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

合集下载

长征的概念

长征的概念

长征的概念长征是中国共产领导下的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间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

这次转移途经千山万水,历经艰险,最终使中国共产的力量得以保全和发展,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是由于第五次“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敌军迫至绝境,面临溃败的危险。

为了挽救危局,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转移战略,以避免红军主力被消灭。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江西瑞金出发,向西北方向展开了万里长征。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克服了种种困难和艰险,先后穿越了大渡河、大别山、秦岭、金沙江、雅鲁藏布江等区域,最终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甘宁边区的红军会师。

长征是一次艰难而伟大的壮举,具有许多重要的意义。

首先,长征积极推动了中国共产的统一和巩固,使得的领导核心得以保全和发展。

在长征中,毛泽东逐步确立了领导地位,并逐渐形成了他的军事思想和领导风格,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其次,长征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干部和独立战斗的红军,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力量。

在长征中,许多干部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军事素养。

而且,长征还使红军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可,增强了红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此外,长征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并加深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

在长征途中,红军积极开展土地改革和群众工作,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长征期间,红军与农民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和国内反动派的坚定的统一战线。

最重要的是,长征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战略问题,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长征的成功使得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迅速得到验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

红军在长征中采取了游击战争的战略和战术,形成了灵活机动、兵分多路、游击、伏击等多种作战方式,为后来的战争奠定了基础。

总之,长征是中国共产在革命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是一次充满传奇色彩的壮举。

长征不仅保全了红军的力量,而且在军事、理论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长征

长征

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时间1934~1936年间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地点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关于长征

关于长征

关于长征
1、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
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2、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

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

1934年10月,红一
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3、1934年7月7日为摆脱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困境,在政治上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影响和推动抗日运动的发展;在军事上威胁敌人后方,吸引敌人兵力,减轻对中
央苏区的压力,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创造条件,中共中央决定以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治委员乐少华)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前进。

是日,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进军福建。

4、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演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

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以一部在翼侧策应。

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

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

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长征资料

长征资料

。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 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 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 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 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 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 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 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 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 雪山。
泸定桥。红军第一军团29日晨占领泸定桥西岸。国民党军第 38团先于红军到达泸定桥,拆除桥板,企图阻止红军过河。 29日傍晚,以第2连连长廖大珠为突击队长的22名勇士,在 火力掩护下,冒着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 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国民党守军放火阻挡,勇士们冲过火 海,进入城街,展开巷战,后续部队迅速跟进,经2小时激 战,红4团占领了泸定县城,控制了泸定桥。保红军主力就靠7只小船从 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 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 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 绕圈子,时东时西,忽 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 分兵力。5月6日,他们 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 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 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 江。
强渡大渡河
“强渡大渡河”1935年5 月,红军决定迅速抢占大渡河上的
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 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 高。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 雪世界。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 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 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 怀抱里了。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
血战湘江

红军的最初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到达 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由于临时中央的领导者 ,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围的时候,犯 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且将各种仪器均随军携 带,导致行军队伍缓慢。红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 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是自己也损失惨重,至突 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时,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 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

长征

长征
目录
● ● ● ●
简介 基本路线 长征故事 伟大意义
长征简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 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转移,退出中央根据 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 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 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 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 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 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 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 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谢谢观赏
红军长征漫长的路途中,发生了太多故事,冰天 雪地里被冻死 的军需处处长, 这位老人把 所有的棉衣 都分发给 士兵,自己 却成了冰 雪指路人;雪 山里爱唱歌 爱穿红毛衣的 小太阳,她才15 岁,脱下自己最 爱的红毛衣给伤员,自己冻死在山洞;还有茫茫草 地上把自己所有粮食都送给饿慌了的母子三人的 谢希先,他为了不让队友担心他而只字不提,最 终饿死。
基渡赤水→
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
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
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故事
漫漫长征路啊,每一口粮食每一丝温度,都可能是士兵的救命稻草,那些 牺牲自己保全别人的士兵,就是长征的灵魂,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能 属于谁呢?
伟大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辗转十 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 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从 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他们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 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出的英雄史诗。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 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强大队伍,长征中红军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 胜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前进的巨 大动力。[3] 长征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 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以毛泽东、周恩 来、朱德等为代表的一批党的领袖人物,

【历史课件】长征

【历史课件】长征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
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下页
飞夺 泸定桥 强渡 大渡河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1935、1
巧渡 金沙江
强渡 乌江
1934年10月 红一方面军 开始长征
下页
大渡桥横铁索寒
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遵义会议 ?1 1935、
强渡 乌江
1934年10月 红一方面军 开始长征
主要内容:
1、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 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2、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取消博古、李德最高军事指挥权,中 央军委周恩来、朱德负责
1936年10
月三大主力会师
会 宁
吴 1935年10月 起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镇
爬 雪 山
飞 夺 泸定桥
强渡 大渡河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1935、1
1934年10月红 一方面军开始 长征
下页
巧渡 金沙江
第8页
强渡 乌江
上页
中央红军线索:
中央革命根 据地(34.10)

名词解释长征

名词解释长征

名词解释长征
长征,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行动,旨在战略转移,以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和追击。

长征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壮丽篇章。

长征过程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营以上干部430余人,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
长征的胜利,不仅彰显了红军英勇无畏、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战略智慧。

长征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长征的知识

长征的知识

长征的知识
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甘肃等省(区),最终到达陕北,完成了中国共产在革命战争中的伟大转移。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对中国革命史、中国军事史、世界革命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长征是中国共产成立后面临的第一个严峻考验,长征中中国共产员和指战员表现出的无私精神和顽强意志,激发了全全军的壮志豪情,为后来中国共产的发展和中国的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征的知识包括背景、过程、意义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长征的知识,需要对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历史、中国军事史等方面有所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主席短短的一首七律浓缩了两万五千里的 漫漫长征路,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 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让人铭记一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乌市第70小学纪念红军长征 胜利80周年
永恒的长征精神
红军战士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千辛万苦。他们面临的是 冰雪覆盖的高山,波涛汹涌的河流,饥饿等等。还要与横行霸 道的国名党军进行殊死拼搏。恶劣的环境,艰难的处境,然而 我们的红军战士并没有屈服,他们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屈的 精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
他们用血和泪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爬 雪山时,他们吃的是草和树根,穿的是又破又旧的薄 衣,他们在这样的条件中,却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雪 山,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
我们和红军战士相比,是多么幸福啊!想想自己,总是在遇到困难时, 就选择放弃而感到羞愧脸红。 “困难像弹簧,你弱他乐观面 对一切。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也不需要长征了,这其实是不对的!我们的祖国 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 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一定要自 强、自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学习红军的顽强拼搏和强烈的爱 国主义精神。
用长征精神激励鼓舞自己,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立爱国之志, 成报国之材。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 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和伟大复兴奋斗不息!努力向上!长大成为一个 合格的接班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