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懂就要问课件

合集下载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1张PPT)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1张PPT)

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要想把问题弄清楚,就不要急着去相信;知 识的力量就在于怀疑。 [苏]高尔基 5、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 [明] 方以智 6、怀疑有如草木之芽,让真理之根萌生...... [意] 但丁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说明大家并不是不想知 道书里的意思,而是不敢向 先生提问,孙中山能主动提 出要求实在难能可贵。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 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孙中山为了追求知识,宁可挨打, 这是多么好学求知的精神呀!
小结: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 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 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 值得我们学习。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戒尺: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 时所用的木板。
戒尺打在手上可真疼啊。
从“厉声”可以看出先生很愤怒。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 “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 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发现孙中生完成了功课,希望能进一步理 解文章内容才提问,态度才改变,并讲解了书 中的内容。
课文理解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 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学生读书比作唱歌,形象地 写出了学生读书的状态。
“问”的原因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 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 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课文赏析:
第二自然段、
孙中山不但聪明、勤奋,而且敢于发问 第三自然段 质疑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6张ppt)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6张ppt)
3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课文导读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鲜感 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4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5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bèi sòng lì quān duàn liàn 背 诵 例圈段练
hú tú dāi jiè lì ái chǔ 糊 涂 呆戒厉挨楚
不懂就要问
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孙中山(1866~1925): 名文,字逸仙,革命家,中 国国民党缔造者之一,广东 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 孙文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 樵,后人惯以中山先生相称。
2
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3* 不懂就要问
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可以 读得粗略一些,了 解课文大意就行。
如果有个别 的字不认识,个 别的词语不理解, 也没有关系。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 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疑惑
15
概述内容,感知文本 交流词句: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 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坚定
16
小组合作,质疑解疑
1 .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出问题? 2 .孙中山是怎样提问的?这会有什么风险? 3 .孙中山提问后同学们和先生的反应怎样? 4 .你觉得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在以后的学 习中遇到问题你会怎样做?
12
概述内容,感知文本
课文先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 私塾)读书, 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冒着( 挨打 )的风 险,大胆地向先生( 提出问题 )的故事。
13
概述内容,感知文本 交流词句: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 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 讲讲吧!”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2张PPT)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2张PPT)
善于思考,敢于提问。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 他有什么样的精神?
读书刻苦 勤学好问
“不懂就要问”,孙中山是怎么问的?

来 到 学 校
流 利 背 诵




一么Leabharlann 句用学呢


壮 起 胆 子



交流体会 第一次学习略读课文有什么体会?
主旨归纳
课文叙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不懂 就问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于思考、敢于提 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这个故 事启发我们,在学习上不能不懂装懂,要做到 不懂就要问。
课文主要讲了( 孙中山 )小时候在 ( 私塾 )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 思,( 大胆 )地向先生提问的事。说 明了他是一个( 勤学好问 )的人。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一部分(1-3自然段):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读书, 他背书很流利却不懂书里的意思。
第二部分(4-7自然段):讲述了先生检查完孙中山的背诵 后,向学生们讲解这段话的意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
1
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民 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中山) 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 院。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 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 盟会,被推举为总理。 1911年 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 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会认的字:
bèi sòng lì quān ái liàn
9
壮着胆子说明当时的教学方 法不允许学生提问,孙中山这一 问可要冒着被戒尺打的风险呢!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 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 我讲讲吧!”
孙中山这一问,同学们的反应是 怎样的?

3 不懂就要问课件(共49张PPT)

3 不懂就要问课件(共49张PPT)

摇头晃脑:晃:晃动。脑袋 摇动不停。形容自得其乐或 自以为是的样子。
[造句]他正摇头晃脑地读 课文。
照例 都有“跟原来一样”的意思。 照旧
意思
例句
例句
意思
“照例”强调有例 可依或按照常理。
天这么冷,清 洁工照例在扫 着马路。
这本书再版 时,体例可 以照旧,资 料必须补充。
“照旧”强调 跟原来一样, 没有变动。
(背诵) 一个一个地背( )诵。
我从背 包里拿出语文书,把课文 背 诵给妈妈听。
注意红色 字的读音
近反义词
☞ 稀里糊涂 ≈ 糊里糊涂 ↔ 明明白白
稀里
班长今天为啥批评我,至今
糊涂 我都是不明不白,稀里糊涂。
一起读一读
糊里 糊涂
班长今天为啥批评我,至今
我都是不明不白,糊里糊涂。
明明
白白 认认真真做事,明明白白做人。
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预习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背 诵 例 圈 段糊 涂呆戒厉挨楚
背 诵 例 圈段 练糊 涂 呆戒 厉挨 楚
多音字
原文示例
(背包)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

女生齐读第8自然段,男生齐读第9自然段。 体会孙中山说的话。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 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 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通读全文,说说文中的孙中山是一个
怎样的学生?
孙中山是一个
好学上进 认真执着 独立思考 勤学好问
的学生。
探究读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8张PPT)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8张PPT)

字词乐园
词语运用
刚刚同学们还在班里( 咿咿呀呀 )地 说话,上课铃一响,教室里( 霎时 )变 得(鸦雀无声)。
字词乐园
词语积累
表示安静的成语
鸦雀无声 悄然无声
万籁俱寂 夜深人静
无声无息 噤若寒蝉
字词乐园
近义词 照例--- 照旧 霎时--- 瞬间
流利--- 流畅 详细--- 具体
反义词 认真--- 马虎 清楚--- 糊涂
—— 陶行知
课堂演练
1.给下面的句子换种说法。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这样糊里糊涂的背,没有什么用。
课堂演练
2.我们要向孙中山学习些什么?
善于思考
敢于发问
课下作业
1.学完本课,请你列出三条问题。 2.再搜集一个和“勤学好问”有关的名 人小故事。
谢谢您的观看和支持
多音字
背 bèi(背诵)
我背(bèi)诵完课文,把书都放到
bēi(背包) 了背(bēi)包里。
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1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故事。
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2
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各部分大意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孙中山小时候如何上学。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孙中山在课堂上问老师 背的书是什么意思。

例 组词:照例 例子 例行公事
字词乐园
会认字
quān
圈 组词:圆圈 呼啦圈
duàn
段 组词:段落 选段
liàn
练 组词:练习 练功 勤学苦练
字词乐园
会认字

糊 组词:糊涂 迷糊 糊里糊涂

涂 组词:涂色 涂抹 涂脂抹粉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19张PPT)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19张PPT)

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想想课 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 下来。
明确要求
关注课文前的学习提示,明确本课学习的两个要求: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2)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合作探究
同桌互相交流画出的有 新鲜感的词句,说一说课 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探究
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私塾
先生
戒尺
相当于我 们现在的 老师。
合作探究
hú tú bèi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合作探究 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探究
观察课文第一幅 插图,说说插图对 应了故事的哪些内 容。
合作探究
观察课文第二 幅插图,说说插 图对应了故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5日
1 课后小结 《不懂就要问》讲述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不懂就问的故事。以下是本课文的课后小结:
课 后 小 结
主题思想:本课文的主题是关于学习和求知的态度和方法。通过孙中山小时候的故事,告诉学生 们在学习中要勇于提问、主动探索,养成独立思考、好学好问的学习习惯。 内容概述: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校学习时,由于教书的先生不讲解课本内容,只是让学 生背诵,孙中山在背诵中产生了疑问,但先生不予解答。孙中山自己主动向先生请教,最终得到 了满意的解答。 主要思想和感受:本课文传递了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和独立思考的价值观。通过孙中山的故事, 学生们可以认识到学习中勇于提问、主动探索的重要性,以及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课文 也让学生们感受到孙中山的好学好问、勤奋求实的优秀品质。
默读课文第二至九自然段,和同桌交流对这件 事的看法。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4张PPT)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4张PPT)

先:拿着戒尺 厉声 后:收起戒尺 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
好学上进 认真执着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 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你从这段话中看到了孙中山怎样的学习态度?
善于思考,敢于提问。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 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 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的体会。
头一次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 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请您给我讲讲吧!”
态度诚恳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 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课堂里为什么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因为以前从没人敢向先生提问。孙 中山这一问,简直如“开天辟地”一般, 大家不知道先生会怎样做,都认为先生 会惩罚多问的同学,所以大家谁也不敢 出声,怕受到先生责罚。
学贵有疑。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一定会遇到很 多问题,只要我们勤思考、敢发问,就会有所收获。
➢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在学习上“不懂就问”的 事例。
重难点
“不懂就要问”,孙中山是怎么问的?


















交流体会 第一次学习略读课文有什么体会?
主题概括
课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 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 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 好问的精神。
背得起劲的样子。
多音字
bèi(背诵()背书)
背 bēi(背包()背着)
例:我从背( bēi )包里拿出语文书,然 后开始练习背( bèi )诵今天学习的古诗。

3不懂就要问 课件(共30张PPT).ppt

3不懂就要问 课件(共30张PPT).ppt

整体感知
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 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
学习自读课文的基本要求:
1.自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 意就行。 2.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 解,也没有关系。
自读课文
词语积累(带有身体器官名称的词语)
摇头晃脑 挤眉弄眼 抓耳挠腮 张牙舞爪 手舞足蹈 心明眼亮
自读提示
默读第4-7自然段,思考:孙中山提

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 什么会⑤ 有这样的变化?


戒尺
“戒尺”就是古代私塾老师 惩戒学生的木板。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孙中山完成了先生布置 的任务,他渴望进一步理解 所背的文章内容,善于思考、 敢于提问,所以先生改变了 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 中的内容。
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2)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 先行者。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 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 时大总统。
生字学习
会认的字
多音字
ái:挨饿 挨板子 挨 āi:挨近 挨家挨户
bèi:后背 背井离乡

bēi:背包 背黑锅
quān:圈点

juān:圈猪 圈鸡
近义词
照例——(照常) 练习——(训练)
流利——(流畅) 稀里糊涂——(糊里糊涂)
摇头晃脑——(摇头摆尾) 霎时——(瞬间)
鸦雀无声——(万籁俱寂) 道理——(原理)
一字不漏——(疏而不漏) 详细——(明白)
反义词
流利——(结巴) 稀里糊涂——(明明白白) 详细——(粗略) 摇头晃脑——(正襟危坐) 认真——(草率) 鸦雀无声——(人声鼎沸) 一字不漏——(漏洞百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私塾 背诵 圆圈 一段 霎时 戒尺 挨打 清楚 糊里糊涂 鸦雀无声
照例 流利 练习 吓呆 厉声 详细 咿咿呀呀 摇头晃脑 一字不漏
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 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孙中山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孙中山 私塾 课文主要写了———小时侯在——读书, 为了 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 ——向先生提出问 勤学好问 题的事。说明了他是一个————的人。
一个教书先生,几个年幼学童,一把戒尺, 几本古书。这就是封建私塾教育留给我们的 典型印象。在这样的学堂里,学生不守规矩, 私塾先生就会用戒尺打手心。作为封建封闭 式的棍棒教育,它特别强调“死记硬背”。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 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 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 先生从来不讲。
孙中山这一问,同学的反应 是怎样的?老师先后又是怎样?
1、学习了这一课,你认为孙 中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 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了课文,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 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到勤学好问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积累有关质疑的名言警句。 2. 收集有关勤学好问的故事。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 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
1. 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 生,
你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句话说明孙中山拿出勇气,向 先生提出问题,写出了他不满足学习 现状,要求进一步读懂课文的愿望。
2.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这句话写出了孙中山壮着胆子问 的原因和孙中山对“学问”的理解, 反映了他的好学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