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PPT课件3 古诗词三首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课件(共108张PPT)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课件(共108张PPT)

默读诗词,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què
chán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横斜的树枝。
蝉叫声。
词意: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 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
词意: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 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思考: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从哪几个 方面来描写夏夜的山村风光的?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衬托出当时的清幽。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朗读诗句,说一说。
看到的: 明月 、 别枝 、 惊鹊 、 鸣蝉 、 稻子 。 闻到的: 稻花香 。 听到的: 蝉鸣 、 鹊啼 、 蛙声 、
3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 (今属浙江)的一段。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作者简派的主要作 家之一。其诗多写山水田园 的幽清境界。代表作有《春 晓》《过故人庄》等,收录 于《孟浩然集》中。
字词识记
默读古诗,读准字音。
月·夜行黄沙道中》朗读基调是欢快的,但由 于词中景物较多,朗读时语速不宜过快,应注 意停顿。
背诵指导:背诵时要边背边想象,感悟诗 句的含义,同时体会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默写指导:在反复朗读、背诵之后,可以 尝试默写,在默写中找出易忘、易错的地方, 再强化记忆。
《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 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 句说一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完美版PPT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完美版PPT课件
古诗词有

哪些?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唐代曲名。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这两句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浪大、浪高。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在天上,让人感觉静 谁能谧讲美讲好牛、温馨甜蜜。 郎织女的故事?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浪淘风簸自天涯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山城, 酒招子,酒馆外 山村。 悬挂的旗子之类
的标识。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公元420—589年先后建 都于建康的宋、齐、梁、 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5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55张PPT)

2.填空。
从视察顺序来看,诗人苏轼视察的地点先在_楼___上__,后 在__船__中__;从写作内容上来看,这首诗描画了西湖上的四幅 画面:__云__翻__、_雨___泻__、_风___卷__、__天__晴__。
3.结合注释,根据你的理解分别说说两联诗的意思。
(1)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给遮挡住, 白花花的雨点落在湖面像跳珠一样,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纭地跳进 了船舱。
2.“卷地风来忽吹散”中“忽”字体现了夏季怎样
的特点?
“忽”字显示了风的巨 大威力,体现了夏天天气 变化快的特点。
3.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 写在楼上所见的雨景的?
诗人描写了云、雨、风、水、山、船、楼等景物。
“未遮山”“乱入船” “忽吹散”“水如天”
“翻”“遮”“跳” “入”“吹”
4.找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
对偶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两句诗一方面抓住了日暮时分建德江畔的风景特点, 写出了自然之美:野旷、天低,写远景;江清、月近写近 景。另一方面,以野旷、江清之景烘托诗人羁旅的新愁旧 忧,情景交融:原野空旷,方显得远天低于树;江水清澈, 才见近人。旷野无限,乡关万里,诗人更觉寂寥凄凉;月 来相伴,平添安慰,却始终驱散不了那羁旅之人暮宿江舟 的种种愁绪。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 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 词人,是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 生坚决主张抗金,力图恢复中原。其词抒 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 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山河的作品。主要作品 有《清平乐·村居》《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课件(共198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课件(共198张PPT)

第五步:提问题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书 上做上记号,上课时要想办法解决。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初读感知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灿 烂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 璀璨的明珠。诗词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 的情感却十分丰富,读起来还朗朗上口,深受大 家的喜爱。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古诗词三首。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 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 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 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 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字义:梵语音译“禅那”的省称,佛 教指静思。如:坐禅
组词:(禅师)(口头禅)(佛性禅心)
运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们要小心哦!”每次玩 儿的时候,表哥总是念念有词地唠叨着这句口头禅。
多音字
卷 juǎn(卷尺)(卷入)(收旗卷伞)
juàn (长卷)(画卷)(开卷有益)
注意加点字的 读音!
我刚进 教 室 ,就 被 卷. (ju ǎn )入了 同 学们关 于 “开卷.
写一写
1.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师生评价。 2.听写生字、词语。 3.对照下面的词语,同桌互批,纠正错字。
建德江 喜鹊 鸣蝉
课堂小结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 秋江暮色 的诗。作 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 因而以 舟泊暮宿 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 出了作者 羁旅之思 。
课堂小结
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 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 人更亲。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 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 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 作者羁旅之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 轩。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 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达20年 。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恨而终 。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 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 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 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 轩长短句》。
孤寂、愁闷的心情。 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 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幽然而生。夜 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 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 又是一些新愁。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 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
古诗今译:
• 天色渐渐的昏暗了, 在外作客的愁思又缕缕地涌起。
• 一望无际的平野上, 远处的天空,好像比树木更低些。
• 月亮倒映在清澈江水上, 好像月亮就在人身边似的。
这是作者经钱塘江,夜泊停舟在建 德附近,旅途中有感而所作的诗。 诗中描写大地景色,读来让人也感 受到原野的苍茫。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写出了 作者怎样的心情?
苏轼作品: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走近作者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人 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 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豪放派词 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等, 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 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3 古诗词三首 课件(共3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3 古诗词三首   课件(共32张PPT)
惊鹊 鸣蝉
明月别枝③惊鹊,清风半夜
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
蛙声一片。


注释
③[别枝]横斜的树枝。
明月升上树梢惊飞 惊 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 鹊
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 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 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 来阵阵蛙声。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旧时茅店④社林⑤边,路转 溪桥忽见⑥。
注释
3 课后小结
课 后 小 结
在学习这三首古诗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首先,我深入了解了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感受到了 他们面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境遇时的思考与感悟。其次,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对唐诗、宋词等中国古 代文学经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体会到了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意识到了自己在古诗鉴赏方面的不足之处。例如,在理解古诗含义、分析诗 歌主题等方面还需要加强,需要更加注重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运用技巧。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 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 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诗(词)
景物
宿建德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孤舟 烟渚 旷野树江月④[茅店]用茅草盖的旅舍。 ⑤[社林]社庙丛林。
社,社庙,土地庙。
天上的星星时隐时现, 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 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 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 在眼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59张PPT)

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59张PPT)

课前导读
什么是词?
词是诗的别体,最初是配乐唱的,有长短 句之分,所以词也叫长短句。
理解词题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
从词题中,你知道了 什么?
这首词写了作者夜晚在黄沙 道中的所见所闻。
疏通字词
听范读
疏通字词
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
学习《宿建德江》
朗读古诗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学习《宿建德江》 拓展古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学习《宿建德江》
初读古诗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学习《宿建德江》
读出节奏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学习《宿建德江》 理解诗意
理解古诗的方法:看注释、看插图、 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
学习《宿建德江》 关键词的意思
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 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理解古诗
黑云翻墨:形容乌云很黑,来势凶猛。 忽吹散:忽然就吹散了,时间很短暂。 水如天:形容雨过天晴,湖水像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古诗大意
乌云翻滚像泼翻的墨汁,尚未遮住青山,白色的雨点 好似蹦跳的珍珠,已经打入游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 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黑云翻墨未遮山,


2024/5/23
白雨跳珠乱入船。


2024/5/23
打翻的墨汁。这里形容 黑云翻滚,好像浓墨。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鲜明对比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跳动的珍珠。这里 形容雨点大,杂乱 无序。
2024/5/23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诗意: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色的 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2024/5/23
朗读指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024/5/23
妙解课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题解: 时间
地点 事件
2024/5/23
思考
诗中描写了 那些景物?这 些景物有什么 特点?
2024/5/23
宿
xiǔ (一宿)
例:妈妈昨天工作到很晚,只好在公司宿 ( )sù舍住了一宿( )。xiǔ
2024/5/23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2024/5/23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
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盛唐另一 山水诗人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 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 等内容,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 浩然集》三卷传世。
这首词写的 是什么季节的 景色?从哪里 可以看出来?
2024/5/23
鸣 蝉
2024/5/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当诗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 喜悦中时,浑然不觉天气起了变化。 等他猛抬头,发生了什么呢?
3 古诗词三首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作者这时的心情怎样?
意外
焦急
于是,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 避雨的地方,明明记得——
3 古诗词三首
旧时茅店社林边
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茅屋小店哪里去
疑惑
了呢?
诗人因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 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 连早已邻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 没有察觉。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遮盖,遮挡。
大意: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 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 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3 古诗词三首
指狂风席地卷来。
形容湖面像天空一 般开阔平静。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大意: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 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 映照,碧波如镜。
3 古诗词三首
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 之上,思绪却早已飞远,他的 心飞到( 家乡 )去了。
3 古诗词三首
再读第三、四句,一边读一边想,你的眼 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 空旷
江水清清显得明月和人很近。
3 古诗词三首
置身这样的情景,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孤寂愁苦
3 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也写了 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与《宿建德江》 不同。让我们一起学习辛弃疾的《西江月·夜 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古诗词三首
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资料吧!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
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 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 “济南二安”。现存词六百多首,有 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大意: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 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 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3 古诗词三首
互动课堂
理解了词的大意后,我们再来 读一读这首词的上阙,想象画面: 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 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3 古诗词三首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 古诗词三首
互动课堂
这首诗的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说说你 “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吧!(课后 第三题)
3 古诗词三首
黑云翻墨图

乌云的浓
黑云翻墨未遮山
黑云
比喻
翻墨
3 古诗词三首
白雨跳珠图

写出了暴雨之大, 雨点之急。
白雨跳珠乱入船
形容雨点, 有声有色。
3 古诗词三首
狂风散云图
3 古诗词三首
互动课堂
读通诗句后,我们再来读一遍, 一边读一边想象眼前出现的画面, 说说自己的感受。
3 古诗词三首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联系写作背景,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称 自己为“客”?作者心里为什么会涌起 “新愁”?

愁新
诗人漫游吴越,远 离家乡,把自己当做了 异乡的客人。
远离家乡,仕途失意, 暮宿小洲,这样的氛围勾起 了诗人思乡的乡愁。
3 古诗词三首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灿烂 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 璀璨的明珠。诗词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 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读起来还朗朗上口,深 受大家的喜爱。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古诗词 三首》。
3 古诗词三首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3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宿建德江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平静。
3 古诗词三首
二、读诗句,展开想象,请简要描绘诗中所呈 现的画面。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 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 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
3 古诗词三首
初读古诗 扫清障碍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 古诗词三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shì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3 古诗词三首
整体感知
谁来借助注释,说一说诗歌大意?
3 古诗词三首
雨点,形容雨点大, 形容云层很黑。 杂乱无序。
诗题:夜里经过黄沙岭时创作的一首词。
3 古诗词三首
初读古诗 扫清障碍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 古诗词三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xiàn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通“现”
第一课时
3 古诗词三首
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资料吧!
孟浩然(689—740) 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
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他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 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 浩然集》三卷传世。
3 古诗词三首
写作背景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 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 意的悲愤。《宿建德江》即作于作者漫游吴 越时。
3 古诗词三首
假如你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想起了从前,想 起了家乡,想到了亲人和朋友,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
在一个火热的夏夜,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吃西瓜 。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 朋友们围坐在火炉旁闲聊 。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与好友登高望远,把酒言欢 。 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与家人到田中劳作,收获果实。
用比较轻快的节奏, 读出天气骤变时诗人惊奇 的感觉。
语速可放缓,读出雨 后湖面的平静之感。
背诵指导
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心醉! 一起结合插图背诵诗句,把画面 留在心间吧!
3 古诗词三首
结构梳理
望 湖 楼 醉 书
六 月 二 十 七 日
黑云翻墨图 白雨跳珠图 狂风散云图 雨后西湖图
望湖楼的 美丽雨景
3 古诗词三首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3 古诗词三首
对比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宿建德江》, 想一想:虽然它们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 是它们表达的情感一样吗?(课后第二题)
3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围绕一个“愁”字,诗 人一人在外地游历时内心的孤苦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惊鹊、鸣
主题概括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人苏轼先在船中, 后在楼头,迅速捕捉到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 、 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 有景有情,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 古诗词三首
拓展延伸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3 古诗词三首
学写字
最后,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首诗中易写错的字吧!

心上有一“横”

3 古诗词三首
课堂演练
一、读下面的诗句,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烟渚:雾气笼罩的江中小块陆地。 日暮:傍晚。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Leabharlann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卷地风来忽吹散
突出风的快
3 古诗词三首
雨后西湖图

望湖楼下水如天
湖水平静
3 古诗词三首
讨论:云、雨、风、水在这四幅画面中有什么特点? 动静之间,一场暴雨戛然而止。
黑云翻墨图

白雨跳珠图

狂风散云图

雨后西湖图

3 古诗词三首
朗读指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3 古诗词三首
他有没有找到那家茅店呢?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路转溪桥忽见
你从“忽见”这个词中,感 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惊喜
3 古诗词三首
回忆一下,陆游写的哪句诗,表达的 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3 古诗词三首
想象一下,作者看到旧时茅店社林后的神态、 动作和语言。齐读下阙,感受作者的喜悦。
动:惊鹊、鸣蝉、蛙声
以动写静
静:明月、清风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惊飞,可 见夜间的黄沙道分外幽静。
作者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喜悦
3 古诗词三首
看到的: 明月 别枝 惊鹊
稻花
听到的:蝉鸣 鹊啼 蛙声
闻到的:稻花香
3 古诗词三首
朗读指导
让我们一起结合插图和配乐,读出乡村月夜的美吧!
点击图片播放音乐
3 古诗词三首
3 古诗词三首
朗读指导
诗句体现了淡淡的愁绪,我们在朗读 时可以把节奏稍微放慢,语调轻缓悠长。
背诵指导
我们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也 可以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3 古诗词三首
结构梳理
宿 建 德 江
泊舟烟渚 日落黄昏 旷野无边 江清月明
借景抒写愁思
3 古诗词三首
主题概括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 秋江暮色 的诗。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 往的事情,因而以 舟泊暮宿 作为自己抒发感 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的羁旅之思 。
3 古诗词三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