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全国高考试题、模拟试题分类汇编--酶与ATP
2024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04 酶和ATP.doc

04酶和ATP1.(2024·全国甲卷)ATP可为代谢提供能量,也参与RNA的合成,ATP结构如图所示,图中~表示高能磷酸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TP转化为ADP可为离子的主动运输提供能量B.用α位32P标记的ATP可以合成带有32P的RNAC.β和γ位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不能在细胞核中断裂D.光合作用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于β和γ位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2.(2024·河北高考)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作为生物催化剂,酶作用的反应物都是有机物B.胃蛋白酶应在酸性、37℃条件下保存C.醋酸杆菌中与发酵产酸相关的酶,分布于其线粒体内膜上D.从成年牛、羊等草食类动物的肠道内容物中可获得纤维素酶3.(2024·广东卷)现有一种天然多糖降解酶,其肽链由4段序列以Ce5-Ay3-Bi-CB方式连接而成。
研究者将各段序列以不同方式构建新肽链,并评价其催化活性,部分结果见表。
关于各段序列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肽链纤维素类底物褐藻酸类底物W₁W₂S₁S₂Ce5-Ay3-Bi-CB+++++++++ Ce5+++——Ay3-Bi-CB——+++++ Ay3——+++++ Bi————CB————组1组2组3组4组5组6注:—表示无活性,+表示有活性,+越多表示活性越强。
A.Ay3与Ce5催化功能不同,但可能存在相互影响B.Bi无催化活性,但可判断与Ay3的催化专一性有关C.该酶对褐藻酸类底物的催化活性与Ce5无关D.无法判断该酶对纤维素类底物的催化活性是否与CB相关4.(2024·6月浙江卷)脲酶催化尿素水解,产生的氨可作为细菌的氮源。
脲酶被去除镍后失去活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镍是组成脲酶的重要元素B.镍能提高尿素水解反应的活化能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生长繁殖C.产脲酶细菌可在以NH4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可用于筛选产脲酶细菌5.(2024·安徽)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包含一系列酶促反应,磷酸果糖激酶1(PFK1)是其中的一个关键酶。
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2019版专题四:酶和ATP

考点四酶与ATP1.(2015 •海南高考・T3) 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
关由TP的叙述,错误的是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 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D.ATP由腺嘌吟、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信息:“ATP” “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关键知识: ATP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本题考查ATP的组成、功能与生成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将所学知识联系成知识体系及应用的能力。
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过程中,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用TP生成,A正确;ATP能为主动运输的进行提供能量,B正确;通常,ATP中远离腺昔(A)的高能磷酸键水解时可释放能量,用于需能的生命活动,C正确;ATP由腺嘌吟、核糖和磷酸组成,D错误。
【答案】D2.(2015 •海南高考・T4)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B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D.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酶”。
(2)关键知识:酶的化学本质、作用和特性。
【解析】本题考查酶的本质、种类与特性,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A正确;脲酶能催化尿素分解,产生氨和2, B正确;蛋白酶和淀粉酶分别催化蛋白质和淀粉水解,都属于水解酶类C正确;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但细菌细胞壁中不含纤维素,不能被纤维素酶降解,D错误。
【答案】D3.(2015 •江苏高考・T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B. 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C.用果胶酶澄清果汁时,温度越低澄清速度越快D.洗衣时,加少许白醋能增强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0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03酶与ATP

专题三酶与ATP1.(2020年浙江选考)细菌内某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戊代表生长必需的不同物质,①~⑤代表不同的酶。
野生型细菌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甲就能生长,而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型细菌缺乏酶①、②、③B.酶④与乙结合后不会改变酶④的形状C.酶②能催化乙转变为丙,也能催化丙转变为丁D.若丙→戊的反应受阻,突变型细菌也能生长【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野生型细菌体内含有①~⑤这五种酶,所以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底物甲,自己就能合成生长需要的乙、丙、丁、戊等物质;而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说明缺乏合成相应物质所必需的的酶。
突变型细菌缺乏合成相应物质所必需的的酶,即酶①、③,A错误;酶与底物结合后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形状改变,反应完成后,酶分子又恢复原状,B错误;酶具有专一性,酶②能催化乙转变为丙,酶③能催化丙转变为丁,C错误;若丙→戊的反应受阻,乙可以合成戊,所以突变型细菌也能生长,D正确。
故选 D。
2.(2020年浙江选考)下列关于淀粉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能产生淀粉酶B.固相淀粉酶比水溶液中的淀粉酶稳定性更高C.枯草杆菌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比唾液淀粉酶的高D.淀粉被淀粉酶水解形成的糊精遇碘-碘化钾溶液不显色【答案】D【解析】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都能产生淀粉酶,A正确;固相淀粉酶不溶于水,比水溶液中的淀粉酶稳定性更高,可以反复利用,B正确;枯草杆菌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50~75℃,比唾液淀粉酶的高,C正确;淀粉水解时一般先生成糊精(遇碘显红色),再生成麦芽糖(遇碘不显色),最终生成葡萄糖,D错误。
故选D。
3.(2020年浙江选考)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P1~P4表示沉淀物,S1~S4表示上清液。
酶和ATP的高考题

《酶和ATP》高考实验真题1、(2016年.全国Ⅱ)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原因是。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其特性有(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0分)(1)B(2)加快(3)不变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4)蛋白质或RNA 高效性和专一性2、(2012年,大纲卷)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步骤:①在A、B、C、D、E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mL。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mL,摇匀。
③将5 支试管放入7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的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1)。
(2)。
(1)③将5支试管放入37℃环境中改为:该实验中温度为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在70℃恒温水浴中,人唾液淀粉酶可能会失活(或活性很低)(2)④应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改为: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需要水浴加热;在该过程中,酶的活性将发生变化,影响实验结果3、下列列出的材料供任意选用,实验用具充足。
请回答有关问题。
(注:答案中溶液可不写浓度)供选:(以下未说明的百分浓度均为质量分数浓度,各溶液均新配制)2%淀粉酶溶液、20%肝脏研磨液、3%Fecl3溶液、3%淀粉溶液、3%蔗糖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5%HCl、5%NaOH、热水、蒸馏水、冰块、碘液、斐林试剂。
高考生物专题训练附答案及解析——酶与ATP

高考生物专题训练附答案及解析——酶与ATP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题6分,共60分)1.(合肥高三质检)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能在常温常压下迅速有序地进行,主要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比无机催化剂和采用加热的方法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B.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保持适宜且相同的温度C.人体内各种酶作用所需的最适条件是不完全一致的D.酶是所有活细胞都含有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2.(青岛高三期末)当你品尝各种美味佳肴时,你可能不得不感谢三磷酸腺苷(ATP)这种化学物质。
新的研究显示,ATP这种传统上与细胞能量供应相关的物质在把食物的味道信息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据以上信息我们不能推出的结论是()A.ATP与能量供应相关B.作为信息分子的A TP不能提供能量C.ATP也可作为信息传递分子D.神经细胞膜外表面可能有ATP的受体3.(济南高三5月冲刺卷)酶和ATP是细胞生命活动中两种重要的化合物,绝大多数生命活动都与它们密切相关,但也有“例外”。
下列人体生命活动中,属于这种“例外”的是() A.肝脏细胞吸收组织液中的氧气B.线粒体中的[H]与O2结合C.吞噬细胞吞噬并水解衰老的细胞D.体液免疫中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4.(郑州高三期末)下图甲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 mmol/L)。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甲乙A.物质a可能是麦芽糖但不可能是蔗糖B.在该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 min内可被完全分解C.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一定低于曲线②和③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一定大于曲线②和③5.(湛江高三模拟)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和步骤: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 mL浆糊,再各加入2 mL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振荡后,将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置于0 ℃、35 ℃、100 ℃下约5 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 mL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用热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
五年高考真题精编——酶与ATP

专题04 酶与ATP1.(2015·海南卷.3)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
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 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D.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答案】D【解析】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A正确;ATP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B正确;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供能,C正确;ATP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组成,D错误。
【考点定位】ATP2.(2015·海南卷.4)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B.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 D.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答案】D【解析】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A正确;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B正确;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C正确;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需用肽聚糖酶降解,D错误。
【考点定位】酶3.(2015·海南卷.15)关于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高效性是酶的重要特性之一C.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答案】A【解析】一些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一些激素的化学成分不是蛋白质,如性激素的成分是固醇,A错误;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B正确;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C正确;激素通过与靶细胞结合传递信息,影响靶细胞的代谢活动,D正确。
【考点定位】激素、酶4.(2015·福建卷.3)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
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酶与ATP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酶与ATP1.(2019·天津高考)下列过程需ATP水解提供能量的是()A.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光反应阶段中水在光下分解D.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答案B解析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 TP水解提供能量。
淀粉等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过程不消耗ATP,A不符合题意;水的光解属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ATP的合成,没有A TP的消耗,C不符合题意;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既没有ATP的合成,也没有ATP的消耗,D不符合题意;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 TP,B符合题意。
2.[2017·全国卷Ⅱ]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答案C解析在细胞核外,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含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错误;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适宜的条件下也有催化活性,如唾液淀粉酶在适宜条件下可催化试管中的淀粉水解,B错误;盐析可使蛋白质沉淀,但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析出的蛋白质仍可以溶解在水中,其化学性质不会发生改变,C正确;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是37 ℃,但保存时应在低温条件下,D错误。
3.[2017·天津高考]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
右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
叙述错误的是()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答案C解析加入酶C后,A浓度下降,B浓度上升,这是由于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使A转化为B,A正确;B物质浓度变化曲线的斜率可代表酶促反应速率,据图可知,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B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底物A不足导致的,C错误;图示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后,酶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变慢,达到原T2对应的反应程度所需时间延长,D正确。
五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总专题四酶与ATP.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011-2015 年五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总与解析专题四酶与ATP2015 卷2014 卷2.C1 [2014 全·国卷]ATP 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有关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合成的ATP 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 来源于呼吸作用2. B[ 解析 ]本题考查ATP 的有关知识,线粒体中合成的ATP 可用于除光合作用以外的耗能反应, A 项正确。
机体无论是在运动还是睡眠时,都会消耗ATP,B 项错误。
细胞质基质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进行的场所,这一过程有ATP 产生, C 项正确。
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所需ATP 来自于细胞呼吸, D 项正确。
5.C1 [2014 重·庆卷 ] 如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氧化CO 、H乙醇――→乙醛氧化 ,F乙酸肝脏 22OA.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B.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C.乙醇经代谢产生的 [H] 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D.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5.C[ 解析 ]图示信息显示: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主要靠体内的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
前者使乙醇转化为乙醛,后者使乙醛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A 项错误。
一般情况下,底物浓度会对酶促反应速率产生影响,但在酶已达到饱和的情况下,即使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不会加快,且在体内乙醇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乙醇浓度不会越来越高, B 项错误。
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 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C 项正确。
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但人体体温调节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