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三-人教必修五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第1单元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第1单元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 传授目标1、明白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责备到抖擞反抗的思想性格的成长变化,从而明白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门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议决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明白风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2. 传授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剖析林冲思想性的成长变化和风景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剖析描画人物的要领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3. 传授用具4. 标签传授历程一、引入“路风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便是我们本日要讲的“林教头”.二、新课:(一)文学知识:1.作者: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
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别的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他在教书时期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2.关于《水浒》:《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
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叛逆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
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议决施耐庵的整理加工,举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加之比年自然灾害,外族侵犯,终于弄得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许》第十六回)于是大巨细小的农民叛逆连接地爆发。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叛逆军诞生、成长、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展现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叛逆终于演为悲剧的汗青原因;检举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本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5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d54d5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b.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5篇]第一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课是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小说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力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并力图与高考接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而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表现主题,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烘托强化的作用。
基于此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二、说目标1、了解故事大意,梳理主要故事情节。
2、分析主人公林冲的性格特点。
3、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重难点教学重点: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作品主题教学难点:分析“风雪”这一景物描写对情节、人物的作用。
四、说教法于漪老师曾说:“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及积极性的调动,本课我主要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
五、说学法全程贯穿探究性学习方式,分为“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分析鉴赏”、“ 迁移运用,提高能力”三个层次。
本课以自主探究为主,在文本的学习过程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师在发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同时,相机诱导,挖掘文本中的“探究点”,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关乎文章精要之点的问题推动学生阅读、思考、合作与探究。
以情激情,以诱达思,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写作,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一)激趣导入,进入情境。
学生对《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较感兴趣,因此我让学生说一说都知道哪些人物及绰号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豹子头林冲,由此导入课文。
从而为“自主、合作、探究”做铺垫。
(二)讲述故事,激发共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么长的文章怎么能让学生在不占用课堂时间的情况下主动积极地读进去,况且只有当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产生共鸣后,才会激发起探求的欲望。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精品教案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目标1. 通过林冲的性格变化理解小说的主题。
2.理解本文结构的创新性。
教学重点通过林冲的性格变化理解小说的主题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鉴赏情节的创新性,了解作者与课文基本内容。
2.把握鉴赏情节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情景激趣㈠创设情景。
施耐庵(1296 1370),名惠,又名子安,字彦端,又字耐庵、肇瑞。
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第十五后裔。
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
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其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
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
他创作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从而开创了中国明清小说的繁荣局面,被誉为中国长篇章回小说之父。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它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
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施耐庵,也有人认为是同弟子罗贯中合著或者有罗贯中续写。
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
冯梦龙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
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共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与课文有关的情节当日在东岳庙前,奸臣高俅之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冲妻子,父子二人多番设计想霸占,后使林冲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牢城。
并买通董超、薛霸两个差役,在野猪林内谋杀林冲,后来得到鲁智深出手相救。
但是幸免于难的林冲还反过来求鲁智深放过董薛二人。
㈡提出目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概况

(四)人物偷听细节 第一处是李小二的偷听。由于“不尴尬”的人 是密谋害林冲,故听了半天,听不仔细。“阁子 背后听四个人说话,听得不仔细,正妙于听得不 仔细。”(金圣叹)因为如果听得仔细,后文就 缺少悬念,使故事情节索然寡味。如果什么也未 听见,又不能引出林冲复仇的情节。 第二处是林冲偷听。“山神庙里听三个人说话 ,听得极仔细,又正妙于听得极仔细。”(金圣 叹)妙在侧面表现了陆虞侯等人放火之后,得意 忘形,毫无顾忌;妙在使林冲终于了解了全部阴 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两处偷听,一略一详,各具特色,恰到好处。
(四)深入探究林冲性格
林教头有什么样的性格,他的性格经历了 怎样的变化过程。 1、 请学生上黑板用曲线图表示林冲性格 的变化,总结林冲性格的变化:林冲就像经 过火而涅槃的凤凰一样重生了。
(五)分析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林冲初到草料场。纷纷扬扬、卷、一天
直接 描写
林冲出门沽酒。那雪正下得紧。 沽酒返回时。到晚越下得紧了。 林冲看住处草屋。四下里崩坏了、摇振 林冲回到草料场。已被雪压倒、被雪水浸灭
4、小组内交流困惑或收获 各小组可将自主发现成果写在黑板上,也 可以直接表述,如: (1)林冲的性格 (2)风雪的作用 (3)文中的细节描写
三、品读细节,评点人物。
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畅所欲言。出示金圣 叹点评水浒传的例子,教学生采用批注法读书。 教师准备材料: (一)人物情态细节 小说开篇写李小二看见两个来店里的人“不尴 尬”:一人“闪将进来”,“随后又一人闪入来 ”;离开时,又“低着头”。两个“闪”字,一 个“低”字,把人物鬼鬼祟祟的举动活灵活现地 表现了出来,为情节的发展布下疑阵,推动了情 节的发展,让人为林教头的命运担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传授目标:1、剖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历程。
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布局特点。
3、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汗青的眼光来看标题。
传授难点:林冲性格的转变。
传授重点:对小说的鉴赏和剖析理解。
传授要领:讲授法,讨论法。
传授课时:2课时传授历程:第一课时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别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
鲁智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杨志是因为失了生辰纲!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本日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
首先,我们明白一下相关知识。
作品及作者先容小说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是以君子弗为也。
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可见小说当时的身分。
纵然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
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都是它成长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抵达了最高峰。
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成长。
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抵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内容。
作者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安,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施作罗续。
此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
但现在大多数人以为还是施作的。
敷衍施我们现有的资料很少。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里。
代表作《水浒传》。
作品《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台甫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人教版高二必修说课)共3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人教版高二必修说课)共3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人教版高二必修说课)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人教版高二必修说课)一、本课时的学习目标:1. 了解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典型作品及其文学特色。
2. 学习小说的文学分析方法,深入揭示小说所描绘的主题和思想。
3. 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典型作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及文学特色。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小说的文学分析深入揭示小说所描绘的主题和思想。
三、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通过地图和图片的展示引入故事。
让学生想象在一个山沟里,森林覆盖着整座山,一座光景奇异的寺庙孤零零地立在这个山谷之中,其中隐藏着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
让学生感受到浪漫主义的氛围。
2.介绍浪漫主义通过PPT,讲授浪漫主义的概念、特点。
让学生了解到浪漫主义是自由、个性、重视情感的文学流派。
3.学习小说文本通过阅读和解析小说片段的方式,给学生介绍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并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感和事件。
4.文学分析通过课文片段的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的文学特点和主题。
要重点分析林教头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小说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
让学生从小说中获得美感,在阅读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5.总结通过学习本节课程,让学生认识到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特点,了解小说的文学分析方法,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这对学生在提高语言和写作能力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掘文字魅力和提高自身文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文章中学习的方法,独立完成小说分析,撰写一篇课堂作业,以巩固本节课程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故事情节、介绍浪漫主义的特点,结合小说文本,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文本的特点。
在文学分析的环节,让学生能够深入揭示小说所描绘的主题和思想。
人教版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优秀5篇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主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教材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
《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爆发。
《水浒》塑造了以宋江为首的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林冲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
二、学生分析本文是节选,应该深入理解背景,可在平时通过上网可查阅相关资料。
因为文本篇幅长,选择切口要小,可借助影视、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体会情节安排对刻画人物、表达主题的作用。
阶段一:课前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林冲的遭遇,分析林冲的性格。
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为后面具体赏析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技术手段:微软画图工具、word文本框制图、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2.学生以批注法对文本自读批注,初步理解文本。
3.补充与与林冲有关的资料,保存到班级博客里,要求学生阅读,拓展视野。
技术手段:互联网,Free Mind思维导图软件。
微课《批注读书法》、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阶段二:课中展示成果,整体感知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思维导图:故事情节发展和林冲性格变化关系图)使用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量规加以评价。
再读课文,重点赏析组织学生研讨“故事情节和林冲性格发展”,学生交流讨论,用word展示个人批注。
阶段三:课后技术手段:小论文评价量规、问卷星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篇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福州格致中学语文组居李教学目的:1、认识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以及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说课讲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三课时的教学。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所以我这节课的总体设想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把一种对经典的阅读方法传递给学生,把一种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教授给学生。
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重点讲读课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我国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的第十回,是历来被人们击节称赏的著名篇章之一。
节选部分内容以细节描写见长,主要记叙了林冲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者,被太尉高俅害得家破人亡,终于投奔梁山,成为农民革命英雄的转化过程。
二、说学情和教学目标教授此课面对的是高二学生,尽管学生在高一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小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也已经掌握了小说的阅读方法,但我以为学生们还需要在阅读小说的技巧上再下功夫。
所以我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细节描写的分析更深入地解读经典文学作品。
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要求,本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设置如下:知识与能力:1、明确细节描写的概念。
2、学生能够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能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赏析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情感与价值:感受我国古典小说的语言艺术魅力。
依据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感受·鉴赏”部分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
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还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第三课时,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2、掌握分析细节描写的方法。
依据是:学生平时阅读过程中的普遍做法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不善于发现、不善于思考。
而文学作品的独具匠心之处却往往是在细节描写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必修五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该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古代小说,单元教学要求是:了解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做适当的延伸阅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应巩固小说的阅读技巧:“抓情节”“抓人物”“抓环境”。
也是一篇讲读课文,应让学生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他从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发展历程,最终“逼上梁山”;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重要作用。
2 教材简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我国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第十回。
历来是被人们击节称赏的著名篇章之一。
在这一章里,作者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着力描写了林冲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者,被徽宗皇帝的宠丞太尉高俅害得家破人亡,终于投奔梁山,成为农民革命英雄的转化过程。
在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和故事情节的生动描写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3 教学设想
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巩固小说的阅读技巧:感知小说的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赏析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
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评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正确理解林冲这一形象所暗示的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从而深入理解《水浒传》的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
了解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伟大成就。
目标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鉴赏--拓展延伸。
②教学重点:
评析林冲的性格发展,鉴赏人物形象,正确理解林冲这一形象所揭示的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现实。
③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四大名著”有更深的理解,“窥一斑而知全豹”,延伸拓展阅读能力。
二说学生
教学目标决定了学生达到的最终水平,学生起点不同教学的起点也就不同。
1、学生的现有水平,通过高一小说单元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小说的阅读方法,还需要在阅读技巧的把握上下功夫。
2、我所带的是我校本年级快班。
学生接受水平相对较好,所以我的课堂教学节奏较快,容量较大。
三说学法说教法
1、说学法
语文学习倡导“养习得法”,所以,在学法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做到初读感知,细读鉴赏,延伸读创造。
①初读,筛选文中主要信息,理清故事情节。
②细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领悟内容,鉴赏人物形象,培养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③延伸读,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对文本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从多角度进行阐
发和评价,培养个性化的阅读品质。
④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分析及知识整合。
总结归纳小说阅读的规律,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从而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采用以上学习的方法,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体现了教材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既能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能彰显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说教法
在教学中,应遵循教育心理学的量力性原则和最近发展区原理,具体教法是:
①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对小说赏读的一般规律进行阐释,指导学生遵循阅读规律,理清全文情节。
执简驭繁,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②探究鉴赏:讨论中进行点拨式赏析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创设探讨氛围,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学习的指向性,提高学生的赏析审美能力。
③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路,感悟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
四、说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导入的设计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激发他们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激情,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
我的导入是抽学生讲有关《水浒》的人物或故事。
2、复习小说阅读规律
“抓情节”“抓人物”“抓环境”
3、“抓情节”——把握文章情节
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展示课件
情节
林冲沧洲遇旧知——————开端
陆谦密谋害林冲——————发展
林冲买刀欲复仇——————发展
林冲接管草料场——————发展
陆谦火烧草料场——————发展
山神庙杀敌复仇——————高潮
林冲雪夜奔梁山——————结局
本文情节安排巧妙,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
4、“抓人物”——从情节的发展看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设问质疑,学生讨论探究。
抽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出示课件。
提问: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提问: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
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提问: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提问: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小结:林冲的性格随情节的发展,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发展到忍无可忍,奋起反抗。
提问:请同学们概括林冲的性格特征,分析哥们义气和侠义的区别。
林冲:武艺高强正直善良侠肝义胆疾恶如仇忍辱负重软弱动摇。
林冲一身侠肝义胆,正直善良。
他处于黑暗的社会中,被逼无奈走上反抗之路,他有的是阶级仇,刻骨恨。
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我们应具有正义感,要见义勇为,而不是哥们义气,江湖匪气。
熟语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这就是说年轻人容易冲动,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
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谈谈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
5、“抓环境”——从林冲的遭遇看北宋的社会现实、自然环境(风雪)及作用
提问:林冲处于怎样的社会环境?
陆谦、富安、管营、差拨这些走狗爪牙,他们阴险歹毒,贪财害命。
李小二夫妇、老军、酒店主这些平民差役,他们知恩图报,热心相待。
(出示课件)提问: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
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出示课件)
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勾画出文中有关“风雪”描写的句子
提问: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
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直接描写风雪。
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提问: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中描写风雪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精彩,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6 课堂小结
本课的学习巩固了小说的阅读技巧,加深了印象。
理解到林冲的性格随情节的发展,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发展到忍无可忍,奋起反抗。
林冲这一形象揭示出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现实。
7 拓展延伸
①课外选读《水浒传》的精彩章节,或阅读全书。
②课外延伸阅读,课后思考,写一篇读后感,写二三百字。
(选做一题)“逼上梁山”
———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感。
林冲思想性格变化浅谈。
小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景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