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辐射式传感器

合集下载

辐射式光电传感器原理

辐射式光电传感器原理

辐射式光电传感器原理一、引言辐射式光电传感器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传感器。

它通过将光电效应与热效应相结合,实现对物体表面温度的测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辐射式光电传感器的原理。

二、辐射式光电传感器概述辐射式光电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式温度测量仪器,它通过测量物体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来计算物体表面温度。

该传感器可以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测量,并且不会影响到被测物体的表面。

三、光电效应原理当光线照射到金属或半导体材料上时,会产生光电效应。

这种效应是指当光子撞击材料表面时,能够将部分能量转移给材料中的自由电子,使得这些自由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以跃迁至导带中,并形成一个电子空穴对。

当这些自由电子和空穴对再次结合时,会释放出能量。

四、热效应原理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也就越大。

因此,通过测量物体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可以计算出物体表面的温度。

五、辐射式光电传感器原理辐射式光电传感器是通过将光电效应和热效应相结合来实现对物体表面温度测量的。

当红外光线照射到传感器上时,会产生光电效应,使得传感器中的自由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跃迁至导带中,并形成一个电子空穴对。

当这些自由电子和空穴对再次结合时,会释放出能量。

同时,当被测物体表面发出红外辐射时,这些辐射能量会被传感器吸收,并使得传感器中的温度升高。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传感器所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与其温度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量传感器所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即可计算出被测物体表面的温度。

六、优缺点分析1. 优点:辐射式光电传感器可以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测量,并且不会影响到被测物体的表面。

2. 缺点:辐射式光电传感器对被测物体的表面反射率和发射率要求较高,且在低温环境下精度较低。

七、应用领域辐射式光电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如钢铁、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行业。

它可以用于测量高温炉内物体的表面温度,以及液体和气体的温度等。

八、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辐射式光电传感器的原理。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第三版习题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第三版习题答案

传感器技术习题解答第一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1-1:答:传感器在被测量的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的关系称为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其主要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精确度、最小检测量和分辨力、迟滞、重复性、零点漂移、温漂。

1-2:答:(1)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2)描述动态特性的指标:对一阶传感器:时间常数对二阶传感器:固有频率、阻尼比。

1-3:答:传感器的精度等级是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相对于其测量范围的百分数,即A=ΔA/Y FS*100%1-4;答:(1):传感器标定曲线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与满量程输出值的百分比叫传感器的线性度;(2)拟合直线的常用求法有:端基法和最小二5乘法。

1-5:答:由一阶传感器频率传递函数w(jw)=K/(1+jωη),确定输出信号失真、测量结果在所要求精度的工作段,即由B/A=K/(1+(ωη)2)1/2,从而确定ω,进而求出f=ω/(2π).1-6:答:若某传感器的位移特性曲线方程为y1=a0+a1x+a2x2+a3x3+…….让另一传感器感受相反方向的位移,其特性曲线方程为y2=a0-a1x+a2x2-a3x3+……,则Δy=y1-y2=2(a1x+a3x3+ a5x5……),这种方法称为差动测量法。

其特点输出信号中没有偶次项,从而使线性范围增大,减小了非线性误差,灵敏度也提高了一倍,也消除了零点误差。

1-7:解:Y FS=200-0=200由A=ΔA/Y FS*100%有A=4/200*100%=2%。

精度特级为2.5级。

1-8:解:根据精度定义表达式:A=ΔA/Ay FS*100%,由题意可知:A=1.5%,Y FS=100所以ΔA=A Y FS=1.5因为 1.4<1.5所以合格。

1-9:解:Δhmax=103-98=5Y FS=250-0=250故δH=Δhmax/Y FS*100%=2%故此在该点的迟滞是2%。

1-10:解:因为传感器响应幅值差值在10%以内,且Wη≤0.5,W≤0.5/η,而w=2πf,所以 f=0.5/2πη≈8Hz即传感器输入信号的工作频率范围为0∽8Hz1-11解:(1)切线法如图所示,在x=0处所做的切线为拟合直线,其方程为:Y =a0+KX,当x=0时,Y=1,故a0=1,又因为dY/dx=1/(2(1+x)1/2)|x=0=1/2=K故拟合直线为:Y=1+x/2最大偏差ΔYmax在x=0.5处,故ΔYmax=1+0.5/2-(1+0.5)1/2=5/4-(3/2)1/2=0.025Y FS=(1+0.5/2)-1=0.25故线性度δL=ΔYmax/ Y FS*100%=0.025/0.25*100%=0.10*100%=10%(2)端基法:设Y的始点与终点的连线方程为Y=a0+KX因为x=0时,Y=1,x=0.5时,Y=1.225,所以a0=1,k=0.225/0.5=0.45而由 d(y-Y)/dx=d((1+x)1/2-(1+0.45x))/dx=-0.45+1/(2(1+x)1/2)=0有-0.9(1+x)1/2+1=0(1/0.9)2=1+xx=0.234ΔYmax=[(1+x)1/2-(1+0.45x)]|x=0.234=1.11-1.1053=0.0047Y FS=1+0.45*0.5-1=0.225δL端基=ΔYmax/ Y FS*100%=0.0047/0.225*100%=2.09%(3)最小二*法由公式()()xykninkniaxxyxxyxxxyxyxaiiiiiiiiiii*4695.00034.14695.005.1506.100365.1055.0*625.2751.1*65.1*691.60034.105.168.36265.255.0*625.255.0*691.65.1*751.1)**)22222((+==--=--==--=--=-∑∑-∑=-∑-∑=∑∑∑∑∑∑由d(y-Y)/dx=d((1+x)1/2-(1.0034+0.4695*x))/dx=-0.4695+1/(2(1+x)1/2)=0有x=1/(0.939)2-1=0.134ΔYmax=[(1+x)1/2-(1.0034+0.4695x)]|x=0.234=1.065-1.066=-0.001Y FS =1.0034+0.4695x-1.0034=0.235 δL 二*法=ΔYmax/ Y FS *100%=0.001/0.235*100%=0.0042*100%=0.42%1-12:解:此为一阶传感器,其微分方程为a 1dy/dx+a 0y=b 0x 所以 时间常数η=a 1/a 0=10sK=b 0/a 0=5*10-6V/Pa1- 13:解:由幅频特性有:()=+=⎪⎪⎭⎫⎝⎛⎪⎪⎭⎫ ⎝⎛⎪⎪⎭⎫ ⎝⎛-ωωξωωω04021/2221K A ()()3125.1arctan 36.016.0*7.0*2arctan 012arctan 947.07056.01*42120222264.010006007.010006001-=--=-⎪⎪⎭⎫⎝⎛-==+=+⎪⎪⎭⎫⎝⎛⎪⎭⎫ ⎝⎛⎪⎪⎭⎫⎝⎛⎪⎭⎫ ⎝⎛-ωωωωξωϕ1- 14:解:由题意知:()()()max minmax3%H j H j H j ωωω-<因为最小频率为W=0,由图1-14知,此时输出的幅频值为│H (jw )│/K=1,即│H (jw )│=K()maxmax 013%0.9719.3620.97KK kHz H j ωωω∴-<<<⎛<= ⎝1- 15解:由传感器灵敏度的定义有: K =m mv mmv x y μμ/51050==∆∆ 若采用两个相同的传感器组成差动测量系统时,输出仅含奇次项,且灵敏度提高了2倍,为20mv/μm.第二章 应变式传感器2-1:答:(1)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机械变形,导致其阻值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

传感器分类

传感器分类

1.2.3 传感器分类传感器的种类繁多,不胜枚举。

为了研究和使用方便,通常有四种分类方法。

1、按输入量分类,以被测物理量命名,如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这种分类和命名对使用者提供了方便。

仅举两例加以说明。

集成温度传感器是目前常用的测温传感器。

对于半导体PN结,当温度每升高1度,其正向结压降下2mV,将PN结及辅助电路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形成的就是集成温度传感器,其输出电压或电流与温度成正比。

市场上的集成温度传感器有多种,AD590是较常用的一种,其测温范围为–55~+150 °C,属于电流输出型(输出电流与绝对温度成正比),灵敏度为1μA/K,通过外接电阻就可以将电流转化为电压。

其特点是灵敏度较高,价格低廉,测温范围小。

测量微小位移的传感器很多,光纤位移传感器是其中一例,它由两束光纤构成。

两束光纤各出一端混合形成双D端面的探头,另两端为自由端。

某一自由端与光源相接,另一自由端与光电元件相连,探头端面与被测移动物体相距为X。

经一束光纤传输到探头端部的光出射后被物体反射回来,进入另一束光纤。

距离X越大,反射光越弱,光电元件接收到的光越弱,输出的电量就越小。

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电量的大小与X成反比。

2、按输出信号形式分类,以模拟量输出的为模拟式传感器,以数字量输出的为数字式传感器。

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将具有霍尔效应的霍尔元件和放大器集成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构成的霍尔传感器属于模拟传感器,其输出信号是模拟量,大小与被测量的值成正比(线性关系)。

利用它可以测量很多物理量,诸如测量磁感应强度;在不破坏线路情况下测量导线中的电流;在外加一定的磁装置基础上测量物体的位移等。

而编码器属于数字式传感器,它能将转轴的角度转化为数字量输出。

编码器主要由码盘、光电器件和译码器构成。

码盘上有n个圆形码道,码道上按一定规律分布着透光区和不透光区;每个码道对应设置一个光电元件,当光电元件分别对准透光区和不透光区时,输出开关信号(高或低电平)。

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原理

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原理

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原理人体红外传感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自动照明和智能家居等领域的传感器,通过探测人体的红外辐射来实现对人体活动的监测和识别。

其原理是基于人体特有的红外辐射特征,通过传感器将红外辐射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对人体活动的感知和探测。

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红外辐射感应、信号处理和输出控制三个方面。

首先是红外辐射感应。

人体的热能是通过红外辐射的方式传播的,因此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会释放出红外辐射。

人体红外传感器内部搭载了红外探测器,它可以感知人体周围的红外辐射,当有人体活动时,红外辐射将被探测器所感知。

其次是信号处理。

一旦传感器感知到人体的红外辐射,就会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经过传感器内置的信号处理电路进行放大、滤波和处理,以确保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信号处理的作用是消除干扰信号,提高感知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最后是输出控制。

经过信号处理后的电信号将传输到输出控制电路,输出控制电路根据电信号的大小和变化来判断人体活动的位置、速度和方向,并最终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这些控制信号可以用来触发报警系统、控制灯光开关、调节空调温度,甚至与智能家居系统相连,实现智能化的人体活动监测和控制。

总的来说,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原理是通过感知人体周围的红外辐射,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最终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从而实现对人体活动的监测和识别。

它利用了人体自身具有的特征,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将其转化为可以被电子设备所理解和处理的信号,从而实现了对人体活动的智能感知和控制。

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原理基于红外辐射的特性,红外辐射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释放的一种电磁波辐射,其波长长于可见光,但短于微波。

这种红外辐射可以穿透一些薄的材料,而且其强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因此可以通过探测物体周围的红外辐射来实现对物体的活动监测和识别。

在人体红外传感器中,常用的红外探测器包括有源式红外探测器和无源式红外探测器。

有源式红外探测器是利用人体本身的热辐射作为能源,通过感应人体的红外辐射来实现对人体活动的监测,其优点是不受环境温度影响,适用于室内和室外环境;而无源式红外探测器则是通过感应周围的红外辐射来实现对人体活动的监测,其优点是能够探测到更远距离的目标,适用于需要长距离监测的场合。

辐射式光电传感器原理

辐射式光电传感器原理

辐射式光电传感器原理
辐射式光电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光电传感器,它基于光电效应原理,利用光的辐射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检测和测量光的强度、能量或其他特性。

辐射式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物质表面时,光的能量可以激发物质中的电子,使其从束缚态跃迁到自由态,从而产生电流或电压。

辐射式光电传感器通常采用半导体材料作为光电效应的基础,例如硅(Si)、锗(Ge)或硒化镉(CdS)等。

在辐射式光电传感器中,光电效应产生的电流或电压信号被转换为可测量的电信号,从而实现对光的检测和测量。

一般来说,辐射式光电传感器包括光敏元件、电路和输出接口等组成部分。

光敏元件是辐射式光电传感器中最关键的部分,它能够将光的能量转化为电信号。

常见的光敏元件包括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光电晶体管(Phototransistor)和光电阻(Photoresistor)等。

这些光敏元件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用于测量不同范围的光线强度。

在光敏元件之后,还需要设计适当的电路来放大、滤波和处理光敏元件产生的微弱电信号。

这些电路通常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比较器等,
通过对电信号的处理,可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最后,辐射式光电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可以通过数字或模拟接口传输给其他设备或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这样,辐射式光电传感器可以在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光电测量、光电检测、光通讯等。

总之,辐射式光电传感器通过利用光电效应实现对光的检测和测量。

它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响应、功耗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等。

12 第十二章(2)红外、核辐射

12 第十二章(2)红外、核辐射
是静止着还是走动着。
22
上 下 范 围
2.
光子探测器
光子探测器的工作机理是:利用入射光辐射的光 子流与探测器材料中的电子互相作用,从而改变电子 的能量状态,引起各种电学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光子 效应。根据所产生的不同电学现象,可制成各种不同 的光子探测器。光子探测器有内光电和外光电探测器 两种,后者又分为光电导、光生伏特和光磁电探测器 等三种。光子探测器的主要特点是灵敏度高,响应速 度快,具有较高的响应频率,但探测波段较窄,一般 需在低温下工作。
传播,并具有明显的波粒二相性。
3
红外辐射和所有电磁波一样,是以波的形 式在空间直线传播的。它在大气中传播时,大 气层对不同波长的红外线存在不同的吸收带,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就是利用该特性工作的,空 气中对称的双原子气体,如N2、O2、H2等不吸 收红外线。而红外线在通过大气层时,有三个 波段透过率高,它们是2~2.6μ m、3~5 μ m和 8~14 μ m,统称它们为“大气窗口”。这三个 波段对红外探测技术特别重要,因此红外探测 器一般都工作在这三个波段(大气窗口)之内。
10
热释电传感器的内部电路
场效应管
两块反向 串联的热 释电晶片
11
热释电传感器工作原理
热释电晶片表面必须罩上一块由一组平 行的棱柱型透镜所组成菲涅尔透镜,每一透 镜单元都只有一个不大的视场角,当人体在 透镜的监视视野范围中运动时,顺次地进入 第一、第二单元透镜的视场,晶片上的两个 反向串联的热释电单元将输出一串交变脉冲 信号。当然,如果人体静止不动地站在热释 电元件前面,它是“视而不见”的。
49
4.核辐射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核辐射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
电离、吸收、 反射
电离作用: 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行时会使物质的原子发生 电离,在它们经过的路程上形成离子对。 其中:α 粒子质量大,电荷量多,电离能力

传感器应用技术-项目十辐射式传感器

传感器应用技术-项目十辐射式传感器

抵消法窄脉冲发射电路如图(a)所示。超声波大电流脉 冲发射电路原理图所产生的超声波信号变为一个只保留前 半周期的窄脉冲信号。
抵消法窄脉冲发射电路
(2)接收电路 由于超声波的反射信号是很微弱的脉冲信号,因此, 接收电路的设计必须考虑如下因素: ①足够大的增益,至少要60 dB的增益,这时既要防止 放大器的饱和又要防止其自激;
3.核辐射传感器
核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核辐射传感器检测
物理量的基础。利用电离、吸收和反射作用以及α、 β、γ和X射线的特性可以检测多种物理量。常用电离
室、气体放电计数管、闪烁计数管和半导体检测核 辐射强度、分析气体、鉴别各种粒子等。
(1)电离室
电离室主要用于探测α、
β粒子。电离室的窗口直径 约100 mm。γ射线的电离
1.测量原理 脉冲反射式超声测厚原理为:测量超声波脉冲通过试样所 需的时间间隔,然后根据超声波脉冲在样品中的传播速度求出 样品厚度,即 式中 d——样品厚度;
c——超声波速度; t——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回波的时间。
脉冲反射式数显超声波测厚仪原理框图
2.部分电路设计 (1)发射电路
超声波大电流脉冲发射电路原理图
盖格计数管示意图和特性曲线
(3)闪烁计数管 闪烁计数管由闪烁晶体(受激发光物体,常有气体、液体 和固体三种。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和光电倍增管组成,如图 所示。当核辐射照射在闪烁晶体上后,便激发出微弱的闪光, 闪光射到光电倍增管,经过N级倍增后,倍增管的阳极形成脉 冲电流,经输出处理电路,就得到与核辐射量有关的电信号, 送至指示仪表或记录器显示。
超声波除了上述几种作用外,还有声流效应、触发 效应和弥散效应,它们都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4.超声波传感器 利用超声波在超 声场中的物理特性和 种种效应研制的装置 可称为超声波换能器、 探测器或传感器,超 声波传感器可以是超 声波发射装置,也可 以是既能发射超声波 又能接收超声回波的 装置。这些装置一般 都能将声信号转换成 电信号。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往届试题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往届试题

试卷代号:1107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7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压电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中前置放大器的作用有( )。

A.消除电缆电容对灵敏度的影响 B.减小测量误差 C.把传感器的高输入阻抗变换成低输入阻抗2.超声波的频率高,因而( )绕射现象小,方向性好,能够成为射线而定向的传播。

A.波长短 B.波长长 C.速度慢3.差动变压器属于( )。

A.电容式传感器 B.压电式传感器 C.电感式传感器4.以下( )是影响MOS传感器性能的首要问题。

A.暗电流 B.噪声 C.像素的饱和5.超声波换能器是超声波传感器中的一个核心部件,并以( )的应用最为广泛。

A.电动式换能器 B.压电式换能器 C.电磁式换能器6.( )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检测仪表中,特别是需要辐射和穿透力前的情况,如金属探伤、测厚以及测量物体的密度等。

A.a射线 B.7射线 C.X射线7.应变电阻材料本身的灵敏系数比金属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

A.大 B.小 C.相等8.以下( )不属于虚拟仪器技术所具有的特点。

A.集成性强B.扩展性强 C.开发时间长9.利用( )制成的光电器件有真空光电管、充气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等。

A.外光电效应 B.压电效应 C.声光效应10.首先对红外辐射进行( )使恒定辐射变成交变辐射,不断地引起铁电体的温度变化,才能导致热释电产生,并输出交变信号。

A.调制 B.滤波 C.补偿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1.光电效应是指一束光线照射到物质上时,物质的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而发生了相应的____现象。

12.红外传感器是将一____的变化转换成电量变化的器件。

13.热释电探测器多用在____ 、被动式检测应用中。

14.超声波是频率比声波频率高的____波。

15.虚拟仪器技术是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____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ρ——被测材料的密度; μ——被测材料对所用射线的质量吸收系数;2
红外传感器一般由光学系统、 探测器、信号调理电路及显 示单元等组成。
按探测机理的不同,分为热探测器和光子探测器 1. 热探测器 工作机理:利用红外辐射的热效应,探测器的敏感元件吸收辐 射能后引起温度升高,进而使某些有关物理参数发生相应变化, 通过测量物理参数的变化来确定探测器所吸收的红外辐射。
光子探测器有内光电和外光电探测器两种,后者又分为光电导、 光生伏特和光磁电探测器等三种。
光子探测器的主要特点是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具有较高的 响应频率,但探测波段较窄,一般需在低温下工作。
12.1.3
1. 红外感应系统
2. 红外测温仪
红外测温仪是利用热辐射体在红外波段的辐射通量来测量温度 的。 当物体的温度低于1000℃时,它向外辐射的不再是可见光 而是红外光了,可用红外探测器检测其温度。如采用分离出所 需波段的滤光片,可使红外测温仪工作在任意红外波段。
图12 – 7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结构原理图
12.2 核辐射传感器
12.2.1 核辐射及其性质
众所周知,各种物质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物质所组成。人 们称这些最基本的物质为元素。组成每种元素的最基本单元就 是原子, 每种元素的原子都不是只存在一种。具有相同的核电 荷数Z而有不同的质子数A的原子所构成的元素称同位素。 假设 某种同位素的原子核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自动发生衰变,衰变 中释放出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等,这种现象称为核辐 射。 而放出射线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又称放射源。
阳极
阴极
N

U +
RL
J1 J2
J1>J2
O
a
bU
图12 – 12 盖革-弥勒计数管 图12 –13 盖革-弥勒计数管特性曲线
4. 闪烁计数器
物质受放射线的作用而被激发,在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 过程中,发射出脉冲状的光的现象称为闪烁现象。能产生这样 发光现象的物质称为闪烁体。闪烁计数器先将辐射能变为光能, 然后再将光能变为电能而进行探测,它由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 两部分组成。
等。 有机闪烁体中 应用最广的有蒽、芪、 三联苯和萘等。
表12 –1 主要的闪烁晶体及检测对象
5. 半导体探测器
半导体探测器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射线探测器。我 们知道荷电粒子一入射到固体中就与固体中的电子产生相互作用 并失去能量而停止。入射到半导体中的荷电粒子在此过程产生电 子和空穴对。而X射线或γ射线由于光电效应、 康普顿散射、 电 子对生成等而产生二次电子,此高速的二次电子经过与荷电粒子 的情况相同的过程而产生电子和空穴。若取出这些生成的电荷, 可以将放射线变为电信号。
红外辐射和所有电磁波一样,是以波的形式在空间直线传播 的。它在大气中传播时,大气层对不同波长的红外线存在不同的 吸收带,红外线气体分析器就是利用该特性工作的,空气中对称 的双原子气体,如N2、O2、H2等不吸收红外线。而红外线在通 过大气层时,有三个波段透过率高,它们是2~2.6μm、3~5 μm 和8~14 μm,统称它们为“大气窗口”。这三个波段对红外探测 技术特别重要,因此红外探测器一般都工作在这三个波段(大气 窗口)之内。
铝壳
光 电 倍 增管
放射线 闪烁体
阳极
橡胶板 光阴级
联级
图12 –14 闪烁计数器
按化学组成成分可分 为有机和无机
按物质形态分则可分 为固态、液态和塑料
通常使用固态闪烁体, 其中有银激活的硫化 锌ZnS(Ag)、 铊激活的 碘化 钠 NaI(T1) 、 铊 激 活 的 碘 化 铯 CsI(T1) 、 金激活的碘化锂LiI(Au)
实验表明,放射源的强度是随着时间按指数定理而减低的,即
J J0et
(12 - 1)
式中: J0——开始时的放射源强度; J——经过时间为t以后的放射源强度; λ——放射性衰变常数。
放射性同位素种类很多,由于核辐射检测仪表对采用的放
射性同位素要求它的半衰期比较长(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同位素的 原子核数衰变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这个时间又称为放射性同 位素的寿命),且对放射出来的射线能量也有一定要求, 因此常 用 的 放 射 性 同 位 素 只 有 20 种 左 右 , 例 如 Sr90 ( 锶 ) 、 Co60 (钴)、Cs137(铯)、Am241(镅)等。
1. α射线
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中可以发射出α粒子。α粒子的质量为 4.002 775u(原子质量单位),它带有正电荷,实际上即为氦原子 核,这种α粒子流通常称作α射线。 放射出α粒子后同位素的原 子序数将减少两个单位而变为另一个元素。
它从核内射出的速度为20km/s,α粒子的射程长度在空气中为几 厘米到十几厘米。
与β射线相比,γ射线的吸收系数小,它透过物质的能力最大, 在气体中的射程为几百米,并且能穿透几十厘米的固体物质,其 电离作用最小。在测量仪表中,根据γ辐射穿透力强这一特性来 制作探伤仪、 金属厚度计和物位计等。
12.2.2 核辐射探测器
核辐射探测器又称核辐射接收器,它是核辐射传感器的重 要组成部分。核辐射探测器的作用是将核辐射信号转换成电信 号,从而探测出射线的强弱和变化。由于射线的强弱和变化与 测量参数有关,因此它可以探测出被测参数的大小及变化。这 种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或者是根据在核辐射作用下某些物质的发 光效应,或者是根据当核辐射穿过它们时发生的气体电离效应。
就半导体而言,主要使用的是Si和Ge,对GaAs、CdTe等材 料也进行了研究。目前, 开发的半导体传感器有PN结型传感器、 表面势垒型传感器、锂漂移型传感器、非晶硅传感器等。
12.2.3 1. 核辐射厚度计
射到探测器的透射射线强度J和物体厚度t
J=J0e-μρt
t 1 1n J0
J
(12-3) (12-4)
/ m 10- 9 10- 7 10- 5 10- 3 10- 1
宇 宙 射 线 射 线
紫可 X射 线 外 见
线光
/ cm 10 10- 1 10
红 外线
微波
/m 102 103 104
无 线电 波
近红外 中红外
远 红外
极 远红 外
0
3
6
9
12
15
18
21
/ m
图12 – 1 电磁波谱图
红外辐射的物理本质是热辐射,一个炽热物体向外辐射的能 量大部分是通过红外线辐射出来的。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来 的红外线越多,辐射的能量就越强。红外光的本质与可见光或电 磁波性质一样,具有反射、 折射、散射、干涉、吸收等特性, 它在真空中也以光速传播,并具有明显的波粒二相性。
与光子探测器相比,热探测器的探测率比光子探测器的峰 值探测率低,响应时间长。但热探测器主要优点是响应波段宽, 响应范围可扩展到整个红外区域,可以在常温下工作,使用方 便, 应用相当广泛。
热探测器主要有四类: 热释电型、热敏电阻型、热电阻型和气体型
热释电效应: 即电石、 水晶、酒石酸钾钠、钛酸钡等晶体受热 产生温度变化时,其原子排列将发生变化,晶体自然极化, 在 其两表面产生电荷的现象
100
80
60 CO
40
C2H2
20
0
100
80
60
40
CO 2
C2H6
20
0
100
80
60
40
CH 4
C2H4
20
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m
/ m
CO气体对波长为4.65 μm附近的红外线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CO2气体则发生在2.78 μm和4.26 μm附近以及波长大于13 μm
电离:α射线通过气体时,使其分子或原子的轨道电子产生加速 运动,如果此轨道电子获得足够大的能量,就能脱离原子成为 自由电子,从而产生一对由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组成的离子对
散射:α离子在物质中运动时会改变运动方向
2. β射线
β粒子的质量为0.000 549 u,带有一个单位的电荷。它所带 的能量为100 keV~几兆电子伏特。β粒子的运动速度均较α粒子 的运动速度高很多,在气体中的射程可达20m。
β粒子在穿经物质时,会使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发生电离,电 离作用较小,质量小易被散射。
β粒子在穿经物质时,由于电离、激发、散射和激发次级辐射等
作用, 使β粒子的强度逐渐衰减,衰减情况大致服从如下的指数
规律:
J=J0e-μh
(12 - 2)
式中:J0和J——β粒子穿经厚度为h、密度为ρ的吸收体前后 的强度; μ——线性吸收系数。
离电流都有较大的影响,例如增大气体压力或增大电极面积都会 使电离电流增大。
在核辐射检测仪表中,
有时用一个电离室,有时
用两个电离室。为了使两
个电离室的特性一样, 以
减少测量误差,通常设计
成差分电离室,
+U
在高电阻上流过的电 流为两个电离室收集的电 流之差,这样可以避免高 电阻、 放大器、 环境温
度等变化而引起的测量误 差。
当前常用的核辐射探测器有:电离室、正比计数管、盖 革—弥勒计数管、闪烁计数器和半导体探测器等。
1. 电离室
利用射线对气体的电离作用而设计的一种辐射探测器
I
放射
线

R 输出 -
U

图12 – 8 电离室的结构示意图
I
1 2 3
O
U1
U2
U
图12 – 9 电离室的特性曲线
电离室内所充气体的压力、极板的大小和两极间的距离对电
正比计数管大多数是圆柱形或者球形、半球形。其阳极很 细,阴极直径较大,这主要是为了在外加电压较小的情况下, 使阳极附近仍能有很强的电场,以便有足够大的气体放大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