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早籼温814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常规早籼水稻新品种中早3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常规早籼水稻新品种中早3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常规早籼水稻新品种中早39,是瑞安市当前早稻推广的优良品种。
阐述了常规早籼水稻新品种中早39的特征特性,并从适期播种、合理密植、肥水调控、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常规早籼水稻;中早39;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中早39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常规早籼新品种,2006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仙降镇在2009年引进该品种并开始试种,表现青秆黄熟,取得了高产。
2010年,示范面积扩大到100 hm2以上,2011年面积扩大到233.33 hm2,2年均取得显著的增产增效,已成为瑞安地区早稻的主栽品种之一。
通过2年的示范种植,该品种在仙降镇表现为:株型松散度适中,结实率高而稳定,后期植株转色好,多疾病抗性良好,耐肥力中等偏强,该品种穗层整齐,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叶片挺,着粒较密,适合水田三熟制搭配,适宜于机播机插,并可作为晚稻(早稻倒种)救灾用种。
根据2010—2011年2年的种植和示范实践,总结了中早39在仙降街道所表现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1 特征特性1.1 产量表现2010年,在仙降镇一些种粮大户示范种植面积达到2.8 hm2,平均产量为6 675 kg/hm2,比中选181的产量5 730 kg/hm2增产945 kg/hm2,增幅达16.5%;比早杂V402的产量5 925 kg/hm2增产750 kg/hm2,增幅达12.7%。
2011年,示范扩大到仙降全镇,据统计,中早39总种植面积233.33 hm2,平均产量6 546 kg/hm2,比早杂V402的5 877 kg/hm2增产669 kg/hm2,增幅达113.8%,比中选181增产451.5 kg/hm2,增幅达7.4%,产量位居全街道第2位,受到了广大种粮大户的青睐。
1.2 生育期据仙降镇科研点记载,中早39属中熟早籼品种,机播机插,3月22—23日播种,4月20—23日插秧,7月14日左右成熟,全生育期114 d,而3月25—26日播种,成熟期与手插秧基本相同,全生育期则减少了3 d;手插秧全生育期104~106 d,3月27日至4月1日播种,4月30日移栽,6月18—20日始穗,播始历期85~87 d,7月10—12日成熟。
常规籼稻“80-133”种植栽培介绍

常规籼稻“80-133”种植栽培介绍
常规籼稻“80-133”新品种,是采用国际24与“原丰早”有性杂交培育出的优质
高产大穗型良种。
该品种遗传稳定,可连年做种,具有丰产、抗病虫等优点,年亩产
为一千公斤左右。
“80-133”株高100厘米,每穗长达27厘米左右,主穗多达300余粒,平均每穗180多粒,千粒重32克,结实率95%以上;分蘖力较强,抽穗整齐,后期落色好。
米
质优良,出米率达75%,心腹白较小,食味好。
在此,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栽培要点:
1、适时播种
80-133一般每亩用种1.5至2公斤。
作中稻栽培4月中下甸播种,秧龄40天,
株行距可按4×7寸;双晚稻于6月上旬播种,秧龄控制在35天以内,株行距为4×6寸,每穴均插两棵三蘖壮秧。
2、合理施肥
“80-133”耐肥抗倒,适宜中上等田块种植,每亩猪牛粪20担、碳铵40公斤,
磷肥30公斤,钾肥10公斤做基肥深施。
中耕结合追尿素10公斤、钾肥5公斤。
3、病虫害防治
该品种在几年试种中均未发现大的病虫害;虫害防治结合当地情况进行,谨防钻
心虫,每亩用甲胺磷50克兑水50公斤喷施。
始穗破口前、齐穗时结合叶而施肥,用
稻瘟净100克,兑水60公斤喷雾,可有效地防治颈稻瘟和穗稻瘟的发生,以确保丰收。
我国部分早籼品种及杂交早籼骨干亲本抽穗期遗传分析

我国部分早籼品种及杂交早籼骨干亲本抽穗期遗传分析徐俊锋;魏祥进;江玲;陆广文;王洪俊;周振玲;万建民【期刊名称】《中国水稻科学》【年(卷),期】2010(024)003【摘要】设置长、短日照和高、低温4种环境,分析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早籼水稻品种和杂交早籼骨干亲本共19份材料的抽穗期光温敏感性及基本营养生长性.结果表明,这19份早籼材料(包括杂交稻亲本)都表现出弱感光性,其中16份材料对温度比较敏感.这些早籼材料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整体较弱,但是个体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抽穗期长短与每个材料的基本营养生长性呈显著线性相关.利用一套抽穗期主基因近等基因系对这些早籼材料抽穗期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早籼材料均带有隐性非感光位点hd2,大多数早籼材料都带有显性早熟基因Ef-1,而在Se-1和E1两个主效感光基因位点,所有早籼材料不带或只带有一个感光等位基因.这些结果从基因型角度揭示了早籼材料具有弱感光性和较强感温性,是其适合在我国华南双季稻作区和华中单双季稻作区作早稻种植的原因,为早籼水稻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总页数】8页(P215-222)【作者】徐俊锋;魏祥进;江玲;陆广文;王洪俊;周振玲;万建民【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3.2;S511.03【相关文献】1.早籼品种湘早籼45号孕穗期淹涝胁迫试验 [J], 宁金花;张艳贵;解娜;陆魁东;霍治国;黄晚华2.中国部分杂交稻和常规早籼、晚粳品种(系)的抗瘟性 [J], 沈瑛;ADREIT H;朱旭东;MILAZZO J;陈红旗;THARREAU D3.早籼稻品种分蘖角度的遗传分析 [J], 徐云碧4.优质高产早籼新品种早籼11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J], 方金旭;李立中5.常规早籼新品种湘早籼46号主要特征特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J], 管恩相;唐海燕;姜守全;李厚荣;杨连勇;管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稻种植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根据前茬作物收获时间、以及早晚稻生育期的长短、育秧方式,选择合适的生育期品种,确定播种时间,确保早稻在7月25日左右收获,晚稻在9月15日前齐穗。
2、种子处理①晒种。
晒种增强种皮透性,促进酶的活性,增进胚的活性,从而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
晒种时间晴天1~2天即可,要薄摊勤翻,防止谷壳破裂。
①选种。
选种可采用风选、筛选或溶液选种等方法。
一般杂交水稻种子用清水或盐水选种即可,方法是将种子放入清水或盐水(比重1.05~1.10)中,待种子表面吸水后,将浮于水面的空瘪谷种剔除即可。
①浸种消毒。
选种后用脒鲜胺(2毫升加水2斤浸种3斤)消毒浸种,早稻浸种16-24小时。
浸种时应采用间隙浸种,以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
当种谷吸足水分(谷壳略呈半透明状,胚和胚乳已隐约可见,指甲切断无断面干粉)时即可起水催芽。
①催芽。
将浸泡好的种子捞出、沥干,装入透气良好的袋、箩中,进行保温或加温催芽。
采取高温(34-36①)破胸、适温(25①左右)催芽,即当种子有80%左右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①左右催芽。
破胸前每3-4 小时翻动一次,破胸后每1-2小时翻动一次,防止闷种和烧种。
翻种时,注意将种堆的内、外对翻,并适量淋水补湿,淋水的水温要尽量与种温接近,保障破胸、出芽整齐。
催芽标准:塑盘育秧和机插育秧,当催芽至“破胸露白”时,摊凉备播;普通湿润育秧和直播栽培的,当催芽至“芽长半粒谷、根长一粒谷”时,摊凉练芽后播种。
3、秧田整理①湿润育秧。
按秧田与大田1:8-10备足秧田,选择无污染、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土壤肥沃的稻田,秧田要在冬前翻耕晒垡。
播种前7-10天,翻耖灭草后,灌水泡田;播种前1-2天,排干田水,每亩秧田施用45%的复合肥50-60斤,然后耙耖整平田面,达到面净、泥糊、肥融、田平(全田高差小于1.5cm)的要求。
①塑盘育秧。
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壤肥力中上、排灌方便、运秧便利的田块作为秧田。
按秧田与大田面积的比例1:20左右留足秧田。
C两优华占及高产栽培技术

定远县位于安徽省东部,是皖东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县,是安徽省第三水稻大县,定远水稻良种选择与高产技术的推广,对安徽粮食增产有重大意义。
C两优华占系湖南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c815s作母本、华占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组合,是一个集多抗、广适、优质、高产为一体的新组合,2013年率先通过湖北省及长江中上游区国家审定。
1 产量表现C两优华占2011-2012年在安徽多地试验示范均表现出适应性广、抗性好、产量高等优势。
其中,2011-2012年在安徽五河县多点麦茬示范种植,每667m2平均产量达655kg,高产达到741.8kg;在安徽明光市多点麦茬示范种植,平均产量达643kg;2012年在凤阳府城镇麦茬种植0.29hm2,平均产量786.5kg。
2012年在安徽定远三河、青洛、严桥、永康、池河等乡镇作麦茬栽培示范,每667m2产量均达到650kg以上;定远县农委示范区在其秧龄高达60d的情况下,依旧获得了670kg 的高产。
2013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江淮流域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高温天气,此时水稻正处于孕穗和抽穗扬花期,许多水稻品种在高温胁迫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高温热害,造成减产;而C两优华占仅受到轻微的热害,虽结实率略有下降,但凭借较多的有效穗数依然获得了很高的产量。
据调查,定远县分布的16个示范点中,除兴隆点未超过600kg(为578kg)外,其他15个点产量均超过了600kg,其中东兴点、永康点、张桥点及定城点每667m2产量高达700kg以上。
由此可见,C两优华占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品种,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2 特征特性2.1 农艺性状好 C两优华占在定远县作中籼稻种植全生育期为136d,熟期适中,株高108cm,植株较矮,穗长26cm,千粒重24.5g,穗粒数201粒,一般年份结实率86%以上。
C两优华占株型适中,茎秆较粗,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剑叶短且挺直清秀,穗型中大,着粒较密,叶缘紫色,稃尖紫色,有少量顶芒,生长后期植株健壮,成熟时秆青、子黄,无早衰现象,熟相好,深受种植户的喜爱和好评。
早籼稻新品系中早88_号选育经过及高产栽培技术

早籼稻新品系中早88号选育经过及高产栽培技术周诚(宣城市水阳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宣城242000)摘要中早88号由安徽华硕五谷种业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稻研究所以中早46、台早16-40为亲本联合选育而来,在安徽省等地的早籼稻试验中综合表现较佳。
本文结合宣城地区的实际,对中早88号的选育经过进行总结,简要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并从培育壮秧、整地移栽、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提出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早籼稻;中早88号;选育经过;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0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24)05-0209-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4.05.05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早籼稻是双季稻种植模式中的第1季,在宣城等地区的粮食安全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宣城市等长江中下游地区近些年早籼稻的种植面积有所增加,虽然在早稻生产期间洪涝灾害等易发,但是整体产量逐渐增加。
为了进一步探索适合在宣城地区种植的早籼稻高产品种、满足粮食加工业(如米粉、酿酒等)对早稻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开展丰产性好、耐加工的早籼稻品种选育意义重大。
中早88为早籼稻新品系,由安徽华硕五谷种业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选育而来,表现出高产、稳产的特性,2022年、2023年参加安徽省徽稻科企单位水稻试验联合体早籼稻区试,同步参加浙江、江西、湖南省早籼稻区域试验,综合表现优良,全生育期平均为108.6d,长势繁茂,籽粒饱满。
中早88作为早籼稻新品系,在安徽省区试种植综合表现好,产量高,待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审定下号后可在当地及同一生态区域进一步推广种植。
要获得高产,需要在育秧、移栽、大田管理等多个环节加强管理,未来可结合宣城地区的气候及土壤特点进一步开展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
现将中早88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早籼稻新品种甬籼844的选育

基金项目: 浙江省水稻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21C02063-4);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2021Z001)早籼稻新品种甬籼844的选育施贤波 金林灿 姜洁锋 黄 宣(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宁波315040)摘要:甬籼844系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最新选育的常规早籼稻新品种,于2022年4月通过江西省审定(赣审稻20220008),具有熟期较早、株高适中、结实率高、抗倒性好等特点,适宜在江西、浙江等地直播或机插种植。
介绍了甬籼844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并对其选育体会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早籼稻;甬籼844;选育;栽培要点Breeding of a New Early Indica Rice Variety Yongxian 844SHI Xianbo ,JIN Lincan ,JIANG Jiefeng ,HUANG Xuan(Ningbo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ingbo 315040,Zhejiang )我国早稻种植面积从2013年开始出现连续7年下滑,主要原因是双季稻种植效益偏低且缺少劳动力。
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导致国际粮食安全形势变得严峻,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恢复双季稻生产,并从强化早稻支持政策、提高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开展早稻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入手,探索发展早稻生产的有效路径,多措并举推动早稻生产恢复和发展[1-3]。
浙江省早稻主要用于加工和储备,对生育期、抗倒性、丰产性和轻简化栽培6 品种应用潜力针对当前油菜生产的现状,选育出适宜陕西南部及长江流域种植的高产、优质、宜机化、抗根肿病品种秦优DK4,实现油菜高效优质丰产种植,抵御了根肿病对油菜生产的危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在生产推广中展示了较强的种植优势,提高了根肿病区域油菜生产的高效性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油菜产业提质增效。
晚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手段

达国优 1 级,且五优华占米粒呈细长状,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喜 2-3 公斤的尿素,也可以用磷酸二氢钾加水后均匀喷洒到叶面
爱。五优华占的抗性试验结果也表明了抗病性强的特点,适合大 上,让叶片直接吸收养分,提高光合作用能力,促进粒重增加。
范围种植,五优华占的环境适应性强,基本没有倒伏现象出现。
甬优 1540 在衢州市作为晚稻种植,科学集成了高产栽培技
异,具体的播种期需要种植户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致范围,尽可 800-1200 倍液,50%多菌灵或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能在这个范围内将秧苗播种完,避免超龄秧造成损失。
倍液、50%稻瘟肽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40%克瘟散乳剂 1000
②秧苗培育
倍液、50%异稻瘟净乳剂 500-800 倍液、5%菌毒清水剂 500 倍
栽培技术
晚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手段
赖华林 吴志连 刘冬梅 肖金根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42400
摘 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大米品质,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种植过程中应用高产栽培技术。基于 此,简单分析晚稻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并深入探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策略,以供参考。
一是水稻旱育秧的关键是床土的调酸、消毒、配肥,施用旱秧调
稻飞虱:防治适期是 2 龄若虫盛发期。常用药机有:扑虱灵
节剂、旱秧保姆或壮秧剂。二是苗期管理,播种至出苗,密封薄膜 (噻嗪酮),在低龄若虫盛期喷雾,药效长达 1 个月,且对天敌安
保温温度为 30-32℃,温度高于 35℃时,揭开两头地膜降温。出 全,是防治稻飞虱的特效药。
晚稻育秧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旱育秧技术:旱育秧是一 液。上述药剂也可添加 40mg/kg 春雷霉素或加展着剂效果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1 培 育 壮 秧
用 8 0 %“ 4 0 2 ” 1 0 0 0倍 液 浸种 7 2 h , 采 用 塑料 硬 盘 、 旱 育
范 情况 总结如 下 , 以供参 考 。
1 特 征 特 性
1 o l 农 艺 性 状
秧、 塑料 软盘 等 育秧 技术 , 旱 育秧 3月 l 8 —2 2日盲谷 播 种 . 塑料硬盘 、 塑 料 软 盘 育 秧 则 在 3月 2 6日至 4月初 催 芽播
4月 2 3日前 后手 工 移栽 , 宽 行 窄株 , 东 西行 向种 植 , 秧
椭圆形。 2 0 1 3 年 江 山市 试种 后 表现 为株 高 8 1 . 6 e m, 与 中早
3 9相 仿 , 株 高适 中 , 茎秆 粗 壮 , 耐 肥抗 倒 ; 分蘖 能 力较 强 , 但 前 期起 发较 慢 , 叶 片挺 , 灌浆 速度 较 慢 , 熟相 清 秀 , 后 期青 秆 黄熟 , 易落 粒 , 建议 适时 收割 。
温 8 1 4是浙 江省 温 州市农 业科 学 研究 院 以 G 9 9 4 6 / 甬籼
和 峡 口镇 农 业公 共服 务 中心 7月 2 2目测 产 , 示 范平 均 产 量
5 7配 组 的常 规 早籼新 品种 , 于2 0 1 3年 通过 浙江 省 品种 审定 委 员会 审定 , 审定 编 号 为浙 审稻 2 0 1 3 0 0 1 。 2 0 1 3年 江 山 市 引
1 - 2 生 育 期
龄约 3 5 d , 栽植 3 0万 丛/ h m , 每丛 插 3 ~ 4株 , 基 本苗为 9 0
万一 1 2 0万株/ h m , 每隔 3 ~ 4 m 留出 l 条 操作 沟 。 机械 插 秧 可
在 4月 1 6目前 后移 栽 , 机 插 密度 2 8 . 5万 ~ 3 3 . 0万丛 / h m , 丛 插 4株 苗左 右 ; 抛 栽密度落 田苗控 制在 1 3 0万株/ h mz 。
种, 稀 播培 育 壮秧 。 大 田播 种 量 6 0 k g / l l m : 。
2 . 2 合 理 密 植
该 品 种株 型 松 散适 中 , 叶 色较 深 , 叶 片 挺 直略 卷 , 叶 下
禾, 穗型 中等 , 分蘖 力 中等 。 谷 壳 黄亮 , 颖 尖 无色 、 无芒 , 谷粒
2 . 3 定 量 施 肥
该品种在江山市 2 0 1 3 -2 0 1 4年 试 种 示 范 中表 现 为 熟 期适 中。 具体为 3月 1 8 —2 2目盲谷播种 , 6月 1 6 一l 8曰始穗 .
施 肥 原 则 为“ 增 施 有机 肥 、 施 足基 肥 、 巧施穗肥” 。 施肥 量 为 紫 云英或 有机 肥 3 0 t / h m2 , 化肥 施 用量 纯 N 1 8 0 k  ̄ ' h m2 、 P 2 O 5 9 0 k g / h m 、 K 2 0 1 3 5 k g / h m2 。 具体施肥方法 : 紫 云 英在 4 月初 与 生 石 灰 7 5 0 k g , h m 翻耕 , 空 闲 田 则在 施 用 耙面 肥 时 增 施腐 熟饼 肥 4 5 0 k g , l l m 即可 , ~般 于移 栽 前 1 d施用 耙面
农艺 学
现 的种植表现及 高产栽培技术
王厚 明 毛 水根
( 浙 江 省 江 山 市 峡 口镇 农 业公 共服 务 中心 , 浙江江山 3 2 4 1 1 6: 江 山 市种 子 管 理 站 )
摘要 介 绍 温 8 1 4 在 江 山市种 植表 现 的特征 特性 , 总 结其 高产栽 培技 术 , 包括 播 种 、 密植 、 施肥 、 水 分定 量 、 病 虫害 防治 等 . 以供 江 山 市 及 相 同生 态区域 种植 温 8 1 4参考 。 关键词 常规 早籼 ; 温8 1 4 ; 种 植表 现 ; 栽 培技 术 中图分 类号 ¥ 5 1 1 . 2 1 文 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 0 o 7 — 5 7 3 9 ( 2 0 1 5 ) 0 4 — 0 0 4 6 — 0 1
8 2 9 3 . 2 k g / l l m , 最 高产 量 达 8 7 4 6 . 6 k m ; 该 品 种在 江 山市 2 0 1 3 -2 0 1 4年 试 种示 范中平 均产 量 8 2 9 0 . 4 k 蜀 , h m 2 。
2 高产 栽培 技术
7月 2 1 —2 3日成熟 , 全 生 育期约 1 2 4d , 与 中嘉 早 1 7相 仿 。
1 . 3 抗 性 与 品 质
2 0 1 0 -2 0 1 1年 经 省 农 科 院 植 微 所 抗 性 鉴 定 , 叶瘟 、 穗 瘟
分别为 1 . 2、 2 . 0级 , 穗瘟 损 失 率 5 . 7 %, 综合指数为 1 . 9 ; 白叶 枯 病 5级 。 2 0 1 0 —2 0 1 1年 农 业部 稻 米及 制 品质 量 监督 检 测 中心 检 测 , 垩 自粒 率 、 垩 白度 分 别 为 9 4 . 0 %、 1 9 . 9 %, 直 链 淀 粉含量、 整 精米 率 分别 为 6 5 . 5 %、 2 6 . 2 %, 长宽比 2 . 2 , 透 明度 3级 , 胶稠度 7 4 mm, 米 质达 食 用 稻 部 颁 5等 、 6等 。 在 江 山 市2 0 1 3 -2 0 1 4年 试 种示 范 中表现 为抗 病性 好 , 整个 生 长 季 节 未发 生 稻瘟 病 和 白叶 枯病 , 纹 枯病 抗 性略 差于 中早 3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