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原电池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原电池是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电流的装置,也可以说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有的原电池可以构成可逆电池,有的原电池则不属于可逆电池。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5篇,盼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1一、探究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了解并把握原电池形成的原理及原电池的定义。
2、能利用试验进行探究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3、能利用所学学问进行学问的运用。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利用化学试验进行探究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能力。
情感、看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化学试验对原电池原理进行探究,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互相合作精神及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试验的讨论,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探究过程【引入】电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电池?(学生踊跃回答)电池对我们的生活如此重要,那么你知道世界上第一个电池是谁发明的吗?告知大家世界上第一个电池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于1799年发明的,又称伏打电池,也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原电池【提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展示】西红柿电池。
(观看趣味试验,激发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欲望。
) 【转引】下面我们通过分组试验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试验探究】介绍试验桌上的物品,指导学生做以下三个试验:试验1:把一块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测量溶液的温度,分析能量改变状况试验2:把一块铜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试验3:把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起来插入稀硫酸的烧杯里。
要求同学仔细观看现象,并思索缘由【学生回答】1、锌片上有气泡,因为锌能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化学能转化为热能2、铜片上没有气泡,因为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3、铜片上有气泡【教师设疑】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铜片上的气体是哪里来的? 【学生商量】学生激烈商量的焦点问题有:1、铜片上的气体是什么?2、氢离子转变为氢气所需的电子从何而来?3、锌片有什么改变?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发生了什么改变?商量结果:锌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到铜片上,氢离子在铜片上得电子转变为氢气【引导】怎样通过试验来证明锌片上的电子是否通过导线转移到了铜片上? 【学生回答】在铜片和锌片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检测有无电流【试验验证】在连接锌片和铜片的导线中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
《原电池实验的深入探索——寻找自制理想电池的最优实验方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原电池实验的深入探索》说课稿佛山市顺德区李兆基中学黎秀梅一、教材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实验课在教材中没有直接呈现,以高二年级所使用教材(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基础”中第一节第二节知识为基础,针对原电池应用而设计的实验改进探究课。
本节实验课的内容在教材第四章的首页被指明其重要性——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则必须通过一定的装置。
装置设计的合理性,对于能量的转换效率至关重要。
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这一节实验课。
同时,尽管已经接触了很多次单液原电池和双液原电池,但是并未真正从本质上理解为什么要引入双液原电池,仅仅停留在增强电池稳定性方面,而不知道U型管盐桥双液原电池的电流很小,并不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而且,第一节第二节内容均未介绍离子交换膜在电池中的作用,恰恰这几乎是近三年全国一高考卷电池装置中均涉及到膜。
所以,通过本节课自制膜电池,可以补充教材中关于膜实验的空白。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掌握简单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具备初步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但是对实际生活中带膜的化学电源、电解池、工业生产问题缺乏知识迁移能力,也就是缺乏科学创新思维和实验综合分析能力以及从宏观实验到微观探析的推理能力。
因此,本节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必要。
(三)教评目标●教学目标:①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创新改进,加深对与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
②利用数字化实验仪器,将微观发生的反应可视化,结合数据曲线,初步形成分析推理、对比归纳能力,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
③通过探究原电池如何提供稳定持续电流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在自主探究与交流互动中,培养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评价目标:①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微观本质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原电池本质的认识水平(物质水平、微粒水平)。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说课稿.doc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五章第一节原电池(再探锌 - 铜原电池)说课稿乌鲁木齐第十中学马明各位专家、老师:你们好!我是乌鲁木齐十中化学教师—马明,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二化学选修 4 中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
我准备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首先我们来看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化学必修 2 相关知识基础上 . 但在理解原电池本质条件、锌铜原电池作为化学电源开发的缺点等方面还有不足。
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体会必修 2 中锌铜原电池的缺点,并根据实际需要,能设计出较为科学的原电池模型,学生体会盐桥的设置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实验技术的改进,而是对旧的思维模式的一个质的突破,其优点是能持续、稳定产生电流,这也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通过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二、教法本课教学采用诱思—探究—实验,分析—推理—归纳,同时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启发、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三、学法在教学内容的学法上,按照从易到难,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顺序,首先通过水果电池视频,引入课题。
在实验——观察——讨论——推测——验证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索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的条件。
最后,让学生体会盐桥原电池在实用性开发方面的积极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 教学流程图教学环节一、引入新课师: [播放 ]水果电池视频 ,[ 提问 ] 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意:体会化学学科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的学科价值。
二、设计原电池师: [投影 ]选择合适的化学反应1.HCl+Na0H 一2.C+CO2—3. Zn+Cu2+-[ 说明 ]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形成原电池的本质条件生:学生选择反应;学生讨论,并确定实验方案;预测现象: 1.锌片溶解; 2.铜片上红色物质产生3.电流表指针偏转意: 1、加深对形成原电池本质条件的认识——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2、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原电池的能力。
追寻科学家的足迹,享受化学探究乐趣

追寻科学家的足迹,享受化学探究乐趣作者:赵治英来源:《速读·中旬》2015年第02期【案例课题】原电池【案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善于发现问题,挖掘问题,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很多时候为了教学进度,为了满足学生,家长的短期目标---高考,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致使我们培养的是考试型或知识型人才,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应该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就化学学科而言,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以及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之能讲。
”因此,必须通过具体的实践,让学生亲身去参与,去看,去想,去干,去说。
在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大胆地给机会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实际操作,感知实验过程。
教师的作用是在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出现偏差时,及时点拨,解惑,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和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使其掌握学习策略,研究方法,体会科学探究所带给他们的乐趣。
当学生兴趣盎然时,教师要克制自己,不能越俎代庖。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案例设计的前提】本节内容安排在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中的第一节,学生已经在必修2中学习了有关原电池的基本知识,知道原电池的定义,构成条件及其工作原理,初步理解以铜锌原电池为代表的单液原电池。
在学生具备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来深入探究原电池,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为学生探究这部分的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加之,学生在必修1,必修2中已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这为学生探究这部分的内容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操作基础。
2017年安徽省高中化学优质课《原电池再探》(铜陵实验中学 李艳)说课稿

《原电池-再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原电池-再探》,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说课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一:教材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知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必修二已用锌铜电池模型为载体初步介绍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而本章第二节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实用电池。
所以本节内容是电池由实验室模型走向实用性开发的重要桥梁,需要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进行一次较大的跨越,寻找学生“最近发展区”完成跨越是教学重点。
2:学情分析如何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需要突破局限认知,怎样突破是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1.基于上述分析,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产生更完整的认识。
2.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
3.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锌铜原电池的实验活动,体验建构原电池模型的过程。
2.通过数字传感器技术呈现,学习对图像图表的初步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
2.通过双液电池,离子交换膜模型的建构,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演示实验相互融合,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则使用模型建构以及巧设替代物。
整个过程意在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主要有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设计电池,发现不足;实验探究,改进电池;联系实用,完善认知。
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引出这节课的研究对象-电池,学生对手机为何拥有超强续航能力有着浓厚的兴趣,展示电池结构示意图,开启本节课的探究之旅。
环节二设计电池发现不足让学生自主设计电池装置,在任务驱动下更能唤醒旧知,为后续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初中物理《原电池》教案(优秀3篇)

初中物理《原电池》教案(优秀3篇)初中物理《原电池》教案篇一1、分析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内容学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是该内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个盐桥内容。
掌握本节知识,对指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电池使用原理、金属腐蚀和防护,研究探索发明新电池有重要意义。
2、了解学情底码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更完整的认识。
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
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
原电池。
过程与方法:通过Pb-CuSO4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原电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
4、研究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两池)发生及盐桥的作用。
5、确定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自主分析设计”的学习方式学习。
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6、教学设计过程和意图(1)情境导课:让学生举一些手机、电子表等新型电池例子。
联系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2)回顾原电池:复习基本概念,温故而知新。
学生回忆原电池的有关内容,调动学生思考,回忆概念为后期探究作准备。
板书(便于学生直观记忆、理解掌握):1.概念2.电极名称3.构成条件4.原电池工作原理(展示微观过程)(3)设计原电池:(板书)活动一、依Pb+CuSO4=PbS04+Cu反应,自主设计原电池。
纸上谈兵重温原电池原理。
高中化学_原电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4、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哪些?1、单液原电池组织学生根据反应 Zn + CuSO4 = ZnSO4 + Cu 设计原电池,并完成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现象继续总结,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若将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开,如何构成闭合回路?分组实验完成【实验1】再探原电池把锌片和铜片与电流表用导线连通,然后把锌片和铜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负极正极电极材料电极反应式电解液预期实验现象实际实验现象小组合作讨论:1、锌片上的红色物质是什么?为什么锌片上有红色物质产生?2、为什么电流表读数不断减小?3.怎样改进?汇报总结:单液原电池的缺点实验探究根据水果电池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改进单液方案序号方案简述实验现象1Fe丝和Cu丝和电流计用导线连接同引导学生根据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设计为双液-盐桥原电池,先使学生不加盐桥时测定有无电流,然后加上盐桥后进行实验测定,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工作原理,再次强调盐桥的作用。
设疑:盐桥的作用是什么?改进后的装置为什么能够持续、稳定的产生电流?学生设计双液-盐桥原电池装置图学生分析双液-盐桥原电池工作原理。
【练习】利用Fe+CuSO4=FeSO4+Cu设计为双液-盐桥原电池,画出示意图,写出电极反应式学生练习【课堂检测】1、有关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B 在原电池中,只能用金属锌做负极C 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D 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2.有关如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盐桥中装有含琼脂的KCl饱和溶液) ( )A.铜片上发生氧化反应B.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然发生偏转C.反应中,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D.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改变思考,讨论,完成练习巩固当堂内容,反馈知识学情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初步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和探究能力,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篇1一、探究目标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二、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实验步骤现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2、铜片插入稀硫酸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Zn+2H+=Zn2++H2↑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e-
2、设计合理的原电池装置
Zn(s) + e负 极
2H+(aq)
=
Zn2+(aq)
e- 1、电极、内电路、外电路 正 极
各需要哪些仪器和药品? 2、如何判断化学能转化为 负 正 了电能? 极 极
A + H2(g) △H < 0 - 【设计要点】 e e
二、体验原电池 【实验 · 探究】
A
【温馨提示】 1、为了便于观察现象,在盛稀 硫酸的容器里放入一根温度计; 2、观察锌片、铜片、电流表和 温度计的变化并如实记录; 3、注意合作分工,讲究效率 实验现象
ZnSO4溶液
H2SO4溶液
盐桥的作用:
沟通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 离子通道
平衡电荷,使氧化还原反应持续进行 离子库
【交流 · 研讨二】 A
Zn
改进 ZnSO4溶液 H2SO4溶液 G Cu
1、改进后的原电池装置有哪些优点?
2、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能发生化学反应吗?
三、应用原电池 【启示】突破了思维模式的转变,为原电池 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再探原电池
知识迁移
e负 极 正 极
e-
释放能量 电子的定向移动
根据物理学知识,判断上述电路图中 电源的正负极和外电路电子的移动方向
一、设计原电池
1、选择合适的化学反应
HCl(aq)× NaOH(aq) = NaCl(aq) + H2O(l) △H < 0 + Zn(s) + 2H+(aq) = Zn2+(aq) + H2(g) △H < 0 高温 C(s) +- CO2(g) 2+ 2CO(g) 2H+ + 2e- = H ↑ △H > 0 Zn 2e- = Zn
预期现象 锌片溶解 铜片上有气泡
电流表指针偏转
锌片上有气泡 溶液的温度升高 铜片上有气泡 电流表指针偏转
【交流 · 研讨一】
1、锌片上产生气泡对电能的提供有没有影响? 2、从锌片上产生气泡的原因看,提高原电池工作效率 的关键是什么? 让锌片与稀硫酸不接触
3、要达到目的,怎样对原电池装置进行改进?
A
Zn 改进
A
?
?
Cu
ZnSO4溶液 H2SO4溶液
【观察与思考】
G Zn
Cu
ZnSO4溶液 H2SO4溶液
【资料在线】盐桥是含有琼脂的饱和KCl溶液 【思考】盐桥有什么作用?
【问题解决】
锌铜原电池有盐桥的微观过程
锌铜原电池取出盐桥后的微观3; Zn2+
SO42SO42SO42-
G Zn Cu
ZnSO4溶液 H2SO4溶液
我们的骄傲…
我们的挑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 张小虞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 奇瑞S18
机遇与挑战共存! 光荣与梦想同在!
新课标《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
授课人:马辉
2010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