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的作用
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技巧

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技巧
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技巧如下:
修辞手法的作用:
1. 比喻: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便于接受;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加深体会。
2. 拟人: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表意丰富,表达生动而有趣。
3. 夸张: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引起联想效果,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句式整齐,增强气势;长于抒情,更有气魄;叙写透彻,条分缕析。
5. 对偶: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语言节奏明快。
答题技巧:
1. 熟悉各种修辞手法本身的作用。
2. 分析句子语境,判断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 结合句子语境分析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
4. 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表述方式。
修辞手法的作用主要在于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和题目要求,准确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
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拟物:启发读者想象,令文章更加生动。
3、夸张:可以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4、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增加语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6、设问: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7、反问: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使印象更深刻。
8、双关: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9、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10、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11、对比:①定义: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②作用:能把好坏、善恶、美丑等对立面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③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宽恕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憎恨别人是一件痛苦的事。
12、衬托:突出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桃花潭水的深衬托友情深。
)13、引用: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练,含蓄典雅。
例: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4、反语(就是说反话,使用同本语相反的词语表达本意):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例:妈妈这般疼我、爱我,我还天天跟她斗嘴,我真是太孝顺了。
关于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 就是打比方。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在某一方面极其相似, 就可以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这种修辞方式就叫比喻。 判断: 1、长江大桥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大江之上。√ 2、降落伞像一朵朵彩云在天空飘荡。√ 3、老李壮得像一头牛。√
4、我好像听到楼下有人喊我。 ×
5、我和爸爸长得很像。×
6、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2、 敬爱的周总理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年轻的战士。
3、 吴国的都督周瑜十分妒忌很有才干的诸葛亮。 4、 银色的雪光照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5、 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6、 时光老人给我们的礼物是珍贵的。
六、双重否定:就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 起强调作用。比如:
1、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本是我的。“不得不”就是双重否定 (这句话的原意为:我承认那个本是我的。 ) 2、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他做的 。 (意思是:他承认是他做的。)
3、不劳动,连棵花草也都养不活,这不能说不是真理。
(意思是:不劳动,连棵花草也都养不活,这是真理。)
练习: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的互换
1、这件事你不可能不知道。 2、好好学习不可能不取得好成绩。 3、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爸爸不得不参加。 4、认真学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5、他的学习成绩那么好,大家都佩服他。 6、能考取一所名校,这肯定是他的愿望。 7、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8、爸爸的表演很精彩。
⑩他不但改正错误,而且接受了大家的批评。
三、词语的感情色彩 褒义词:是凡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喜爱、尊崇、美好、 吉祥等感情色彩意义上的词。 如:慷慨激昂 、鞠躬尽瘁、从容不迫、雄姿英发 贬义词:是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 词。贬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带上褒义。 如:见利忘义、一臭万年、鼠目寸光、狼子野心 中性词:是不带褒义和贬义感情色彩的词语,根据语言表 达的需要可以用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用于坏的方面。 如:念念不忘 、无奇不有、 无声无息 、 一碧万顷 例如:骄傲的贬褒用法 褒义用法:小明去市里参加数学竞赛,得了第一名,我真为 他骄傲! 贬义用法:小红期末考试得了98分,就骄傲的不得了。
10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10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运用中,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感和说服力。
下面是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将两个本质上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或描述其中一个。
比喻使得语言更具有形象感,可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2.拟人:赋予无生命的物体、抽象概念或动物人类的特征和行为。
通过拟人,可以使一个概念或对象更加容易被读者理解和共情。
3.排比:使用连续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并列,以增强语境中表达的力度和重要性。
排比可以使得文字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易于被读者记忆和体会。
4.对比: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其中的差异或相似之处,达到强调的效果。
对比有助于清晰地传达信息和观点,使文章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5.夸张:对其中一事物或情况进行夸大和放大,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夸张可以使语言更具有戏剧效果,强调叙述中的特定部分。
6.反问:以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说话者的观点或意义。
反问用于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参与,使读者更加关注和思考问题的核心。
7.修辞问答:使用问答的形式进行表达,以达到更加生动的效果。
修辞问答使得信息传递更加有条理和易于理解,加强表达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8.倒装: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以突出句子主语或表达情感的目的。
倒装引起读者的注意,使文章更具有节奏感和煽动力。
9.比较: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其中的差异或相似之处,达到强调的效果。
比较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论证力,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观点。
10.反转:改变原有思维方式或观点的转变,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反转在文章中尤其是辩论类文体中常用,可以打破读者的固有思维定式,使得读者对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以上是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每种修辞手法都有特定的目的和效果,可以使得文章表达更加生动、有力和有说服力。
在文学创作、演讲和辩论中,修辞手法是增加表达艺术性和引起读者共鸣的重要工具。
各种修辞手法作用

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事物间有相似性)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八大修辞手法的作用

八大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不相关的概念相比较,以便产生新的理解或更深刻的描述。
比喻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拟人:拟人是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拟人,可以增加文字的感情色彩,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3.夸张:夸张是对一些事物或现象进行夸大描述,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夸张能够使文章更引人注目,使观点更加鲜明,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和记住。
4.排比:排比是通过把相同结构的成分进行并列排列,以达到强调和增加语言力量的效果。
排比能够使文章更有节奏感,增加语言的节奏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记忆。
5.倒装:倒装是将正常语序颠倒,以达到强调作用。
倒装能够使语言更加紧凑,增加句子的吸引力和引起读者的注意。
6.反问:反问是以问句的形式提出观点,但并不需要回答。
反问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加文章的互动性和表现力。
7.并列:并列是将几个相同或相似的成分并列排列,以增加语言的力量和表现力。
并列能够使文章更加紧凑,增加信息的密度和引起读者的注意。
8.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对象进行比较,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距和区别。
对比能够使观点更加鲜明,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效果。
这些修辞手法在不同的文章和场景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但总体来说,它们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增强表达力:修辞手法能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记忆力。
2.引起共鸣:修辞手法能够使用感性语言和形象化的表述方式,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深度。
3.强调重点:修辞手法能够通过对其中一观点或描述的强调,使其在文章中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效果。
4.增加形象感:修辞手法能够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修辞手法是指一种用语言表达特定意义和情感的技巧和方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反问、设问、设想、借代、双关语等等。
各种修辞手法在不同语境下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各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1. 比喻比喻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通过相似之处来强调一种事物的特点。
比喻可以使文理显得生动形象,让读者感到亲切和共鸣,并且能够带来独特的思考和感受。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使其具有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特征。
拟人能够给人以实感,使读者更深刻地体验到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3. 排比排比是指在同一句中使用相同的语法结构,将一系列词、短语或句子逐一列举出来,以加强语气和节奏。
排比能够加强对待比较对象的感受强度,让表达更加生动有力,易于记忆。
4. 对偶对偶是以与一个词或句子相同或类似的结构为基础,用另一个词或句子来构成相对或矛盾的修辞形式。
对偶能够通过形式对观念和思想进行升华和强调,以达到强化语言效果的作用。
5. 夸张夸张是指把某个情况或事物进行过度的渲染和扩大,以达到强化表达感情的效果。
夸张技巧能够加强讯息的认知和情感的共鸣,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6. 反问反问是指说话人提出一个明显的问题,不做回答,而是随即给出答案。
反问能够更好地引起读者的注意力和思考,让读者对一些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7. 设问设问是指在文章中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强化论述和加强语言效果。
设问能够增强读者的注意力和逻辑思考,让人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8. 设想设想是提出一种假设的情境或事件,并在其中发挥想象力进行描述,以达到表现情感和思想的目的。
通过设想的手法进行表达,能够引起读者的内心共鸣和情感反应,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9. 借代借代是指通过某种暗示或象征方式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
借代能够丰富语言形式和情感内涵,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文章的意义和价值。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修辞手法是指运用语言表达方式的技巧,在谈论话题时可以充分利用它们,以更生动、有力、深入的方式传达信息。
以下是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1. 比喻比喻是将一个比较成分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相比较的修辞手法。
在比喻中,常用一个物体来代表另一个物体,这使得听众更容易理解讲话者所进行的比较。
比喻还有助于让听众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因为它可以用图像性的语言来传递信息。
2. 比拟比喻有时会给听众留下模糊的印象,比拟可以弥补它的不足。
比拟的作用是通过类比不同的事物来解释某一概念。
使用比拟时需要注意事物的相似性,以确保它们在要传达的信息方面有足够的联系。
3. 比较比较涉及到将不同物品的特点进行对比。
它的作用是凸显相似点与差异点,使得听众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所传达的信息。
比较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在不使用过度修饰或复杂语句的情况下传达信息。
4. 对称对称是指重复或对称使用词语或短语的修辞手法。
这种手法的作用是强调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或想法,使其更加引人注目。
对称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助于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听众更容易理解所说的话。
5. 联想联想是指利用类似乎物的形象来诱使听众有更深刻的理解。
联想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其中最显著的是可以增加听众的记忆力和提高他们对重要信息的理解。
6. 借喻借喻是指在表达中使用动词或名词来传达某种概念或思想。
借喻的作用在于使听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所说的话,并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个概念。
7. 排比排比是指在连续的语言中使用相同的语法结构来表达相似的想法。
排比的作用是使语言更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并且可以强调表达的重点。
8. 修辞问答修辞问答是指在语言中提出问题并直接回答。
修辞问答的作用在于使听众专注于讲话者所讲的话,并且可以增加听众在话题上的思考。
9. 夸张夸张是指增加或减少某个事物的状况。
夸张的作用在于让听众更加引人注目,并加强建立情感上的联系。
10. 双关语双关语指的是有多个意义的语言。
双关语的作用是让语言变得有趣并产生反讽的效果,它可以使听众理解说话人想表达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
比喻又叫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比喻的作用是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可分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词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明喻: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1、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2、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2、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夸张的作用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
1、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3、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
4、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比拟
拟人
拟人是把物当做人来写。
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生动化。
例句:1、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
拟物
把人当成物来写,使人的某项特征物化,从而达到人即是物的形象特征。
例如:1、“老虎团”的士兵嗷叫着冲了过来。
2、小弟弟从屋内飞了出来,扑向我。
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排比的作用是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反复
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对偶
对偶是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对偶的主要方式:
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借代的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借代的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填空
气得()
黑得()
亮得()
瘦得()
穷得()
绿得()
急得()
天气冷得()
干净得()
地方小得()
静得()
声音大得()
下列句子包含几种修辞手法?
1、浪花如鸟群掠过般涌上浪滩。
2、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
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