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李清照和赵明诚埋首书斋-珠海第一中学
高三语文 热点阅读之《醉花阴》五十比一素材

高三语文热点阅读之《醉花阴》五十比一素材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词写得特别有韵味。
她的词不仅在宋代具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价值。
她和丈夫结婚不久,丈夫赵明诚外出远游,她就写了这样一首《一剪梅》来为他送别: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中充溢着她对丈夫的盼望、相思与恋恋不舍之情。
特别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得十分传神,十分独到,将那种缠绕于心、驱拂不去的相思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李清照与赵明诚分别后,这一年,恰到了九月初九重阳日。
李清照思念明诚,写了一首《醉花阴》寄给赵明诚: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明诚接到李清照这首词,十分赞赏,拜读再三,心中直犯嘀咕:我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妻子词写得这么好,我怎么就不能超过她呢?想到这里,他紧闭房门,在家中废寝忘食,整整苦思了三天,共写了五十首《醉花阴》,将李清照写的《醉花阴》也混在一起,拿给他的好朋友陆德夫,让他评判,看这五十一首《醉花阴》那一首最好。
陆德夫把这些词反复读了几遍,对每首都细细品味一番,最后说:“我看只有以‘薄雾浓云愁永昼’开头的这首词写得最好。
而最好的是这首词的最后三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写得真是生动传神,曲尽其妙。
”赵明诚闻听,心中凉了半截,这时他才认识到没有妻子的文才好,没有她写的词好,于是红着脸向陆德夫承认说:“那首《醉花阴》是我妻子李清照写的,阿兄真有眼力呀!”为什么赵明诚五十首《醉花阴》比不上李清照一首呢?其中主要原因当然在于李清照比赵明诚有创作才华;而为人们忽略的原因是,作为写相思之情,李清照身历其境,苦苦受此情折磨,她将这种亲身感受写出来,自然也就生动传神了。
宋词的发展历程

xx的发展历程宋词的发展从开始到顶峰阶段,大致分为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唐代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
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
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
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
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
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国画:着名女词人李清照别。
“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
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
“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
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
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
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
最长的词调《莺啼序》,240字。
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
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
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
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
一般不换韵。
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
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5 李清照词二首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15 李清照词二首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词人。
她的词,时而温婉细腻,楚楚动人;时而纵横豪放,掷地有声。
她在那个视女性为附属物的时代里,巾帼不让须眉。
她追求平等的爱情和独立的人生,在她的身上,新时代女性的特征已经凸显。
她跌宕起伏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作为一位词人,她成就卓越;作为一位女性,她意义非凡。
李清照和张爱玲是古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史上才绝一代的璧女,若将两人放在同一时空,必定是一对漂亮的并蒂莲,立于文学史册上竞芳吐艳,各现妙姿。
尽管隔山隔水隔着遥远的时空,两位绝代才女在身世爱情及晚年命运遭遇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这不得不让我们承认,上天给了她们惊艳的才华之后,果然在爱情及生活中再不多给一些。
原来上天就是【课内挖掘】李清照与赵明诚:十八岁时,李清照嫁给了太学生(我国古代的大学生)赵明诚。
赵明诚是当时的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幼子,是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
李清照与赵明诚志同道合,他们不仅都善诗能文,而且都爱好金石(古代铜器和石碑上的字画)学。
李清照帮助赵明诚一起搜集碑文字画,收藏金石器皿,还和他一起,对家中所收藏的商周时期的彝器、汉唐时期的石刻拓本进行整理研究。
闲暇时,夫妻俩诗词唱和,情意深长。
据说在宋徽宗宣和年间,有一年重阳节,李清照写了一首词《醉花阴》,寄给在莱州(今山东掖县)做官的赵明诚。
赵明诚读后叹赏再三,自愧不如。
为了胜过妻子,他闭门谢客,废寝忘食地写了三天三夜,一共写了五十首词。
他把李清照的《醉花阴》夹在其中,给朋友陆德夫看。
陆德夫细细地读了几遍,说:“只有三句极好。
”“是哪三句?”赵明诚追问。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公元1127年,赵明诚的母亲在江宁去世,赵明诚离开任所去奔丧。
宋高宗即位后,他被任命为江宁知府。
第二年,李清照也为避乱来到江宁。
赵明诚来江宁时,曾把家中最名贵的金石字画装了十五车,一起带来。
李清照走后,留在家乡的文物和老家的房子,全都被金兵烧毁了。
夫妻团聚不久,赵明诚又被任命为湖州知府。
李清《满庭芳·小阁藏春》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

李清《满庭芳·小阁藏春》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满庭芳·小阁藏春》是由李清照所创作的,词人善于摆脱一般咏物之作胶着物态,联系个人身世,抒发对残梅命运的深深同情。
小编精选了一些关于《满庭芳·小阁藏春》的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满庭芳·小阁藏春》宋朝:李清照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小阁藏春》古诗简介《满庭芳·小阁藏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这是一首咏梅词。
词人咏残梅以自比,是她当时生活、感情的真实写照,并充分显示了她孤高清傲,不同流俗的性格特征。
全词意境相谐,词调低沉,风格深婉,语言轻巧,写尽了词人冷清寂寞的环境中所产生的深切感伤之情。
《满庭芳·小阁藏春》翻译/译文在阁楼中好似春天一般,平常不用的窗子将白昼都隔在了外面,走在画廊里,发现这里非常深幽。
篆香烧尽了,日影移上帘箔了,才发现黄昏将近。
我喜爱梅花,自己种的江梅渐已长好,为什么一定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而荒废了时光呢。
没有人来找我谈话聊天,如今在这样的寂寥环境里独自面对梅花,就好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对花彷徨。
梅花色泽美艳,它虽不像别的花那么畏惧霜雪,但毕竟娇弱,难以禁受寒风冷雨的摧残。
又是谁吹起横笛曲《梅花落》,吹动了我的愁绪。
不要怨恨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要相信,虽然梅花踪迹难寻而它情意长留。
我很难说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能显示出梅花的俊俏风流。
《满庭芳·小阁藏春》注释⑴满庭芳:词牌名。
⑵篆香:对盘香的喻称。
⑶江梅:此指梅中上品,非泛指江畔、水边之梅。
⑷临水登楼:语出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之句。
绿肥红瘦李清照词赏析

起来慵整纤纤手。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露浓花瘦,
水光山色与人亲, 薄汗青衣透。 说不尽,无穷好。
见有人来, 袜刬金钗溜。
莲子已成荷叶老, 清露洗,苹花汀草。
惊起一滩鸥鹭。
和羞走,
倚门回首,
眠沙鸥鹭不回头, 却把青梅嗅。 似也恨,人归早。
少 女 的 情 思
随着年的增长,少女李清 照少了一些天真烂漫,多了一些 难以言说的心事。面对春去秋来 的景色,李清照渐渐变得娴静。 在闺中自由生活的背后,隐然飘 荡着一丝少女惜春的情怀。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别 愁
卷有凉佳薄 暗 初 节 雾 西 非担心“雨疏风骤”后“绿 风 香 透 又 浓 肥红瘦”的闺阁闲愁 ,盈。重云 人袖 阳愁 非丧夫失家、孤身天涯的 比。 ,永 “凄凄惨惨戚戚 ”的断肠之 黄 莫 东 玉 昼 愁 花道篱枕, 佳节又重阳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瘦不把纱瑞 酒 销 厨 脑 。 半夜凉初透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黄 魂 ,销 塑造高洁的闺阁佳人形象, 西风使菊花瘦,愁使人瘦 , 昏 半 金 东篱把酒黄昏后 人比黄花瘦。 后 既突出其外貌美,更突出其 帘 夜兽 菊瘦形成其幽雅高洁之品 人瘦-高洁的闺阁佳人形象 品格美。菊品=人品 , 。
绿肥红瘦
绿依 酒 肥旧 。 红” 试 昨 瘦。 问 夜 !“ 卷 雨 如 ”知 帘 疏 梦 否人风 令 ?,骤 知却, 否道浓 ?“睡 应海不 是棠消 残
少 女 的 情 思
新 妇 的 柔 情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 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结为伉俪。 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以父荫,历 任州郡地方官,是著名的金石收藏加。 李赵二人情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他 们节衣缩食,共同收集金石古玩,校勘 题签,以读书为娱乐。夫妻诗词唱和, 堪称神仙情侣。这一时期的词作也多是 他们夫妻款款深情的流露。
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诗谜逗趣

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诗谜逗趣
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诗谜逗趣
李清照与赵明诚是一对情投意合的佳侣。
赵明诚是位有名的金石考据家,夫妇俩又都爱好诗词,婚后,李清照也喜欢上了金石研究,经常和丈夫一同搜集整理金石字画,小日子过得甜甜美美。
一个夏日的傍晚,李、赵二人在院中喝茶乘凉。
李清照想试试赵明诚解诗破谜之才,于是笑道:“为妻有诗谜一首,请夫君猜一猜。
”说罢,清照吟道:
户部一侍郎,貌似关云长;
上任石榴红,辞官金菊香。
——打一物。
”
赵明诚虽才气过人,但猜谜却非其所长,想了好大一会儿,才明白过来。
他看着妻子得意的神情,也戏作一谜:
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
待到梧桐落叶时,主人送我入冷宫。
吟罢,二人大笑起来。
原来二人所做之诗为同一谜底,都是“扇子”。
但赵的谜语较浅显,而李清照所作之谜则有一定难度。
“户部一侍郎,貌似关云长”:因三国时蜀将关云长名“羽”,“ 户”字下面加一“羽”字为“扇”字;“上任石榴红”:夏天石榴花盛开时开始使用扇子;“辞官金菊香”:秋天菊花开放时,气候开始变凉,不需要扇子了。
宋词的发展历程

宋词的发展历程宋词的发展从开始到顶峰阶段,大致分为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辟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浮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 而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唐代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
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者“依声”。
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
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者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
比较常用的词牌约 100 个。
词的结构分片或者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
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国画:着名女词人李清照别。
“令”普通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
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
“引”和“近”普通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
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
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
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 字以内为小令, 59—90 字为中调,90 字以外为长调。
最长的词调《莺啼序》,240 字。
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
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
惟独《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
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
普通不换韵。
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故事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故事导语: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基础。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李清照与其丈夫之间的,欢迎阅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位旷世女奇才。
南宋女词人,婉约宗主。
她和赵明诚的爱情根基我想用八个字评价最好——才貌双全,门当户对。
李清照,词美人更美,赵明诚也是那时众多到婚嫁年龄的女子所想往的对象。
而他们俩当时一个是吏部员外郎的女儿一个是吏部侍郎的儿子,可以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他们的爱情延续可以用上那四个字:志趣相投。
夫妻都喜好读书,唱和,共同收集金石古玩,校勘题签。
赵明诚每每得到古旧书画碑文等时,必是欢欣鼓舞的拉上妻子一同观赏,评价。
而李清照有什么好的作品,赵明诚也会以艺术作品为标准去品读评赏。
可见他对爱妻才学的肯定与欣赏。
但他们也称不上人间的神仙眷侣。
生在多劫多难的年代,夫妻俩聚少离多,“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常常写词寄思念。
赵明诚也是倍受感动。
《百家讲坛》里讲过他们在民间流传至今的一件有趣的事情: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把自己写的这首《醉花阴重阳》给丈夫寄去。
赵明诚看后,也想给妻子写几首表达自己情意的诗,同时,也想自己一个堂堂大老爷们,怎么能被一弱女子在才气上打败。
不服气,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自叹不如。
可见他们夫妻二人彼此倾心爱慕,既受相思愁绪之苦,又享相爱之甜如蜜的滋味。
不过两个人虽然感情深厚,琴瑟相和。
但在那个朝代,男人纳妾,养歌妓实属平常事。
李清照常留守家中,赵明诚在外,难免也纳妾,且不止一个。
更何况赵明诚常因自己无子嗣,经常夙夜哀叹。
这也是李清照的一块心病。
后赵明诚病逝,李清照想要静心整理填补丈夫生前未著完的《金石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字木兰花慢 新 妇 的 柔 情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少 妇 的 幽 思
10年之中,所收的金石书画、文物 公元1107 年,赵明诚之父赵挺之因与 古籍,竟达 10 余屋之多。归来堂的几案 权臣蔡京的矛盾尖锐化而被罢相,不久因 上,卧室的枕席上,到处都堆满了书籍, 正当李清照和赵明诚埋首书斋,致力 病去世。死后三日,又被蔡京唆使私党弹 陈放着钟鼎。他们置身其中,随时随地可 于金石研究,政局的巨大动荡以及由此引 劾几遭灭门之祸。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从 以从事研究,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炙手可热心可寒” 发的赵李两族的升沉变故,在李清照的生 此返回山东青州故居隐居(归来堂、易安 但是,有时为了访碑采帖,在屏居乡 活和理想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迫使她开 室)。此后十余年里,李清照协助赵明诚 “何况人间父子情” 里的 10几年里,赵明诚与李清照不得不作 始审视社会现实,思考国家命运。 搜集金石,鉴赏书画,整理校勘书史,撰 短暂的分离。遇此,清照常用小词来排遣 写珍本秘集,过着其乐无穷的乡居生活。 她的离情别绪。有一次,明诚要离家远游, 清照难舍难分,她找来一块手帕,在上面 写了一首词送给明诚。 “归去来兮” “审容膝之易安”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才两 花 下处 自 眉闲 飘 头愁 零 ,。 水 却此 自 上情 流 心无 , 头计 一 。可 种 消相 除思 ,, 雁独 红 字上 藕 回兰 香 时舟 残 ,。 玉 月云 簟 满中 秋 西谁 , 楼寄 轻 。锦 解 书罗 来裳 ?,
少 妇 的 幽 思
少 妇 的 幽 思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煞。 —— 黄巢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人把酒东篱,对花怀 人,虽然“斯人独 憔悴”,但没流露出“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的愁情,也没造成“浓睡不消残酒” 的结局,而花也不是“如今 有谁堪摘”的 “憔悴损”的黄花,而是花情酒兴一齐来,为 有酒独赏, 而回忆着曾夫妻共赏;为有花独 对,而回忆着曾夫妻共对。相思之 愁,转移 为陶醉之情,而情在这诗意的时刻和境界里, 其内涵也立 刻变得丰富起来:有着黄花般 “弱态生娇”的姿,有着黄花般清香宜 人的 质,有着黄花般幽雅高洁的品。受其熏染的词 人,虽因离别相 思而瘦,却因情溢于胸而媚。
1120年7月,朝廷任命赵明诚为知莱州军州 事。同时得知蔡京已被罢相。这两条好消息,使夫 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 妇二人舒了一口闷气。但赵明诚考虑到莱州比较偏 序》里追忆这段生活时说: 远,担心清照离开生活惯了的青州不适应,便决定 先去,并与清照商定好等政务上有了眉目,生活上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 略有安排后,再派人来接她。自赵明诚赴任后,归 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 来堂陡然虚空起来。李清照白天伏案校书、写作, 却不能与明诚切磋琢磨,晚上在灯下闲坐,听不到 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 明诚的侃侃谈吐,孤寂愁苦渐袭心头。在重阳节那 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 天,当清照想到此日本来是亲人相携登高的日子, 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 而明诚却独自一人在异乡的时候,感到无比的遗憾。 白天,她郁郁不乐地做着工作;傍晚,独自在东篱 而起。”这是何等的幸福,何 下把酒赏菊,直到深夜才回到归来堂。金灿灿的秋 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 菊,劲厉的西风,增添了离愁与别绪。她即兴挥毫, 填成了一阕《醉花阴 · 重阳》词,寄给赵明诚。 得。
起来慵整纤纤手。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露浓花瘦,
水光山色与人亲, 薄汗青衣透。 说不尽,无穷好。
见有人来, 袜刬金钗溜。
莲子已成荷叶老, 清露洗,苹鹭不回头, 却把青梅嗅。 似也恨,人归早。
少 女 的 情 思
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女李清 照少了一些天真烂漫,多了一些 难以言说的心事。面对春去秋来 的景色,李清照渐渐变得娴静。 在闺中自由生活的背后,隐然飘 荡着一丝少女惜春的情怀。
珠 海 一 中 赵 燕
李 清 照 词 赏 析
绿 肥 红 瘦
的的 宗 后 “ 随 她 李 文家 朝 四 以 父 大 清 化学 状 学 文 居 约 照 底渊 元 士 章 住 出 , 蕴源 王 ” 受 在 生 自 。, 拱 之 知 都 于 号 未辰一于城济易 李的。苏汴南安 清孙母轼京章居 照女亲”。丘士 奠。王,父,, 定父氏是亲童济 了母,“李年南 深双是苏格时人 厚方仁门非代。 ,
李清照
一、少女的纯真 二、少女的情思
三、新妇的柔情
四、少妇的幽思
五、老妪的凄凉
少 女 的 纯 真
少年时的李清照,纯真而开 朗,如同没有锁进笼子的小鸟一 样欢快、活泼。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蹴罢秋千,
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别 愁
卷有凉佳薄 暗 初 节 雾 西 非担心“雨疏风骤”后“绿 风 香 透 又 浓 肥红瘦”的闺阁闲愁 ,盈。重云 人袖 阳愁 非丧夫失家、孤身天涯的 比。 ,永 “凄凄惨惨戚戚 ”的断肠之 黄 莫 东 玉 昼 愁 花道篱枕, 佳节又重阳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瘦不把纱瑞 酒 销 厨 脑 。 半夜凉初透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黄 魂 ,销 塑造高洁的闺阁佳人形象, 西风使菊花瘦,愁使人瘦 , 昏 半 金 东篱把酒黄昏后 人比黄花瘦。 后 既突出其外貌美,更突出其 帘 夜兽 菊瘦形成其幽雅高洁之品 人瘦-高洁的闺阁佳人形象 品格美。菊品=人品 , 。
绿肥红瘦
绿依 酒 肥旧 。 红” 试 昨 瘦。 问 夜 !“ 卷 雨 如 ”知 帘 疏 梦 否人风 令 ?,骤 知却, 否道浓 ?“睡 应海不 是棠消 残
少 女 的 情 思
新 妇 的 柔 情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 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结为伉俪。 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以父荫,历 任州郡地方官,是著名的金石收藏加。 李赵二人情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他 们节衣缩食,共同收集金石古玩,校勘 题签,以读书为娱乐。夫妻诗词唱和, 堪称神仙情侣。这一时期的词作也多是 他们夫妻款款深情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