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香醉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试题-枣香醉人阅读答案.doc

高考语文试题-枣香醉人阅读答案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是很多考生头疼的题型,要想解答好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必须在课下多做练习,做完阅读练习之后一定要认真核对答案,下面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试题-枣香醉人阅读答案,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高考语文阅读水平。
枣香醉人洪丽丽上午接到爷爷的电话,说给我酿了一罐醉枣,让我抽空回老家一趟。
爷爷每年都会在枣子成熟的季节,亲手挑选出一颗颗饱满、红润的大枣,蘸上白酒,密封在玻璃瓶中,瓶口用稀稀的黄泥土封住。
静置两三个月后,待枣香、酒香融为一体,合为一物,才有了今天爷爷酿的醉枣。
八十岁的爷爷和八十二岁的奶奶住在离小城六十公里外的乡下老家,固执而孤独地坚守着三间土坯房和一个种着七棵老枣树的大院子。
奶奶告诉我,枣树是她嫁给爷爷的第三天上亲手种下的,到现在已有六十个年头了。
坐小城的公交车到村口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
雪后的乡村,色彩单调得很,所有矮小的植物都被覆盖在白绒毯似的大雪之下。
寂静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色。
汽车没停稳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枣树下伫立着一个人。
下车一瞧,原来是奶奶。
她正倚靠着一棵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的老枣树,张望着从远处驶来的汽车。
呼呼的北风,依旧是那样寒冷、刺骨,不时地吹拂起她额前几缕花白的头发,但树下的她却像雕塑般一动不动,只有头上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在瑟瑟地抖着。
奶奶的个子似乎又矮了一些,童年印象中的她是个大高个,干活利落,走路飞快。
我总要仰着小脑袋看她,一溜小跑地跟在她的后面。
只是,恍惚间,奶奶竟变成了眼前的模样:个子矮了,佝偻着身子,走路也有些不稳了。
不是打电话不叫你来接我吗? 我慌忙上前搀住她的胳膊,把她全身的重量都揽在自己身上。
爷爷的气管炎又犯了吗? 我问。
没犯,别担心,我们壮实着呢!奶奶一向报喜不报忧。
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秃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
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光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
2014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 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1 至6页,第II 卷7至11页。
第I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 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缜.( zhěn)密商榷.(què)和.(hu ò)稀泥揆情度.(du ó)理B .取缔.(ti) 木讷.(n à)档.(d àng)案袋疾风劲.(j ìn)草C .栖.(q ī) 息挟.(xi á)持白炽.(ch ì)灯戎马倥偬.(zǒng)D .葳蕤.(ru í)豢.(hu àn)养软着.(zhu ó)陆扣人心弦.(xu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焕发剽悍鼎立相助失之毫厘,谬以千里B.璘选更迭流光异彩鹬蚌相争,渔人得利C.砥砺斡旋别出心裁黄钟毁弃,瓦釜雷鸣D.甄别笼络休养生息天网灰灰,疏而不漏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 __ 的感知力,他们可以在安然怡悦中__ 鸟翼几乎无声的扑动,还有花瓣簌簌飘落的声音。
他们喜爱“ _ ”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
A.精细用心倾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B .精细 凝神谛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精确 凝神谛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 .精确 用心倾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
B .17世纪至 18世纪,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 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
2015届高考散文阅读 洪丽丽《枣香醉人》分析

16.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4 分) 考点:分析作品的结构(场景)的作用。 分析:结构(场景)的作用可从内容(强调重点、手 法、情感)和结构(对标题、前后文)两个方面作 答。 参答一:写出枣树给自己带来的欢乐,表现一家人其 乐融融的温暖亲情。用枣子的累累果实和现在的 “也老了”的枣树枣子很少的情形形成对比,暗喻 爷爷奶奶为这一家子的巨大付出后,渐渐衰老。表 达心中惋惜和感恩之情。 参答二:回忆童年快乐,表现浓浓亲情,增添生活气 息;昔日的热闹,反衬出爷爷奶奶现在的冷清。
19.本文标题为“枣香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 “根”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4 分)
考点:探究文本的标题。 分析:可从行文线索、表达主题、艺术手法等多角度分析, 只要观点鲜明,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参答一: “枣香”是线索,结构全文,渲染氛围;运用比 喻写爷爷奶奶对我的影响。“根”运用比喻,点明主题— —对爷爷奶奶为儿女日夜操劳、耗尽自身的赞颂。认为哪 一个好均可。(要言之有理) 参答二:枣香醉人:“枣”是情感寄托物;“枣香醉人”实 际是亲情“醉”人,有助于表现文章主题;文章以“醉枣” 起,以“醉枣”结,首尾呼应。 根:“根”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所在;“没有老家的人 是没有根的”;老房、老树、老人构成“我”的生命之根 和精神寄托。
17.“哎,这棵枣树也老了!”这句话表达了奶奶 怎样的情感?(3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 分析:这种情感是对枣树、自身、世事的感叹,是 对时间的感叹。
参答一:表达出奶奶对枣树的怜悯和对岁月流逝的 感慨。 参答二:叹息枣树的老去,体现了奶奶对老树的深 厚感情;奶奶借枣树的老去感慨自己的衰老。
时光如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 “奶奶,那棵枣树怎么歪成这样了呢? ”我问奶奶。 奶奶抚摸着干枯的树干说:“唉,这棵枣树也老了!”记忆中这 棵枣树结的枣子,即便是刚刚点红,滋味也是酸甜酸甜的,最为解渴、 解馋。 虽说是棵枣树,它的意义于我来说却是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的童 年玩伴。春天,顽皮地在它疙疙瘩瘩的身上攀来爬去;夏天,撑一个 木床,在它绿色庇护伞下纳凉;秋天,肆意摘取它的果实;冬天,又 把所有积雪堆在它的脚下。它和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构成了我童 年美好图画中最不可或缺的记忆。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 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一年又一 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翅起甚至开 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 实也越来越少。 时间,飞逝的时间,残酷的时间,把所有一切都改变了。 爷爷、奶奶和枣树,却默默承受住了! 家中,爷爷正在烧火,锅台旁摆着早已包好的两帘饺子。
高中语文散文练习

一.阅淡下面的文章,完成16-- 19题。
枣香醉人洪丽丽上午接到爷爷的电话,说给我酿了一罐醉枣,让我抽空回老家一趟。
爷爷每年都会在枣子成熟的季节,亲手挑选出一颗颗饱满、红润的大枣,蘸上白酒,密封在玻璃瓶中,瓶口用稀稀的黄泥土封住。
静置两三个月后,待枣香、酒香融为一体,合为一物,才有了今天爷爷酿的醉枣。
八十岁的爷爷和八十二岁的奶奶住在离小城六十公里外的乡下老家,固执而孤独地坚守着三间土坯房和一个种着七棵老枣树的大院子。
奶奶告诉我,枣树是她嫁给爷爷的第三天上亲手种下的,到现在已有六十个年头了。
坐小城的公交车到村口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
雪后的乡村,色彩单调得很,所有矮小的植物都被覆盖在白绒毯似的大雪之下。
寂静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色。
汽车没停稳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枣树下伫立着一个人。
下车一瞧,原来是奶奶。
她正倚靠着一棵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的老枣树,张望着从远处驶来的汽车。
呼呼的北风,依旧是那样寒冷、刺骨,不时地吹拂起她额前几缕花白的头发,但树下的她却像雕塑般一动不动,只有头上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在瑟瑟地抖着。
奶奶的个子似乎又矮了一些,童年印象中的她是个大高个,干活利落,走路飞快。
我总要仰着小脑袋看她,一溜小跑地跟在她的后面。
只是,恍惚间,奶奶竟变成了眼前的模样:个子矮了,佝偻着身子,走路也有些不稳了。
“不是打电话不叫你来接我吗?”我慌忙上前搀住她的胳膊,把她全身的重量都揽在自己身上。
“爷爷的气管炎又犯了吗?”我问。
“没犯,别担心,我们壮实着呢!”奶奶一向报喜不报忧。
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秃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
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光……“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
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
一阵疾风暴雨,红通通、圆滚滚的枣子纷纷落下。
《枣香醉人》

精品课件
走向海洋
1:开始关注海洋 2——8:曾经海洋意识缺 乏9——10:坚定走向海洋 行文线索:人们对海洋认知
的变化。
精品课件
1.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感到脚下坚实的土地开始起伏,开始晃荡。
精品课件
• 一、散文的基本特征 ——“形散神不散” • “形散”就是散文的材料零碎、大跨度; • “神不散”就是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 表达方式的特点:灵活运用记叙、描写、议论、
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 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大致可分为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说理散文(议论散文)三类。
精品课件
• 二、散文的阅读技巧 • 读懂散文的根本是要从散文行文的固有规
或为时间、地点、物品,或为人物,或为事件, 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的理清 文章的思路,明确文章的主旨。
精品课件
• 1.文章以 盌(碗) 为叙事线索; • 第3自然段在文章的记叙顺序上属于 插
叙。
• 得盌——忘盌——等盌——等到盌——失盌
精品课件
• 《童年随之而去》(节选)
4.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6分 )
【答案】 ①母亲的话含意丰富:美好的东西要珍惜,
但未必要占有;即使失去,也要以平常心 对待。 ②母亲的话是深谙世事的感喟,这句很轻很 轻的话,引发我思考,影响了“我”的一 生。
4.本文标题为“枣香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 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4分) ①“枣香醉人”好。 ②“枣香”是线索,(1分)文章以“醉枣”起,以“ 醉枣”结,贯穿全文脉络,首尾呼应。(1分) ③ “枣”是情感寄托物(情感载体),(1分)“枣 香”喻指爷奶对我的爱,“枣香醉人”一语双关,实际 写亲情“醉”人,有助于表现主题。(1分)
2014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天津卷(含解析)

2014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天津卷(含解析)21.《枣香醉人》这篇文章引发我们对广受社会关注的“空巢老人”问题的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限80〜100字.(7分) 【解祈】试题分析:参考:“常回家看看”入法需要刚性楕神赡养有时比物质赡养更重要,“常回家看看”是给钱给物代替不了的。
许多“空巢老人”在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这些心理上的问题,并不是子女给予物质就能解决的,他们需要子女的精神抚慰,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
然而,他们仍然无法依靠法律来帮助自己实现意愿,因为“常回家看看”虽然入法,却没有规定谁来监督执行“常回家看看”,也没有赋予有关组织强制的权力,更没有规定不“常回家看看”的结果。
对于“常回家:看看”的法律条文,总体上要靠子女自觉来执行,而且,这种道德上的义务、亲情上的事情,法律也不宜干涉过深。
但是,为了让这一条文更能发挥作用,不妨增加一些强制规定。
比如,子女长期不“常回家看”而老人提出要求的,街道、居委会、村委会有义务督促子女“常回家看看”;子女不“常回家看看”导致严重后果的,例如造成空巢老人死亡的,法律应当对子女进行相应的惩戒。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陈钟林建议建立专门针对老人群体的保障制度,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公共投入。
要想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必须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机制,从“社会保障”向“社会福利”过渡。
目前,我国已经有部分地区实行“居家养老”,即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空巢老人”提供免费服务。
但这些服务多数仍限于生活层面,还不能给予老人精神慰藉,而且部分从业人员缺少培训,服务质量不高。
“完善居家养老模式,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大政府投入,这些都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的积极措施。
”陈钟林认为,如果空巢老人的生活能得到有效保障,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十分巨大。
空巢老人也应转变观念,减少对子女的依赖老人要从思想上改变,接受新的生活观念。
类文阅读:枣香醉人

枣香醉人洪丽丽上午接到爷爷的电话,说给我酿了一罐醉枣,让我抽空回老家一趟。
爷爷每年都会在枣子成熟的季节,亲手挑选出一颗颗饱满、红润的大枣,蘸上白酒,密封在玻璃瓶中。
瓶口用稀稀的黄泥土封住。
静置两三个月后,待枣香、酒香融为一体,合为一物,才有了今天爷爷酿的醉枣。
八十岁的爷爷和八十二岁的奶奶住在离小城六十公里外的乡下老家,固执而孤独地坚守着三间土坯房和一个种着七棵老枣树的大院子。
奶奶告诉我,枣树是她嫁给爷爷的第三天亲手种下的,到现在已有六十个年头了。
坐小城的公交车到村口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
雪后的乡村,色彩单调得很,所有矮小的植物都被覆盖在白绒毯似的大雪之下。
寂静的村庄,呈现岀一片荒凉的景色。
汽车没停稳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枣树下伫立着一个人。
下车一瞧,原来是奶奶。
她正倚靠着一棵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的老枣树,张望着从远处驶来的汽车。
呼呼的北风,依旧是那样寒冷、刺骨,不时地吹拂起她额前几缕花白的头发,但树下的她却像雕塑般一动不动,只有头上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在瑟瑟地抖着。
奶奶的个子似乎又矮了一些,童年印象中的她是个大高个,干活利落,走路飞快。
我总要仰着小脑袋看她,一溜儿小跑地跟在她的后面。
只是,恍惚间,奶奶竟变成了眼前的模样;个子矮了,佝偻着身子,走路也有些不稳了。
“不是打电话叫你不要来接我吗?”我慌忙上前搀住她的胳膊,把她全身的重量都揽在自己身上。
“爷爷的气管炎又犯了吗?”我问。
“没犯,别担心,我们壮实着呢!”奶奶一向报喜不报忧。
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秃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
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光……“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上被爷爷打落的枣子。
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
一阵疾风暴雨,红通通、圓滚滚的枣子纷纷落下。
我和哥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最红的枣子。
《枣香醉人 洪丽丽》阅读答案_高中语文_中学数学网

《枣香醉人洪丽丽》阅读答案_高中语文_中学数学网16【答案】【解析】作用从内容(强调重点、手法、情感)和结构(对题目、上文、下文结尾)两方面回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答案】【解析】这种情感是对枣树、自身、世事的感叹,是对时间的感叹。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答案】【解析】赏析从修辞、句式特点、句子含义等方面着手。
修辞用排比、类比,主要表达对爷爷奶奶日夜操劳衰老的感伤。
19【答案】【解析】“枣香”是线索,结构全文,渲染氛围;运用比喻写爷爷奶奶对我的影响。
“根”运用比喻,点明主题——对爷爷奶奶为儿女日夜操劳、耗尽自身的赞颂。
认为哪一个好均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20【答案】A、E【解析】A不是突出坚守乡村的可贵品质,在寒冷中等待我,突出表现了爷爷奶奶对“我”的关爱。
E没有心理描写。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陈钟林建议建立专门针对老人群体的保障制度,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公共投入。
要想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必须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机制,从“社会保障”向“社会福利”过渡。
目前,我国已经有部分地区实行“居家养老”,即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空巢老人”提供免费服务。
但这些服务多数仍限于生活层面,还不能给予老人精神慰藉,而且部分从业人员缺少培训,服务质量不高。
“完善居家养老模式,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大政府投入,这些都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的积极措施。
”陈钟林认为,如果空巢老人的生活能得到有效保障,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十分巨大。
空巢老人也应转变观念,减少对子女的依赖老人要从思想上改变,接受新的生活观念。
老人退休以后,要建立新型家庭观念减少对子女的依赖,合理安排退休后的生活将生活重心转移到其他可以陶冶情操的运动或文艺上面。
适当减少对子女感情的投入,降低对他们的期盼值进而达到对子女的依恋充实孤独老人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枣香醉人
上午接到爷爷的电话,说給我酿了一罐醉枣,让我抽空回老家一趟。
爷爷每年都会在枣子成熟的季节,亲手挑选出一颗颗饱满.、红润的大枣,蘸上白酒,密封在破璃瓶中。
瓶口用稀稀的黄泥土封住。
静置两三个月后,待枣香、酒香融为一体,合为一物,才有了今天爷爷酿的醉枣。
八十岁的爷爷和八十二岁的奶奶住在离小城六十公里外的乡下老家,固执而孤独地坚守着三间土坯房和一个种着七棵老枣树的大院子。
奶奶告诉我、枣树是她嫁给爷爷的第三天上亲手种下的,到现在已有六十个年头了。
坐小城的公交车到村口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
雪后的乡村,色彩单调得很,所有矮小的植物都被覆盖在白绒毯似的大雪之下。
寂靜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色。
汽车没停稳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枣树下伫立着一个人。
下车一瞧,原来是奶奶。
她正倚靠着一棵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的老枣树,张望着从远处驶来的汽车。
呼呼的北风,依旧是那样寒冷、剌骨,不时地吹拂起她额前几缕花白的头发,但树下的她却像雕塑般一动不动,只有头上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在瑟瑟地抖着。
奶奶的个子似乎又矮了一些,童年印象中的她是个大高个,干活利落,走路飞快。
我总要仰着小脑袋看她,一溜小跑地跟在她的后面。
只是,恍惚间,奶奶竟变成了眼前的模样;个子矮了,佝偻着身子,走路也有些不稳了。
“不是打电话不叫你来接我吗? ”我慌忙上前搀住她的胳膊,把她全身的重量都揽在自己身上。
“爷爷的气管炎又犯了吗?”我问。
“没犯,别担心,我们壮实着呢!”奶奶一向报喜不报忧。
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先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
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光……
“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
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
一阵疾风暴兩,红通通、圆滚滚的枣子纷玢落下。
我和哥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最红的枣子。
五岁的小妹最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检起两颗小枣,放进奶奶的大枣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奶奶哈哈大笑。
时光如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
“奶奶,那棵枣树怎么歪成这样了呢?”我问奶奶。
奶奶抚摸着干枯的树干说:“唉,这棵枣树也老了!”记忆中这棵枣树结的枣子,即便是刚刚点红,滋味也是酸甜酸甜的,最为解渴、解馋。
虽说是棵枣树,它的意义于我来说却是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的童年玩伴。
春天,顽皮地在它疙疙瘩瘩的身上攀来爬去;夏天,撑一个木床,在它绿色庇护伞下纳凉;秋天,肆意摘取它的果实;冬天,又把所有积雪堆在它的脚下。
它和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构成了我童年美好图画中最不可或缺的记忆。
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翅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
时间,飞逝的时间,残酷的时间,把所有一切都改变了。
爷爷、奶奶和枣树,却默默承受住了!
家中,爷爷正在烧火,锅台旁摆着早已包好的两帘饺子。
“怎么又包铰子?不怕累着?”我嗔怪奶奶。
“不累,你不是爱吃菜焰的吗?我和你爷爷常包!”
灶下烧火的依然是爷爷,抢也抢不过他。
他总怕我不会烧这种大灶。
爷爷呼噜呼噜的气管和吱吱啦啦的风箱一唱一和的,听得我一阵阵的揪心。
“让你们搬到城里就听话吧,你们这么大岁数了,还住在老家土坯房里,会叫人笑话我们不孝顺的!”我又开始劝奶奶。
“这房子咋了?不能住人?你们不都是在这房子中出生的吗?”耳背的爷爷显然是听到了我的话,像吵架似地嚷嚷着,固执的表情完全是一个三岁小孩子的模样,令我好气又好笑。
“不就图你们有个根,有个老家吗? ”奶奶边往锅中下饺子边说。
我正用勺子搅着下到锅中的饺子,听到这儿鼻子一酸。
吃饭时,照例,爷爷、奶奶一个劲儿地劝我多吃。
“别夹了,我都吃饱了,现在都流行减肥,哪有你们孙女这么胖的!”我夸张地比画着。
“咱可不减,把胃都减坏了!”他几乎是对着我吼了。
我要走了,爷爷让我捎上那一罐醉枣。
“这七颗枣树真是老了,今年才结了半筐枣子!”我听到了他喉咙里发出两声似有似无的叹息声,很轻很轻,却只好装作没有听见,低头快步地走出家门。
还是奶奶送我到村口公路上等车,患气管炎的爷爷不常出门,无论是谁送回老家,总是奶奶送出屋门,院子,一直送到村口。
一个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
爷爷和奶奶就像这院中七棵老参树的根,铁铸石雕的根,屹立不倒的根,屹立不倒的枣,他们用生命培育出的儿女像极了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红枣,所以不论我们的外表多鲜亮、滋味都甘甜,依然不能离开这深深扎根地下,已然融入血脉的生命之根——哪怕他们走了一段崎岖难行的人生路,耗尽了全部心血、力气,只剩下了风烛残年的躯壳。
奶奶目送我坐上了公交车,汽车缓缓开动,我慢慢地远离了老家,最后消失在我视线里的是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
我紧紧地捧着那罐醉枣,不禁陶醉在了那浓浓的枣香和深深的四年之中。
《选文有删改》
61.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62.“哎,这棵枣树也老了!”这句话表达了奶奶怎样的情感?
6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6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描写雪后乡村的荒凉寒冷,是为了突出爷爷奶奶坚守老家的可贵品质。
B.奶奶说他们很壮实,经常包饺子,这都是为了不让“我”担心,宽慰“我”而说的。
C.文章结尾再次提到了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首尾呼应,表现了“我”对爷爷奶奶的依依不舍之情。
D.爷爷是个固执的倔老头,跟“我”说话像吵架似的,他“吼”的背后是和奶奶一样的对孙辈的关心体贴。
E. 文章在塑造爷爷奶奶形象时运用了细节描写、心里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
【答案】
61.写出枣树给自己带来的欢乐,表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暖亲情。
用枣子的累累果实和现在的“也老了”的枣树枣子很少的情形形成对比,暗喻爷爷奶奶为这一家子的巨大付出后,渐渐衰老。
表达一中惋惜和感恩之情。
62.表达出奶奶对枣树的怜悯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63.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把树的奉献、衰老和爷爷奶奶的一生类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二位老人的奉献,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64.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