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机床工具市场和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锻压机械分会第六届会员大会召开

来 体 验 区和 欧 姆 龙 剧 场 四 大 区域 。 在 全 面 回顾 企 业 在 中 国发 展 4 0年 之 余 ,深 入 诠 释 了 欧 姆 龙 所 提 倡 的“ 新 自动 化 ” 理 念 及 其 为 中 国产 业 、 生活、 环保 、 城
市 建 设 等 广 泛 领 域 的发 展 带 来 全 新 价 值 。 尤 其 是 技
上 海 倍 伺 特 自动 控 制 设 备 有 限 公 司 、 广 州 市启 泰 模 具 工业 有 限公 司 、 江 苏 中兴 西 田 数 控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等 1 3家 单 位 为 新 会 员单 位 。 大 会 举 办 了会 员 单 位 座 谈 会 。座 谈 会 分 析 了形
会 工作 条 例》 修 改草案 , 第 六届 理 事会 、 常 务理 事会
“ 产 业 创 新 ”区 域 展 示 了 欧 姆 龙 研 发 的 快 速 、
次 展 览 所 展 示 的 自动 化 技 术 革 新 旨在 大 大 提 升 了
人们 的生活质 量 。 它 为 我 们 描 绘 了 一 幅 充 满 生机 的 未 来 智 能 蓝 图。”欧 姆 龙 集 团首 席 执 行 官 山 田义 仁 先 生是这样 介 绍本 次综 合展 的, “ 一 直 以来 , 欧 姆 龙
分 会 第 六 届 理 事 会 。济 南 铸 造 锻 压 机 械 研 究 所 有 限 公 司 当 选 为 理 事 长 单 位 , 济 南 二 机 床 集 团 有 限 公
势, 交 流 了经 验 , 将对 会 员企 业坚定 信 念 、 增 强 信 心
起 到 积 极 作 用 。大 会 还 举 办 了 专 家 报 告 会 。合 肥 工
司、 合 肥合 锻 机 床股 份 有 限公 司、 湖 北 三 环 锻 压 设
从CIMT2017看FMS柔性制造系统发展和趋势

展品评述从CIMT2017看FMS柔性制造系统发展和趋势浙江日发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胡颖斌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与2017年4月22日落下帷幕,从17日到22日的这六天公共参观日中,全球的机床制造商们又为我们带来了一道机床的饕餮盛宴。
此次展会,参观人数特别是终端用户的数量,较上一届有了很大的增长。
经历了2015-2016年这段机床界的“寒冬”之后,终端用户参观人数增长也向所有机床制造商们发出了讯息“寒冬即将过去,新的机遇,你准备好了吗?”此次展会提出了“新需求·新供给·新动力”,而随着消费产品、工业终端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开辟和占领细分市场,作为产品的制造商正在面临着产品多样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从机械加工角度来说,原有的单一产品生产线,需要通过更换工装夹具、调整工艺方案,变更加工程序、重新对刀等步骤来适应新产品的生产制造。
快速的生产订单变化使得这样的生产方式无法获得足够高效的生产响应速度。
而FMS柔性制造系统显然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下应运而生的。
一、FMS柔性制造系统的近代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FMS经历过了诞生初期最为艰难的日子,各大厂商的FMS概念产品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作为当时的机床界的新人,1978年一群来自意大利北部的机床设计师们创建了意大利MCM公司,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
从1979年开发的单机版PROGRESS 1到1982年的PROGRESS 2柔性制造单元(见图1),从1982年的CONNECTION多托盘柔性加工(见图2)到1984年的CONNECTION FMS(见图3), MCM很早就在进行着FMS的产品化开发和研究。
图 1图 2图 3二、F M S 柔性制造系统2017展会特辑作为柔性生产系统在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MAZAK,此次展会为我们展示了一套扇形结构的柔性化制造解决方案(如图4所示)。
MAZAK代号为MPP500的多托盘柔性生产单元,是基于单台HCN-4000型卧式加工中心而来。
我国机床工具行市场竞争格局及主要企业情况分析

我国机床工具行市场竞争格局及主要企业情况分析提示:(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情况参考发布《2018-2023年中国机床工(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情况参考发布《2018-2023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盈利现状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1)国际机床工具市场竞争分析国际机床工具行业是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主要机床大国包括中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
日本的机床行业重点发展关键技术,突出发展数控系统,开发核心产品;德国重视数控机床主机配套件的先进实用性,各种功能部件在质量、性能上位居世界前列;美国在主机设计、制造和数控系统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在新一轮产业链重构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带动下,未来国际市场中将出现新的增量:德国的航空、电气设备和汽车领域会因再工业化战略有新的增长;印度市场将得益于国际产业转移、快速增长的基础建设投入和汽车工业的发展;美国市场在贸易保护主义反弹和重返制造业的带动下提升中高端机床工具消费需求;从航空、电气设备、精密和光学仪器、汽车等国际主要消费领域的投资预测看,未来消费量也将呈现温和增长的趋势。
虽然世界机床强国依然构成国际机床市场出口的主力,但世界机床消费市场正在向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在机床产值和机床消费额两方面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制造国家,但离世界机床强国仍有一定差距。
(2)国内机床工具市场竞争分析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产业集中度不高,基本处于充分竞争状态。
目前国内金属切削机床的市场主要以低端产品为主,大量中小企业集中在低端市场竞争,产品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竞争较为激烈。
中高端产品市场竞争较低端产品市场相对缓和,主要参与者为国外行业巨头、合资企业、大型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以及少数的民营企业。
根据数据,截至2016年11 月,机床工具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5,752 家。
图:国内机床工具市场竞争(二)同行业公司和主要竞争企业概况1、同行业公司(1)数控机床业务对于数控机床业务,在选取同行业上市公司时,主要选择机床类上市公司中金属切削机床上市公司作为可比对象,具体选择标准和依据主要有经营范围、主营业务、产品构成等。
当前机床产业发展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及有关建议

当前机床产业发展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及有关建议当前机床产业发展情况:机床产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础性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床产业也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逐步实现了由量到质的转变。
目前,中国机床制造技术和装备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在高档、精密、复杂机床方面,国内厂商已经能够生产出一些国际水平的产品。
此外,高端数控、机器人、模具等新兴制造业也为机床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面临的困难问题:1.市场竞争激烈:机床产业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例如日本、德国等机床强国的竞争优势,给国内机床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技术升级缓慢:虽然国内机床制造技术和装备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同时,机床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不足,难以快速跟上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3.企业生产松散:我国机床行业规模庞大,但企业数量众多,企业之间生产规模与产业链缺乏深度合作,导致产能过剩严重,挤压了行业内企业的盈利空间。
4.行业人才不足:机床行业迫切需要一批高水平的人才,来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然而,机床行业人才短缺问题十分突出,儒商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有关建议:1.提升技术水平:加大技术研究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在关键配套件技术和体系集成方面加强投入,缩小与国外机床产品的差距,满足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2.加强企业合作:通过与配套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制定共同研发、生产和销售计划,形成供应链整合和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提高产业创新和协作能力。
3.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整合,推动机床行业向技术密集型和高端化方向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形成规模效应和适当的行业集中度。
4.加强人才培养:加大行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共同培养高水平人才,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总之,机床行业要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在技术、产能、人才、市场等方面进行全面研究和协同创新,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第23届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发展论坛小记

T eRe o do e2 Chn c ieT o d sr v lp n o u h c r fh 3 t iaMa hn ln u t De eo me t rm o I y F
本刊记者 / eo e 梁 玉/ IN u R pr r t LA G Y
明确 建 议 将 “ 学 发 展 ”作 为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主 科
从 产 品 竞 争 到 服 务 竞
争 。 ( )软硬件 结合 2 为用户创造 更多价值 。 ( )聚焦用户需求 ,研发专有 3
技 术 。 ( )绿 色 将 成 为 新 的竞 争 热 点 。 ( )彰 显 特 4 5
业集 中度 ,该 指 标 反 映 了产 业组 织 机 构 改善状 况 。
“ 二 五 ”期 间 , 要 推 动 提 高 规 模 经 济 行 业 产 业 集 中 十 度 , 尤 其 是 在 钢 铁 、水 泥 、汽 车 、船 舶 等 重 点 行 业 。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 二 五 ”规 划 主 要 任 务 是 : 十 ( ) 促 进 工 业 化 、 信 息 化 和 城 镇 化 的 融 合 、 协 调 发 1 展 。 ( ) 加 快 工 业 转 型 升 级 ,促 进 工 业 由 大 变 强 。 2 ( )加 快 高 新技 术 改造 提 升 重 点 产 业 ,培 育 发 展 战 略 3
苏铮 :纲举 目张 ,把 握 “ 十二五 ” 的发展 主 线
苏 铮 副 调 研 员 从 3个 层 次 上 对
“ 二 五 ” 规 划 所 涉 十 及 的 装 备 制 造 业 、 具 体 到 数 控 机 床 进 行 了 详 尽 阐述 。
工 信 部装 备 工 业 司机 械 处 副 调 研 员
苏 铮
报告机床产品调研

报告机床产品调研机床是工业生产中一类重要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对于不同行业的机械加工、零部件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了解机床产品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我进行了调研,以下是我的报告:一、市场概况机床市场在近年来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受国家产业升级政策的推动,以及国内制造业的发展需求,机床产品市场逐渐稳定起来。
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应用,机床产品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为加工企业提供更高效、精准的加工解决方案。
二、机床产品种类根据调研结果,主要的机床产品包括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等。
车床是最常见的传统机床,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铣床可以进行复杂的加工任务,常用于零部件加工。
钻床主要用于钻孔,磨床则主要用于零件的磨削。
三、机床产品特点1. 高精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床产品的加工精度不断提高,能够满足不同行业的精密加工需求。
2. 高效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机床产品具有更高的加工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和加工周期。
3. 稳定性:机床产品的稳定性对于加工质量至关重要,各大生产厂家在技术研发上不断努力,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多样化:机床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注重产品多样化,以便满足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需求。
四、机床产品应用领域机床产品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汽车制造行业,机床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加工。
在能源领域,机床被用于制造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
在航空航天领域,机床用于制造飞机零部件。
在电子制造行业,机床用于电子零件的加工等等。
可以说,机床产品在制造业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各个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五、机床产品的发展趋势随着工业的不断进步,机床产品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机床产品的发展趋势:1. 数控技术:数控技术的应用使机床产品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编程性,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2. 多功能化:机床产品不仅能够进行传统的加工任务,还能够实现多种复杂加工,适应不同行业的需求。
3. 环保节能: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机床产品需要更加节能环保,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机床工具制造业人才队伍发展现状

机床工具制造业人才队伍发展现状机床工具制造业人才队伍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制造业发展的不断推进,机床工具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机床工具制造业人才队伍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机床工具制造业人才队伍发展现状的评估,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人才队伍数量不足目前,我国机床工具制造业人才队伍的数量还远远不足。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机床工具制造业的人才数量不足以满足其快速发展的需求。
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机床工具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加大对机床工具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政府、企业和高等院校应该积极合作,建立起完善的培养机制,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培养机床工具制造业人才。
还应该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引进,引入一些国外优秀的机床工具制造业人才,为我国的人才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思维。
2. 人才结构不合理当前,机床工具制造业人才结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大部分人才倾向于选择优越的岗位,比如研发和管理,导致基层技术工人的缺乏。
另机床工具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较大,但实际上高技能人才的供给比较稀缺。
针对这一问题,应该调整人才培养的结构。
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对基层技术工人的培养和吸引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晋升空间,使得技术工人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待遇,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机床工具制造业。
高等院校也要调整相关专业的培养方向,增加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数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3. 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除了数量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外,机床工具制造业人才队伍的培养质量也需要得到提高。
目前,由于人才培养方式和内容的不适应,一些人才在毕业后往往很难适应实际工作环境,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应该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高等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注重实践教学和实习培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和熟悉实际工作环境。
机床行业研究报告

机床行业研究报告一、引言机床行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报告将从机床行业的概况、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以及竞争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二、概况机床是一种用于切削加工金属或其他坚硬材料的工具机。
它们通常由床身、主轴、进给系统和辅助装置等组成。
机床行业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在制造业生产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机床行业的产品种类繁多,包括铣床、车床、钻床、刨床、磨床等。
三、市场规模1. 全球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全球机床行业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稳步增长。
预计到2025年,全球机床市场规模将达到xxx亿美元。
亚洲地区将成为全球机床市场的主要推动者,其中中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2. 中国市场规模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机床行业市场规模庞大。
据统计,中国机床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
预计到2025年,中国机床市场规模将超过xxx亿人民币。
随着中国制造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推动,机床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发展趋势1.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机床行业也逐渐引入了自动化技术。
高速、高精度的数控机床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推动机床行业的发展。
2. 转型升级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竞争力,机床行业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在产品结构上,注重发展高效能、高精度、多功能的机床产品。
在生产模式上,加强柔性制造系统的建设,实现产能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3. 国际竞争格局机床行业具有高度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德国、日本、中国等国家以其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优质的产品占据了全球机床市场的主导地位。
未来,中国机床制造业将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争取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份额。
五、结论综上所述,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床行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e w s简进
贝尔、Bruninghaus Verpackungssysteme和 Heizomat 等德国企业以及意大利公司意帝派克。
首次参展 商中的知名企业包括Scheuch LIGNO、Rotodecor和 Signode工业集团。
下届展会将聚焦木材加工链中各个环节集成 制造的智能概念。
集成制造为寻求新的业务领域、提高生产力以及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的企业提供 了重要机遇。
在LIGNA2017展上,木材加工和木 工行业整个价值链中的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相互 作用,不断集成。
LIGNA2017展会的其他亮点包括塑料及复合 材料加工解决方案综合展示、针对细木工匠、家具 木匠、木工、装配工和安装工的一系列培训课程、木 工制品行业峰会以及Fibers in Process@LIGNA展 亦。
作为一项技术转让活动,Fibers in Pro-C eSS@LIGNA主要包括木材行业相关纸浆和造纸工 艺与技术以及由纸、纸浆和木材制成的材料两部 分。
LIGNA是世界领先的木工和木材加工行业机 械、设备和工具贸易博览会,2017年展会将再次吸 引大约1500名参展商,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德国以 外的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中国木工机械网》)
3 2017年中国机床工具市场和产业发展形 势分析
2016年的中国机床工具市场和产业可以用“如 沐春风”来形容,虽然还带着刺骨寒意,但在宏观经 济回暖的影响下,我们或多或少感到一阵暖意。
这 丝暖意在2017年是否还能持续,还是将经历“乍暖 还寒”,就需要根据经济、工业和进出口等方面的信 息综合分析,下面主要从产业战略发展的角度提出 一家之言,供各位业界同仁参考。
3.1产业环境和运行状况
中国宏观经济呈现一些趋势性特征,如经济增 速减缓,GDP增速由2007年14.2%的高速增长降到 2016年前三季度6.7%的中速增长;通胀压力持续 增大,2016年前三季度货币供应量(M2)是2006年 全年的4.3倍,达到152万亿元人民币;投资对GDP 拉动的边际效应正在减弱,2006年货币供应量与 GDP的比率是1.6:1,2016年前三季度这一比率已经激增至2.9:1等等。
由于经济运行潜在风险仍然存在,投资对GDP 拉动的边际效应大幅减弱,今后一段时期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重点任务将会加大推进力度,特别是“去 产能”和“去杠杆”重点任务的推进预示着未来宏观 经济或将处于一个紧缩调整的大周期中,作为投资 拉动型的机床工具产业运行和发展将继续面临市 场下行压力增大的局面。
近年来,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三大构 成的增速总体呈现回落趋势。
其中,最终消费的构 成情况显示,城镇居民和政府是消费的主体,2015 年两者的占比分别达到57.2%和26.4%。
投资方面 特别需要关注,今年1-11月虽然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增速回落势头趋缓,但制造业与设备工具购置 两个细分领域的投资增速仍然呈现显著回落趋势,分别仅为3.6%和1.4%。
上述数据预示着机床工具 产品方面的市场采购力度仍在大幅减弱。
近期,工业运行趋势也经历三个明显变化阶 段。
即,缓慢回落阶段(2014年),除钢铁外的主要 细分领域工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工业平均水平(大 致在8.3-8.8%之间),呈现缓慢回落趋势;
陡降阶段(2015年1至9月),全国工业增加值 增速跌人6.3%左右的区间,其中机床工具产业所 处的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增速更是从2014年的10% 左右跌到4%以下;
状态分化阶段(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虽然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稳定在6.0%左右,但主 要细分领域增速呈现明显分化。
汽车在购置税优 惠政策的支持下逆势上行;钢铁和铁路由于投资周 期已过而持续下行;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和金属制 品在房地产增长的带动下小幅回升;前期火爆的通 信电子制造业由于产能趋于饱和而呈现明显回落。
综合上述情况看,目前经济传统动能正在大幅消 退,新动能体量不大且不稳定,新旧动能转换还未 完成。
国际市场方面,根据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的调 查和预测数据,国际机床消费额和国际主要工业领 域投资额在2016年达到近期低点后将温和回升。
国内市场方面,对比投资金额和增速的分布可 以看出,一是传统领域仍然是投资的主体,新兴制 造业的投资力度与传统领域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二
木工机床2017 No.145
简进News.
是传统领域投资增速普遍下降,甚至负增长。
2016年中国机床工具市场主要细分领域的消 费额变化趋势仍是下行,但降幅收窄。
金属切削机 床消费额预计小幅下降,约为162亿美元,同比下 降5.3%;金属成形机床消费额预计小幅下降,约为 101亿美元,同比下降2.9%;工量具消费额预计仍 明显下降,约为41亿美元,同比下降8.9%。
产业运行方面,2016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景气 度指数为53.9%,较上一年同期回升19.4个百分 点,处于荣枯线以上,反映出行业近期的运行呈现 回升态势。
从景气度要素看,企业预期随订单和经 营的回升而回升,处于荣枯线以上,分别为56.5%、60.6%和55.1%;但环境和成本仍处于荣枯线以下,分别为48%和43%,且从近三年的变化趋势上看没 有向好迹象。
从运行数据仍能感受到下行的压力,2016年机床工具产业主要细分领域的总产出和出 口将呈现小幅下降的态势。
3.2产业的利好和利空因素
近几年国家为了“稳增长、调结构”,实现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 转换,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和产业政策。
这些政 策对机床工具发展都具有利好的作用。
另外,根 据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的预测,2016-2020年国际 机床工具消费市场将总体趋于平稳,并呈现温和 回升的态势,有助于我们走出去战略实施。
国内 市场中也存在一些积极的因素。
如,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正在提速,两化融合和产业升级存在巨大 的上升空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的刚性需求等。
在看到产业发展诸多有利因素的同时,我们还 应冷静的关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产业发展中存 在的突出问题。
如,市场需求低迷,根据机床工具 供需分析模型判断,在今后几年用户行业去产能的 力度加大的背景下,机床和工具总需求呈现下降的 可能性较大;运行质量下降,全行业主营业务收人 和利润总额增速一直呈现波动下行的趋势,负债和 应收账款增速则连续明显增长;债务风险高企,行 业经营杠杆比率值从2011年的69.1%激增至2015 年的130%,利润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明显下降;瓶 颈环节和发展短板等等。
3.3应对
当前行业内企业都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主动作 为和转型升级,以应对市场变化。
协会将主动担 当、凝聚行业诉求,加强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为 政府和会员企业服务。
协会已先期开展了产业税 收优惠政策研究和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组建方案筹 划等工作。
3.4展望
基于上述情况和分析,2017年中国机床工具消 费市场和产业运行趋势预计仍将处于下行区间,降 幅会有所收窄,但存在反复挑战底部的可能。
(摘编自《中国机床网》)
(上接第35页)
[6] 麵玉,张文平,李全,等.圆柱形薄壳结构的实试验模态分析方法^[】].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英文版),2006,27(1):20-25.
[7] 陈健,辛志芳,韩智敏,等.我国使用的几种木材刨切机及其工作原理[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2,30(7):13-15.
[8] 马岩,何惠彬.小径木纵向刨切机的切削原理与力学分析[J].木材加工机械,2015,26(5) :5-7.
[9] 袁安富,陈俊.ANSYS在模态分析中的应用[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7(8) :42-44.
[10] 刘启东,刘义和,郭玉艳.新型单板刨切机的研究[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1,29(8) :26-27.
[11] 龙英,滕召金,赵福水.有限元模态分析现状与发展趋势[J].湖南农机(学术版),2009,36(7) :27-28.
[12] 洪德纯.薄木刨切原理和切削力及切削功率的计算[J]•木工机床,1998(1):卜4.
[13] Brad Jianhe Wang, Chunping Dai. Development of structural laminated veneer lumber from stress graded short—rotation hem_fir
veneer[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3,47(1):902-909.
[14] Marco Castellani, Hefin Rowlands. Evolutionar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Design and Training for wood veneer classificatio[J]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09,22 (4—5) :732—741.
(收稿日期:2017.02.02) 46WOODWORKING MACHIN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