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带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A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11题;共24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丰润(rùn)红晕(yùn)疑望B . 忧戚(qì)枉然(wǎnɡ)漫游C . 谐奏(zòu)飘逸(yì)流盼D . 坦荡(tǎn)摇拽(yè)吹熄2. (2分)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②高祖因之以成帝业③受任于败军之际④每假借于藏书之家A .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 .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 .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 . 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3. (2分) (2017八上·澧县期中) 下列对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B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C .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D .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4. (2分)下列加线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门人弟子填其室或遇其叱咄B . 弗之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C . 邻舍有烛而不逮以书映光而读之D . 衡乃穿壁引其光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5. (2分) (2017七上·湖州期末) 文言文积累。
(1)下列括号中对句子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俄而雪骤(急)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B . 意暇甚(从容,悠闲)相委而去(舍弃)C . 与人期行(约定)博学而笃志(坚强)D . 屠暴起(突然)人不知而不愠(生气)(2)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撒盐空中差可拟天差地别B . 屠自后断其股悬梁刺股C . 元方入门不顾三顾茅庐D . 身亡所寄生死存亡6. (2分)对句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B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11题;共24分)1. (2分)(2018·鄂州) 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祈祷(dǎo)讪笑(shàn)瓦砾(lè)消声匿迹B . 愧怍(zuò)嗔怒(chēn)缄默(jiān)广袤无垠C . 蓦然(mù)迸溅(bèng)苋菜(xiàn)翻来复去D . 瞰望(kàn)荫庇(yīn)挑衅(xìn)相形见拙2. (2分)下面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 舜发于畎亩之中野芳发而幽香B . 百里奚举于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 . 故天将将大任于是人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D . 入则无法家拂士随风潜入夜3. (2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和重音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B . 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C . 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D . 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
4. (2分)下列加线词语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A . 余幼时即嗜学B . 腰白玉之环C .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D . 媵人持汤沃灌5. (2分)下列各组中划线字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 . 便舍船,从口入。
C .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 . 舍生而取义者也。
6. (2分)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B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C .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D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2020年春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11《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2020年春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11《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俟.()衾.()嗜.学()硕.师()媵.人()容臭.()绮.绣()耄.老()冻něi()遇其chì duō()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嗜:______(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______(3)弗之怠.怠:______(4)走.送之走:______(5)不敢稍逾约..逾约:______(6)无硕师..名人与游.硕师:______ 游:______(7)援.疑质.理援:______ 质:______(8)色愈恭,礼愈至.至:______(9)负箧曳屣.屣:______(10)以衾.拥覆衾:______(11)烨然..若神人烨然:______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四支僵劲不能动B.同舍生皆被绮绣C.其真无马邪D.腰白玉之环5.按要求默写填空。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4月23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很多人习惯称之为“世界读书日”。
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与“读书”相关的表达。
(1)(名言)阅读下面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请总结出这些名言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怎样的共性。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部编版《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嗜学()②硕师()③媵人()④容臭()⑤廪稍()⑤负箧()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四[支]僵劲不能动()③有[司业、博士]为之师()④[流辈]甚称其贤()3.解释下列各句中一以”字的用法。
①以衾拥覆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③俯身倾耳以请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4.翻译并写出其含义。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5.按原文填空。
其业有不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7题。
(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金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暗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俯身倾耳以请。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
9下语文《送东阳马生序》 同步练习(含解析)

《送东阳马生序》课时作业单选题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嗜学(shì)硕师(shuò)既加冠(guàn)立侍左右(shì)B. 叱咄(duō)媵人(yìng)色愈恭(gōng)俟其欣悦(sì)C. 负箧(qiè)曳屣(jī)以衾拥覆(qīn)撰长书(zhuàn)D. 皲裂(jūn)绮绣(qǐ)烨然(yè)缊袍敝衣(wèn)2.下列句子中,对加下划线的字词的词类活用情况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腰白玉之环(名词作状语,像腰带一样。
)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用笔。
)B. 戴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宝饰之帽(名词作状语,用珠宝。
)C. 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
)不必若余之手录(名词作状语,用手。
)D. 无鲜肥滋味之享(形容词作名词,鲜鱼和肥肉。
)寓逆旅(名词作动词,寄住。
)3.下面对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从致书以观(得到)B. 走送之(步行)C. 俟其欣悦(等待)D.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破)4.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弗之怠(dài)既加冠(guàn)以乡人子谒余(yè)B. 烨然(yè)容臭(xiù)言和而色夷(yí)C. 朱缨(yīng)执经叩问(kòu)有裘葛之遗(wèi)D. 逾约(yú)绮秀(qǐ)主人日再食(sì)5.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B.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故乡》《孔乙己》均选自小说集《呐喊》。
C.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子”是尊称对方,“鄙”是谦称自己、“尊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题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烨(huá)然若神人B. 余幼时即嗜(shì)学C. 天大寒,砚(yàn)冰坚D.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kòu)问2.下面对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从致书以观(得到)B. 走送之(步行)C. 俟其欣悦(等待)D.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破)3.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 弗之怠B. 以衾拥覆C. 同舍生皆被绮绣D. 戴朱缨宝饰之帽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 弗之怠C. 益慕圣贤之道D.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先达德隆/望尊B. 益慕圣贤/之道C. 门人弟子/填其室D. 手指不可/屈伸6.下面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例如“始龀”指七八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
人们常说的“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分别指四十岁、五十岁。
B. 古诗词中常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自露”“惊蛰”两个节气。
C. 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其宗旨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为目的。
——这句话有语病。
D. 这篇文章,语言艰涩难懂,内容空洞无物,读起来味同嚼蜡。
——加横线成语运用准确。
7.下列关于《送东阳马生序》的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了作者在艰苦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 文中描写富家子弟的富有,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 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 本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二、默写8.根据课文默写。
(1)与之论辨,__________________。
(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附答案详析

2019-2020学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随堂精练卷11送东阳马生序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写出意思。
()(1)或遇其叱咄..(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3)负箧.曳屣.()(4)烨.然若神人()2.下列加点的“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不敢出一言以.复C.属予作文以.记之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媵人持汤.沃灌()(3)同舍生皆被.绮绣()(4)录毕,走.送之()(5)左佩刀,右备容臭.()(6)缀.公卿之后()(7)无冻馁.之患矣()(8)诋.我夸际遇之盛()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将穿戴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凸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11《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俟.()衾.()嗜.学()硕.师()媵.人()容臭.()绮.绣()耄.老()冻něi()遇其chì duō()【答案】 (1). sì (2). qīn (3). shì (4). shuò (5). yìng (6). xiù (7). qǐ(8). mào (9). 馁 (10). 叱咄【解析】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
“俟”“硕”“绮”“耄”不要取半边字的读音。
“媵”要与“藤”字的读音区别开来。
“馁”不要写成“妥”,“咄”不要写成“拙”。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嗜:______(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______(3)弗之怠.怠:______(4)走.送之走:______(5)不敢稍逾约..逾约:______(6)无硕师..名人与游.硕师:______ 游:______(7)援.疑质.理援:______ 质:______(8)色愈恭,礼愈至.至:______(9)负箧曳屣.屣:______(10)以衾.拥覆衾:______(11)烨然..若神人烨然:______【答案】(1)爱好,喜爱(2)借(3)懈怠,放松(4)跑(5)超过约定期限(6)学问渊博的老师交往(7)引、提出询问(8)周到(9)鞋子(10)被子(11)光彩照人的样子【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古今异义词,游:交往。
援:提出。
质:询问。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俟.()衾.()嗜.学()硕.师()媵.人()容臭.()绮.绣()耄.老()冻něi()遇其chì duō()【答案】(1). sì(2). qīn(3). shì(4). shuò(5). yìng(6). xiù(7). qǐ(8). mào(9). 馁(10). 叱咄【解析】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
“俟”“硕”“绮”“耄”不要取半边字的读音。
“媵”要与“藤”字的读音区别开来。
“馁”不要写成“妥”,“咄”不要写成“拙”。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嗜:______(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______(3)弗之怠.怠:______(4)走.送之走:______(5)不敢稍逾约..逾约:______(6)无硕师..名人与游.硕师:______ 游:______(7)援.疑质.理援:______ 质:______(8)色愈恭,礼愈至.至:______(9)负箧曳屣.屣:______(10)以衾.拥覆衾:______(11)烨然..若神人烨然:______【答案】(1)爱好,喜爱(2)借(3)懈怠,放松(4)跑(5)超过约定期限(6)学问渊博的老师交往(7)引、提出询问(8)周到(9)鞋子(10)被子(11)光彩照人的样子【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古今异义词,游:交往。
援:提出。
质:询问。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 项,“或”都是“有时”的意思;B项,“稍”意思分别是“稍微”和“渐渐地、慢慢地”;C项,“若”意思分别是“好像”和“比得上”;D项,“至”意思分别是“周到”和“到”。
故选A。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四支僵劲不能动B.同舍生皆被绮绣C.其真无马邪D.腰白玉之环【答案】D【解析】A项,“支”通“肢”。
B项,“被”通“披”。
C项,“邪”通“耶”。
D项,没有通假字。
故选D项。
5.按要求默写填空。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余幼时即嗜学(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来源:学科网ZXXK](3)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嗜”“砚”“慕”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多音字的辨析。
6.“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4月23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很多人习惯称之为“世界读书日”。
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与“读书”相关的表达。
(1)(名言)阅读下面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请总结出这些名言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怎样的共性。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
——都德(2)(名篇)初中阶段读过的文章中不乏涉及到古人读书的作品。
请完善下面的知识卡片。
语句积累课文篇目作者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刘禹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3)(名法)下面语句都是谈读书方法的,选择其中你比较赞赏的一则.........,谈一谈你对这个读..,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书方法的理解。
(不少于80字)孟轲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冰心的“创新法”:读书恨与古人同。
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
【答案】(1)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或“运用了修辞”);语言简练(形象、生动)蕴含哲理。
(写出其中一方面即可)(2)五柳先生传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宋濂(3)结合自己读书实际,谈理解即可。
【解析】(1)此题是对语言表达手法的考查。
一般来说,语言的特点有:形象活泼、清新柔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炼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含蓄隽永、语言柔美、富有诗意等。
本题中的几个句子的共同点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语言生动形象,语言精炼深刻,富有哲理等。
(2)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
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本题依据识记的内容即可作答。
(3)主观性试题。
解答此类试题一般采用“观点+理由”的格式,即言简意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题目的相关要求,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两三句话谈谈理由,语言要通顺,表意要明确,尽量有文采。
只要切合文题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课时同步练习二、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7.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案】幼时得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路途之艰和生活之苦。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第一段写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着意突出其“勤且艰”的好学精神。
从借书之难写自己学习条件的艰苦。
因家贫无书,只好借书、抄书,尽管天大寒,砚结冰,手指冻僵,也不敢稍有懈怠。
从求师之难,写虚心好学的必要。
百里求师,恭谨小心。
虽遇叱咄,终有所获。
从生活条件之难,写自己安于清贫,不慕富贵,因学有所得,故只觉其乐而不觉其苦,强调只要精神充实,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
概括时注意语言要简明。
8.作者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时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答案】写老师的严厉,衬托作者虔诚和恭敬的学习态度,突出作者求师的艰难。
【解析】考查对侧面衬托的理解。
文中写作者求师艰难的句子“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可见其作者求师的诚恳、虔诚、恭敬的态度,从侧面表现求教的艰辛和作者对知识的渴求。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句和文中哪句话照应?【答案】不愚笨,这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
和“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相照应。
【解析】考查文中照应的句子。
第一问很好回答。
宋濂不愚笨。
虽然作者谦虚地说自己“故余虽愚”,但一代大儒的事实,是不待自言而人都明白的。
第二问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并不是天才,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都是勤奋苦学的结果。
与下文“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相照应。
10.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答案】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解析】此篇赠序是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晚生马君则的。
作者赠他这篇文章,是以勉励他勤奋学习,但意思却不直接说出,而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中引申而出,婉转含蓄,平易亲切,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硕德长者对晚生后辈的殷切期望,读来令人感动。
11.请列举两个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答案】示例:①东周时,苏秦读书欲睡,用锥刺股。
②西汉时,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发悬屋梁。
③西汉时,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④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
⑤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举出两例,符合题意即可)【解析】开放性试题,符合要求即可。
如,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闻鸡起舞。
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穷冬..裂风穷冬:______(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舍:______(3)腰.白玉之环腰:______(4)故有所览,辄.省记辄:______(5)为.一说,使与书俱为:______【答案】(1)深冬、隆冬。
(2)学舍、书馆。
(3)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4)就。
(5)作,写。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词类活用词,腰: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13.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当余之.从师也/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B.归而.形诸梦/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D.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然则【答案】C【解析】A项,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