出他的一两个代表作吗?课件出示徐志摩的图片,师:对,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篇文章。
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感受一下徐志摩的写作特点。
课件播放音频。
2.认识作者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一首儿童诗《花牛歌》。
揭示课题:《花牛歌》二、字词揭秘我会写(1)课件出示罗。
师:罗字在书写时注意偏旁罒在书写时要写得扁一些,不能超过整个字的三分之一。
罗字是上下结构,偏旁是上面的罒,可以组词星罗,张罗,我们用张罗造个句,班里的什么事都是班长张罗。
(2)课件出示眠师:眠在书写时注意目作为偏旁时要写得窄一些。
眠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可以组词睡眠,休眠,例句,一个人要保证一天最少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3)课件出示霸师:霸上面的雨字作偏旁时,注意第二笔不是竖,而是撇,第三笔的横折勾变成横折,而且折要写得短一些。
霸是上下结构,部首是上面的雨,可以组词霸占,霸主,例句,地主依仗权势霸占了很多老百姓的土地。
(4)课件出示占师:占的部首卜在占字中时第二笔不是点,而是横。
占是独体结构的字,部首是卜,例句,占领市场必先占领消费者的心灵。
三、课文精讲1.学习前两节课件出示: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师解释:剪秋萝:别名大花剪秋罗,多年生草本,暗红色,呈流苏状。
花牛歌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

花牛歌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花牛歌》。
课文是一首描绘花牛在草地上嬉戏、游玩的诗歌,通过诗人对花牛的赞美,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和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文课件、课文音频、相关图片等。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花牛在草地上的快乐。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简要说明原因。
2. 学习课文(1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花牛”、“草地”、“白云”等,并解释这些词语在诗中的含义。
3. 讨论交流(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所描绘的花牛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讨论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护动物和环境。
4. 想象与创造(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一幅花牛在草地上嬉戏的图画。
学生可以动手画一画,也可以用语言描述。
5. 朗读展示(5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情感饱满。
教师选评出表现优秀的小组,并进行奖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花牛歌草地、白云、花牛大自然、和谐、美好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诗歌的形式,写一篇关于你喜欢的小动物的作文。
答案:略2.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进一步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花牛歌教学设计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花牛歌教学设计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花牛歌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生字,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人所描绘的画面美,学会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3.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人做描绘的画面美,学会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三、教学难点: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
图片02(一).课堂导入(二).板书课题(四).简介作者徐志摩(五).齐读课文1.学习生字2.再读课文,学生边读边圈出课文主要描写的对象。
(六)学生读课文圈出描写对象的动作描写的词语(七)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1.“花牛在草地里坐”。
句子使用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使用相同修辞的句子。
2.理解句子“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中的“霸占”一词在文中的作用。
3.“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滴溜溜”ABB式词语,说说类似的词语。
4.“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中的哪个词说明了句子的修辞手法?4.学写拟人句。
5小结课文:这首诗写了花牛在草地里或坐或走、或睡或梦的情景,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活泼、怡然自得的花牛生活图,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6.说说:花牛还会在草地里做什么?仿照诗中的句式写一写。
(八)拓展延伸:环境保护【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花牛歌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1、自读感知。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第三课时第二课时《花牛歌》教案含反思

第三课时第二课时《花牛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阅读《花牛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好形象和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阅读《花牛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教学难点:对于现代诗歌的深入理解和欣赏方法,理解诗歌中的象征和意象。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讲述诗人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2. 阅读:《花牛歌》是一首富有情趣的诗歌,请学生分别阅读,感受其语言和情感的特色。
3. 诗歌分析:请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探讨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所表达的内涵。
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4. 节奏和韵律:通过朗读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理解其音乐性。
5. 象征和意象: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象征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刻的意义和内涵。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花牛歌公开课教案(精推2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花牛歌公开课教案(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花牛歌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激趣,交流导入(课件出示2)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
(课件出示3)2.分小节读诗文。
三、范读诗歌,整体感知出示诗文(课件出示4)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
(出示诗歌指导读)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
(课件出示5)(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
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美景)3.欣赏古诗《花牛歌》。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花牛歌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花牛歌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花牛歌说课第【1】篇〗一、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想象,体会诗歌意境,提高阅读能力。
(说教学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意境,感受秋天景物的优美。
(说教学难点)二、谈话导入提问学生:谁能来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丰收,悲伤),进而引出课题《花牛歌》。
三、初读1.诗人: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等。
2.主要内容:本诗描写了一头花牛在草地上的不同行动情景(走、眠、走、做梦),表现了花牛自由自在,随心所欲。
四、析读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读完诗歌,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说说你的感受。
(一)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1.看到什么样的画面 (大花牛随意地坐在草地上,压扁了一片剪秋萝)2.剪秋萝是什么?你见过吗?(出示剪秋萝的)3.想象草地里还有什么被大花牛压扁了呢?(牵牛花、小草……)4.从中你看到一头怎样的花牛?(休闲、惬意)5.边想象画面,边读诗句。
(二)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1.想象花牛在草地里是怎样入眠的?(恣意地伸展着四肢,舒舒服服地入眠)2.从“霸占”一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白云的无拘无束)3.你认为花牛和白云有什么联系?(花牛躺在草地入眠前看到了一大片白云,从花牛的角度感受到了白云的无拘无束,同时也说明花牛和白云一眼都是无拘无束的。
)4.重读“霸占”感受花牛的无拘无束。
(三)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1.想象花牛会做些什么梦呢?2.为什么说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呢?(说明时间过得悄无声息,还没感受到,一天就已经过去了。
)3.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有什么作用?(拟人,生动形象)4.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这一句?(舒缓、慢慢地、柔柔地读)五、品读配乐朗读,再次体会画面的美好意境,感受画面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花牛歌》精品教
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目标 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
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
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第一课时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具
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谈话激趣,交流导入(课件出示2)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设计意图:激趣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同时概括了解了古诗内容。
】
新课
教学
()分钟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
(课件出示3)
2.分小节读诗文。
三、范读诗歌,整体感知
出示诗文(课件出示4)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
(出示诗歌指导读)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
(课件出示5)(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
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美景)
3.欣赏古诗《花牛歌》。
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