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哈萨克女性精神的重铸——论阿维斯汗《遥远的地平线》中的女性书写
219479068_永不言弃,就是生命最好的姿态——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素材拓展与运用

作者简介李娟,1979年生于新疆,现居阿勒泰。
童年和少女时代不停辗转于四川、新疆两地。
高中辍学后,跟随家庭有过短暂的阿勒泰哈萨克村庄的生活经历。
又于十年后,两次重返牧场,深入哈萨克牧人家庭,创作出牧场系列作品。
迄今出版作品有散文集《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冬牧场》《遥远的向日葵地》《羊道》系列等。
曾获2006年第二届天山文艺奖、2010年第九届上海文学奖、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2012年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等奖项。
2018年,《遥远的向日葵地》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授奖辞这样评价:“《遥远的向日葵地》中,那块令人忧心的年年歉收的田地,不竭地生长着天真的喜悦。
她的文字独具性灵,透明而慧黠,边疆生活在她的笔下充满跳荡的生机和诗意。
”主题1:自然原文摘录葵花地南面是起伏的沙漠,北面是铺着黑色扁平卵石的戈壁硬地。
没有一棵树,没有一个人。
天上的云像河水一样流淌,黄昏时刻的空气如液体般明亮。
一万遍置身于此,感官仍无丝毫磨损,孤独感完美无缺。
此时此刻,是“自由自在”这一状态的巅峰时刻。
“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是作家李娟的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
李娟用她细腻、明亮的笔调,记录了劳作在这里的人和他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她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赛虎,以及被鹅喉羚毁了再种,种了又毁的九十亩葵花地……书中呈现出一种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脆弱微渺的,同时又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存体验。
任何一个生命,从出生到死亡,都会遭遇困境和逆境,这是我们无法逃避也无法选择的,但是活成什么样的姿态,却可以由我们自己来决定:越是艰难越要有勇气去迎战,无论何时都不轻言放弃,就是最好的生命姿态。
只有土地的主人才真正做到爱惜土地吧?只有真正的农民,世世代代依附土地而生的人,才能真正地体谅土地。
在北方的广阔大地上,从夏末至初秋,每一个村庄到富可敌国,每一棵树都是黄金之树。
尤其白桦树,它除了黄金,还有白银。
哈萨克族女作家阿维斯汗作品主题浅析

哈萨克族女作家阿维斯汗作品主题浅析发表时间:2018-07-30T15:41:02.80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7月作者:肯巴提·努尔兰别克[导读] 阿维斯汗·努尔霍加是哈萨克族女性作家,以女性视角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优秀作品。
中央民族大学 100081摘要: 阿维斯汗·努尔霍加是哈萨克族女性作家,以女性视角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优秀作品。
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意义独特,集中反映了哈萨克族妇女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加深对自身新认知的过程。
同时,作品中对人性中的善恶也进行了剖析。
本文对其作品主题进行概括,从新时代女性形象及人性探索两方面进行浅析,从而对作者塑造的女性形象有个整体的理解,加深对作品内容深度的理解,探索作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阿维斯汗·努尔霍加;女性形象;善与恶新中国成立之后,受国内外文学思潮的影响,哈萨克文学也趁着这股东风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尤以诗歌和小说创作最为为突出。
随着文学的发展,由女性作家创作的,反映女性思想意识、生活情态等相关的女性文学如雨后春笋般,在祖国文学领域的沃土中,不断涌现和发展。
这其中,阿维斯汗·努尔霍加的创作称得上是实力与价值并存。
阿维斯汗是使用母语创作的高产作家,笔耕不辍,写就了一系列有关哈萨克族女性生活、情感、所处时代社会地位等相关方面的小说、散文。
一、新时代女性形象的塑造马克思曾说:“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醒来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
[ 崔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主义》,《人文高地》,2010年]”女性地位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阿维斯汗笔下的部分女性,代表了随着新中国发展,开始有新思想、新意识,变得比以前更加独立、自信的那一批女性。
《喜事》中,以碧凯和别肯老两口为了给儿媳妇下聘礼去变卖牲畜而闷闷不乐开始,渲染了聘礼给老两口家带来负担的沉重气氛。
执著守望与诗意超越——论哈萨克族诗人乌玛尔阿孜的诗歌创作

关 键 词 : 萨 克 诗 歌 创 作 ; 玛 尔 阿 孜 ; 族 审 美心 理 ; 同 ; 越 哈 乌 民 认 超
中图分 类号 : 0 . 6 1 79 2 3
、
民族 传 统 的 执 著 守 望
在 长期 的历 史 发展 过程 中 , 萨 克 族形 成 了一 哈
些 审 美 意 识 的 基 本 特 征 : 与善 、 感 与 功利 浑 然 美 美
一
长篇抒 情 诗 《 电》 闪 长达 2 7行 , 8 融进 了诗 人 的
毕 生 心 血 。从 15 9 7年 到 19 9 7年 , 整 整 孕 育 了 4 O 年 。诗 人 把 “ 神 ” — 闪 电 比 作 “ 龙 ” “ 狮 ” 希 天 — 天 、雄 ,
21 0 0年 9月
第 3期
伊 犁师范 学 院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 u n l fYi r lu iest( o il ce c i o o r a l Noma n v ri S ca in eEdt n) o i y S i
Se t2 0 p . 01 NO 3 .
们 从 乌 玛 尔 阿孜 ・ 坦 的 诗 歌 创 作 中可 以 看 到 , 对 本 民族 审 美 心 理 既 有 认 同 与 回 归 , 有 批 判 与 艾 他 也
超 越 。诗人 既 通过 对 野性 力的 呼唤 、 图腾 意 象的再 现 和游牧 意 象的展 示表 现 了对 民族 传 统 的执 著
构 中的那些 基 本特 征 却像 灵魂 活 跃 于躯 体 , 直传 一 承 至今 。那些 积 淀于 深层 文 化结 构 中的原 始 意 象 、 民 族 精 神 仍 然 对 后 代 文 艺 产 生 着 潜 在 的 影 响 。 乌 玛
从阿勒泰出发,她抵达了远方

从阿勒泰出发,她抵达了远方写《九篇雪》时的李娟,在粗砺的生活里以纯真自然的笔触来描摹她的世界。
她没有上过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人,多数当不成作家。
写作刚刚开始时还有错别字,然而就是那些错别字也透着灵动可爱。
因为通过它们,我们距离她笔下的生活更近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鲁迅和绍兴,沈从文和湘西,张爱玲和上海,汪曾祺和昆明,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在,有李娟和新疆阿勒泰(她另有一本散文集就叫《我的阿勒泰》)。
像李娟一样生活在偏远边陲的人有很多,可是能像她一样用心去再现那些生活那些土地上的人民的少之又少。
离开出生生长的小镇到繁华都市以文字为生的人,远没有李娟写得真实可感,那可能是另一重悲哀。
他们所谓的优越感和同情心都没有让文字呈现更大的力量。
而在最切近自然最质朴之外,李娟的文字从阿勒泰出发,最终抵达了远方。
天地间有大素材,这就应了桑格格那个书名:不留心,看不见。
我们常常遇到抱怨没时间写作的人,其实都是在为不写或写不出找借口。
你看李娟当时连本像样的稿纸都没有,更别说电脑了。
在棚屋随时会被狂风暴雨掀翻屋顶时,你说她就有很多的时间写作么?她是时刻在为生存奔忙!她写到在河边翻看自己的稿子时,我心里都一阵着急,生怕一阵风把她的稿子吹落进河里。
靠着贩卖可怜和新奇做直播吸引眼球的人很多,但以纸为媒介的文字,其生命和价值一定长过和高于视频。
所以,直播里的阿勒泰,可能还不能和李娟笔下的阿勒泰相提并论。
生活无疑是艰难的,但不能说不快乐,不能说精神生活也是贫乏的。
李娟的文字总是逗得我们捧腹大笑。
那活灵活现的哈萨克牧民,做小卖部生意的妈妈,乃至为了去听弹唱会遭遇的十六七岁的小色狼,全都活灵活现,如在目前。
李娟在《有关酒鬼的没有意义的记叙》中写:“当然不是所有的欠条都能保证酒鬼的信誉。
我妈为此吃了不少亏。
其中最惨痛的一次是她那天在没有问清楚的前提下居然放心大胆地把欠条交给对方签写——半年后我妈急了,拿着那张鬼画符似地爬满蚯蚓虫线的破纸片到处找人请教。
在高扬与沉潜中徘徊——论《尘埃落定》中的女性形象

满足 , 由此便是人性罪恶的滋长蔓延。她每 H 清晨 便用 温 和 稠密 的牛奶 浸 润那 双 修长 白净 的双 手 , 而
叉 常 以喘息 之 声 预示 着 自身 的娇贵 , 这 全 然是 一 种 娇娆造作 、 贪 图安 逸 的 贵族 女性 形 象 。土 司夫 人 的
古往今来 , 每一个个体虽然有其 自身生命 的独立性
的色 彩 晕 染 了 艺术 的 张力 。文 本 中 的语 言 自然 轻 巧, 内蕴 深 刻 丰 厚 , 再 一 次将 诗 歌 的艺 术 特 征 融 汇 于文 本 之 中 , 从 而 获 得一 种诗 性 的灵动 美 感 。此 部
与 自由性 , 但是 个体均身处 于一定 的空间范 围之
内, 有其地域的限制 , 这不得不致使其处 于一种交 错庞杂 的权利关系网之 中 , 而在双向运动中 , 个体 既可成为权利的执掌者得以实施权利 , 又可转化为 被权利所指使 的角色。从《 尘埃落定》 之中 , 文本接 受 者 便 可 从 中探 知女 性 主体 身 处 于 权 利 的漩 涡 之 中, 既有权利 的既得利益者 , 又有受其蹂躏迫害的 卑微者 , 两相之间的互动 以此融构成独特 的女性形
作者简 介 : 王 宁娜 ( 1 9 8 0 一) , 女, 辽宁沈阳人 , 沈 阳音 乐学 院讲 师, 硕士 , 研 究方向 : 现 当代文学。
2 0 1 6 —1 2 —1 5
I 2 06. 7
A
9 8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O 《7
尊贵身份使其尊享舒适安逸的生活境 遇尚可理解 , 但是 面对众人 , 她内心深处 的阴险与恶毒却得到了 全然 的外露与张扬 。当一个 管家说 一个 因饥饿 而 从 山中寻事 而来 的女麻 风病人误人虏 获野猪 的陷 阱之 时 , 她竟然毫无任何 的悲悯博爱之心 , 竟 向下
阿维斯汗短篇小说《喜事》中的妇女形象研究

某个社 会时 , 就很难 完全摆脱传统 习俗 的限 制。 哈萨克 的婚俗 正
是 因 为 这 种 无 形 的 约 束 而 如 此 深 入 人 心 。 是 , 对 着 古 力 芭 努 于 面 的 狮 子 大 开 口 , 凯 只 能 惊惶 万状 , 情 茫 然 。 她 顺 从 着 丈夫 的 碧 神 决 定 ,即 使 家 境 并 不 富 裕 也 只 能懦 弱 的 妥 协 着 古 力 芭 努 过 分 的
努 、 凯 。 文 通 过 对她 这 部 作 品 的 分 析 来 了解 新 时代 哈 萨 克女 碧 本
巾、 头 巾 、 龙 裙 子 。 有 金 戒 指 、 项 链 、 耳 坠 呀 , 有 这 薄 尼 还 金 金 所 些, 件也不能缺 , 一 一件 也 不 能短 。 另 外嘛 , 子 的抚 养 费 , 们 孩 你
源 于 哈 萨 克 传 统 的婚 俗 陋 习 。 但 是 . 管 是 无 奈 的 碧凯 还 是 贪 婪 的 古 力 芭 努 , 们 在 内 心 不 她 深 处 都 是 认 同彩 礼 这 种 制 度 的 。嫁 女 儿 要 彩 礼 是 天 经 地 义 的一 件 事 。就 连 给 不起 彩 礼 的 碧凯 也 只 是埋 怨 自 己 当 初 嫁 女 儿 时 没 有 多 要 ~ 点 彩 礼 , 没 有 觉 得 这 是 一 种 不 合 理 的 制度 。 并
一
随 着 改 革 新 风 的深 入 ,少 数 民 族 地 区 也 迎 来 了 一 个 崭 新 的
春天 。这样 的环境带给 了新时期少数民族女作家 前所未有 的新
地 位 。 们 作 为 文 学 的新 主 体 正在 逐渐 的 觉 醒 。 些 原 本 桎 梏 在 她 这
论哈萨克叙事文学女性形象

论哈萨克叙事文学的女性形象摘要女性形象一直是哈萨克叙事文学中重要的表现对象,它再现了哈萨克女性的生活和情感、命运和遭遇,表达了哈萨克女性的过去与现在、欢乐与痛苦,渗透着女性独特的思想情怀。
本文通过对哈萨克叙事文学中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的梳理分析,探究了哈萨克叙事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及所蕴含的审美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哈萨克叙事文学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女性形象一直是哈萨克叙事文学中重要的表现对象。
在原始神话和传说中,女性形象占据着重要地位。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当父权制取代了母权制之后,女性的地位也从神圣变为卑弱,从此女性沦为了“次性”。
直到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女性才开始了自觉的人性回归。
本文梳理分析了哈萨克叙事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及所蕴含的审美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哈萨克叙事文学中女性形象举隅哈萨克叙事文学从最早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叙事长诗,再到近现代以来出现的小说、叙事长诗等,女性形象都是其中最耀眼多姿的,为哈萨克叙事文学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归纳总结,将哈萨克叙事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以下几类:1 讴歌了勤劳善良、热爱劳动的女性形象文学艺术是人审美感受和审美情思的最集中、最强烈的物化形态,是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集中反映。
哈萨克叙事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颂扬了哈萨克女性勤劳善良的品质。
在哈萨克叙事长诗《娜孜古丽》中,作者热情颂扬的女主人公娜孜古丽和她的母亲祖菲拉,都是既美丽又勤劳的典型妇女,她们凭着一双灵巧的双手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长诗从娜孜古丽的母亲祖菲拉的故事开始讲述,祖菲拉的两个姐姐都希望嫁给有钱人,直接过上有钱富裕的生活。
而祖菲拉却选择了一个穷小子,希望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结果祖菲拉的勤劳换来了富裕安宁的生活,而两个希望直接过上有钱富裕生活的姐姐,却事与愿违。
通过祖菲拉三姐妹的经历及生活态度,生动有力地告诉人们,劳动创造了人,劳动也创造了美,是劳动的巨大力量建立起了人们美的理想。
在边地的写作与作为女性的散文书写(评论)

在边地的写作与作为女性的散文书写(评论)新疆是一个博大、空旷之地,也是混血与色彩斑斓之域。
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在那样天高地阔的地方待久了,人的自身和心、情感、思想,是很容易高远、纯粹和善于冥想的。
我觉得,程静的散文写作,应当是新疆那片地域上,众多灿烂文学花朵之一种。
她的散文写作,呈现的是新疆乃至寥廓西域当中最为细微、温暖、自我和微小的部分,也非常动人、体贴、良善,并且有着某种河流一样的静谧和深阔。
尽管,在阅读当中,我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程静也像其他的写作者一样,在文本当中力求获取那种堪与辽远之天地相匹配的情感意识和思想境界。
但是,女性的性别,抑或是与生俱来的某种秉性和天赋,使得她必须沿着自我的人间纹路与情感痕迹,进行一种基于现实的和属于个人的发现与艺术创造。
程静有一本散文集《庭院内外》,写的是她在边城伊犁的日常生活,即我和自然,人的成长和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际遇和奇思妙想。
读程静的散文,我会不断地想起她的名字。
如果说,人和作品是一致的,那么,程静绝对是其中最典型和吻合度最高的一个。
在那本散文集当中,程静是安静的,几乎看不到她内心乃至生活当中的任何波澜。
她就像一个时刻都在漫步行走的女子,看天上的风流云散,谛听或者猜测星空中的秘密。
她的所有文本,都是和大地紧密联系的,从不过分矫情,也不会故作痛楚和呻吟,她只是用自己的类似白描一般的笔触,与自然对话,与虚空交流,与草木果蔬密谈。
更难能可贵的是,程静是一个能够从细微处窥见风暴,于散漫处觉得万千马蹄奔腾的灵敏的写作者。
散文这一个文体,自由是它的命脉,真诚是它的根基,深切的现实生活与丰沛的想象力是它的有力的翅膀。
在当下,散文要想自成一家,真正的体量庞大,让更多人接受,进而形成一种稳固的读者群,在所有门类当中独当一面。
第一个要素,就是要像长篇小说那样的博大雍容,不仅是故事的丰盛、新鲜与曲折,更重要的是对世道人心的体察与艺术呈现的能力。
第二个要素,当是发现我们所在这个时代的万千幽微,特别是各种人的现实的和精神的种种困境,还要对这些进行百科全书式的展现与解答,状绘与塑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 予合 理 阐发 本 文 以对 文 本 的 细读 为 基 础 . 结 合
文 学社 会 学 的研 究 方 法 . 力 图对 哈萨 克女 性 的精 神
成 为一 个大 巴依 ” 哈萨克 传统 婚姻 中 的买卖 性是 以 未 婚女 性 为筹码 .父母 时 常 因为贪 慕彩礼 而 不顾 女 儿 的幸 福 解放 前 . 甚 至会 出现年逾 古稀 的 富翁娶 十 多岁 少女 的情形 女 性 的命 运 由此 可见 一斑 与此 相
第 1 6卷 第 1期 2 0 1 4 年 1月
石 家 庄 学 院 学 报
Vo 1 . 1 6. No . 1
J o u r n a l o f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J a n . 2 0 1 4
新 时期 哈萨克女性精神 的重铸
阿维 斯 汗是 哈 萨 克族 当代 著 名女 作 家 . 她 靠 着 自己的执 着和 勤奋 创作 出 了许多 优 秀小说 她 的小 说 不 仅 有对 哈 萨 克族 悠 久传 统 的表 现 与思 索 . 而且 还敏锐 地 捕捉着 时代 的变化 给 哈萨克 人 民带来 的心
灵 冲击 阿维 斯 汗 塑造 的诸 多 人 物 形象 中 . 女性 形
象 是最 出色 的 阿维斯 汗 以女性 特有 的敏感 和细腻
感受 着 各 类女 性 的 生命 世 界 . 以一 个思 想 家 的深刻
有重要 的话 语权 .丈夫在 此类 事务 上也 要 听从妻 子
的意 见 [ 1 1 8 1 因此 , 在诸 如嫁 娶事务 中 。 经常是 女 性来 张 罗各种 嫁娶 活动 从 开始 的相 亲到最 后 的结婚 . 母 亲是 最 主要 的组织 者 因此 在某种 程 度上可 以说 . 母 亲 常常 能左右 儿子 或女 儿 的婚姻 大事 “ 安 明格 尔” 是 人们 经常 提及 的 哈萨克族 婚姻 制 度 所 谓 “ 安 明格 尔 ” . 是指 在 解 放前 . “ 妇 女 死 了 丈 夫. 如果 要改 嫁就 得优 先嫁 给亡 夫 的兄弟 . 如亡 夫没
第 1 期
刘家 民: 新 时 期 哈 萨 克 女 性 精 神 的 重 铸
6 7
些 甚 至为 此倾 家荡 产 [ 2 i 7 3 解 放 后 .虽然 长期 的传 统 惯 习依 然对 女性 有重 要 的作 用 . 但女 性 的角 色 已经发 生 了一 定 的变化 . 特 别 是成 长 于新 旧时 代 的女性 因时代 文化 的影 响 而 出 现 了明显 的“ 代沟” 。代 沟一 词 。 主要 取 自玛 格丽 特 . 米德( Ma r g a r e t Me a d ) 的 名著 《 代沟》 , 指 不 同代 际之
思索 着 女性命 运 的深层 内涵
《 遥 远 的地 平 线》 是 阿维 斯汗 新 时期 的一部 汉译
小说集 , 里 面收 录了 l 4篇小 说 , 除《 遥 远 的地平 线》 为 中篇外 . 其余 均为短篇 。 在该小 说集 中 。 阿维斯汗 为我 们集 中展现 了哈 萨克族 当代女性 复 杂多样 的精神 世 界 这 些女性有 着不 同的生 长环境 、 不 同的生命追求
服从 男性 的吩 咐和命 令 . . 在传 统 的哈 萨克家 庭 中 . 男 性 主要 负 责对外 事 务 , 女 性则 承担 家里 事务 . 诸 如挤 奶、 接羔 、 擀毡 、 刺绣 、 做 饭 等 家 务 劳 动 皆 由女 性 从
事 。虽然 男性 是一 家之 主 . 但 在家 里事 务上 , 妻子 拥
学 界 目前对 阿维 斯汗 的研 究 只有几 篇简 单 的述
评. 且 多流 于表 面 , 未能对 阿维 斯汗 小说 的深 层 内涵
上 .但 哈 萨克族 传统 文化 中 的女性 常被作 为 获取 丰 厚 彩礼 的资 本 在哈 萨克族 流传 着这 样 的俗语 “ 美 丽
的姑娘 值八 十 匹骏 马” “ 一 个人 生下 几个 女儿 就可 以
及多样 的生活理 念 在她们 身上 . 有 的深受 哈萨克族 传统观 念的影 响 , 有 的沐浴 着新 时代 的光辉 , 新 与旧 、 古老 与现代 . 在她们 之间 以及 自我 内心 中相互 冲击 .
有兄 弟 就嫁 给亡 夫 的叔 伯兄 弟 等近 亲 .只有在 本 家
族 内无人 娶 她时 方可嫁 给本 氏族 的其 他男 子 ” 1 1 1 5 6 - - 5 7 哈 萨 克族 的婚 姻 一 般 建 立 在 门 当户 对 的基 础
萨克 女性 发展 的前景 阿 维斯 汗女性 命 运 书写 的意 义在 于既省 思哈 萨克传 统 文化 . 叉探 究 民族 文
化 的 未来走 向
关 键词 : 《 遥 远 的地 平线》 ; 女性 书写 ; 哈 萨克传统 文化 中图分 类 号 : I 2 0 7 . 4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3 — 1 9 7 2 ( 2 0 1 4 ) 0 1 — 0 0 6 6 — 0 5 长制度 . 男性 在 社会 和家 庭 中居于 主导地 位 . 女性要
— —
论 阿维斯汗《 遥远 的地平线》 中的女性书写
刘 家 民
( 南开 大学 文 学院 , 天津 3 0 0 0 7 1 )
摘 要 : 阿维斯 汗的 小说 集 中书写 了 当代 哈 萨克 社会 中 的两 类女 性 : 传 统 主 导 型 与独 突破 哈 萨克传 统 文化对 女性 的束 缚 . 以新 文化 为思 想行 动动 力 . 代表 着哈
对应 . 穷人 们也 常会 因为 贵重 的彩礼 而债 台高筑 , 有
世 界 的重铸 作 出诠释
一
、
哈 萨 克 传 统 文 化 中 的妇 女
在哈 萨 克社 会 传 统 文化 中 . 解 放 前 实行 父 系家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 2 9
作者简 介: 刘家 民( 1 9 8 0 - ) , 男, 河 南信 阳 人 . 博: } = 研究生 , 主要 从 事 少 数 民族 史学 理 论 与 批 评 研 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