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归纳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 (1130).do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 (1130).doc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学校: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2分)小明用奶奶的老花镜镜片对着太阳时,可在距镜片5cm处得到一个最亮、最小的小圆点。

若小明想通过此老花镜的镜片看微雕作品上较小的图案,则作品到透镜的距离应满足 .................................................................................................................................... ()A.小于5cm B.大于5cmC.大于10cm D.大于5cm小于10cm2.(2分)小明在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一种镜头焦距大小可根据需要发生改变的光学照相机)给小兰拍了一张半身照之后,保持相机和小兰的位置不变,又给小兰拍了一张全身照。

关于这个过程对相机的调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3.(2分)如图是张敏同学拍摄的安溪凤城铁索桥风景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要使铁索桥的像更大些,张敏应向铁索桥靠近些,再拍摄B.铁索桥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铁索桥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4.(2分)如图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

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 ()A.a点B.b点C.c点D.d点5.(2分)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6.(2分)某同学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原卷版)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原卷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314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4 4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0<u<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正立、放大、虚像;②物像同侧;③像距>物距:v>u;④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焦点),像变大;(4)应用:放大镜2.当物体在焦距处时(u=f):不成像(折射光线平行);3.当物体在1~2倍焦距间时(f<u<2f):(1)光路图:如右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在2倍焦距之外)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小段距离,像移动一大段距离;(4)应用:投影仪4.当物体在2倍焦距处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等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也在2倍焦距处)5.当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f<v<2f;(像在1~2倍焦距间)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大段距离,像移动一小段距离;(4)应用:照相机。

【例题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变式1】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险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

人教版初中物理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测试: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人教版初中物理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测试: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人教版初中物理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测试: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单选题1.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同侧的像。

则这个像一定是()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缩小的虚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2.凸透镜所成正立像一定是()A. 像比物大B. 像比物小C. 像物分立透镜两侧D. 像物等大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的像恰好有一个小飞虫落在透镜的中间部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A. 变成了小飞虫的像B. 像的中间没有了C. 像的形状没有变化,只是比原来暗一些D. 是小飞虫的像和烛焰像重合在一起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A. B. C. D.5.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A.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6.将物体放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前30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缩小的实像D. 倒立、放大的实像7.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 10厘米B. 20厘米C. 30厘米D. 40厘米8.一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纸将透镜遮住一半,则()A. 屏上不能成像B. 屏上成像是原来的一半C. 要移动光屏,才能成清晰的像D. 屏上仍成原来的像,但比原来的暗9.“刷脸”实际上就是一种人脸识别,“刷脸”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迅速完成认证。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 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 “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D. “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10.下图为小红同学的脸庞外形和大小,通过凸透镜看她的脸庞时,不可能看到的像为下图的()A. B. C. D.11.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A. 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 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 将透镜适当远离蜡烛D. 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1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 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C. 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蜡烛烛焰等大的像,则()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 当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光屏也应该远离凸透镜,此时成的像变小C. 当物距是15cm时,适当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D. 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将不能再呈现烛焰完整的像14.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像的变化是()A. 从小变大B. 从大变小C. 不变D. 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火焰的位置如图9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个清晰地像,则( )A. 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C. 把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左移动可得到更大的实像D. 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右移动可得到更大的实像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17.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距凸透镜15cm的物体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应为()A. 5cmB. 10cmC. 15cmD. 30cm二、多选题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习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习题(解析版)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选择题(共7小题)1.太原市部分街道路口安装有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

当行人闯红灯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照,拍到的人像跟数据库内的有效证件照片进行对比识别,紧接着LED屏上就会出现闯红灯者的照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拍照时,行人位于摄像头2倍焦距以外B.行人通过摄像头成正立的实像C.行人通过摄像头成缩小的虚像D.摄像头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2.李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30cmB.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C.当物距是10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像D.实验中蜡烛燃烧变短,屏上的像将向下移动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焦距为20cmB.物距为5cm时,可以通过移动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C.物距为15cm时,成放大的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D.物距由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一直是变大的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若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则移动光屏()A.能承接到倒立、缩小的实像B.能承接到倒立、放大的实像C.不能承接到像D.距透镜15 cm 处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同学们选用多个LED灯制成字母“F“做为实验光源,用标有格子的白色板做成光屏进行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图中的光源和光屏对换,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B.将图中光源“F”向右移动5cm,再向右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这是投影仪的原理C.在图中贴近凸透镜右侧放置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的像,该镜片是近视镜D.用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凸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就可得到清晰的像6.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徐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图甲和图乙中的透镜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5.0cmB.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4个位置上的蜡烛都可以在光屏上成像C.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成放大的像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此时成像情况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B.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C.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二.填空题(共8小题)8.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情形,这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二维码经摄像头扫描成倒立、(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点训练(含解析)(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点训练(含解析)(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例1 通过一个透镜观察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图5-3-2所示。

由图可知该透镜属于________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缩小、倒立的________像。

纸到透镜的距离是________(填“大于二倍焦距”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焦距”或“小于焦距”)。

此透镜对光起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图5-3-2解析:从题围中可以看出,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故一定是实像,由此可知该透镜是凸透镜(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答案:凸实大于二倍焦距会聚【解法点拨】解答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题目时,通常需要根据题目中直接给出的或隐含的凸透镜的焦距以及物距、像距、成像特点中的一点推导出其他两点,所以一定要牢记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以及对应的成像特点,还要记住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规律。

知识点2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例2 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5-3-3中的甲和乙,则()。

图5-3-3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应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应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解析: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小明拍出的像比小红拍出的像大,由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小明拍摄时的物距较小红的小,像距较小红的大。

所以小红要想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应离小强近一些,同时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答案:D<时,“物远、像【解法点拨】关于生活中透镜的调节问题,关键是牢记凸透镜成像规律:①当u f>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

A. 透镜的直径B. 入射光线的方向C. 透镜的曲率D. 透镜的颜色答案:C解析: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透镜的曲率,曲率越大,焦点位置越近;曲率越小,焦点位置越远。

2. 关于凸透镜焦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B.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中心C.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正焦距D.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表面答案:A解析: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因为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在透镜的透镜中心的同侧。

3. 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关注的光线是()。

A. 仅仅想光轴靠近的光线B. 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C. 只有经过透镜中心的光线D. 完全垂直于光轴的光线答案:B解析: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是通过将光线聚焦在焦点上实现的,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其余光线则在透镜后面的位置得到成像。

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

A. 实物体B. 虚物体C. 光线D. 影子答案:B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虚物体,即物体的投影形成在透镜后的位置。

5.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实物体与虚物体的区别在于()。

A. 实物体有质量,虚物体没有B. 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C. 实物体是透明的,虚物体是不透明的D. 实物体发出光线,虚物体不发出光线答案:B解析: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虚物体是通过光线经过凸透镜成像后形成的投影。

二、填空题1. 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如果经过像方焦点,成像在()方的位置。

答案:虚物方2.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焦点位置在()透镜的位置。

答案:凸3. 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物体放在焦点处,成像在()。

答案:无穷远处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成像的位置是()。

答案:物距焦距的倒数5. 凸透镜焦距越大,对物距的要求越(),反之亦然。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归纳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归纳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归纳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C.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近,“倒影”会变小D.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2 . 下列情景中形成的像,属于实像的是C.D.A.B.3 . 把一个透明的圆柱形的小玻璃瓶装上水,但不要装满,使得塞上瓶塞后瓶内留有一个空气泡,这就形成了一个既能放大又能缩小的两用透镜,如图所示.如果把它放在书上,则A.当眼睛对着空气泡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缩小的,当眼睛从其他位置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放大的B.当眼睛对着空气泡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放大的,当眼睛从其他位置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缩小的C.不管从哪个位置看都是放大的D.不管从哪个位置看都是缩小的4 .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

小明把点燃的蜡烛移至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5 .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把一个物体放在该透镜正前方20cm处,则透镜成()A.倒立、缩小的像B.倒立、放大的像C.倒立、等大的像D.正立、放大的像6 . 用照相机拍摄集体人像照片,人的位置站好后,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画图,那么应采取的措施是()A.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小一些B.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大一些C.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大一些D.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小一些7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的时候,光屏上成一缩小的像,若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5cm时,则成的像一定是()A.倒立的B.放大的C.缩小的D.虚像8 . 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强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实像B.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镜镜片C.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减小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9 . 如图所示,利用图甲来测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图乙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 cmB.图乙中成像的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眼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10 . 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潜望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C.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D.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11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2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cm B.10cm C.15cm D.20cm12 . 如图所示,小明透过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观看书本上的鹦鹉图片(假设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改变书本与水杯的距离,他不可能看到的像是A.B.C.D.13 . 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离透镜12cm处向同一侧离透镜50cm处移动时,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是()A.像始终变大B.像始终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D.像先变大后变小14 . 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    含答案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含答案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A.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2.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30cm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清晰的像;当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0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A.正立的放大虚像B.倒立的缩小实像C.倒立的放大实像D.无像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4. 在银幕上看到的电影画面都是正立的,在放电影时应将电影胶片( )A. 正立着放在小于凸透镜2f的位置上B. 倒立着放在小于凸透镜2f的位置上C. 正立着放在凸透镜2f和f之间的位置上D. 倒立着放在凸透镜2f和f之间的位置上5.如图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B. 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C. 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D. 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改变物距4次,每次都能通过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面是他们记录的这四组物距(u)和像距(v)的数据,其中数据错误的是( )A. u=15 cm,v=19.3 cm B . u=25 cm.v=17.3 cmC. u=20 cm,v=20 cmD. u=30 cm,v=15.2 cm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调整实验装置时,要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归纳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面是四位同学组装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可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的是A.B.C.D.2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像的特点是()A.正立的虚像B.正立的实像C.放大的实像D.缩小的实像3 . 已知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30 cm,屏幕上成放大的像,则该投影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下列数据中的哪一个A.10 cm B.20 cm C.30 cm D.40 cm4 . 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跟凸透镜相距12cm,在光屏上出现了倒立放大的像,那么,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5 cm B.6 cm C.8 cm D.12 cm5 . 随着菏泽市内一些影城的建造成功并投入使用,电影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成为娱乐休闲的一个主要选择,如图为简易的电影放映机,下列关于它的使用及原理的介绍中正确的是()A.在屏幕上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B.电影片距镜头的距离很近,应在一倍焦距以内C.电影片中的人物景物等,正立地在镜头左侧快速移动着D.要想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镜头应向左,同时增大镜头与屏幕的距离6 . 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置于凸透镜两侧。

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 . 要想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蜡烛可以放在下列四个选项中的哪个位置:()A.蜡烛放置在距离透镜2.5cm处B.蜡烛放置在距离透镜10cm处C.蜡烛放置在距离透镜12.5cm处D.蜡烛放置在距离透镜25cm处7 . 小明用凸透镜先后观察手指和窗外远处的景物,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手指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图乙中窗外的景物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B.图甲中小明看到的是实像,图乙中小明看到的是虚像C.图甲中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图乙中所成的像是缩小的D.图甲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图乙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8 . 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改变书本到玻璃杯的距离,他所能看到的像可能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丙C.乙、丙D.甲、丁9 .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3cmB.只将光屏向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C.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10 .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 cmB.当u=3.5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5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 cm处移动到8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1 . 小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用由发光小灯泡组成的“F”字屏代替蜡烛,想看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把“F”字屏放在原来放蜡烛的位置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至看到清晰像.此时他在不透光的白板光屏上看到的缩小的像是图中的哪一个?A.B.C.D.12 . 如图所示,小明透过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观看书本上的鹦鹉图片(假设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改变书本与水杯的距离,他不可能看到的像是A.B.C.D.13 .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cmB.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C.当物距u=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条规律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14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15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cm B.10cm C.15cm D.20cm二、填空题15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中,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50cm刻度处,在20cm刻度处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如图所示,此时烛焰通过透镜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为验证这个像是否为实像,需用________在图中B、C两点间移动找像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5cm刻度处,应从________点一侧(填“A”或“F”)观察才能看到正立放大的烛焰像。

16 . 凸透镜的焦距为7cm,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6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将出现物体(选填“放大”或“缩小”)、(选填“正”或“倒”)立的实像.17 .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五个位置,如图所示.则蜡烛放在_____处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放在_____与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相同;放在_____处与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相同.18 . 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当烛焰向凸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它的焦距.19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1)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并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下方时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直到白纸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这时测得白纸到透镜的距离为15cm.(2)现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选填“同侧”或“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实像;小华固定透镜的位置不变,将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后,能否在光屏上承接到物体所成的像.答:.20 . 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___物距(选填“增大”或“减小”),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拍照时,物体通过镜头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21 . 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个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三、实验题22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烛焰放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3)若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且像将变________(选填“大”或“小”)。

(4)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左右移动光屏均接收不到像,接着应该(______)A.上下移动光屏去接收B.将光屏放到凸透镜左侧去接收C.取走光屏,直接通过凸透镜观察23 . 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为10.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他需要将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在_______,使像呈在光屏中央.当蜡烛与透镜位置如图所示时,成倒立、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24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小白同学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进行操作,其中还需要调整位置的是________(选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经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a)若想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像,可将蜡烛_______凸透镜,光屏_______凸透镜(均选填“靠近”或“远离”)。

(b)当光屏和蜡烛距离不变时,光屏上要得到放大的像,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探究找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为进一步找出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物距及成像大小之间的关系,某同学用焦距f=10厘米的凸透镜和3厘长的发光管,进行多次实验,测得物距、像距和成像的大小如下表。

(a) 分析表中___________的数据可知,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

(b) 分析表中第二列和第四列的数据,凸透镜成实像时,光屏上成像长度和物距之间的关系,可得出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该同学还想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实像时,成像大小与凸透镜焦距之间的关系,除了上面实验的器材之外,还需要增加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时,所预设的数据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 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说明此时烛焰处于透镜主光轴的_____方(上/下).调整后,光屏上恰好得到倒立等大的像,此时光屏和蜡烛之间的距离是_____cm.(3)若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去掉光屏,人眼在图示位置直接透过透镜观察,人眼将_____(能/不能)获得烛焰经过透镜的折射光线,_____(能/不能)观察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4)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眼镜(近视/远视).四、简答题26 . 有一个透镜,请你用二种简便的方法来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

27 . 下面俩同学的说法正确吗___?为什么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二、填空题1、2、3、4、5、6、7、三、实验题1、2、3、4、四、简答题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