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
初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含答案

初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考试总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计5小题,总分10分)1.(2分)下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抖擞(sǒu)黄晕(yùn)酝酿(niàng)花枝招展(zhāo)B、肥硕﴾shuò﴿贮蓄(chǔ)徘徊(huí) 淅淅沥沥(xī)C、静谧(mì)莅临(lì)吝啬(sè)咄咄逼人(duó)D、憔悴(jiāo) 仿膳(shàn) 粗犷(guǎng)绿茵茵(yīn)2.(2分)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应和喉咙卖弄呼朋引伴B、瘫痪待弄捶打沉寂C.淡雅决别烂漫信服D、云宵衣裳端庄菡萏3.(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史铁生,著名小说家。
其散文《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记录他和弟子言行的《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
D、《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代戏曲家、散曲家。
4.(2分)下列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5.(2分)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南锣鼓巷,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6米,与元大都同期建成,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
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
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将其改称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中心,明清时期成为大富大贵聚居之地,这里保留了大量形制各异、建筑考究的府邸、宅院,。
①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②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③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①③二、默写(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7分)6.(7分)默写(每空一分,7分)6.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对应数字用2B铅笔涂黑。
3.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1-3题20分)1.(8分)七年级一班同学开展“记录我的初中新生活”学习活动,请你一起来完成。
小雨同学在日记本里记录了初中开学第一天的感受:“我终于可以看到新学校了,心里好激动啊!在校园里见到最多的颜色就是绿色,那浓绿像是①zhù蓄了终年的绿意。
校园是美丽的银河,朗朗书声是银河上回荡的②lín lín清波,老师踏着清波,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希望就从这里开始。
希望,是茫茫天宇间的一个闪烁的星宿,勇敢勤奋的人会想尽办法去摘取,使之成为自己的现实;懒惰蠢钝的人只会永远地张着大口,茫然地看着希望飞逝。
经过小学六年的锻炼,使我们都成为一个个战士,拿上我们的武器,整装待发,向新学期的目标冲击!”(1)请把“千磨万击还坚劲”写在田字格内。
(2分)(2)请帮助小雨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zhù②lín(2分)(3)语段中划横线句用了的修辞方法,同学们都觉得写得很不错。
(2分)(4)画波浪线句有一个语病,请你帮小雨写出修改意见。
.(2分)2.古诗文名句填空。
(7分)开学两个月的学习,同学们在古诗文中欣赏美景,感受诗情,学习方法。
我们一起在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欣赏“潮平两岸阔,(1)”的开阔平静,也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感受到“枯藤老树昏鸦,(2)”的凄凉萧瑟;我们在“正是江南好风景,(3)”中感受杜甫感慨时事之悲,也在“遥怜故园菊,(4)”中感受岑参对和平的渴望之切;我们也在《论语》中学习到“(5),思而不学则殆”的方法,认识到“学而时习之”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七年级 语文(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24分)1.阅读语段,完成小题。
(4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文人将四季书写于字里行间,带我们领略时序之美。
春天,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惹得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hóu 咙。
夏雨一来,就更是另一番风情。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dānɡ的时候,那是秋天来了,给人们以丰收的喜悦。
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一年到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一并奉献给济南的冬天。
(1)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2分) ①与轻风流水应和.(A.hé B.hè)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
( )②把一年到头贮蓄.(A.xù B.chù)的绿色全拿出来。
( )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分) ①hóu ___咙 ②铃___dānɡ2.经典诗文默写。
[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6分)(1)_____________,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5)_____________,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_____________,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朱自清《春》)(7)按时温习是一件愉快的事,就像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8)“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七年级 语文(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一、基础运用。
(共35分) 1.默写(7分)(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写了鲜明的季节特征,描绘了大海壮阔的景象。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遇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明月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王湾在描写景物、节令时,写下了令其名声大振的蕴含着时序交替自然理趣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论语》中有两句话,用以说明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7)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吞噬.(sh ì) 俯瞰.(k àn ) 怂.恿(s ǒng ) 吹毛求疵.(z ī)B .酝.酿(y ùn ) 污秽.(hu ì) 修葺.(q ì) 恹.恹欲睡(y ān )C .婆娑.(su ō) 箴.言(ji ān ) 愧怍.(zu ò) 惟妙惟肖.(xi ào )D .娉.婷(p īng ) 腈.纶(j īng ) 轻觑.(x ù) 戛.然而止(ji á)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诀别 告罄 豁然贯通 筋疲力尽 B .修葺 震撼 不记其数 前仆后继 C .繁殖 旁鹜 迫不及待 红装素裹 D .侦缉 荣膺 沧海桑田 轻歌慢舞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________ 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七年级 语文(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第一部分(35分)1.(11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任务。
秋不像夏那样热烈而又粗犷.。
蓝天和水一样澄.清,天上是淡淡的白云,水中有微微的波皱。
云xiāo 间吹过温暖的气息,送来了zhàn 放的菊花的清香与桂花的甜香。
享受着这美好的秋天,愉悦的心情( )。
。
(1)(2分)给加点字注音。
①粗犷. ②澄. 清 (2)(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云xiāo ②zhàn 放(3)(3分)请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 A .油然而生 B .喜出望外 C .咄咄逼人 D .美不胜收 (4)(4分)请你写几句话为语段结尾。
要求:①用上“热闹”和“静谧”这组反义词,②与语段开头照应。
2.(8分)自然带给人遐思。
请你帮助小语完成他的发现。
无论是朝暮,还是四季,都别具特色——(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
”(朱自清《春》);(2)江上早春又别有一番昼夜冬春更替的气象“ , ”。
(王湾《次北固山下》);(3)山水有情,似乎陪伴诗人旅行“ ,影入平羌江水流”。
自然风景予人以高邈情怀——(4)曹操山水于胸,“日月之行, ”以浪漫的笔法描绘大海吞吐日月;(5)心有山水的颜回“ , ,在陋巷”而能不改其乐;(6)孔子望着流水,咏叹“逝者如斯夫, ”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
3.(13分)班级正在开展“走进《朝花夕拾》”读书汇报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工作。
活动前:(1)(4分)班级准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蓝本,把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部分内容编排成一个课本剧,请你完善编排流程。
第一步:认真研读《阿长与〈山海经〉》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演员认真排练第五步:准备服装、道具和布景,进行彩排(2)(2分)老师要求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汇报,并强调了倾听的意义。
部编人教版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人教版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七年级 语文(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默写诗文。
(共10分)(1)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2)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春天像小姑娘, ,笑着,走着。
(朱自清《春》) (4) ,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5)不知何处吹芦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6) ,不亦君子乎? (《论语》) (7)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游子之悲的词句是: , 。
(8)《〈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习和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8分)青春,是我们一生中最美丽的季节,她 y ùn ni àn ɡ着早春的生机, A ,zh ù x ù着金秋的硕果,昭示着寒冬的希望。
B 通过一次次亲身体验的刻骨铭心,我们读懂了生活的起伏多变。
让我们扬起生活的风帆,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航行,勇敢地接受风雨的洗礼。
不再接受父母是荫.蔽,不再把“自由”与“放纵”混.为一谈。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或给加点字注音。
(4分) ①y ùn ni àn ɡ ②zh ù x ù ③荫.蔽 ④混.为一谈 (2)请在A 处根据上下文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
(2分) (3)文中画线句B 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论语》的作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B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C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著名现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戏剧《茶馆》等。
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20 分)一、选择题组(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6分)1.(6分)重阳有“秋游赏菊”的习俗,同学们来到兰州植物园参观菊花展。
请阅读“植物园菊花展”的材料,完成1-3题。
菊花展在兰州植物园。
这里平日里人少,十分①,节日期间便热闹了起来,那场面真是【甲】。
当人们走进展区,霎.时会被眼前的各色菊花深深吸引。
有的淡雅,有高洁,在秋风中正开得②。
丛丛簇簇,随风摇摆,像少女翩翩起舞,无比③。
公园内展棚很多,集中展示了一千余盆利用短日照技术调控花期的各种菊花。
周边还散布着悬崖菊、多头菊、并蒂.菊等各种菊花。
特别是并蒂菊,五六朵菊花并列生长在一条茎上。
虽然它们的朝向不同,但是花朵紧紧贴在一起,像姊妹永不分离一样,令人【乙】。
悬崖菊、塔菊、球菊、多头菊也相映成趣:有的全部盛开,争奇斗艳;有的好似在捉迷藏,在花叶的遮蔽下【丙】;还有的含苞待放,好像在贮.蓄力量,想早些看看这五彩缤纷的世界……1.文段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霎.时(chà)并蒂.(dì)贮.蓄(chǔ)B.霎.时(chà)并蒂.(tí)贮.蓄(zhù)C.霎.时(shà)并蒂.(dì)贮.蓄(zhù)D.霎.时(shà)并蒂.(tí)贮.蓄(chǔ)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字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静秘②烂漫③娇媚B.①静秘②㳕漫③骄媚C.①静谧②烂漫③娇媚D.①静谧②㳕漫③骄媚3.【甲】【乙】【丙】三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处是( )A.【甲】人声鼎沸【乙】美不胜收【丙】呼朋引伴B.【甲】人声鼎沸【乙】叹为观止【丙】匿笑C.【甲】花团锦簇【乙】叹为观止【丙】呼朋引伴D【甲】花团锦簇【乙】美不胜收【丙】匿笑二、名著阅读(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10分)2.(4分)《西游记》中有许多诗词佳句值得欣赏。
初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语言只包括口头表达方式。
B. 语言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类的基本需求无关。
C. 汉字只有一种读音。
D. 语言有书面语和口头语之分。
答案:D2.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下哪个角色属于《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A. 关羽B. 貂蝉C. 孙悟空D. 贾宝玉答案:C3. 诗是汉字文化的瑰宝,下列哪一首诗是杜甫的作品?A. 《春夜喜雨》B. 《静夜思》C. 《登高》D. 《黄鹤楼》答案:A二、填空题请根据所给提示,填写正确的词语或词组。
4. “一把扇子,红日扬州挥”,这句话出自明代作家谁的作品?(谢、曾)答案:谢5. “菜栏矮壁翻真翠,眼帘斜望见那山团翠。
”这句话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春、夏)答案:春三、问答题请回答以下问题:6.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画家谁的作品?简要介绍一下该作品的题材和特点。
答案:《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的作品。
该作品描绘了北宋时期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
该画作采用了显著的河岸透视法,呈现出细腻的细节和繁忙的场景,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经典之作。
7.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哪位古代文学家的名句?简要介绍一下该文学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答案:这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王之涣是唐代的文学家,他在文学史上以清新绵长的诗风和深沉的议论而闻名。
他的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秋夕》等,他的诗作以感人肺腑,寄托情怀而著称。
四、作文题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作文。
8. 根据你对《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了解,写一篇关于他的简单介绍。
答:《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孙悟空是其中的主要角色之一。
他是一只聪明机智的猴子,能够变出七十二般变化,还懂得很多神奇的法术。
他陪伴唐僧师徒四人一同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初一语文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5分)1.下面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 一瞬(shùn)间忍俊不禁( jīn )B. 自省(xĭng)猝(cù)然长逝C. 玷(diàn)污险象迭(dié)生D. 迸(bìng)溅玲珑剔(tì)透2.下列无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3分)A.绝处逢生专心致志玲珑剔透B.回味无穷坚忍不拨问心无愧C.理所当然繁弦急管抖数精神D.多愁善感温故知新见贤思全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 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 北京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 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3分)A.李清照,当你于溪亭日暮,沉醉而不知归路时,可想到你的将来会经历那么多的苦难,会过得那么的伶仃..。
B.重庆的冬天已经悄悄的来临,但那一个个孤苦伶仃..的流浪者依旧在那耸立的高厦和逼人的寒气中漫无目的的流浪。
C.一场大病下来,那原本极健壮的人已是形容枯槁,瘦骨伶仃..了。
D.荒凉秋日,夕阳西下,萧瑟的秋风中走来一匹瘦马,一位漂泊的游子伶仃..地走在这荒原古道上。
5.选出括号内的一个词,填在空格上:4分①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A、想象B、痴想C、向望)。
②斜阳里,想起了秋风的颜色,就(A、宽容B、宽恕C、原谅)了那烦人聒聒。
6、口语交际中委婉的拒绝别人的要求是需要技巧的。
想想看下面的情境,那位女士是怎样回答的()(3分)两位男士在谈话,其中一个说:“在家里妻子不让我抽烟,真难受。
”边说边拿出香烟,问旁边的女士:“我能抽烟吗?”女士笑了笑,回答了一句话,既不让这位先生抽烟,又说得很幽默,引得两位男士笑了。
女人的回答是:A、嗨,你害人又害己呀﹗B、看,没见写着“禁止吸烟”!C、你夫人还没有把你管教好吧。
D、先生,你像在家里一样。
7、下列这首小令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写出一片萧飒的秋景,衬托出了游子内心的悲哀。
B.“小桥流水”风景幽静,而“人家”安居其间,显得非常安逸、悠闲。
C.“古道西风瘦马”是说在冷飕飕的西风中,在凄凉的古道上,诗人独自一人骑着一匹瘦马旅行。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思是说天晚了,远在天边的妻子想念着游人,想得肝肠寸断。
8、古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3分)(1)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破山寺后禅院》)(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 。
《次北固山下》(3) _________________ ,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4)何当共剪西窗烛,。
《夜雨寄北》(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6)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7)树木丛生,,,洪波涌起。
《观沧海》(8)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找出几句描绘春景的语句:;。
;。
二、阅读(共55分)(一)阅读《<论语>十则》,回答问题(12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9、本文选自《》,它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2分)10、文中教我们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语句是:,(原文填,2分)。
11、.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①人不知而不愠.()②学而不思则罔.()③知松柏之后凋.()④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14分)。
春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3、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答:14、第④段写的是“春花图”,而划线的句子却写蜂蝶的多,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分)答:15、“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改成“长”行吗?为什么?(2分)答:16、“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写这些人的动作、行为的目的是()(2分)A、草地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
B、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C、是间接写草地,突出草的嫩绿可爱D、写了草,又写人,构成一个画面17、选文的第③段写的是“春草图”,其中写春草“质地”的词语是;写春草“色泽”的词语是,写春草旺盛长势的句子是。
(3分)18、“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答:(三)阅读《后母的三巴掌》,回答问题(17分)。
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
“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
“偷的。
”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
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
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
“阿巧”,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有。
”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
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
“嗯?”后母揭开席一怔。
“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
”二奶奶小跑走了。
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
”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hāo)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
”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
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
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
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
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
“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
借人求人多难。
”我吃饭时说。
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
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
我在内心发誓:“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
”19.文章的一条清晰的线索是:以为线索。
本文描写人物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是:描写。
(2分)20.简要概括引出“后母的三巴掌”的三件事:(3分)①②③21.“后母的三巴掌”给“我”的深刻教益分别是:(3分)①②③22.文中三次细写了“我”挨打后的感受,试分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3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她却......,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疼得我直蹦高夺过钱跑出去了。
”“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答:23.简析后母的性格特征。
(3分)24、文中后母的教子方法正确吗?为什么(请结合你的成长经历谈谈,不少于30字)(3分)答:(四)阅读《春之怀古》,回答问题。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
一声雷,可以无端的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
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絮,每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
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
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活,千千万万在溪畔在江畔浣纱的素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给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开始丈量天空了。
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