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8年级下册 第三章第三节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经典例题)(无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3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6)简明地写出答案
练习1: 在双氧水(H2O2)的溶液中加入二氧 化锰后,常温下即可产生大量氧气,若制取16g 氧气需消耗纯净的双氧水多少克?( H:1 O:16 )
解:设需消耗纯净的双氧水的质量为X (1)设未知量
2H2O2
68
X
MnO2
2H2O + O2
32 16g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
18
16
法
18 g
X
一
18 18 g
=
16
X
X = 16 g
2、评一评:以下同学的解题有无错误?
错在哪里?如何改正? (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的反应中
答:电解18克水,可得到16克氧气。
CaO + CO2↑ 这个化学反应中C、O2和CO2的质量比
例:电解18克水,可得到多少克氧气? 二、有关不纯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
个 CO表 子数2=示 和:1各分C::物子1O:质的2 :1间个原数 比。
8:11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H2O2 MnO2 2H2O + O2
2×34
2×18 16×2
=68
=36
=32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还表示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
2、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之比。
若将32克甲烷与200克氧气充分反 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各多少克?
1、表示什在么物质化参加反学应,反结果生应成什么A物质+B=C+D中,若5克A和8克B
练习10:某研究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克,平均分成4份,进
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科学 第3节 化学方程式 教学课件

第十四页,共五十页。
2.奇配偶法 以FeS2 +O2 ─Fe2O3+SO2为例
从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入手。
第十五页,共五十页。
配平方法: 奇数化偶法
• 4 FeS2 + 11O2 高温 F2e2O3 + SO82
• C2H4+ 3O2 点燃
C2O2 + H22O
• 2 C6H6 + 15O2 点燃 12CO2 + H62O
分子质量为多少?
第四十一页,共五十页。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1)化学方程式必须正确
(2)计算时必须带入纯量
(3)解题格式的书写要规范
第四十二页,共五十页。
3.注意单位的书写要求。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设未知量 →写方程式 →写相关量 →列方程求解→答
第四十三页,共五十页。
(5)配平方程式的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P2O5为例
找出短线左右两边出现机会较多、原子个数变化较大的 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再调整其他原子个数。
第十三页,共五十页。
配平方法: 最小公倍数法 8 Al + 3 Fe3O4 高温 4 Al2O3 + 9 Fe
4 Al + 3 O2 点燃 2 Al2O3 2 Al + 3 H2SO4 Al2(SO4)3 + 3 H2
第十六页,共五十页。
闯七关
•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 氢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 •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的反应 •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的反应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3节(1) 质量守恒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50张PPT)

化学式是( ) A.FeS B. Fe2O3 C.FeO D.FeS2
总结: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
2.意义 ((32))表表示示各反物应质条之件间的质量比
化
(4)表示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学
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高温
A4 l2O3 +
F9e
4 Al +3O2 点燃 2Al2O3
2Al + 3H2SO4 1Al2(SO4)3 + 3H2↑
配平方法:奇数化偶法
• 4FeS2 +11O2高温 2Fe2O3 + 8 SO2 •1C2H4+ 3 O2 点燃 2CO2 + 2 H2O • 2 C6H6 +15O2 点燃 12 CO2 + 6 H2O
木头燃烧后留下灰烬 蜡烛燃烧后质量几乎为零
物质真的会 消失吗 ?
1.如图所示装置,将锥形瓶 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平衡。然后 取下锥形瓶,将瓶塞上的铁丝在酒 精灯上烧红后,接触引燃白磷,并 立即塞紧瓶塞。待反应结束冷却后, 重新放在天平托盘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2.如图所示,将锥形瓶置于天平 托盘上,调节平衡,然后把滴管 内的溶液滴入瓶内,使两种溶液 混合,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 再将锥形瓶放回天平托盘上,观察是否平衡。
反 下应 进表么在 行示条点反件燃下应的进在条行什件
C + O2 点燃
CO2
这质个量表成化比示物学反各反应物应物质中、间C、生 的O2和CO2的 =(1122+∶质2(×量21×6比1) 6。=)12∶∶32∶44=3: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知识点梳理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详解§2.1 空气1.空气的组成(体积比):(78% )(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共占1%2.空气成分的检验:①水:通常用来检验,现象为变色。
原理:CuSO4(白色粉末) + 5H2O = CuSO4·5H2O(蓝色晶体)②CO2:通常用来检验,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
原理:(化学方程式表示)3.空气的利用①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用途: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化工原料;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②氧气化学性质,可支持;支持。
用途:急救病人、登山、潜水、气焊、气割、炼钢等③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用途:保护气;各种电光源;激光技术。
④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不支持,也不支持。
用途:作为制冷剂;工业原料;灭火;气肥。
4. 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原理: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氮气及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红磷、汞),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气体压强减小,引起瓶内水位变化,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分析: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①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②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点燃红磷,塞紧胶塞后,未关闭弹簧夹,使瓶内部分空气逸出,致使瓶内气压偏小,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增大。
注:①CO2、SO2易被NaOH溶液吸收,因此如用NaOH溶液代替水时,可用硫粉、木炭代替红磷做该实验。
②因镁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故不可用镁来做该实验。
3)反应结束后充分振荡水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5. 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色、味体;标准状况(0℃、1标准大气压)下密度为1.429×103Kg/m 3 比空气略大; 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 ℃时液化成 色液氧、 ℃时凝固成 色 状固态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第1节空气与氧气A.空气的成分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红磷(P)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P2O5)固体,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其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4)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2.空气的各成分体积组成1)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2)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体积分数可理解为每100体积的空气中含氮气78体积、氧气21体积等B.空气的利用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氧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动植物呼吸、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氮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依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用于医疗麻醉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C. 氧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1) 无色、无味的气体2) 氧气不易溶于水3)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在压强1.01×105Pa 、—183℃时,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在—218℃时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2.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中的气体为氧气3. 硫、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 1) 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项目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现象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燃烧得很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文字表达式注意事项 ①硫的用量不要太多,防止生成物对空气造成污染②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或在瓶底部盛放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生成的气体 2) 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项目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想象 铁丝只能发出红热现象,不能燃烧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产生文字表达式注意事项 ①铁丝不能生锈②铁丝盘成螺旋状,以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③下端系火柴引燃④要等火柴将要熄灭时再伸入氧气中⑤集气瓶中预先保留少量的水,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D. 氧化物硫+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铁+ 氧气 点燃四氧化三铁1.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2. 说明: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并不都是氧化物。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三章第3节化学方程式

第3节化学方程式(1)一、基础与巩固1.在化学反应中,_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等于反应后_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规律叫作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书写化学方程式要以,_________________为依据,并要遵循_________________。
3.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一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可能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物质状态⑥原子种类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2XY+Y2=2Z中,Z的化学式为()。
A.XY2B.X2Y2C.X2Y4D.X2Y5.下列现象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100克水蒸发形成100克水蒸气B.5克食盐溶解到100克水中,形成105克食盐溶液C.5毫升氧气和5毫升一氧化碳反应,生成1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D.2克氢气在16克氧气中燃烧,生成18克水6.如图3-6所示,待天平平衡后,将试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倒人烧杯中,使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关于天平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平依然平衡B.天平向左端倾斜C.天平向右端倾斜D.不能确定7·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实验事实,可推断石蜡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碳、氢、氧B.氢、氧C.碳、氢D.只有碳8.已知M物质与N物质反应生成Q物质(用M+N=Q表示,Q物质不会再和M、N继续反应)。
现把12克M与32克N混合充分反应,则生成Q物质的质量()A.一定是44克B.可能是32克C.可能是12克D.可能是10克9,给下列化学方程式配平:(1)□Cu2(OH)2CO3 ∆ □CuO+□H2O+□CO2↑(2)□Fe+□O2点燃□Fe3O4(3)□WO3+H2 ∆ □W+□H2O(4)□CH4+□O2点燃□H2O+□CO210.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错的请改正在横线上。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3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总结
要求同学们掌握三方面的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涵义; ❖能利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质
量守恒的原因;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思
为什么质量守恒?
考
2、请观察下列表达式有何区别?
P + O2 点 燃 P2O5
化学
4P + 5O2 点 燃 2P2O5
方程式
3、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有什么意义?
反应物中无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时,气体右边加 号;
反应物中无固体,而生成物中有固体时,固体右边加 号; 一般,反应物为溶液,而生成物中有固体沉淀生成时,加 。
课堂练习一:
1、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点燃
3Fe + 2O2
Fe3O4
2、甲烷+氧气 点燃 水+二氧化碳
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48
80
2
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氧气
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5︰4︰3︰2
B.
2 KClO3
2KCl + 3O2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方案一:解释与结论
产生的现象:产生蓝色沉淀
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和相等
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铜+硫酸钠
质量为什么守恒?
•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 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
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知识反馈:
有人说他能点石(主要成分CaCO3)成金(Au),他的说法 是否有科学道理?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教师辅导讲义第三章化学方程式

学员编号:年级:八年级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科学学科教师:授课主题T (同步名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质量守恒定律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一、课前检测1.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一定不变?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一定不变,各类原子个数也一定不变?4.化学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化学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5.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质量一定保持不变?二、知识梳理1.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
(2)实质:从分子—原子观点看,化学变化实质上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发生了原子间的重新组合,才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
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也,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几个问题:①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对物理变化无意义;②很多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不能因为生成了气体而误认为质量减少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4)反应前后“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典例1】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 6.0 12.8 0 0 0反应后质量/g 0 0 7.2 8.8 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表中a的值为2.8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14.4g,则无X生成答案:AD 提示: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增加的质量为生成的质量;反之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为参加反应的质量。
2.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
定义:。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以从“质”、“量”、“微”三个方面说明,以2H2O22H2O +O2↑为例:“质的变化”: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即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方程式教学目标①能理解宏观和微观的区别,能利用微观量与宏观量相互转化②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和应用③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及意义,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一、元素计算回顾1.(1)相对原子质量: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
(2)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
2.根据化学式的计算(1)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如:H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18(写计算过程,下同)。
(2)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
如:H 2O 中H 与O 的质量比=(1×2)∶(16×1)=1∶8。
(3)元素的质量分数: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如:H 2O 中H 的质量分数=1×218×100%≈11.1% 【针对练习】1、有一可能含下列物质的硝酸铵样品,经分析知道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
那么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的下列物质是(括号内的数据为相应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A.(NH 4)2SO 4(21%)B.NH 4HCO 3(18%)C.CO (NH 2)2(47%)D.NH 4Cl (26%)2、某两瓶样品分别为Fe 2O 3 和 Fe 3O 4,经测定含有相同质量的铁元素,则 Fe 2O 3 和 Fe 3O 4 的质量比为( )A .3:2B .1:1C .30:29D .29:423、某混合气体由CO 和CH 4组成,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则其中CO 的质量分数是( )A.20%B.30%C.48%D.52%4、由碳酸钾和碳酸钠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30%B.40%C.50%D.60%5、某金属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若该金属与氯元素结合,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 ,已知金属在两种化合物中的化合价相同,则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是( )A .255n m -B .255m n -C .17.5m n -D .17.5n m - 6、有12g 赤铁矿的样品,经化验测定其中含Fe5.88g (杂质不含铁),则此赤铁矿中含Fe 2O 3质量分数为 。
7、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请根据此表,结合初中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碘酸钾属于哪类物质? (填“纯净物”、(2)根据含碘盐的食用方法,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碘酸钾在受热时 。
(3)我国规定,食盐含碘量为每千克食盐含碘0.035克,相当于每千克食盐含碘酸钾多少克?(列式计算)二、质量守恒(一)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和含义1.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但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发生变化,分子数目、物质状态可能发生变化。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通过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求出某物质的质量、及反应的表达式2、通过元素守恒和原子守恒计算化学反应中未知的化学物质的化学式3、通过反应前后的物质质量变化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针对练习】1.华为公司研发了一种以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l0倍,可连续使用1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 3OH+3X+4NaOH═2Na 2CO 3+6H 2O 。
其中X 的化学式为( )A. COB. O 2C. H 2D. CO 22.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32 5 4反应后物质质量/g164x24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乙两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 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 3.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A.1:1B.2:1 C.5:1 D.4:14.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D.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5.我国铁路进入“高铁”时代,为将短轨连成长轨,常用下列反应进行焊接:8Al+3Fe3O44X+9Fe,该反应发生后,不需要再持续加热就可保持高温继续进行,方便野外操作。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6.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炼丹家.他{笙炼丹过程中常用到一种叫“黄丹”的物质。
如果“黄丹”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黄丹”+4HNO3=PbO2+2Pb(NO3)2+2H2O。
请你推测“黄丹”的化学式是________。
7.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如图甲,某同学将烧杯放在天平左盘,使天平重新平衡。
然后取下烧杯把铁钉放入试管中,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回天平左盘,最后天平仍然平衡,但反应后试管内溶液的质量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如图乙,另一同学将烧杯放在天平左盘,使天平重新平衡。
然后倾斜烧杯使盐酸与石灰石粉末混合,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回天平左盘,发现天平不再平衡。
其原因是________,其他同学对该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把烧杯换成锥形瓶(如图丙,装置气密性良好)。
你认为能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阐述理由:________。
三、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与配平1.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3)说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2.书写步骤:(1)根据反应事实,在式子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连一条短线。
(2)配平化学方程式。
在式子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要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式子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配平后,把短线改成等号。
(3)说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条件:①反应过程是是燃烧或者需要点燃才能进行的,条件写“点燃”②需要在较高温度的,条件写“ (表示加热) ”,实验题中一般以酒精灯加热为准②梵音需要在很高的温度下进行的,条件为“高温”,实验题中一般以酒精喷灯加热为准状态: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的标注方法:酒精喷灯3.意义意义⎩⎪⎨⎪⎧质的方面(宏观):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量的方面⎩⎪⎨⎪⎧宏观: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比微观: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粒子 个数比如反应2H 2O 2=====MnO 22H 2O +O 2↑表示的意义为:(1)宏观①质的方面:过氧化氢在MnO 2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
②量的方面:每68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和32份质量的氧气。
(2)微观:2个过氧化氢分子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
【针对练习】1、配平化学方程式。
(1) KClO 3=====△ KCl + O 2(2) CH 4+ O 2=====点燃 CO 2+ H 2O(3) N 2+ H 2=====高温、高压催化剂 NH 3(4) Na + H 2O=== NaOH + H 22.对化学方程式“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氢气加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B. 两个氢气和一个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个水C. 两份质量的氢气和一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份质量的水D.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3.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该反应可能是( )A. 2CO +O 22CO 2 B. 2H 2+O 2 2H 2O C. CH 4+2O 2 2H 2O +CO 2 D. 2Mg +O 2 2MgO4.关于化学方程式CH 4+2O 2 CO 2+2H 2O 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 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C. 1个CH 4分子和2个O 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 2分子和2个H 2O 分子D. 1克CH 4和2克O 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克CO 2和2克H 2O5.镁是一种活泼金属,除了能与氧气反应,还可以和氮气、二氧化碳反应。
而锡在空气中加热 只和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二氧化锡固体。
(1)镁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固体,在物质分类上氮化镁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
(2)镁与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碳单质和氧化镁,写出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____。
6.据报道:一家政服务人员在清洗抽水马桶时,同时倒入了“84消毒液”和洁厕剂,结果被两者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熏倒在地。
(1)“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中Cl 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NaClO)与盐酸混合后,会生成氯化钠、水及有毒的氯气。
请你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7 2018 年 4 月 7 日,我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完成运行阶段首航,作业能力达到水下4500m ,潜水领域再次获得新突破。
(1)潜水器使用了钛合金等新型合金材料,避免普通的钢铁制品长期使用会生锈。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________直接接触。
(2)潜水器可用过氧化钠(Na2O2)来供氧。
过氧化钠能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俗名为纯碱的物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____ 8.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的化学过程”研究中取得的开拓性成就,他的成就之一是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的反应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分别表示N 2、H2、NH3。
观察下图,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是(填序号)。
(3)表面化学对于化学工业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