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主治及功效

合集下载

常见中草药功效归纳表

常见中草药功效归纳表

常见中草药功效归纳表
1. 人参
- 功效:补气养血、益气健脾、提神益智、调理免疫力、延年益寿。

- 使用方法:煮汤、炖煮、泡茶、制成药丸等。

2. 当归
- 功效: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益气活血、养血安神。

- 使用方法:煎汤、泡酒、炖煮等。

3. 甘草
- 功效:调和药性、补脾益气、解毒止痛、清热祛湿。

- 使用方法:煎汤、泡茶、制成颗粒剂等。

4. 黄芪
- 功效:补中益气、抗疲劳、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

- 使用方法:煮汤、泡茶、炖煮等。

5. 白芍
- 功效:养血调经、活血散淤、止痛祛痹。

- 使用方法:煮汤、泡茶、制成药丸等。

6. 丹参
-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降血压、保护心血管系统。

- 使用方法:煎汤、泡茶、制成颗粒剂等。

请注意,上述中草药的功效归纳仅为常见情况,具体使用中草药时,应遵循医生或草药师的建议,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和用量控制。

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具体中药材的疗效,如需详细了解,请咨询专业医生或草药师。

中药学功效和主治病症汇总

中药学功效和主治病症汇总

中药学功效和主治病症汇总
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的药理学、药物学、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中草药有许多不同的功效和主治病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及其功效和主治病症的汇总:
1. 人参:补气养血,健脾益胃,提神醒脑。

主治气虚乏力,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病症。

2. 当归:补血养血,调经止痛。

主治血虚经闭,痛经等病症。

3. 甘草:补脾胃,清心润肺。

主治脾胃虚弱,气虚喘咳等病症。

4. 黄芪:补气固表,提高免疫力。

主治气虚乏力,免疫力低下等病症。

5. 金银花:清热解毒,解表退烧。

主治风热感冒,发热等病症。

6. 苦参: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湿热病症,皮肤瘙痒等病症。

7. 桑白皮:清热凉血,止血敛疮。

主治出血病症,热毒溃疡等病症。

8. 银杏叶:益智清神,增强脑功能。

主治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病症。

9. 决明子:明目降压,利尿通便。

主治眼睛干涩疲劳,高血压
等病症。

10. 当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湿热病症,浮肿等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中草药的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所以需要个体化的配方和剂量。

同时,应该遵循中药的使用原则和禁忌,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主治功效表补虚药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主治功效表补虚药
阳痿精少、宫冷不孕、腰膝酸软、
尿频、症瘕积聚、跌打损伤
肉苁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
通便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肠燥便秘
*锁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
通便
肾阳虚衰、精血津液亏耗的肠燥便

*沙
苑子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小便遗沥、
白带过多、腰痛、眩晕、目昏
*韭

温补肝肾、壮阳固精
阳痿遗精、遗尿尿频、白带过多、
目翳昏花、水肿胀满
补阴药
品名
功效
主治
北沙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肺阴虚、胃阴虚或热伤胃阴、津液
不足
南沙

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肺阴虚、热病后气津不足或脾胃虚 弱
百合
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

肺阴虚、热病余热未清、虚烦惊悸,
失眠多梦
麦门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清心除烦
肺阴不足、胃阴虚或热伤胃阴、口 渴咽干、大便燥结
阴虚盗汗、表虚自汗
制首

补益精血、固肾乌须
血虚证、肝肾精血亏虚、精血不足
生首

截疟解毒、润肠通便
体虚久疟、肠燥便秘、痈疽疮疡、
瘰疠、皮肤瘙痒、疮疹
阿胶
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多种出血证、
阴虚证及燥证
*龙
眼肉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心脾虚损、气血不足
*楮
实子
清肝明目、滋肾利尿
腰膝酸软、虚劳骨蒸、头晕目昏、
*紫
河车
温肾补精、益气养血
肾气不足、精血亏虚、肺肾两虚之
喘嗽、气血不足、萎黄消瘦

195种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

195种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

195种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1、缬草——【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有微毒。

入心、肝二经。

【功效禁忌】洽心神不安,胃弱,腰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体弱阴虚者用。

2、艾叶——【性味归经】苦辛,温。

入脾、肝、肾经。

【功效】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

B3、巴戟天——【性味归经】味辛,甘; 性微温。

归肾,肝经。

【功效】补肾助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

4、白花蛇——【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

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5、白蒺藜——【性昧归经】苦辛乎,入肝经。

【功用】平肝解郁,祛风明目。

6、白石英——【性味】甘、微温。

【功效】益气、安神、止咳、降逆、除湿痹、补五脏、利尿。

7、白术——【性味归经】苦、甘,温。

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8、白芍——【性味归经】苦酸,凉。

入肝、脾经。

【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9、白鲜皮——【性味归经】苦,寒。

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10、白芷——【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胃经。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11、百部——【性味归经】甘、苦,微温。

归肺经。

【功效】润肺下气止咳,杀虫。

12、白蔹——【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疠,水火烫伤。

13、斑蝥——【性味归经】辛,热;有大毒。

归肝、胃、肾经。

【功效】破血逐瘀消漱,攻毒散结。

14、半夏——【性味归经】辛,温,有毒。

入脾、胃经。

【功效】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

15、萆薢——【功效】利水药,渗湿利尿。

【性味归经】苦,平。

归肝、胃、膀胱经16、扁豆——【性味归经】味甘、性平。

归、胃经。

【功效】健脾、和中、益气、化湿、消暑。

17、冰片——【性味归经】辛、苦,微寒。

归心、脾,肺烃。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18、槟榔——【性味归经】气微,味涩而苦。

入脾、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破积,下气,行水。

中药学主治功效总结

中药学主治功效总结

解表药(发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第二节:发散风热药清热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第二节:清热燥湿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第四节:清热凉血药第五节:清虚热药泻下药第一节:攻下药第二节:润下药第三节:峻下逐水药祛风湿药第一节:祛风湿散寒药第二节:祛风湿清热药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第一节:利水消肿药第二节:利尿通淋药第三节:利湿退黄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第一节:凉血止血药第二节:化瘀止血药第三节:收敛止血药第四节:温经止血药活血化瘀药第一节:活血止痛药第二节:活血调经药第三节:活血疗伤药第四节:破血消癥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第一节:温化寒痰药第二节:清化热痰药第三节:止咳平喘药安神药第一节:重镇安神药第二节:养心安神药平肝熄风药第一节:平抑肝阳药第二节:熄风止痉药(芳香)开窍药补虚药第一节:补气药第二节:补阳药第三节:补血药第四节:补阴药收涩药第一节:固表止汗药第二节:敛肺涩肠药第三节:固精缩尿止带药涌吐药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拔毒化腐生肌药十四经引经药1 手太阴肺经:桔梗、升麻、葱白、白芷。

2 手阳明大肠经:白芷、升麻、石膏。

3 足阳明胃经:白芷、升麻、石膏、葛根。

4 足太阴脾经:升麻、苍朮、葛根、白芍。

5 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

6 手太阳小肠经:藁本、黄柏。

7 足太阳膀胱经:羌活。

8 足少阴肾经:独活、知母、细辛。

9 手厥阴心包经:柴胡、牡丹皮。

10 手少阳三焦经:连翘、柴胡。

上:地骨皮。

中:青皮。

下:附子。

11 足少阳胆经:柴胡、青皮。

12 足厥阴肝经: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

中药性味,归经,主治,功效

中药性味,归经,主治,功效
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
麻黄
辛、微苦,温
肺、膀胱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1.风寒感冒2.咳嗽气喘3.风水水肿
桂枝
辛、甘,温
心、肺、膀胱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1.风寒感冒2.寒凝血滞诸痛证3.痰饮、蓄水证4.心悸
紫苏
辛,温
肺、脾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1.风寒感冒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生姜
辛,温
肺、脾、胃
桑叶
甘、苦,寒
肺、肝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3.肝阳上亢眩晕4.目赤昏花
菊花
辛、甘、苦微寒
肺、肝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肝阳眩晕,肝风实证3.目赤昏花4.疮疡肿毒
蔓荆子
辛、苦
膀胱、肝、胃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心、肺、大肠、膀胱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1.外感风热,温病初起2.肺热咳喘,肺痈吐痰,咽喉肿痛3.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4.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夏枯草
辛、苦,寒
肝、胆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2.瘰疬,瘿瘤3.乳痈肿痛
决明子
甘、苦、咸,微寒
肝、大肠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2.头痛,眩晕3.肠燥便秘
清热燥湿药
黄芩
苦、寒
肺、胆、脾、胃、大肠、小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3.血热吐衄4.痈肿疮毒5.胎动不安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执业中药师400种常用单味中药功效与主治

执业中药师400种常用单味中药功效与主治
水牛角
清热凉血 泻火解毒 定惊
①高热神昏,
②血热斑疹吐衄,
③惊风
50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①外感热病,风热表证
②痈疮疖肿,肠痈,肺痈,乳痈
③热毒泻痢
51
清热解毒药
连翘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消肿散结
利尿
①外感热病,风热表证
②痈肿疮毒,乳痈,肺痈,瘰疬痰核
③热淋涩痛
52
清热解毒药
野菊花
清热解毒,
疏风平肝
③大腹水肿,血淋涩痛
73
清热解毒药
地锦草
清热解毒
活血止血
利湿退黄
①热毒泻痢,疮疖痈肿,毒蛇咬伤
②咯血、尿血、便血、崩漏
③湿热黄疸
74
清热解毒药
垂盆草
清热解毒
利湿退黄
①疮疡肿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
②湿热黄疸,水肿兼热,小便不利
75
清热解毒药
土茯苓
解毒,利湿
通利关节
①梅毒,或因患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者
②血热吐血、衄血、尿血
③肺热咳嗽
④内热消渴
82
清虚热药
白薇
退虚热,
凉血清热
利尿通淋
解毒疗疮
①阴虚发热,骨蒸潮热,产后虚热,阴虚外感
②温病热入营血证,肺热咳嗽
③热淋,血淋
④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83
清虚热药
胡黄连
退虚热,除疳热,清
湿热,解热毒
①骨蒸潮热
②小儿疳热
③湿热泻痢,黄疸
④咽痛,疮肿,痔肿便血
清热解毒
凉肝定惊
消肿止痛
①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中药功效主治表

中药功效主治表

中药功效主治表中药名称英文名拼音主要功效主治人参Ginseng rénshēn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疲乏乏力、盗汗、食欲不振、失眠黄芪Astragalus huángqí补气养血、增强免疫力肺虚短气、乏力、食欲不振熟地Rehmannia shúdìhuáng补血养阴、补月经不调、腰膝黄肾壮阳酸软、耳鸣当归Angelica dāngguī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虚弱三七Panaxnotoginsengsānqī活血化瘀、止血血瘀经闭、瘀血性疾病、外伤出血丹参Salviamiltiorrhizadānshēn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心血不足、胸痹心痛、痛经党参Codonopsispilosuladǎngshēn补气养血、健脾虚乏力、食欲不振、疲脾益肺乏乏力北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běiqí补气养血、益气固表外感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白术Atractylodes báizhú健脾益气、除湿止泻脾虚乏力、腹泻、食欲不振黄精Polygonatum huángjīng补肝益肾、润燥生津肾虚耳聋、口燥咽干、阴虚盗汗长春花Forsythiasuspensachángchūnhuā清热解毒、解表退热外感风热、发热、咽喉柴胡Bupleurum cháihú解表退热、和解鸣冲久病脾虚、肝胃不和、郁闷躁热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hónghuā活血散瘀、止痛化瘀经闭血瘀、痛经、瘀血性疾病甘草Glycyrrhiza gāncǎo益气补脾、解毒止痛脾胃虚寒、咳嗽、消化不良千里光Acorusgramineusqiānlǐguāng祛痰开窍、镇痛止痛痰湿阻滞、头痛、口噤以上是常见中药材的功效和主治所列的表格。

中药是我国古老而独特的医药文化遗产,经过千百年的实践验证,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维护人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芷
1.祛风散寒,通窍止痛: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渊头痛,风湿痹痛。

2. 消肿排脓:痈疮中毒
3.燥湿止带:寒湿带下
★菊花
1.疏散风热: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2.平抑肝阳:肝阳上亢治头痛、眩晕。

3.清肝明目:⑴肝经实热或风热之目赤、涩痛、多泪等。

⑵肝肾不足之目暗昏花。

4.清热解毒:疔疮肿毒尤善治疔毒。

★柴胡
1.疏散退热:少阳证,往来寒热。

2.疏肝解郁:肝气郁结,胁肋胀痛。

3.升举阳气:中气下陷之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

4.清胆截虐:疟疾
★葛根
1.解肌退热:⑴外感风热表证以兼肌肉酸痛,尤善治项背强。

⑵风寒所致项背强痛
2.透疹:麻疹透发不畅
3.生津止渴:⑴热病津伤口渴。

⑵消渴
4.升阳止泻:⑴脾阳不升之泄泻。

⑵表证未解、邪热入里。

★栀子
1.泻火除烦:⑴外感热病入里高热烦闷、烦躁不宁。

⑵高热烦躁。

2.清热利湿:湿热黄疸
3.凉血止血::血热妄行之出血
4.清热解毒:疮疡肿毒
5.消肿止痛:跌打损伤,痈疮肿毒
★夏枯草
1.清肝明目:⑴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⑵肝阴不足之目珠疼痛。

2.消肿散结:瘿瘤、瘰疬。

★黄芩
1.清热燥湿:⑴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

⑵大肠湿热之泄泻。

⑶湿热黄疸
2.泻火解毒:⑴肺热咳嗽。

⑵急性热病之壮热烦渴、面赤便秘。

⑶痈疮肿毒、咽喉肿痛等。

3.凉血止血:血热妄行之出血。

4.清热安胎:怀胎蕴热,热扰胎元之胎动不安。

★黄连
1.清热燥湿:⑴湿热泻痢。

⑵大肠湿热之泄泻。

⑶湿热中阻之脘腹痞满、恶心呕吐。

2.泻火解毒:⑴心火亢盛及热邪伤阴心烦不寐。

⑵心火内伤,迫血妄行之吐血妞血。

⑶急
性热病壮热烦躁及痈疮肿毒。

⑷肝郁化火之呕吐。

⑸胃热呕吐。

★白头翁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⑴热毒血痢。

⑵痈疮肿毒。

★生地黄
1.清热凉血:⑴热入营血。

⑵斑疹吐妞
2.养阴生津:⑴阴虚内热。

⑵热病津伤口渴。

⑶口渴。

3.滋阴:肠道便秘。

★青蒿
1.清透虚热,凉血除蒸:⑴温热病伤阴之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或热病后期低热不退。

⑵阴
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长于清透阴分伏热。

2.解暑:外感暑热之头昏头痛
3.截疟:疟疾
★大黄
1.泻下攻积:⑴热结便秘。

⑵冷积便秘。

⑶湿热痢疾初起。

⑷食积腹痛、泻而不爽。

2.清热泻火,止血:⑴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牙龈肿痛。

⑵血热妄行之吐血妞血。

3.活血化瘀:淤血之产后腹痛、跌打损伤
4.解毒:⑴痈疮肿毒⑵肠痈腹痛⑶水火烫伤
5.清热燥湿:湿热黄疸、湿热淋证。

★秦艽
1.祛风湿、止痹痛:⑴热痹⑵风湿痹症
2.清湿热:湿热黄疸
3.退虚热:骨蒸潮热
★藿香
1.化湿:湿阻中焦证。

2.发表解暑:⑴夏月偶感风寒、内伤生冷之恶寒发热、头痛脘痞、恶心呕吐泄泻。

⑵水土
不服。

⑶湿温病初期。

3.止呕:⑴脾胃湿浊之呕吐。

⑵脾虚呕吐。

⑶妊娠呕吐。

★肉桂
1.补火助阳:⑴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⑵下元虚衰、虚阳上浮之面赤、虚喘、汗出、心悸、
失眠。

2.散寒止痛:⑴寒痹腰痛。

⑵胸痹心痛。

⑶寒疝腹痛。

3.温经通脉:⑴阴疽。

⑵痛经、经闭。

★川芎
1.活血行气:血瘀气滞证⑴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淤痛⑵胸痹心痛⑶跌打损伤
2.祛风止痛:⑴各种头痛,外感风寒头痛、外感风热头痛、淤血性头痛⑵风湿痹痛
★丹参
1.活血调经:⑴症瘕⑵跌打损伤⑶与热乎结症⑷月经不调
2.凉血消痈:疮疡肿毒
3.清心安神:血热烦躁、心烦失眠
★川贝母
1.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尤宜于肺虚久咳、肺热燥咳、肺痨咳血
2.散结消肿:瘰疬痈疮
★瓜蒌
1.止咳平喘:痰热咳喘
2.利气宽胸:胸痹、结胸
3.消痈散结:肺痈、乳痈、肠痈
4.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苦杏仁
1.止咳平喘:咳嗽气喘⑴风寒咳嗽⑵风热咳嗽⑶肺热咳嗽⑷燥热咳嗽
2.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桑白皮
1.泻肺平喘:肺热咳嗽痰多之症
2.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
★朱砂
1.镇心安神: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风、癫痫等。

2.清热解毒:痈疮肿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石决明:
1.平肝潜阳: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清肝明目:目赤肿痛、目暗昏花。

★牡蛎
1.平肝潜阳:⑴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⑵热病伤阴、虚风内动之四肢抽搐
2.软坚散结:⑴瘰疬、痰核等⑵症瘕积聚
3.收敛固涩:虚汗、遗精、遗尿、带下、崩漏等滑脱症。

4.煅用制酸止痛:胃酸过多、胃溃疡等。

★党参
1.补中益气:脾气虚,中气不足的食少便溏,肺气亏虚的气短喘咳。

2.生津:热病津伤口渴及消渴。

3.养血:气血两亏的头晕心悸。

★黄芪
1.补气升阳:⑴脾虚之食少、脘胀、便溏等⑵肺气虚之喘咳⑶中气下陷之脱肛、子宫脱
垂、胃下垂⑷气不摄血之便血、崩漏等⑸气虚血滞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

2.固表止汗:表虚自汗,且易外感者
3.利水消肿:气虚不运之小便不利、浮肿等
4.托疮生机:气血不足之疮疡不溃或溃后不敛
5.益气生津:气虚津亏之消渴
★鹿茸
1.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固带脉;用于肾阳虚证,症见阳痿、宫冷不孕、腰
膝酸痛;肝肾不足,筋骨痿弱;冲任虚寒之带下。

2.托疮毒:疮疡久溃不敛,脓出清晰,或阴疽内陷不起。

★淫羊藿
1.补肾助阳:肾阳虚之阳痿、尿频、宫冷不孕、腰膝冷痛。

2.祛风湿,强筋骨:肝肾不足之筋骨痿软、腰膝疼痛、风湿久痹、步履艰难等。

★杜仲
1.补肝肾,强筋骨: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下肢痿软、阳痿、尿频等。

2.安胎:肝肾亏虚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蛤蚧
补肺气,定喘咳,助肾阳,益精血
★熟地黄
1.补血益阴:血虚诸证,肝肾阴虚证
2.补精益髓:腰酸脚软、耳鸣。

耳聋、须发早白
★麦冬
1.养阴润肺:⑴燥热伤肺之燥咳少痰⑵肺肾阴虚唠嗑咳血。

2.益胃生津:胃阴不足或热伤胃阴之舌干口渴、胃中嘈杂等。

3.清心除烦:⑴阴虚有热之心烦失眠⑵邪热入营之烦躁不安,身热夜甚
★龟甲
1.滋阴潜阳:⑴阴虚内热⑵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⑶热病伤阴、虚风内动之手足蠕动。

2.益肾健胃:肾虚筋骨不健,腰膝酸软等。

3.固精止血:崩漏月经过多
4.养血补心:心悸、失眠、健忘等。

★五味子
1.敛肺滋肾:⑴肺虚久咳⑵肺肾两虚之久咳⑶寒饮咳喘
2.生津敛汗:⑴津伤口渴及消渴⑵自汗、盗汗
3.涩精止泻:⑴涩精、滑精⑵久泻、五更泻
4.宁心安神:心悸、失眠、多梦健忘
★山茱萸
1.补益肝肾:肝肾两虚之腰膝酸软、阳痿、头晕耳鸣等
2.收敛固涩:滑脱诸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