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特征分析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江晨;李建明
【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9(011)002
【摘要】借助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手段,对柴达木盆地西北缘侏罗系烃源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从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含量及其转化率、热解参数、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综合分析了侏罗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牛烃潜力进行评价.得出结论:侏罗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偏低,多数样品属于中等一差的生油岩范畴;有机质类型多为Ⅲ型;有机质处于高成熟阶段;烃源岩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的滨浅湖相和沼泽相沉积.具有煤系烃源岩的特点;生烃潜力差.【总页数】3页(P8-10)
【作者】江晨;李建明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荆州,434023;长江大学,荆州,434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
【相关文献】
1.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生物有机相 [J], 刘云田;胡凯;曹剑;杨少勇;边立曾;汪立群;陈琰
2.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 [J], 焦贵浩;秦建中;王静;王东良
3.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有效烃源岩特征及油气聚集规律 [J], 翟志伟;张永庶;杨红梅;沙威;年秀清;郝小梅;仁仟;张建杰
4.柴达木盆地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特征分析 [J], 高斌斌;徐耀辉;李可文
5.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不同沉积环境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应用 [J], 曹剑;边立曾;胡凯;刘云田;汪立群;杨少勇;陈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成烃演化与油气运聚特征研究——【石油有机地球化学】

生烃母质特征
与A型和B型红藻明显 不同的是,这一类型 的红藻以原地或异地 搬运的皮层附着于髓 部生长为特征,而且 既不象A型红藻一样 髓部呈“断裂”状, 也不象B型红藻一样 在髓部中间生长有大 量的孢子囊。髓部直 径较A型和B型相对都 要小一些(20μm)。
➢
D 型 红 藻
生烃母质特征
➢
E 型 红 藻
➢ 一、区域背景和主要烃源岩分布特征 ➢ 二、烃源岩的生烃母质 ➢ 三、烃源岩基础地球化学特征 ➢ 四、烃源岩中可溶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 ➢ 五、烃源岩生烃模拟实验研究 ➢ 六、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 七、原油来源与运移特征分析 ➢ 八、油气成藏过程的流体历史分析与有
利勘探方向预测
柴北缘西段 面积:2.8万km2
苏干湖
赛什腾-鱼卡 伊北
柴北缘地区中下侏罗统( J1+2)残余厚度图
红山
德令哈
J1分布在冷湖-南八仙构造带以西,J2分布在冷湖-南八仙构造带以东。J1较J2厚度大面积广。 下侏罗统面积21100km2:伊北3590km2,冷西320km2,昆特依350km2(>800m)。 中侏罗统面积5130km2:赛什腾-鱼卡860km2,苏干湖323km2。红山450km2。德令哈2680km2。
(二)浮游藻类
1、葡萄球藻(丛粒藻):典 型的葡萄球藻仅见于两块样 品中的事实表明其分布并不 广泛,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葡萄球藻不是柴北缘地区的 主力生烃母质类型。即使是 这两块样品,其成烃生物也 主要是由底栖藻类所构成。
生烃母质特征
2、疑源类:本次工作在 柴北缘地区发现的疑源类 与葡萄球藻一样,分布很 局限,主要发现于冷湖五 号构造的冷科1井中(LK12,3485.1 m;LK1-12, 4235.9 m)中。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生物有机相_刘云田

文章编号:1000-0747(2008)03-0281-08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生物有机相刘云田1,2,胡凯1,曹剑1,杨少勇2,边立曾1,汪立群2,陈琰2(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02014,40572056,40638042)摘要: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侏罗系烃源岩的主要生烃显微组分包括藻类体、角质体和孢子体,根据这3种不同显微组分在岩石中的赋存特征、丰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含量,将侏罗系泥岩的成烃生物相分为4类:富集有机质型(A型)、有机质密集搬运-沉积聚集型(B型)、有机质稀疏搬运-沉积聚集型(C型)、有机质碎屑状散布型(D型)。
从A型到D型,有机质丰度逐渐降低,类型逐渐变差。
对油气勘探和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优质烃源岩是A型生物相泥岩,该类烃源岩发育较高丰度的层状藻类体,有机碳含量大于4.0%,有机质类型为Ò1)Ò2型,一般只在下侏罗统下部和中侏罗统七段的局部层段发育,往往集中在几米至十几米厚的富集有机质层段,多形成于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闭塞环境。
图5表3参20关键词:优质烃源岩;生物相;有机地球化学;侏罗系;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中图分类号:P593文献标识码:AOrganic biofacies of Jurassic source rocks innorthern Q aidam Basin,NW ChinaLIU Yun-tian1,2,H U Kai1,CAO Jian1,YAN G Shao-yong2,BIAN L-i zeng1,WAN G L-i qun2,CH EN Yan2(1.Dep ar tment of Ear th Sciences,N anj ing Univer sity,N anj ing210093,China;2.P etr oChina Qinghai Oilf ield Comp any,D unhuang736202,China))Abstract:Org anic petrological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indicates that algae,cutinites and sporophytes are the main o rganic macerals of Jurassic mudstone so urce rocks in the northern Qaidam Basin.A ccording to the occurr ence and abundance of these three types of macerals in rocks as well as their relative contents,the hydrocarbon-generating biofacies ar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A(alg ae-bed), B(dense transport-depo sit algae),C(sparse transport-deposit algae)and D(alg ae-bits).F rom type-A to type-D rocks,the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 g radually decreases,and the quality gets po or.T he type-A source rock has the best generative potential, with T OC hig her than4.0%and o rganic matter types ofÒ1-Ò2.It occurs only in parts(with ca.several to tens of meters)of the Low er Jurassic and the Seventh M ember of M iddle Jurassic strata,implying the heter ogeneity of so urce goon environments of lake-deltaic sedimentary systems are g ood for its deposition.Key words:or ganic-r ich sour ce r ock;biofacies;or ganic geo chemistr y;Jur assic;no rthern Q aidam Basin0引言柴达木盆地北缘(以下简称柴北缘)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发育了一套在中国西北地区众多盆地中普遍存在的侏罗纪煤系,属于中亚中生界油气聚集带[1,2]。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生物有机相

柴 达 木 盆 地 北 缘 侏 罗 系烃 源 岩 生 物 有 机 相
刘 云 田 ,胡 凯 ,曹 剑 ,杨 少 勇 ,边 立 曾 ,汪 立群 ,陈琰
(. 京 大 学 地 球 科 学 系 ; . 国 石 油 青 海 油 田 公 司 ) 1南 2中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金 ( 0 0 0 4 4 5 2 5 , 0 3 0 2 4 6 2 1 ,0 7 0 6 4 6 8 4 ) 摘 要 :柴 达 木 盆地 北 缘 地 区侏 罗 系 烃 源 岩 的 主 要 生 烃 显 微 组 分 包 括 藻 类 体 、 质 体 和 孢 子 体 , 据 这 3种 不 同 显 微 角 根 组分 在岩 石 中的赋 存特 征 、 度 , 及 它们 之 间 的相 对 含 量 , 侏 罗 系 泥 岩 的成 烃 生物 相 分 为 4类 : 集 有 机 质 型 丰 以 将 富 ( 型 ) 有 机 质 密 集 搬 运 一 积 聚 集 型 ( 型 ) 有 机 质 稀 疏 搬 运 一 积 聚 集 型 ( 型 ) 有 机 质 碎 屑 状 散 布 型 ( 型 ) 从 A 、 沉 B 、 沉 C 、 D 。
BI N — e 。 W A N G — n A Liz ng , Liqu , CH EN a Y n ( .De a t n f Ea t ce cs 1 p rme t rh S in e ,Na jn ie st o n i g Unv riy,Na jn 1 0 3,Chn n ig2 0 9 ia; 2 PerCh n n h i l il o a y.Du h a g 7 6 0 . to iaQig a f ed C mp n Oi n u n 3 2 2,Ch n ) ia )
A 型到 D型 , 机质 丰度 逐渐 降低 , 型逐 渐变 差 。对 油 气勘 探 和 地 质研 究具 有 重要 意义 的 优质 烃 源 岩 是 A 型生 有 类 物 相 泥 岩 , 类 烃 源 岩 发 育 较 高 丰 度 的 层 状 藻 类 体 , 机 碳 含 量 大 于 4 0 , 机 质 类 型 为 Ⅱ, Ⅱz , 般 只 在 下 该 有 . 有 一 型 一
3 柴北缘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章烃源岩基础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烃潜力柴北缘地区烃源岩的基础地球化学特征过去已经有了比较多的研究(党玉琪等,2003;王玉华等,2004;包建平等,2004),本次工作将主要根据新采样品的分析结果,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分别从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等方面归纳总结本区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在此基础上,结合第一章烃源岩的分布特征,以及第二章生烃母质的研究成果,综合评价本区烃源岩的生烃潜力。
第一节烃源岩基础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一、样品与分析结果早侏罗世,塔里木地块与柴达木地块发生差异运动,两地块间属于伸展构造环境,形成断陷盆地。
由于区域构造应力场为近东西向右行扭张,所以断层呈右列展布。
在这些同生断层的控制下,形成一系列右行雁列凹陷,如昆特依凹陷和伊北凹陷(图2-1)。
此时的冷湖—南八仙构造带基本为下侏罗统地层的沉积上超尖灭带所在,即下侏罗统地层向东部、北部的赛什腾凹陷超覆尖灭(杨永泰等,2001)。
早侏罗世末—中侏罗世早期,柴北缘地区的构造环境发生变化,塔里木地块相对柴达木地块大规模地向东迁移,造成柴达木西部由早期的伸展构造环境转变为挤压环境,柴北缘西段冷湖—南八仙以南、以西地区的隆升,沉积中心向东迁移至大煤沟、鱼卡等地区。
与下侏罗统地层的分布特征类似,冷湖—南八仙构造带也是中侏罗统残余地层的削蚀尖灭带,即中侏罗统地层分布在冷湖—南八仙构造带以东、以北的赛什腾凹陷及鱼卡凹陷等地区,向冷湖—南八仙构造带上超削蚀减薄并尖灭。
该特征在许多地震剖面上清晰可见(杨永泰等,2001)。
对中、下侏罗统烃源岩而言,下侏罗统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已多有研究(党玉琪等,2003;王玉华等,2004),而中侏罗统迄今报道的数据相对较少,先前仅在鱼卡和红山地区有过为数不多的井下样品分析,但大多数测试结果均来自于露头样品(王玉华等,2004)。
因此,鉴于鱼卡露头煤矿鱼卡25井样品提供了对中侏罗统烃源岩进行研究的良好机会,所以本次工作的样品主要集中于中侏罗统(12 块),并也包括7块下侏罗统和1块石炭系样品用于对比分析,进行了常规的烃源岩基础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包括有机碳含量、热解、氯仿沥青“A”、镜质体反射率及有机显微组分等(表3-1和3-2)。
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综合评价

2.34/23 0.0477/3 43/2 6.29/10 182/10
2.11/45 0.022/7 100/5 1.81/18 47/18
1.71/9
0.41/9 20/9
2.74/16
5.21/16 141/16
2.08/7
3.53/7 98/7
1.77/9
3.23/9 140/9
卷 (Volume)28,期 (Number)4,总 (SUM)103 页 (Pages)464~469,2004,11(Nov.,2004)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eotectonicaetMetallogenia
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综合评价
胡 勇 1,2,刘 平 1,曹 海 防 1
(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2.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甘肃 敦煌 736202)
(4)碳 质 泥 岩 各 显 微 组 分 组 内 组 成 基 本 格 局 与 煤 相 似 ,主 要 为 繁 殖 型 母 质 ,是 良 好 的 气 源 岩 。
综 合 干 酪 根 元 素 组 成 、碳 同 位 素 特 征 、热 解 特 征 及 有 机 显 微 组 成 特 征 ,柴 北 缘 中 、下 侏 罗 统 烃 源 岩 有 机质 类 型 为 Ⅱ -Ⅲ2 型。 昆 特 异 坳 陷 除 鄂 博 梁 次 凹、冷西次凹有机 质 类 型 为 Ⅱ 型 外,其 它 地 区 为 Ⅲ1 型。中侏罗统 烃 源 岩 多 为 Ⅲ2 -Ⅲ1,鱼 卡 断 陷 烃 源 岩有机质类型 较 好,为 Ⅲ1 -Ⅱ 型。 从 柴 北 缘 中、下 侏罗统烃源岩有机 质 类 型 看,这 套 地 层 应 以 生 气 为 主生油为辅。
表 2 柴北缘不同地区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Table2 AbundanceoforganicmattersinJurassichydro
(一)柴北缘位置和地层发育特征

(一)柴北缘位置和地层发育特征柴达木盆地不仅是中国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同时也是青藏高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柴达木盆地面积约1.2×105km 2,周缘被造山带所围。
柴达木盆地分为北部块断带、西部坳陷区和东部坳陷区(图1-0)。
柴北缘是侏罗系地层分布的主要地区。
(二)柴北缘烃源岩特征ab图1-0 柴北缘构造位置和构造单元划分III A带II D表1-9柴北缘中新生界地层及岩性地界第中七狮下上下路白古灰色砾、砂岩与、棕灰、土黄色泥灰、褐灰色砂泥岩互层为主,上部黄、褐、棕黄、灰色灰泥岩云质泥深灰、黑色夹层、绿色灰泥岩、云黑、深灰、灰色灰泥岩、云泥岩、棕红、灰、深灰色砂、泥岩互层,中、下部灰白、灰、棕红色砂岩和浅棕红色泥质和蓝灰色砂质岩夹黄紫红色砂砾岩,灰白、灰绿色砂质灰、灰绿、灰黑色泥岩、炭质页岩T 6层系统组岩性简述岩性剖面四系下更新统个泉组子沟组上油砂山组油砂山组干柴沟组干柴沟组乐河组犬牙沟组红水沟组采石岭组大煤沟组小煤沟组垩系侏罗系上统中统下统上新统中新统渐新统始新统新生界第三系Q 1+2N 23N 22N 21N 1J 31J 32J 2J 1E 1+2KE 3261--2354673--1221822--17981243-2482616--848644--1966267--1043853--145145--58914--83345--1405193--1509岩互层,夹有灰质泥岩、碳质泥岩。
石膏、盐岩层增多,出现碳质泥页岩。
盆地北部为棕色砂砾岩。
粒屑灰岩、砂质泥岩与粉砂岩互层,夹有含砾砂岩。
泥岩、粒屑碳酸盐岩与灰质云质泥页岩,夹有薄层粉砂岩。
灰质云泥岩与薄层粉砂岩互层,下部含有石膏、盐岩层和粒屑碳酸盐岩。
上段灰、深灰色碳酸盐岩、蒸发岩与沿线岩互层夹粉砂岩条带,下段棕红、深灰色灰质、云质泥岩、泥灰岩、泥云岩与粉细砂岩互层,含石膏、盐岩团块和膏泥岩。
夹有灰质泥岩和石膏质泥岩。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两类不同有机_省略_丰度泥岩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对比研究_杨少勇

文章编号:100020550(2008)0420688209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602014)资助.º包建平,汪立群,陈琰,等.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成烃演化研究.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006.收稿日期:200720Z 210;收修改稿日期:2007212221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两类不同有机质丰度泥岩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对比研究¹杨少勇1 曹 剑2 刘云田1,2胡 凯1 边立曾1 汪立群2 陈 琰2(1.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勘探事业部 甘肃敦煌736202;2.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 210093)摘要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分别选取有机碳含量很低和较高的侏罗系泥岩样品,对比分析了它们在生物标志物组成上的差异。
结果发现,高有机质丰度泥岩的生标组成与我国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有机质的特征差异不大,相比而言,低有机质丰度泥岩的正烷烃以前主峰为特征,P r /Ph 比值在1.0左右,三环萜烷和伽马蜡烷丰度较高,并在部分样品中检出了252降藿烷系列。
结合泥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认为这些差异可能反映了泥岩沉积环境和生烃母质的不同:高有机质丰度泥岩的有机显微组分以相对弱还原条件下的形态有机质为主,包括藻类体、孢子体和角质体等,而低有机质丰度泥岩的有机显微组分以相对强还原条件下的矿物沥青基质为主,其母质可能来源于低等显微菌藻类。
进一步通过对比不同有机质丰度泥岩,以及区内原油生标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研究区的油源问题。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侏罗系泥岩烃源岩油源对比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一作者简介 杨少勇男1968年出生高级工程师石油地质学通讯作者曹剑E 2m ai:l j cao @nju .edu .cn中图分类号P593 文献标识码A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地区位于盆地东北缘,是属于中亚中生界油气聚集域的一个侏罗纪煤系含油气系统[1~3],尽管存在一些争议,但多数学者认同,区内油气主要源于侏罗系泥质烃源岩的贡献,煤和炭质泥岩是气源岩,对原油聚集的贡献可能有限[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 参 2井 结 绿 素 圆顶 山 路 乐 河 尕中2 O井 旺 尕 秀
3 1 4 1 2 4 2 5 0 2 2 0 4 3 8 7 3
9 7 7 3 1 5 5 l O 9 2 7 2 3 5
鱼 2 8井 鱼 卡 煤 矿 大头羊 绿 草 山 大 煤 沟 柏 树 山
地 区 ,大 面积 发育 在德 令 哈地 区 ( 见表 1 ) 。 柴北缘 下侏 罗 统地 层 主要发 育在 一里 坪
表 1 中侏 罗 统 地 层 厚 度 及 烃 源 岩 厚 度 统 计 表
井馘 剖 面
2 1 4 l O 7
凹陷 ,在 大 煤 沟 地 区有 小 部 分 下 侏 罗 统 地
长江大学学报 ( 自科 版 ) 2 0 1 4 年1 月号石油中旬刊 第 1 1 卷第2 期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g t z e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S c i E d i t ) J a n . 2 0 1 4 .Vo 1 . 1 1 No . 2
侏 罗 系烃 源 岩 演 化处 于 低 熟一 成 熟 阶段 ,表 明该 区具 有 良好 的 油 气 勘 探 前 景 。
[ 关 键 词 ] 柴 北 缘 ;侏 罗 系 ;烃 源 岩 评 价
[ 中图分类号]T E l 2 2 . 1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 6 7 3—1 4 0 9( 2 0 t 4 )0 2 — 0 0 2 1 —0 3
2 1 1 5 4 1 4 9 5 6 3 4 9 9 7 1 3 6
1 1 2 3 5 1 8 O 2 6 9 5 6 9 5 5
[ 收稿 日期]2 0 1 3 —1 0—2 2 [ 作者简介]高斌斌 ( 1 9 8 6 一 ) ,男 ,硕士生 ,现主要从事油气地质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 通讯 作者]徐耀辉 ( 1 9 7 2 一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现主要从事油气地球化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E — m a i l
层 ,下侏罗 统 地层厚 度 一般 为 1 0 0 0  ̄1 4 0 0 m
井馘
涧
9 3 8 6
潜 深 6井
羊 水 河 K1 1 — 3井
左 右 ,在 构 造 断 裂 处 往 往 形 成 大 厚 度 分 布 区 ,如冷湖 地 区厚 度均 逾 1 7 0 0 m。此 外 ,在 鄂博 梁 I 号 以北也 形成 了一个 面 积 不大 但 厚 度 可达 1 7 0 0 m 的 局 部 洼 陷 。下侏 罗 统 分 布 主 体受 西域 系控 制 ,同 时其 西北 部又受 到 阿
科 学 依据 。
烃 源 岩 厚 度 和 分 布 特 征
柴北 缘侏 罗 系烃源 岩 主要发 育 在 中侏 罗 统和 下侏 罗统 2套 地层 中, 中侏 罗 统分 布 向北 扩展 ,在 冷湖 构 造 带 以北 表 现 为削截 ,在 马海 一 南八 仙构 造带 西 北侧 则 以 向 马海 凸起 上 超 覆 为 特征 ,主要 发 育 在德 令 哈 断 陷构造 带 及 鱼 卡 的西 北 部 。根 据 地 震 、井 及 露 头 资 料 ,显 示 中侏 罗 统 地 层 残 余 厚 度 可 达 5 0 0 ~ 1 0 0 0 m 左 右 ,烃 源岩厚 度 可达 3 5 0 ~5 0 0 m 左 右 。地层 厚 度 较 大 区发 育 在 赛 什腾 山东 段 山前 部 位 的鱼 卡
以辫 状河 三角 洲 、湖泊 沉 积为 主 ,到晚 侏 罗世湖 泊 消失 ,之后 以辫 状 河沉 积为 主 。所 以 ,三 角洲 、半深
湖 、深湖 相为 柴北 缘侏 罗 系 的主要 沉积相 类 型L 2 ] 。柴北 缘油 气 资源前 景 广 阔 ,已经成 为柴 达木 盆地 油气 勘 探 的 战略接 替 区 。为此 ,笔者 从 成烃 的角 度探讨 了柴北缘 侏 罗 系烃 源岩 的特 征 ,以便 为勘探 决策 提供
柴北 缘是 柴达 木盆 地 油气勘 探 的重 点 区域 ,位 于柴达 木 盆地 的东 北部 ,是 一条 呈从 东南 到西北 走 向 的坳 陷地 带 ,地质 构造 方 面属 于柴 北坳 陷 区块 ,西 起 阿尔 金 山 ,东 到德 令 哈 断 陷东 端 ,北 界 为 祁 连 山一
赛 什 腾 山等 山系 ,南界 在 一里 坪 凹陷 、涩北 斜坡 和南 斜坡 的东北 部 ,沉积 岩面 积约 为 4 ×1 0 k m 。柴北
缘 是 在具 有元 古代 深变 质 岩系及 古 生代 变质 岩 和古 生代末 浅 变质 岩系 组成 的基 底 以及 元 古代褶 皱 变形地
块 上 ,于印支 运动 后 的晚 三叠世 发 育起来 的一个 断 坳 复合 盆 地 [ 1 ] 。该 区构 造 活 动强 烈 ,构 造 应 力 复杂 , 中生 代构 造运 动形 成 了一 系列 隆起 ,新 生代 构造 运动 形成 了一 系列 褶皱 和 断层 。柴北 缘在 早 、中侏 罗世
柴 达木 盆 地 柴 北 缘 侏 罗 系烃 源 岩 特 征 分 析
高 斌 斌( 主 薹 霎
李可文 ( 广东省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会, 广东广州5 1 0 0 6 0 )
)
徐 耀 辉 ( 长江大学地球 环境与水资源学院, 湖北 武汉 ] 柴 北 缘 侏 罗 系 烃 源 岩 主 要 发 育在 中 、 下侏 罗 统 。 根 据 有 机 碳 及 岩 石 热 解 、 干 酪 根 镜 检 等 资 料 ,从
成 烃 的角 度 对 柴 北 缘 侏 罗 系 烃 源 岩 进 行 了评 价 。 结 果 表 明 ,柴 北 缘 侏 罗 系 烃 源 岩 厚 度 大 , 分 布 范 围广 ; 烃 源 岩 有机 质 丰 度 较 高 ,大 部 分 烃 源 岩 为 中 等一 好 烃 源 岩 ;有 机 质 类 型 主 要 为 Ⅱ型 , 生 烃 潜 力 大 ; 柴 北 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