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陕西省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试技巧、答题原则
教师资格证答题技巧

教师资格证答题技巧教师资格证考试对于教育从业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项资格认证。
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还能够增加自己的求职竞争力。
然而,考试中的答题环节往往是考生们最为关注的部分。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答题技巧。
一、认真审题在考试中,准确理解题目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答题之前,务必要认真审题,确保自己完全理解题目所要求的内容。
可以通过反复阅读题目,圈画关键词,梳理题目信息,并思考解题思路。
只有理解了题目的要求,才能更加准确地回答问题。
二、注重关键信息在解答题目时,要注重关键信息的把握。
通常,题目中会有一些关键词或关键短语,这些信息对于解题非常重要。
比如,题目中可能会出现"最重要的是"、"最合理的是"等词语,这时候就需要将重点放在"最"上。
另外,一些指示性词语如"分析"、"解释"、"比较"等也需要引起考生的注意。
通过抓住关键信息,可以更好地回答问题。
三、构思思路在答题前,应该先构思自己的思路。
可以通过列出提纲、梳理思路等方式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回答问题。
首先,要明确自己回答问题的角度和主题。
然后,可以进行逻辑思考,将相关的观点、事实和论据进行组织和安排。
构思思路可以使回答更加有序和连贯。
四、简明扼要在答题时,要注意言之有物,简明扼要。
答案要言之有理,表述要准确。
可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来回答问题,不要泛泛而谈,也不要赘述太多无关内容。
要尽量突出重点,把握住问题的核心。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阅卷教师的阅读效率,还能展现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举例具体在回答问题时,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
通过举例子,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说明自己的观点。
同时,也能够增加答案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举例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例子,并且要确保例子和观点之间的关联性。
教师资格证笔试答题技巧

教师资格证笔试答题技巧教师资格证笔试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关卡。
笔试的题目种类繁多,而且对于答题技巧的要求也较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有效的教师资格证笔试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认真阅读题目在答题过程中,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
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对于解答问题至关重要。
建议考生在阅读题目时可以用手指指着每个关键词,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
在阅读题目的同时,还可以在纸上做简单的标记,以便回答问题时可以更快地找到关键信息。
二、注意题目的要求和限制不同类型的题目往往有不同的要求和限制。
考生在答题前应该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要求和限制。
例如,在选择题中,有的题目要求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有的题目要求选择两个或更多个答案。
若不注意题目的要求,可能会导致答案错误。
三、合理分配时间时间对于笔试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考生应该在考试前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一般来说,选择题的答题速度相对较快,应该尽量争取更多的时间来解答主观题,因为主观题往往需要更多的思考和组织能力。
同时,对于每道题,也要注意控制答题时间,避免在某个题目上花费过多的时间而导致其他题目无法完成。
四、扩展知识面教师资格证笔试的题目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还应该对时事和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保持关注。
通过扩展知识面,不仅可以帮助考生解答一些综合型题目,还可以提升整体的答题水平。
五、划重点、做笔记在解答一些需要较长文字的题目时,可以在纸上划重点、做简要的笔记。
这样可以帮助考生整理思路、梳理思维,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对于一些需要运用公式或者定理的题目,可以在纸上写下公式或者定理,以便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准确运用。
六、模拟考试模拟考试是检验考生备考成果的重要手段。
考生可以根据教师资格证笔试的题型和内容进行模拟考试。
在模拟考试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考试的难度和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通过总结和分析找到提高的方向。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大全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大全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对于想要从事中学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是一道重要的门槛。
要顺利通过这一考试,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为大家总结的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全方位技巧。
一、了解考试内容和形式首先,要对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有清晰的认识。
考试通常包括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以及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科目。
综合素质主要考查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
这部分的题目较为广泛,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素养。
教育知识与能力侧重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等内容。
考生需要理解并记忆大量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情境中。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则根据考生所报考的学科而定,考查学科专业知识以及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教学能力。
了解考试形式也很重要,一般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等。
不同题型有不同的答题要求和技巧,需要在备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成功的关键。
根据考试时间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进度。
将学习时间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如基础学习阶段、强化复习阶段和冲刺模拟阶段。
在基础学习阶段,要系统地学习各科目的知识点,建立知识框架;强化复习阶段则重点攻克难点和重点,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强化;冲刺模拟阶段要多做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节奏,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时间,保证每天都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学习。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1、精读教材选择权威的教材,认真阅读每一个章节,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可以做好标记,反复研读。
2、做笔记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笔记有助于整理思路和加深记忆。
可以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便于复习时回顾。
2013陕西省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试技巧与口诀

1、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年。
A.1862B.1902C.1903D.19122、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的实施体制是( )。
A.国务院领导,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B.省政府领导,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乡(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C.市政府领导,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乡(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D.国务院领导,市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3、下列分别是鲁迅、巴金、老舍的作品,正确的是( )。
A.《孔乙已》、《春》、《龙须沟》B.《茶馆》、《日出》、《屈原》C.《祥林嫂》、《林家铺子》、《秋》D.《龙须沟》、《孙乙已》、《春》4、据调查,教师对学生拳打脚踢的情况现在已经较少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心罚”。
比如:对于成绩不好的罚做题目、罚抄单词一百遍;对于不遵守劳动的学生罚站、罚值日等。
教师这样的行为( )。
A.是正确的,教育中适当的惩罚是必不可少的B.是正确的,老师没有侵犯的学生的身体健康C.是不正确的,老师没能做到依法执教D.是不正确的,老师没能做到团结合作5、下列武器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首次研发成功,并用于战争的是()。
A.坦克B.重机枪C.原子弹D.潜水艇6、“而立之年”指的是( )岁。
A.20B.30C.40D.507、现代理论认为,学生在过程中处于( )地位。
A.从属B.被动C.主体D.主要8、我国学校一般实行( )负责制。
A.教师B.校长C.部D.地方政府9、创造性思维大体都经历四个阶段,其中( )也被称为灵感期。
A.准备期B.酝酿期C.验证期D.豁朗期10、1989年6月获得“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
1991年lo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是( )。
A.钱学森B.袁隆平C.李四光D.高铭暄11、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镂金作制传荆俗,剪绿为人起晋风。
教师资格证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教师资格证的答题技巧有哪些教师资格证考试是众多想要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必须要面对的重要关卡。
掌握有效的答题技巧对于提高考试成绩、顺利通过考试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答题技巧。
首先,我们来谈谈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
对于这类题目,一定要认真审题,理解题干的意思。
有时候,题目中的关键词能够帮助我们迅速排除错误选项。
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
将明显错误的选项先排除掉,缩小选择范围,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另外,对于一些概念性的选择题,如果对知识点不太确定,不妨从选项入手,通过对选项的分析和比较,找到其中的逻辑关系或者矛盾点,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做选择题时,不要在某一道题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如果遇到难题或者不确定的题目,可以先标记下来,等做完其他题目后再回过头来思考。
接下来是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简答题主要考查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在回答简答题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分点作答。
可以先对题目进行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范围,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回答。
比如,对于教育教学方面的简答题,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回答;对于心理学方面的简答题,可以从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展开。
回答时,语言要简洁明了,不要过于冗长和啰嗦。
尽量使用教材中的专业术语和表述,这样能够体现出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同时,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即使对某个知识点不是特别熟悉,也要尽量多写一些相关的内容,也许能够踩到得分点。
论述题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论述题要求考生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在回答论述题时,首先要明确论点,也就是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然后,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可以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案例来进行分析,这样能够使论述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
在论述过程中,要注意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论点,然后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论述,最后进行总结和升华。
2013陕西省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试重点和考试技巧

B.是正确的,老师没有侵犯的学生的身体健康
C.是不正确的,老师没能做到依法执教
D.是不正确的,老师没能做到团结合作
20、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为此,教师应该( )。
C.参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D.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8、对未完成义务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所需经费由( )予以保障。
A.人民政府
B.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
C.部门
D.学校
9、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其不具备以下哪种属性?( >
B.张天翼的《华威先生》、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陈白尘的《上海屋檐下》是国统区文学
C.孙犁的《荷花淀》和柳青的《创业史》都是反映土地改革时期的长篇小说
D.《一代风流》《红旗谱》《李白成》分别是欧阳山、梁斌、姚雪垠的作品,《青春之歌》《林海雪原》《保卫延安》分别是杨沫、王愿坚、杜鹏程的作品
27、法国历史上“雾月政变”的发动者是( )。
A.罗伯斯庇尔
B.拿破仑
C.丹东
D.戴高乐
28、“以人为本”体现在教学中,要求教师( )。
A.统筹兼顾
B.一切以教材为标准
C.因材施教
D.立足长远
29、下列作家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属于解放区文学
34、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因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教师,其教师资格将( )。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三观(中学)必背简答题及口诀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三观(中学)必背简答题及口诀三观: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五点)加粗为关键词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案例分析题)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生观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案例分析题)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二、个性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要有针对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要抓住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要长善救失、教学相长)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要因材施教)教师观一、现代教师角色的转换: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二、现代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资格证中的答题技巧

教师资格证中的答题技巧教师资格证考试作为评估教师能力与素质的重要标准,对于教师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时,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可以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从题目分析、备考技巧以及答题技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题目分析题目分析是解答题目的第一步,只有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和答题。
在分析题目时,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题目类型: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题目类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在分析题目时,要明确题目的类型,结合不同类型的解题方法进行分析和答题。
2. 题目要求: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明确所要求的答案形式。
有些题目可能需要填写具体的数值,有些题目可能需要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因此要充分理解题目的要求,避免漏答或答非所问。
3. 关键词:在题目中,可能会包含一些关键词或关键短语,这些关键词往往能够给出一些提示和线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和答题。
因此,在分析题目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二、备考技巧备考是答题的基础,只有充分准备,才能有信心并且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类型的考题。
以下是一些备考技巧供参考:1. 查找资料:教师资格证的题库和参考书籍是备考的重要资料。
可以通过阅读教育类书籍、参加培训班或教师资格证相关的课程进行系统学习和备考。
2. 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个人情况,制定一份合理的复习计划。
合理分配时间,将复习内容分成小模块,每天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复习。
3. 做题练习: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练习,可以从历年真题、模拟题或教师资格证在线题库中选择。
通过不断做题练习,熟悉题目的出题形式和答题技巧,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三、答题技巧在答题过程中,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可以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答题技巧:1. 阅读题目与选项:在做选择题时,要先仔细阅读题目和选项。
理解题目的意思后,再比较选项之间的差异,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再进行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
这是一种:()A、吸引的人际关系B、合作的人际关系C、沟通的人际关系D、平等的人际关系2、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3、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4、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5、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A、桑代克B、斯金钠C、加涅D、金布尔6、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A、布卢姆B、加涅C、澳苏贝尔D、奥斯本7、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8、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9、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C、中心兴趣D、广阔兴趣10、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A、4 2B、5 2C、6 2D、7 211、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属于以下那种因素的作用()A、熟悉性临近性B、形似性与互补性C、外貌D、对等性或互惠性12、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A、布卢姆B、加涅C、澳苏贝尔D、奥斯本13、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A、 50%-60%B、 60%-70%C、 70%-80%D、 80%-90%14、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A、需要B、动机C、兴趣D、理想15、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A、避免失败者B、力求成功者C、自我实现者D、追求荣誉者16、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17、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A、刺激分化B、消退C、刺激泛化D、获得18、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19、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A、皮亚杰B、加德纳C、斯腾伯格D、戴斯20、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A、、个案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21、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22、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23、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24、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25、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26、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27、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28、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29、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苛勒B、托尔曼C、桑代克D、巴甫洛夫30、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A、布卢姆B、加涅C、澳苏贝尔D、奥斯本31、提出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苛勒C、布鲁纳D、托尔曼32、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33、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34、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直接强化D、替代强化35、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36、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37、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A、心理评估B、心理诊断C、心理辅导D、心理测验38、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39、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40、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A、 2岁B、 4岁C、 6岁D、 8岁41、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42、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43、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44、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直接强化D、替代强化45、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A、心理评估B、心理诊断C、心理辅导D、心理测验46、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47、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48、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A、教学测量B、教学测验C、教学评估D、教学检查49、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50、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A、教学测量B、教学测验C、教学评估D、教学检查51、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52、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属于以下那种因素的作用()A、熟悉性临近性B、形似性与互补性C、外貌D、对等性或互惠性5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A、4 2B、5 2C、6 2D、7 254、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A、自我中心阶段B、他律阶段C、自律阶段D、公正阶段55、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C、中心兴趣D、广阔兴趣56、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57、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A、关系转换理论B、经验类化理论C、共同要素说D、形式训练说58、根据性别、年龄、技能、拥有物、居住地以及朋友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分类,称为()A、自我评价B、自我概念(将自我作为客体进行观察,形成一系列关于自己特质与特征的认识)C、自我定义。
D、自我同一性(个体对“我”是谁,是干什么的,“我”的期望、信仰和价值观是什么的一致和内化的认识)59、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A、需要B、动机C、兴趣D、理想60、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61、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62、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63、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A、 2岁B、 4岁C、 6岁D、 8岁64、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65、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A、 50%-60%B、 60%-70%C、 70%-80%D、 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