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的认识及诊断上的误区

合集下载

如何正确认识禽流感

如何正确认识禽流感

如何正确认识禽流感
禽流感(Bird Flu或Avian Influenza)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能感染人类,人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通常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率约为33%。

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区域间的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

按病原体类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

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

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

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率约是60%,家禽感染的死亡率几乎是100%。

禽流感的临床诊疗纠误

禽流感的临床诊疗纠误

禽流感的临床诊疗纠误禽流感(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禽流感病毒在病毒囊膜上嵌有两种糖蛋白抗原,分别为血凝素抗原(HA)和神经氨酸酶抗原(NA)。

流感病毒具有16种HA抗原和9种NA抗原,能引起禽较多死忙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有H5N1和H7N2禽流感病毒引起。

此外,由H9N2引起的鸡的低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流行也较为普遍。

本病传播迅速且形式多样,病毒亚型多,易变异,致死率高,一旦发生很难控制。

近年来,禽流感在世界各国的暴发呈上升趋势,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

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和我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都将此病列为A类或一类传染病。

一、诊断要点【流行特点】(1)潜伏期:禽流感的潜伏期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和毒力的强弱、被感染禽类和环境条件以及感染途径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长的可达几天,短则数小时。

(2)宿主范围:鸟类是流感病毒的最大贮存宿主。

在鸡和火鸡中引起的危害最严重,但最近水禽(鸭、鹅)发病大批死亡的病例有明显增多。

(3)传染源:病禽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粪便及接触传播。

(4)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禽类品种、感染病毒类型及其毒力强弱、饲养管理、有无并发或继发感染等有较大关系。

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率和致死率可达100%。

肉仔鸡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后,每天的死亡率可达1%—2%。

【临床诊断】(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鸡表现呼吸困难、咳嗽、喘气时有尖叫声,精神极度沉郁,体温升高,饮食欲废绝,拉黄绿色粪便,鸡冠和肉垂多发绀或萎缩,腿部鳞片下层出血,产蛋完全停止。

有的鸡肿头肿脸、流泪。

(2)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以表现为无症状的亚临床感染,或突然出现食欲降低。

个别鸡有上呼吸道症状,表现咳嗽、甩鼻,夜间可听到明显的喘鸣声。

产蛋鸡产蛋率下降,软壳蛋、破蛋和畸形蛋增多,鸡冠萎缩。

【剖检】(1)高致病性禽流感:腿肌和胸肌及皮下淤血发红,肝、脾、肾出血,腹部脂肪和肌胃外脂肪出血,肠系膜出血。

关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的认知和应用误区

关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的认知和应用误区

2021年第10期家禽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部分农村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近20年来,H 5亚型和H 7N 9亚型禽流感一度给我国家禽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并造成人的感染和死亡,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备受关注。

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

疫苗免疫联合扑杀的防控措施是我国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成功策略。

我国研制的一系列H 5和H 7N 9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大量应用后,有效控制了H 5亚型和H 7N 9亚型禽流感疫情的发生,成功阻断了人感染H 7N 9流感病毒。

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在临床应用中,部分养殖者对疫苗的认知和使用还存在误区,成为形成免疫防控薄弱环节、阻碍彻底根除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重要因素。

本文结合内蒙古赤峰敖汉旗等地区的调查走访,简要总结和分析了相关误区,并提出科学建议,以期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实践提供参考。

1对政府采购疫苗的认知误区及建议高致病性禽流感是被我国农业农村部列入国家动物疫病防控强制免疫计划的重大动物传染病。

为有效推动强制免疫计划的执行,我国采取集中采购防控疫苗,免费发放给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使用的方式。

政府采购并免费发放的疫苗均由我国获得审批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定点生产企业生产,是经国家兽药管理部门批签发合格的产品,自2004年起在我国家禽中广泛应用,在控制了我国H 5和H 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稳定禽蛋产品市场供应和促进了养禽业健康发展摘要:养禽业是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20年来,H 5和H 7N 9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先后对我国家禽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威胁人类健康,引起重大公共卫生关注。

疫苗免疫联合扑杀的措施是我国有效控制禽流感的重要策略。

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创制出一系列防控疫苗并应用,有效控制了我国H 5和H 7亚型禽流感,保障养禽业健康发展,稳定了禽蛋产品的供应,并成功从家禽源头阻断了人感染H 7N 9流感病毒,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禽流感的诊断要点与防控措施

禽流感的诊断要点与防控措施

禽流感的诊断要点与防控措施刘欣(邯郸市神康药业有限公司,河北邯郸056000)禽流感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在众多传染病当中,禽流感的发生依然是影响养殖户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家禽的市场行情、存栏量和公共卫生。

笔者多年来针对禽流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控措施等方面开展了临床调查、疾病诊断与研究,归纳出以下几点内容,供大家参考。

1 流行特点近几年,禽流感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季节更为严重,特别是在春季的4—5月份,死亡率高难以控制是兽医师面临的最大挑战。

1.1 流行原因1.1.1 气候的影响气候突变、温差较大、持续大风等气候的影响导致禽流感不断发生。

1.1.2 候鸟的迁徙候鸟发病,随迁徙感染易感家禽,也是禽流感难于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

1.1.3 免疫误区多防疫禽流感,防疫时间、防疫次数、选用的疫苗非常重要,若三者处理不当都会导致禽流感的发生。

1.1.4 毒株不断变异毒株变异也是禽流感难于控制重要因素之一。

去年春季,禽流感H5N1亚型出现了新的变异,导致大部分地区相继爆发禽流感。

自去年6月份新的疫苗上市后,今年大范围发生禽流感和较高死亡率比较少见,新疫苗的保护率比较高。

1.1.5 免疫抑制性疾病和霉菌毒素的危害近三年,家禽普遍受到免疫抑制、霉菌毒素等因素的影响,没有及时使用中草药和脱霉制剂,进行对禽群免疫系统的修复,易发生禽流感。

1.2 品种发病情况1.2.1 产蛋鸡、种鸡的发病产蛋鸡、种鸡的发病,在不同的地区,或以高致病性流行为主,或以温和型流行为主,常并发或继发新城疫和大肠杆菌,引起产蛋率下降,死亡率不等为主要特征。

1.2.2 青年鸡的发病青年鸡很少发生禽流感,一旦发生多以H5为主,常并发或继发新城疫、大肠杆菌、支原体,控制难度大于蛋禽,发病率低,死亡率高。

1.2.3 白羽肉鸡的发病目前根据我国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提供资料显示,我国肉鸡目前主要以H9N2病毒为主。

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的认知和应用误区

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的认知和应用误区

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的认知和应用误区作者:马冬邵三敏吕宁宁王宗升许荣强牛营贾鑫玉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23年第12期了解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的认知和应用误区的重要性在于确保养禽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首先,禽流感是一种高传染性疾病,能够造成禽类免疫力下降、生长受阻、死亡等情况,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如果禽流感病毒传播到人体,可能会引发人禽共患病,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

其次,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禽流感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应用不当,可能会降低免疫效果,甚至对禽类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了解认知和应用误区,遵循规定的注射程序和剂量,确保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是确保养禽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必要措施。

最后,了解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的认知和应用误区,还可以帮助养禽业者和兽医提高对禽流感预防和控制的认识,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养禽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认知和应用误区1.1认为疫苗可以完全预防HPAI的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的误区中认为疫苗可以完全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的感染,具体指的是错误地认为疫苗可以提供100%的保护率,即接种疫苗后禽类不会被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然而,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并不能完全预防禽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虽然疫苗可以激活禽类的免疫系统产生对病毒的免疫反应,但由于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性和复杂性,疫苗的保护作用存在局限性,疫苗的保护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疫苗种类、免疫程序、免疫对象、病毒株的变异等因素。

因此,即使接种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禽类仍然存在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风险。

疫苗的作用是减轻感染后的症状和减少病死率,而非完全预防感染。

因此,在防控禽流感的过程中,疫苗仅是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必须与其他防控措施结合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

1.2认为HPAI灭活疫苗对所有禽类都适用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的误区中认为HPAI灭活疫苗对所有禽类都适用,实际上这是不准确的。

针对禽流感的一些问题和疑惑

针对禽流感的一些问题和疑惑

针对禽流感的一些问题和疑惑自世界上开始大规模爆发禽流感以来,各个国家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对于禽流感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专家普遍认为,禽流感治疗上无论是疫苗生产,还是药物治疗,在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操作难度.针对民众对于禽流感各方面的疑问,我们整理了一些资料,以问答的形式对禽流感做一个比较全面的解析.问:什么是禽流感?答: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性疾病,通常只感染鸟类,其次是感染猪。

所有的鸟类都易患禽流感,尤其是家禽,近年来也发现野禽有感染的病例.并且能够迅速爆发流行。

禽类流感并不都称为禽流感.禽类的普通流感危害性并不大.只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产蛋率等.而禽流感是一种致病性高,危害性极大,流传感染概率几乎100%的流感种类.问:控制鸟类感染禽流感的方法有哪些?答:最重要的控制方法是迅速杀灭所有感染鸟类或者接触过病鸟的鸟类,正确处理尸体,对农场进行检疫和消毒。

加热(56摄氏度3小时或者60摄氏度30分钟)和常用消毒剂(福尔马林和碘化合物)可以杀死病毒。

低温下病毒可以在污染肥料中生存至少三个月。

在水中,病毒可以在22℃情况下存活4天,0℃时生存30天以上。

对于高度致病性病毒,研究发现1克污染肥料含有的病毒可以感染一百万只鸟。

对家禽进行隔离和限制流通也是一个好方法.问:禽流感如何爆发?以什么方式?答:禽流感很容易从一个养殖场传播到另一个养殖场。

鸟类排泄物和污染的尘土或者土壤都含有大量的病毒。

空气传播的病毒能够造成病毒在鸟类之间传播,吸入病毒就会引起感染。

污染的设备、车辆、食物、鸟笼、衣物尤其是鞋子都能够把病毒从一个养殖场带到另一个养殖场。

动物的脚和身体也可以携带病毒,如啮齿类动物的脚和身体就可以作为病毒传播的机械载体。

问:人类感染H5N1病毒很常见吗?答:不常见,很少发生人类感染H5N1病毒。

首先报道的人类H5N1病毒感染是1997年在香港。

在那次爆发流行中,18人住院,6人死亡。

所有病例病因都是与患病鸟类接触后感染的,其中在农场1例,在活禽类市场17例。

带你认识禽流感

带你认识禽流感

带你认识禽流感禽流感又名真性鸡瘟,其病毒广泛存在于各种家禽与野禽体内,蛋鸡与肉鸡最易感染。

临床症状:病鸡表现为精神委顿、头和眼睑肿胀、缩颈、食欲减退、羽毛蓬乱;鼻流清涕、咳嗽、喷嚏、啰音,呼吸粗历,夜间尤为明显;下痢,排黄绿或黄白色稀便,或呈水样。

严重的出现体温升高,过度衰竭,最后导致死亡。

产蛋鸡往往产蛋率呈急剧下降,蛋的颜色变浅,蛋壳质量差。

如与支原体、大肠杆菌、新城疫混合感染时,往往增加死亡。

病理变化:病鸡脱水,鼻腔内有粘液,喉部有炎症变化,并有多量粘液,气管充血有渗出物积聚;腺胃乳头呈脓性出血灶并有大量浓性渗出物,腺胃肌层出血、肌胃内膜易剥离;胰脏出血且有坏死斑点;典型的纤维素性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和胰膜炎;十二指肠、盲肠扁桃体、泄殖腔出血;输卵管水肿,有脓性分泌物,卵泡变性出血,易破裂。

禽流感与新城疫症状与病变很相似,极易误诊,现区分如下:禽流感多发生在温差变化较大的季节,尤其是鸡群有强应激时(包括冷、热、转群等)更易发病;鸡瘟则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禽流感发病后很少有神经症状,而鸡瘟一般都有神经症状;禽流感有胰脏的坏死,而鸡瘟少见有胰脏的坏死;禽流感病例的纤维素性腹膜炎,出现较早也较普遍,而新城疫病例仅在后期才部分出现。

预防措施:一要严格消毒。

在疫病流行季节用火碱、氯化剂、碘制剂等对病毒效果较好的消毒剂。

二要免疫接种。

选择所含当地毒株的油乳剂进行接种,外地购进的疫苗效果欠佳。

肉鸡可在10日龄左右进行首免,蛋鸡可在30日龄左右进行首免。

在禽流感流行的条件下,可用病毒唑按说明投服,进行预防,同时配合广谱抗菌药物以防继发感染。

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混料饲喂5~7天,同时可用氨苄青霉素、病毒灵、抗病毒口服液等按说明饮水(或拌料),连用3天,同时增加多维电解质等的用量。

等大群采食基本恢复正常后,可采取增蛋措施,促使产蛋早日恢复。

禽流感知识介绍

禽流感知识介绍

H6N1型禽流感病毒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家禽传播,也可通过 气溶胶和尘埃颗粒传播。
感染症状
人类感染后可能出现流感样症状 ,如发热、咳嗽、喉咙疼痛和肌 肉疼痛等。
预防措施
加强对家禽的隔离和检疫,对养殖 场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和检疫,提 高公众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
01
02
03
04
05
THANK YOU.
04
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播与控制
病毒溯源与传播途径
H7N9禽流感病毒溯源
该病毒可能起源于野生鸟类,并通过家禽传播给人类。
人感染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禽类或被污染的环境而传播给人类。
感染症状与危害
感染症状
发热、咳嗽、喉咙疼痛、肌肉疼痛、乏力、头痛等流感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肺炎 、重症肺炎和死亡。
对人体的危害
病毒变异与进化
禽流感病毒在复制过程中易发生基因突变和重组,其中 H5N1、H7N9等亚型病毒可发生基因重配,产生高致病性 病毒。
病毒基因组中多个片段可发生变异,导致病毒抗原性和致 病性的改变。
病毒变异的影响
1
病毒变异使禽类感染后出现严重症状,甚至死 亡。
2
变异病毒可能传染给哺乳动物(如猫、狗、猪 等)和人,导致人感染和发病。
2023
禽流感知识介绍
contents
目录
• 禽流感基本概念 • 禽流感病毒种类与变异 • 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 • 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播与控制 • 其他禽流感病毒的传播与控制 • 禽流感防治的挑战与对策
01
禽流感基本概念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禽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在鸟 类中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禽流感又称真性鸡瘟,是目前对养禽业危害较大的一种传染病。

由于此病是近年来在我国新发现的,所以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方1.禽流感确实会给养殖业带来一定的危害,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禽流感,发生后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

根据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将禽流感病毒分为三类:高致病性如H5N1、中弱毒如H9N2和无毒株,虽然禽流感病毒血清亚型很多,分离的毒株上千株,但致病性毒株占极少数,大多为无毒株。

只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才对养禽业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鉴于此,国际OIE组织在八十年代就采用“高致病力禽流感”来代替禽流感这一模糊词语,以区别无2.禽流感病毒在不同宿主体内致病力是不一样的,水禽和鸟对禽流感病毒有较强抵抗力,但可长期带毒和排毒,在禽流感病毒传播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有鸟和水禽的国家几乎都有禽流感病毒的存在,我国也不例外,早在60—70年代,香港大学就已从广东、广西进入香港的活禽(鸡、鸭、鹅)中分离出多株禽流感病毒,有H3N3、H1N1、H5N4、H4N6等亚型禽流感病毒,并在以后不断分离到禽流感病毒。

1980年,南京农业大学徐为燕教授在南京鸡鸭加工场屠宰的外观健康鹅、鸭的泄殖腔中分离出H4、H5、H6等亚型禽流感病毒。

水禽或鸟与鸡长期混养就易导致禽流感病毒在鸡群中的传播。

近一段时间,有多起水禽(鸭)与鸡混养或临近饲养的鸡场发生强毒禽流感,3.虽然禽流感病毒有很多亚型,不同亚型之间交叉保护弱,同时禽流感病毒为单股负链RNA、分节段,易发生变异,但是疫苗的防疫仍然是控制禽流感很重要的手段。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要采用隔离、扑杀政策,同时在发病区建立免疫隔离带,最终达到消灭本病的目的,这一方法在实践中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中低致病力的禽流感如H9N2要采取以疫苗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实践也证明了通过疫苗的免疫可以有效的控制中弱禽流感的发生,把损失降低到最低水4.禽流感多价疫苗是指用多个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制备的疫苗。

从理论上讲,免疫范围广,但实际上不适用于我国现状,而且在一个地区流行有优势毒株,即一个地区一般只有一个血清亚型病毒流行,极少有2个或2个以上亚型毒株同时感染流行,所以用单一疫苗效果就很好。

近年来,许多基层养殖户错误的认为禽流感疫苗含亚型越多,质量越好,使用的疫苗中含有3—4个禽流感亚型,这不仅干扰对其他亚型流感病毒的监控,也影响疫苗的质量,结果是不该免疫的亚型给免疫了,该免疫的亚型没有免好。

所以对禽流感疫苗必须根据当地禽流感发病流行情况,选择本地流行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来制备,只要毒株对号,免疫效果确实。

对没有发生的禽流感亚型,不需或不能免5. 禽流感传播的特点禽流感传播有其自限性和跳跃性的特点。

禽流感传播有时是令人费解的:一些病毒在一个鸡场的鸡群传播很快,而在另外鸡群可能传播很慢;有时禽流感只限于局部地区发病,有时处于暂时“安静状态”(常见强毒),但禽流感病毒并未消灭,当环境污染加重或有其他诱因时,禽流感可能再次发病和流行。

另外禽流感还可以发生垂直传播,试验证明,禽流感病毒感染后3—4天的种蛋都带毒,所以禽流感发病的种鸡的种蛋不能留为种用(至少一个月以内)6.由于广大养鸡户对禽流感认识模糊,误诊较多,再加上兽药生产厂家的片面宣传,造成治疗禽流感药物的大量使用。

这不仅增加了养殖的成本,也降低了鸡群的抵抗力和生产性能。

实际上禽流感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没有非常特效的药物。

市面上销售的治疗禽流感的药物,大部分只是对症用药和防止继发感染、缓解临床症状,不能根本上解决禽流感问题,对死亡率高的鸡群可能会降低死亡,但对产蛋率7.大部分养殖户还存在这样的观念,认为只要防过禽流感疫苗,就不会发生禽流感,这是十分错误的。

一种传染病的控制,疫苗预防只8.发生禽流感的鸡群多并发或继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支原体等,这些细菌可强化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加重鸡群的发病,而且临床表现多样化,极易出现误诊。

如弱毒型禽流感H9N2,当单独感染时不能引起商品肉鸡死亡,只表现呼吸道症状,但与大肠杆菌或葡萄球1.2.火鸡、鸡最易感:水禽和鸟有一定的抵抗力。

中弱毒禽流感一般只发生于产蛋鸡群,且多以产蛋高峰期前后发病严重,当有继发和并发感染时,有较高的死亡。

育雏、育成鸡一般无临床表现。

强毒性禽流3.传染来源:主要是患病家禽的相互传染,另外野鸟和水禽也是疾病4.播途径:禽流感病禽可以从呼吸道、结膜和消化道排出病毒,感染方式包括与易感禽直接接触、气溶胶传播及同受到污染的各种物品间接接触等。

由于粪便中大量排毒,使其污染的一切物品如饲养管理器具、设备、授精工具、动物、饲料、饮水、衣物、运输车辆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而发生机械性传播,人员流动与消毒不严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传播作用。

母鸡感染本病后,可在所产蛋中带有病毒,可经蛋垂直传播。

种鸡感染发病后,引起受精率、出雏率降低,雏鸡早期死亡5.影响发病和死亡的因素:禽流感的发病和死亡的因素与禽的种类、易感性、病毒的毒株的毒力、禽类的年龄、性别、环境因素、饲料状况及疾病并发的情况密切相关。

其中毒株毒力影响最为突出,高致病力毒株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可达100%。

有的低致病力毒株引起的死亡率仅有0%—15%,如H9N2。

饲养管理不当、鸡群营养状况不良及环境应激因素的存在,都可以加重发病。

当有并发感染时可使鸡群的死亡率升高。

(一)临床症状:禽流感的症状极为复杂,根据禽的种类(鸡、火鸡、鸭、鹅及野鸟等)以及感染病毒亚型类别的不同,表现各种各样的变化,有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及隐性感染等。

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1.病鸡通常呈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病禽流泪,羽毛松乱,身体蜷缩,头、面部和下颌水肿,皮肤发绀,冠和肉垂肿胀、发紫,切面呈胶胨状。

腿部鳞片发紫或出血。

2.采食明显减少,一般下降30—60%,拉黄绿稀粪,鸡体消瘦,死亡率从0—90%3.产蛋量明显下降,一般下降50—80%,蛋壳4.出现呼吸道症状,咳嗽、喷嚏5.有的鸡群发病传播速度慢,先从鸡舍一端发病,病鸡一出现症状很快就死亡(类似禽霍乱的症状)6.免疫过的鸡群,如果发病,多表现为非典型变化,采食量、临床症状不明显,产蛋率下降10%(二)病理变化:禽流感的病理变化因感染毒株毒力的强弱、病程长1.气管充血出血,有血痰(黏液和血液的混合物),气管黏膜增厚有坏死点,当有并发感染时在气管内有黄色干酪物栓塞,有时堵在气管下2.腺胃肿胀,乳头基部有出血斑,乳头化脓性出血,腺胃肌层出血,3.腹部和腺胃附着的脂肪有出血点;脾脏肿大,肝脏肿大出血、有时4.卵泡变形,出血,有的萎缩,腹腔内有新鲜破裂的卵黄;输卵管内有白色分泌物或干酪物。

禽流感的特征性病理组织学变化为水肿、充血、出血和“血管套”(血管周围淋巴聚积)的形成。

主要表现在心肌、肺、脑、脾等。

肝、脾以及肾有实质性变化和坏死。

脑的变化包括:坏死灶血管套、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等从轻微到严重的非化脓性脑炎。

(三)肉仔鸡发生弱毒禽流感和细菌并发时,可表现出特殊的临床症状1.鸡群发病后大群精神基本正常,但病鸡精神沉郁,闭眼缩颈,离群呆立,羽毛蓬乱并易脱落,有少量病鸡出现肿脸和肿眼,眼内有泡沫状液体,死亡的鸡腿鳞片出血或发紫,死亡率在5—30%(大多是提前屠宰,无法详细统计),死亡的鸡大多为体膘良好的鸡。

往往在同一发病鸡群,发病的鸡很快死亡,未发病的鸡精神正常,一旦有症状,很快就死亡,死前病鸡蹦高,死后肚皮朝上,很像肉鸡的猝死症,发2.发病最早表现的是呼吸道症状,呼吸道症状轻重不一,主要表现呼噜、咳嗽、甩鼻、蛙鸣,有的病鸡伸颈喘。

气管充血出血,有大量黏3.病鸡采食下降20%左右,嗉囊积食积气,拉黄白绿稀粪,腺胃软,乳头有脓性分泌物,肌胃内膜易剥离,十二指肠、小肠弥漫性出血。

4.还有些鸡群发病后,临床上只表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呼吸道症状介于慢呼与传喉之间。

而采食、饮水、粪便、死淘率基本正常,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或不理1.加强检疫,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我国国家动植物检疫机构应对进口的禽类进行严格的检疫,并对出口国的情况有所了解,重点的检疫物包括:家禽、野禽、观赏鸟类、雏鸡、雏火鸡及其它孵化出来的禽类,禽种蛋、精液、禽肉、来自禽类的病料及生物制品等可能2.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控制,主要包括:早期诊断、划定疫区、严格封锁、捕杀受到HPAIV感染的所有禽类,对疫区内可能受到HP AIV污染的场所进行彻底的消毒,对疫区周边用疫苗建立免疫隔离3.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弱毒AIV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鉴于我国的国情和禽流感的发病流行状况对弱毒禽流感最好是采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即加强检疫—加强消毒—加强管理—疫苗预防。

4.禽流感免疫程序:10日龄或40日龄禽流感油剂苗 0.3ml/只40日龄到70日龄禽流感油剂苗二免 0.5ML/只110—120日龄用禽流感油剂苗三免 0.5ml/只5.发病群的治疗:(1)黄金搭档或速溶多维饮水 (2)氟甲康(奇瑞公司生产)千分之一饮水或拌料(3)金桃康纯中药饮水(4)万分之二阿司匹林拌料。

严重病例配合倍健(三仪公司生产)1.由于对禽流感认识的模糊和宣传的误导,广大养鸡户不能正确认识该病和该病在养鸡业中的危害,过于强调禽病免疫预防,以为只要多免疫几次疫苗就能养好鸡,轻视了饲养管理和营养。

实际上饲养管理和营养是控制禽病的前提,也是疫苗免疫的基础,我们很多养鸡户恰恰在这一方面未给予足够2.混淆禽病的临床诊断。

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禽流感的出现造成临床上的误诊比禽流感本身所造成的危害更大。

在临床上经常出现误诊,凡是临床上未见过的或死亡率高的、临床上查不出原因的、肿脸肿头或腿鳞片发紫等等症状都诊断为禽流感,所以临床出现大量误诊3.在临床上经常出现禽流感与新城疫、大肠杆菌的并发感染,加重病情,使临床表现多样化,所以在诊断疾病时一定要把病毒分离与临床最后要强调的是我们每一位养殖户,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饲养管理上,不断提高科学饲养管理的水平,抛弃经验养鸡的错误观念,强化疾病防疫意识,只有这样我们养鸡业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禽流感才能得以有效的控制。

禽流感与新城疫的鉴别诊断项目新城疫禽流感病原副粘病毒正粘病毒发病季节一年四季,秋冬季多发秋冬—春冬季节多发临床症状临床可见各种日龄鸡群发病。

育雏、育成鸡感染后,发病迅速,头一天鸡群正常,第二天就出现大群精神不振,有呼吸道症状,拉黄绿稀粪,采食、饮水下降50%以上,死淘率高达60%以上,甚至全群覆灭。

产蛋鸡群发病后,外观基本正常,但病鸡逐渐消瘦,有2—3天黄绿粪和呼吸道症状,采食量下降10—20克/只,产蛋下降20—30%,出现少数神经症状。

产蛋恢复极缓慢,并有部分鸡成为假产鸡。

临床所见多为产蛋鸡群,发病鸡精神沉郁,闭眼缩颈,出现呼吸道症状,冠发紫,拉黄绿粪,采食量下降30—60克/只,产蛋量下降50—80%,部分鸡群出现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