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美秋作品赏析-论文

合集下载

美术从塑造效果的角度鉴赏作品《织毛线衣的老乡》《炉前工人》

美术从塑造效果的角度鉴赏作品《织毛线衣的老乡》《炉前工人》

从塑造效果的角度鉴赏作品《织毛线衣的老乡》《炉前工人》
凡人一观此画便会注意两处:一为头部,二为手部。

低歪的脸部通过明暗光影与眼镜的虚实对比手法,处理得格外生动。

人物手部刻画得较为实在,画面定格的双手仿佛仍在穿针引线。

在这幅画的整个表现过程中,作者始终抓住头与手的呼应关系,而其余部位的好坏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不求完整,只求神似,这也许就是此画意趣盎然与形象生动的奥妙所在。

图43 《织毛线衣的老乡》
画面强烈闪烁的底光效果,仿佛让人觉得是置身于炽热的高温炉前。

特定的对象配置特定的光线效果,不仅使对象与环境具有真实的氛围感,同时也使作者容易投入而产生表现欲望。

在全画的表现中,作者不遗余力地利用光和雾气的效果创造形象所需要的气氛。

在具体的形象塑造上,也利用光来渲染主题,作者首先把握好光距离的层次感,然后再追求些细微层次,既使形象结实有力而突出,也使形象与环境气氛融为一体。

图44 《炉前工人》
来自顶尖美术/thread-787-1-1.html作品。

中国(1978-1984年)电影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1978-1984年)电影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

2019年第4期(总第53期)No.4,2019Total No.53哈家濮師范共槽社佥科脣脣报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中国(1978—1984年)电影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胡慧君,陈娟(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淮北235000)[摘要]中国电影的发展至今也有百年历史,电彩宣传画也几乎和电彩一同诞生。

在电彩的历史银幕中女性是重要的形象群,文章重点关注在1978—1984年电影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时期的电影宣传画中女性形象的变化来探索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情感变化,以“伤痕美术”为题材的电澎宣传画为起点分析,开始对中国电影宣传画中反思女性的形象做主要研究,感知女性形象又重回了美丽与阴柔。

分析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宣传画中女性形象变化的历史文化根源,把她视为一种文化仪式去解析探究。

[关键词]女性形象;电影宣传画;伤痕;民族性[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19)04-0194-03电影宣传画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艺术品,集合了多种艺术门类的视觉艺术,采用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功能性设计以及美术功能和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所表现。

1949年后,中国电影的创作都偏爱对女性形象的设计,不同种类的女性形象的设计都传达了当时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现象。

在1978年后,艺术家开始创作带有“伤痕”气质的艺术作品,从1978年以后的电影被夏衍称为“中国电影恢复或复兴时期”。

著名导演、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张俊祥兴奋地说:“已经到处可以闻到春天的气息了!”[1](P212)各式各样的宣传画和画展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促进了电影宣传画的质量,还推动了电影产业的发展创新。

从艺术角度出发,电影宣传画不仅是宣传品,还是综合了造型艺术和广告艺术的艺术作品,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一、女性形象中的伤痕艺术在1978年后的女性形象在新时期以伤痕美术所打开,是思想与美术变革的新通道,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伤痕一词源于卢新华的小说《伤痕》。

立秋艺术欣赏欣赏属于秋天的艺术作品

立秋艺术欣赏欣赏属于秋天的艺术作品

立秋艺术欣赏欣赏属于秋天的艺术作品立秋艺术欣赏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开始。

随着夏季的结束,大自然开始展现出一片成熟、丰收的景象,各种艺术作品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秋天的赞美和美好寄托。

本文将以绘画、音乐、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切入点,探讨立秋时节的艺术欣赏。

一、绘画艺术立秋时节,大地的色彩渐渐从热烈的夏天过渡到淡雅的秋天,这为绘画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材料。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石涛的《秋山图》给人以秋天恢弘壮丽的感觉,红、黄、绿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秋景;吴昌硕的《菊石图》则展现了立秋之际菊花初开的美景,墨色淋漓,为观者带来了深深的秋意;而西方油画大师德加的《秋季收获》则以丰收的金黄色调和农民劳动的形象,表现了秋天丰盛的美好景象。

二、音乐艺术立秋,正值硕果累累的季节,各种水果和谷物成熟收割,这为音乐艺术带来了灵感。

在古典音乐中,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以其轻快的节奏和丰富的音色,勾勒出大自然丰收的场景;莫扎特的《四季协奏曲》中的“秋天”乐章则以欢快优美的旋律,表达了秋天丰饶多彩的韵律感;民谣传唱的《秋天的第一颗雪》则以细腻动人的歌词和旋律,歌颂了秋天的美好和温暖。

三、文学艺术立秋时节,众多文学作品通过文字的魅力,将秋天的景象娓娓道来。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苏轼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些抒发了对秋天的赞美和思考,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秋天的无限魅力;西方文学中,约翰·基茨的《被风吹过的秋天》描述了秋天的柔和与凄美,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枯叶落地的场景,令人为之动容。

立秋艺术作品以其丰富多样、情感真挚的特点,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透过艺术作品的表达,人们能够赋予现实以美感,感受到秋天的宁静、沉思和生机。

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观众,都能在秋天的艺术欣赏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满足。

高中美术鉴赏对学生审美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高中美术鉴赏对学生审美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高中美术鉴赏对学生审美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陈艳秋
【期刊名称】《新课程研究(上旬)》
【年(卷),期】2011(000)008
【摘要】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以引导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

美术鉴赏课从鉴赏到创造精神的诱导、创造能力的开发,都是为培养学生、引导学生创新精神而设计的,而健康的审美观、积极的观察方式和敏感独特的视觉思维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总页数】2页(P146-147)
【作者】陈艳秋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第四中学,浙江瑞安 3252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955
【相关文献】
1.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3.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4.高中美术鉴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5.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西藏题材绘画创作

浅谈西藏题材绘画创作

佳作选登Arts circle 美术界ARTS CIRCLE2011/520世纪以来西藏地区新异多彩的文化习俗,独特壮丽的自然地理条件,相对较原生态的生活图景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内地画家走向雪域,深入高原,创作出大量以西藏的自然景观、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和宗教活动为表现对象的绘画作品,被称为西藏题材绘画。

它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当代西藏题材绘画自20世纪初诞生,至今经历了三次创作高潮。

第一次是在20世纪40年代,藏区写生是三四十年代西部写生风潮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次在西藏和平解放后至文革前,这个阶段内地画家着意表现西藏和平解放、农奴翻身做主的喜悦;第三次是70年代末至今,这个时期内地画家的作品数量更大,创作主题与表现技法更加多元。

(1)作为内地画家初到藏区都会被当地奇异的民族风情所吸引。

风情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历史背景下长期形成的民俗人情,他不仅体现了各民族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是本民族文化的积淀和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2)钟情于民族风情的表现是二十世纪少数民族绘画中最普遍的现象,画家们被藏族服饰、藏式住房、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民族节日所深深吸引。

民族风情的猎奇是画家到达藏区后最直接感受到的,扑面而来的东西,它为画家提供了巨大的素材资源和灵魂栖息的精神家园。

民族风情历来是艺术灵感和艺术风格的土壤,半个世纪以来画家们把它做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可以说绝大部分西藏题材绘画是对民族风情的描写。

风情的固守是必要的,但如果只停留在风情的表层就会有千人一面的感觉,缺乏感人至深的震撼力。

在当今媒体发达的时代绘画作品只停留在风情猎奇的表面未免过于肤浅。

所以画家应该着重挖掘民族风情背后的民族文化精神。

对与一个画西藏题材的画家来说,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先了解和熟悉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

要在藏区深入生活有足够长的时间和藏族同胞在一起。

如果只是走马观花的凑热闹,拍上一些照片回家来闭门造车,是很难画出感人的作品。

挥之不去的惠安女审美情结

挥之不去的惠安女审美情结

挥之不去的惠安女审美情结
翁振新
【期刊名称】《福建艺术》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 二十多年来,我的目光一直投向惠安女,我选择惠安女的生存空间和文化心理状态这一母题进行中国画创作,我的心里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惠安女审美情结,我认为,从本质上说,艺术创作应当是对美的搜寻和发现,对生活与时代、历史与现实的形象化的艺术记录.这些年来,我苦心孤诣地搜寻和发现惠安女的美.那带有咸味的闽南风情,那风姿多彩的惠安女,那多少逝去的悲怆揪人的故事,犹如呼啸的海涛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心灵的堤岸,不断地唤起我内心的创作激情,是如此地不可抗拒.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翁振新
【作者单位】福建省美术家协会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回到原点:挥之不去的乡土情结 [J], 马江杜
2.乌克兰挥之不去的“苏联情结” [J], 曹然;
3.“随风而去”还是“挥之不去”——《飘》与《冷山》中的南方情结比较分析[J], 张小花
4.难以磨灭的记忆挥之不去的情结——国际饭店的轶人轶事 [J], 廖仲康
5.高考圆锥曲线试题中挥之不去的切线“情结” [J], 苏立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学美术课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分析

小学美术课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分析

小学美术课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分析发布时间:2021-11-03T08:55:49.50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25期作者:郑桂秋[导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教育是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的主要路径,可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郑桂秋福建省惠安县梅庄小学 362100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教育是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的主要路径,可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中国作为传承至今的文明古国,拥有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但在新的发展阶段,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陷入了困境。

因此,教育者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引领小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风采,培育其审美意识与美术素养,指引其树立传承传统文化的信念,做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推动传统传统的发展。

本文将以“湘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为例,基于小学美术教育,分析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引言: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等的黄金阶段,是培育小学生核心素养和个人修养的关键时期。

小学美术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具备创造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征,契合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诉求,可强化小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华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丰富的传统文化,可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备、美术素养和民族意识,助力其领略传统文化的风采,自觉弘扬传统文化。

因此,如何采取适宜的方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是当代美术教育者必须探究的课题。

一、基于小学美术教育,分析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价值(一)满足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教育诉求素质教育要求引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新课改要求兼顾学生核心素养与知识能力的培育[1]。

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渗透传承传统文化的理念,引领小学生以历史背景为参考,分析和探究传统美术艺术,可助力小学生领略美术作品的内涵、情感和思维,领略传统文化的美感和风采,认识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价值,提高其美术素养、人文素养,推动其全面成长,实现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教育诉求。

再论中国画“写意精神”之凋零——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为例

再论中国画“写意精神”之凋零——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为例

【内容摘要】在遭受物欲裹挟的美术生态之中,探讨当下中国画创作所面临的种种窘况的深层成因,无疑是重要而且亟需的。

本文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的部分中国画作品为样本,从制度、心态、技法、秩序、环境等诸方面,对中国画“写意精神”日渐颓靡的现状进行了理性考探与深入剖析。

【关键词】中国画 写意 全国美展 评选 腐败我曾经写过《“写意”的凋零——从近三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揭橥当下国画创作态势》[1]一文,以第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的中国画获奖作品作为考察标本,针对其中存在的不尽人意之处或曰“病灶”,进行了尽量客观地指认。

文章在安徽的《书画世界》刊出后,反响尚好。

今番又要谈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的中国画作品,我想还是不要刻意去讲求什么严明的逻辑,或者张扬某种拼刺刀式的讨伐,松松闲闲地漫说最好。

中国美协的官方网站显示,计有591件中国画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其中进京作品86件。

2014年9月26日开幕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上,上述作品加上评委作品,布满了天津美术馆的三层展厅。

据介绍,这591件作品是从全国各地选送的1300多件中国画作品中遴选而出的,淘汰率高于2:1,尽管在官方看来“整个评奖过程文 / 郑志刚再论中国画“写意精神”之凋零——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为例注释:[1]郑志刚《“写意”的凋零——从近三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揭橥当下国画创作趋势》,《书画世界》2010年第3期(总第139期)第22-26页科学民主、阳光透明”,但难免会有个性强烈的优秀之作在平庸的评委腕下折戟沉沙。

官方美协反复强调,美术家要承担起“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的职责,尤其是全国美展的入选作品,更要充分展现出中国特色。

这般说辞听上去似乎雄心铁骨、大有道理,但实际上与艺术创作的本质没多少关系。

艺术作品的首要功能是表情达性,为一己之内心服务。

这种服务越深刻,越充分,甚至越偏执,就越能在“真善美”的层面感染人。

美术作品中听不到作者的呼吸、摸不到作者的脉搏,而奢谈什么“中国气派、国家形象”,是很可笑的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