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内能练习题(附答案)
初三物理内能练习题和答案

初三物理内能练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内能是物体所具有的哪种能量形式?A. 动能B. 热能C. 电能D. 光能2. 下列哪项是内能的特点?A. 容易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B. 只存在于固体物体中C. 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D. 与物体的温度和热容有关3. 物体的内能与下列哪个物理量有关?A. 势能B. 热容C. 功D. 电阻4. 对于相同质量的物体,温度越高,内能则会: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取决于物体的形状5. 内能的转化通常伴随着:A. 热量的传递B. 光能的发射C. 动能的转移D. 执行功的过程二、填空题1. 物体的内能可以通过_______的形式存在。
2. 执行功可以增加物体的_______能。
3. 当物体发生相变时,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_______有关。
4. 内能转化的共同方式是通过_______的过程。
5.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内能的数值_______。
三、计算题1. 已知一段饲料的质量为500g,初始温度为20°C,最终温度为60°C。
如果该饲料的比热容为4.2 J/g·°C,计算这段饲料所吸收的热量。
答案:Q = mcΔT = 500g × 4.2 J/g·°C × (60°C - 20°C) = 100,000 J2.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1 kg,初始速度为5 m/s,最终速度为10 m/s。
如果该物体的动能增加了40 J,计算内能的变化量。
答案:ΔKE = KE(final) - KE(initial) = 40 J40 J = (1/2) × 1 kg × (10 m/s)^2 - (1/2) × 1 kg × (5 m/s)^240 J = 25 J - 12.5 JΔKE = 40 J - 12.5 J = 27.5 J四、应用题某次化学实验中,一块质量为500g的金属块初始温度为100°C,在室温下冷却到20°C。
初三物理内能测试卷有答案(附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测试卷有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壶开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不一定减少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内能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就会增加,温度一定升高D.走在公园里能闻到阵阵花香,主要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小亮测得甲、乙两杯水的温度分别是45℃和7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杯中水的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分子运动剧烈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内能小C.乙杯中水的热量一定比甲杯水的热量多D.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少3、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B.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D.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4、在开展"生活处处有物理"的观察实践活动中,小明观察了家里的厨房设备,在他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熟,是因为锅内气体压强越大,液体沸点越低C.不慎滴入几滴水到锅内热油中会发出"吱吱"声,这是发生了升华现象D.用煤气炉煲汤,在沸腾时调大火焰能提高汤的温度5、用锤子反复击打铁块,铁块的温度升高,针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块被击打前分子是静止的B.击打时锤子将温度传给铁块C.击打时锤子的内能转化为铁块的机械能D.铁块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6、《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饮食文化的关注。
新化的腊肉、猪血丸等食材广受娄底人青睐,其中"三合汤"更是以麻、辣、嫩、香吸引着众多食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腌制腊肉时,要把盐涂抹均匀,是因为盐不会扩散B.切腊肉前,需把刀磨快,是为了增加压力C.制好的猪血丸,要晾在通风的地方,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D.在较远的地方就能闻到"三合汤"的山胡椒味,说明分子只在高温时才运动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室内打开酒精瓶盖,过一会,整个室内都有酒精味,这是酒精分子运动引起的B.固体分子作用力大,故固体分子是静止的C.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D.分子间作用力要么只有引力,要么只有斥力8、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B.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越多C.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D.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9、下列四张图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钻木取火B.煤炉烧水C.压缩空气升温D.搓手取暖10、小明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相互紧压,发现两者粘在一起,由此得出分子间存在引力.小华认为此实验不能排除是大气压把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列实验中,能帮助小华释疑的是()11、小明帮妈妈做饭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炒鸡块时利用了热传递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大C.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原理D.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12、用两个相同的电热水器给质量同为2 kg的物体甲和水加热,他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10 min吸收的热量为()A.0.84×105J B.1.2×105JC.2.52×105J D.都不是,不能计算13、我们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可以防止人们被动吸食"二手烟","二手烟"被吸食的主要原因是烟的A.分子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14、如图14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________。
初三物理内能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测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事件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搓手取暖B. 玩滑梯,臀部发热C. 放大镜聚光烤焦纸片D. 压缩空气【答案】 C【解析】【解答】A、B、D是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C、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C。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内能和其它形式能的转化)、热传递(内能的转移)。
2.“开水煮白菜”是国宴上的一道精品菜,如图中这道菜的制作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 放一点盐,汤就有了咸味,说明分子只在液体中运动B. 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C.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D.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答案】 C【解析】【解答】A.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错误;B.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错误;C.白菜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正确;D.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水加热实现的,属于热传递,错误。
故答案为:C【分析】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3.如图所示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和直升飞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直升飞机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B. 随着直升飞机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C. 飞机上的发动机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航空母舰利用的核能是在核反应堆中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它属于可再生能源【答案】D【解析】【解答】解:A、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的原理,故A正确;B、随着直升飞机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故B正确;C、飞机发动机是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D、核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故D错误;故选D.【分析】(1)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却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2)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3)判断清楚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即可;(4)核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4.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给水和煤油分别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一样快,由此可以判定()(c水>c煤油、ρ水>ρ煤油)(不计热量损失)A. 水的质量等于煤油的质量B. 水的体积小于煤油的体积C. 水的质量大于煤油的质量D. 水的体积大于煤油的体积【答案】 B【解析】【解答】AC、已知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由公式m= 知:水的质量小于煤油,AC不符合题意;BD、已知水的密度大于煤油,由于水的质量小于煤油,由公式V= 知,水的体积小于煤油.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比热容表示物体的吸热能力,常见物体中水的比热容最大,在吸热和质量相同时,比热容较大的物体升高的温度较小.若吸热和温度变化相同,则质量不同.5.下列物体中,占有的空间体积最小的是()A. 太阳B. 地球C. 分子D. 原子核【答案】 D【解析】【解答】太阳比地球的体积大的多,地球也是由分子构成的分要比地球小的多,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构成,故最小的应是原子核,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理解物质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6.下列关于“从粒子到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B. 扫地时灰尘飞舞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 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空间处处膨胀【答案】 D【解析】【解答】A、摩擦起电是电荷发生了转移,A不符合题意;B、扫地时尘土飞舞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不符合题意;C、在探索更微小粒子的过程中,人们首先发现的是电子,C不符合题意;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宇宙处处膨胀,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不同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束缚电子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2)分子是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通过扩散现象表现的,灰尘属于宏观的颗粒;(3)人们发现了电子后,才发现原子仍能够再分;(4)宇宙是有层次的,“大爆炸”认为整个宇宙在不断的膨胀.7.下列与分子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 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B. 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C. 铁、水、空气、磁场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D. 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答案】 B【解析】【解答】A、由于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破镜不能重圆”,A不符合题意;B、花香四溢是扩散的结果,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符合题意;C、铁、水、空气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传递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物质,叫磁场,它不是由分子组成的,C不符合题意;D、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仍能发生扩散现象,分子之间仍存在间隙,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1)分子间有间隙,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等于平衡位置时,引力等于斥力,即分子力等于零;(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之一,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3)磁场是存在于磁体周围的,可对放入其中的其它磁性材料产生磁力作用的物质.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C. 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 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原子【答案】B【解析】【解答】 A、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A不合题意;B、液体很难被压缩,因为液体分子之间存在排斥力,B符合题意;C、捏海绵使得它的体积变小,海绵中的空隙不属于分子间的空隙,C符合题意;D、电子的尺度比质子小,质子又比原子小,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B、分子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C、分子间存在着间隙;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组成了原子核 .9.一大块铁和一小块铁的质量之比是5∶1,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A. 5∶1B. 1∶ 5C. 1∶1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解答】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热量、温度没有关系,故答案为:C.【分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热量、温度没有关系。
初三物理内能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内能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越多B. 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 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燃料的热值越大D. 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铁块中的分子间只存在斥力【答案】B【解析】【解答】解:A、由Q放=cm△t可知,放出热量与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降低的温度有关,因此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不一定多,故A错误;B、摩擦生热,该过程中消耗了机械能,产生了内能,故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B正确;C、燃料的热值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燃料的质量无关,例如一堆煤和一块同样煤的热值相同热值就是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烧情况无关,故C错误;D、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但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故D错误.故选B.【分析】(1)根据Q放=cm△t分析放出热量与温度的关系;(2)摩擦生热,该过程中消耗了机械能,产生了内能;(3)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4)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两个质量不同的金属块,放出相同热量,降低了相同温度,则()A. 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大B. 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小C. 两个金属块的比热容大小无法确定D. 两个金属块的比热容相同【答案】B【解析】【解答】由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的热量的公式Q=cm△t可知,两个质量不同的金属块,放出相同热量,降低了相同温度时,质量大的金属块比热容小,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当放出的热相同时,质量大的比热容小.3.脚是人的第二心脏,坚持在睡前用热水适当泡洗,可以增强体质。
脚刚放入热水中,脚的内能变化以及变化方式分别是()A. 减小,热传递B. 增大,热传递C. 增大,做功D. 减小,做功【答案】 B【解析】【解答】脚在热水中,由于温度不同,热水的内能传递给脚,则脚的内能增大,改变内能的方式是热传递。
初三物理内能测试卷有答案(附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测试卷有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会升高B.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的热量就越多C.0℃的冰内能为零D.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可能发生热传递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降低D.冰水混合物吸热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3、以下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分析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的改变只可能是做功或热传递当中的一种B.物体内能的改变可能是做功或热传递当中的一种,也可以是这二种过程同时发生C.内能少的物体不可能将能量传递给内能多的物体D.如果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只能是给物体加热的方法4、美丽的泉城济南,宗山清水秀、景色怡人。
以下泉城美景的形成,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是()A.趵突泉.泉水清澈见底B.千佛山.寺内暮鼓晨钟C.大明湖.湖面荷花飘香D.植物园.处处花团锦簇5、(2019·山东省初三期末)下现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的是()A.铁制工具生锈B.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C.将一束鲜花插人花瓶,整个屋内都能闻到花香D.空气中的PM2.5超标形成雾霾6、5℃的冷水和60℃的热水混合,得到50℃的温水。
若不计热损失,可以判断(A)混合前热水的热量不一定比冷水的热量多;(B)混合前热水的热量一定比冷水的热量多;(C)热水质量不一定比冷水质量大;(D)热水质量一定比冷水质量小。
7、下列生活情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B.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C.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D.食品放在冰箱中,温度降低8、炎热无风的夏天,小宇走在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看见前面的路面己被一辆洒水车洒水淋湿了。
他认为走在淋湿了的路面上一定比走在干燥的路面上感到凉爽,于是赶快走过去,结果在洒过水的路面上他却感到更加闷热了。
(物理)九年级物理内能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物理)九年级物理内能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内能选择题1.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 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不变C. 吸收热量、比热容变小、温度不变D. 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答案】 B【解析】【解答】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在增加;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冰的比热容为 2.1×103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冰化成水后比热容变大.故选B.【分析】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热,所以内能增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还和状态有关.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熔化过程的特点及比热容与什么有关,属于基础题.要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2.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103J/(kg•℃)物质水酒精煤油水银冰砂石铝铜比热容4.22.4 2.10.142.10.920.880.39B. 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表示1kg冰吸收的热量是2.1×103JC.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后,水的温度变化大D. 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答案】 D【解析】【解答】解:A、液体的比热容不一定比固体的大,比如:冰比水银的比热容大。
A不符合题意;B、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表示1kg冰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2.1×103J.B不符合题意;C、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根据公式△t=知,煤油的温度变化大。
C 不符合题意;D、由表中数据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铜。
质量相等的铜和铝,升高相同的温度,根据吸热公式Q=cm△t知,铝吸收的热量多。
九年级物理 内能练习题附答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练习题附答案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当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时,这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
这一现象表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和力矩。
2.内能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热传递和做功。
实质上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实质上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
内能和温度成正比,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减小,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内能增加。
物体吸热时,内能增加,物体放热时,内能减小。
3.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计算公式为:吸热Q=mc△t,其中c表示比热容,单位为J/(kg·℃);Q表示吸收的热量,单位为J;m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为kg;△t表示温度变化,单位为℃。
4.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
计算公式为:Q=m·H,其中Q 表示热量,单位为J;m表示燃料的质量,单位为kg;H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为J/kg。
5.四冲程汽油机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分为四个冲程: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工作冲程和排气冲程。
其中,工作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6.计算题完全燃烧500g木炭,能放出1.7×10^7 J的热量。
完全燃烧1kg的汽油可放出4.6×10^7 J的热量。
7.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8.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热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单位是焦耳;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9.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动能、势能,同时还具有内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内能。
10.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温度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11.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内能的利用选择题1.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A. 吸气冲程B. 压缩冲程C. 做功冲程D. 排气冲程【答案】C【解析】【解答】压缩冲程中,两气门均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气体,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做功冲程中,两气门均关闭,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四冲程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其中压缩和做功冲程有能量的转化.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B. 汽油机压缩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 火箭用氢作燃料主要是因为氢的热值高D. 冬天搓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答案】C【解析】【解答】解: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吸放热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较小,故A错误.B、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压缩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C、火箭用氢作燃料主要是因为氢的热值高,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与其它燃料相比,氢放出的热量更多,故C正确;D、冬天搓手取暖是利用做功来改变内能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1)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同样吸放热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较小.(2)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氢的热值高,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与其它燃料相比,氢放出的热量更多;(4)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3.下列关于热机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热机的功率越大,效率越高B. 热机做的有用功越多,效率就越高C. 减少热机的各种热损失,保持良好的润滑,能提高热机效率D. 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能提高热机效率【答案】C【解析】【解答】热机的功率越大,表示做功越快,与效率无关,A不符合题意;热机做的有用功占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比例越大,热机的效率越高,热机效率与热机做的有用功无关,B不符合题意;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减少热机部件间的摩擦都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提高效率,C符合题意;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并不能减少热量的损失,所以不能提高热机的效率,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内能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2、把装满空气的瓶子倒扣在装满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瓶口间先用玻璃隔
开。
当抽掉它们之间的玻璃片后,可以看到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渐渐变淡,最后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完全相同,这是为什么()
A.二氧化氮比空气密度大
B.两种气体之间形成了对流
C.二氧化氮分子很小
D.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固体、液体、气体B.气体、液体、固体
C.固体、气体、液体D.液体、固体、气体
4、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剥去一层地皮,可以看到里面一层仍是黑色,这个现象是()
A 蒸发现象
B 扩散现象
C 升华现象
D 凝固现象
5、寒冷的冬季夜晚,许多人喜欢用热水将脚泡一泡才人睡。
在此过程中,脚的内能变化是()
A.减小B.不变C.增大D.无法确定
6、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炒菜时,满屋飘香
C.扫地时灰尘四起
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7、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时分子间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力B.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只有斥力
C.当物体被拉长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D.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
8、一根钢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
A.分子太多B.分子间没有空隙
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9、将10ml的水与10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
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空隙
B.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10、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B.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
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11、把一玻璃板放入水中,取出之后,玻璃板上会有一些水粘在上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蒸气在玻璃上液化成的小水滴
B. 快速取出玻璃就不会有水
C. 水扩散到了玻璃中
D. 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吸引力
12、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A.一杯水倒去一半B.水凝结成冰
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D.15℃的水变成45℃的水
13、水的比热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B.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C.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二、填空题
14、物质是由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和。
15、把红墨水滴入一杯冷水里,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全变红了,这是现象,它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同时也表明分子间有。
如果红墨水滴入一杯热水中,水很快就变红了,这又说明了。
16、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热运动时具有的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要使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可以采用和两种方法。
冬天,手冷时可以捂热水袋取暖,也可以两手搓搓取暖.前者是用的方法改变内能的,后者是用
的方法改变内能的。
17、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
在,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从物体传到物体,或从物体的部分传到部分,一直继续到时为止。
18、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叫做了
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叫做了热量。
19、如图所示,先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棉
花,然后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棉花燃烧起来。
对这一现象的解释
是,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筒内空气,使空气的
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就燃烧起来了。
20、对于同一种物质,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体的有
关,与物体升高的有关。
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
的。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的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表示,它的单位是。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其表示的物理含义是。
21、用细线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捆住,然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把玻璃板往下慢慢的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22、沿海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不大,而内陆沙漠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较大,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3、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三峡水库区的气温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夏天气温将比原来下降2 ℃左右,而冬天气温将比原来升高2 ℃左右,请你解释发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四、计算题
24、太阳能热水器内盛有25O C的水20kg,在阳光照射下水温升高到55O C,试计算这些水吸收了多少热量?(C
=4.2×103J/(kg.O C)
水
25、一锅炉每天把3 t的水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为1.008×109J的热,求:原来水
的初温为多小℃?(C 水=4.2×103J/(kg.O
C)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D.3A.4B.5C.6B.7D.8C.9A.10A.11D.12B.13D
二、填空题
14、分子,无规则运动,热运动,引力,斥力。
15、扩散,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空隙,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16、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做功,热传递,热传递,做功。
17、温度差,高温,低温,高温,低温,温度相同。
18、能量,焦耳,减少,放出,增加,吸收。
19、做功,内能。
20、质量,温度,不同,c,焦耳每千克摄氏度,质量为1kg 的砂石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0.92×103J 。
21、变大,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2、答:白天日照时间相同,水和砂石吸收的热量相等,由于水比砂石的比热容大,根据Q=cm ⊿t ,所以水吸热升温升得比砂石小;初温相同时,水的末温比砂石低。
夜晚,水和砂石放出的热量相等,由于水的比热容比砂石大,根据Q=cm ⊿t ,所以水放热降温降得比砂石小;初温相同时,水的末温比砂石高。
内陆地区砂石多,沿海地区海水多,所以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大。
23、水电站建成后,库区水量大大增加,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沙石的大,夏天当吸收相同热量时,水升高的温度比干泥土、沙石的低,所以库区气温比原来有所下降;冬天当水和干泥土、沙石放出相同热量时,水降低的温度比干泥土、沙石的少,所以库区温度比原来有所升高。
24、解:Q =cm(t -t 0)=4.2×103J/(kg.O C ×20kg ×(55O C -25O C)=2.52×106J 25、解:c c Kg J J cm Q t 003980/102.410008.1=⨯⨯==∆ t 0=100℃-8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