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地区稻茬麦少免耕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稻茬麦少、免耕栽培技术

稻茬麦少、免耕栽培技术

性 弱 的 略迟 些 。 是 精 确套 播 , 湿 立苗 . 三 保 确保 全 苗 、 苗 。 合 齐 在 理 确 定套 播 用种 量时 , 在 考 虑 品种 特 性土 壤 肥力 等 因素 同 时 . 应 重点 分析 小 麦 与水 稻 共生 期 长 短 . 预测 分蘖 受 控 程度 与 数 量 . 以 及水 稻 收 获 与 田 间开 沟造 成 麦 苗伤 害 与 损 失 .通 过 综 合 预测 设 计 出合 理 的 基本 苗 。 三 叶期 收 稻 的为 2 ~ 5 较 为 适 宜 。 O2 万
种, 如烟 农 1 、 麦 2 、 9淮 O 连麦 2号 、 农 2 烟 5等 。 二是 确 定 合 理 的
共 生 期 .适 期 播 种 。从 气 温变 化 与 小麦 生 育 进 程优 化 上 综 合 考 虑, 1 以 O月 1 5日播 种 最 为 有 利 , 性 强 的 品种 可 略 早 些 . ~ 冬 冬
均可 进 行 调整
肥 。 是早 施壮 蘖 肥 . 当补 施 接 力肥 三是 因 苗适 时 施 好拨 节 二 适 孕穗 肥 . 筋 小麦 拨 节 孕穗 肥 不 仅 用量 大 . 且 要 求 后 期要 有 较 强 而
大 的供 氮 强度 , 因而 在 倒 3叶与 倒 1叶期 分 两次 施 用 。 量 占总 用 施氮 量 的 3 %左 右 。 O 稻 田套 播 麦 根 据 稻 田套 播 麦 高 产 吸肥 特性 与生 长特 点 . 以 及 试 验 及其 大 田验证 结 果 , 定 施 肥方 法 如 下 : 是 播后 趁 稻 田 制 一 水 层 或湿 润 状 ,施 种 肥 尿 素 5 g6 7 I 氮 磷钾 复合 肥 ( : : ) k / 【或 6 f 8 8 8 1 k , 6 5 g6 7 二 是在 苗 期 开 沟前 重 施 苗蘖 肥 . 6 7 用 氮磷 钾 每 6

沿江地区稻套麦高产栽培技术

沿江地区稻套麦高产栽培技术
3 高 质 量 播 种 31 适 时 播 种 .
南 粳 4 扬粳 4 3 、 粳 4 2 4、 0 8扬 2 7等 , 量 高 , 质好 , 受 广 产 品 深 大农 民 的 欢迎 。 着机 插 稻 、 秧 等 轻 简 稻 作 技 术 的推 广 随 抛 普及 , 水稻 收 获 让茬 推 迟 , 响了 小麦 的适 期播 种 , 使水 影 致 稻 优 质高 产 与小 麦 壮 苗早 发 形 成 矛盾 。 几年 通 过 进行 稻 近
根据套 播 麦早 发苗 、 易早 衰的发 育特 点 , 料 运筹 坚持 肥
的 田不适 宜套 种麦 子I l 】 。
22 及 时 腾 茬 .
子 撒在 田边 四 周 。 也可 通过 弥雾 机喷 种方 法播 种 , 保 一播 确
全 苗 匀苗 。 防止 种子 落在 稻茬 上掉 不下 去 , 用绳 子来 回 为 需
拨 动 一下稻 茬 。
4 合 理 施 肥
水 稻应 在播 麦 后 1 内收 获 , 0d之 以免 稻 麦 共 生期 间 由 于生长 环境温湿度 高 , 小麦 出苗后麦苗组 织伸长过快 而细 弱。 水 稻收 割过 迟 , 麦 共生 期过长 , 引起 麦苗 窜高 、 稻 会 叶片 窄 、 根系少、 营养 物 质积 累少 、 分蘖 少 , 形成 弱 苗 , 越冬 期 间易 受 冻, 不利 安全 越冬 。 因此 , 水稻 成 熟后要 及 时收 江 地 区粳 稻 品 种 多 为 早 熟 晚 粳 类 型 。 扬 如
挖 1道竖 沟 , 深 2 ~ 5e 田 四周 边沟 深 2 — 0e 如 天 沟 0 2 m; 5 3 m。 气长 期干 旱 , 田间湿度 较 差 , 在播 前 1 2d 对准 备套 播 的稻 ~ , 田灌 1次跑 马水 , 到播 种时 保持 田间湿 润即可回 。

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模式与栽培技术

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模式与栽培技术

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模式与栽培技术技术名称: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模式与栽培技术技术概述:稻麦两熟是我国南方及我省基本种植制度,近年来,随着水稻条纹叶枯病等重大病害的流行,以及小苗(机插、抛秧)的普及推广和偏迟熟水稻品种的应用,稻麦迟播迟熟,加剧了稻麦两熟生长季节紧张,影响了稻麦周年的高产稳产。

该技术核心是在研究稻麦高产群体形成规律和栽培技术定量化原理基础上,按叶龄进程为主线把稻麦生育进程和器官建成诊断定量化,按高产群体形成规律把群体动态指标定量化,按措施效应规律把栽培技术全程定量化,从而形成了能使稻麦生产全程调控技术指标精确定量的生产技术体系,实现稻麦周年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协调统一。

增产增效情况:稻麦周年亩增产5-8%,亩增效150元左右。

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苏北、苏中、苏南稻麦周年高产高效主体种植模式。

以种植方式、品种、接茬、耕整地优化为重点,构建并应用苏北“中粳机插(抛秧)—半冬性中强筋小麦少耕机条(匀撒)播种期”、苏中“迟熟中粳与早熟晚粳机插或抛秧—春性中弱筋小麦少耕机播或匀撒播”、苏南“晚粳机插与直播—春性中弱筋小麦少耕机播或匀撒播”为主体的稻麦周年高产种植模式。

②稻麦周年高产高效主体种植模式适用稻麦品种。

通过品种生产力比较与筛选,苏北水稻重点应用水稻:连粳7号、宁粳4号、徐麦5号等,小麦:淮麦22、徐麦31、济麦22等品种;苏中水稻:武运粳24、南粳49、镇稻11、扬粳4227等,小麦:扬辐麦4号、宁麦16、扬麦16等;苏南水稻:武运粳23、镇稻13、常农粳5号等,小麦:镇麦168、扬麦16、宁麦17等。

③稻麦周年高产高效主体种植模式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以高产高效和及时让茬为核心,以机械化轻简化精确化手段,苏北重点应用水稻旱育化控壮秧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25cm行距增密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钵苗抛(摆)栽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小麦少耕半精量机条(匀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苏中重点应用水稻旱育壮秧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钵苗摆(机)栽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小麦少耕半精量机条(匀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苏南重点应用水稻标准壮秧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机直播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小麦少耕半精量机条(匀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沿黄稻茬麦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沿黄稻茬麦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沿黄稻茬麦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一、沿黄稻茬麦生产现状沿黄地区稻茬麦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小麦生态类型区之一,其种植面积达数百万亩,主要种植模式为稻麦轮作和稻垄撒播套种,在小麦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该地区小麦生产上存在气候不稳、缺乏优势主导品种、品种更新缓慢、稻茬整地困难、农田基础设施差、病虫草害严重等问题。

受上述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稻茬麦独特的生产特点,即土质黏重、通透性差、耕作层浅、可耕性差、适耕期短、肥料单一、杂草及病虫害严重,从而造成该区稻茬麦生产稳定性差,品种综合抗性差,产量较低,品质较差,进而严重制约稻茬麦的生产效益。

二、沿黄稻茬麦的低产原因分析(一)播期偏迟由于该地区小麦前茬作物为水稻,相比于旱地小麦其腾茬晚,加之天气、墒情等原因,影响到小麦的适期播种,结果推迟了播期,小麦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冬前很少分蘖,导致越冬期不易形成壮苗,苗小苗弱,容易引起冻害。

(二)播种量偏大由于撒播小麦省工省时,且能实现早播,所以该区农民习惯大播量撒播,出苗后群体过大,至生长中后期容易造成田间郁闭,有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三)土壤结构差长期稻麦两熟制形成了坚厚的犁底层,翻耕整地难度加大,且土质黏重,通透性差,稻田土壤结构整体不良。

(四)耕种管理粗放前作稻田长期淹水灌溉,耕层土质黏重,整地费工费时耕作性差,直接影响小麦的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致使缺苗断垄现象严重,再加上耕作粗放,没有中耕除草的习惯,导致杂草丛生,造成田间通风透光差,影响群体结构的良好发展。

(五)病虫草害重由于稻茬麦田湿度较大,为杂草的滋生提供有利的田间小气候,加之除草最佳时间把握不准或用药方法不当,造成田间草害加重,不仅与小麦争水争肥争光,影响小麦正常生长,还可诱发锈病、纹枯病等病虫危害。

三、沿黄稻茬麦高产栽培措施(一)选择优质品种选好用好优质品种是实现小麦品质优良、高产稳产的关键。

根据当地具体生态环境特点,充分选择适用于该地区生态资源的生育期适中、耐湿多抗的生态型良种,以确保稻茬麦的高产、稳产。

稻茬小麦免耕栽培技术

稻茬小麦免耕栽培技术

1 出苗率不 高 ,要使其达到全苗 , 次 是免耕麦获得增产 的关键 。排水 过迟 , 壤水 分 含 量过 高 ; 土 排水 过 早 , 土 壤水分过少 , 不利于小麦播种和出苗。 2 真搞好 化 学除草 。秋季温 差 . 认 较大 , 水稻收后杂草滋生 , 播前搞 好化 学 除草至关重要。主要采用能除灭 多 种 杂草的灭生性除草剂 , 如克芜踪 、 草 甘 膦等 ;在杂草不多的 田块和灭 生性 药 剂紧缺的地方 ,施用对杂草有选 择 性 的 除草 剂 , 扑 草 净 、 草 隆 等 效 果 如 敌 较好 ; 对除草效果较差 的田块 , 小麦 在 二 叶一 心 至 三 叶期 再 用 2 %绿 麦 隆 20 5 0 克, 兑水6 7 千 克喷雾 , 0~ 0 可提高 除草 效果 。 3 高播 种规格质 量 。稻茬小 麦 . 提 免 耕栽培应 与疏 株密 植技 术配 套 , 主 要 采 用撬 窝 点 播 和 浅 沟点 播 。行距 2 ~3 厘米 , 0 0 窝距 l 0~1 厘米 , 3 保证亩 播 2 万窝 以上 。做 到 播 种 匀 、 种严 、 . 5 盖
不留露籽 。播前要选种 、 晒种和做发芽 试验 , 提高播种质量 。 4 . 合理施肥。 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 氮 、 肥 配 合 施用 。通 常 亩施 氮肥 1 ~ 磷 1 l 千 克 、磷 肥 3 4 千 克 、农 家 肥 4 0~ 0 10 2 0 千克 , 5 0— 00 以干渣肥混合盖种 , 目标产量3 0 0 千克 。如播种 时土 5 —40 壤 湿度过大 ,可将氮素化肥在 小麦 出 苗后及时补施苗肥 ,稻茬免耕 小麦苗 期 生 长 势 强 , 重 施 底 肥 基 础 上 , 般 在 一 不再 追施蘖肥 ; 如土壤干燥 , 可以水为 主, 淡施3 叶追肥 。小麦进入拔节期 , 除 叶色浓绿 , 叶片披垂 , 亩苗数 超过4 万 0 株的麦 田外 , 要适时追施拔节肥 , 亩用 量一般应 占全生育期 总施氮量 的2 % 0

稻茬小麦免少耕机条播高产栽培技术

稻茬小麦免少耕机条播高产栽培技术

耕人工 撒播节 省用 ] 15 , 2. 个 比翻耕 撒播节 省用 7 4 , 2个 节省
用 种25 g6 7 增 产2 ~ 5 k6 7 右 。 除 播 种 机 .k /6 m , 5 0 /6 m 左 扣 作业成 本外 , 累计 每6 7 6 m 可节本增 效2 0 以上 。 0元
通 过免 耕 能确 保 田面平 整 , 籽均 匀 , 土深 浅一 致 , 落 覆 出苗 快而整 齐 , 出苗率 高 , 苗齐 、 苗匀 、 壮 。 苗
14 土壤 结构 较好 .
播 种 。 产实 践表 明 , 生 机条播 出苗 较快 , 种期 可适 当推迟 播
2 ~3 。 d 适期 播种 有利于带 蘖越冬 ,下 转 18 ( 1 页)
次 性完 成浅 旋耕 、 土 、 种 、 碎 播 盖籽 、 压 等工序 。 少耕 机 镇 免
条播 主要 环 节 为清 茬 、 基肥 、 追 机开 沟( . 20 、 条 1 8~ .m)机 播( 行 )清沟 、 学封 闭 。 6 、 化 与传 统撒 播相 比, 机条 播具 有密
2 高产 栽培技 术
出, 并进 行晾 晒。 参 考文献
[] 1景河铭 . 核桃病 虫害 防治[ . 京 : M] 北 中国林 业 出版 社 ,9 7 18.
521 脱 皮 采后 总苞 未 自行 脱 落 的须 沤制 脱 皮 。 .. 可将 核 桃 堆 积 于 场 地 上 , 高3 ~ 5 e 上 用 湿 草 席 等 覆 盖 , 堆 O 0 m, 经3~ 5 , 棍 轻 击 , 皮 即 可 脱 落 。 可 用4 %乙 烯 利 d用 青 也 0

免耕未 打乱 土 层 , 持 了 良好 的土 壤结 构 和表 层 土壤 保
肥 力 , 利于 麦苗 根系生 长 , 有 促进 根 系发达 , 有利 于麦 苗早

沿淮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

沿淮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
麦 1 、皖麦 4 等优质弱筋品种 ,拔节肥应 少施 ,要求氮肥前 3 8 移, 特别是底肥应施足,越冬期补施腊肥 ,以达到优质高 产保
优 栽 培 的 目的 。 6 主 要 杂 草 的 防 治
在适期内播种的小麦 ,要严格控制播量 ,改变过 去大播
量 习惯 ,根据 土壤质地 、 墒情 、品种特性等因素,因地制宜降 低播量 ,推广精量 、 半精量播种技术 。 在沙壤土,整地质量较
3 2 播 种 方 式 .
性差 、 土壤质地粘重 、 难耕难耙 、 适耕期短 、 整地质 量差 ,难
于精耕细作 , 不利于培 育壮苗夺高产等 。 本人通过多年生产 实
践, 获得了沿淮稻茬麦产6 5 k / m 以上的高产栽培经验 , 7 0 gh 现
总结如下 : 1 品 种 选 择
维普资讯
★ 刊 持 位 马 山 农 业 限 司 耄 黧翡 电 57! ; 本 支 单 : 鞍 神 种 有 公 蓑晏 甏螽 话o_ 56 毽 5;
沿 淮 稻 茬 麦 栽 蘸
安 徽 省 霍 邱 县衣 业技 术推 广 中 心 安徽 霍邱 2 7 0 3 4 0 J
偃展 4 1 等 。 40 2 适期 播 种
稻茬麦 田块不易沥水 ,应开好 “ 三沟 ” ,三沟配套 ,沟渠 配套 , 保证排灌畅 通 , 提倡机械开淘 , 要深 、 , 沟 直 墒宽 以3 ~
4 为宜 。 m
4 施 足基 肥
品种选择 以后 ,要根据 品种的品性 决定播期 ,沿淮地 区
稻茬麦 杂草 以看麦娘杂草为主 。其防治难度大 ,防治成 本高。 该种杂草 防治时间越早 , 草龄越小 ,防治效果越好 。 具 体可采取 “ 一封二杀 ”的措施 。即在小麦播种后,用 6%丁草 0

安徽沿江地区稻麦两熟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沿江地区稻麦两熟高产栽培技术
7 0
安徽农学通报 , n u A r SiB l 2 1 ,7 2 ) A h i gi c u1 0 1 1 ( 3 . . .
安 徽 沿 江 地 区稻 麦 两 熟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江 耀 斌
( 为县 昆山乡农业服务中心 , 无 安徽无为 2 85 ) 33 1

要 : 对 安 徽 沿 江 地 区稻 麦 两 熟 制 生 产 实际 , 别 阐述 了 杂 交稻 和 小 麦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 针 分 以期 为 种 粮 大 户提 供 技 术
2 杂 交稻栽 培技 术
2 1 培育壮 秧 . 2 1 1 优选 品种 选 择适合 安徽 沿江 地 区栽 培 的优质 单 . .
保证 栽插质 量 ; 深水返 青 , 以利 快速 活棵发 根 ; 蘖期 浅 水 分
季 杂交 稻 品种 , 如丰 两优 4号 、 两 优 6号 、 稻 11 。 新 皖 6等 注 意要 避免选 择生 育期过 长 的杂 交稻 品种 , 以免影 响后 茬 小 麦 的播期 。 212 催芽 技术 .. 浸 种前 晒 种 1 2 , 风选 去 秕 , 高 ~ d并 提
上旬 。
运筹 原则 : 基肥 , 施足 早施 分 蘖 肥 , 中期 晒 田控 氮 , 抑制 无 效分 蘖 , 争取壮 秆大穗 , 后期 酌 施 穗肥 。通 常施 用 4 %水 5 稻配 方肥 10 k/ m 作 基肥 ; 插 7 后 , 尿素 9 k/ 20gh 栽 d 施用 0 g h 促 进分 蘖 , m, 确保 多 穗大 穗 ; 3叶期 , 用 尿素 7k/ 倒 施 5 g h 氯 化钾 125 g67 穗肥 , 大 穗 , 加穗 数 , m, 1. k/6 m 作 促进 增 提高结 实率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稻 茬麦 ; 少 免耕 栽培技 术 ; 高效 配套 ; 沿 江 地 区 ¥ 5 1 2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4 ) 0 2 — 0 0 5 3 — 0 1 中图 分类 号
稻茬麦少、 免耕 技 术 , 是指 小 麦播 种或 生 育 过程 中 适 当
地 区争 取 稻 茬麦 适 期 播 种 的一 项 简便 、 省工 、 高效 技 术 。 其
减 少或 不 进 行 耕作 , 以达 到 省 工 、 节本 、 适 时和 减 少水 土 流
失 的 目的 , 该项 技 术 已在 小麦 生产 中得 到 广泛 的推广 应用 。
1 稻 茬 麦少 免耕 的主 要作 用
情 较佳 , 土质 为 砂 土 至壤 土 , 适 宜耕 种 , 采 用机 条 播 精 细播 种, 可 一 次 完成 碎 土 、 覆土、 灭茬 、 浅旋 、 开槽 、 镇 压 等 多项 作
业且可根据需要调节播种行距 、 播种量和播种深度 。 其 优
( 1 ) 施足基肥 , 增 施 有 机肥 和 磷 、 钾肥 。 对于强 、 中 筋小 麦, 基肥施 用 5 0 %磷 、 钾肥 , 弱筋 小麦 基 肥 施 用 7 0 %磷 、 钾 肥. 其 他肥 料作 为返 青拔 节肥 以复 合肥 等形 式施 用 。 ( 2 ) 早施壮 蘖肥 。 基 肥不 足的麦 田和基 本 苗不足 的 田块 , 应 在三 叶期 前后 施 用壮蘖 肥 , 以促 使麦 苗 早分蘖 , 早发根 。
保 持 土壤 适 墒 和 良好 的通 气性 ,防 止和 减 轻 涝灾 与渍 灾 。 同时 增加 覆 盖 , 以减 少 露 籽 , 防冻 保 苗 , 还 可 以 减 少杂 草 萌
发基 数 , 减轻 杂草 危 害 。
3 . 3 合 理 使 用 肥 料
( 1 ) 少、 免 耕机 条播 。 水 稻 收 获较 早 , 腾茬及时 , 土 壤墒
2 稻茬 麦 少 、 免 耕 存 在 的 问 题
点: ①要选择适宜的品种 , 播前进行药剂拌( 浸) 种。 ② 科学
确定 播 种期 和播 量 。 在 小 麦适 期早播 的基础 上 , 以稻麦 共 生 期7 ~ 1 0 d为 佳 , 以使 水 稻 收获 期 与 小 麦 齐 苗期 ( 1叶 1心 ) 基 本一 致嘲 。 套播 麦 早 播 早发 , 但 在 水稻 收 获 时 常常 造 成 损
壮 蘖肥 , 补施 平衡 ( 接 力) 肥 捉黄 塘 , 重施 拔节 孕穗 肥 。
3 . 2 沟 系配套 。 加 强 覆 盖
为 排水 降 渍 , 防 止麦 后 田间积 水 , 影 响 麦 种 发 芽发 苗 ,
及 时进 行 机 械 开 沟 , 使 内外 三沟 配 套 。 经 常 疏 通 排水 系统 ,
伤, 因此播种量应适当加大 。 ③套肥套药争全苗。 在水稻收
获前 , 稻 前 分别 套 施 配 方 肥 、 尿素 2 2 5 、 1 5 0 k g / h m , 确保“ 胎 里富 ” ;播 前 l ~ 2 d或 播 种时 用除 草剂拌 尿 素或湿 细 土在 稻
( 1 ) 田间 杂草 基 数 大 。 少、 免耕 播 种 , 不 乱 土层 , 因 而在 土壤 表层 保 留了较 多 的杂草 种子 。 ( 2 ) 后 期 易 脱肥 早衰 。 少、 免 耕 种麦 表层 土 有 机 质 和全 氮富 集 , 但 表层 土 以下较 深 的土 壤 中养 分呈 明显 下降 趋 势 , 因 而在 肥 力较 高 的 田块 易 出 现群 体 偏 大 , 导致 麦 田中 期 荫 蔽, 后 期倒 伏 早衰现 象 。
3 稻 茬麦 少 、 免耕 栽培 技术 3 . 1 播 种 方 法
叶无露水时均 匀撒施。 ④及时覆盖促壮苗。 一般宜在收稻后
齐苗 期进 行有 机肥 覆盖 , 有条件 的地 方 , 用土 杂肥 2 2 . 5  ̄ 3 02 5 0 k g / h m 覆盖。 ⑤科学施肥防旱衰。 及早追施
( 1 ) 确保 适 时 播 种 。 长 江 中下 游 的稻 麦 两 熟地 区 , 在 水 稻收获 、 小 麦播 种 期 间 , 常 遇到 秋 旱或 连 阴雨 天气 , 往 往 不 能及时 播种 l 1 l 。 采 用少 、 免耕技 术 , 可 以解决播 种偏 晚 的问题 。 ( 2 ) 保证 播 种 质量 。 采用少、 免耕 技 术 , 可 有效 克 服 因稻 田土 壤 质 地黏 重 、 不易 耕 整 细碎 、 麦 种 分布 不 均 、 深 浅 不 ~ 出现 的 重籽 、 深籽、 露籽 和缺 苗断 垄现 象 。 ( 3 ) 改 善 土壤 环 境 。 少、 免耕 的麦 种 落 在 养 分较 丰富 的 土壤表层 , 加之 稻茬麦 田土层墒情好 , 有利于播 种全苗 、 早苗 。
优点 : ①争取季节 , 提前播种出苗。 ②干旱年份能全苗 , 多雨 水年份可避免烂种。 ③通过水稻机收并配套稻草粉碎留田,
有利 于 秸秆 还 田 。 其缺点 : 如 水 稻 生长 繁 茂 , 麦 种 落 籽 不 易 均 匀; 倒 伏 田块 难 以操 作 , 麦 种 易 露籽 ; 在 水 稻 荫蔽 条 件 下 出苗 , 瘦弱 , 易 窜苗 , 冬 前长 势差 , 抗寒 力 弱 。 套播 麦 技 术 要
现 代农 业科 技
2 0 1 4年第 2期
农艺 学
沿江地 区稻茬麦少免耕高效 配套栽培技术
潘宝 国 魏 亚凤 顾 志华 高 小红 徐 建军
( 江 苏沿 江 地 区 农 业 科 学 研 究 所 , 江苏如皋 2 2 6 5 4 1 )
摘 要 分析 稻 茬 麦 少、 免耕 的 主要 作 用及 存在 的 问题 , 总 结其 栽培 技 术 , 包括播 种 方 法 、 沟 系配套 、 合理 使 用 肥料 、 病 虫 草 害防 治等 方 面 内容 , 以期 为广 大种植 户夺 取稻 茬 麦高 产提 供 参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