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畜禽散养密集区域养殖粪污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当前畜禽粪污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111

汇报人: 2023-12-07
目录
• 畜禽粪污现状 • 畜禽粪污综合防治的意义和措施 • 畜禽粪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
析 • 畜禽粪污处理的成功案例与经验总
结
01 畜禽粪污现状
畜禽粪污的产量与分布
产量
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畜禽粪污产 量大幅增加,以养殖场、养殖专业户 和散养户为主要产生源。
化和自动化,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成本。
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02 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负面影响。
多元化综合防治
03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的
综合防治措施,实现畜禽粪污处理的全面升级。
1.谢谢聆 听
技术研发不足
针对畜禽粪污处理的先进技术研发和应用相对滞 后,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
解决畜禽粪污处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畜禽粪污处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养殖 户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
加大投入力度
完善政策法规
建立健全针对畜禽粪污处理的政策法规,强 化监管和约束机制。
加大对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和先进技术研 发的投入力度,提高处理能力和效率。
土壤污染
长期施用畜禽粪污,易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积累和病原菌滋生,影 响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
畜禽粪污综合防治的意义和措
02
施
畜禽粪污综合防治的意义
保障生态环境
01
畜禽粪污对环境造成污染,综合防治有助于减少污染,保护生
态环境。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02
畜禽粪污综合防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
择适合的粪污处理方案,实现因地制宜的 综合防治。
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2021.02·Summarize and reviews | 综述与专论170 ·2021.02物中所产生的氨气和甲烷等物质,属于温室气体,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汇总中,由畜禽排泄物产生的占比17%。
因此必须借助对畜禽排泄物的有效处理对大气环境予以保护,尽可能控制排泄物排放量。
2.2 影响水体及土壤质量畜禽排泄物的污染能力较强,为对畜禽健康予以保障,降低疾病发生概率,养殖工作者常会采用一些抗生素、促进生长的制剂药物。
畜禽在食用这些药物后,部分药物残留会存在于排泄物中,不经过妥善处理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另外,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和利用畜禽排泄物,会在土壤中堆积大量氮和磷,改变土壤原有理化性质,土壤机能会遭到破坏。
一旦土壤机能受到影响,会阻碍周边植物生长。
同时,在土壤中如果堆积大量粪便,还会污染周边的地下水资源,水体质量会显著下降。
如果粪便直接流入周边水系中,会造成水体中滋生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会加速水中含氧量的消耗,对周边水体中的生态平衡造成影响[2]。
2.3 影响养殖区域环境在畜禽养殖工作中,畜禽粪便会严重污染周边自然环境和养殖区域内部环境。
如果没有及时清理粪便,会滋生大量细菌,影响周边卫生环境,各种疾病也更容易在畜禽中传播,畜禽健康得不到保障。
针对畜禽粪污治理工作,如果没有妥善处理,会对畜禽生长和产量带来影响。
一旦由于卫生条件差,畜禽感染各种疾病,会增加养殖工作成本。
3 提升畜禽粪污治理水平具体措施 3.1 完善畜禽养殖业管理制度 农业部门应充分规范畜禽养殖业工作,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并不断完善,有效约束养殖业行为,确保各项粪污处理设施在养殖场中得到完善,并对相关粪污处理标准予以满足。
在各地区农业部门工作中应对管辖范围内畜禽养殖单位进行定期检查,主要检查内容为粪污处理质量,确保各养殖单位有效开展粪污处理工作。
因此,对管理制度予以完善,是实现畜禽粪污处理水平有效提升的必要途径,为畜禽粪污处理工作有效性予以保障。
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1. 引言1.1 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的重要性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在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排放的污染物也随之增加,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严重影响。
畜禽养殖场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导致土壤、水源受到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畜禽养殖场排放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也会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危害,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加强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提高排放标准和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实现资源化利用和加强监管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才能实现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的保护。
1.2 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废水排放问题:畜禽养殖场的废水排放问题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之一。
养殖场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其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氨氮、磷等,如果排放不当会直接影响周边水质。
二、废气排放问题:养殖场的废气排放问题同样引起人们的担忧。
养殖场在清理、饲料喂养等过程中产生大量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周围空气质量造成污染。
三、废弃物管理问题: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养殖场产生的粪便、饲料残渣等大量废弃物如果乱堆乱放,容易造成土壤污染和地下水受到污染。
四、环保意识不强:部分养殖场经营者缺乏环保意识,对环境污染问题认识不足,导致对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重视不够,致使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畜禽养殖场周边环境的质量,亟需制定有效策略和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加强畜禽养殖场排放标准的监管加强畜禽养殖场排放标准的监管是解决污染问题的重要一环。
目前,畜禽养殖场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养殖废水、粪便和饲料残渣等排放物。
为了控制这些排放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必须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排放标准。
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其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存在困难及建议三篇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存在困难及建议三篇随着农业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粪污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
如何有效地利用畜禽粪污资源,成为当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课题。
由于种种原因,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
本文将探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存在的主要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和农户提供参考。
1.技术落后目前,我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落后,传统的粪肥处理方式主要以露天堆放、露天污水沟和简易沼气池为主,处理效率低,无法充分利用畜禽粪污中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方面仍有较大差距,这使得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和质量都无法得到保障。
2.缺乏政策支持我国曾在畜禽养殖业推广“生猪清洁生产”和“禽畜生态化环保养殖”等政策,以鼓励农户利用新技术和新模式,对畜禽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
由于政策的不断调整和落实的不到位,农户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很难形成规模化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
3.运输和处理成本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一个涉及到多个环节的过程,包括粪便的收集、运输、分解和加工等。
运输和处理环节的成本较高,使得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成本增加。
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也需要进一步处理,增加了成本和投入。
二、建议1.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技术水平针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落后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技术水平。
通过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加快技术更新和技术升级的步伐,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加强对农户和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推动整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业的健康发展。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和推动法规制定,鼓励和引导农户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对采用先进技术和模式进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农户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或者在相关经济政策中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倾斜。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存在困难及建议三篇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存在困难及建议三篇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存在一些困难,主要包括技术、经济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出一些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发展。
技术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一方面,畜禽粪污的处理技术还不够成熟和先进,导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效率不高。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成分和性质存在差异,使得处理技术的选择和适用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应加强科研力量,加大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处理技术的效率和适应性。
经济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需要投入相应的资金,包括处理设备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费用。
目前畜禽粪污处理企业的盈利模式不够明确,很难获得足够的投资和利润。
由于畜禽粪污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长期过程,其经济效益不够直观,也导致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不足。
应建立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推动畜禽粪污处理产业的发展。
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如农牧业、环保、能源等,因此需要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制和体制。
目前,畜禽粪污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使得处理工作缺乏规范性和约束力。
由于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如果管理不当,易引发冲突和纠纷。
应加强对畜禽粪污处理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提高处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执行力,同时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和协商,争取其积极配合和支持。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存在技术、经济和管理方面的困难。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对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建立健全的经济激励机制,以及加强对处理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通过不断努力,可以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发展,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村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农村畜禽养殖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针对这一现状,急需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保护农村环境,改善人民生活。
1. 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大,处理不当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
畜禽粪便、饲料残渣等废弃物会大量堆积在农村地区,直接排放到土壤和水体中,导致地下水和河流的污染,严重影响周边环境的卫生和生态平衡。
2. 养殖废水排放超标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氨氮、磷等有害物质,一些小规模养殖场甚至直接排放到周边的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水资源的污染,影响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
3. 畜禽粪便积压农村养殖场多为散养方式,畜禽粪便大量积压在场地上,严重影响农田土壤质量,并且散发出难闻的污臭味,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甚至导致健康问题。
二、农村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对策1. 推进规模化养殖,减少污染排放在政府的引导下,鼓励农村畜禽养殖场进行规模化养殖,采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和设备,降低养殖废弃物产生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加强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养殖场进行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粪便、饲料残渣等可作为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同时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 完善治理设施,减少废水排放对于废水治理,政府应加大投入,对农村畜禽养殖场进行治理设施的建设,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量,提高治理水平,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4. 强化环境监管,打击违法养殖行为加强对农村畜禽养殖行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排污行为,依法查处,确保养殖行为的规范化,减少环境污染。
5. 倡导生态养殖,降低环境负荷通过倡导生态养殖,鼓励农村养殖场进行绿色、环保的养殖模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三、结语农村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环境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指导支持。
2639+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污染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畜禽养殖场粪污

2639+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污染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畜
禽养殖场粪污
污染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如下:
1. 建立粪污处理设施:完善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包括粪污收集、转运、储存和
处理等环节。
建立合理有效的粪污处理系统,减少粪污对环境的直接排放。
2. 强化环保监管:加大对畜禽养殖场的环保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确保畜禽养殖场不违法排放粪污。
3. 推广低污染养殖技术:积极推广低污染、高效、节能的畜禽养殖技术,减少粪污的
产生和排放。
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降低畜禽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4. 加强科学管理: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科学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和运营计划,
加强粪污的收集和处理工作。
同时,加强对畜禽养殖场员工的培训,提高其环境保护
意识和技能。
5. 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增加资金投入,支持畜禽养殖场粪污污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畜禽养殖场采取环保措施,引导养殖场主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综上所述,要综合整治畜禽养殖场粪污污染环境,需要建立完善的粪污处理设施,加
强环保监管,推广低污染养殖技术,加强科学管理,并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
通
过这些措施,可以减少粪污的产生和排放,降低畜禽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及其治理对策

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及其治理对策畜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但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还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潜在的风险。
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一、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现状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猛,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畜禽粪便废弃物产生。
这些废弃物包括畜禽粪便、尿液和排泄物等,具有高含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若不得到合理的处理和利用将对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
畜禽粪便直接排放或堆放在农田中会产生大量的氨气,不仅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还会造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形成,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畜禽粪便中的大量有机质和营养元素会随着雨水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等水环境问题。
如果畜禽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施用于农田,其中的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会造成土壤的过度富集,导致土壤肥力紊乱,还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
二、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治理对策1. 多元化利用废弃物。
畜禽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可以通过发酵、堆肥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
可以将畜禽粪便与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混合制作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2. 推动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
可以建设畜禽粪便处理设备,将其进行沼气化处理,产生可再生能源。
还可以通过生物质发电、热气发电等方式利用粪便废弃物产生清洁能源。
3. 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管理。
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规划和管理,合理设置粪便收集设施,防止粪便直接排放或外溢。
加大对畜禽养殖户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其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
4. 强化畜禽粪便处理的法律法规。
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畜禽粪便的处理和利用。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推动畜禽粪便的合法处理和利用。
5. 提高科技水平,研发环保技术。
加强科学研究力度,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畜禽粪便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畜禽散养密集区域养殖粪污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作者:张文龙
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14年第08期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畜禽养殖业从传统式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并快速发展,有效解决了肉蛋奶产品的供需矛盾。
然而,伴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畜禽养殖粪污却未能及时有效处理、利用,生态环境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鉴于上述原因,笔者以蛋鸡总存栏规模为2万只的散养密集区域为例,探讨固态养殖粪污治理的对策并提出建议。
1 相关概念
1.1畜禽散养密集区域
以家庭圈养为主要养殖模式,以畜禽养殖设施或者场所与居民生活区混杂为特点,在一定范围内从事以销售为目的畜禽养殖活动的区域,区域内养殖户3家以上、单户养殖数量低于规模场数量标准、总体养殖规模较大。
1.2固态养殖粪污
指的是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除去污水(含尿液及其他生产、生活等排水)以外的粪便、垫料、肥饲料及散落的毛羽等,是相对于养殖污水的概念。
(以下简称“养殖粪污”)
2 畜禽散养密集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养殖与种植脱节,养殖粪污总量远超土地的承载力。
散养户粪污治理意识淡漠,监管手段及有效依据缺乏。
整个区域内养殖秩序混乱,养殖粪污面源污染控制困难。
规划滞后生产、重发展轻治理遗留问题的解决涉面广、难度大。
诸多问题共同导致了“畜禽散养密集区域养殖粪污难治理,治理难”的现状。
3 养殖粪污的主要危害
释放恶臭气体,导致空气污染。
未经及时有效处置的养殖粪污会产生恶臭气体,其主要成分是氨气、硫化氢、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严重污染局部空气环境。
传播致病细菌,影响人畜健康。
养殖粪污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孳生的蚊蝇,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大量繁殖,易诱发人畜共患病的蔓延流行、传染爆发。
4 畜禽散养密集区域养殖粪污治理的对策
假定畜禽散养密集区域A(以下简称“A区域”)范围内的蛋鸡存栏总规模为2万只,该区域养殖粪污产生总量为2 000㎏/d(按照每只蛋鸡产粪污量0.1㎏/d计算)、产生粪污的总体积为3.3 m3/d(按照鸡粪的密度为0.6×103㎏/m3计算),以此进行对策探讨。
4.1治理方式
按照“化零为整”集中处理的原则,统一规划布局养殖粪污集中收贮点,采取“养殖粪污贮存池模式”或“环卫垃圾收集箱模式”集中收贮后,统一交由有机肥厂资源化利用。
4.2监管责任
按照总量控制、自主申报的方式、属地管理的原则,由A区域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负责组织集中收贮点的项目申报、规划选址、设计建设及维护监管。
4.1 选址要求
与养殖区域保持一定的距离,位于生产区、生活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距主干道、居民区、河道等200 m以上,地势便于养殖粪污的堆放、装卸、资源化利用或垃圾收集箱放置;交通方便,易于车辆运输、施工、运行和维护。
4.2 粪污收贮设施设备
4.2.1 养殖粪污贮存池模式
按照可以容纳A区域内3 d的粪污产生量(6 000 ㎏),每个集中收贮点建设2个粪污贮存池,供轮换使用,方便消毒、维护应急,有效容积不小于10 m3/个;贮存池要配置防雨水设施,结构应符合GB-50069的有关规定,具有防渗漏功能,不得污染地下水;养殖粪污转运所需的专用车1辆(可根据实际,多个区域共用1个)。
4.2.2 环卫垃圾收集箱模式
按照可以容纳A区域内3 d的粪污产生量(6 000㎏),每个收贮点配备密闭式、防腐蚀的垃圾收集箱2个(便于消毒、轮换使用),容积不小于5 m3/个;垃圾收集箱吊运平台,配套建设“垃圾箱吊运车装卸通道”及“养殖粪污填入车道”,装有遮雨棚,地面利于排水;配套的垃圾收集箱的吊运车1辆(A区域可与其他收贮点共用)。
4.3 粪污收贮监管
养殖户6-9月份每1~2 d清扫一次,1-5月份和10-12月每3~5 d清扫一次,并于清扫后24 h内运输至集中收贮点,养殖场点附近严禁随意倒置养殖粪污。
根据养殖具体规模、季节变化等实际情况,粪污集中收贮间隔一般以2~4 d为宜,清理转运应在集中收贮后的24 h内完成,每次清运后对设施设备进行清扫和消毒。
养殖户运输养殖粪污往返集中收贮点的环卫监管由所在行政村具体组织负责。
4.4 收贮点养殖粪污处置
收贮点粪污的清理及转运由市政部门或A区域所在地的乡镇政府具体负责,畜牧部门进行服务指导、环保部门加强检查监督。
养殖粪污由有机肥厂按照NY525-2012等相关行业标准生产有机肥。
4.5 设施设备投入概算
4.5.1 “养殖粪污贮存池模式”
此种模式投入约计16万元,其中粪污贮存池建设费用为1万元(约为0.5万元/个,含人工费),载货容积为10 m3的粪污转运专用车价格约为15万元/辆。
4.5.2 “环卫垃圾收集箱模式”
此种模式投入约计14万元,其中垃圾收集箱购置费为4万元(约2万元/个)、垃圾收集箱吊运车购置费约10万元。
5 抓好养殖粪污治理工作的三点建议
5.1重视普法宣传,增强治污意识
环保、畜牧等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明确职责分工,重点宣传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防治方法、法律法规,提高养殖业主科学认识、环保意识、治理养殖粪污的主动性,实行环保、清洁生产。
5.2加大执法监管,严格污染治理
加大执法力度,采取关、停、迁、拆等有力措施,综合治理养殖粪污量,依法征收违规养殖场(户)的排污费,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关闭。
5.3强化政策导向,鼓励综合利用
依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切实制定并落实“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及“生产、购买使用有机肥产品享受化肥运力安排、不低于化肥使用补贴”的政策,鼓励养殖粪污的综合利用,从源头上治理畜禽养殖污染。
(编辑: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