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格局动摇(新兴力量的崛起)wo资料.

合集下载

9.2新兴力量的崛起

9.2新兴力量的崛起
①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材料二 日本采取了“倾斜生产方式”、“倾斜减税”、 “倾斜金融”等对策,即在日本政府主导下,将有限的资源 向煤炭、钢铁、电力等产业集中,优先发展能源和重工业。
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党发建展信战息略网 。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虽然受到重创,但还是从1949年毅然 宣布实行从小学到初中的九个年级免费教育。日本政府每年 用于教育支出都在国家当年预算总支出的20%以上,这一 数字远远超过了英、美、法、德等国而居于世界首位。—— 《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2.日本迅速兴起的原因:
⑴有利的国际环境; ⑵制定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⑷重视科技创新; ⑸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⑹美国的扶植。
3.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材料一: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在日美同盟前提下开展 “多边自主外交”,谋求在国际事务中更多发言权,积 极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材料二: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对世界格局有什么影响?
说明:形成了资本主义三足鼎立的局面。
影响: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探究】: 日本经济的崛起给我们什么启示?
(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4.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②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 际政治舞台; ③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的两极格局。
各国、各地区的崛起模式不同说明了什么?
欧洲 ——联合谋发展 日本 ——政策促发展 中国 ——改革求发展
发展中国家 ——斗争求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新兴力量的崛起》403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新兴力量的崛起》403

迅速 上升
强大的美国—美洲 相对 衰弱的苏联—欧亚 下降
世 界 政 治 多 极 化 的 出 现
再 见
对峙的两极 的 ④法德和解(直接原因) 欧 ⑤经济:经济联系的加强 军事防务体系 格局;
3、促进世 洲 (根本原因)
界向多极化 方向前进.
原因
过程(或成就)
影响
1、制定了一系列合乎 60年代末: 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 迅 略 速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1987年: 兴 3、大力引进国际先进 起 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 的 换代4、美国的扶植 80年代末: 日 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本 推动 6、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90年代:
⑴不再受制于美国, 在国际中与美国既 有联盟亦有摩擦。 ⑵在资本主义世 界,与美、西欧三 足鼎立。 ⑶提出“政治大国” 的目标。 ⑷促使世界向多极 化格局发展。
原因
过程(或成就)
影响
腾 飞
改革 的
开放 中 国
1、改革开放前的成就
(1)新中国成立,改变政治力量对比
(2)抗美援朝胜利,提高了国际威望
(3)“一五”计划完成,初步奠定工业 随着中国的
探究三
❖ 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你认为中日两 国如何才能化解“世仇”而实现类似法德的 合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展示后 老师提供素材,点拨,深化)
探究四
❖ 左图是历史图片《柏林墙的建立》,它修建的原因 是什么?
❖ 右图是历史图片《柏林墙的倒塌》,某同学从该图 片信息中得出结论: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两极格局 的解体。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结论的?(对学、群学, 合作探究解决)
探究五
❖ 世界格局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 请用史实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多极化 趋势的因素有哪些?(对学、群学,合作探究 解决)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新兴力量的崛起》387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新兴力量的崛起》387
(1)、消除西欧国家间的矛盾、冲突; (2)、加快欧洲经济发展的步伐; (3)、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
5、欧洲一体化的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合
材料一:1958—1969年间,欧洲共同体内部贸易
年国6对平、外均欧贸增洲易长总率一额为体达16化1.35有7%47。何亿1影美98元4响年,?,超欧过洲美共国同1.体431倍0 。
D D.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5.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对不结 盟的正确理解是( )
①消极中立
②不与大国结盟
③反对殖民主义 ④反对霸权主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B
发展中国家 ——斗争求发展 ①战后亚非拉许多国家独立。
背景: ②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避免卷入 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 发展民族经济。
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 会议召开。
宗旨: 独立自主和非集团 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
苏联解体
1、解体的标志: 2、原因: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1年) 1、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2、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有利于多极化。
三、东方巨龙的腾飞
1、改革开放前的成就 (1)新中国成立,改变国际政治力量对比; (2)抗美援朝胜利,提高了国际威望; (3)“一五”计划完成,初步奠定工业化基 础; 2、改革开放后的成就(概括几个方面) (1)农村----(2)工业----(3)进出口贸易额--- (4)科教文化--(5)人民生活水平--3、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地 位日益提高
B.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 和资本互相交流
C.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维护欧洲 安全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新兴力量的崛起》359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新兴力量的崛起》359
根据材料指出这种现象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
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思维拓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请你谈谈经济 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舒曼计划》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 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 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的高 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 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 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摘自(日)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
中国1964年10月16日第 一颗原子弹爆炸
中国1967年6月17日第一 颗氢弹爆炸
多极中的一极






1986年5月29日正式悬

挂,会旗为天蓝色底面,,上
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象征

着欧洲共同体的12个成员国。
制作会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

一个统一的欧洲,增强人们对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 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 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 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 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 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 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 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新兴力量的崛起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
欧洲
中国

亚洲

非 洲
拉丁
美洲
欧洲 ——联合谋发展 日本 ——政策促发展 中国 ——探索求发展
多样性 符合国情
发展中 ——斗争求发展 和平崛起 国家
一、欧洲人的欧洲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A.工业生产恢复战前水平 B.重振西欧的世界地位,重新在国 际事务建立

92新兴力量的崛起精品PPT课件

92新兴力量的崛起精品PPT课件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1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材料四:
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
美国的扶植
战后初期美国援 助日本的物资
影响
(1)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2)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二、迅速兴起的日本 日本兴起的过程及特点
读一读
(1)战后初期 (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
极端困难 高速发展
(3)20世纪80年代
进一步增长
(4)20世纪80年代末
二战后的欧洲
材料一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是藏骸所,
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
欧洲各国能力有限,不能保证各国人民享受新时代的
繁荣……为此需要建立更大的市场,除非欧洲各国创造一
个经济共同体,进而建立一个联邦或一个实体,否则繁荣
和社会的大发展是难以想象的。
——让·莫内
②冷战的威胁 ——保安全
——《舒曼计划》(1950年)
原因:
根本原因
①欧洲的衰落——求发展
②冷战的威胁——保安全 必要性
③统一的心理——有渊源
④法德的和解——是关键
⑤共同的地域和相近的民 族文化传统; ⑥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可能性
2、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1)经济一体化
进程 (1951年)
欧洲煤钢 共同体
(1958年)
欧洲经济 共同体
“欧洲人的欧洲”
东方巨龙的腾飞

新兴力量的崛起

新兴力量的崛起

(5)民主改革消除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 定基础。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
2、日本迅速崛起的表现
(1)50年代中期:高速发展。
(2)60年代末: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西方之首。
(4)90年代:最大的债权国;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 援助大国。
欧共体
三、东方巨龙的腾飞 建国初期(1949——195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
文革时期(1966——197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1978年以后)
中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2、形成 3、政策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 非集团、不结盟
日本的崛起 3、影响
(1)开始摆 脱美国控制
•2004年9月,日本首 相小泉纯一郎在纽约 联合国总部召开的第 59届联合国大会上发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 20世纪80年代,日本首相 表讲话称,日本希望 中曾根康弘在一次演说中明确 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 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 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 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 国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二课:新兴力量的崛起
两极格 局对峙 二战后 初期
多极化 趋势开 始出现 20世纪六 七十年代
多极化趋 势加强 20世纪90 年代初
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①欧洲衰落
—求发展
二战后的欧洲
材料1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是藏骸所, 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 欧洲各国能力有限,不能保证各国人民享受新时代的 繁荣„„为此需要建立更大的市场,除非欧洲各国创造一 个经济共同体,进而建立一个联邦或一个实体,否则繁荣 和社会的大发展是难以想象的。 ——让·莫内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新兴力量的崛起》370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新兴力量的崛起》370
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5、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 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作为一支新兴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联合过程: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法、德、意、比、荷、卢)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共同体
1993年欧盟成立
欧洲联合的特点:
史料: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年,法国、联邦德固等六国签订 《欧洲煤铁共同体条约》;1958年,上述国家建立欧洲经济共同 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1965年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 将上述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73年,英国、 爱尔兰、丹麦加入欧共体;1992年,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 12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盟成立1999年,欧洲单一 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2年,大多数“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 2004年,欧盟成员固达到25个。
思考:
1、根据材料,国际格局撼动的原因是什么?
2、“逐步强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是指 哪些力量?
新兴力量的崛起
【课标概要念求解:析】何为新兴力量?
简•• 述新1.有兴欧一力洲定量共的具处同备在以体不下的断几形变个化特成中征的:实力基础。 日• 本2以.不获成断得为地更世充大实界的自实经己力济的和大实利力益国,。和展目中示的自国是己通的的过振实自兴力己,地以 及不位的结改盟变运,动为自的己兴的起生存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
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
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新兴力量的崛起》212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新兴力量的崛起》212

(目的)
工业生产水平的恢复 (条件)
“欧洲人的欧洲”是怎样 建立起来的?
(1)欧共体建立 1951年,煤钢共同体(六国)
1958年,经济共同体 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共体成立
(2)欧共体的发展: 政治一体化
1973年,“用一个声音说话” 1975年,“欧洲议会”成立
80年代后,政治联系加强
小泉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篡改教科书
日本兴起的影响:
(1)对日本: (2)对亚太: (3)对国际关系:
日本兴起的影响:
(1)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2)亚太:和平的隐患
(3)国际关系:资本主义世界形成 三足鼎立;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 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中国是怎样腾飞的呢?
中国的腾飞表现: (1)国内: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
(2)国际: 地位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铁托、纳赛尔、尼赫鲁
四、不结盟运动
1.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条件 (1)战后新兴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的争斗,
保持中立,采取不结盟的政策 (2)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 2、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3、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斗争内容 4、意义 促进战后民族解放运动, 冲击了战后的两极格局,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
新兴力量的崛起
美苏两极格局
冲 击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课标要求
1、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2、了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
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知道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欧洲人为什么要建立 “欧洲人的欧洲”?
材料一二:: 二如战果结我束们初 欧期洲,人西不欧想经在济起一了片根凋本敝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 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4、联合的主要影响
材料一:1958—1969年间,欧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年平 均增长率为16.5%。1984年,欧洲共同体10国对外贸易总 额达13747亿美元,超过美国1.43倍。
材料二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 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美国也不能像战后 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8.2
2.8
英国
2.7
联邦 德国
7.5
法国
4.8
意大 利
5.8
1961— 1970年
11.2
4.1
2.8
4.8
5.8
5.6
行使在新干线上的高速火车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象征
1948年1月美国陆军部长 说:“在日本经济自立的同时,今 后把日本建成充分强大且稳定 的民主政治,使之担当制止在远 东可能产生的新极权主义战争 威胁的作用”
目前欧盟有27个成员国。
作为战败国的日本, 为什么能够在曾经 被原子弹摧毁的战 争废墟上崛起并成 为经济超人?
战后日本的 状况
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已经崩 溃,失业与通货膨胀现象严重,日 本经济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比较
时 日本 美国 间
1952— 1960年
(3)根本需要:50年代初西欧经济基本恢复,进一 步发展经济的需要。
2、联合的过程
材料一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 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 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 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 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 …… 。
——《舒曼计划》 1950年 实现欧洲国家统一的最大障碍是什么?舒曼计划 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法德冲突。 建立欧洲煤钢联营,防止法德之间再次爆发战争,逐 步使欧洲走向统一。
欧洲的联合容易吗?最大的矛盾是什么?
相逢一笑泯恩仇
过去的法德两国可谓世仇,今 天法德两国却是盟国友邦, 2004年6月6日,在法国诺曼 底阿罗芒举行了纪念盟军诺曼 底胜利60周年仪式,德国总 理施罗德首次应邀参加了纪念 仪式,受到世人关注。
麦克阿瑟和日本天皇裕仁
表明美国对日政策由占领遏制转向大力扶植
重视科技和教育--日本小学生在上“生活” 课
教育经费占整个政府预算的25%,居世界首位 日本引进技术的模式是:
1、原因
(1)经济:发展经济为立国方针,制定合乎国情 的发展战略
(2)外交:依赖美国保护,发展外贸
(3)科教:重视教育,发展高科技 ……
欧洲联盟
西欧一体化进程
1993年11月1日,根据内外发展的需要,欧共体正式
易名为欧洲联盟。
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
2004年5月1日,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 陶宛等十个国家正式加入欧盟。
2007年1月,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
2.发展概况
⑷、日本泡沫经济时代及泡沫经济破灭 后(80年代末——90年代)
➢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重,由70年代的8%,上升到1990年的14%。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在海外的投资生产占世界第一位。
➢还是世界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
3、日本兴起的影响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 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 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 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 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仍然有力量扫除周围的恐怖和灾难,……再度开始不断进行恢
复工作。
——丘吉尔 ·1947年
到1952年,西欧地区工业产量比二战前上升35%,农业产量比
战前提高10%,经济完全得到恢复。 ——《欧洲经济史》
(1)现实因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丧失,重 振西欧的世界地位。
(2)外部因素:两极格局形势下,有利于欧洲的稳定 和发展。
2.发展概况
⑴、日本经济的恢复(1945—1955年)
1955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了战前水平, 标志着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⑵、日本经济高速发展(1956—1973年)
60年代末,日本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 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⑶、日本经济的顶峰(80年代)
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一度跃居资本主义之首
——两极格局的动摇
欧洲
中国

亚洲

非 洲
拉丁
美洲
新 “欧洲人的欧洲” 兴 力 迅速兴起的日本 量 的 东方巨龙的腾飞 崛 起 发展中国家的呼声
什么旗帜?12颗 星象征什么?围 成了一个圆形有 什么寓意?
欧共体旗帜; 代表12个成员国; 它的寓意是欧洲的团结、统一
1、联合的原因
如果欧洲人民为了相互的利益决心团结起来,……那么,他们
—引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 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助于世界格局多极 化趋势的发展。
日本的崛起对我们有何启示?
➢要制定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 经济发展战略 ➢要以经济建设为重心 ➢要重视教育和科技 ➢要抓住机遇。 ➢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
法德拥抱
欧洲一体化进程
经济联合
1951年欧洲 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 经济共同体
1958年欧洲原 子能共同体
政治联合 多领域联合
1967




共 合一 促进 “欧洲人的欧 1洲9”73年,“用
1993

一个声音讲话”

1975年欧洲 议会成立
联 发展 盟
80年代后政治联 合加强,防务合 作加快
材料三:欧盟决不甘愿充当美国小伙伴的消极角色, 欧洲作为独立的一极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思考: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4、联合的主要影响
促进了欧洲的发展,使世界力量对 比发生部分变化,有力的冲击了美苏两 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1993年:欧共体正式更名为欧盟。 (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3、联合的主要目标
材料二 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 (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
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 …… (3)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
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1957年3月5日) 根据材料二,归纳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