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105)一、培养目标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掌握本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而且具有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全面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并在该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要求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第一外国语非英语的博士生,第二外国语必须选修,且语种必须为英语。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图论及其应用2、组合优化及其应用3、运筹与经济分析4、随机控制及其应用5、多变量控制系统的理论与应用6、控制论在金融工程中的应用三、学制与学习年限硕博连读培养研究生学制5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
博士研究生原则上不提前毕业,对于特别优秀者,最多可提前一年。
提前毕业的硕博连读研究生除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外,必须有四篇以上SCI论文发表,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均要求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单位为山东大学数学学院)。
四、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成立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导师或校外导师,研究生导师任组长。
五、应修满的学分数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至少修满40学分。
(方向1、2、3,必修不少于34学分,学分方向4、5、6,必修不少于37学分)六、课程设置(具体详见课程设置一览表)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必须修完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后,应修本专业博士研究生除外国语以外的课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101)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自动化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的品学兼优的复合型人才。
以适应新世纪社会对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方面的科研、教学、系统设计及软件开发等的需要。
二、研究方向1、复杂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主要开展预测控制、鲁棒控制、非线性控制、随机系统滤波、估计与适应控制、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工作,以解决具有参数扰动和未建模动态的不确定系统,以及时变、非线性、随机系统的分析、控制、滤波及可靠性等问题。
2、计算机先进控制技术与系统主要研究包括工业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网络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结合先进的控制理论和技术,实现系统的智能化和综合自动化。
3、机器人控制与微机电系统开展先进机器人技术、机器人环境信息识别技术、机器人群体协作行为与智能控制方法、机器人定位与导航方法、机器人进化理论和机器人网络控制技术等方面研究。
微机电系统主要研究MEMS器件及系统的性能设计、加工工艺、控制方法及检测技术。
4、智能控制及优化方法主要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现代算法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在生产优化调度、生产过程建模与控制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5、运动控制及现代数控技术针对高精度数字同步传动和精密伺服系统,开展先进运动控制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技术研究。
三、学习年限硕士生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原则上前两个学期修满学分,后四个学期主要从事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及答辩工作。
四、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2 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附件一:课程设置一览表)1 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
●第一外国语4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学位基础课:2门,6学分。
●学位专业课:2门,6学分。
●前沿讲座:2学分①前沿讲座的基本形式前沿讲座旨在使硕士生对本学科及本研究方向的前沿问题有基本的了解,提高硕士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对话的能力。
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doc

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 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在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要求基础上,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系统掌握运筹学与控制论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了解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掌握相关领域的研究方法和计算技术;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见附件一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硕士生的学制为2年。
课程学习在2个学习单元内完成,学位论文时间不应少于1年。
四、课程设置及时间要求:见附件二硕士生所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其中学位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不低于16学分。
五、文献阅读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从第二学期开始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一以上)。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作选题报告,确定研究课题。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工程应用价值,或对国家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首次选题未通过者,应在3个月内补作。
硕士生选题报告一般应在科研所(教研室)内公开组织进行。
考核通过,获得1个必修学分。
六、开题报告硕士生应首先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实际调查,把握学科发展前沿,重视知识产权,写好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并在硕士点导师组统一安排的开题报告会上作公开报告、答辩,经审核通过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考核通过,获得1个必修学分。
七、中期考核对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必须进行一次中期考核,由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并制定考核内容及要求,对于未通过者提出再次开题的具体要求。
考核结果保存在学生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院将随机抽查。
凡不符合要求者,令其重做,并延期毕业论文答辩。
西南大学运筹学硕士培养方案

西南大学运筹学硕士培养方案
1.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运筹学理论知识、具备运筹学应用能
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能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相关领域从事运筹学研究、运筹管理及决策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2. 培养时间和学分要求:
- 培养时间:2年(全日制)
- 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需完成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的课程学习,并通过学位课程考核,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3. 课程设置:
- 必修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运筹学
导论、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组合优化、统计决策理论等。
- 选修课程(部分):非线性优化、图论与网络流、随机模拟、供
应链管理、金融工程学、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等。
4. 研究方向: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导师指导,运筹学硕士研究生可选择以下研究
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 运筹规划与优化
- 运筹决策与风险管理
- 运筹方法与应用
- 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
5. 科研与实践:
在培养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包括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等,以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
6. 学位论文:
学生在培养期间需完成一篇符合相关要求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以展示他们在运筹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能力。
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运筹学方向)

Conspectus of Nature Dialectics
1
54
2
研究生处安排
考试
0000002103
第一外国语
The First Foreign Language
1-2
216
6
研究生处安排
考试
专业课
0701052101
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
1
80
4
王宜举教授
三年至少作一次学术报告,听取学校范围内的学术讲座不少于10次,具体由导师负责监督实施。这一过程也属于课外研究与实践。
十.学位论文
第四学期初,拟定论文题目,填写开题报告,收集参考文献。
第五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举办小型讨论班,就毕业论文进行讨论,并写出论文初稿,第六学期毕业论文定稿、打印、评阅和组织论文答辩。论文要求:语言通顺,叙述条理,论据严谨,结论正确,并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研究生在校期间在二级以上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或收到正式采用通知)一篇论文方能参加论文答辩。
十一.参考书目及相关重要学术期刊
(一)参考书目
1.张建中、许绍吉,线性规划,科学出版社,1990
2.管梅谷、郑汉鼎,线性规划,山东科技出版社,1987
3.邦迪、默蒂,图论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
4.蒋正新、施国梁,矩阵理论及其应用,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1987
72
3
王长钰教授
考试
0701052202
组合优化
Combinational Optimization
3-4
72
3
张玉忠教授
考试
0701052203
图论Graph Theory
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运筹学方向)

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运筹学方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根据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风、有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系统的运筹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既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又能从事经济和企业管理及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数学规划2.组合优化3.管理运筹学三.招生对象招生对象为数学、管理学、系统科学专业高等院校全日制本科毕业人员以及同等学力(指上述专业的函授、自考本科毕业或高等院校全日制专科毕业)人员,同等学力考生在报名时须提交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二级或二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一篇。
四.学习年限三年,在职研究生四年。
应修满37学分。
五.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表附后)(一)学位课程1.公共课0000002101邓小平理论Deng Xiaoping Theory0000002104自然辨证法概论Conspectus of Nature Dialectics0000002103第一外国语The Foreign Language2.专业课0701052101离散数学Discrete Mathematics0701052102凸分析Convex Analysis0701052103线性规划Linear Programming(二) 选修课程1.指定选修课(必修课)0701052201非线性规划理论与算法Nonlinear Programming Theory and Algorithm0701052202组合优化Combinational Optimization0701052203图论Graph Theory0701052204决策优化Decision-making Analysis0701052205对策论Games Theory0701052206数值优化Numerical Optimization0000002201网络技术与应用Network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多元微积分算法复杂性2.任意选修课(任选课)0701052207变分与互补理论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Complementarity0701052208软件设计Design on Software0701052209经济运筹学Economics Operations Research0701052210排序论Shcheduling Theory0701052211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0000002202第二外国语The Second Foreign Language六.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参与科研应用项目的研制与开发一项,或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专科生讲授、辅导运筹学、应用数学或管理学课程16学时,记2学分。
数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1)适用专业:070101基础数学、070102计算数学、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70104应用数学、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术型、应用型高层次数学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2.掌握系统而坚实的数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数学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实际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3. 学术型硕士主要为攻读博士做前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准备;应用型硕士培养高校和中学需要的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从事技术开发、咨询预测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二、研究方向1.基础数学专业奇点理论,李代数及其应用,同调代数,低维拓扑,非交换几何,算子理论及算子代数.2.计算数学专业微分方程数值解,数值代数,数值逼近,分形几何.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应用概率,生物统计,生物信息,教育与心理测量,金融与经济统计,机器学习.4.应用数学专业常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泛函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随机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偏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生物数学.5.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分布参数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集中参数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三、修业年限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2年,其中生源为跨专业、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原则上学制要延长一年.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毕业时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要求不少于27学分,必修环节总学分6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教学实践1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学位论文3学分).硕士研究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授予理学硕士学位.五、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和应用技能培养为主,以科学研究为辅.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培养原则.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其集体培养优势.3.研究生导师应在同研究生本人商量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和就业意愿为其“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的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在入学后5个月内完成并交学院备案.4. 研究生选课必须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每学期开学填写选课单,由导师签字同意后选课才有效.5.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6.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7.论文工作环节需对硕士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六、课程学习(一)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1.必修课(不少于16学分)(1)公共基础课(7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60学时 3学分Ⅱ学期基础外国语课 80学时4学分Ⅰ、Ⅱ学期(2)学科基础课(9学分,按一级学科开设)泛函分析 60学时3学分Ⅰ学期(必修)非线性泛函分析 60学时3学分Ⅱ学期代数学 60学时3学分Ⅰ学期代数拓扑学 60学时3学分Ⅰ学期微分拓扑学 60学时3学分Ⅱ学期高等概率论 60学时3学分Ⅰ学期高等随机过程 60学时3学分Ⅱ学期现代数值分析 60学时3学分Ⅰ学期微分方程数值解 60学时3学分Ⅱ学期注:每名硕士研究生至少从以上课程中选择3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其中“泛函分析”为必修课.2.发展方向选修课(至少11学分)(1)专业方向课(至少6学分,必选;允许跨专业选课)基础数学专业:李超代数 60学时3学分Ⅱ学期同调代数 60学时3学分Ⅲ学期李代数 60学时3学分Ⅱ学期黎曼几何 60学时3学分Ⅲ学期算子理论及算子代数 60学时3学分Ⅱ学期奇点理论 60学时3学分Ⅲ学期计算数学专业:计算代数几何 60学时3学分Ⅱ学期多元逼近与小波 60学时3学分Ⅱ学期发展方程数值计算方法 60学时3学分Ⅲ学期迭代与差分方程 60学时3学分Ⅲ学期现代数值代数 60学时3学分Ⅲ学期分形几何 60学时3学分Ⅱ学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现代统计学 60学时3学分Ⅰ学期统计判决理论 60学时3学分Ⅱ学期统计计算 60学时3学分Ⅱ学期多元统计分析 60学时3学分Ⅱ学期非参数统计推断 60学时3学分Ⅲ学期生存分析 60学时3学分Ⅲ学期应用数学专业: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 60学时3学分Ⅱ学期泛函微分方程 60学时3学分Ⅱ学期动力系统 60学时3学分Ⅲ学期索伯列夫空间 60学时3学分Ⅰ学期双曲型方程 60学时3学分Ⅱ学期非线性发展方程 60学时 3学分Ⅲ学期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椭圆型方程 60学时3学分Ⅱ学期抛物型方程 60学时3学分Ⅲ学期最优控制理论 60学时3学分Ⅱ学期线性系统理论 60学时3学分Ⅲ学期注:选修学科基础课超过9学分的其超出部分可计为发展方向课的学分.学院要求各系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集中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2)公共选修课(任选)研究生院组织开设,由教师教育系列、公共管理系列、科技与社会发展前沿系列等选修课程组成.(3)跨院校、跨学科课程(任选)3.必修环节(6学分)(1)学术活动 1学分提交2份学术报告听后感.考查合格记1学分(2)教学实践 1学分硕士研究生都要参加学院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低年级本科生讲授习题、批改作业等.由主讲教师负责对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情况进行考查,考查合格记1学分.(3)文献阅读 1学分文献阅读以讨论班的形式进行,主要是学生报告,导师组成员现场指导.要阅读的内容必须是与即将要做的论文密切相连的系列内容,由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4)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 3学分4.补修课程生源为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但要列入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二)教学方式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三)考核方式学院统一要求所有学科基础课都要指定教材、教学大纲,并进行严格的闭卷考试,所有Ⅰ、Ⅱ学期的课都要进行闭卷考试.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与管理办法》.七、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学位论文是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我院原则上不要求硕士研究生答辩前应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研究计划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5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给学院备案.2.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应于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6个月.开题报告的审查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必须公开进行.3.论文进展报告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组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组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进展报告至少进行1次.4.论文评阅与答辩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导师组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在第四学期末(或以后)进行.论文答辩应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论文是否使硕士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3学分.八、实践活动1.研究生除了参加必修环节中的学术实践和教学实践外还可根据个人培养需要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实习等其他实践活动.2.学院提倡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实践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复杂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1101)(机械电子工程学院)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求实严谨科学作风和创新精神,具有坚实的应用数学理论基础、控制理论专业基础知识,能从事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和自动化系统及工程的研究和开发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平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及相关学科献身的精神。
3.掌握本学科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独立承担技术性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
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控制理论及应用主要开展控制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包括:PID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最优控制、控制系统仿真、过程控制、网络控制技术等。
应用领域包括:机电控制、嵌入式控制系统、过程装备控制、木材加工、精确农林业装备控制、农产品深加工装备控制等。
2.机器人控制技术主要开展工业机器人、农林机器人以及其他机器人的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包括: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机械手控制、物流分拣和仓储码垛机器人控制、农林业耕作和管理机器人控制、防暴等特种机器人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1.5年,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时间不少于1年。
根据实际情况和学校有关规定,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一年,在职研究生可延长两年。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硕士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2学分(其中实践环节2学分)。
课程分学位课、非学位课,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8分,非学位课1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105)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掌握运筹学和控制论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目前本学科的进展与动向,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能进行有关的理论或方法的研究,能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某些实际应用问题。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 组合优化与理论计算机科学2.图论及其应用3.运筹与经济分析4.组合优化及软件设计5.图像处理与语音分析的数学原理及应用6.随机控制及应用7.多变量控制系统的理论与应用8.控制论在工程中的应用9.分布参数系统理论及应用三、学习年限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四、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25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1、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第一外国语4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学位基础课2门,6学分;学位专业课2门,不少于4学分。
前沿讲座(含讨论班)2学分:①讲座的目的和内容前沿讲座旨在使硕士生了解本学科和本研究方向的重要学术问题、前沿性问题及这些问题的最新研究方法、技术及进展状况,提高学生参与学术研究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
前沿讲座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国内外一些重大文献讲座、本领域中的新方法与新思路介绍等。
②前沿讲座的形式一是硕士生本人做专题综述(讨论班),二是听取国内外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做出杰出成绩的专家作系列报告等。
可以有讲授、讨论和对话等多种形式。
力求生动、活泼。
③前沿讲座的次数前沿讲座贯穿硕士生培养的全过程。
硕士生听取专家前沿系列报告不少于20学时。
从二年级开始,硕士生每学期必须参加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和讨论班,提交书面专题综述报告或在讨论班做的学术报告。
参加讨论班本人主讲不少于2次,主讲者要写出讲稿,讲稿内容要充实,并有个人见解,能够反映所研究领域最新学术进展情况。
④前沿讲座的考核要求和方式个人主讲或书面前沿专题报告的考核由参加讲座的老师和指导教师共同进行,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考核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听取学科或相关专业的前沿报告的考核,要自存个人下载的前沿讲座听课记录表,每次听专家讲学或听学院组织的学术报告时,请专家或学院的组织者签字,以备毕业时存入个人学籍档案。
硕士生满20学时的听专家讲座记录,个人主讲2次或书面报告2篇,考核成绩及格以上者记2学分。
2、选修课不少于3门,不少于6学分,鼓励跨学科选修部分课程,但至多记2学分。
3、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的研究生须补修本科专业课程2门,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不记学分。
六、中期筛选硕士生实行中期筛选制度,考核时间定于第四学期初。
考核小组结合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对硕士生进行中期筛选。
筛选内容包括研究生入学以来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情况、科研能力、外国语水平、论文开题报告及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衡量,并进行学科综合考试。
考核小组根据考核和考试情况做出综合评价,给出中期筛选成绩。
中期筛选成绩合格者,进入硕士论文阶段;成绩不合格者,按照《山东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处理。
七、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研工作或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硕士生至少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
1.选题和开题报告硕士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于第三学期末完成论文选题工作。
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应强调与国家自然科学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的重点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科研基地研究项目等相结合。
硕士生应于第四学期初中期筛选时提交论文撰写计划,并向教研室或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经过讨论认为选题合适,计划切实可行,方能正式开展论文撰写工作。
2.定期检查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每隔3-5个月,要求硕士生在一定范围内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导师,指导小组及有关人员参加,帮助硕士生分析论文工作进展中的难点,及时给予指导,促进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3.认真进行学位论文的全面审查硕士生应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3-5个月向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有关教师,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全面地报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
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学位授予质量硕士生论文完成后,导师,指导小组及院,部(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和主管院长,主任,按照《山东大学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细则》认真组织做好学位论文的审阅和答辩的各项工作,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八、教学实践环节学院将提供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岗位供研究生选择和锻炼,参加实践不少于32个学时。
各岗位负责人要对实践者写出考核评语,合格者记入研究生学籍档案。
附:阅读文献与书目(一)刊物中国科学数学杂志科学通报数学研究与评论数学学报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数学进展运筹学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经济数学数学物理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应用数学高校应用数学学报系统工程学报系统工程数学学报运筹与管理J. Graph Theory J. Combin. TheoryDiscrete Math. J. of AlgorithmDiscrete applied Math. SIAM J.on ComputingCombinatorica ARS Combinatoric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科学机器人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与决策自动化学报信息与控制自动化仪表图象识别与自动化电子与自动化图形图象学报Quality Control and Applied StatisticsSIAM Journal on OptimizationSIAM Journal on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Probability Theory and Related Fields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Their ApplicationOptimal Control Applications and Methods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Journal of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 Science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Mathematics of Control,Signals and SystemsJournals of Mathematical Systems,Estimation and Control(包括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本专业其他核心刊物和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国际会议论文集等)(二)著作1.Bondy J.A.and Murty U.S.R.:Graph Theory with Applications,London,MacMillan,1997。
2.刘桂真,陈庆华:拟阵,国防科大出版社,1994。
3.刘家壮,王建方:网络最优化,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7。
4.Papadimitriou C.H.and Steiglitz K.: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lgorithms and Complexty, Prentice-HALL,INC. 1983。
5.郑汉鼎,刁在筠:数学规划,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6.方述诚,S.普森普拉著,(汪定伟,王梦光译):线性优化及扩展—理论与算法,科学出版社,1994。
7.马绍汉:算法分析与设计,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
8.周鸿兴,王连文:线性算子半群理论及应用,山东科技出版社,1994。
9.Karp R.M:Random Algorithms,Stansord-camdradg Program,1997。
10.Schrijver A.:Theory of Linear and Integer Programming,JOHN WILEY&SONS Ltd.,1986。
11.A.Isidori:Nonlinear Control System,Springer-Verlag,1989。
12.L.Dai:Singular Control Systems,Springer-Verlag,1989。
13.R.Sepulchie,M.Jankovic,P.V.Kokotovic:Constructive Nonlinear Control,Springer-Verlag,1997。
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