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调频发射电路集萃 2
几款无线话筒电路电路图及原理

几款无线话筒电路来源:滕州科苑电子作者:未知字号:[大中小]编者按: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颇有代表性的几款业余情况下容易制作成功的88~108MHz调频广播范围内的小功率发射电路,其中有简易的单管发射电路,也有采用集成电路的立体声发射电路。
主要用于调频无线耳机、电话无线录音转发、遥控、无线报警、监听、数据传输及校园调频广播等。
单声道调频发射电路图1是较为经典的1.5km单管调频发射机电路。
电路中的关键元件是发射三极管,多采用D40,D5O,2N3866等。
工作电流为60--80mA。
但以上三极管难以购到,且价格较高,假货较多。
笔者选用其他三极管实验,相对易购的三极管C2053和C1970是相当不错的,实际视距通信距离大于1.5km。
笔者也曾将D40管换成普通三极管8050,工作电流有60--80mA,但发射距离达不到1.5km,若改换成9018等,工作电流更小,发射距离也更短,电路中除了发射三极管以外;线圈L1和电容C3的参数选择较重要,若选择不当会不起振或工作频率超出88--108MHz范围。
其中L1,L2可用0.31mm的漆包线在3.5mm左右的圆棒上单层平绕5匝及10匝,C3选用5-20pF的瓷介或涤纶可调电容。
实际制作时,电容C5可省略,L2上也可换成10-100mH的普通电感线圈。
若发射距离只要几十米,那么可将电池电压选择为1.5-3V,并将D40管换成廉价的9018等,耗电会更少,也可参考《电子报》2000年第8期第五版(简易远距离无线调频传声器)一文后稍作改动。
图1介绍的单管发射机具有电路简单,输出功率大,制作容易的特点,但是不便接高频电缆将射频信号送至室外的发射天线,一般是将0.7--0.9m的拉杆天线直接连在C5上作发射的,由于多普勒效应,人在天线附近移动时,频漂现象很严重,使本来收音正常的接收机声音失真或无声。
若将本发射机作无线话筒使用,手捏天线时,频漂有多严重就可想而知了。
图2为2km调频发射机电路。
无线话筒电路图大全

无线话筒电路图大全发布: | 作者: | 来源: luzhongguo | 查看:3175次 | 用户关注:无线话筒电路图大全:介绍了颇有代表性的几款业余情况下容易制作成功的88~108MHz调频广播范围内的小功率发射电路,其中有简易的单管发射电路,也有采用集成电路的立体声发射电路。
主要用于调频无线耳机、电话无线录音转发、遥控、无线报警、**、数据传输及校园调频广播等。
单声道调频发射电路图1是较为经典的1.5km单管调频发射机电路。
电路中的关键元件是发射三极管,多采用D40,D5O,2N3866等。
工作电流为60--80mA。
但以上三极管难无线话筒电路图大全:介绍了颇有代表性的几款业余情况下容易制作成功的88~108MHz调频广播范围内的小功率发射电路,其中有简易的单管发射电路,也有采用集成电路的立体声发射电路。
主要用于调频无线耳机、电话无线录音转发、遥控、无线报警、**、数据传输及校园调频广播等。
单声道调频发射电路图1是较为经典的1.5km单管调频发射机电路。
电路中的关键元件是发射三极管,多采用D40,D5O,2N3866等。
工作电流为60--80mA。
但以上三极管难以购到,且价格较高,假货较多。
笔者选用其他三极管实验,相对易购的三极管C2053和C1970是相当不错的,实际视距通信距离大于1.5km。
笔者也曾将D40管换成普通三极管8050,工作电流有60--80mA,但发射距离达不到1.5km,若改换成9018等,工作电流更小,发射距离也更短,电路中除了发射三极管以外;线圈L1和电容C3的参数选择较重要,若选择不当会不起振或工作频率超出88--108MHz范围。
其中L1,L2可用0.31mm的漆包线在3.5mm左右的圆棒上单层平绕5匝及10匝,C3选用5-20pF的瓷介或涤纶可调电容。
实际制作时,电容C5可省略,L2上也可换成10-100mH的普通电感线圈。
若发射距离只要几十米,那么可将电池电压选择为1.5-3V,并将D40管换成廉价的9018等,耗电会更少,也可参考《电子报》2000年第8期第五版(简易远距离无线调频传声器)一文后稍作改动。
无线话筒电路集锦

无线话筒电路集锦几款无线话筒电路编者按: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颇有代表性的几款业余情况下容易制作成功的88~108MHz调频广播范围内的小功率发射电路,其中有简易的单管发射电路,也有采用集成电路的立体声发射电路。
主要用于调频无线耳机、电话无线录音转发、遥控、无线报警、监听、数据传输及校园调频广播等。
单声道调频发射电路图1是较为经典的1.5km单管调频发射机电路。
电路中的关键元件是发射三极管,多采用D40,D5O,2N3866等。
工作电流为60--80mA。
但以上三极管难以购到,且价格较高,假货较多。
笔者选用其他三极管实验,相对易购的三极管C2053和C1970是相当不错的,实际视距通信距离大于1.5km。
笔者也曾将D40管换成普通三极管8050,工作电流有60--80mA,但发射距离达不到1.5km,若改换成9018等,工作电流更小,发射距离也更短,电路中除了发射三极管以外;线圈L1和电容C3的参数选择较重要,若选择不当会不起振或工作频率超出88--108MHz范围。
其中L1,L2可用0.31mm的漆包线在3.5mm左右的圆棒上单层平绕5匝及10匝,C3选用5-20pF的瓷介或涤纶可调电容。
实际制作时,电容C5可省略,L2上也可换成10-100mH的普通电感线圈。
若发射距离只要几十米,那么可将电池电压选择为1.5-3V,并将D40管换成廉价的9018等,耗电会更少,也可参考《电子报》2000年第8期第五版(简易远距离无线调频传声器)一文后稍作改动。
图1介绍的单管发射机具有电路简单,输出功率大,制作容易的特点,但是不便接高频电缆将射频信号送至室外的发射天线,一般是将0.7--0.9m的拉杆天线直接连在C5上作发射的,由于多普勒效应,人在天线附近移动时,频漂现象很严重,使本来收音正常的接收机声音失真或无声。
若将本发射机作无线话筒使用,手捏天线时,频漂有多严重就可想而知了。
图2为2km调频发射机电路。
本电路分为振荡、倍频、功率放大三级。
GMEIF调频发射机电路分析

声屏世界天线阻抗向馈管方向逐步计算,一步一步把串臂和并臂计入天线侧等效阻抗。
当遇到串臂时把天线侧等效阻抗化为串联形式,当遇到并臂时把天线侧等效阻抗化为并联形式。
最终阻抗等于传输电缆输入阻抗,实现阻抗匹配。
Rp ·Xpj Rp+Xpj =Rs+Xsj 可以推导出:Rp/Xp=Xs/Rs=Q;Rs=Rp/(1+Q 2);Rp=Rs(1+Q 2)八二一台天线阻抗实测值如下:981Khz 26.3-j49.91350khz180.5-j310.6603khz 557.3-j305.8传输电缆输入阻抗50欧姆。
1350KHZ 发射机使用的是正「型网络进行阻抗匹配。
981KHZ 发射机使用的是倒「型网络进行阻抗匹配。
「型网络的计算原理是:把天调网络和天线等效阻抗一起视为一个无源二端网络。
令网络的等效阻抗Zc (Rc+jXc)等于馈线的特性阻抗W,然后解出虚部实部,并把天线输入阻抗的测试值Za(Ra+jXa)代入,求出天调元件的数值。
天调网络的主要功能是馈线与天线的阻抗匹配;滤除邻频干扰、本机谐波残波;防雷等。
该双频分馈共塔天调网络安装调试后,已使用一段时间。
在功率反馈,驻波比、温度等各个方面表现正常,收音无串音,机器工作稳定,达到了设计目标。
(作者单位:上饶八二一台)电控单元电控单元是GMEIF 调频发射机电源控制的核心部件,熟练掌握电控单元的原理和各功能部件对快速排查发射机的电力故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控单元用于电源、风机和面板按键的管理,它向主控单元发送电源和风机的工作状态以及各个功放电源电流数据。
电控单元的控制原理如下:J8-1与零线相连,J8-2,J8-3,J8-4分别与三相火线相连,DZ1,DZ2,DZ3用于显示三相380V 供电线路的连通状态,J8-5与单相相连,J8-9是整机供电系统控制点,J8-10是风机通断控制点,开关锁KGS 用于手动开关,当监控系GMEIF 调频发射机电路分析□黄志强黄亮亮技术交流统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开关机时,可用开关锁手动开关机。
几例调频发射电路

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颇有代表性的几款业余情况下容易制作成功的88~108MHz调频广播范围内的小功率发射电路,其中有简易的单管发射电路,也有采用集成电路的立体声发射电路。
主要用于调频无线耳机、电话无线录音转发、遥控、无线报警、监聴、数据传输及校园调频广播等。
单声道调频发射电路图1是较为经典的1.5km单管调频发射机电路。
电路中的关键元件是发射三极管,多采用D40、D50、2N3866等,工作电流为60~80mA。
但以上三极管难以购到,且价格较高,假货较多。
笔者选用其他三极管实验,相对易购的三极管C2053和C1970是相当不错的,实际视距通信距离大于1.5km。
笔者也曾将D40管换成普通三极管8050,工作电流有60~80mA,但发射距离达不到1.5km,若改换成9018等,工作电流更小,发射距离也更短。
电路中除了发射三极管以外,线圈L1和电容C3的参数选择较重要,若选择不当会不起振或工作频率超出88~108MHz范围。
其中L1、L2可用∮0.31mm的漆包线在∮3.5mm左右的圆棒上单层平绕5匝及10匝,C3选用5~20pF的瓷介或涤纶可调电容。
实际制作时,电容C5可省略,L2也可换成10~100mH的普通电感线圈。
若发射距离只要几十米,那么可将电池电压选择为1.5~3V,并将D40管换成廉价的9018等,耗电会更少,也可参考《电子报》2000年第8期第五版《简易远距离无线调频传声器》一文后稍作改动。
图1介绍的单管发射机具有电路简单,输出功率大,制作容易的特点,但是不便接高频电缆将射频信号送至室外的发射天线,一般是将0.7~0.9m的拉杆天线直接连在C5上作发射的,由于多普勒效应,人在天线附近移动时,频漂现象很严重,使本来收音正常的接收机声音失真或无声。
若将本发射机作无线话筒使用,手捏天线时,频漂有多严重就可想而知了。
图2为2km调频发射机电路。
本电路分为振荡、倍频、功率放大三级。
电路中V1、C2~C6、R2、R3及L1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其振荡频率主要由C3、C4和L1的参数决定,其振荡频率为44~54MHz,该信号从L1的中心抽头处输出,再经过C7耦合至V2放大,由C8和L2选出44~54MHz的二倍频信号,即88~108MHz,此信号由C9耦合至V3进行功率放大,V3由3只3DG12三极管并联组成,可扩大输出功率。
3伏调频发射机电路

3伏调频发射机电路
3伏调频发射机电路
线圈焊接到位后传播线圈相距约0.5至1mm,使他们没有接触。
如果你没有第一次修剪,您可以使用一个固定值电容,可以改变TX频率,通过调整线圈的间距或放置的铁氧体线圈内的小块,但更好的方式来改变发射频率是使用可变电容器。
一个很漂亮的一个简单而有用的电路图调频发射机播种在这个原理。
这种调频发射机电路非常简单,它有一个可以接受的传输。
从这个调频发射机电路过渡的信号,可以收到近300米露天的电路需要一个3volts工作电压和FM波段可调谐的任何地方,您可以使用此射频发射电路发射信号从你家的花园或在房间。
要收听的信号,您可以使用任何无线电(便携式或不),可以工作在FM波段。
线圈应约3mm的直径和5圈。
导线是镀锡铜线,直径0.61毫米。
线圈焊接到位后传播线圈相距约0.5至1mm,使他们没有接触。
如果你没有第一次修剪,您可以使用一个固定值电容,可以改变TX频率,通过调整线圈的间距或放置的铁氧体线圈内的小块,但更好的方式来改变发射频率是使用可变电容器。
连接半或四分之一波长的天线向空中点(线长度)。
在FM频率为100 MHz这些长度分别为150厘米和75厘米。
这种射频发射电路的校准很简单,你只需要在一定的距离放置一个无线电发射器和设置约89 - 90MHZ某处 ( 选择发射频率)和之后,不同发射器的振荡频率,通过改变电容值。
发射频率设置为所需的频率传输信号的时候,你可以听到。
几款无线电电路

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颇有代表性的几款业余情况下容易制作成功的88~108MHz调频广播范围内的小功率发射电路,其中有简易的单管发射电路,也有采用集成电路的立体声发射电路。
主要用于调频无线耳机、电话无线录音转发、遥控、无线报警、监听、数据传输及校园调频广播等。
单声道调频发射电路图1是较为经典的1.5km单管调频发射机电路。
电路中的关键元件是发射三极管,多采用D40,D5O,2N3866等。
工作电流为60--80mA。
但以上三极管难以购到,且价格较高,假货较多。
笔者选用其他三极管实验,相对易购的三极管C2053和C1970是相当不错的,实际视距通信距离大于1.5km。
笔者也曾将D40管换成普通三极管8050,工作电流有60--80mA,但发射距离达不到1.5km,若改换成9018等,工作电流更小,发射距离也更短,电路中除了发射三极管以外;线圈L1和电容C3的参数选择较重要,若选择不当会不起振或工作频率超出88--108MHz范围。
其中L1,L2可用0.31mm的漆包线在3.5mm左右的圆棒上单层平绕5匝及10匝,C3选用5-20pF的瓷介或涤纶可调电容。
实际制作时,电容C5可省略,L2上也可换成10-100mH的普通电感线圈。
若发射距离只要几十米,那么可将电池电压选择为1.5-3V,并将D40管换成廉价的9018等,耗电会更少,也可参考《电子报》2000年第8期第五版(简易远距离无线调频传声器)一文后稍作改动。
图1介绍的单管发射机具有电路简单,输出功率大,制作容易的特点,但是不便接高频电缆将射频信号送至室外的发射天线,一般是将0.7--0.9m 的拉杆天线直接连在C5上作发射的,由于多普勒效应,人在天线附近移动时,频漂现象很严重,使本来收音正常的接收机声音失真或无声。
若将本发射机作无线话筒使用,手捏天线时,频漂有多严重就可想而知了。
图2为2km调频发射机电路。
本电路分为振荡、倍频、功率放大三级。
电路中V1、C2--C6、R2、R3及L1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其振荡频率主要由C3、C4和L1的参数决定,其振荡频率为44~54MHz,该信号从L1的中心抽头处输出,再经过C7耦合至V2放大,由C8和L2选出44~54MHz的二倍频信号,即88-108MHz,,此信号由C9耦合至V3进行功率放大,V3由3只3DGl2三极管并联组成,可扩大输出功率。
简易便捷易制的Fm发射器电路集

简易便捷易制的Fm发射器电路集9018简易调频发射器电路上图中的发射器线圈是用1.0mm的漆包线在3.2mm的钻头上绕6-8圈,可覆盖88-108MHz,7圈时在100MHz附近。
距离不是很远,<100米(开阔地带)!虽距离不远,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有帮助的!本无线话筒电路设计合理、造型美观大方、传声距离远、使用寿命长、经济实惠、耗电小,非常适合普通FM调频收音机接收使用。
振荡线圈L的制作:在Ф5mm的直柄钻花上用Ф0.5mm的漆包线平绕4T脱后即成。
振荡线圈L的调整:打开收音机(置于FM段)和话筒开关,然后手持话筒,一边对话筒讲话一边调收台旋钮,直到收音机中传出自己的声音为。
如果在整个频段(即88~108MHz)仍收不到自己的声音,仔细拨动振荡线圈L,拨动时只需拉开或缩小线圈每匝之间的距离,调整时应仔细。
若调整线圈的松紧仍无凑效应将L焊下来增加一匝或者减少一匝(因电子元件参数的影响),重新焊上后继续上述调整。
在准备安装制作前,请用万用表筛选一下各个元件的质量,有条件的话将各瓷片电容测量一下电容量,这样就万无一失,一装即成功。
在焊接时要保证质量,不能出现虚焊、假焊、错焊。
1)高频三极管V1和电容C3、C5、C6组成一个电容三点式的振荡器2)C4、L组成一个谐振器:谐振频率就是调频话筒的发射频率,根据图中元件的参数发射频率可以在88~108MHZ之间,正好覆盖调频收音机的接收频率,通过调整L的数值(拉伸或者压缩线圈L)可以方便地改变发射频率,避开调频电台。
发射信号通过C4耦合到天线上再发射出去。
3)R4是V1的基极偏置电阻,给三极管提供一定的基极电流,使V1工作在放大区。
4)R5是直流反馈电阻,起到稳定三极管工作点的作用。
5)话筒MIC采集外界的声音信号。
6)电阻R3为MIC提供一定的直流偏压,R3的阻值越大,话筒采集声音的灵敏度越弱,电阻越小话筒的灵敏度越高。
7)话筒采集到的交流声音信号通过C2耦合和R2匹配后送到三极管的基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余调频发射电路集萃 1-2
几种发射机性能的比较
由于1.5km调频发射机(见上期附图1)采用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天线参数稍微变动时,都将发生跑频现象,再则,由于是单管自激振荡发射,工作电流较大,当工作数秒钟至数分钟后,三极管的温度升高引起极间电容发生变化,也会带来振荡频率的改变(一般情况下是振荡频率降低),有时频漂竟达0.2~1MHz。
用作调频广播或远距离遥控报警时工作可靠性较差,但元件少,成本低,调试容易,适合初级爱好者作发射实验。
2km调频发射机(见上期附图2)采用振荡、倍频、功率放大三级电路,级间相对独立,频率的稳定度优于单管自激振荡发射的1.5km发射机,但开机数分钟后,仍有0.2~0.4MHz的频漂,这主要是由于V3的工作电流较大,温升高,引起极间电容发生变化,此变化通过C9引起C8与L2组成的谐振网络参数发生变化,加之V2温度升高后也引起C8与L2组成的谐振网络参数发生变化,此变化通过C7传递给C3、C4、L1、C5、C6、V1等组成的主振级,最终使振荡频率也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也是振荡频率降低),实验时可加强三极管的散热,减小级间耦合,可将C9、C7的容量减小,同时选择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晶体管、电阻、电容等,但频漂仍较严重。
上期附图3所示的无线耳机发射器,由于采用了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较图1、图2所示的发射机的频率稳定,在电视无线耳机等保真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场合很适宜。
上期附图4所示的晶体振荡式发射机由于采用了晶体,所以频率稳定性很好,但应用于调频广播和无线耳机时,调制的频偏较LC振荡器小得多,在用收音机收听时,音量较小,声音不圆润,一般更适合频偏较小的无绳电话及对讲机等电路中。
声表振子已广泛用于各种无线遥控及无线数据传输设备的发射机中,但频率在88~108MHz的声表振子难以购到,而各种性能优秀的频率合成的发射机制作比较麻烦,有兴趣者可参考《电子报》2000年第41期第五版《TGF-10型调频广播发射机数字频率合成器调制单元电路剖析》一文,该广播级发射机采用通用的摩托罗拉频率合成器专用芯片MC145152P作为核心,通过外接拨码开关可获得84~108MHz的高稳定度频率。
调频立体声发射机
(电路见图5)本电路的核心器件为立体声专用芯片BA1404。
很多调频立体声模块均将BA1404和外围元件封装在一个塑料或金属外壳内制成,只露出电源输入、音频输入、射频输出引线,只要了解BA1404以后,就知道调频
立体声模块内部是怎么一回事了。
来自音源的立体声音频信号经R1、R2、R5、C1、C3、C5(R4、R3、R6、C2、C4、C6)组成的网络耦合到BA1404。
经IC内部左(右)声道放大,再进行平衡调制,调制后的复合信号从IC的第{14}脚输出,后与第{13}脚上的导频信号通过R9、C15、R10、C16、C17构成的网络进行混频,混频后的复合信号进入IC的{12}脚,对IC的{8}、{9}、{10}脚,C20~C22及L3组成的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进行调频,IC的{10}脚上已调制的射频信号经内部放大后从第{7}脚输出,经C18、L2选频后送至天线TX1。
要实现调频立体声,BA1404的{5}、{6}脚需外接38kHz晶体,但业余制作时的确很难购得38kHz的专用晶体,所以在无该晶体的情况下,可以参考虚线内的电路,用分立元件制作一个38kHz振荡器,该38kHz信号经过R8、C10送入IC第{5}脚。
制作时,L1可用收音机中频变压器TTF-2-1、TTF-2-2或TTF-2-9等,同时注意引脚的连接不要搞错,{3}脚接地,{2}脚接V1的发射极,{1}脚为反馈和输出脚。
通过调整其磁芯可以获得频率较稳定、幅度足够高的38kHz信号。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C8宜选0.033μF的涤纶电容,不宜选择瓷片电容,因为瓷片电容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振荡
频率不稳,调频立体声工作不正常的现象。
由于BA1404的高频振荡是电容三点式振荡器,所以频率的稳定性较差,于是本电路不用原来的高频振荡器,改用外接频率较稳的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方法,可满足业余调频广播和调频无线耳机的要求。
如ZN-2001型调频立体声无线耳机的发射部分就采用了改进后的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立体声复合信号经V2电压放大后,通过C26、R14直接加在V3基极实现频率调制。
其特点是根据用户需要,可以用螺丝刀在机壳外调整L4的电感量,使其能在88~108MHz范围内自由调节,避开当地调频广播电台的频率。
该机另一特点是:电路板上已留有1~5W功率扩展部分,如校园广播时就可将该部分的元件装上,调试后即可投入使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若该无线耳机在增加功率后,仍然采用机上的鞭状天线发射,则强烈的射频信号将产生自身干扰,造成声音失真、有交流声或无声,所以一定要通过50Ω专用的通信电缆将射频信号在室外发射。
在装调功率扩展部分时,可以用如图5所示的射频检测器调整各级谐振状态。
将射频检测器的输入端(1kΩ电阻的一端)先接在前级放大三极管的集电极,调整集电极上的电感线圈,使射频检测器输出端的电压最高,然后按同样的方法逐级向后级调整,再检测天线端,最后统调各级电感线圈,使输出电压最高,即告完成。
与红外无线耳机
相比,调频立体声无线耳机的主机(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可以隔着墙壁正常使用,而红外线耳机则不能。
另外,普通红外线耳机无立体声功能,所以调频立体声无线耳机更适用,欣赏音乐时,更悦耳动听。
若安装了室外天线,即使很微弱的射频信号也能传很远,所以制作一副良好的天线比单纯提高发射功率有效得多。
制作一副水平极化、全向发射的天线比较麻烦,且一般的调频广播电台也采用水平极化方式,为了不产生干扰,所以笔者在此为读者介绍一种组装简易,效率较高的垂直极化天线。
由于人在移动时用耳机线兼作收音机天线收音时,耳机线是垂直的;汽车收音机的天线也近似垂直,所以垂直极化更适合移动接收。
该天线采用通信机专用的50Ω伞状天线,如图6所示,天线座上有4根或7根振子,每根长约0.75m,垂直的一根为发射天线的主振子,斜着向下的3根或6根振子共同组成模拟地,它们之间的角度是均匀的,主振子与组成模拟地的各振子之间的角度也按要求固定了,整个天线的阻抗为50Ω,10
MHz带宽内增益约2dB,驻波小于1.2。
许多场合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所以可以参考图7的电路,增设几个元件即可实现发射机的无线数字化传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