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MW CFB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研究
燃煤锅炉烟气污染治理技术分析

燃煤锅炉烟气污染治理技术分析摘要:我国目前的电力来源仍以燃煤电厂为主,燃煤电厂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烟气污染物。
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降低燃煤电厂燃气的排放,成为燃煤电厂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征进行简要介绍,提出该锅炉运行中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工艺与方法,污染物排放控制包括脱硫、脱销、除尘,力求通过干法脱硫、PNCR工艺脱销、布袋除尘等方式,使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与国家规定充分符合。
关键词:电厂;燃煤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1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征当前工业锅炉及电站锅炉排放的污染物,不但对城市空气与居住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对人类身心健康构成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为第一、第二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
近年来,国家在环保方面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及重视,作为一项清洁燃烧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燃烧适应性广。
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可烧优质燃料,也可烧各种劣质燃料,例如炉渣、木屑、褐煤、煤矸石、固体垃圾等,也包括一些低挥发分燃料与高灰分的燃料,只要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能够将燃料本身和燃烧所需的空气加热到稳定燃烧所需的温度,这种燃料就能在循环流化床内稳定燃烧。
2)燃烧热强度较大。
在锅炉燃烧后,炉膛容积的热负荷在1.5~2MW/m3,与煤粉炉相比,是后者的8~11倍,受此影响,该锅炉的炉膛截面与容积均可低于相同容量的链条炉。
3)负荷调节性能较强。
该锅炉中内部床料中大多数为高温循环灰,将新燃料加入后可瞬时着火,为燃烧提供稳定的热源。
同时,锅炉还可适应负荷的动态变化,使调节比增加。
4)脱硫效果好。
由于炉膛燃烧温度可控制在850~950℃及石灰石或氧化钙与SO2的循环反应,当钙硫比为1.5~2.0时,脱硫效率可达80%以上。
与常规燃煤方式锅炉相比,循环流化床锅炉有独特的环保优势。
5)脱硝效果好。
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一二次风进行分级燃烧,且床温控制在850~950℃,只有燃料中的氮转化成NOX,空气中的氮不会生成NOX,故循环流化床锅炉NOX的排放浓度低。
330MW机组煤耗高原因分析及对策

330MW机组煤耗高原因分析及对策卢广宇【摘要】造成供电煤耗高的主要原因是汽机热耗高及锅炉热效率偏低.解决的对策是尽量使主再热汽温、给水温度、凝结器真空、机组负荷接近或达到设计值运行;降低排烟温度及减少锅炉漏风,合理掺配燃用煤种,提高入炉煤挥发分,减轻空气预热器堵灰程度,保证炉内合适的运行氧量,将燃烧器改为一次风集中布置方式.优化运行及改造后,汽机热耗降至8000 kJ/kWh,锅炉热效率提高至90.5%,供电标煤耗可降低至333 g/kWh.【期刊名称】《广西电力》【年(卷),期】2011(034)002【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330MW机组;供电煤耗;汽机热耗;热效率【作者】卢广宇【作者单位】大唐桂冠合山发电公司,广西,合山,5465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01我国目前对300 MW火力发电机组供电标煤耗原则上要求低于330 g/kWh,而国外先进的大型机组供电煤耗已低于290 g/kWh[1]。
某电厂2×330 MW机组自2010年1月至3月基本上都带满负荷运行,但2号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仍达到341g/kWh左右,比2009年国内同类型机组平均水平335.62 g/kWh[1]高5.38g/kWh。
负荷率高,供电煤耗不降反升,因此有必要对供电煤耗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降低煤耗。
1 原因分析该电厂1、2号机组汽机热耗设计值为7673 kJ/kWh,额定工况汽机平均热耗:冬季最低为7900 kJ/kWh,夏季最高约为8100 kJ/kWh,满负荷运行1号炉平均热效率约为89.5%,2号炉平均热效率约为88%,设计值为91.32%,平均厂用电率约为9.15%(因采用电动给水泵供水)。
供电煤耗与汽机热耗及厂用电率成正比,与锅炉热效率成反比。
要降低供电煤耗,应分析汽机热耗、锅炉热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设法降低汽机热耗及提高锅炉热效率。
1.1 汽机热耗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汽机热耗影响最大的3项因素为主再热汽温、凝结器真空及主给水温度,前2项主参数偏低的共同作用必然使主蒸汽流量大幅度增加,如凝结器真空过低,排汽温度及排汽压力就升高,加上主再热汽温偏低,会造成汽轮机总焓降减小,做功能力下降,机组维持负荷不变主蒸汽流量必然增加[2]。
再循环烟气引入位置对1_000_MW_超超临界锅炉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78
煤炭转化
2023 年
多种再循环烟气引入位置的详细对比研究与分析, 尤其缺少常规引入位 置 (主 燃 区 上、下 方)和 将 再 循 环烟气随一次风引入的对比研究。
本研究针对一台1000 MW 四角切圆塔式锅炉 进 行 数 值 模 拟 ,该 机 组 锅 炉 采 用 二 次 再 热 技 术 ,并 首 次将超超临界锅炉 的 蒸 汽 参 数 提 升 至 650 ℃ 等 级, 对其进行燃烧数值模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究 了不同再循环烟气引入位置对该机组锅炉的燃烧、 NOx 生成特性、屏 底 烟 温 和 炉 膛 换 热 的 影 响,研 究 结果可为 锅 炉 的 低 NOx 排 放、蒸 汽 温 度 调 节 和 实 际稳定运行提供参 考,对 同 类 型 锅 炉 再 循 环 烟 气 引 入位置的选取有指导性意义。
high-pressure low-temperature reheater
Furnace height / m
1.2 数值模拟方法
锅炉内的煤粉燃烧是一个包含气固湍流流动、 燃烧、辐 射 和 传 热 传 质 的 复 杂 过 程。 本 研 究 利 用 Fluent软件进行全炉 膛 数 值 模 拟 计 算,湍 流 模 型 采 用标准k-ε 双方 程 模 型;采 用 涡 耗 散 的 组 分 输 运 模 型模拟气相湍流燃 烧,该 模 型 假 定 反 应 速 率 由 湍 流 主导;采用 P1辐射模 型 模 拟 炉 膛 内 的 辐 射 换 热,该 模型简单有 效,在 锅 炉 模 拟 中 得 到 广 泛 应 用[17];采 用双方程平行反应 模 型 模 拟 煤 粉 颗 粒 热 解;采 用 扩 散/动 力 控 制 反 应 速 率 模 型 模 拟 焦 炭 的 燃 烧 ,指 前 因 子设为0.0043kg/(m2·s·Pa),活化能设为 83.7 kJ/mol;NOx 体 积 分 数 采 用 后 处 理 计 算 的 方 法 得 到,考虑热力型 NOx 和 燃 料 型 NOx 。 热 力 型 NOx 体积 分 数 计 算 采 用 扩 展 的 Zeldovich 机 理,自 由 基 浓度 采 用 部 分 平 衡 方 法 计 算,燃 料 型 NOx 采 用 De Soete 模 型 计 算,忽 略 生 成 量 较 少 的 快 速 型 NOx 。 [18]
循环流化床燃烧低排放技术研究展望

循环流化床燃烧低排放技术研究展望本文选自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1年第3期作者:柯希玮,蒋苓,吕俊复,岳光溪编者按在污染物排放标准日趋严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深度挖掘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低污染排放潜力,进一步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市场竞争力,对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能源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岳光溪院士科研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1年第3期撰文,在阐述循环流化床燃烧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主流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污染排放技术及应用,结合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提出了循环流化床燃烧在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方面的发展建议。
文章认为,需大力开发炉内原始低排放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在保证锅炉效率的前提下,通过流态重构、燃烧组织来突破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排放极限。
着眼于煤炭能源长远发展,支持与超临界/超超临界,智能运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储能等技术高度结合的新一代超低排放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研发;加快对现存中小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化升级;发挥循环流化床燃烧燃料适应性广的优势,推广生物质燃烧发电,促进对低热值燃料、城市垃圾、各工业废弃物的低成本高效清洁消纳;挖掘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深度调峰能力并保持低污染排放性能,提高运行灵活性及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加强循环流化床燃烧脱硫灰渣的综合利用,关注N2O排放问题。
还需从全局角度合理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相关政策,引导包括循环流化床燃烧在内的能源行业健康发展。
一、前言2019 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为3.97× 109 tce,煤炭消费占比达68.6%,远超同期全球煤炭消费比重(27%)。
尽管在“双碳”目标压力下必须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但出于能源安全、调峰等角度考虑,仍需保有一定的火力发电机组及供热机组。
因此,煤炭资源的清洁开发利用是我国能源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与长期研究热点。
在各类洁净煤技术中,循环流化床(CFB)燃烧技术因其燃烧效率高、负荷调节性能好、燃料适应性广等特点,逐步发展成为主流的燃煤发电技术。
330MW燃煤机组锅炉燃烧优化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330MW燃煤机组锅炉燃烧优化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燃煤电厂锅炉的燃烧工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锅炉设备和整个发电厂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出于经济效益和实际情况等原因,实际煤质与设计煤质偏差很大,这是造成炉膛燃烧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探究如何在煤种差异较大的情况下都能达到最佳燃烧工况,降低燃烧不完全损失,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电厂;煤种;燃烧优化;技术改造引言燃煤电厂锅炉的燃烧工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锅炉设备和整个发电厂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燃烧工况调整适当,即燃料燃烧完全、炉膛温度场和热负荷分布均匀,是保证锅炉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然而锅炉燃烧中,往往会出现炉膛火焰中心的偏斜、结焦结渣、高温腐蚀、炉膛出口和空预器出口烟温偏差大和高温过热器及高温再热器管壁超温等影响机组运行的问题。
实际煤质与设计煤质偏差很大是造成炉膛燃烧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对于电厂而言,煤种的可控性相对较差,我厂锅炉实际燃用烟煤有平朔煤、神华煤、印尼煤、澳洲煤、俄罗斯煤等烟煤,煤质差异较大,因此通过合理配风优化燃烧调整,在煤种差异较大的情况下都能达到最佳燃烧工况,降低燃烧不完全损失,其意义更加重大。
一、概况燃煤锅炉燃烧不完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指标,即机械不完全燃烧和化学不完全燃烧,对应的两个可测量参数为飞灰可燃物和烟气CO含量。
不完全燃烧损失对锅炉效率影响很大,根据文献资料估算,300MW机组不完全燃烧损失每增加1%,锅炉效率降低0.35%。
另外,当风量达到足够燃烧所需风量后,燃料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基本不再下降,但风机电耗会明显上升,烟气含氧量每增加1%,锅炉效率降低0.4%。
因此采取措施降低不完全燃烧损失,同时又要控制风机电耗无谓增加,对锅炉乃至机组的经济性意义重大。
采用烟气中的一氧化碳(CO)和飞灰在线可燃物测试来进行优化调整,能使风量控制在刚好满足燃料完全燃烧的前提下,精确调整到最小风量,从而达到配风最佳工况,是燃烧优化调整的补充科学方法。
锅炉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该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该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环境质量状况
评价适用标准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运营期)
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运营期)
结论与建议。
朱法华-北京-CFB机组超低排放的技术路线

SO2
35
NOX
50 50 35 35 35 100 100 50
标态O2
15% 15% 3% 3% 6%
燃气轮机组与煤电超低排放烟气量比较
机型 参数(单位) 联合循环总发 电量 燃机单机发电 量 满负荷排烟量 排烟温度 满负荷进气量 满负荷燃气量 单位负荷烟气 质量流量 排烟温度对应 密度 单位发电量烟 气体积流量 MW MW t/h ℃ t/h t/h kg/kWh kg/ m3 m3/kWh
一期工程2台1000MW,电除尘器前、后各加1套低温省煤器, 降低煤耗 从理论上更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满足燃机标准要求
上电漕泾#1机组测试数据
改造后(1000MW) 试验项目 凝结水温度 提高(℃) 汽机热耗降 低(%) 发电煤耗降 低 ( g/kW.h ) 改造前 (1000MW) 0 / 0 试验值 理论值
4(效率99.985)
1减少烟尘排放 2减少水滴与水雾排放
PM2.5 0.8
3减少汞等重金属排放
4减少SO3排放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全汞
25.4 3.05
5解决石膏雨问题
0.007
从环境、技术角度看,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将不会成为其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40亿吨×30%×90%×(1-99.9%)×10000=108万吨
35
35 0.15Ib/ MBtu (耗煤量热值排放) 185
50
50 0.11Ib/ MBtu (耗煤量热值排放) 135
1.0 Ib/MWh(发电排 0.70 Ib/MWh(发电排 放) 放,最高脱硫效率 97%) 136.1 95.3 200 200 200 200
澳大利亚
100
330MW CFB锅炉中心筒改造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 : 循环流化床锅炉 ; 中心筒 ;自由悬挂 ; 床温; 稀相 区
中图分类号 : T K 2 2 9 . 6 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号:1 0 0 2 . 1 6 3 9 ( 2 0 1 7 ) 0 3 . 0 0 5 8 . 0 3
Re s e a r c h a n d Ap p l i c a t i o n o n t h e Re t r o i f t t i ng o f Ce n t r a l Cy i f n d e r o f 3 3 0 MW CF B Bo i l e r
Ab s t r a c t : A c i r c u l a t i n g l f u i d i z e d b e d ( C F B )b o i l e r h a d t h e f o l l o w i n g p r o b l e m s : B o i l e r h a d i n e f i c i e n t c y c l o n e s e p a r a t o r s a n d h i g h c a r b o n
5 8
案
加
热
2 0 1 7年 第 4 6卷 第 3期
Vo1 .46 N o. 3 20l 7
I NDUSTI ⅡAL H EATI NG
D O h 1 0 . 3 9 6 9  ̄ . i s s n .1 0 0 2 - 1 6 3 9 . 2 0 1 7 . 0 3 . 0 1 5
2 . F E N Y I P o w e r P l a n t , S P I C J I A N G X I E l e c t i r c P o w e r C o . L t d . ,F e n y i 3 3 6 6 0 7 , C h i n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一
研发展。 一 J
3 3 0 MW CF B锅 炉 烟 污 黎 物 排 孜 控 制 技 术 研 究
宁夏 国华宁 东发 电有 限公 司 胡 玉 徐
硝技 术运行 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了分析 ,并提 出改进措施 。
娟
【 摘要】本文对3 3 0 M WC F B 脱硫 工艺进行 了分析改进。分析 了C F B 采用S NC R 脱硝技术的可行性及脱硝效率的影响 因素。结合运行 实践经验,对3 3 0 MW C F B 锅炉脱硫、脱 【 关键 词】C F B 锅炉;脱硫;石灰石 ;炉 内干法脱硫 ;S NC R 脱硝技术;S C R 脱硝技术
2 . 3 . 1优 化入炉石灰石粉粒度 。参 考石灰 石设计粒 径,在充分 了解石灰 石爆裂特性 的基 础上 ,适当采用粗 些的石灰石 作脱硫剂 ,以延 长石灰石 在炉 中停 留时间 ,提 高石灰石利用 效
率。
2 . 3 . 2 提 高石灰石输送系统 出力 。现场通 过在入炉 煤中掺烧 一定 比例 的石灰石籽料 ,缓 解 了炉前 石灰石 出力 不足 的 问题 ,也满 足C a / s 比的最低 要求 ,配合 风量 与炉 前石 灰石 的调 节 ,基本 满足 了锅 炉脱硫新标 准的要求 ,也有 利于降低煤耗 。 C F B 锅 炉污 染物 排 放 的调 整参 数包 含C a / 2 . 3 . 3 优化 运 行方 式 。石灰 石炉 内脱硫 s 比、床温 、氧量 及二 次风 率和配 风方 式等 。 效率 主要受钙硫 比、氧量和配 风方式等影 响较 通 过调 整影 响炉 内脱硫 的上 述运行 参数 , 优化 大 。试验 表明 ,入炉 煤 中掺烧 石灰石籽料 的炉 脱 硫 工况 , 使S 0 2 气 体排 放 达标 ( 如图 卜 图2 所 内干法 脱硫最佳钙硫 比在2 . 0 ~2 . 5 ,如果 脱硫 示) 。[ 2 ] 效率偏低 ,应依次通 过优化石 灰石粉粒径和 改 善燃烧 工况的方法提 高脱硫 效率,若不行 再考 虑用提高钙硫 比提 高脱 硫效率 。 2 , 3 . 4 机组A G C 投入连 续运行 后,一方 面 ; 加强 与调度部 门沟通 联系 ,尽 可能减少 负荷大 幅波动 ,另一方 面,只能通过 调节风量 、限制 静 变负荷速 度和适 当提 高钙硫 比等方式来尽 量控 校 * 0 - -氧化硫瞬时值 不超 限。 缓 玺 3 . C F B 锅炉脱硝技术介绍 0 0 5 1 0 1 5 2 0 2 5 3 0 3 . 1 C F B 锅炉S N C R 脱硝技术可行性 Ca / S 当前应 用的脱硝技 术主要包括三种 :选择 图1脱硫效率与C a / S 关键 。 性非催化 还原法 、选 择性催化 还原法和S N C R 、 S C R 相 结合 的工艺 。 S C R 是在 省煤器 出 口催 化 3 . 2 . 5 分级燃烧 、低氧量 、低燃烧温度 等 剂 的作用 下 ,还 原剂 ( N H 3 或尿 素 )有选择 性 燃烧 优化 技术可 有效 降/  ̄ N O X 生 成 ,可 使运 行 地与N 0 x 进行还原反 应生成N 2  ̄H 2 0 。S N C R 是在 费用 更低 。氧量 、二次风 比例 、床压 、床 温等 C 蜷 旋风分离 器入 口或炉 膛 出口区域,高温环境 下 对N 0 x 的影响情况如下 图所示 。 逄 一 喷入 还原 剂 ,与烟气 中N 0 x 进行 还原 反应 生成 日
。
1 . 设备简介 本 锅炉 是 由 东方 锅 炉 ( 集 团 )股份 有 限 公司制造 的亚临界 、一次中 间再 热、 自然循环 汽 包炉 。紧身封 闭、平衡通风 、全 钢架悬 吊结 构 、轻 型金 属屋盖 C F B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锅炉 型号为:D G 一 1 1 7 7 / 1 7 . 5 一I I 3 。 2 . C F B 炉内千法脱硫介绍 2 . 1脱硫原理 石灰石分解是吸 热反应 :
风 分 离器 入 口烟温 一 般 在8 0 0 ~1 0 0 0 ℃ ,而 S N C R 最佳 反 应 温度 为8 5 O ~1 l o 0 ℃ ,可 保 证 脱 硝效 率4 O % ~7 0 % 。氨 水 的温度 适 应 范围在 8 0 0 ~1 1 0 0 ℃ ,相对 效率在5 0 % 以上;尿素 的温 度适 应范 围为8 5 0 ~1 0 0 0 ℃,其 最高效 率可 达 8 0 % 。尿 素溶液 的穿透 能力 大于氨 水溶 液 的穿 透 力 ,能 与烟气 中N O x 充 分接触 ,提 高反应 效 果 。但 由于反应 的滞 后性 ,易造 成反应物脱 离 合适 的反应温度 区间,降低 脱硝 效率。 此 外 ,C F B 锅炉 还具 有 良好 的分级 燃烧 特 点 :炉 膛 下部 密相 区处于 缺氧 燃 烧 ,形 成 较 强 的还 原性气氛 ,抑制 了N O 的生 成 ( N 0 占N 0 x 总 量 的9 0 % 以上) ,炉膛 二次风分上 下两层布置 , 结合 一、二次风 的配风情况及 二次风分级配 风 技术 ,使烟气 中的氮大部分结 合成N 2 ,有 效阻 止 了燃料 型N O x 的生 成 。从 实 际运行 效果看 , S N C R 脱销 技 术 可 以完 全 满 足c F B 排放 要 求 。 S N C R 具有 投 资少 、运 行 费用 低 、周 期短 等 优 点。结合分级燃烧 、低氧量 、低 燃烧温度等 燃 烧优化 技术 ,可在 不影 响锅炉效 率的前提 下降 低N O x 排 放3 0 % 左右 。实践表 明:S N C R 的投运 对 锅炉燃烧没有 明显影响。 3 . 2影响C F B 锅炉脱硝效率 的因素 3 . 2 . 1 反应温度 。还原剂喷入 点必须 保证 还原剂在炉膛 内的反应温度 为8 5 0 ~l 1 0 0 ℃。 3 . 2 . 2 反应 时间。还原剂必须要有足够 的 停 留时 间才 能保证脱 硝率。 3 . 2 . 3 氨氮 比。合适的氨氮 比是 高效 率、 低氨逃逸量 、低运 行成本保障的关键 。 3 . 2 . 4 还 原剂浓度及其与烟气 的混合情 况 对脱硝 效果影响较 大。溶液浓度 越低 ,喷入 量 同比增 大,接触面积 增大 ,还 原效果越好 。但 还原剂 喷人量较 多时,会对燃烧 的经济性产 生 不利影 响 。一定 的氨氮 比条件 下,还原剂 的雾 化及 喷入 的均匀 性也 是保证N O x 还原 率的技 术
Ca C03 =Ca 0+C0r j 8 3 k J / oo t l
厂脱硫 效率低 的原因主要有 四方面 :一是 石灰 石粉 的粒度过细 ,停留时 间不足导致脱硫 反应 效率低 ;二是炉前石 灰石输送 系统 出力不 足, 无法满 足钙硫 比要 求;三是运 行习惯配风 方式 不利 于提 高炉 内脱硫 效率 ;四是A G C 方式 下负 荷波动 大,脱硫反应 速率与燃 烧速率不一致 , 燃烧 不稳定 ,二氧 化硫与氧气 分布不匹配 ,存 在二氧化硫超标 的风险。
2 . 3改进措施
氧化钙脱硫反应 是放 热反应:
C a O + 圭 o : + S O = C a S O 4 + 4 8 6 k J t m o l
如果石灰 石能够获得较 高的利用效率 ,那 么石 灰石脱硫 热损失 可以减为零甚 至是负值 。 此 外,C F B 锅 炉灰 中富含 C a O ,具有 一定 的自脱 硫 效应 。随床 温和煤 质的不 同 自脱硫效率一般 为3 0  ̄6 0 % ,因此 即使不 添加任何脱 硫剂 ,C F B 锅 炉s 0 , 排放浓度仍会低于 理论值 。… 2 . 2脱硫 效率低 的原 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