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项目化教学探索

合集下载

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项目教学 教学方法 多媒体编号:1674-098X(2012)12(a)-0151-01
Course Reform of Vocational tolerances and Technical measurement
Shiyu’e Wangyufei (Shenyang Aviatio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Shenyang 110043)
创新教育
科技创新导报 2012 NO.3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初探①
石玉娥 王宇飞 董大维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沈阳 110043)
摘 要:通过明确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开展项目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际动手能力,取得了较
Abstract:Through a clear course objectives,teaching content,project teaching,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the use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Get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Keywords:tolerance and technology measurement project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multimedia
针对 课 程 概 念 名词多这一 特点,采 用了 讲 解 + 练习的 方 式 。如 在 讲 公 差 和 偏 差 两 个 术 语 时,学 生易记 定 义,但做 题 时,在符 号上 容易出错,为此可让学生多做练习,找出出错 的原因,让学生真正掌握其含义。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探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探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探索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笔者所在学院抽调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担纲主讲教师,并以实验为起点,带动、辅导青年老师逐渐走向教学的主要岗位。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推广,教育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现代化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实现课程改革的保障。

无论何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学院的教学旨意均是把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放在突出的位置。

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中应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上,不断进行分析、探索和总结,以期能找到一个最能吸引学生、最能发展学生能力的途径。

一、教学内容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大胆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生产第一线实用型和技能型的专业技术人员,课程应以生产需要为基础。

面对公差课程学时少的特点,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把理论、实践和例题都讲给学生,而要选择一些对学生有用的讲,对前面课程应用地讲,对后面课程打基础地讲,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例如,在讲解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时,只告诉学生这些参数是用来评定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基本参数即可。

而对于各参数的具体含义,我们可以不去讲解,如果很粗略地讲了,学生反而听不明白,只会增加他们的学习和思想负担。

二、教学方法公差课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求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结果教师是被动地讲,学生是被动地听,不仅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而且所授内容与实践脱节较严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占用了大部分课时,导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偏低。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性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讲授法这是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方法的根本,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坚持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并力图通俗化。

本课程的内容特点是抽象、生涩但不深奥,概念、术语、定义多,讲课时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掌握分析思路,着重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实质及意义,切忌“照本宣科”。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方法探索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方法探索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方法探索《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其相互配合的基础知识和几何参数检测的基本技术,是机械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

我在从事了多年的这门功课教学工作以后,对这门功课的教学方法有了以下的体会:1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因材施教原则深入了解现在职业教育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现在高职学生大多是高考落榜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差的十七八岁的高中毕业生,而且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他们一是没有生产实践经验,二是缺乏机械制造、使用的感性认识,普遍感到教材内容生疏、枯燥无味,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学生这些具体情况,教师首先应从学生在中学所掌握的有关检测的基础知识入手,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合理分析和处理教材,紧紧抓住基本概念的建立、对各种国家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及各种测量方法在原理上的认识和在实践中的运用等几个方面,在教材的组织选用上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才不会使学生感到难学而望而生畏,失去学好该课程的信心。

2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根据我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对于《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对在生产实际中经常会用到的诸如尺寸公差及尺寸误差的检测,形位公差及形位误差的检测,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等内容精讲和细讲,而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又比较抽象或在生产实际中很少运用的内容只略讲或从教学内容中删除。

这样做有利于降低教与学的难度,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

3联系生活实际,善于归纳总结基本概念和术语多,是《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的一大特点,大量抽象的名词和概念,涉及的内容广,而缺乏直观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名词,有些概念和术语之间差异很小,而且出现在课程的开始,这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之初就形成一个拦门虎。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探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探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探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是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在机械行业,无论是机械设计工程师还是一线操作工人,都需要具备公差与技术测量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制造业中,该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是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公差与技术测量知识技能应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此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表现。

课程特点与难点分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公差配合、测量技术。

公差配合主要介绍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应用在机械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时合理地给出零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数值,将零件的制造误差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机械产品装配后能正常工作,保证产品质量。

技术测量主要介绍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

测量技术是进行质量管理的手段,是贯彻质量标准的技术保证,零件的质量特性合格与否,需要通过测量或检验方能确定。

综合分析这两部分内容特点,主要有:抽象概念多、术语定义多、标准符号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多、逻辑推理少等。

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基本概念和术语多。

这些概念和术语总体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属于设计要求的术语和定义,如公差、配合、配合公差、基本尺寸、极限尺寸、最大最小实体尺寸等。

以上这些概念都是体现设计思想的,设计一旦完成,这些术语和定义就可以确定下来,而与任何一个实际零件无关。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公式表示,数值可以通过具体的设计计算或者根据使用要求,依据公差配合标准确定。

另一类是属于零件个体上实际存在的术语和定义,如实际偏差、实际间隙、实际过盈、实际尺寸、作用尺寸等。

以上这些术语是反映零件实际状态的,只有指明具体的完工零件,才能定量地确定其大小。

一般情况下,对于不同的零件,这些属性的值是不同的。

上文提到的这两类基本概念和术语是本课程的基础内容,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充分认识并理解这些概念以及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完整word版)高职《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精选教育文档

(完整word版)高职《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精选教育文档

高职《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1 教学现状由于《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概念性的解释较多。

所以教师授课时,多以灌输式讲解为主。

所授内容比较抽象、乏味,并且该课程知识点多而杂,各知识点之间衔接紧密,承前启后。

学生对教师的灌输式讲解容易感到疲倦,于是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滔滔不绝,而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

这在学生学习这门程之初就形成一个拦门虎。

这门课程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所以在周围熟悉的环境能找到原型,因此在教学中从生活中所熟识事物谈起,由具体到抽象、由浅显到深入、由已知到未知的辩证过程进行讲解,由一个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同时注意概念的归纳总结,相近术语的区别和联系。

2 重视实验,以用而教这门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和注重动手能力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从观察到实践,从中获得的知识往往更深刻,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摸索与体验,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既弄清了原来模糊的概念,又突出了所学内容的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在实验的进行中模拟工厂的实际任务,让学生以一个质检员的角色投入到实验中去,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有培养了学生兴趣和知识迁移能力。

以学生为“演员”,以教师为“导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同时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知识点合理分配到相关的实践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时做到工学结合,实现能力递增。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较高层次的应用型和操作型人才,他们不但要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会操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我们对于公差配合知识要求较高的专业,专门安排一周公差实训的强化练习,根据教学大纲安排了常用计量器具、形位公差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和齿轮公差项目的测量等十个实验项目,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强化了课本理论知识的掌握。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探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探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探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为学生们提
供关于数字技术测量方法和应用的知识。

它涵盖的内容包括:坐标测
量系统的原理和使用;数字化技术的实现及其应用;误差分析;检验
和准确测量等。

该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们在测量中熟练运用技术,并
且为全面深入掌握技术提供有益的基础。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学的基础,至关
重要。

首先要明确一点,它不是一门单一的理论课程,而是一门多种
教学手段和内容结合的实践性学科。

因此,强调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如文字、图片和课堂实践来让学生充分了解坐标
测量系统的原理,掌握数字技术的具体应用,并学会如何正确运用技
术进行测量测定。

此外,体现在课程教学中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

学生们可以利用
多媒体设备以及相关的素材,学习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在实际的实践中,学生们可以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来开展各种测量工作,从而加
深对技术测量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
供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并注意将理论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让学
生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能够准确、有效地进行数字技术测量的应用。

总之,《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要想教好这门课,就必须注重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要充分融合理论与实践,使学生能够准确而又有效地进行技术
测量。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初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初探

S ra . 4 e i lNo 4
《 差 配 合 与 技 术 测 量 》 程 项 目化 教 学 改 革 初 探 公 课
高 小蓬
( 安铁路职业技术学 院 西 陕西 西 安 70 1 ) 104

要 :公 差 配合 与 测 量技 术 》 机 械 类 专 业 的 一 门重 要 的 专 业 基 础 课 , 《 是 该课 程 的任 务是 使 学 生 获 得 机 械 技 术人
“ l r n e Co r i to nd Te hn c lS v y” To e a c o d na i n a c i a ur e
G o Xi o n a a pe g
( h ala c t n l& T c nc l n t ue Xi n R i yVo ai a w o e h ia si t) I t
1 目前 高 职 《 差 》 教 学 中 存 在 的 公 课
主 要 题
1 1 课程 内容 中存 在 着严重 的学 科本 位 的思想 .
《 公差 配 合 与 技 术 测 量 》 ( 课 以下 简 称 《 差 》 公 课 ) 高等 职业 院校 机械 类一 门综 合 性应 用 技 术 基 是
础课 , 联 系设 计 课 程 和 工 艺 课 程 的纽 带 , 从 基 是 是
内容应 充分 体 现“ 以应 用 为 目的 , 以够 用 为 度 ” 的原 则 。针对 高 职数 控专 业 学 生教 育 的要 求 与 特 点 , 笔
21 0 0年第 4期 ( 第4 总 - ) 4期
西 安 铁 路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a fXi n Ra l y Vo ai n l& Te h i a n t u e o r lo iwa c t a n h o c n c lI si t t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的探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的探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的探讨【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公差《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其相互配合的基础知识和几何参数检测的基本技术,是机械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

但对刚刚入校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的高职生来说,普遍感到难学、难理解,加之新课改下本课程课时数进一步减少。

对此,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措施:一、课程教学内容的(2)教学内容的选择: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从专业的角度来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按照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原则,减少一些重学术、轻实践或与专业培养目标关系不大的内容。

在确定教学计划时,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删去公差原则、尺寸链计算等重学术的内容,及圆锥和角度公差、平键与花键联接公差、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公差等与专业培养目标关系不大的内容。

突出了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基础理论和相关国家标准的使用等主要内容,并按高职院校的现有条件尽量多安排一些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二、课程教学方法的(1)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兴趣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

主体意识愈强,学生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强。

高职学生大多对学习机械课程兴趣不大,在公差与配合课程中,更是表现出缺失自主性的状态。

教师首先应该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学作风,创设和谐、平等的适学氛围,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就成为促成学生潜在的创新之火迸发异彩的必要先导,成为关键;其次应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对教学中疑点和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启发学生思维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鼓励学生间积极争辩,陈述矛盾,各抒己见,揭露弊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谭 香玲 张 洪 何 燕 肖 力
( 湖南 铁 路 科 技 职业 技 术 学 院 , 湖南 株洲 4 10 ) 1 15
高 职 《 差 配 合 与 技 术 测 量 》 目化 教 学 探 索 公 项
摘 要 : 文 分 析 了《 差 配 合 与 技 术 测量 》 程 传 统 教 本 公 课 学存 在 的 缺 陷 , 出 了基 于 行 动 体 系的 项 目化 教 学 在 此 课 程 指 教 学 中的 优 势 , 讨 了高 职公 差 配合 与 技 术 测 量项 目化 教 学 。 探 关 键 词 : 公 差配合 与技 术 测量》 项 目化教 学 应 用 实践 《
的 一个 重 要 特 征 。 3项 目化 教 学在 公 差 配 合 教 学 中 的 实践 . 在公 差 配 合课 程 中进 行 项 目化 教 学 的 基 本 思 路 是 根据 课
《 差 配 合 与 技 术 测 量 》 高 职 院校 机 械 类 专 业 开 设 的 一 公 是
门重 要 的 技术 基 础 课 程 ,起 着连 接 基 础 课及 其 他 技 术 基 础 课 和 专 业 课 的桥 梁 作 用 , 同时 也 起 着 联 系 设计 类 课 程 和 制 造 工 艺 类课 程 的纽 带 作 用 。课 程 特 点 是理 论 知 识 和 实 践 技 能并 重 项 目化 教 学 适 用 于 以 实 际 应 片 为 目的 的课 程 和 实 验 、 j 实 训 课 程 。项 目教 学 法 是 指 将 传 统 的 学 科 体 系 中的 知 识 内 容 转 化 为若 干个 教 学 项 目 , 围绕 着 项 目组 织 和展 开教 学 , 学 生 直 使 接 参 与项 目全过 程 的 一 种教 学 方 法 l 项 目教 学法 是 师 生 通 2 。 过共 同实 施 一个 完 整 的 “ 目” 进行 教 学 活 动 , 生在 教 师 的 项 来 学 主持 下 以小组 合 作 的 形 式 自行 组 织 完成 项 目 , 习 过程 成 为 一 学 个 人人 参 与 的创 造 性 实 践 活 动 。项 目教 学 注 重 的 不 是 最终 的 结果 , 而是 完 成 项 目的过 程 。 本文 研 究 了 在两 者 相 结合 的基 础 上 , 目化 教 学 在公 差 配 合 与技 术 测 量 教学 中的 应用 实 践 项 1公 差 配 合 的传 统 教 学 法 存 在 的缺 陷 . 11 学手 段 单 一 , 生 的主 动 性 不 高 。 . 教 学 传统 教 学的公 差课 教学 目标 强 调对 事实 性 知识 的 记忆 和积 累 .在 短时 间 内强 调学 生 对知 识 和技 能的获 取 。教学 过 程 以老师 的教 为主 , 生被 动学 学 习 , 生 的关 系是 主 宰与 听从 、 师 传输 与接受 。公差 配 合与 技 术 测 量 课 程 的特 点 是 定 义 多 , 概念 多 , 号 多 , 准 多 , 符 标 记忆 内容 多 。 因此 在平 时 的教学 反 馈 中 ,学生 对这 门课 的 评价 普遍 是 学 习吃 力, 枯燥 难懂 , 没有 什 么学 习兴 趣 。 1 实践 与理论 相脱 离, - 2 实践教 学 效果 差。 公差 课 实验课 与理 论 教学 内容 是相 对独 立 的 。 教学 观念 上 , 师 习惯 于把实 验教 在 教 学 放在 理论 教学 的从 属地 位 , 因而 对实 验教学 重视 不够 。 考核 在 方 式 上 , 生 的实 验能 力 在课 程考 核 中得 不 到相 应 的反 映 . 学 导致 学 生对 实 验课 往往 未 能给 予 足够 的重 视 , 更缺 乏 培养 、 炼 自己 锻 的工 程实 践 能力 的意 识 。在 实验 教 学方 式上 ,学 生 处 于被 动地 位, 实验 课 均 由教 师 先 介 绍实 验 目的 , 验 原理 , 实 以及 所 用 的仪 器 设 备 , 对 学 生重 点 示 范 , 再 最后 才 由学 生 动手 操 作 。 且实 验 而 内容 多为 验证性 实验 。自始 至终 教 师“ 把手地 教 ”束 缚 了学生 手 . 的思想 。 使学 生 的积极 性 与主 动性 得不 到充 分 的发 挥 。 13 乏 实际应 用体验 - 缺 理论 知识和 实践 技能并重是 公差配合 的重要特点 。如果学 习“ 公差配合 与技术测量 ”只是停 留在理论学 . 习, 而没有 实际应用 的历 练和体验 . 无法感受 所学知识 在实 际工作 中的作用和地 位 . 会抑制 学生的学 习兴趣 , 将 影响学 习效 果。 2项 目化 教学 在 公 差 配 合 教 学 中 的优 势 . 21 教 学 中充分提 高学 生的 学习积 极性 。项 目化 教学 把 问 . 在 题 的呈 现 放在 前 面 。让学 生进 入 问题 情境 .造成 认 知矛 盾 和 冲 突 , 发探 究欲望 , 挥 自身的 智慧 和才 能 , 激 发 主动探索 和研 究 。这 不 仅是 教学 顺序 的颠 倒 , 而且 是教 学观 念和 教学 目标 的更 新 。 3 项 目化 教学 不是 先将 结论 直接 告诉 学生 .而是 让 学 生 通 过 各 式 各 样 的探 究 活 动 亲 自得 出结 论 ,使 他 们 参 与并 体 验 知 识 的获 得 过 程 。 在 项 目化 教 学 中 教 师 的 职 责 应 是越 来 越 少 地 传授知识 , 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越 2 理 论 教 学 与 实 践 教 学 紧 密 结 合 。传 统 的学 习 是 教 师 . 2 讲 , 生记 。而 项 目化 教 学 则 要 求 学 生 自 己动 手 实 践 , 实 践 学 在 中体 验 。 践 不 仅 指 动 手操 作 、 会 调查 、 阅 资 料等 活 动 , 实 社 查 而 且 指 学 生通 过 自 己提 出问 题 和 研 究 问 题 、 体 验 知 识 的 发 生 来
和 发 展 过 程 , 后 解决 问题 。[ 最 4 3 2 3建 立 了一 个模 拟 实 际应 用 情 景 。项 目化 教 学 过 程更 加 贴 近 生产 实 际 ,实 现 教 学 与 生 产 岗位 的 零 距 离 ;创新 了应 用
型 、 能 型 人 才 的 培养 模 式 。 组 合 作 解 决 问题 是 项 目化 教学 技 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