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即课程设置
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2010年12月修订,2011级开始执行)一、适用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管理学门类,学科代码:1201)(该一级学科不设二级学科)二、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基础知识,能够引用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能够从事管理部门的应用研究工作,以及企业的管理实践工作。
三、学习年限:2~3年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的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30(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8,自学课程学分另计)。
1、公共必修学分课程(5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3学分,考试)●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80510053)3学分(考试)秋●《资本论》选读(60510013)3学分(考试)秋以上两门只选其一(2)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60640012) 2 学分(考试)秋春2、学科专业要求学分课程(25学分以上)(1)基础理论课(≥3学分,考试,本科已修课程不能选)●运筹学(A) (60510024)4学分(考试)秋●高级应用数理统计(80512043)3学分(考试)春●应用随机过程(60420094)4学分(考试)秋●应用随机过程(70510273)3学分(考试)秋●组合数学(60240013)3学分(考试)秋●高级微观经济学(70510113)3学分(考试)秋(2)专业课(≥9学分,考试)●决策理论(70510063)3学分(考试)秋●高级信息系统(80513733)3学分(考试)秋●高等运作管理(70510513)3学分(考试)秋●IT与组织(70510223)3学分(考试)春●高级运筹学(70510053)3学分(考试)春●随机建模与优化(70510523) 3学分(考试)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讨课(3)必修环节(2学分,考查)(1)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69990021)1学分(考查)(2) 学术活动(69990031) 1学分(考查)(4)选修课程(≥11学分,考试)●信息管理(80510042)2学分(考试)秋●企业资源规划(ERP)(80512362)2学分(考试)秋●经济与金融视角的管理技术创新研(80514393)3学分(考试)秋究方法●供应链管理(80511192)2学分(考试)春●商务智能(80511212)2学分(考试)秋●网络时代的质量管理(80511382)2学分(考试)春●运作管理专题(80512102) 2学分(考试)春●服务管理(80512092)2学分(考试)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中未选课程●全校各系(院、所)开设的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生课程五、论文从选题报告通过到申请论文答辩不少于1年。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综述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
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深厚的管理学理论基础,并能灵活运用工程技术方法,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二、培养目标1. 知识与能力培养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能熟悉掌握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最新理论和技术,具备运用工程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跨学科思维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广泛的学科视野和跨学科思维能力,能够在管理实践中综合运用管理学、工程学、经济学、信息学等学科的知识,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
3. 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工程技术手段,提升组织和生产流程效率,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和发展。
4. 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能够在复杂的团队环境下,协调各方资源,解决团队管理和项目实施中的问题。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管理学基础:介绍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
(2)工程学基础:介绍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工程经济学、工程管理、工程设计等。
(3)数学基础:强调数学在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应用,包括概率论、线性代数、最优化方法等。
2. 专业核心课程(1)运筹学与优化理论:介绍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优化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运筹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生产与运作管理:介绍生产过程控制、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原理与方法。
(3)信息系统与数据分析:教授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4)项目管理:介绍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在复杂项目环境下进行团队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3. 选修课程(1)市场营销与战略:介绍市场营销与战略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在市场竞争中制定战略和实施营销策略的能力。
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1201一、学科概况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
这一学科是我国管理学门类中唯一按一级学科招生的学科,覆盖面广,包含了工程与战略管理、企业发展与创新、决策理论与方法和产业组织与规制等众多研究领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该学科从定性分析趋向定量化研究,从宏观研究逐步深入到微观研究,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和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与工具,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与科技成就来阐明和揭示管理活动的规律,以提高管理的效率。
该学科的发展趋势是以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多学科知识为支撑,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解决管理中的科学决策及风险研究,管理实践中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管理的绩效研究,管理的战略研究等。
四川理工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始建于2011年。
本学科拥有二个四川省社科联重点研究基地“川酒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盐文化中心”和川南发展研究中心、川南经济区发展战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管理研究所、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研究所,企业管理研究所,战略管理研究所,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公司财务研究所、营销科学研究所等9个校、院级研究平台。
本学科是学校“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也是川南地区管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53名,其中教授19名、副教授24名,具有博士学位者34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资助人选1人。
已形成了一支年龄与学历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勇于开拓创新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本学科承担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近5年来,已完成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经费近1000万元。
7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名称: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1201 学位授权类别:管理学一、学科简介本学科形成于1990年,于199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目前本学科有教授3名,副教授1名,讲师4名。
其中7名已取得博士学位,1名为在职博士生。
作为一级学科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门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管理活动的规律,应用与发展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根据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内容和我院的特色,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①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该方向的研究特点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将优化、模拟、决策理论、网络理论等定量化技术应用于物流系统,研究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②决策理论与交通科学,该方向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动态交通系统,涉及智能运输系统,具有前沿性;③综合运输,该方向研究包含不同运输方式的大交通系统的规划与管理问题;④一般管理理论。
本学科具有基础扎实、理论与方法研究较强的优势。
近三年来本学科完成科研项目6项,其中省部级项目3项,科研经费32万元。
三年来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9篇,出版教材3本。
目前在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级、部级项目6项,科研经费100多万元。
目前指导在读硕士生20名,博士生8名。
二、本学科、专业培养目标作为一级学科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门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管理活动的规律,应用与发展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其培养目标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良好品德。
2.具有严谨的学风,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在以交通运输为特色的管理学科领域内,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运输规划理论等知识和专业技能,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既掌握严密的逻辑思维、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120100
(一级学科)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掌握坚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现代管理科学及工程
管理专业技能,并熟悉石油工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独立
担任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
二、培养方向
1.管理科学理论与应用
2.工程管理与项目管理
3.信息系统与决策
4.物流管理
5.能源管理
三、学习年限:2年
四、学分要求:必修课共7门,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
五、课程设置:
备注:
1、本专业未选的必修课,经济管理学院内其它专业的必修和选修课均可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
2、根据专业要求,可在公共选修课课程目录内选修管理类、计算机类、数学类等课程;
3、课程学习在入学后四分之三学年内完成,其余为学位论文开题及写作时间。
4、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语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要求
1.知识结构:学生应具备较为扎实的数学、统计学、经济学和管理学
等基础知识,熟悉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2.能力培养:通过培养,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能
够运用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较高的创新
和综合分析能力。
3.学术风貌:学生应具备严谨的学术态度,尊重学术规范和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国际视野: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在
国内外相关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
三、课程设置
1.核心课程:包括管理决策分析、工程经济与成本分析、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等,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选修课程:可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领域的专
业选修课程,如物流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
3.学术讲座:定期组织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家分享
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实践经验,加深学生对学科发展的了解。
四、实践环节
1.实习:学生需参加为期3-6个月的实习,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中科大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代码:1201)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具有现代科技背景、有较强适应能力,在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能的高层次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和动 态,具有独立开展本学科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满足管理科学研究、政府经济管理、大中型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
二、研究方向1.管理科学、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运作管理、4.项目管理、5.电子商务、6.科技管理、7.投资分析三、学制及学分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四、课程设置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基础课:EM05101★战略管理★(3) EM05201★高等微观经济学★(3)EM05301★实变与泛函★(4) EM05202 高等宏观经济学(3)EM05302 多目标决策(3) EM05401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3.5)专业课:EM04101 知识管理(2) EM04102 组织行为学(2)EM04301 决策技术及应用(3) EM04302 经济系统控制论(2)EM04303 博弈导论(2) EM04401 信息战略与管理(2)EM04402 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2) EM05121 组织设计与管理(2)EM05123 现代物流管理(2) EM05124 管理学科研究方法(2)EM05220 财务分析与决策(2) EM05221 产业组织理论(2) EM06101 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前沿讲座(2) EM06301 博弈论(3)EM06302 高等运筹学(2) EM06303 群决策(2)EM06401 商务智能技术及其应用(2)备注:带★号课程为博士生资格考试科目。
五、科研能力要求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六、学位论文要求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的设定应该符合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兴趣及职业发展规划。
培养目标可包括:(1)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管理问题和工程实践中的能力;(2)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科研和工程设计领域中进行独立工作;(3)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复杂的多学科环境中进行协调与沟通;(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需求。
二、课程设置1. 核心课程(1)管理科学与工程导论(2)运筹学与优化方法(3)工程管理与成本控制(4)工程设计原理(5)商务技巧与沟通能力(6)数据分析与决策模型(7)项目管理与实践(8)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系统2.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可以设置不同方向的选修课程,包括:(1)智能制造与生产管理(2)大数据与信息管理(3)决策支持系统与风险管理(4)工业工程与系统设计(5)市场营销与客户管理(6)创新管理与竞争战略(7)质量管理与企业实践三、实践教学1. 实习实践安排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或实习,加强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的应用和实践。
2. 项目设计组织学生进行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实验教学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实际操作和技能。
四、导师制度建立健全的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在学术研究和实践项目中的学习和发展。
导师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能够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和帮助。
五、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的重要学术成果,学校应制定完善的学位论文规范和评审制度,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和实践。
六、强化国际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和实习项目,增加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七、专业素质培养培养学生具备高素质、国际化眼光、创新和实践能力。
通过素质教育、学风建设、社会实践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120100 授管理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培养本领域内有较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和系统工程学理论基础的复合型
高级管理人才。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
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3、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解决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问题并具备一
定的管理创新能力。
4、培养具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能熟练的阅读本领域的英文文献。
5、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
可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等
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运作、评价和咨询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
1、现代工业工程理论与应用
主要研究企、事业单位及其政府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运作和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和解决影响管理系统效率的各类实际问题。
2、生态工业系统与企业环境管理
主要研究各层次(企业层、园区层、社会层)生态工业系统的规划、设计、运作模式及其评价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3、项目投资控制与治理
主要研究政府投资项目及一般业主投资项目的投资决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其监管等内容。
4、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
主要研究管理系统的建模方法、算法及其应用,尤其是复杂系统的建模过程及其应用。
5、集成化管理与信息系统
主要研究企、事业单位及其政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和应用问题,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在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应用。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2.5年,鼓励优秀学生提前答辩。
总学分要求≥43学分,其中修课分数要求≥28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5学分,具体分配如下图:
四、课程设置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
Course Arrangement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五、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执行学校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