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身结构元件的设计与布置讲解
机身结构

小开口加强 小开口 ---- 口框(刚框、围框)式加强。 这类开口,对机身纵向构件一般没有影响,为传剪,一般在 开口周围加上一圈截面具有抗弯能力的口框(可以是组合式,也 可以是整体刚框)
小开口刚框受力分析
1)利用对称原理: 结构对称,载荷为反对称时,在对称轴处只有反对称 内力Q, 而M, N=0 2)根据分离体平衡图,可求出
2) 受轴力口盖:
(1)口盖既能受剪、又能受轴力,所以 口盖上一般布置有加强型材(方向与 原有长桁方向、位置一致),它完全 能替代原结构受力。 受剪口盖上也可能布置有加强型材,但其作用主要是保证 口盖刚度,型材方向可能与长桁不一致
(2)连接:不仅要有连接基体蒙皮与口盖板的螺栓,
而且应有直接把承受轴向力的构件连接的螺栓。
(一)开口 大、中、小(相对部件尺寸而言) 对机身:D 对机翼:B
小开口:可能在两长桁之间,不打断长桁,或只打断 个别长桁;
中开口: 可能打断几根长桁; 大开口:可能整个翼箱宽度壁板或很大比例宽度的壁板 被开口。
(二)口盖: 1. 受力口盖 受剪口盖; 受轴力口盖。 1) 受剪口盖: (1)口盖本身能受剪(有足够的强度、刚度); (2)且在连接处应能把剪力扩散成分布剪流 , 一般用为数较多的托板螺帽、螺栓连; (3)它能取代原有基体受剪。
三.基体结构受剪时 如蒙皮受Mt qt,梁腹板受Q qQ 时开口区的加强。 传力路线有何变化? 即研究开口对传力的影响 需加什么构件? 原有元件受力情况变化? 启发问题:在受力分析中我们曾用的几种方法? (1) 传力路线:一个个分离体画,作用M,Q,N三种内力 ---把小开口的分析结果和方法延伸一下。 (2) 直接用数值解 (3) 用加自身平衡力系的方法,使两种典型情况的叠加符合 实际情况,考虑开口后相当于那一块蒙皮上剪流应为0。
第14讲—机身结构(1)

一、机身的功用 把机翼、尾翼、 把机翼、尾翼、起落架等部件连接在一 起,形成一架完整的飞机 机身用途 安置空勤组人员、旅客,装载燃油、 安置空勤组人员、旅客,装载燃油、武 器、设备和货物等
根据飞机用途不同, 根据飞机用途不同,机身中装载和内部布置也不一样 见下图所示) (见下图所示)
§5.2 机身的外载荷与内力特点
一、外载特点 机身主要用于装载和连接各部件, 机身主要用于装载和连接各部件,因此其主要外载有 装载力: 装载力:各装载及机身结构本身都会产生质 量力,其中尤以装载的质量力影响更大。 量力,其中尤以装载的质量力影响更大。 其他部件的力:主要指在飞行或起飞、着陆 其他部件的力:主要指在飞行或起飞、 滑跑中机翼、尾翼或起落架等传来的力。 滑跑中机翼、尾翼或起落架等传来的力。 增压载荷: 增压载荷:在机身增压舱部分自身平衡而不 影响机身的总体载荷, 影响机身的总体载荷,是增压舱段的重要设 计载荷之一。 计载荷之一。 空气动力:由于机身基本上为对称流线体, 空气动力:由于机身基本上为对称流线体, 故机身上除局部地区局部气动载荷较大外, 故机身上除局部地区局部气动载荷较大外, 分布气动力对机身总体内力基本没有影响。 分布气动力对机身总体内力基本没有影响。
桁梁式机身
剪力的传递: 加强框——蒙皮与框的连接铆钉 蒙皮与框的连接铆钉——机身蒙皮 剪力的传递: 加强框 蒙皮与框的连接铆钉 机身蒙皮 剪力的分布: 剪流沿X轴向按阶梯形分布 剪力的分布: 剪流沿 轴向按阶梯形分布 弯矩的传递和弯矩的分布: 弯矩的传递和弯矩的分布: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在框平面内作用有集中力时,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在框平面内作用有集中力时, 由加强框承受该集中载荷; ①由加强框承受该集中载荷; 框将集中力扩散,以剪流形式传给蒙皮; ②框将集中力扩散,以剪流形式传给蒙皮; ③剪流在蒙皮中向机身支承处(此处是向前)传递时,其 剪流在蒙皮中向机身支承处(此处是向前)传递时, 剪切内力Q通过蒙皮连续向前传递 而弯矩内力M则以 通过蒙皮连续向前传递; 剪切内力 通过蒙皮连续向前传递;而弯矩内力 则以 桁条的轴向拉、压力形式向前传递。 桁条的轴向拉、压力形式向前传递。 2、桁梁式机身 剪力的传递: 加强框——蒙皮与框的连接铆钉 蒙皮与框的连接铆钉——机身蒙皮 剪力的传递: 加强框 蒙皮与框的连接铆钉 机身蒙皮 剪力的分布: 剪力的分布:见下页中的图 弯矩的传递和弯矩的分布: 弯矩的传递和弯矩的分布:见下页中的图
机身结构

2.桁条式
2.桁条式
构造特点:无桁梁,桁条蒙皮均较强,且桁条多。 桁距:100~250mm, 蒙皮:δ=0.8~2.5mm
受力特点: 弯矩 由壁板(桁条、蒙皮)受轴力 蒙皮受轴力(弯)、剪力(Q、Mt)两种力,
所以厚!
优点: 蒙皮厚,刚度大 局部刚度大(局部变形小,改善气动性能), 生存力较好
缺点: 不宜大开口
2.不受力口盖 (1) 口盖不参与机体的总体受力,但承受口盖上的局部气动载 荷,并把它传给机体。 (2) 从连接看:只有少量连接件,或为快卸口盖,或为活动 开启舱门。
不论是有、无口盖,或口盖是否受力,大开口总要增加重 量。是结构工程师“头疼”的问题。 1)受力口盖:口盖一般会比原有结构重,对按刚度设计的, 还有刚度问题;且要增加较多的连接件;为了顺利传递载荷, 总有载荷转移问题,结构上必定也需适当加强。 2)如为不受力口盖或开口,则传力路线迂回 ——路线长了, 而且开口周围结构将增加负担。所以必定要加强原有结构,或 者很可能要另布置新加强件。 当开口在机体表面时口盖不能省 , 而且一般应按刚度设计,较 重,只是不参加总体受力而已 当为小、中开口时,影响区域可能小些,为局部的。 当为大开口时,则影响区大。
蒙皮厚
不宜开口
重量重
三、加强框
四、开口受力分析
一.开口的原因
1.机体表面的检修用开口 从维修、检查需要,要有很多口盖,如 F-16 , 60% 表面为 156 个口盖,均可开启,波音 -707 ,下翼面布置 22 个大椭圆形 口盖 — 检查整体油箱之用。 总的说: (1)检查仪器,设备,系统; ( 2 )检修内部结构 — 这点对按损伤容限设计要求设计的飞 机必不可少。
桁梁式
桁条式
硬壳式
现代飞机结构综合设计 ——机身及开口区结构设计

前三点式起落架布置,前起落架都在机身上,主起落架一般布置在机 翼上
四、机身设计分离面处的对接 五、发动机在机身上的安装
5 开口区的结构设计
一、小开口结构补强设计 口框补强
5 开口区的结构设计
二、中开口加强设计
接头避免偏心/传剪接头加预紧力/紧固件有适当的边距/铆钉连接尽量采用 对接,避免搭接引起的偏心/螺栓的预紧力和铆钉的干涉配合可以降低循环 载荷的Smax
对结构进行变形和刚度控制 (提高刚度或降低刚度) 7.工艺方法的选择
7 飞机结构试验简介
一、飞机试验的作用和内容 检验理论分析和设计是否合理、正确的手段;其次,通过试验发现 未知的规律或设计与理论分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甚至可以从而促 进新的理论的建立或已有理论的补充和修正。
二.按结构完整性要求进行的结构试验 1.设计研制试验
材料试样和元件,试验结构选型,试验结构件研制试验
2.全尺寸部件验证试验
静强度验证试验 全尺寸疲劳(或耐久性)验证试验 全尺寸结构损伤容限 验证试验
3.复合材料结构完整性的积木式设计验证试验方法
第八章 起落架设计
8.7 前起落架的设计特点 摆振和减摆
尾炮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机身的内部布置与结构型式选择
二、机身结构型式的选择 半硬壳式机身通过适当的布置能承受各种载荷,而且结构效率高。 而硬壳式机身反而会因机身上的开口多,而大大影响厚蒙皮的利用 率,开口补强的增重也将增大,进而影响机身的结构效率。因此硬 壳式往往只在某些局部部位采用,如头部、尾锥部等。
5 开口区的结构设计
机身结构元件的设计与布置

6.2 机身结构元件的设计与布置本节主要介绍半硬壳机身结构元件的布置与设计。
半硬壳式机身尺寸最大、受力也最严重的结构件是由蒙皮和桁条(或桁梁)组成的壁板构成的加筋筒状盒段结构。
它承受几乎所有的总体内力——垂直平面和水平面内的弯矩、剪力以及机身的扭矩、轴力(如发动机推力);还有外部气动压力、内部增压座舱压力等所引起的一切载荷。
盒段内以一定的间隔配置机身隔框,以防机身压屈并维持其剖面形状。
除蒙皮或桁条(或桁梁)破坏外,这类加筋筒状盒段结构还有三种可能的失稳失效形式:(1)蒙皮失稳。
薄蒙皮在较低的压应力和剪应力下就会出现屈曲。
如果设计要求规定蒙皮在受载时不能屈曲,那么蒙皮必须较厚,或布置较密的桁条,这有可能导致结构效串降低.机身的舱内增压能使蒙皮失稳问题有一定的改善。
考虑到蒙皮屈曲后仍能以张力场形式承受、传递剪切载荷<此时机身结构内的应力会重新分配),因此在某些情况下设汁规范规定,低于百分之几十的限制裁荷(即使用载荷)或极限载荷(即设计载荷)下才不允许出现屈曲。
但应注意到蒙皮以张力场梁受剪时,桁条和框缘条会有附加的轴向载荷和弯曲载荷.(2)壁板失稳。
这是指两框之间的一段壁板(蒙皮和桁条组成的加筋板)失稳。
该段壁板的长度即框距.(3)总体失稳。
它所造成的破坏超出两个或两个以上隔框间距。
一般半硬壳式机身不允许出现总体失稳。
当壁板出现失稳时,各隔框的刚度可以支持住长桁,但当框的刚度不足时,就会发生总体失稳破坏。
此时增加桁条效果不大,而增加框的刚度却可产生较大影响.以下对机身的典型结构元件设计作一介绍,对于桁条和桁梁剖面形状的确定等与机翼相似,不再赘述。
一、机身蒙皮设计机身蒙皮是机身盒段结构中的重要受力元件,其重量约占机身结构重量的25%~30%。
它承受并传递机身中的剪力Qy,Qz和扭矩Mx的剪流。
在桁条式机身中,蒙皮较厚时它还承受一部分弯矩引起的轴向力。
旅客机气密增压座舱部位的蒙皮还承受内外压力差造成的周向(环向)和轴向的张应力。
飞机结构—机身结构分析

第四章
机身结构分析
《飞机结构》
第四章 机身结构分析 ——§1 机身结构的设计要求和受载特点
§1 机身结构的设计要求和受载特点 一、机身功用
1. 安置空勤组人员、旅客、装载燃油、武器、设备和 货物;
2. 将机翼、尾翼、起落架及发动机连接在一起,形成 一架完整的飞机。
《飞机结构》
第四章 机身结构分析 ——§1 机身结构的设计要求和受载特点
《飞机结构》
第四章 机身结构分析 ——§1 机身结构的设计要求和受载特点
三、机身外载
3)增压载荷 在机身增压舱部分基本自身平衡,对机身的总体内力影响很小。 在机身增压舱结构内产
生轴向正应力和机身横截 面内的环向正应力,前后 端框产生侧压力。
对于旅客机而言,是重 要的疲劳载荷。
《飞机结构》
第四章 机身结构分析 ——§1 机身结构的设计要求和受载特点
二、机身结构的典型受力型式及分析
1. 典型受力型式
2)桁条式:
结构特点: • 无桁梁; • 长桁密且强; • 蒙皮较厚。
受力特点: • 机身弯曲引起的轴向力主要由桁条 和较厚蒙皮组成的壁板承担; • 剪力由蒙皮承担。 不宜大开口,抗弯、扭刚度大;蒙皮
局部变形小,有利于改善气动性能。
《飞机结构》
第四章 机身结构分析 ——§2 机身典型结构型式的传力分析
2)其他部件传来的力 主要指飞行或起飞、着陆滑
跑过程中,机翼、尾翼或起落架 上传来的力。
若发动机安装在机身上,还 有发动机推力和陀螺效应产生的 集中力。
作用在机身上的不对称载荷
M扭 = Y ·c
M扭 = P ·h
水平尾翼不对称载荷 垂尾侧向水平载荷
《飞机结构》
机身结构元件的设计与布置讲解

6.2 机身结构元件的设计与布置本节主要介绍半硬壳机身结构元件的布置与设计。
半硬壳式机身尺寸最大、受力也最严重的结构件是由蒙皮和桁条(或桁梁)组成的壁板构成的加筋筒状盒段结构。
它承受几乎所有的总体内力——垂直平面和水平面内的弯矩、剪力以及机身的扭矩、轴力(如发动机推力);还有外部气动压力、内部增压座舱压力等所引起的一切载荷。
盒段内以一定的间隔配置机身隔框,以防机身压屈并维持其剖面形状。
除蒙皮或桁条(或桁梁)破坏外,这类加筋筒状盒段结构还有三种可能的失稳失效形式:(1)蒙皮失稳。
薄蒙皮在较低的压应力和剪应力下就会出现屈曲。
如果设计要求规定蒙皮在受载时不能屈曲,那么蒙皮必须较厚,或布置较密的桁条,这有可能导致结构效串降低.机身的舱内增压能使蒙皮失稳问题有一定的改善。
考虑到蒙皮屈曲后仍能以张力场形式承受、传递剪切载荷<此时机身结构内的应力会重新分配),因此在某些情况下设汁规范规定,低于百分之几十的限制裁荷(即使用载荷)或极限载荷(即设计载荷)下才不允许出现屈曲。
但应注意到蒙皮以张力场梁受剪时,桁条和框缘条会有附加的轴向载荷和弯曲载荷.(2)壁板失稳。
这是指两框之间的一段壁板(蒙皮和桁条组成的加筋板)失稳。
该段壁板的长度即框距.(3)总体失稳。
它所造成的破坏超出两个或两个以上隔框间距。
一般半硬壳式机身不允许出现总体失稳。
当壁板出现失稳时,各隔框的刚度可以支持住长桁,但当框的刚度不足时,就会发生总体失稳破坏。
此时增加桁条效果不大,而增加框的刚度却可产生较大影响.以下对机身的典型结构元件设计作一介绍,对于桁条和桁梁剖面形状的确定等与机翼相似,不再赘述。
一、机身蒙皮设计机身蒙皮是机身盒段结构中的重要受力元件,其重量约占机身结构重量的25%~30%。
它承受并传递机身中的剪力Qy,Qz和扭矩Mx的剪流。
在桁条式机身中,蒙皮较厚时它还承受一部分弯矩引起的轴向力。
旅客机气密增压座舱部位的蒙皮还承受内外压力差造成的周向(环向)和轴向的张应力。
秒懂飞机组装结构,看懂你也是大神

秒懂飞机组装结构,看懂你也是大神
现今,民用航空被广泛应用于人民大众生活,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扒一扒飞机的构成和组装。
1
机翼——产生升力,以支持飞机在空中飞行,同时也起到一定的稳定和操作作用
在机翼上一般安装有副翼和襟翼,操纵副翼可使飞机滚转,放下襟翼可使升力增大,不同用途的飞机其机翼形状、大小也各有不同。
2
机身——装载乘员、旅客、武器、货物和各种设备,将飞机的其他部件如:机翼、尾翼及发动机等连接成一个整体。
机身结构是由纵向元件(沿机身纵轴方向)——长桁、桁梁以及垂直于机身纵轴的横向元件——隔框以及蒙皮组合而成,其结构形式有
构架式、硬壳式和半硬壳式。
3
尾翼——操纵飞机俯仰和偏转,保证飞机能平稳飞行。
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水平尾翼由固定的水平安定面和可动的升降舵组成,有的高速飞机将水平安定面和升降舵合为一体成为全动平尾,垂直尾翼包括固定的垂直安定面和可动的方向舵。
4
起落装置——起飞、着陆滑跑,地面滑行和停放时支撑飞机。
起落装置,一般由减震支柱和机轮组成,还有专供水上飞机起降的带有浮筒装置的起落架以及雪地起飞用的滑橇式起落架。
5
动力装置---产生拉力或推力,使飞机前进还为飞机上的用电设备
提供电力,为空调设备等用气设备提供电源。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机身结构元件的设计与布置本节主要介绍半硬壳机身结构元件的布置与设计。
半硬壳式机身尺寸最大、受力也最严重的结构件是由蒙皮和桁条(或桁梁)组成的壁板构成的加筋筒状盒段结构。
它承受几乎所有的总体内力——垂直平面和水平面内的弯矩、剪力以及机身的扭矩、轴力(如发动机推力);还有外部气动压力、内部增压座舱压力等所引起的一切载荷。
盒段内以一定的间隔配置机身隔框,以防机身压屈并维持其剖面形状。
除蒙皮或桁条(或桁梁)破坏外,这类加筋筒状盒段结构还有三种可能的失稳失效形式:(1)蒙皮失稳。
薄蒙皮在较低的压应力和剪应力下就会出现屈曲。
如果设计要求规定蒙皮在受载时不能屈曲,那么蒙皮必须较厚,或布置较密的桁条,这有可能导致结构效串降低.机身的舱内增压能使蒙皮失稳问题有一定的改善。
考虑到蒙皮屈曲后仍能以张力场形式承受、传递剪切载荷<此时机身结构内的应力会重新分配),因此在某些情况下设汁规范规定,低于百分之几十的限制裁荷(即使用载荷)或极限载荷(即设计载荷)下才不允许出现屈曲。
但应注意到蒙皮以张力场梁受剪时,桁条和框缘条会有附加的轴向载荷和弯曲载荷.(2)壁板失稳。
这是指两框之间的一段壁板(蒙皮和桁条组成的加筋板)失稳。
该段壁板的长度即框距.(3)总体失稳。
它所造成的破坏超出两个或两个以上隔框间距。
一般半硬壳式机身不允许出现总体失稳。
当壁板出现失稳时,各隔框的刚度可以支持住长桁,但当框的刚度不足时,就会发生总体失稳破坏。
此时增加桁条效果不大,而增加框的刚度却可产生较大影响.以下对机身的典型结构元件设计作一介绍,对于桁条和桁梁剖面形状的确定等与机翼相似,不再赘述。
一、机身蒙皮设计机身蒙皮是机身盒段结构中的重要受力元件,其重量约占机身结构重量的25%~30%。
它承受并传递机身中的剪力Qy,Qz和扭矩Mx的剪流。
在桁条式机身中,蒙皮较厚时它还承受一部分弯矩引起的轴向力。
旅客机气密增压座舱部位的蒙皮还承受内外压力差造成的周向(环向)和轴向的张应力。
因此,机身蒙皮上的载荷一般是多种应力的组合.但由于机身剖面尺寸大,所以相对载荷较小,其厚度一般比机翼蒙皮薄。
机身蒙皮的设计和布置包括以下内容:确定材料、厚度,合理的分块和厚度分布以及损伤容限设计措施。
机身蒙皮材料一般采用铝合金。
对损伤容限设计的关键件、危险部位应采用断裂、疲劳性能好的材料,如I.Y12,2024—T4等.对于Ma>3的飞机,在受热影响较大的部位采用钛合金或不锈钢板材。
在某些情况下,也有用厚铝板经化学铣切等方法直接加工成带纵、横筋条的整体壁板,如歼—8飞机的中机身上壁扳(又是受力口盖).蒙皮厚度首先要考虑载荷的大小。
由于一般机身中部受力大,两端受力小,故中部的蒙皮比两端的厚。
但设计时必须同时考虑工艺制造、供货来源、生产成本等因素,通常不可能完全按载荷分布做成任意厚度或分成很多小块:小块蒙皮不但会增加连接工艺上的困难和工作量,还会增加连接接头而使重量增加。
由于板材厚度都有一定规格;同一厚度蒙皮其尺寸大小还受所供应的板材和蒙皮成型设备大小的限制:但考虑到有时机身蒙皮厚度差一级就可能会使重量差几十甚至上百公斤,因此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合理布置蒙皮的厚度和分块,在合理的情况下面积尽可能大,以减少接头。
分块蒙皮连接时其纵向对接缝在亚音速飞机(如大型运输机)上可通过长桁单搭接,这种连接简便,又不会在气动力方面造成严重损失;也可另用对接板连接。
垂直于气流方向的周向连接缝则采用齐平的对接接头,用对接加强板实现,以避免明显增加气动阻力。
根据统计,一般当机身弯矩由纵向构件;桁条、桁粱承受,而蒙皮仅受剪应力时,蒙皮厚度可取o.8~1 mm;当蒙皮同时受正应力时约为1.o一2.o mm,在歼—7、歼—8飞机的中机身上有取到2.5~3.5mm。
表6.1,表6.2分别列出了国内外战斗机、运输机的蒙皮厚度和材料。
图6.3为某亚音速轰炸机机身蒙皮厚度的分布图.增压座舱的内外压力差在蒙皮中引起的双向张应力是在每一次地一空一地循环中反复出现的疲劳载荷,因此旅客机的增压座舱应按损伤容限或疲劳设计,目前一般按损伤容限设计。
设计时多采用缓慢裂纹扩展结构类型,此时应从合理选择材料;控制应力水平;局部高应力或应力集中区增加蒙皮厚度以保证所要求的剩余强度;细节设计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蒙皮中的应力水平一般很低,大致在(70~110)MPa之间(LYl2的σb=400MPa,2024的σb=(430~470)MPa)(见表6.2))。
其次在开口周围,特别是在有大量瞭望窗的增压座舱的侧壁处都采用厚蒙皮,如L—1011窗框处蒙皮厚2.28mm,此外还胶有同样厚度的加强板。
鉴于增压座舱对旅客安全至关重要,还须使其具有一定的破损安全特性,使蒙皮上的损伤能在被发现和修复前一直维持或限制住,并仍具有足够的剩余强度,而不致造成灾难性的破坏。
在旅客机机身上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止裂带或起限制作用的加强带板将损伤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图6.4为一种典型的蒙皮、止裂带、桁条、框的连接。
止裂带用铆接、点焊或胶接的方法连接在蒙皮上,其尺寸应保证使蒙皮的裂缝在达到止裂带时能终止;此外止裂带还应当能够承受已撕裂蒙皮所传递的载荷。
止裂带置于隔框处(如彼音—707,DC—10,C 5)或两框之间(如L—10il),沿横削面的周向布置。
在实际使用中曾发现有300 nlln的裂缝仍未导致事故发生;而试验表明,有时止裂带能承受住500 mm长的纵向裂纹(裂纹垂直于蒙皮中较大的周向张应力),而没有造成灾难性破坏。
图6.5则是在蒙皮上胶接加强带板。
波音—737机身上的格栅形加强板,既局部增加了蒙皮厚度,又有止裂作用。
表6.2列出了国外一些旅客机上的蒙皮厚度、止裂带或加强带的厚度和相应的材料,以及增压座舱的周向(即环向)张应力值.二、机身纵向构件的设计和布置1.长杆(桁条)长桁是桁条式机身中承受和传递机身弯矩所引起轴力的主要元件,它与蒙皮组成承力壁板,在桁条式机身中长桁约占12%~20%的机身结构重量。
与机冀中的长桁相似,其剖面形状、分布规律等系从受力合理、结构效率高、工艺性好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
各长桁沿机身周边基本为均匀分布;现代战斗机其间距一般为80\150 mm之间,轰炸机、运输机等大型飞机一般在50一250mm之间。
长桁沿机身纵向尽量按等角辐射布置,这样长桁为单曲度、无扭曲,便于制造和装配。
2.桁粱鉴于机身在两个平面内受弯,且基本屑同一量级这一特点,桁梁一般布置在机身剖面的四个象限的中间,即±45’角附近.但若在机身上有大开口处,则桁梁的位置须与大开口的大小和位置协调。
如图6.6(a)所示歼—7前机身的上、下均有大开口(驾驶员座舱盖、前起落架舱门以及上、下设备舱盖),因而采用桁梁式结构。
桁粱的位置即是协调了进气道的内、外蒙皮交线以及上、下大开口边框,井尽量使之发挥较大的结构效率的综合设计结构,该桁梁采用w形剖面,以便于与机身蒙皮和进气道蒙皮连接.必须指出,参与承受机身弯矩的桁条和桁梁都应尽可能保持连续,并避免急剧转折,以使传力直接.若桁粱或桁条必须断开并错位时,则在中断处之前布置参与段,以蒙皮受剪将中断桁梁上的轴力传到错位的桁梁上去(图5.44)。
若梁必须转折,则须在转折处布置隔框承受转折引起的轴力分量。
当然这些均会使重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因此应尽量避免。
3.加强桁条和纵向短梁加强桁条是为了承受和扩散作用于机身壳体上x向集中力户。
而布置的一段较强的桁条,例如机身上承受机翼阻力x的接头处就布置有加强长桁,所以加强长桁的长度主要视集中力扩散需要而定。
根据加强件综合利用的原则,应尽量将集中力尸,协调到已有的桁梁或长桁上去,若有需要再作适当加强,如此设计有利于减轻重量。
当有些部件,如前起落架(图5.37)或发动机传来的纵向集中力离机身壳体有一段距离时,则还得在相应位置上加一薄壁短梁。
在图L 7中位于29框(图6.8)之前的一段机身下部布置的两发动机推力短梁也属此列。
此时由短梁的内缘条承受推力,并通过其腹板受剪传到相应的与蒙皮相连的外绿条(相当于一加强长桁)上,由此产生的力矩,通过支持短梁腹板的两个端框提供一对支反力平衡。
三、机身加强框和普通框的设计与布置1.框的布置机身隔框有多种作用,它使机身截面保持一定形状,限定长桁、蒙皮的计算长度;较强的框缘条还可作为周向(环向)止裂带,提供一定的破损安全特性。
从原则上讲,框不参与总体受力,机身结构上的各种内力都可由长桁—蒙皮组成的壳体(盒段)承受和传递。
但为了防止壳体各种形式的失稳,框作为它们的横向支撑构件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机身主要用于装载,因此必须布置很多加强框,用于承受各种装载以及与机身相连的各部件(如机翼、尾翼、起落架)通过接头传来的框平面内的载荷,将它们扩散成剪流之后传递到壳体上。
此外在机身的大开口两端也需布置加强框,以便在结构不连续处实现机身盒段受载形式的转换和重新分配。
图6.7为强一5飞机的结构布置图。
该机共有12个加强框,其中8,13,16分别为驾驶员座舱、设备舱(上、下为大开口)以及油箱舱酌端框,29,30为前、后机身对接框;其余分别为前起落架、机翼、尾翼、发动机及炸弹挂梁等与机身有接头相连的框,承受、传递它们的载荷。
由于加强框承受的载荷大,因此其结枯一般较强,重量较大,如强—5飞机机冀—机身主接头对接框约为115 k8重,可见加强框的设计好坏对机身结构的重量有很大影响。
为此,在布置加强框时须很好运用加强件综合利用的原则。
以图6.8所示强—5的29框为例;它既是前、后机身的对接框,其上又固定有四个发动机吊挂拉杆的接头,两个发动机推力接头;炸弹挂粱和推力短粱的后端也支持在该框上;此外还有减速板作动筒、炸弹舱门操纵机构等传来的较小的集中力也作用在此框上,是一个综合利用较好的例子。
普通框一般在加强框布置好后再行布置。
根据统计,歼击机的框距一般在300 mm左右,大型运输机大多在300—500mm范围内。
文献7中建议,半硬壳式机身中的框距a=0.11Df(Df为机身直径)。
机身中框的总重量约占机身结构重量的20%一27%。
2.框的构造形式框的构造形式有三种:环形刚框、腹板框和构架式框(图6.9)。
为了充分利用机身空间,机身隔框多数为环形刚框。
普通框为减轻重量以及满足内部装载的需要,通常都采用环形框形式‘加强框视具体情况一般采用环形刚框或腹板框。
他们都可用于承受框平面内的载荷,但在需用框与壳体一起构成封闭舱段,如气密增压座舱、袖箱舱(这两种情况下腹板框还受到垂直于框平面的侧向分布压力)、设备舱、起落架舱等舱段时,以及在大开口区两端处,则必须采用腹板框作为它们的端框.构架式框现很少采用,读者可自行参阅有关资料,此处不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