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出自王维的名篇《使至塞上》。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原文】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①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②使:出使。
③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④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⑤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⑥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⑦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⑧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⑨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精心整理原文: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原文翻译: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正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一天际的大雁,遨游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穷的荒漠,挺秀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
夕阳火红的凄凉与浑圆。
行程迢迢啊,终于抵达萧关,恰逢侦探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比较翻译: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正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一天际的大雁,遨游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
只见──灿黄无穷的荒漠,挺秀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
夕阳火红的凄凉与浑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行程迢迢啊,终于抵达萧关,恰逢侦探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使至塞上文言文原文翻译

使至塞上文言文原文翻译导读:《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以下是“使至塞上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使至塞上唐代: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及注释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王维的《使至塞上》注释和赏析

王维的《使至塞上》注释和赏析《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注】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①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②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二指官名,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③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④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⑤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二云塞外多旋风。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⑥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⑦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⑧都护:这里指前敌统帅。
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是对大漠夕阳景色的描写,写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十分生动传神,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奇句。
自古以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是最为广袤无垠的一片土地,所以诗人下了一个“大”字,钝而真。
边塞一片死寂,荒无人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色,所以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荒凉大漠,只一道浓烟,所以诗人称之“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单调的特点,又衬托出边塞将士的孤独无依。
紧接一个“直”字,又表现出了孤烟的劲拔、坚毅,就像将士们守护边关保家卫国的决心一样,耿直无二。
沙漠上环境恶劣,寸草不生,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沙漠的大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
落日,是令人感伤的意象,有垂暮之感,诗人用一“圆”字来形容,反而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所特有的夕阳景象,而且还蕴含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感受,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在了宽敞的自然景象之中,令人如身临其境,具有强大的感发力量。
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原文: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原文翻译: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对照翻译: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王维唐诗《使至塞上》原文赏析

王维唐诗《使至塞上》原文赏析王维唐诗《使至塞上》原文赏析《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创作的记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小编带来的王维唐诗《使至塞上》原文赏析。
创作背景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①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②使:出使。
③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④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⑤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⑥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⑦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⑧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⑨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王维《使至塞上》全诗赏析与翻译

王维《使至塞上》全诗赏析与翻译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1,属国过居延2。
征蓬出汉塞3,归雁入胡天4。
大漠孤烟直5,长河落日圆6。
萧关逢候骑7,都护在燕然8。
1.单车:单车独行。
问边:慰问边防。
2.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3.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4.归雁:因季节是夏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
5.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今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6.长河:疑指今石羊河,此河流经凉州以北的沙漠。
7.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侦察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8.都护:官名。
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像飘飞的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飞入了胡
天。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原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注释: 孤烟:指烽烟。 长河:黄河。 译文: 浩瀚的沙漠中孤烟直上,横贯的黄河上落日浑圆。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原文: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注释: 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都护:官名。 这里指前线统帅。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译文:
走到萧关恰好遇到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告诉我
统帅正在边防前线。
课文品读Βιβλιοθήκη 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二句的含义,这两句
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诗人去国离乡, 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 是像本诗中听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
课文品读
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注释: 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属国:典属国的简称。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居延: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译文:
我乘一辆车要去慰问边关守军,途中经过居延。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原文: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注释: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归雁:向北飞的大雁。 胡天:这里指西北地区。
关键词: 爱国、苍凉
情景交融
导思4:诗人是如何将景与 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借景抒情
关系?
课文品读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烟冲云意谓其高,夕阳西下意言其低,直线与平面相垂,线与圆相切。
既具立体感,又具流动感,虽寥寥几笔,而意象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②自然天成的色彩美。黄色的大漠,灰黑色的直入蓝天的孤烟,滚滚的
黄河水,如血的残阳,自然天成。淡远的色彩衬托出大漠的广袤,浓丽
的色彩凸显出大漠的生机,既雄浑又秀美。
技法总结
赏析古诗词名句法。诗词中要赏析的句子多为名句,赏析时要考
技法总结
笔墨传神,意境深远。诗歌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 塞外风光。尤以颈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板书设计
叙事→出使边塞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地域特殊 微露失意 边塞情势 绘塞外奇景 感伤飘零 赞爱国之情 荒漠奇观 气势充沛 壮阔奇雄 景象宏阔
使 至 塞 上
抒情→内心抑郁
绘景→塞外风光
叙事→留下回味
流露赞叹
主题归纳
记述了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
中所见的塞外风光。既反映了边塞
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孤寂、 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
情感得到升华后的慷慨悲壮之情。
虑三点:一是内容,采用意译法理解诗(词)句,明确含义;二是赏析
角度,修辞或表现手法或意象,明确情感或哲理;三是句子的效果,抒 发作者某种情感,或具有某种深刻的人生哲理等等。答题模式:运 用……手法,形象生动(委婉含蓄)地描绘了……,抒发(揭示)了…… 情感(哲理)。此题主要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及其所表现 的人物的精神或情感。
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
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 以“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
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课文品读 请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
颈联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一“直”一“圆”不 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 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他们不 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 开阔,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是被王国维赞叹为“千 古壮观”的名句。
有诗”。
课前自主学习
★背景透视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 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往边塞慰问,这首诗 即是途中所写。
课前自主学习
带着问题读课文
情感
自然之美
导思1.你从这首诗里 读到了怎样的自然美
导思2.从诗歌中你读 出了怎样的情感?
景?
意象
导思3:诗中选取了哪些意 象?意象与感情之间有何
课文品读 最后两句诗蕴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诗人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兵士那里得知都护正在边 防前线准备战事,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 慕之情。
课文品读 尾联从侧面表达了什么内涵?
尾联叙述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从侧面表现了战事的频繁。
手法探究
如何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艺术美?
①几何构图美。无垠的沙漠远远望去是一个巨大的平面,升空的 孤烟像垂直的线,绵长的黄河水一直延伸到远处,落日看上去很圆。孤
使至塞上
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 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意境。 2. 品析诗的语言,理解诗人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景导入
课前自主学习
资料袋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唐代
著名诗人。进士出身,官至尚书右丞,故
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王维 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在诗、画、音乐 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苏轼盛赞他“味 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