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宜居城市人口规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宜居城市人口规模分析
张樱 雷国胜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一
、
我国宜居城市分布现状
我国对宜居城市的研究和实践的热潮是在2000年之后开始的,
其中有关宜居城市评价的研究中以零点集团、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
会、国家建设部科技司和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四个机
构最具代表性。各机构的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不尽相同,但是综
其本质,都是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及社会压力几个大的
方向进行指标的细化。
从2005年到2014年我国可查到的以上四个机构的宜居城市排
名共计1 9次,在每次排名中选取排在前十位的城市作为代表性的宜
居城市。在选取的1 9O个样本中,共有62座城市。纵观整个宜居城市 排名统计结果,宜居城市以大中城市为主,城市分布以区位条件及 气候条件优越的东部沿海地区为主,人口规模、土地规模和经济规 模的协调度相对较高。当前,环境问题和城市治理问题在我国越来 越受到居民和政府的关注。 表1 2005-201 4年不同机构评选出的全国排名前十的宜居城市 城市 信阳 珠海、苏州、厦门 成海、金华 青岛 深圳、成都 城市 上海、南宁、聊城、惠州、杭州 Il 云浮、香港、台中、曲靖、衢州、宁渡 l 无锡、绍兴、三亚、南京、合肥、海口、贵阳 l舟山、镇江、长沙、银川、宜春、芜湖、寨州、绥芬 l 河、南通、昆明、九江、河池、丹东、包头 重庆、中山、湛江、烟台、许昌、湘潭、武汉、台 州、遂宁、十堰、牡丹江、绵阳、娄底、黄网、桂 林、赖州、大连、常州、澳门 数据来源:由各机构公布的数据及201 3-201 4年《中国城市竞争 力报告》整理所得 二、我国宜居城市人口规模实证 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存在一个恰当的人口规模使得 城市宜居度最大化。反过来,在一定的城市宜居度条件下,也存在一 个恰当的人口规模使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最大。 1.劳动力规模函数 我们假定城市具有固定的较高的宜居性,那么存在一个使得社 会总产出达到最大。 f(P )(1) 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社会总产出 Y是资本与劳动的函数。其中,Y为社会总产出, A(t)为综合技术水平,L为劳动力,为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K为资 本,为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 对柯一道函数两边取对数得,并变形得: In ElnY一羔l ( 一生i魏 (2) 鼗 ’ 武 2.城市人口规模模型 城市人口规模是总产值与技术水平和资本的函数。在生产规模 定的条件下,城市现有人口与技术水平和资本呈负相关性。在柯 道函数中假定劳动与资本有替代效应。短期中,在技术水平和总产 出不变的假设条件下,资本会挤出城市人口;反过来讲,资本和总产
出不变的情况下,技术进步会挤出城市中的人口。但是从总产值的
角度而言,在既定技术水平和资本规模下想要提高总产值,就必须
增加有效劳动,由此将会引起城市人口的增加。
在我国城市中,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现阶段大多数
城市家庭形成了4—2-1型的家庭结构,因此,我们按照每个家庭7口
人,其中两人为有效劳动力的比例替换L。
但是,在宜居城市的研究中,同时需要考察城市公共产品供给
与人口的关系,需要在上式中加入城市社会公共产品供给变量。显
而易见,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越强,对人口的承载力就越强,因此,
加入新变量后,上式变为:
Inp ~ l (幻一慧l稔 ~ln导辱∑ s ( ) 杯 龋 罐
,
由上式确定的函数关系可知,因变量为人口规模,本文将采用
市辖区人口作为统计量。自变量包括总产出、综合技术水平、资本规
模和公共产品供给规模。其中,总产出用GDP刻画;综合技术水平
是知识存量的体现可以用每百人图书量作为刻画指标;用固定资本
投资刻画资本规模;公共产品供给规模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包含公
共交通、公共环境、网络等方面,分别用每万人拥有的公共汽车量、
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互联网接入用户数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刻
画。
3.宜居城市人口规模实证结果分析
从样本的稳定性的角度考虑,我们从十佳宜居城市排名统计中
选取出现次数大干等于2的城市作为横截面数据样本来估计宜居城
市人口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其中去掉了无法获取数据的香港、台
中两市和不属于同一级别的绥芬河市。
根据上式,本文设定的人口规模的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nSRK C串a ̄lnGDP+a ̄lnBOOK十盛3 l粼V+趱《lnSUS专a ̄lnROAD十
旗s NET÷aTInRUBB十锯 ’ J』 (4)
作者简介:张樱;性别:女;出生年:1989年;籍贯:山西;学历:硕士研究生;职务:无;研究方向:城市经济:雷国胜;职称:副教授:性别:男:出
生年:1 974;籍贯:山西;学历:经济学博士。
项目基金: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城乡统筹与‘田园城市’实现路径:重点小城镇宜居指数研究”和成都市软科学项目,批准号:
1 ORKYB045ZF-023
消费导刊・201 5年5fl刊 31
。 。
¨ 9
其中:C为常数项,为各变量的系数,为随机干扰项。
该线性方程采用最jJ\--乘法(OSL)进行参数估计,归结果中,
总产值、技术水平、公共交通条件和互联网接入数量的估计参数值
都很显著。尽管回归结果中=O.93,说明方程的拟合度较好,但是回
归结果中固定资产投资和生活垃圾处理率没有通过置信区间为
9O%的显著性检验。因此需要剔除这两个变量后重新进行回归,回
归结果如下。
表2宜居城市人口规模函数回归结果
变量 系数 标准差 t一统计量 置信度
L0G(6DP) 0.760 0 067 1L 305 0.0000.
L0G(B0oK) _0.182 0.O6l 2.966 0.0058*
LoG(BUS) .259 0.093 —2.764 0.0095*
LOG(ROAD) -O.242 0.095 2.555 0,0157*
LoG(NET) 0 l15 0 069 1 653 0.1000.
C 一5 859 0 732 —8.0O2 0.0000.
回归结果中=0.92,调整后的=0.91,F统计量=76.28,能够通过置信区
间为90%的显著性检验 表明总产值、技术水平、和城市公共服务供
给对城市人口规模有影响,可以解释为:在宜居城市中,经济规模是
决定人口规模的最重要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人口也越
多,居民作为理性经济人,会选择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大收益的经济
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生产技术水平却对城市人口有挤出效应,技
术水平的提高给进入城市就业增加了难度,成为人们进入城市的门
槛;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较小。
三、新型城镇化政策对宜居城市人口的影响
1.户籍制度改革对宜居城市人口的影响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直接影响就是人口的机械式增长。十八
届三中全会后发布的《决定》提出“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
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
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采取了逐步推进的办
法,从小城市入手,逐步扩大到大城市。一方面能够避免城市出现大
规模的人口增长,给城市弥补公共服务能力差距提供了窗口期;能
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我国的城市规模分布,为中小城市发展提供有
效劳动力。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很多农
村劳动力已经实现了就地市民化。“村改社区”的做法在不少地区盛
行,在当地城市落户已经成为很多劳动力的选择。就宜居城市而言,
户籍制度改革会造成城市人口增加压力上升,对城市的宜居性形成
威胁。
2.土地制度改革对宜居城市人口的影响
我国的土地市场化改革,不会对城市人口产生直接的影响。但
是,土地市场化后,随着城市发展建设的步伐将会吸引更多的人进
入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形成的
压力将被新增的土地所稀释掉。但是,宜居城市应当注重加强自身
软实力的建设,以应对更大的人口压力,实现人口增长与城市宜居
度的均衡。如果仅仅依靠城市土地规模扩大来应对人口压力,则会
引起城市公共服务能力的降低进而造成城市宜居度下降。
四、结论及建议
1.促进城市经济增长
在宜居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方程中,总产值也就是经济
体量对人口规模的影响作用是显著的。因此,努力促进经济增长成
为城市调整人口规模提高城市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 促进生产投资
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扩大城市经济规模,增加社会总收益,形成对外
来人口的吸引力和对城市居民的保障力。随着劳动力市场的逐步放
开,我国的劳动力流动性大大增强,宜居城市应当利用市场力量来
调节自身的人口规模。宜居城市要借助国家政策和自身资源的优势
32消费导刊・201 5年5月刊
推动经济发展,形成城市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下,流
动人口会做出理性选择。宜居城市才是能够使其收益最大化的合理
选项。
2.改善社会公共服务
根据宜居城市人口规模方程,城市中社会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
提升有助于促进城市人口扩张。社会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卫生
以及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方面。改善
社会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应对城市人口规模调整的重要
手段。良好的公共服务能够在~定程度上缓解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带
来的压力,改变人口与稀缺的社会资源之间的矛盾。
3l力口强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
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城市在竞争中的地位。为了提
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宜居城市要改善公共交通和市容环境,
加强水电气暖等管网建设,给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环
境。增加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是宜居城市发展的最佳选择,一方面
可以带动城市建设投资,增加更多新的就业机会,促进城市经济发
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公共产品供给,减少城市居民生活的拥挤成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