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3章酶的制备及应用章末复习提升课中图版
高中生物第3章酶的制备及应用第4节酶的固定化学案中图版选修1

第四节酶的固定化一、固定化酶1.含义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水溶性的酶与不溶性的载体结合,使酶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
2.方法(1)共价键结合法:通过化学反应将酶以共价键结合到尼龙等载体上。
(2)包埋法:将酶包埋到多孔性凝胶中的固定化方法。
(3)物理吸附法。
3.优点(1)固定化酶的活性稳定,可反复使用;(2)固定化酶能与反应液分开,制品较易纯化;(3)工业化生产可实现大批量、连续化、自动化;(4)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4.缺点需要制备纯净的酶,稍有不慎,酶就会失活。
二、固定化细胞1.含义用适当的载体将合成酶的细胞固定起来。
2.优点比固定化酶更简捷,使用寿命更长。
三、木瓜蛋白酶的固定化操作技术取尼龙布浸入等体积的CaCl2溶液和甲醇溶液中10 s左右―→盐酸溶液中室温下水解45 min―→蒸馏水冲洗至中性―→室温下放入戊二醛溶液中浸泡20 min―→磷酸缓冲液(pH 为7.8)反复洗涤―→木瓜蛋白酶溶液中固定3.5 h,温度为4_℃―→用NaCl溶液洗去多余的蛋白酶。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一、酶、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的比较①固定化细胞使用的都是活细胞,因此应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
②固定化细胞由于保证了细胞的完整性,因而酶的环境改变较小,酶活性受外界影响也较小。
二、固定化酶的制备及利用1.酶的固定化:(1)18.6%的CaCl2溶液和甲醇溶液处理(10 s),冲洗、吸干。
(2)3.65 mol/L的盐酸水解(45 min),蒸馏水冲洗至中性。
(3)在5%的戊二醛溶液中浸泡(20 min)。
(4)0.1 mol/L的磷酸缓冲液洗涤,(多次)吸干。
(5)放1 mg/mL的木瓜蛋白酶溶液中(4 ℃处理3.5 h)。
↓2.检验酶的活性:(1)用固定化酶在适宜温度下分解蛋白质(10 min)(2)用双缩脲试剂检验↓3.酶的再利用:用取出的固定化酶再分解蛋白质(1)细胞固定化技术一般采用包埋法固定化,采用该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
【全程复习方略】高中生物 1.3酶的制备及应用课件 中图版选修1

③由于甲试管温度较低,所以酶活性较低,反应速度很慢,当转 入40℃(酶的适宜温度)的水浴锅中时,其反应速度迅速增加。乙 试管在90℃高温下,酶结构被破坏,酶变性失活,当转入40℃的 水浴锅中保温时,酶活性也不再恢复,故无催化反应。 ④图C表示当果胶酶浓度、反应物浓度、温度等一定时,果胶酶催 化反应的速度随pH变化的曲线,实验时可根据果汁的量来判定果 胶酶的最适pH。
答案:(1)果胶
(2)40℃
最高
(3)单位时间内得到的果汁越多,说明此反应速度越快,即酶的活 性越高,反之,则酶的活性越低 (4)①受反应物中酶浓度的限制 ②果胶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③反应速度加快 无催化反应 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随
④果汁的量
固定化技术 【典例训练2】根据下面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分析讨论:
【高考警示钟】 固定化酶只是固定了一种酶,酶活性易受温度、 pH等条件的影响; 固定化细胞则是固定了一系列酶,能催化一系列反应的进行,当 细胞维持活性时,酶活性一般不变。
有关酶的实验
【典例训练1】在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 壁以提高出汁率,为了研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 计了如下实验: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 固定酶的种类 适用方法 固定化酶 一种 共价键结合法、包埋法、 物理吸附法 酶与反应物结合,又与产 物分离,固定在载体上的 固定化细胞 一系列 包埋法 成本低,操作 更容易 可能导致反应 效果下降 大肠杆菌细胞的 固定化
优点 特点 缺点
实例
酶可反复利用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 类化学反应 木瓜蛋白酶的固定化
③倒去葡萄糖、氯化钙混合液,用无菌水洗涤凝胶珠三次后,将
凝胶珠放入500 mL三角瓶中,加入300 mL无菌麦芽汁液体培养基, 置于25 ℃下封口发酵5 d左右,倒出发酵后的麦芽汁即为生啤酒,
高中生物第3章酶的制备及应用第2节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名师精编课件中图版选修

【答案】 (1)温度 最适温度 (2)提高果胶酶的稀释倍数 (3)5 逐渐降低 (4)已设计(相互对照),pH (5)果胶酶将果胶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滤纸,因此苹果汁 的体积大小反映了果胶酶催化分解果胶的能力。在不同的 pH 下,果胶酶的活性越 高,苹果汁的体积就越大
实验中的变量 (1)自变量:也叫实验变量;是实验中所控制的因素和条件。 (2)因变量:也叫反应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3)无关变量:实验中不设为自变量的变量,也可引起因变量的改变,因此要 控制好无关变量。
环
环
节
节
一
三
第二节 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环 节 二
一、果胶酶及作用
1.未成熟果实较硬的原因 未成熟果实含 果胶质 较多, 果肉 结合紧密。
2.果胶酶的分布和获取 (1)果胶酶广泛存在于 植物果实 和 微生物 中。 (2)工业上采用 曲霉、青霉 等微生物发酵来生产果胶酶。
3.果胶酶的作用 果胶酶可以把果胶分解成 小分子有机酸 ,使不溶性的果胶溶解。
【审题导析】 (1)要明确果胶酶的作用和特性。 (2)正确分析实验。
【精讲精析】 室温下,2 mL 该试剂能使果汁变澄清,说明该试剂中有果胶 酶;在正常情况下 2 mL 该试剂未能使滤纸条分解,说明该试剂中没有纤维素酶。 果胶酶能催化果胶水解,而不能催化纤维素水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煮沸冷却 后的试剂不能使果汁变澄清,因为高温使酶失去活性。果汁生产中,要解决的两 个主要问题,一是果肉的出汁率低,耗时长;二是榨取的果汁浑浊、黏度高,容 易发生沉淀。在生产上人们常使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来解决上述问题。
(2)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pH
345678
高中生物 第三章 酶的制备及活力测 3.4 酶的固定化(1)素材 中图版选修1

3.4 酶的固定化
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
不溶于水的酶。
是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使酶与水不溶性大分子载体结合或把酶包埋在水不溶性凝胶或半透膜的微囊体中制成的。
酶固定化后一般稳定性增加,易从反应系统中分离,且易于控制,能反复多次使用。
便于运输和贮存,有利于自动化生产。
固定化酶是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酶应用技术,在工业生产、化学分析和医药等方面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固定化酶的研究始于1910年,正式研究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已在全世界普遍开展。
酶的固定化(Immobilization of enzymes)是用固体材料将酶束缚或限制于一定区域内,仍能进行其特有的催化反应、并可回收及重复利用的一类技术。
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在保持其高效专一及温和的酶催化反应特性的同时,又克服了游离酶的不足之处,呈现贮存稳定性高、分离回收容易、可多次重复使用、操作连续可控、工艺简便等一系列优点。
固定化酶不仅在化学、生物学及生物工程、医学及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异常活跃,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而且因为具有节省资源与能源、减少或防治污染的生态环境效应而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
物理方法包括物理吸附法、包埋法等。
物理法固定酶的优点在于酶不参加化学反应,整体结构保持不变,酶的催化活性得到很好保留。
但是,由于包埋物或半透膜具有一定的空间或立体阻碍作用,因此对一些反应不适用。
化学法是将酶通过化学键连接到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载体上,使用偶联剂通过酶表面的基团将酶交联起来,而形成相对分子量更大、不溶性的固定化酶的方法.
- 1 -。
高二苏教版生物选修一课件章末整合提升第三章 酶的应用技术实践

(2)取两个100 mL洁净的烧杯,编号为1、2,按相应程序进行操作,请把 下表中未填写的内容填上。
操作
项目
顺序
1
①
注入在果烧胶杯酶溶中液加入苹果泥
20 mL
②
A.________________
2 mL2 mL
③
注入蒸馏水
/
④ 在恒温水浴中保温,并用玻璃棒不时搅拌解析 10答m案in
(3)取两个大烧杯,同时进行过滤。观察(比较)_相__同__时__间__内__滤__出__的__果__汁__ 体积和果汁澄清度 ,并记录结果。 (4)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如果_相__同__时__间__内_l_号__烧__杯__中__滤_出__的__果__汁__体__积__ 比2号烧杯中滤出的果汁体积大,且澄清度高 ,则说明果胶酶对果胶 的水解具有催化作用。
规律方法整合
整合一 酶的相关探究实验中的操作提示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以选用10 ℃作为温度梯度,设置的具 体温度为10 ℃、20 ℃、30 ℃、40 ℃、50 ℃和60 ℃等,也可以根据酶 的特点,尝试以5 ℃作为温度梯度。 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只需将温度梯度改成pH梯度,并选定一个 适宜的温度进行水浴加热。反应液中的pH可以通过体积分数为0.1%的 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进行调节。
解析 答案
(2)该实验步骤中也有用玻璃棒搅拌的操作,其目的是使_果__胶__酶__和__反__应__物_ 充分接触 。 (3)如果用曲线图记录实验结果,在现有的条件下,可用横坐标表示pH, 则纵坐标表示 果汁体积 (果汁体积/试管体积)。根据你对酶特性的了解, 下列最可能表示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A 。
答案
整合二 加酶洗衣粉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中生物 第3章 酶的制备及应用章末综合测评 中图版选修1(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酶的制备及应用章末综合测评中图版选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酶的制备及应用章末综合测评中图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酶的制备及应用章末综合测评中图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第3章酶的制备及应用章末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 )A.有些酶是核酸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C.酶的活性与pH有关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既具有无机催化剂的特点,又具有本身的特性,即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条件(如温度、pH)等。
【答案】B2.在不损伤高等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适于除去细胞壁() A.蛋白酶B.稀盐酸C.脂肪酶D.果胶酶【解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除掉细胞壁又不伤及内部结构的方法是酶解法。
【答案】D3.小明吃早餐时不小心把粥洒在了衣服上,妈妈用加酶洗衣粉将他的衣服洗干净了。
这主要是加酶洗衣粉中的哪种酶的作用()A.蛋白酶B.淀粉酶C.脂肪酶D.纤维素酶【解析】粥的主要成分应为淀粉,所以应使用淀粉酶清洗。
【答案】B4.下列关于固定化细胞技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理吸附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吸附牢固B.包埋法的优点是操作复杂,条件温和,对细胞无毒性C.物理吸附法容易对酶活性产生影响D.包埋法可用琼脂糖作载体【解析】固定化细胞技术包括物理吸附法、包埋法等方法,其中包埋法操作简单。
高中生物 第三章 酶的制备及活力测 3.4 酶的固定化(1)素材 中图版选修1

3.4 酶的固定化
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
不溶于水的酶。
是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使酶与水不溶性大分子载体结合或把酶包埋在水不溶性凝胶或半透膜的微囊体中制成的。
酶固定化后一般稳定性增加,易从反应系统中分离,且易于控制,能反复多次使用。
便于运输和贮存,有利于自动化生产。
固定化酶是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酶应用技术,在工业生产、化学分析和医药等方面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固定化酶的研究始于1910年,正式研究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已在全世界普遍开展。
酶的固定化(Immobilization of enzymes)是用固体材料将酶束缚或限制于一定区域内,仍能进行其特有的催化反应、并可回收及重复利用的一类技术。
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在保持其高效专一及温和的酶催化反应特性的同时,又克服了游离酶的不足之处,呈现贮存稳定性高、分离回收容易、可多次重复使用、操作连续可控、工艺简便等一系列优点。
固定化酶不仅在化学、生物学及生物工程、医学及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异常活跃,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而且因为具有节省资源与能源、减少或防治污染的生态环境效应而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
物理方法包括物理吸附法、包埋法等。
物理法固定酶的优点在于酶不参加化学反应,整体结构保持不变,酶的催化活性得到很好保留。
但是,由于包埋物或半透膜具有一定的空间或立体阻碍作用,因此对一些反应不适用。
化学法是将酶通过化学键连接到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载体上,使用偶联剂通过酶表面的基团将酶交联起来,而形成相对分子量更大、不溶性的固定化酶的方法.。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课件:第34讲 酶的制备及应用

第34讲 酶的制备及应用最新考纲全国卷考情1.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2.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近三年考纲不作要求3.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1)果胶①作用:______________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在果汁加工中,会影响________并使果汁浑浊。
②成分:由______________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③特点:不溶于水。
考点一 酶在果汁生产中的应用植物细胞壁出汁率半乳糖醛酸果胶酯酶半乳糖醛酸催化反应物生成物增加量pH(4)探究温度和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①实验原则: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严格控制变量,尽量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
②实验原理:果胶酶的活性受温度、pH和酶抑制剂的影响,在最适温度或pH时,活性最高。
果肉的出汁率、果汁的澄清度都与果胶酶的活性大小成正比。
③实验流程制备果泥↓设置一系列具有梯度的pH或温度↓加入果胶酶反应一段时间↓过滤果汁④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或pH,因变量是酶的活性,检测因变量是通过测定果汁的体积或比较澄清度来实现的。
(5)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①实验流程②实验结果分析如果随着酶浓度的增加,过滤得到的果汁体积也增加,说明酶的用量不足;当酶的浓度增加到某个值后,再增加酶的用量,过滤得到的果汁的体积不再改变,说明酶的用量已经足够,这个值就是酶的最适用量。
(1)为什么在混合苹果泥和果胶酶之前,要将果泥和果胶酶分装在不同的试管中恒温处理?提示 将果泥和果胶酶分装在不同的试管中恒温处理,可以保证底物和酶在混合时的温度是相同的,避免了果泥和果胶酶混合时影响混合物的温度,从而影响果胶酶活性的问题。
(2)在探究温度或pH的影响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如果需要,是如何设置的?提示 需要设置对照实验,不同的温度梯度之间或不同的pH梯度之间就可以作为对照,这种对照称为相互对照。
(2015·海南卷,30)[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生产果汁时,用果胶酶处理果泥可提高果汁的出汁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酶的制备及应用章末复习提升课 错误! 分光光度法与高锰酸钾滴定法的比较 方法名称 分光光度法 高锰酸钾滴定法
原理 直接测定溶质对光的吸收能力来确定溶液的浓度 在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多余的H2O2
5H2O2+2KMnO4+4H2SO4→5O2
+2KHSO4+8H2O+2MnSO4
步骤 ①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标准溶液,测吸光值 ②在方格坐标纸上绘出标准曲线 ③比色测定待测样品
①在反应中加入过量H2O2,经过一段时间反应 ②用标准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多余H2O2
注意事项 ①选取特定波长 ②比色时,待测样品与标准液绘制标准曲线时操作条件相同 当滴定至红色不变时,标志着滴定达到终点
常用酶制剂的洗涤原理和实例 种类 洗涤原理 洗涤实例 蛋白酶 可将蛋白质水解为易溶解或分散于洗涤液中的多肽或氨基酸 血渍、奶渍及各种食品类的蛋白质污垢
脂肪酶 把脂肪水解为较易溶解的甘油和游离的脂肪酸 食品的油渍、人体皮脂、口红 淀粉酶 能使淀粉迅速分解为可溶性的麦芽糖、葡萄糖等 来自面条、巧克力等的污垢 纤维素酶 使纤维的结构变得蓬松,从而使渗入到纤维深处的尘土和污垢能够与洗衣粉充 分接触,达到更好的去污效果 酶、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比较 章末综合测评(三)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 ) A.有些酶是核酸 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C.酶的活性与pH有关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既具有无机催化剂的特点,又具有本身的特性,即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条件(如温度、pH)等。 【答案】 B 2.在不损伤高等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适于除去细胞壁( ) A.蛋白酶 B.稀盐酸 C.脂肪酶 D.果胶酶 【解析】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除掉细胞壁又不伤及内部结构的方法是酶解法。 【答案】 D 3.小明吃早餐时不小心把粥洒在了衣服上,妈妈用加酶洗衣粉将他的衣服洗干净了。这主要是加酶洗衣粉中的哪种酶的作用( ) A.蛋白酶 B.淀粉酶 C.脂肪酶 D.纤维素酶 【解析】 粥的主要成分应为淀粉,所以应使用淀粉酶清洗。 【答案】 B 4.下列关于固定化细胞技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理吸附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吸附牢固 B.包埋法的优点是操作复杂,条件温和,对细胞无毒性 C.物理吸附法容易对酶活性产生影响 D.包埋法可用琼脂糖作载体 【解析】 固定化细胞技术包括物理吸附法、包埋法等方法,其中包埋法操作简单。 【答案】 D 5.在果胶酶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结果应该是( ) A.产生气泡 B.溶液呈蓝色 C.溶液呈紫色 D.产生砖红色沉淀 【解析】 果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答案】 C 6.下表为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一组实验,请据表分析,如要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选择表中的哪些试管进行实验( ) 试管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① 1 mL清水 35 ℃~38 ℃水浴 1 mL10% 鸡蛋清溶液
② 1 mL胰蛋 白酶 35 ℃~38 ℃水浴、 pH=5 1 mL10% 鸡蛋清溶液
③ 1 mL胰蛋 白酶 35 ℃~38 ℃水浴、 pH=9 1 mL10% 鸡蛋清溶液
④ 1 mL胰蛋 白酶 4 ℃水浴、 pH=9 1 mL10% 鸡蛋清溶液
⑤ 1 mL胰蛋 白酶 35 ℃~38 ℃水浴、 pH=9 5 mm×5 mm 毛边纸
⑥ 1 mL纤维 素酶 35 ℃~38 ℃水浴、 pH=5 5 mm×5 mm 毛边纸
⑦ 1 mL胰蛋 白酶 35 ℃~38 ℃水浴、 pH=7 1 mL10% 鸡蛋清溶液 A.①④⑤ B.②③⑦ C.⑤⑥⑦ D.①②⑤ 【解析】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将pH设计为自变量,即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pH不同。 【答案】 B 7.下表是某同学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结果。该结果不能说明( ) 温度/ ℃ 10 20 30 40 50 60 果汁量/mL 2 3 4 5 6 5 A.温度影响果胶酶的活性 B.40 ℃与60 ℃时酶的活性相等 C.50 ℃是该酶的最适温度 D.若温度从10 ℃升高到40 ℃,酶的活性将逐渐增强 【解析】 温度梯度相差大,并不能说明50 ℃就是该酶的最适温度。 【答案】 C 8.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中的汗渍、血迹以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等遇到它,皆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物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⑤涤纶织品 ⑥尼龙织品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了酶的有关知识,题中的毛织品、蚕丝织品中都含有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可以水解,因此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来洗涤。 【答案】 D 9.如图为四种不同的酶(分别以a、b、c、d表示)在不同温度下酶活性变化的曲线。在36 ℃时酶活性最高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 酶需要在适宜条件下才能保证其活性,每一种酶都有其最适温度,通过对图示的分析比较,可知36 ℃时酶活性最高的应是b曲线。 【答案】 B 10.为了探究影响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因素,有人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向甲、乙组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下列针对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洗衣粉中加入了蛋白酶和脂肪酶,乙组只加入了蛋白酶 B.将温度渐升至90 ℃,甲组清除血渍的时间会逐渐缩短 C.甲、乙两组洗衣粉洗涤效果有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 D.实验表明,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 【解析】 血渍中主要含有蛋白质,油渍中不含蛋白质而含脂肪。分别将甲组和乙组与丙组进行比较,则可判断甲组加入了蛋白酶,乙组加入了蛋白酶和脂肪酶,A项错误。温度过高,酶会变性失活,B项错误。分析表格可见,甲、乙两组洗衣粉洗涤效果有差异,但两者的差异不是加酶与不加酶导致的,不能说明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C项错误。实验表明,针对污渍的成分添加相应的酶或一定范围内适当提高温度,都能缩短清除污渍的时间,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20分)下面是制备固定化藻菌细胞的流程,试图利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脱氮。试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活性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曝气池,主要原因是经过长期________,曝气池污泥中的微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本实验,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固定化小球的直径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污水与固定化细胞的物质交换 B.固定化小球的直径越大,小球藻接受的光照量越大,除氮效果越好 C.固定化小球所用的海藻酸钠浓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影响污水中有机物与固定化细胞的接触 D.固定化小球所用的海藻酸钠浓度不能过低,否则会造成包埋细胞过少 (3)下图所示为不同浓度的固定化藻菌小球对模拟污水中N去除效果关系曲线,图中比例代表固定化藻菌小球体积与污水体积,如“ 1∶9”代表1体积小球与9体积模拟污水混合液。试回答: ①研究中“空白实验”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设置“空白实验”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表明最佳的小球浓度是V球∶V水=________________。 ③要证明固定化藻菌比藻菌混合液净化N的能力强,主要实验思路是利用一定量的固定化藻菌小球和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处理等量的模拟污水,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污水处理厂曝气池中的微生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质的能力强。 (2)小球藻光合作用与除氮没有关系。 (3)该实验组的自变量是固定化藻菌小球的浓度,为了排除除生物净化以外其他因素(如物理吸附)是否影响污水中N的去除,所以向等量模拟污水中加入固定了经高温杀死藻菌的固定化小球,因变量是小球藻的除氮效率,可通过检测N的剩余量来表示。 【答案】 (1)自然选择 分解污水中有机物质的能力强 (2)B (3)①向等量模拟污水中加入固定了经高温杀死藻菌的固定化小球 探究除生物净化以外其他因素(如物理吸附)是否影响污水中N的去除 ②1∶4.5 ③等量的藻菌混合液 温度、光照等相同且适宜的 模拟污水中N剩余量 12.(20分)在日常洗涤中,普通洗衣粉已经逐渐被加酶洗衣粉所代替,加酶洗衣粉中的碱性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淀粉酶等可以将黏附在衣物上的奶渍、汗渍、血渍等快速、彻底地清除掉,因此非常受人们的欢迎。 (1)某班同学为探究某种复合加酶洗衣粉的最佳洗涤温度,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该实验的自变量应为______。实验过程中,不同的小组选用了含不同污染物的衣物作为实验材料,最终结果汇总如下表: 不同温度下除去不同污渍所需的时间(t)
由上表可知,在洗涤不同污染物的衣服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