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2节 探索之路(导学案)

合集下载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2探索之路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2探索之路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12 探索之路一、教学内容1. 1.1 探索之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1.2 探索之路:物理实验的方法和技巧3. 2.1 探索之路: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4. 2.2 探索之路: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技巧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学会设计实验,并能熟练运用物理实验的方法和技巧;3. 理解观察和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4. 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和实施一个有效的物理实验,以及如何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尺子、天平、电流表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

3. 示范:教师演示如何设计和实施一个物理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的实验方法和技巧,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中的发现和体会。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假设验证2. 物理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分析3. 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和现象实验可以帮助我们验证假设和解决问题4. 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技巧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作业答案:1. 实验设计:准备两个相同的小球,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个悬挂在绳子上。

观察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

2. 实验操作:将两个小球同时释放,观察它们的运动轨迹。

3. 实验观察:发现悬挂的小球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弧线向下运动;而放在桌面上的小球则保持静止。

4.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得出结论: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影响。

《第一章 第二节 探索之路》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第一章 第二节 探索之路》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探索之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二、作业内容1. 实验操作题:学生需完成一次简单的物理实验,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只笔的长度等,要求使用物理测量工具,并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

2. 课后阅读:学生需阅读一篇关于物理学家的故事或物理历史的发展,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推荐阅读《物理的魅力》等科普读物。

3. 基础习题:学生需完成一份基础物理练习题,包括力学、电学、光学等知识点的练习,以检验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4. 自主学习:学生需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一种物理现象或一个物理学家的故事,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三、作业要求1. 实验操作题需真实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并拍照提交;2. 课后阅读和基础习题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答案;3. 自主学习需选择合适的资料,完成作业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4. 所有作业需按时提交,字迹工整,表述清晰。

四、作业评价1. 实验操作题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态度,包括实验目的、操作过程、数据记录等方面的评价;2. 课后阅读和基础习题的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包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拓展能力;3. 自主学习将根据学生所选择的资料、作业完成质量以及分享的思路和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定期收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作业中的困惑和收获,给予及时的解答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3. 根据作业反馈情况,定期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优化作业设计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作业设计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中物理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反馈自己的问题和收获,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二节,主要包括: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 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3. 科学探究实例分析: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2. 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独立完成简单的物理实验。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物理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讲桌、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导学案、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尺子等)、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扔出去的物体最终会落地”,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思考。

3.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分析与论证环节: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5. 评估环节:让学生评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6. 交流与合作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 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七、作业设计2. 答案: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设计的物理实验:探究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沪科版八年级导学案1.2探索之路

沪科版八年级导学案1.2探索之路

科目:物理主备教师:审核教师:
班级:组别:学生姓名:
【课题】第一章第2节探索之路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研究及人类物理学研究经历的几个阶段
2.了解科学发展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还有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态度与精神
学习重点:人类研究物理学经历的几个阶段
【自主先学感知目标】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P7,完成以下任务:
1.中国古人的宇宙观是____________。

2.物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提出的__________有力地冲击了托勒密体系,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其观察的数据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理论;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____________;爱因斯坦的____________和玻尔等人的__________开启了近代物理学。

3.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展示后教】
1、合作交流理解目标
请同学们组内交流三个自学任务。

2、成果展示深化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物理学的发展大家有何体会?请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当堂检测】
《顶尖练习册》P3。

沪科版八上物理第二节《探索之路》导学案(新版)沪科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沪科版八上物理第二节《探索之路》导学案(新版)沪科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第二节探索之路【导学目标】1. 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索.2. 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 人们的探索历程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重点】1. 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2. 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难点】认识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预习】1. 古人对神奇现象都有过富有意义的思考, 图1-8至图1-12展示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哪些科学思索?2. 搜集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家的资料, 与同学交流.【合作探究】知识点1: 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1.课本图1-8、图1-9, 展示了古人原始思索中的科学成分, 根据这两幅图说一说:古人思索了哪些物理现象?2. 课本图1-10、图1-11, 反映了古人怎样的宇宙观?3. 你知道英格兰石头阵的奥秘吗?【例1】将下列古文字、图画、文物古迹与相应的科学思索用线连接起来.【变式练习】1. 世界各民族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 主要的动机来自于()A. 获得诺贝尔奖的愿望B. 适应社会的发展C. 渴望了解自然界的奥秘D. 满足生活的需要知识点2: 物理学的进步之阶请你结合课本知识并查阅有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①著名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哥白尼创立了 , 有力的否定了的“地心说”.②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的先驱伽利略率先用观察天空, 由此得到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 .③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基础;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等有着某些相似, 并最终建立了著名的 .④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 , 从根本上冲击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动摇了人们所熟悉的与等概念;玻尔等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人发现与的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差异.【例2】下述科学家和其主要贡献连线正确的是()A. 哥白尼——万有引力B . 伽利略——量子力学C. 牛顿——运动定律D. 爱因斯坦——浮力定律【变式练习】2. “我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 来自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遏制的渴望, 而不是别的什么目的. ”这是哪位科学家的名言()A. 哥白尼B. 伽利略C. 牛顿D. 爱因斯坦【总结案】(1)伽利略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牛顿构建了经典物理学体系, 要分清.(2)注意科学家名字的书写, 特别是“伽利略”和“爱因斯坦”【达标检测】1. 反映古人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的痕迹中, 下列各列举中不正确的是()A. 甲骨文字B. 象形文字C. 文物古迹D. 望远镜的发明2. 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错误的是()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C.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D. 宇宙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3.科学家的可贵之处, 并不是比别人聪明多少, 往往在于能够比别人更加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历史上首位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 并由此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的科学家是()A. 爱因斯坦B. 哥白尼C. 牛顿D. 杨振宁4. 如图所示的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可能是()A.越B. 跑C.飞D.踩5. 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这样几个重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 自然科学先驱冲击了托勒玫体系, 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用望远镜观察天空, 其观察所得数据进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第二阶段, 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第三阶段是现代物理的产生和发展, 在该阶段的主要突破则是的相对论和等人的量子论. 物理学便是在这些前辈的基础上, 经过不断的艰辛努力, 才有了今天的辉煌.6.云南木制玩具闻名全国, 他们制作的木制玩具鸡蛋几乎无法用肉眼辨别出真假, 现有一个真鸡蛋和一个木制玩具鸡蛋, 在不损坏鸡蛋的前提下, 请你写出一种区别他们的方法.活动目的: 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 每个人都要保护它, 做到节约每一滴水, 造福子孙万代。

《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探索之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深化学生对基础物理概念的理解;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力学基础”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预习内容复习:学生需复习课堂讲解的基本物理概念,如力的定义、力的单位及力的基本类型等。

2. 实验操作指南:指导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力学实验——“物体下落实验”。

学生需准备不同质量的物体,测量其下落时间,并记录数据。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观察物体下落时的状态变化,并思考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3. 探究任务:学生需结合实验结果,探究不同质量物体下落速度的关系,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4.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物理书籍或网上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完成预习内容的复习,并做好笔记;2.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数据准确性;3. 记录实验数据时需使用规范的表格或图表形式,便于后续分析;4. 探究任务中,学生需结合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并用文字表述出来;5. 拓展阅读部分,学生需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性、规范性及创新性进行评价;2. 对于实验操作部分,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及分析进行评分;3. 对于探究任务部分,教师将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4. 拓展阅读部分将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笔记整理情况。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2.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3. 教师将根据作业情况,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4.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态度,以提高学习效果。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学习的力学知识,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1-(新版)沪科版1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1-(新版)沪科版1

探索之路一、复习引入1.请学生看爱因斯坦的讲话“我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 来自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遏制的渴望, 而不是别的什么目的”。

2、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在自然中、在生活中都有很多神奇, 面对神奇, 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 人们渴求去探究。

“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遏止的渴望”促使世界各民族努力探索、坚持不懈, 从茫茫远古延续至今, 并将走向未来。

3.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物理学的探索之路。

二、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1.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了, 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从古人的文字和图画中便可看出他们的一些科学思索。

①图1-14, 甲骨文“殸”。

甲骨文“殸”, 好象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 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

石头上分叉的笔画有时被解释成悬挂它的绳子形象, 有时又被解释成某种形式的装饰品。

磬和耳组成了“聲”(声)字, 这似乎表示耳朵听的是木槌敲打磬发出的声音。

②图1-15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

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 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 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 字的下部则为大地。

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 使地面的水蒸发, 以便达到晒干的目的。

又如纳西象形文字“日出”, 字的上部为太阳, 光线向上, 字的下部为山, 好似一轮朝阳从山后升起;“曙光”, 好似日光沐浴万物;“日光所至”, 太阳光好似有脚, 可以行走;“夕阳”, 即日光的脚弯而无力了, 说明夕阳没有正午的太阳那么厉害了;“日落”, 即疲乏的太阳退隐到山后了;“暮”, 即太阳休息, 一天结束了。

③图1-16, 古人的宇宙模型之一。

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

④图1-17, 雕刻玉板。

两短边钻有五个圆孔, 一条长边钻有九个圆孔, 另一长边则钻有四个个圆孔。

玉版正面雕琢有复杂的图纹, 中心部位刻有两个同心圆, 圆中心雕琢了一方八角图像, 两圆之间以直线分为八区, 每区内各雕琢一叶脉纹矢状标分别指向八方, 外圆之外又雕琢四个矢状标分别指向玉版的四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班级组别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1走进神奇道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学习重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器材】多媒体、水、塑料瓶、塑料绳、玻璃杯、磁铁、铁钉、三棱镜、光源、漏斗、乒乓球、拉链、圆珠笔、【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在自然中自然现象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请看书上图1-1-----图1-7:并尝试回答相关问题。

自然真美丽,真神奇。

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

(至少五个)2、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呈现另一些神奇。

看课本图1-8------图1-13:并尝试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又见到哪些神奇的现象?(至少五个)二、课堂交流与达标导学:(一)交流预习情况:1.展示预习成果:交流你的思考和疑惑。

2.讨论:通过预习,你想了解学习哪些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知识深化探究:1、在自然中⑴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宇宙最初是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在某个特定时刻,发生了大爆炸,产生了时间和空间,从而才有了今天这个世界。

科学观测宇宙正在膨胀。

⑵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

⑶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闪电与雷声是同时发生的,那么,我们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先。

因为。

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⑷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

现代的科技手段还无法阻止地震发生,但人类何时能准确预测地震何时发生,从而避免对人类更多的灾难?⑸江河为何有时也会“发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探索之路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4.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2)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自然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神奇、面对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求去探究。

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自主预习案】
1、我国四大发明中,______、_______、______“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从那里接着产生无数的变化,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能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事业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第一阶段,自然科学先驱_______冲击了托勒密体系,提出了“日心说”。

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_______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其观察所得数据进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

第二阶段,_____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建立三大运动定律。

第三阶段是现代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在该阶段的主要突破则是_____的相对论和_____等人的量子力学。

【课堂探究案】
1、请同学们做个小小科学家,实验前先猜测结果,再做实验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看看那一组做的又快又好。

在比较热的天气里,为什么刚洗过脸的同学觉得凉快呢?
猜想:
实验:
请同学上台来试一下,用水盒里的水洗一下脸,让他说一下,洗过脸之后和洗脸之前有什么不同?
对此,大家想到了什么?
解释:
【当堂训练案】
1、早在20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发现了磁现象,并利用发现的规律制成了,成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航海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性人员的流动、物流提供了可能。

2、小奇同学买了一瓶矿泉水,正想打开,无意中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当小奇把手指放到矿泉水瓶后面时,发现手指被了。

(选填“放大”或“缩小”)
3、除了课本中列举的几位科学家,你还知道哪位科学家:。

请写出这位科学家的一个主要贡献:。

4、地球的周围被一层厚厚的大气所包围着,而太空却是一片真空。

请问,太阳光(选填“能”或“不能”)穿过真空。

5、目前使用的大多数空调采用氟利昂冷却剂,它会破坏臭氧层。

对此,你认为以下建议中合理的是()。

(A)停止生产和使用空调(B)将空调的废气排到高空
(C)强制用户使用空调的时间(D)研制环保型冷却剂取代氟利昂
6、请用划线的方式将下列科学家与他们的相应的科学贡献连接起来。

哥白尼量子力学
牛顿相对论
爱因斯坦日心说
玻尔运动三大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