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手术体位的改进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
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时出现体位摆放误差原因的分析

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时出现体位摆放误差原因的分析李 超1,蔡 君2*,胡 艳2,罗海锋2,李晶晶2,赵瑞娟2,宋文立2(1.长江大学医学部,湖北 荆州 434000;2.长江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诊疗中心,湖北 荆州 434000)[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进行放疗时出现体位摆放误差的原因。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后接受放疗的8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
根据这87例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年龄、体重和身高将其分为BMI 较大组和BMI 较小组、年龄较高组和年龄较低组、体重较大组和体重较小组、身高较高组和身高较低组,然后观察这8组患者在进行放疗时身体的左右轴(X 轴)、头脚轴(Y 轴)、前后轴(Z 轴)出现摆放误差的情况,并进行比较。
结果:BMI 较大组患者的Y 轴摆放误差大于BMI 较小组患者,P <0.05。
BMI 较大组患者与BMI 较小组患者X 轴和Z 轴的摆放误差大体相当,P >0.05。
年龄较高组患者的X 轴摆放误差大于年龄较低组患者,P <0.05。
年龄较高组患者和年龄较低组患者Y 轴和Z 轴的摆放误差大体相当,P >0.05。
体重较大组患者和体重较小组患者X 轴、Y 轴和Z 轴的摆放误差大体相当,P >0.05。
身高较低组患者的Z 轴摆放误差大于身高较高组患者,P <0.05。
身高较低组患者和身高较高组患者X 轴和Y 轴的摆放误差大体相当,P >0.05。
结论:BMI 较大、年龄较大和身高较低是导致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进行放疗时出现体位摆放误差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乳腺癌;放疗;体位摆放;误差[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8-0079-03法是:分离外侧裂,使用脑棉片保护额颞叶。
用脑压板向两侧牵拉脑组织,暴露岛叶。
切开脑叶皮质1~2 cm,进入血肿腔。
真空袋固定体位在乳腺癌放疗中的应用观察

真空袋固定体位在乳腺癌放疗中的应用观察背景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一种癌症,放疗是治疗乳腺癌的基本治疗方式之一。
放疗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固定,以保证放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传统的固定方式包括手臂抬高、体处于仰卧位等方式。
但是这些方式可能会引起患者的不适和疼痛,同时也不利于放疗的准确定位。
因此,真空袋固定体位成为了一种新的放疗固定方式。
真空袋固定体位真空袋固定体位是一种新型的放疗固定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真空袋的吸附力将患者身体固定在放疗治疗床上。
真空袋固定体位具有以下优点:•对患者身体的支撑更加均匀,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可以准确的控制患者体位,保证放疗的准确定位。
•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形态进行不同的真空袋设置,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应用观察本研究是对真空袋固定体位在乳腺癌放疗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和分析。
研究共选取了10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其中50例采用了传统的固定方式,50例采用了真空袋固定体位。
对比两种固定方式的治疗效果、患者体验等指标。
治疗效果经过4个月的放疗治疗,经过对比观察,真空袋固定体位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传统固定方式的患者。
具体表现为:真空袋固定体位组患者的肿瘤缩小率更高,治愈率更高,并且在治疗周期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少。
患者体验对比观察也发现,采用真空袋固定体位的患者更加满意,他们表示采用真空袋固定体位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不适和疼痛感,而传统的固定方式则较易引起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安全性通过对比观察发现,真空袋固定体位在放疗中的应用并没有引起任何明显的安全问题,采取了真空袋固定体位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比传统固定组少。
结论真空袋固定体位是一种新型的放疗固定方式,其在乳腺癌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与传统的固定方式相比,真空袋固定体位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以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和疼痛感,安全性较高。
我们建议在放疗治疗过程中采用真空袋固定体位,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好的患者体验。
乳腺癌靶向药物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引言:
乳腺癌是一种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有数百万女性确诊为乳腺癌。 传统的化疗药物虽然对部分患者有效,但副作用较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肿瘤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针对乳腺癌的靶向药物逐渐成为研究热 点。这类药物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本次 演示将介绍乳腺癌靶向药物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2、乳腺癌靶向药物的设计思路 和实验研究方法
乳腺癌靶向药物的设计主要基于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分子靶点,如生长因子受 体、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等。通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全细胞筛 选技术等实验研究方法,发现和验证药物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此外,动物模 型和临床试验也是评价药物效果的重要手段。
(3)针对CDK靶点的治疗:CDK是细胞周期调控的重要激酶,其在乳腺癌的 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CDK靶点的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另一个重要手 段。常用的针对CDK靶点的药物包括CDK4/6抑制剂如帕博西尼、曲美替尼等,这 些药物能够抑制CDK4/6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3、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2、常用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进 展
(1)针对ER靶点的治疗:ER阳性是乳腺癌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之一,针对ER 靶点的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ER拮抗剂包括他莫昔芬和托瑞 米芬等,能够抑制雌激素与ER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近年来, 随着对ER信号转导通路的深入了解,针对ER通路的抑制剂如氟维司群等也逐渐应 用于临床。
(2)针对HER2靶点的治疗:HER2阳性是乳腺癌的另一个重要生物学特征, 针对HER2靶点的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常用的针对HER2靶点的药 物包括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HER2受体的磷酸化,从而 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此外,针对HER2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剂如拉帕替尼、 奈拉替尼等也逐渐应用于临床。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摘要】早期乳腺癌保留乳腺手术治疗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方式。
本文旨在探讨该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及相关问题。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随后详细分析了手术方法、临床效果评估、并发症分析、复发率分析和生存率分析。
根据研究结果,保留乳腺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关注手术技术的改进和患者的长期随访。
保留乳腺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保留乳腺手术,临床效果,手术方法,并发症,复发率,生存率,治疗地位,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
传统上,乳腺癌的治疗主要通过乳腺切除术来实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保留乳腺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逐渐凸显。
保留乳腺手术,即局部切除加辅助治疗,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患者的乳房完整性,带来更好的心理和生理效果。
该手术方式相较于传统的乳腺切除术,减少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显示,保留乳腺手术在提供肿瘤局部控制的还可以保持良好的整体治疗效果,成为早期乳腺癌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保留乳腺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通过对手术方法、临床效果评估、并发症分析、复发率分析和生存率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决策依据。
1.2 研究目的早期乳腺癌保留乳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2. 正文2.1 手术方法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乳腺癌的治疗通常采用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保留乳腺手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
保留乳腺手术是指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乳腺组织,减少对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手术方法主要包括乳腺切除和乳腺部分切除两种。
乳腺切除是指将患侧整个乳腺组织切除,适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乳腺组织广泛受累的情况。
三维重建技术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

•综述•三维重建技术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邹娟郑杰华李志扬林伟洵陈业晞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甲乳疝外科515041邹娟和郑杰华对本文有同等贡献通信作者:陈业時,Email:chenyexi@;李志扬,Email:s_zyli4@【摘要】近年来随着三维重建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病理学及医学影像学的三维重建技术在乳腺癌的诊治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价值。
三维重建技术凭借其可提供病灶的空间位置、形态结构及与周围组织脏器的三维结构关系等优点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术后精确评估治疗效果等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尽管目前基于病理学及医学影像学的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仍存在不足,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重建技术在乳腺癌的诊断、个性化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乳腺肿瘤;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诊断;治疗;应用基金项目:白求恩•爱惜康卓越外科基金(HZB-20181119-25 );汕头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810560036)D0I:10. 3760/cma. j. cn371439-20200810-00011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Zou Juan, Zheng Jiehua, Li Zhiyang, Lin Weixun, Chen YexiDepartment of Thyroid and Breast Hernia Surgery,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 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College,Shantou 51504】,ChinaZou Juan and Zheng Jiehua are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article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Yexi,E m ail:*****************.com; Li Zhiyang,Email: s一zyli4@stu. edu. cn【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being gradually developed, three-dimensional (3D) reconstructionbased on pathology and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has shown certain valu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breast cancer. And with its advantages of providing the spatial location,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3Dstructur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surrounding tissues and organs, 3D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s played a keyrole in the early diagnosis, surgical treatment, and accurate evaluation of the treatment effect after surgery ofbreast cancer. Although the application of 3D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pathology and medical imagingis still inadequate,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D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will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personalized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assessment ofbreast cancer.【Key words 】Breast neoplasms; Image processing,computer-assisted; Diagnosis; Therapy; ApplicationFund program :Bethune-Ethicon Excellence Surgery Fund ( HZB-20181119-25 ) ;Undergraduate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Project of Shantou University (201810560036)DOI:10. 3760/cma. j. cn371439-20200810-00011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1]。
邵志敏(乳腺外科发展趋势)

·专家讲座·乳腺外科发展趋势邵志敏200032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居高不下。
外科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地位显著。
自1894年Halsted创立乳腺癌根治术以后的100多年间乳腺癌外科治疗经历了扩大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的尝试和修正,而最大的变革无疑是20世纪后30年间迅速发展的保乳治疗,使外科治疗模式从“可以耐受的最大治疗”转变到“最小有效治疗”的道路上来。
Fisher提出“乳腺癌一开始就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的处理方式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率”的假说,得到多个临床试验的证实,也成为保守手术的立论基础。
保守治疗从星星之火,遂成燎原之势。
纵观乳腺癌现状,畅想乳腺外科的发展趋势,可表现为“保守手术”的推广与深化,不断强调术式改良及个体化应用,外科和影像技术的结合,以及联合辅助治疗的“综合化”理念。
一、倡导改善生活质量的保守手术保乳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是乳腺外科发展的两个热点,都属于“保守手术”范畴。
保乳手术及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保乳治疗模式,堪称近30年来乳腺癌人性化治疗的典范。
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的Veronesi率先开展了乳房象限切除加全乳放射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米兰I试验;之后Fisher开展了美国外科辅助乳腺和肠癌计划(NSABP)B-06试验研究肿块切除联合放疗治疗乳腺癌。
2002年,这两项试验的20年随访结果为保乳手术替代根治术用于早期浸润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近年来,随着乳腺X线普查的推广和乳腺癌早期诊断系统的完善,早期乳腺癌发病率大大提高。
对越来越多的早期患者,传统的处理原则受到挑战,而保守治疗的地位大大上升。
保乳手术开展率在欧美达到50%,随着改善生活质量观念的普及,保乳手术成为早期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最佳选择。
保乳治疗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不仅包括原发肿瘤的切除,腋淋巴结评价和清扫,也包括术后辅助放化疗、内分泌治疗。
2024版ASCO一文掌握乳腺癌重磅研究进展

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试验中应用前景
患者筛选
在临床试验中,利用生物标志物可以对患者进行更精确的筛选,从而提高试验的效率和
成功率。
疗效评估
生物标志物可以作为临床试验中的替代终点或中间终点,用于评估治疗效果。这有助于 缩短临床试验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2024/1/30
新药研发
通过研究生物标志物与药物作用机制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新药研发提供有力支持。例如, 针对特定生物标志物的靶向药物研发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2024/1/30
15
放射治疗技术创新及前景展望
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
提高放射治疗的精准度和疗效,减少副作用。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针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现高精度、高剂量的放射治疗。
放射免疫治疗
结合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 存率。
2024/1/30
16
内分泌治疗新药物及方案探讨
CDK4/6抑制剂的应用
12
基因测序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价值
2024/1/30
基因突变筛查
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筛查乳腺癌相关基因的突变,为个性化治疗和 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肿瘤基因组学分析
对乳腺癌组织进行基因组学分析,揭示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 为精准治疗提供指导。
液体活检基因测序
结合液体活检技术,对血液中的ctDNA进行基因测序,实现乳 腺癌的无创诊断和实时监测。
2024/1/30
9
03
乳腺癌诊断技术进展
Chapter
2024/1/30
10
影像学诊断技术优化与创新
乳腺X线摄影技术改进
通过提高图像分辨率、降低辐射剂量等方法,提高乳腺癌检测的 准确性和安全性。
乳腺癌术后即刻假体植入重建乳房的研究进展

1 劳梅新 , 张美 芳, 的 蓝. 压法 解 除功 能性 尿潴 留疗效 观 察 方 指
2 结 果
1 例患者均 能成功排 出尿液 , l 排尿量 为 5 0~ 20 l 0 不等 , m 排尿后腹部软, 腹胀消除。排尿后连续 观察 3d 均 无 血 尿 、 路 感 染 及 其 他 不 适 发 生 。3 , 尿 例患者分别于手法排尿后 8h 1 h 2 再次 出现 、2 、2h 尿潴 留 , 继续施 行 该法 排 尿效果 良好 。
[ e w rs Besc c ; B a p n; B a cntco K y od] r t a e a r r s i l t r teosutn n e tm a e r s r i
乳房是女性极其重要的第二性征, 是女性魅力 的主要象征 , 具有不寻常的社会心理作用 , 缺少一侧
乳房对女性的心理是重大的创伤。随着现代化的进 程, 我国越来越多 的女性不得不接受 日益西化 的生 活方法 : 晚婚 晚育 , 生活压力高 , 高热量饮食 , 少运 动, 乳腺癌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3 岁以上女性也 5 已开始进入了乳腺癌高发年龄 , 对乳腺癌再造手术
从 17 99年到 20 00年间 , 标题中无 同时出现假 体、 乳腺癌的文献 。20 年开始 , 01 文献量逐渐上升。 根据文献报道 , 最早于 19 年 2 92 月进行假体植入乳 房重建术治疗乳腺癌和癌前病变 。但 8 J 年的时间 仅行 l 7例手术。但今年发表的一篇 文献 , 20 从 05
老年男性及伴有前列腺增生的脑血 管疾病患者 , 由 于年龄 大及疾 病 的原 因 , 使逼 尿 肌 功 能减 退 和尿 致
路 不完 全性梗 阻而 导致 尿 潴 留。利 用手 法按 压 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手术体位的改进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作者:李杰清牛桂芬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0期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乳腺癌手术体位的改进在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疗效。
方法改良组:采用改进后的手术体位45例;传统组:采用传统手术体位42例。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例数、术后患侧肢体近期不适感发生的例数、术后患侧肢体浮肿的例数指标。
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术中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例数、术后患侧肢体近期不适感发生的例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关键词:乳腺癌;手术体位Breast cancer surgery position to improve research in clinical applicationLI Jieqing, NIU Guifen(Breast surgery,ShenYangThe Fourth Hospital Of People, Shenyang,110032china)Abstract:Objective comparing the improvement of breast cancer surgery posi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modified radical curative effect.Methods Improved group:45 cases using the improved operation position;Traditional groups:42 cases with traditional surgery positions.The lymph node compare two groups of operation time,the number of cases, postoperative side body discomfort cases happened recently,postoperative cases of lateral limb swelling index.Results Improved group and traditional group in the lymph node,the number of cases oper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side body discomfort recent cases all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Key words:Breast cancer;The operation position乳腺癌是全世界妇女第一位恶性肿瘤,并且发病率每年约以2%的速度递增,全世界每年约有 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
近年来新病例数以每年3%~4%的速度递增,超出全球1%~2%[1-2]。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乳腺癌已经成为妇女第一位恶性肿瘤[3-4]。
乳腺癌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
近些年,在我们医院因乳腺癌住院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病例数也在不断增多。
乳腺癌的治疗以根治性手术治疗为基础,同时配合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5]。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乳腺癌手术治疗方式有:标准乳腺癌根治术、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单纯乳房切除术、乳房部分切除术及乳腺癌保乳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加乳房一期成形术。
无论哪种手术术式,手术术野的显露都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3年8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87个病例,改良组45例;年龄35~74岁,平均(57±7)岁;右侧乳腺癌26例,左侧乳腺癌19例;传统组42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9±9)岁;右侧乳腺癌22例,左侧乳腺癌20例。
1.2麻醉方式全麻。
1.3手术术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1.4手术体位1.5统计学方法2 结果2.1改良组的术中,术后效果单侧乳腺癌手术时间1.2~1.5h,平均1.36h,单侧腋窝淋巴结清扫例数18~25个,平均21.9个,术后患侧肢体近期不适感37例,术后患侧肢体浮肿15例;传统组的术中,术后效果单侧乳腺癌手术时间1.3~2.0h,平均1.65h,单侧淋巴结清扫例数17~21个,平均18.7个,术后患侧肢体浮肿13例,术后患侧肢体近期不适感75例;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近期疗效满意。
2.2改良组与传统手术组的比较改良组与传统手术组相比,手术时间短;腋窝淋巴结清扫例数与传统手术相比也明显增多;术后近期患侧肢体出现不适感改良组明显减少。
以上各项指标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3 讨论传统组乳腺癌的手术体位取仰卧位,患侧上肢外展90°,肩胛部垫高在进行乳房从胸大肌筋膜上剥离时术野暴露良好;而在腋窝淋巴结及锁骨下淋巴结的廓清时稍显不足,在手术结束缝合皮肤时更显吃力。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医院乳腺外科从2010年4月开始采用:患侧上肢消毒后,手到肘上1/3予以包扎固定,外展90°,肩胛部垫高20°~30°,然后开始手术,以这种体位进行乳房从胸大肌筋膜上的剥离;开始腋窝廓清时,患侧手臂上举,肘关节屈曲90°,并用巾钳子固定在头架上,这种体位可以松弛胸大肌,便于显露;术野止血后,缝合皮肤,此时采用患侧手臂放回到手术台上,外展70°~80°,肘关节稍微弯曲,平衡两侧皮肤,便于缝合。
该项技术在我院乳腺外科已经开展近7年,改良组与传统组比较,手术中对术前患侧上肢的消毒及无菌操作更加严格,否则患侧上肢在手术区位置的改变会增加切口的感染机会。
近4年我院开展乳腺癌简化根治术87例,采用传统手术体位的42例,采用改进手术体位的45例。
根据统计学分析,采用改良组的体位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时间较传统组明显缩短,腋窝淋巴结的清除率升高,这些均与患侧手臂上举,肘关节屈曲90°,并用巾钳子固定在头架上,这种体位可以松弛胸大肌,便于显露,容易廓清锁骨下淋巴结有关。
两组术后患侧上肢的淋巴水肿发生率的比较无明显差异,患侧肢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有多种假说[6-7],但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术后综合锻炼预防该并发症的发生[6,8],而且有些患者的患肢淋巴水肿在术后3年后逐渐出现[9],目前我们尚未发现,故两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改进后的手术体位与传统手术体位相比有以下几点优势:①在廓清腋窝淋巴结时,因为胸大肌松弛,减轻了手术助手的工作强度;②更大大节省了手术时间;③改良后的手术体位使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术野更加清晰,故淋巴结的清扫更加彻底;④因为术中患侧上肢在手术的不同阶段可以改变体位,故术后肢体的不适感明显减轻。
该方法能够使乳腺癌患者得到更好的手术效果,同时使更多的乳腺外科医生收益;我们希望在该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缩小乳腺癌手术切口,使乳腺外科手术更趋完美。
参考文献:[1]Piccart MJ,Di Leo A,Hamilton A.HER-2:a predictive factor ready to use in the daily management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J].Eur J Cancer,2000,36(14):755-761.[2]Jukkola A,Bloigu R,Soini Y,et al.C-erbB-2 positivity is a factor for poor prognosis in breast cancer and poor response to hormonal or chemotherapy treatment in advanced disease[J].Eur J Cancer,2001,37(3):347-354.[3]凡庆东,姜军,杨新华,等.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Survivin、p53表达影响及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11(29):1096-1098.[4]刘秋明,曹亚丽,吴晓波,等.乳腺癌分子分型在多西他赛密集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中的预测价值[J].肿瘤防治研究,2013,1(40):59-65.[5]马军,秦叔逹.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2009) [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460-469.[6]李喆,葛海燕.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研究进展[J].中华乳腺病杂志,2012,4(6):201-208.[7]Qi F,Gu J,Shi Y,et al.Treatment of upper limb lymphedema with combination of liposuction,myocutaneous flap transfer,and lymph-fascia grafting:A preliminarystudy[J].Microsurgery,2009,29(1):29-34.[8]Lohrmann C,Felmerer G,Foeldi E,et al.MR lymphangiography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lymphatic system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icrosurgical reconstructions of lymphaticvessels[J].Microvasc Res,2008,76(1):42-45.[9]Ahmed Omar MT,Abd-El-Gayed Ebid A,El Morsy AM.Treatment of post-mastectomy lymphedema with laser therapy:double blind placebo control randomized study[J].J Surg Res,2011,165(1):82-90.编辑/苏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