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之分析综合
浅易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

•
李侯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⑥, 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 郡,人或愤其不足,侯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 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未旬日, 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 有为无疑矣。 李维肃是真定人,在朝廷当官几十年,历次担任郞官, 被人称为老派人物(行动与操守不合时宜),儒雅且很有才 华,为人正直有骨气,很受当时(同朝为官)的人排挤。过 了很久,被任命佐助郡守,有人对于起用李维肃担任府判感 到愤愤不平,认为他不够资格,他却不屑与他们计较。(我) 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 为人。只是区区一亭,对郡的治理并没有大的利害影响。来 到这里不到十天,我就看出李维肃只要认为自己应该做的, 必把它作为自己的责任,由此可以推知,对于处理那些比筑 亭重要的大事,他一定能够有所作为,这是不必怀疑的。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 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物 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离:遭受 迫卒:急促 故:死亡 顾:回头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 能力。A.“离”通“罹”,“离骚”中的“离”用法同此,可 迁移比照。根据“对文取义”的规律,“外被项籍之灾,内离 牧竖之祸”中“被”和“离”都是“遭受”的意思,释义正确。 B.“迫卒”用于“期日”后,接上文说修坟山时间紧迫,故 “卒”通“猝”,“迫卒”解释为“急促”正确。C.“物故流 离以十万数”是说饥馑带来的严重后果,“流离”指流落他乡, “物故”解释为“死亡”是合适的。D.“顾”也是表转折的连 词,由于前文“而”可译作“却”,那么“顾”应该译作“反 而”更合适,但绝对不是“回头”的含义。 【答案】D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分析综合(简答题)课件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回到原文第二段仔细分析涉及原文内容的二是壮大兵力;三是建筑防御 工事。
【答案】①屯兵。马成在常山、中山驻扎军队来警备北疆。②壮大兵力。兼统领建义 大将军朱祐的部队。③建筑防御工事。自西河至渭桥,自河上至安邑,自太原至井陉, 自中山至邺城,都建筑堡垒,起烽火,十里建一个瞭望哨所。
解题思路 步骤一:审设问,明方向。 考查方向三:概括情感态度和探究写作目的题
例:(2021新高考卷Ⅰ)14.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 “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 么?
解题思路
步骤二:读文本,定范围。 根据题干指示,细读文章,确定解答问题的文本范围(所处 段落)。
解题思路 步骤一:审设问,明方向。 考查方向一:分析探究原因题
例:(2023新高考卷Ⅱ)14. 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 因有哪些?
(2021新高考卷Ⅱ)14. 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 么?请简要说明。
(2020新高考卷Ⅰ)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 功没有?请简要说明。(3分)
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第九节
2020年
3(断句、文学文化
新高考Ⅰ(山东)卷 常识、文意理解)
2021年
3(断句、文学文化
新高考Ⅰ、Ⅱ卷 常识、文意理解)
2022年 全国甲卷、乙
3(断句、加点词语 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文意理解)
2022年 新高考Ⅰ、Ⅱ卷
3(断句、加点词语 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文意理解)
课堂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原 文 : 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 ,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 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 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 朱亥,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色愈和。乃谢客就车,至 公子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问 题 : 据载魏无忌“窃符救赵”有赖于隐士侯嬴的舍命相救。请根据选文说 说侯嬴舍命相助的原因。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语境。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阅读和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的分析综合复习,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分析方法回顾:讲解文言文的基本分析方法,如句式分析、词义理解、文化背景等。
2. 文言文综合运用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片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进行理解和解读。
3. 文言文鉴赏能力培养:通过分析一些经典文言文作品,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文言文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
2. 讲解:针对每个练习的文言文片段,讲解分析方法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语境。
3. 练习:学生自主分析其他文言文片段,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进行解读。
4. 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析的结果,共同探讨文言文的含义和特点。
5. 总结:对所学的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的表现。
2. 文言文分析练习: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片段的分析理解能力,检查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分析结果,促进学习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资源:1. 文言文片段:准备一些文言文片段供学生练习分析。
2. 文言文分析方法指导:提供相关的文言文分析方法指导资料供学生参考。
3. 课堂讨论工具:准备一些讨论工具,如白板、卡片等,方便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文言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结构和特点。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文言文片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思维导图: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文言文的内容和结构,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七、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个典型的文言文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技巧

6、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 风痹晚,年未仍竟致其力施于,政后治咸,但丰因中病乃未卒能行实之施。 十九死后年被,皇卒帝。称遗其疏“上实,心任优事诏,轸不④必惜嫌,怨” 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7、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 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
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 黄冕诸作人者之对其力评。价左及宗其棠广、泛胡的林人际翼关皆系识 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第账二目段,解决了财务上的 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 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 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第秋二段收后量力捐献,丰备 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 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第阻四海运策 D才.,陶善澍于除利了用有人很第才强兴五。的段工办:,事于择能是贤力以任外海事运,,节至还省八善银年于二工发十竣现余。人万
疏白言茆江选:河苏择“,常贤年太而能遭湖 以的受尾吴人水闾淞主患管在江,事吴为陶务淞最澍;江要兴打修。及算水治刘兴利河吴修,、淞 以通海多口个水为利最工要程。,”在于总是督以任上海时运,节省 银二十余万与兴林工则,徐合择力贤疏任浚事。,至八年 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 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 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 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 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1、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 士,选弹庶劾吉河士工,以授及编外修省,吏迁治御积史弊、,给事中。 巡澍视疏南劾漕河革工除冒陋滥习,,及上外奏省疏吏通治京积口弊运。河巡,南漕
嘉庆二①十,四革年陋,规出,任请川浚东京道口台运,河被。称二赞十为四四年川,第出一 为川东道。总督蒋攸铦xiān荐其治行为四川 第一。
(4)品格;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 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
文言文分析综合考点指要

文言文分析综合考点指要冯志伟文言文阅读的分析综合在高考试卷中,具体体现为对文本中主人公相关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对主要信息的理解概括和推断,对主旨的理解和对思想观点的分析概括等等。
文言文分析综合是文言文阅读板块中要求能力层级较高的考点,《考试大纲》对此的要求具体为“分析综合: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c级。
文言文阅读的分析综合在高考试卷中,具体体现为对文本中主人公相关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对主要信息的理解、概括和推断,对主旨的理解和对思想观点的分析概括等等。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卷,文言文分析综合考点通常设置为两道客观选择试题,部分自主命题省市也设计了主观表述题。
一、筛选文中的信息〔考点精析〕“筛选文中的信息”,指根据题干的要求和限制,筛选正确的信息。
对于高考文言文中“信息”的筛选,主要是在遵循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指向的理解和把握。
近年来,由于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内容主要取材于人物传记,因此,在对文中信息的把握时,要全面把握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成就等)和事件(前因、后果、始末、经过、影响等)。
尤其是对于传记中的主人公人物,一定要从文中准确把握与之相关的信息,特别是能够体现试题指向的信息。
高考中体现该考点的题型一直为客观题型。
该题大多是对材料中人物相关信息(人格性情、事业经历、精神品质、道德情操、思想主张、功业政绩等)的筛选,试题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一是对人物一种相关信息的筛选,常为五六个信息句中,每三个句子分别编为一组;二是对人物两种相关信息的筛选,每两个信息句编为一组。
〔应试攻略〕1. 审清题干,排除干扰题干信息给我们筛选信息指明了方向,只有把握了应对指向,才能行之有效地筛选信息。
譬如题干中要求“选出直接体现某人某种性格的一项”,这提示我们只能选择正面体现人物某种性格的信息,而间接或侧面反映人物性格的信息就要排除在外。
因此,在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弄清所筛选的信息与题干的要求是否高度一致。
2.1 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 备选高考试题

1.(2010·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
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
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
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鲜有屈焉。
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
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①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
‛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
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
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
祖思习常,待叟不足。
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
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
‛遂不坐而去。
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
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②。
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
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
授叟末佐,不称其怀。
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
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
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
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
复还于蜀。
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
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叟与友人的交谈,显示出他对经典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当时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读书人的不屑。
B.文章叙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见的过程,刻画出他言辞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征。
C.文章通过为别人解难一事的叙述,赞美胡叟敢为他人仗义执言但又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
D.胡叟聪敏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尹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
[来源:学。
科。
网Z。
X。
X。
K]胡叟,字叫伦许,是安定临泾人。
高中语文文言文分析综合 抢分策略 突破点 明确“5大比对角度”

高考解码
分)( )
突破方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唐恪执政有方。为官期间,豪绅子弟称霸乡里,后因其 言省悟自悔,夷人亦因其行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B.唐恪忠于职守。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拒绝了都 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 一心治理水患, 保全了沧州城, 受到皇上嘉奖。 C.唐恪得到重用。“大观”“靖康”两朝分别任“屯田员 外郎”“中书侍郎”“少宰”等职, 两朝皇帝对其礼遇有加, 亲 自下旨褒奖。 D.唐恪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 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抢分策略四 突破点一 明确“5大比对角度”
高考解码
C.唐恪得到重用。①大观中,召为屯田员 “大观”“靖
突破方略
外郎……水去,城得全,比对角度: 关系。 “两朝皇帝……
康”两朝分别任 诏书嘉奖。 “屯田员外 郎”“中书侍
②靖康初,金兵入汴, 亲自下旨褒奖” 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 与原文不符,只
郎”“少宰”等 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 是“大观”朝在 职,两朝皇帝对 郎。八月,进拜少宰兼 沧州治水受到皇 其礼遇有加,亲 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 帝下旨褒奖。 自下旨褒奖。 渥。
高考解码
突破方略
抢分策略四
概括分析题如何“据文判断”
抢分策略四
突破点一 明确“5大比对角度”
高考解码
突破方略
“文言文分析综合”包含三方面的内容:①筛选文中的信 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观点和态度。概括和分析是在读懂文本、疏通句意、理解句间关 系的基础上,对所述人物事件或阐明的道理进行判断、归纳、概 括的综合推理。
高考解码
突破方略
文言文分析综合(方法)

创新· 思维技巧
3.“品行”的错位。一些史传类选文往往会贯穿着弘扬民族美德的宗 旨,文中主要人物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义士、孝子等,以此 引导考生的价值取向。传记中作者往往会横向罗列多个细小事件来反映主 人公多方面的美德与成就,命题者却常常就其中的某一点设题,如果答题 时不仔细读懂题干,检索有效信息,就会造成人物品行的错位,误入陷阱。 4.手法的混乱。人物传记类的文章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往往采 用多种表现手法,如叙述、描写、评议、抒情,描写又有直接、间接、语 言、动作、心理描写等,而题干中往往指定筛选某种手法,审题时就应仔 细推敲,不能混淆,把那些虽能表现人物的某种品质,却与题干所示表现 手法不符的项排除。 5.语境的勾连。在传记类文章中,作者往往通过记叙人物言行去刻画 人物性格,而这些言行都有其具体而独特的背景。撇开这样的环境,文中 人物的言行所反映的内容就会似是而非,捉摸不定。因此要在典型环境中 通过洞察人物言行背后的“隐秘”去分析人物性格,有时命题者在选用错 例时,利用考生缺乏语境意识的毛病,故意选择貌似正确而实际与语境不 符的句子进行干扰。因此,备考时必须学会就文意定句义,在读懂弄通全 文的基础上,去理解把握人物言行的真正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方法错位
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有 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 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 它们可以是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 正面描写( 它们可以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也可以 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命题人有时便把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 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 题干要求的文句混编到选项之中。 题干要求的文句混编到选项之中。如果考生 对题干要求不仔细推敲,一瞥而过, 对题干要求不仔细推敲,一瞥而过,就极易 受其误导。 受其误导。
一 筛选文中的 信息
考点解读“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 筛选文中的信息”
重要考点,也是难点, 重要考点,也是难点,它考查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分析能 近年来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每年都出现。 力,近年来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每年都出现。这种筛 选有时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 选有时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有时要求答出某个论点 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 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信 息要素。 息要素。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常涉及以下方面: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常涉及以下方面:
如2007年高考北京卷第9题 : 2007年高考北京卷第9 年高考北京卷第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 思想的一组是 法能刑窃盗者, 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 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被创流血,至难也, 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百工维时,庶绩咸熙, 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 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 ⑥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 . . .
一、把准对象,忌张冠李戴 把准对象,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田单“兵不厌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田单“ 2001年全国高考题 年全国高考题) 诈”手段的一组是 (2001年全国高考题) 燕王以为然, 乃令甲卒皆伏, 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②乃令甲卒皆伏, 使老弱女子乘城 遣使约降于燕,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④令即墨富豪遗 燕将, 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⑥燕军视之 皆龙文, 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3分)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分 A ①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又积窗课二十余篇, 自以屡拔前茅, 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B.①又复视浣卷,类冗杂可删 . 又复视浣卷, ②于是渐不信孤
分析
根据语境“会王生者, 根据语境“会王生者,以故至 素与郭善,登门造访……王谛 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王谛 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 视涴卷,类冗杂可删”可知, 视涴卷,类冗杂可删”可知,句① 是写王生的,而命题人却将它“嫁 是写王生的,而命题人却将它“ 到了郭生身上, 接”到了郭生身上,从而造成了表 现对象的错位。象错位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选文多为 人物传记类文段,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多 人物传记类文段,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多 个人物、多件事情; 个人物、多件事情;因而命题人在设计干 扰项时,就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 扰项时,就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 即把乙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题干指定 即把乙人物所做之事“嫁接” 乙人物所做之事 甲人物身上 身上, 的甲人物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 位。
答案C 答案
二、体情察意,忌断章取义 体情察意,
• 齐桓公好紫服 答案: • 下面对文意理解不准确的是 答案:C • 1.管仲建议齐桓公从自身做起,带头革除 1.管仲建议齐桓公从自身做起, 管仲建议齐桓公从自身做起 不正之风。 不正之风。 • 2.齐桓公认为紫服太昂贵,不能盲目攀比。 2.齐桓公认为紫服太昂贵 不能盲目攀比。 齐桓公认为紫服太昂贵, • 3.齐桓公因为紫服有气味,所以想办法遏 3.齐桓公因为紫服有气味 齐桓公因为紫服有气味, 衣紫服” 制“衣紫服”。 • 4.齐桓公听取管仲意见,遏制“衣紫服” 4.齐桓公听取管仲意见 遏制“衣紫服” 齐桓公听取管仲意见, 立竿见影。 立竿见影。
原文: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 原文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 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 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 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 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 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 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 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 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 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选文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 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 义。 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 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 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 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 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 入孝出悌, 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⑥入孝出悌,言为文 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 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①皮革, 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 夫刻肌肤, 皮革, 被创流血,至难也; 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 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 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 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 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年高考广东卷第7题 如2007年高考广东卷第 题: 年高考广东卷第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3分)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分 A ①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又积窗课二十余篇, 自以屡拔前茅, 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B.①又复视浣卷,类冗杂可删 . 又复视浣卷, ②于是渐不信孤 C.①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 回视旧作, 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②是真妄矣 何前是而今非也 D ①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 遂不为狐设馔, ②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 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 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 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 类冗杂可删。讶曰: 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 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 过数月, “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 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 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 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 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 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 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 尔师也,佳幅可售矣。 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 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 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 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 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分析 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句①是通过写“法”的“不能……”来衬托 是通过写“ 不能 来衬托 礼义教化” “礼义教化”的“能……”
文题: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 文题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 思想的一组是 思想的一组是
四、锁定内涵,忌无的放矢
• 14.对庞葱希望大王不要轻信谗言表现最直 14.对庞葱希望大王不要轻信谗言表现最直 答案: 答案 接的句子是 •答案:C • A.于是辞行,谗言先至。 A.于是辞行 谗言先至。 于是辞行, • B.三人言而成虎 B.三人言而成虎 • C.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 C.议臣者 过于三人矣, 议臣者, • 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D.后太子罢质 后太子罢质,
三、找准区间,忌无中生有
答案: • 13.下面对文意理解不准确的是 •答案:B 13.下面对文意理解不准确的是 答案 • A.哥哥用狗变色的例子,告诫弟弟从自身 A.哥哥用狗变色的例子, 哥哥用狗变色的例子 找不足。 找不足。 • B.杨朱认为弟弟曾经因为狗变色而打狗, B.杨朱认为弟弟曾经因为狗变色而打狗 杨朱认为弟弟曾经因为狗变色而打狗, 现在弟弟也变色,所以狗也趁机报复, 现在弟弟也变色,所以狗也趁机报复,希 望弟弟不要有怨言。 望弟弟不要有怨言
命题人命题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六种: 命题人命题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