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研究生讨论课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考研培训中如何利用学习小组和讨论会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考研培训中如何利用学习小组和讨论会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在考研培训中,学习小组和讨论会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参与学习小组和讨论会,考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增加学习动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学习小组和讨论会来提高考研学习效果。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与管理学习小组可以由自己发起,也可以选择加入已有的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时,首先要选择志趣相投且学习目标相近的同学共同组队。
在组队过程中,要注重互补优势,形成良好的协作氛围。
在学习小组的管理上,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效果:1. 分工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可以根据个人的专长和兴趣分工合作,每人负责某一方面的知识点或题型的归纳整理,然后进行共享。
这种分工合作可以节省时间,同时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 确定学习计划: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共同制定学习计划,明确每个人的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
制定学习计划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防止拖延症的发生。
3. 定期开展讨论和汇报: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定期开展讨论会和汇报会,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
在讨论会上,可以相互交流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解题思路,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讨论会的组织与参与讨论会可以由学习小组成员参与,也可以由培训机构组织。
参与讨论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以下是一些讨论会的组织与参与建议:1. 提前准备:在参加讨论会之前,要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复习和准备。
带着问题和观点去参加讨论会,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参与讨论,获取更多的收获。
2. 积极参与:在讨论会中,要主动发言,积极参与讨论。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碰撞,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找出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 合理表达:在讨论会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要尊重他人的观点,避免争论和纠缠不清。
三、学习小组与讨论会的互动应用学习小组与讨论会可以相互配合,提高学习效果。
在学习小组中,可以根据讨论会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学习。
对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此,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思考。
教学目标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根本。
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对于不同专业领域,研究生的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
但无论是哪个专业,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
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知识能力,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应该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学科前沿,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和学科壁垒,注重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
还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前沿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方法是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缺乏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不能满足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课程教学应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是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创新水平的评价。
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可以通过学术论文、项目报告、课程设计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对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1. 引言1.1 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学生往往承担着科研和创新的重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研究生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传统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往往过于僵化,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与时俱进的特色和变革。
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缺乏实践机会,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跨学科的教学模式也未能得到充分推广,研究生们往往只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闭门造车,缺乏多元化的知识视野。
完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通过建立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引入跨学科教学模式,优化评价机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人才。
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也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努力的方向。
通过不懈的努力,相信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1.2 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对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改革,能够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研究生。
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也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引入跨学科教学模式等方式,可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在于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保持高等教育的活力和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 正文2.1 建立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建立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是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增强研讨交流实效方面的建议

在增强研讨交流实效方面的建议
1. 提前准备:在参与研讨交流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阅读相关文献、研究报告,了解参与者的背景和观点,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2. 设定明确的目标:在开展研讨交流时,确保目标明确,并明确交流的主题和议程。
这样可以帮助参与者集中注意力,提高交流的效果。
3. 提出明确的问题:在研讨交流中,提出明确的问题或课题,引导参与者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这样可以促进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研讨结果的质量。
4. 鼓励积极参与:为了增强研讨交流实效,鼓励参与者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激发参与者的思维和创造力。
5. 倾听并尊重他人观点:增强研讨交流实效的关键是要倾听他人的观点,并尊重不同意见。
在讨论中,要充分发扬开放、包容的精神,避免过于强调个人观点,而是着重于合作和共同进步。
6. 注重总结和反思:研讨交流结束后,及时总结讨论的要点和结论,并进行反思。
这有助于将研讨交流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和改进措施,提高实效。
7. 制定行动计划:在研讨交流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这样可以促进研讨交流成果的落地和实施。
总之,在增强研讨交流实效方面,关键是要充分准备、明确目标、提出明确问题、鼓励积极参与、倾听和尊重他人观点、注重总结和反思,以及制定行动计划。
这些建议可以帮助提高研讨交流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共同学习和进步。
提高研究生讨论课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提高研究生讨论课有效性的若干思考作者:李佳孝周美林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3年第5期李佳孝周美林(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南充637009)收稿日期:2012-11-28作者简介:李佳孝(1949—),男,四川宣汉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周美林(1989—),女,湖南常德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1级硕士研究生.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和谐课程与和谐课程建设研究”(CJF08041)阶段性研究成果.摘要:讨论课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它对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有重要价值。
研究生讨论课存在师生平等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充分、讨论过程偏离目标、讨论后反思不够等问题。
对讨论课进行精心设计、加强讨论过程的引导和控制、注重课后的评价反馈与改进、加强讨论文化建设是提高研究生讨论课质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讨论课;课程有效性;研究生课程中图分类号: G643�2文献标识码: A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学校的教学方式方法密切相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1]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更加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国内外的经验证明,讨论课不仅能有效培养研究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
所以,对提高研究生讨论课的有效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讨论课对研究生发展的重要价值讨论课在西方称为习明纳(seminar),它是一种将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大学教学模式。
1737年,德国学者格斯纳在哥廷根大学开创了哲学习明纳,开始把讨论课这一教学方式引入到大学教学中。
讨论课是指“在教授的指导下,大学或研究生院中优秀的学生组成研究讨论小组,定期集中,师生共同探讨原创性或集中性的研究成果,进行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活动。
学习心得如何利用讨论课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心得如何利用讨论课提高学习效果讨论课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流,可以促使学生思维活跃,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将从准备、参与、总结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利用讨论课提高学习效果。
一、准备讨论课的前提是充分准备。
在课前,学生应提前了解并研究所讨论的主题,掌握相关知识和背景资料。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查找资料、做笔记等方式,可以提高对话题的理解和把握,在讨论中更加自信流畅地发言。
此外,还可以准备一些问题或观点,在讨论中引导和推动整个讨论的进程,保持积极地互动。
二、参与参与是讨论课提高学习效果的核心环节。
在讨论中,学生应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可以通过提问、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等方式主动参与进去。
在讨论中,应尊重别人的意见,不同观点之间可以提出质疑、辩论,但要保持礼貌和尊重,避免个人攻击和争吵。
与他人的互动交流可以使自己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开拓,观点得到更充分的展示,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总结讨论课之后,进行总结是巩固学习效果的重要步骤。
在讨论课结束后,学生应及时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记录下讨论的要点和亮点,以及对学习的新认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写一篇讨论总结、做一份思维导图等方式,将讨论的内容整理梳理,形成有条理的学习成果。
在总结中,可以对讨论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改进,提高自身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利用讨论课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但要做到充分准备、积极参与和及时总结。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流,可以开拓视野,拓展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讨论课也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利用讨论课提高学习效果,为自己的学习之路增添光彩。
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四个有效方法

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四个有效方法引言研究生阶段是培养学术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使用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同时也需要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本文将介绍四种有效方法来帮助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 开展自主性项目开展自主性项目是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选择感兴趣的课题或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探索,学生可以锻炼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这样的项目可以包括科学实验、文献综述、调查研究等形式,并由学生自行设计和执行。
2. 参与学术讨论和合作参与学术讨论和合作是另一个重要途径来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参与小组会议、讲座和学术会议等活动,学生可以与其他同行交流想法、分享研究成果,并从中获得不同的观点和反馈。
与他人合作还可以提供机会来学习协作技巧和有效沟通,进一步加强独立思考能力。
3. 深入阅读和批判性思考深入阅读是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基础。
通过广泛涉猎相关文献和资料,学生可以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不同理论观点和方法,并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提出有力的论证。
4. 探索跨学科领域探索跨学科领域是拓宽视野和增强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关注其他领域的发展趋势和重要问题,学生可以将不同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研究中,促进创新思维。
此外,跨学科交叉也有助于培养对多元观点的尊重和理解,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结论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结合多种方法和资源。
通过开展自主性项目、参与学术讨论和合作、深入阅读和批判性思考、以及探索跨学科领域,研究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为进一步发展学术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注意:以上内容是我根据所给主题编写的,未从其他来源复制或粘贴。
对教学研讨活动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对教学研讨活动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教学研讨活动是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交流,总结,至关重要的。
研讨活动中若干
问题如何做好,给予了自我再思考和反思中老师的社会责任。
首先,应该从增强教学技能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技巧,使教学更有
针对性、更加生动活泼,增进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真正从源头上提高课堂的质量。
教师要掌握好教材,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多样化地激发学生在课堂上思考、说
话和表达,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水平。
其次,要把握好“以课为主、以学为本”的教学原则,注重课堂上学生的学习需求,
针对理解不到位的学生,拓宽教学方法,反复说明,进行讨论和分析案例,不断提高学习
效果。
此外,老师要有耐性,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教学秩序,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有安全感,允许学生就自己有关学习的问题进行发言,加深学生对课本
知识的理解。
最后,教师还可以使用科学、技术手段,不断地改善教学方法,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教学的反馈,以使教学更有效果。
正确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有助于老师更好的实施教学任务,更好的贯彻教育政策,从而
提高真正的教学质量。
从而使学生们有充分的参与,更好地把握学习主动权,更好地发挥
自身的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课存在 师生平等意识不强 、 课前 准备 不充分 、 讨论过 程偏 离 目标 、 讨论后 反 思不够等 问题 。对讨 论课 进行
精心设计 、 加 强 讨 论 过 程 的 引 导和 控 制 、 注重课后 的评 价反馈 与改进 、 加 强 讨 论 文 化 建 设 是 提 高研 究 生 讨 论
课质 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 讨论课 ; 课 程有效性 ; 研 究生课程
国学者 格斯 纳在 哥 廷 根 大学 开 创 了哲 学 习明 纳 , 开
始 把讨 论课 这一 教学 方式 引入 到 大学 教学 中 。讨 论 课 是指 “ 在教 授 的指 导下 , 大学 或研 究 生 院中优 秀 的
收 稿 日期 : 2 O 1 2 —1 I 一2 8
别、 筛选相关资料 ; 通过 自己的辩证思维从不同的角 度去 发现 、 分 析 问题 ; 通 过 小 组 交 流 自己 的 学 习 成 果、 从 不 同观点 的交锋 中获得 创造 的启 迪 ; 通 过对 讨
提 高研 究 生讨 论课 有 效 性 的若 干 思 考
李 佳 孝 周 美 林
6 3 7 0 0 9 )
(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 究中心 , 四川 南充
摘
要: 讨论课 是合作 学. - j的一种有效 方式 , 它对提 高研 究生 的科研 能 力和创 新精神 有重要价值 。研 究生讨
切相 关 , 《 国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创性或集中性 的研究成果 , 进行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的教学 活动 。 ” _ 2 ] 由于讨 论课 通过学 生 自由讨 论 发现 真理 , 通过师生合作共 同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十分符 合 研究 生 的学 习特 点 , 它 在研 究 生 教 育 中有 着重 要 功能。 1 _ 以学 生 为 中心 的讨 论 课 , 有 利 于研 究 生 学 习 方式 的转 变 学 习效 率 和效果 与学 习方 式密 切相关 。学生 的
中 图分 类 号 : G6 4 3 .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建设 创新 型 国 家需 要 大 量 的创新 型人 才 , 研究
学 生组 成研究 讨 论小组 , 定 期集 中, 师生共 同探讨 原
生教 育 的主要 任务 就是 培养 具有 创新 素质 的高级专 门人 才 。学生 的创 新 素质 与学校 的教学方 式 方法 密
、
讨论课 对研究生发展的重要 价值
种学 习方 式 , 其 目的在 于培 养 学 生 主 动探 索 和 研 究
讨 论课 在西 方称 为 习 明纳 ( s e mi n a r ) , 它 是一 种 将教 学 和研 究相 结合 的大学 教 学 模 式 。 1 7 3 7年 , 德
的精 神 , 培 养独 立思 考 和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 L 3 ] 讨 论课 要求研 究 生根 据讨 论题 目进 行分 工 , 并 自主 收集 、 鉴
研 究生 在长期 的发 现 问题 、 分 析 问题 和解 决 问题 的 过程 中 , 逐渐 培养 起主 动参 与 、 自主探究 、 自我体验 、
十分 有益 于培 养研 究生 的创新 意识 和创 新能 力 。 4 . 以互动 为 特征 的讨 论课 , 有 利 于研 究 生 合作 能力 的提 高 “ 学会 合作 是 2 1 世 纪教育 的 四大支柱 之一 ” , E 6 ] 现代 科学研 究 特别强 调 团队精 神 , 只有强 强联合 , 才 能取 得高水 平 的研 究 成 果 。因此 , 研 究 生 阶段 就 要 加强 学生合 作精 神与 合作 能力 的培养 。讨 论课 既是
第5 期[ 总第 1 7 期]
2 0 1 3年 1 0月
研 究生教 育研 究
J o u r n a l o f Gr a d u a t e Ed u c a t i o 3
文章 编号 :2 0 9 5 — 1 6 6 3 ( 2 0 1 3 ) 0 5 — 0 0 5 3 — 0 5
力与合作精神。所以 , 对提高研究 生讨论课 的有效
性研 究 具有 十分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
一
式是接受型的, 它把学 习建立在人 的客体性、 受 动
性 依 赖性 的层 面上 , 从 而导致 人 的 自主性 、 能 动性 、
创 造性 的不断 销蚀 。讨 论课 的 核心 是 探 究 问题 , 它 是 以学生 为主 的师 生 共 同发 现 真理 、 获 取 新 知 的一
・
5 4・
李佳孝等 ・ 提 高研 究生讨论课有效性 的若干 思考
的相 互碰 撞 , 都 会激 发起 无数 思维 的火 花 , 点燃 创 新 的导火线 , 实 现从 知识再 现 型 向知 识创造 型 的飞跃 ,
论 过程 的总结 反 思 , 加 深 对课 程 的理解 、 体验 , 重构 自己的知识体 系 。讨 论 课 至 始 至终 以学 生 为 中心 ,
学 习方 式一 般有 两 种 : 接受 和 发 现 。传 统 的 学 习方
( 2 0 1 0  ̄2 0 2 0 ) 》 提 出, 要 大 力推进 研 究生 培养 机制 改 革, 实施“ 研究 生教 育创 新计 划 ” , _ 1 ] 这 就迫 切要 求 我 们改 变传 统 的研 究 生培 养 模 式 , 更 加 注 重 研 究 生 创 新能 力 的 培 养 。课 程 教 学 是 研 究 生 培 养 的重 要 环 节, 国 内外 的经验 证 明 , 讨 论课 不仅 能有 效培 养研 究 生 的学 习能 力 , 而 且 能提高 他们 的创 新 意识 、 创新 能
作者 简介 : 李佳孝 ( 1 9 4 9 一) , 男, 四J l I 宣汉人 ,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周美林 ( 1 9 8 9 一) , 女, 湖南常德人 , 西华师范大学 四J l I 省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 0 1 1 级硕 士研究生.
基金 项 目: 本文 系四川省教育 发展 研究 中心项 目“ 和谐课 程与和谐课程建设研究” ( C J F 0 8 0 4 1 ) 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