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顺境逆境

合集下载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过程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过程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谋求自 身的发展。
作为中职生,必须要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人生充满希 望,既要客观的认识自己,乐观的接受自己,又要勇敢的挑战 自我,超越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谋求人生发展。
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新事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指符合客观规律, 具有强大生命力 和远大前途的东 西。
旧事物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指同客观规律背道 而弛正在日趋灭亡 的东西。
根 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本 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 标 有没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准
反对几种错误标准:
(1)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来判断。 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由 过去的直接武装入侵发展 到现今以人权为幌子入侵 的新干涉主义。这种所谓 的新“干涉主义”是不是 新事物?
2005年9月,25岁的杨东平作为农业部、团中央评 出的“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 举行的颁奖典礼。然而,杨东平发现人民大会堂的 地毯上竟有少许顽固污渍。典礼结束后,杨东平径 直找到大会堂的管理部门:“我能帮你无偿清除地 毯上的污渍。” 他的工具很完善,清洁也很有技巧,地毯干净 了,对方信服了。杨东平最终拿下了人民大会堂16 个地方厅的保洁工作。随后,杨东平再接再厉,将 人民大会堂会议大厅以及全国人大庐山休养所的定 期保洁合同,一并收入囊中。 一步步地发展壮大,杨东平的小蜜蜂家政服务 有限公司目前在全国共有连锁店42家,客户达到了 2.6万余户,年利润达到了700余万元。 成功之后的杨东平,始终铭记一句话:能力越 大,责任越大。
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自然界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也是发展 的。
宇宙也是发展(最 新的诺贝尔科学奖)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过程

哲学与生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哲学与生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发展的不断演变与未来趋势
探索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演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为未来做好准备。

发展与幸福的关系
了解发展与个人和社会幸福之间的相互作用,追求平衡和共同繁荣。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发展的观念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根源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促使我们超越局限,迎接新的机遇。
应对困境的哲学思考
通过哲学的智慧,我们可以在困境中找到启示,并以冷静、智慧的态度面对 挑战和逆境。
从历史和文化中寻找发展的智慧
深入研究历史和不同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汲取发展的智慧和经验,为当代问题寻找新的视角。
哲学与生活:用发展的眼光看 问题
探索哲学的定义和概述,以及发展的含义和重要性,引导您用发展的眼光看 待生活中的问题。
哲学的定义与概述
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的学科,涉及人们对世界、存在、知识和价值的探索。 拓展您的思维,探索智慧的源泉。
发展的含义与重要性
发展是人类社会持续进步的引擎,涵盖个人、社会和全球层面的变革。了解发展的意义及其对我们生活 的影响。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教案张艳秋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教案张艳秋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历程致富带头人”称号。

结合上述事例,说明人生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

2.发展的实质和状态引思明理案例一;展示人类生产工具的演变图案例二:从手机的发展史看信息交流和沟通技术演进的步伐170多年前,美国人摩尔斯在一次旅欧学习途中,萌发了将电磁学理论用于电报传输的想法,于1844年5月24日发明了“摩尔斯电码”。

摩尔斯的电报机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

1875年6月2日,贝尔做实验时,不小心把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

他疼得只好对另一个房间的同事喊道:“沃,快来帮我啊!”而这句话正是通过实验中的电话传到另一个房间接听电话的沃特耳里,这成为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拿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开始通话。

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当时他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

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

与现代形状接近的手机诞生于1987年,其重量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像一块大砖头。

此后,手机的“瘦身”越来越迅速。

1991年,手机重量为250克左右。

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机。

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1999年手机重量就到了60克以下。

手机的体积越来越小,但功能越来越多。

以前的手机是用来通话的,现在的手机是用来享受的。

今天,手机可以是相机、游戏机、音乐播放器、信用卡、电影院……手机带来的不仅仅是通信方式的改变,更是生活方式的变革。

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发展的实质。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不能把任何运动、变化都看成是发展。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分析案例学生通过图文资料展示,设疑思考让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顺境逆境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顺境逆境

2020/5/8
3、以积极心态面对人生境遇
成亦顺境,败亦顺境

积极作用 :物质满足,精神帮助 消极作用 :沉浸安逸,不求上进 正确态度 :感恩珍惜,抓住机遇
成亦逆境,败亦逆境
消极作用 :遭受挫折,阻碍发展 积极作用
2020/5/8
一天,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有 一个人正好看见了,他一直在观察着,蝴 蝶艰难地将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往 外挣扎,几个小时过去了,蝴蝶似乎没有 什么进展了,看样子它好象已经竭尽全力, 不能再前进一步了……
2020/5/8
2020/5/8
1964年,他出生于杭州一个普通家庭 1982年,18岁的他第一次高考失败 1983年,19岁的他二次高考再次失利 1984年,20岁的他第三次高考艰难过关
1988年,24岁的他大学毕业进入大学当英语老师, 7年后辞职,借钱开始第一次创业,结果失败。 1997年,33岁的他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远走北京 二次创业,再次失败。
3、以积极心态面对人生境遇
成亦顺境,败亦顺境
积极作用 :物质满足,精神帮助 消极作用
成亦逆境,败亦逆境
温水煮青蛙
2020/5/8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进行了 一次著名的“青蛙实验”。
将一个青蛙扔进一只开水锅里, 青蛙立即奋力跳了出来,得以成功 逃生。
第二次,科学家把青蛙放入温水 锅里,然后慢慢加热。
2001年,37岁,第三次创业开始步入成功-----阿里巴巴网站首次实现盈 利。 2003年,淘宝公司一路狂飙,创造了中国互联网的“淘宝奇迹” 2004年,马云以“新经济领袖”入选CCTV年度十大经济人物。 2005年,马云以30亿美元身价位居“2005胡润IT财富榜”第四位,阿里巴 巴成为全球最大电子商务网站。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与逆境教学设计 (中职教材哲学与人生精品教案)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与逆境教学设计  (中职教材哲学与人生精品教案)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逆境【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总有顺境与逆境,理解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挫折,不怕挫折,积极向上;3.运用: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对待自身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以积极心态对待人生境遇。

【教学重点】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教学难点】以积极心态面对人生境遇【学情分析】1、所教班级是电子商务20121班,高二年级在梅林天虹实习,对传统的店铺销售有较好的理解,对于淘宝网等电商模式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两者没有进行过深入的对比;2、本班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思考,但对问题的讨论不够深入,浮于表面;3、本课是《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的第二框,学生已经学习了发展的含义,发展的实质以及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等。

基于以上学情,本次课我选用的是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材料即淘宝网发展的材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淘宝等电商模式与传统商铺的特点,优势、劣势的过程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即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突破了教学重点后,通过小组探究,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理念】秉着“我们进行的所有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本次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案例即电商发展案例为依托,引导学生讨论,学生在讨论中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完成导学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抢答。

1、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2、发展的含义是什么?3、发展的实质是什么?总结发展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都是向前发展的,我们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变化,看待人生。

(5分钟)二、讲授新课(一)从淘宝、支付宝等谈开去,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导学案上问题如下。

材料一、数据显示,2003年淘宝网刚刚创立时,当年的交易额只有2000万元。

第五课发展变化与人生的顺境、逆境

第五课发展变化与人生的顺境、逆境
续:原来夜间雍水暴涨,荆人仍按照白天的结果行 动, 所以败也。 荆人处事方法有何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 是不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新生(现在-距

今0.7亿年)



中生代(距今0.72.5亿年)



晚古生代(距今

2.5-4.0亿年)
啊!
当第一台蒸汽机车问世时,有人驾着马车与火 车赛跑,讥笑火车没有马车快;今天那些讥笑 火车的人却受到历史的讥笑。
(3)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
“计算机科学 算命”,这是 新事物吗?
发展的方向性
前进的、上升的方向 变化的方向 倒退的、向下的方向
循环的、徘徊的方向
发展——指前进的、上升的方向 发展一定是变化,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主讲人:邵圣容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三、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 四、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荆人欲夜袭宋国,先派人在白天测量了雍水的水 位,而后在夜间徒步过河。结果却溺死千余人,夜 袭计划失败。
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请猜一猜为何失败了?
这些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在顺境的条件下,人的发展目标和需 求可以顺利实现,有利于人主动创造机会, 借势而上,不断取得成功。从而形成人生 发展的良性循环。如武亦姝。但顺境也容 易使人安逸,养成惰性和骄、娇二气,缺 乏危机感和奋斗的欲望与冲动,这些恰恰 是导致人生失败的因素。如富二代、官二 代等。因此在顺境面前,要居安思危,有 忧患意识,善于抓住机会,创造机会,促 进自身的发展。

5.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与逆境-精品

5.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与逆境-精品

认知:了解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理解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 一、顺境和逆境的辩证关系,明确以积极心态面对人生的境遇。

情感态度观念:能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面对生活中的 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运用:能使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人生发展中的逆境和顺境,提高在 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理解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顺境和逆境的辩证关系课题序号10 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授课形式 新授课 授课章节名称 5.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与逆境 使用教具教学难点明确以积极心态面对人生的境遇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顺境 逆境 板书设计顺境和逆境是辩证统一 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保持健 康的人 格 有主动 适应环 境变化 的应变 能力 任何情 况下保 持必胜的信念 教学目的教学重点课堂教学安排~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分组:以抽签的方式确定双方辩题,选出辩手发言,各自准备辩论材料。

在课堂辩论环节,碰撞思维火花。

2.搜集材料:学生分组查找本校本专业优秀毕业生的故事,重点了解他(她)在成功路上遇到的不同的境遇(或者搜集自己敬佩的成功人士的事迹),有条件的可以制作成PPT。

3.课前调查:通过了解学生在这些问题上的看法,为本课的教学掌握第一手资料。

同时,为体验导行环节提供素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创境激趣:Flash动画欣赏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伴随着这首熟悉的音乐,我们一起漫步在人生的道路上。

在这条路匕我们难免会跌倒和彷徨。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阳光,就一定会有乌云;有晴天,就一定会有风雨,但是经历过风雨的天空才会绽放出美丽的彩虹。

人的一生就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过程,顺境和逆境是人生的两种必然境遇。

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你坚定信念,勇敢等待,那么我们的世界终将充满阳光!引思明理:引导组织学生围绕成功人士的事例,说明“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教案张艳秋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教案张艳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句话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给我们哪些人生启示?请大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请合作搜集细节决定成败的事例,展示成果,并说一说从中受到的启发,与大家共同分享。
学生阅读材料
分析
案例
学生
思考
欣赏
积极进取谋求人生发展。人生是不断变化的,人生要想发展,要想成功,就须不断地改变自己,不断求新、求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谋求自身的发展。作为中职生,必须要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人生充满希望,既要客观地认识自己,乐观地接受自己,又要勇敢地挑战自我,超越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谋求人生发展。
漫画
分析
事例
讨论
从事例出发理解人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通过图文资料展示,设疑思考让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学生思考,列举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发展的实质和状态
通过漫画、数字对比分析,巧妙设疑学生小组讨论,充分理解发展的观点
学生收集身边事例,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要进一步挖掘某成功人士的例子。提出思考的问题:他(她)是怎样成功的呢?经历了三个过程:直面了人生的境遇——顺境、逆境;正确把握了人生境遇和对自己的有利条件,成功实现了由逆境转化为顺境;成就了人生的梦想。引领学生把握顺境和逆境的辩证关系。
展示“逆境时,你如何反应?”的事例(见“教学参考资料”),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拥有的成长环境,家庭、学校、社会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有哪些不利条件?这些顺境和逆境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与现代形状接近的手机诞生于1987年,其重量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像一块大砖头。此后,手机的“瘦身”越来越迅速。1991年,手机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机。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1999年手机重量就到了60克以下。手机的体积越来越小,但功能越来越多。以前的手机是用来通话的,现在的手机是用来享受的。今天,手机可以是相机、游戏机、音乐播放器、信用卡、电影院……手机带来的不仅仅是通信方式的改变,更是生活方式的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