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之 电路动态分析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知识点的认识】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内容: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阻之和成反比。
(2)公式:①I=(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②E=U外+Ir(适用于所有电路)。
2.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一般情况U=IR=•R=,当R增大时,U增大特殊情况(1)当外电路断路时,I=0,U=E=,U=0(2)当外电路短路时,I短【命题方向】(1)第一类常考题型是对电路的动态分析: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左端时,三盏灯L1、L2、L3均发光良好。
在滑片P从左端逐渐向右端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灯泡L1、L2变暗B.小灯泡L3变暗,L1、L2变亮C.电压表V1、V2示数均变大D.电压表V1、V2示数之和变大分析:在滑片P从左端逐渐向右端滑动的过程中,先分析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如何变化,分析外电路总电阻的变化,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干路电流的变化,即可由欧姆定律判断L2两端电压的变化,从而知道灯泡L2亮度的变化和电压表V2示数的变化。
再根据路端电压的变化,分析灯泡L3亮度的变化和电压表V1示数的变化;根据干路电流与L3电流的变化,分析L1电流的变化,即可判断灯泡L1亮度的变化。
根据路端电压的变化,判断两电压表示数之和的变化。
解:B、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整个闭合回路的总电阻变大,根据闭合欧姆定律可得干路电流I=变小,灯泡L2变暗,故B错误。
C、灯泡L2两端电压U2=IR2变小,即电压表V2示数变小,电压表V1的读数为U1=E﹣I (r+R2),变大,故C错误。
A、小灯泡L3变亮,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I=I1+I3,I减小,I3=变大,则通过小灯泡L1的电流I1减小,小灯泡L1变暗,故A正确。
D、电压表V1、V2示数之和为U=E﹣Ir,I减小,U增大,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首先要搞清电路的连接方式,搞懂电压表测量哪部分电路的电压,其次按“局部→整体→局部”的思路进行分析。
第二讲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析版)

第二讲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公式⎩⎪⎨⎪⎧I =E R +r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E =U 外+U 内适用于任何电路2.路端电压U 与电流I 的关系 (1)关系式:U =E -Ir . (2)U -I 图象如图所示.①当电路断路即I =0时,纵坐标的截距为电源电动势. ②当外电路电压为U =0时,横坐标的截距为短路电流. ③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 二、电路动态变化的分析1.电路动态分析类问题是指由于断开或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滑片的滑动等造成电路结构发生了变化,一处变化又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2.电路动态分析的方法(1)程序法:电路结构的变化→R 的变化→R 总的变化→I 总的变化→U 端的变化→固定支路⎩⎪⎨⎪⎧并联分流I串联分压U →变化支路. (2)极限法:即因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动引起的电路变化问题,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分别滑至两个极端去讨论.(3)判定总电阻变化情况的规律①当外电路的任何一个电阻增大(或减小)时,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增大(或减小).②若开关的通、断使串联的用电器增多时,电路的总电阻增大;若开关的通、断使并联的支路增多时,电路的总电阻减小.③在如图所示分压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可视为由两段电阻构成,其中一段R 并与灯泡并联,另一段R 串与并联部分串联.A 、B 两端的总电阻与R 串的变化趋势一致.三、电路中的功率及效率问题1.电源的总功率(1)任意电路:P 总=EI =U 外I +U 内I =P 出+P 内.(2)纯电阻电路:P 总=I 2(R +r )=rR E+2.2.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P 内=I 2r =U 内I =P 总-P 出. 3.电源的输出功率(1)任意电路:P 出=UI =EI -I 2r =P 总-P 内.(2)纯电阻电路:P 出=I 2R =r Rr R Er R R E 4)(222+-=+ (3)输出功率随R 的变化关系①当R =r 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为rE P M 42=②当R >r 时,随着R 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小. ③当R <r 时,随着R 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大.④当P 出<P m 时,每个输出功率对应两个可能的外电阻R 1和R 2,且R 1R 2=r 2. ⑤P 出与R 的关系如图所示.4.电源的效率(1)任意电路:η=总出P P ×100%=EU×100%.(2)纯电阻电路:η=rR R+×100% 因此在纯电阻电路中R 越大,η越大;当R =r 时,电源有最大输出功率,效率仅为50%. 特别提醒 当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时,效率并不是最大,只有50%;当R →∞时,η→100%,但此时P 出→0,无实际意义.【例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1、R 2均为定值电阻,且R 1=100Ω,R 2阻值未知,R 3是一滑动变阻器,当其滑片从左端滑至右端时,测得电源的路端电压随总电流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其中A 、B 两点是滑片在变阻器的两个不同端点得到的。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动态电路分析之“串反并同”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动态电路分析之“串反并同”
闭合电路中只要有一只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就会影响整个电路,使总电路和每一部分的电流、电压都发生变化。
讨论依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串联电
路的电压关系、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
以右图电路为例:设R 1增大,总电阻一定增大;由r R E I +=
I 一定减小;由U=E-Ir ,U 一定增大;因此U 4、I 4一定增大;
由I 3= I-I 4,I 3、U 3一定减小;由U 2=U-U 3,U 2、I 2一定增大;
由I 1=I 3 -I 2,I 1一定减小。
总结规律:
① 总电路上R 增大时总电流I 减小,路端电压U 增大;
② 变化电阻本身和总电路变化规律相同; ③ 和变化电阻有串联关系(通过变化电阻的电流也通过该电阻)的看电流(即总电流减小时,该电阻的电流、电压都减小);
④ 和变化电阻有并联关系的(通过变化电阻的电流不通过该电阻)看电压(即路端电压增大时,该电阻的电流、电压都增大)。
⑤ “串反并同”
“串反”:与变化电阻有串联关系的用电器电流、电压的变化与变化电阻的阻值变化的相反的;
“并同”:与变化电阻有并联关系的用电器电流、电压的变化与变化电阻的阻值变化的相同的;
分析思路:先由电路变化判断外电阻变化,进一步判断路端电压和干路电流变化,然后结合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判断某部分电路两端电压及其中电流变化情况(这一步中一定要注意电压,电流两方面结合判断),确定仪表读数变化情况。
E。
电路的动态分析问题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应用一、电路的动态分析问题闭合电路中只要有一只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就会影响整个电路,使总电路和每一部分的电流、电压都发生变化。
讨论依据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思路: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程序法:基本思路是“局部→整体→局部”,即从阻值部分的变化入手,由串、并联规律判断总电阻的变化情况,再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判断总电流和路端电压的变化情况,最后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判断各部分电路中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分析步骤详解如下:(1)明确局部电路变化时所引起的局部电路电阻的变化。
(2)根据局部电阻的变化,确定电路的外电阻R外总如何变化。
(3)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总=E/(R外总+r),确定电路的总电流如何变化。
(4)由U内=I总r,确定电源的内电压如何变化。
(5)由U外=E-U内,确定电源的外电压如何变化。
(6)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确定干路上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如何变化。
(7)确定支路两端的电压如何变化以及通过各支路的电流如何变化。
由以上步骤可以看出,基本思路是“局部→整体→局部”,同时要灵活地选用公式,每一步推导都要有确切的依据。
例1、如图所示电路,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移动时,判断电路中的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如何变化?练习 1.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上滑动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都减小;B.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都增加;C. 电压表读数减小,电流表的读数增加D. 电压表读数增加,电流表的读数减小2、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从最高端向下滑动时()A.电压表V读数先变大后变小,电流表A读数变大B.电压表V读数先变小后变大,电流表A读数变小C.电压表V读数先变大后变小,电流表A读数先变小后变大D.电压表V读数先变小后变大,电流表A读数先变大后变小3、如图所示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各表(各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均不考虑)的示数如何变化?为什么?4、 在如图电路中,闭合电键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 向下滑动时,四个理想电表的示数都发生变化,电表的示数分别用I 、U 1、U 2和U 3表示,电表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用ΔI 、ΔU 1、ΔU 2和ΔU 3表示.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 )A 、U 1/I 不变,ΔU 1/ΔI 不变.B 、U 2/I 变大,ΔU 2/ΔI 变大.C 、U 2/I 变大,ΔU 2/ΔI 不变.D 、U 3/I 变大,ΔU 3/ΔI 不变.5、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 ,内电阻为r .当滑动变阻器的触片P 从右端滑到左端时,发现电压表V 1、V 2示数变化的绝对值分别为ΔU 1和ΔU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灯泡L 1、L 3变暗,L 2变亮B .小灯泡L 3变暗,L 1、L 2变亮C .ΔU 1<ΔU 2D .ΔU 1>ΔU 2二、电源的外部特性曲线 ——路端电压U 随电流I 变化的图像.(1)图像的函数表达式 (2)图像的物理意义 :①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电源的电动势E 。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路的动态分析

• 2.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和 内电阻r恒定不变,电灯L恰能正常发光,如 果变阻器的滑片向b端滑动,则( )
答案: B
题型互动探究
题型一 电路动态分析问题
【例 1】 在如图 5 所示电路中,当滑
动变阻器滑片 P 向下移动时,则
()
A.A 灯变亮、B 灯变亮、C 灯变亮
B.A 灯变亮、B 灯变亮、C 灯变暗
C.A 灯变亮、B 灯变暗、C 灯变暗
D.A 灯变亮、B 灯变暗、C 灯变亮
图5
解析 滑片 P 向下移动,变阻器电阻减小,外电路总 电阻减小,根据 I=R+E r知,电路电流增大,灯 A 两 端电压 UA 增大而变亮,根据 U=E-Ir,路端电压变小, U=UA+UB,所以 UB 减小,灯 B 电阻不变,所以灯 B 电 流 IB 减小,灯 B 变暗.干路电流 I=IB+IC,因为 I 增 大、IB 减小,所以 IC 增大,灯 C 应变亮,选项 D 是正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路的动态分析
涉及滑动变阻器滑动引起的电路变化问题,可将变阻器的滑片分别 滑至两个极端去讨论
• 不改变线路结构,只有一个电阻改变:
• 一个电阻增加(减少), • 电阻: 含该电阻的部分的电阻增加(减少) 不含该电阻的部分的电阻减少(增加) • 电压: 含该电阻的部分分压增加(减少), 不含该电阻的部分分压减少(增加) • 电流: 含该电阻的部分电流减少(增加),(阻碍增加(减少)) 不含该电阻的部分电流增加(减少)
电灯L更亮,安培表的示数减小
12.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专题: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含有电容器的电路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A. 的读数变大, 的读数变小
√B. 的读数变大, 的读数变大
C. 的读数变小, 的读数变小
D. 的读数变小, 的读数变大
图4
针对训练1 如图5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
端向b端滑动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电压表示数变大,通过灯L1的电流变大,灯L2变亮
B.电压表示数变小,通过灯L1的电流变小,灯L2变暗
专题强化 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 含有电容器的电路
【学习目标】
1.会应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分析闭合电路的动态问题. 态分析
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回路的总电 流、路端电压如何变化?通过R1、R2和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如何变化,它 们两端的电压如何变化?
例3 在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移动时,关于电
灯L的亮度及电容器C所带电荷量Q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L变暗,Q增大
√B.L变暗,Q减小
C.L变亮,Q增大
D.L变亮,Q减小
图6
例4 如图7所示,电源电动势E=10 V,内阻可忽略,R1=4 Ω,R2=6 Ω, C=30 μF,
(1)S闭合后,求稳定时通过R1的电流; (2)S原来闭合,然后断开,求断开后流过R1的电荷量.
针对训练2 (多选)如图8所示,电源的电动势E=2 V,内阻r=2 Ω,两 个定值电阻均为8 Ω,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3×10-6 F,则 A.开关断开时两极板间的电压为43 V B.开关断开时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 4×10-6 C
√C.开关接通时两极板间的电压为43 V
图8
√D.开关接通时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 4×10-6 C
C.电压表示数变大,通过灯L2的电流变小,灯L1变亮
专题04欧姆定律之动态电路分析

模块四电学专题04 欧姆定律之动态电路分析*知识与方法一、由滑动变阻器引起的电路中物理量的变化1.串联电路:解题方法:对于串联电路,一般的分析顺序为:滑动变阻器电阻R p的变化→电路总电阻R总的变化(R总=R+R P)→ 电路电流I的变化(U不变,I总RU=)→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U1的变化(U1=IR)→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2的变化(U2 =U−U1)快速巧解方法: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R p增大时,U2增大。
2.并联电路:解题方法:①电源两端电压U不变⇒通过R的电流I1不变(I1RU=);②P的移动方向⇒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滑动变阻器所在支路电流I2的变化(U不变,I2PRU=)①②⇒干路电流I的变化(I = I1+I2)二、由开关引起的电路中物理量的变化R PAV2V1SR解题方法:① 画等效电路图:分析闭合不同开关时,分别有谁连入电路;② 分析电表: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测谁;③ 根据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规律和电源电压不变的条件,判断电表示数的变化。
三、由敏感电阻(光敏电阻、热敏电阻、气敏电阻、压敏电阻等)、与浮力杠杆等(加油、称体重等) 结合的应用型动态电路分析分析思路基本与“由滑动变阻器引起的电路中物理量的变化”相同四、利用变化量求定值电阻 1.U 1 = IR ,U ′1 = I ′R ,U ′1—U 1=(I —I ′)R ,ΔU 1=ΔIR2.∵U 不变,∴ΔU 1=ΔU 2∴ΔU 2=ΔIR*针对训练一、单选题1.(2023秋·山东泰安·九年级统考期末)热敏电阻的阻值是随环境温度的增大而减小的.要想设计一个通过电表示数反映热敏电阻随环境温度变化的电路,要求温度升高时电表示数减小,以下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A .由电路图可知,热敏电阻与R 0并联,电流表测并联电路干路电流.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 P AV 2 V 1 SR阻值变小,干路电流变大,故A不符合题意.B.热敏电阻与R0并联,电流表测热敏电阻的电流,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变小,由IUR=可知,通过热敏电阻的电流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故B不符合题意.C.已知热敏电阻与R0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变小,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电压表示数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D.已知热敏电阻与R0串联,电压表测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变小,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电压表示数变小,故D符合题意为答案.2.(2023秋·河北保定·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是一种温度测试仪的电路,R1为定值电阻,R2为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

(3)分清变和不变的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先 研究不变的量,再研究变化的量的 变化情况)。
例
题 图中滑动触头向下移动时,判断各电表 的示数变化情况。
R1 A1 A2 V1 R2 A3 V2 R3
解析:
触头
R3
R总
I干
U路
V1
A1
V2
A2
A3
引申1:
如图所示电路,滑动触头向下移动, (1)判断理想电表的示数前后变化情况。 (2)电容器的带电量如何变化? (3)R1消耗的功率如何变化? R
当外电阻为纯电阻电路时
2R E 外 2 = P出=I R外= (R外+r)2
由图可知:同一功率对 应着两个电阻值,两个 电阻值之间有何关系呢?
③输出功率:P出=P- P内=IE- I2r=I U外= I2 R外
E2
(R -r)2
外
R外
+4r
2 E 当R外=r时,P出最大,且最大值为 P出m= 4r
R2的变化范围是0-10Ω。求:
E U0 U N 1)右图中a为闭合电路的U-I图象 b为部分电路(外电阻)的U-I图象
M(I0,U0) 2)两者的交点坐标表示该电阻 接入电路时的路端电压与电流. b a 3 ) a 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内 β α 阻的大小、b的斜率的绝对值表 o I I0 Im 示接入电路中外电阻的的大小
4)图中虚线矩形的面积表示接入该电阻时的输出功率。 当两个斜率相等时(即内、外电阻相等)图中矩 形面积最大,即输出功率最大。
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 (1)保持不变的量只有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电 流、电压、电功率等都随外电阻的改变而改变. (2)相关公式:
电流I=E/(R外+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及滑动变阻器滑动引起的电路变化问题,可将变阻器的滑片分别 滑至两个极端去讨论
• 不改变线路结构,只有一个电阻改变:
• 一个电阻增加(减少), • 电阻: 含该电阻的部分的电阻增加(减少) 不含该电阻的部分的电阻减少(增加) • 电压: 含该电阻的部分分压增加(减少), 不含该电阻的部分分压减少(增加) • 电流: 含该电阻的部分电流减少(增加),(阻碍增加(减少)) 不含该电阻的部分电流增加(减少)
图6
(
)
解析
开关 S1 由位置 1 切换到位置 2 后,电路总电阻 R 减
E 小, 总电流 I= 增大, 则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 Pr=I2r 增大, R
B 正确;路端电压 U=E-Ir 减小,因此电压表示数减小,A 错;电阻 R2 两端电压由 U2= 变为 U2′= × = 3 2 3 R2+r R2+r 2 3 <U2,故电阻 R2 两端的电压变小,C 错;电源的效率 2R2+ 3r
• (2)在闭合电路中,任何一个电阻增大(或减 小),则总电阻将增大(或减小),任何一个 电阻增大(或减小),该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 会增大(或减小),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则会减 小(或增大).
1.如下图所示电路中,当变阻器R3的滑片P向b 端移动时( )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答案: B
题型互动探究
题型一 电路动态分析问题
【例1】 在如图5所示电路中,当滑 动变阻器滑片P向下移动时,则 ( ) A.A灯变亮、B灯变亮、C灯变亮 B.A灯变亮、B灯变亮、C灯变暗 C.A灯变亮、B灯变暗、C灯变暗 D.A灯变亮、B灯变暗、C灯变亮
图5
解析
滑片 P 向下移动,变阻器电阻减小,外电路总
图4
(
C
)
即学即练 1 如图 6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 的电动势为 E, 内阻为 r, 电路中的电 阻
R1、R2 和 R3 的阻值都相同.在开关 S 处
于闭合状态下, 若将开关 S1 由位置 1 切 换到位置 2,则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池内部消耗的功率变大 C.电阻 R2 两端的电压变大 D.电源的效率变大
电流增大,由U=E-Ir,E、r不变,路端电压减小,所以A
正确;再结合欧姆定律知电流表的示数变小,B错;由P内
=I2r知电源内阻消耗的功率变大,C错.故选A. • 答案: A
• 2. 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 E 和 内电阻r恒定不变,电灯L恰能正常发光,如 果变阻器的滑片向b端滑动,则( ) • A.电灯L更亮,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 B.定值电阻R2消耗的功率增大 • C.电灯L变暗,电源的总功率减小 • D.电灯L变暗,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解析: 滑片向 b 端滑动, R1 变大, 电路中总电阻变大, E 路端电压变大, 根据 I= 知 I 减小, 电流表示数减小. 根 R总+r 据 E=U 外+Ir,U 外变大,灯泡两端电压变大,故电灯 L 更 亮.再根据 P2=I22R2,I 总减小,IL 变大,故 I2 变小,R2 功 率变小,故 B、C、D 错误,A 正确.
解析: 滑片 P 向 b 端移动时,R3 减小,从而得到 R 总 E 减小, 由 I 总= 得到 I 总增大, 由 U=E-I 总· r 得到 U 减小, R总 又 R1 不变, I 总增大, 所以 U1 增大, U2=U-U1, 故 U2 减小, U2 由 I2= 可得 I2 减小, 又由 I3=I 总-I2 可得 I3 增大, 所以电 R2 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增大,故 B 正确.
A. I1变大, I2变小 C. I1变小, I2变大 B. I1变大,I2变大 D. I1变小,I2变小
I1 R R1
a
b R2 I2
9.如图所示,当滑线变阻器的滑动触点向b A 移动时:( ) A、伏特表V的读数增大,安培表A的读数减少 B、伏特表V的读数增大,安培表A的读数增大 C、伏特表V的读数减少,安培表A的读数减少 D、伏特表V的读数减少,安培表A的读数增大
场力减小,重力大于电场力,所以粒子将向下运动,故B
正确. • 答案: B
• 【跟踪发散】
2-1:如右图所示是一实验电路图.在滑
动触头由a端滑向b端的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路端电压变小 • B.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 C.电源内阻消耗的功率变小 • D.电路的总电阻变大 • 解析:
)
由a到b,R1值减小,因此总电阻变小, D 错;总
答案 D
例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 恒定不变,电灯L恰能正常发光.如果变阻器的滑片向 b端滑动,则( A ) A.电灯L更亮,安培表的示数减小 B.电灯L更亮,安培表的示数增大 C.电灯L变暗,安培表的示数减小 D.电灯L变暗,安培表的示数增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 a R1 b
R2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R1和R2 是两个定值电阻,当可变电阻R的滑片向a点移动时,通 过R1的电流和I1和通过R2的电流I2将发出的变化是( C )
答案: A
改变线路结构
【高考佐证 2】 (2009·广东卷)如图 4 所示,电动势为 E、内阻不计的电 源与三个灯泡和三个电阻相接.只 合上开关 S1,三个灯泡都能正常工 作.如果再合上 S2,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电源输出功率减小 B.L1 上消耗的功率增大 C.通过 R1 上的电流增大 D.通过 R3 上的电流增大
• 3.如右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 E,内电阻为r,在平
行板电容器C 中恰好有一带电粒子处于悬空静止状态,当
变阻器R0的滑动端向左移动时,带电粒子将( • A.向上运动 • B.向下运动 • C.静止不动 )
• D.不能确定运动状态的变化
• 解析: 当滑动触头向左移动时R0变大,则总电流变小, R两端的电压变小,电容器中的场强变小,粒子受到的电
电阻减小,根据 I=
E R+r
知,电路电流增大,灯 A 两
端电压 UA 增大而变亮, 根据 U=E-Ir, 路端电压变小,
U=UA+UB,所以 UB 减小,灯 B 电阻不变,所以灯 B 电
流 IB 减小,灯 B 变暗.干路电流 I=IB+IC,因为 I 增 大、IB 减小,所以 IC 增大,灯 C 应变亮,选项 D 是正 确的.
ER2
E
R2
ER2
IU η= × 100%= ×100%,由于 U 减小,故η减小,D P外+Pr IE
错.
P外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