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90年来沈阳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90年与我国的三大历史性转变

中国共产党90年与我国的三大历史性转变[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三大转变[摘要]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90年,使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实现这三大历史性转变,集中体现了建党9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适应三大历史性转变,集中反映了加强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
2009年9月18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八年、执政六十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三大历史性转变,既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成立9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集中反映了我们党所面临的挑战和考验,表明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正确认识这三大历史性转变,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现三大历史性转变,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成立9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虽然当时没有任何消息见诸报端,但这却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干了三件大事,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转变。
1、实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曾经创造五千年辉煌文明的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资料从90年来几个时期重大事件中看党光辉历程

从90年来几个时期重大事件中看党光辉历程武鸣党校梁启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全面认识党的历史贡献及其重要意义,有助于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一、回顾建党90年光辉历程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年波澜壮阔,90年壮丽辉煌。
从90年来几个时期重大事件中看光辉历程1、1921年7月,中共一大。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上海)2、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党的二大通过的决议案提出把党建设成为一个革命的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忠实代表,旗帜鲜明地展示了党的先进性。
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
3、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
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4、北伐战争:1926年至1927年,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先头部队出兵湖南。
7月9日,正式出师北伐。
在沿途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北伐军势如破竹。
北伐战争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
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的战争。
5、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突然在上海向革命群众举起屠刀,发动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
“工人第一村”重起最炫工业风

“工人第一村”重起最炫工业风作者:王炳坤武江民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2022年第11期沈阳工人村曾是我国最大的产业工人聚居区。
这个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工人第一村”,见证了那个火红年代,也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后一度步入低谷的落寞。
▲ 20世纪50年代的沈阳工人村▲ 20世纪80年代的沈阳工人村电影院随着被誉为“东方鲁尔”的沈阳市铁西区近些年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保护工业遗存,一批老厂房、老建筑、老地标在合理利用下获得新生,这个老工业城区增强了文化活力,提升了文化魅力,也让沉寂的工人村看到了奋起的希望。
▲ 沈阳工人村现貌▲ 沈陽工人村现貌工人村不是村,却是工人作家张瑞心中永远的“故乡”。
1959年出生,从牙牙学语到娶妻生子,张瑞人生大半的时光都在这里度过。
2021年,搬离工人村20余年后,他出版作品《圣地工人村》,以自己的人生刻度记录下工人村的起伏。
今年,张瑞又一次回到了工人村。
沈阳市铁西区重工南街以东,36栋有着苏式坡顶的红砖小楼呈围合状,院内绿草如茵,嘉树葱郁。
红楼之外,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之间,工人村更显静谧。
行客匆匆,很少有人停下来了解这里曾经的辉煌。
新中国成立之初,沈阳市铁西区集中了500多家国有企业,是全国工业化最高的城区之一。
1952年,沈阳市在这里集中建设产业工人住宅区,到1957年建成占地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的5个苏式风格建筑群。
这里被命名为“工人村”,40余家大中型企业在这里设立了家属宿舍。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当冬日展露第一缕阳光,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响起,年幼的张瑞趴在窗户上向外望,那些身穿厂服,裹着红围巾的人,呼着热气,在雪地里留下一串串车印。
当时,铁西区工业建设如火如荼。
张瑞回忆,工人们不辞辛苦,怀着一颗炽热的心想报答新生的共和国,工厂里的生产纪录月月被刷新,年年创新高。
在工人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房屋设备,商店、电影院、照相馆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沈阳城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辽宁省的省会,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都之一。
沈阳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变迁。
最早的沈阳城始建于公元223年,当时被称为辽东郡,为东汉时期辽东的军事要塞。
随着历史的演变,沈阳逐渐成为辽宁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公元918年,辽朝建立,沈阳成为辽朝的首都,并改名为盛京。
在辽朝时期,盛京是北方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拥有宏伟的宫殿、寺庙和城墙。
辽朝的衰落和金朝的崛起导致了盛京的衰败。
金朝时期,沈阳被改名为中京,成为金朝的重要都城。
金朝在沈阳修建了宏伟的皇宫和城墙,使其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之一。
金朝的统治时间并不长久,1234年,蒙古帝国攻破中京,并将其改名为燕京。
蒙古帝国统治的时期,沈阳并没有恢复往日的辉煌。
明朝时期,沈阳重新发展起来。
明朝在沈阳修建了新的城墙,并将其改名为沈阳。
沈阳成为明朝的藩王之处,经济繁荣,商业活动兴盛。
明朝的衰落和满洲人的崛起再次影响了沈阳的命运。
清朝建立后,沈阳成为满洲人的重要城市。
清朝在沈阳修建了宏伟的宫殿和城墙,并将其作为“神圣的燕京”。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清朝皇帝先后在沈阳居住和举行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活动。
清朝时期,沈阳被统治者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
20世纪初,清朝的衰落以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导致了沈阳的动荡时期。
1905年,日本占领了沈阳,成立了伪满洲国。
在二战结束后,沈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重新恢复了其作为中国东北重要城市的地位。
自1950年代以来,沈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如今,沈阳已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沈阳城的变迁历史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与荣辱,也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勇敢与智慧。
悠悠岁月,沈阳城依然矗立在东北大地,为我们讲述着历史的故事。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沈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沈阳的变迁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的沈阳还是一个贝类聚居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沈阳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公元前3世纪,沈阳地区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农耕区。
这个时期的沈阳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城市,人们大都居住在乡村和小镇。
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沈阳开始出现城市化的迹象。
当时,沈阳成为了辽东郡的治所,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和商业中心。
在唐朝时期(618年-907年),沈阳开始迅速发展。
唐朝沈阳城位于今天的沈阳市区,规模较小,但是已经有了城墙和居民区。
唐朝对沈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沈阳成为了东北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中心。
随着辽朝的建立,沈阳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辽朝沈阳城位于今天的沈阳市中心,城墙高大而坚固,有七道门和八道楼。
辽朝时期的沈阳是一个繁荣的城市,拥有繁华的商业街和繁忙的市集,吸引了大量商人和手工业者前来定居。
到了金朝时期(1115年-1234年),沈阳开始进一步发展。
金朝沈阳城很大,城墙高达10多米,周长超过20公里。
金朝的沈阳成为了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之一,有许多重要的宫殿和庙宇。
清朝时期(1644年-1912年),沈阳继续保持了它的重要地位。
清朝沈阳城规模稍小,但是仍然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沈阳还是清朝的一个重要商业城市,有着繁荣的商业街和市集。
清朝的沈阳也有许多重要的宫殿和庙宇。
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清朝被推翻,沈阳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沈阳成为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对象,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占领沈阳。
日本占领期间,沈阳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掠夺。
1945年,日本战败,沈阳回归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沈阳得到了迅速重建和发展。
沈阳经济逐渐摆脱过去的困境,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
沈阳的变化作文范文

近几年来,沈阳的变化越来越明显,这座城市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从过去静谧的长春路到现在繁华的中街,从原本的农业重镇到现在的现代化大都市,沈阳的变化成为了城市的人们瞩目之处。
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升级和完善。
交通枢纽中心地位让沈阳成为中国东北的重要城市,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打造了一个繁荣的城市景象。
从地铁到公交,从高速公路到轮渡,沈阳的交通便利程度在不断提高,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这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的经济发展逐渐壮大。
沈阳园区、泉眼园区等高科技园区的兴建,吸引了众多的创新型企业和各界人士,促进了新产业、新技术的发展。
沈阳市政府近年来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和引导,以优惠政策和创投载体为导向,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
这些都为沈阳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而城市的文化气息也越来越浓厚,沈阳越来越多的文艺演出和活动,不仅让人们享受到了大都市的文化氛围,也让人们了解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沈阳的夜景和天河街的美食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
城市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随着治理沈阳的环保活动加强,空气和水质等环境都得到良好的保护。
同时,随着公园和绿化带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共绿地已经成为市民的重要休闲场所,
让大家可以在美丽和舒适的环境下尽情跑步、锻炼、散步和骑车,成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最好的实践例子。
沈阳的变化不仅改变了城市的容貌,也改变了我们对这座城市的认识。
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完善、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丰富还是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在为城市的美好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石,大家有理由相信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会越来越美好。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
沈阳是中国东北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沈阳的变迁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战争与和平、繁荣与衰落。
在悠悠岁月中,沈阳城经历了许多风雨,却依然屹立在东北大地上,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沈阳最早出现在历史记载中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的齐国有丰城,也就是今天的沈阳地区。
那个时候,沈阳地区是属于齐国的,是一个具有战略重要地位的军事要地。
而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沈阳地区隶属于燕国。
在燕国的统治下,沈阳地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成为了燕国的一个重要城市。
随着时间的推移,沈阳地区成为了辽代的地盘。
在辽国的统治下,沈阳地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成为了当时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特别是在辽世宗慕容延针的统治下,沈阳地区达到了繁荣的巅峰,成为了当时东北地区的首府。
在清朝时期,沈阳地区成为了清朝的地盘。
在清朝的努力下,沈阳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清朝的统治下,沈阳地区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而且改造成了中国东北地区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从此,沈阳地区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最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城市。
悠悠岁月,沈阳城经历了许多风雨,却依然屹立在东北大地上,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让我们共同期待沈阳城更加辉煌的明天!。
90周年九一八事变周年缅怀历史开创未来

90周年九一八事变周年缅怀历史开创未来《90 周年九一八事变周年缅怀历史开创未来》“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这首《松花江上》,唱出了多少中华儿女的悲愤与哀痛。
90 年前的 9 月 18 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中国东北的土地,蓄意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
这是一段饱含血泪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忘却的伤痛。
那是一个深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次日清晨,日军就占领了沈阳城。
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短短四个多月,128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 35 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 多万父老乡亲成了亡国奴。
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日军在东北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他们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无数的生命惨遭屠戮。
他们掠夺了大量的资源,将东北变成了他们的战争资源供应地。
这是一段充满血腥和残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耻辱。
然而,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
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的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他们以血肉之躯抵抗着日军的侵略。
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抗日英雄,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与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在濛江县壮烈牺牲。
当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发现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无不为之震惊。
赵尚志将军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俘,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赵一曼女士在被捕后,面对日军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最终壮烈牺牲。
这些抗日英雄们,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抗日赞歌。
“九一八事变”不仅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党90年来沈阳的变化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们的党走过了90年艰苦奋斗的道路。
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感概和感激之情。
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至今,走过了90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我们的祖国也在伟大党的领导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的故乡沈阳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文化名城,是满清文化的发祥中心.沈阳,是辽宁省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特大城市,东北地区最大的国际大都市。
它是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
沈阳在近几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1、沈阳人的骄傲—世博会过去,一提起沈阳,人们想到的是林立的烟囱、轰鸣的机器,这些老工业基地的印痕,给沈阳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
近几年,沈阳开始走上了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
在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后,沈阳又借举办世园会之机,隆重地揭开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大幕。
2004年9月,经国际园艺者协会(AIPH)批准,沈阳市申办“2006年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取得成功。
“世园会”的核心区,选定在开发区的植物园。
举办世园会,将使沈阳扬名世界,跻身世界知名城市的行列。
同时,也将为这一地区带来一个世界级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景观,从而带动沈阳整个东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促进周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幅度提升沈阳生态环境质量,重塑城市形象,加快城市的现代化步伐。
(下图是世博会的会标:)2、沈阳在如下几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城市综合实力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实现大幅提高。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4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3.8%;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81.5亿元,按可比口径是2000年的3.8倍,年均增长3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622.5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6倍,年均增长3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15.1亿元,年均增长11.7%。
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竞争力排名由2000年全国第14位跃升到2004年第8位,综合经济实力排名由第23位跃升到第10位。
工业经济加速发展,主导产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288.6亿元,是2000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5%。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粮经比例由50:50调整到45:55,养殖业占农业比重由50%提高到53%,农产品加工率由19%提高到45%。
传统服务业持续升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城市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浑南新区、铁西新区、农业高新区等六大区域开发建设成效显著,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发展新空间基本形成,经济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
城市基础设施,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23亿元,比上年增长22.6%,比2000年增长5.35倍,年均增长44.7%。
青年大街、二环路改造全面完成。
完成了461条二级以下街路、240万平方米的小巷改造工程;建设了1000.7公里农村公路,行政村已100%通油路。
2.2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进一步优化。
共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89个,先后实施了浑河治臭、细河清淤、拆除烟囱、锅炉房、大辛及老虎冲垃圾滤液处置工程等项目,进一步治理了浑河30公里的城市段,浑河生态环境有所恢复。
实施了满堂河环境综合整治。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27万吨,处理率达到81%。
日处理生活垃圾4506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一批人工湖相继建成,城区空气湿度达到56.9%。
拆除烟囱1011根、锅炉房606座,推广民用型煤1.6万吨,烟尘控制区达标覆盖率保持100%。
建成生态环保模范住宅小区13个,生态环保模范单位6个,生态环保模范军营6个,安静小区20个。
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72%。
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13.52%。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7天。
2.3城市绿化新增绿地1500公顷,其中新建居住区绿地4.15公顷。
植树600万株。
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115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6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
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4开发区2.4.1.沈阳铁西新区铁西新区位于中国沈阳市区的中西部,由铁西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连接组成,总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100万,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
铁西新区现有各类企业1586家,集中了沈阳市66%的工业产值,66%的工业利税和75%的大中型企业,荟萃了沈阳制造业的全部精华,为中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增强综合国力做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堪称中国制造业之都。
铁西新区突出两大功能分区,一是把开发区建设成新区的现代工业区,全力打造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新高地;二是把铁西区建设成新区的现代商贸生活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形成在开发区看实力、看工业。
2.4.2.沈阳浑南新区浑南新区前身为沈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建于1988年。
1991年3月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是国家科技部重点扶持的10个高新区之一。
浑南新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常住和流动人口20余万人。
总体规划为高新技术产业区、高档次商务中心区、高品质居住区、高等级大学城和浑河观光旅游带。
浑南新区共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3家,美国通用、微软、康柏、IBM、SUN,德国宝马,荷兰菲利浦,加拿大北方电讯,意大利梅罗尼,比利时贝尔,日本东芝、NEC、小松机械、惠普、三菱,韩国LG、SK等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已陆续到浑南新区投资兴业。
以芯片及软性集成电路等为标志的一批重点项目的入驻,确立了沈阳IC(集成电路)产业在东北地区的领先地位。
航天三菱发动机及航天新光汽车发动机项目,壮大了新区汽车产业的实力。
GE透平、GE涡轮发动机叶片、东芝电梯等项目,提升了新区装备制造业的层次。
东软数字医疗磁共振出口美国并与荷兰菲利普成功合作,三宝电脑出口创汇翻番,LG电子二期工程顺利投产,使浑南新区的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两大主导。
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少审批、多服务,高效率,法制化”的管理目标,浑南新区采取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作的管理模式。
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城市管理市场化,管理机制企业化,投资服务规范化。
履行“照前审批一站式,投资服务代理制,意见投诉反馈制,行政收费全取消”的服务承诺。
为企业办理项目审批、企业注册、土地购置、海关商检等各项手续,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
未来的浑南新区将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集科研教育、金融商贸、生活居住、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国际化、现代化科技新城区,国家森林生态示范区,中国北方最具活力、最富吸引力、最有竞争力的投资发展地区。
2.4.3.沈阳棋盘山国际旅游开发区沈阳棋盘山国际旅游开发区为沈阳五大开发区之一。
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交通及人文环境等综合优势,犹如镶嵌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开发区位于沈阳东北部,面积203平方公里,山林面积9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7平方公里。
整个旅游开发区由棋盘山风景区、沈阳植物园、沈阳国家森林公园和高坎镇、满堂乡等村镇构成青山绿水、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依托沈阳,辐射周边抚顺、铁岭、辽阳、鞍山、阜新等城市人口2000多万,拥有稳定而充足的客源和良好的旅游环境。
棋盘山旅游开发区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集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向阳寺、点将台、妈妈石、高句丽山城遗址都是极具价值的历史人文景观。
2.4.4.沈阳农业高新区成立沈阳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沈阳为应对入世挑战,抢抓战略机遇,依托区域科技和产业优势,不断提高沈阳农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培植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沈阳农业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沈阳农业国际化、现代化的里程碑。
沈阳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是省级开发区,国家级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和区县级行政管理权,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经营。
开发区规划总面积5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万人。
区内生态环境优良。
农业高新区地处沈阳市东部长白山余脉山区,地貌丰富。
区内水量充沛,有大小水库6座,库容量64万立方米。
区内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40%。
森林、山冈、平川、清泉、水库构成开发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农业、都市农业的风水宝地。
区内土地资源丰富,全部为国有土地。
其中耕地占39%,林地占32%;区内交通十分便利,沈哈高速公路、沈铁铁路贯穿全区。
外围有沈阳三环高速公路、沈新公路、沈阳旅游公路围绕。
区内电力、通讯等能源供应充足。
强大的科技优势、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最理想的场所。
目前,初步形成以沈阳辉山乳业公司为龙头的乳品加工产业;以华美畜禽、蒲兴禽业为龙头的畜禽加工产业;以中粮集团、华龙面业、好利来食品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产业;以大汉泡菜和润田饮料为龙头的果蔬(饮料)加工产业;以禾田生物公司为龙头的生物制药产业。
区内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其中包括:中粮集团、华龙面业、辉山乳业、隆迪种业、禾丰饲料、华美畜禽、青花食品、通威饲料)。
东北地区最具带动力和辐射力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已具雏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正在形成。
美国百事可乐、美国国际纸业公司、马来西亚云顶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已纷纷将投资战略眼光投向开发区。
3、沈阳的地铁沈阳地铁工程是沈阳市城建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重点工程,也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民心工程。
沈阳地铁有限公司将以“人文地铁、科技地铁、绿色地铁”为理念,通过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打造精品工程,通过地铁工程建设,拉动沈阳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和社会进步。
地铁,是一个城市繁荣程度的有力证明。
沈阳地铁的修建,充分证明了沈阳近年的发展有多迅速!沈阳作为东方”鲁尔”在过去的年代里大力支持了祖国发展,如今,摘掉了”世界十大污染城市”的黑帽子。
城市的道路、公共设施、绿化和美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希望并且相信沈阳的明天将是一片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