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记叙文阅读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考情分析高频考点:1、作品内容及主题概括2、品味词语3、品味句子4、理解标题5、表达方式6、分析人物形象7、理清线索8、拓展延伸常考题型:共设3-6题,绝大部分为主观题①内容理解概括,约2-4分②赏析重点词语,约2-4分③品鉴重要句子,约2-4分④人物形象分析或拓展运用题,约4分总分值约12-20分命题规律:1、记叙文(散文、小说)是中考必考题型,所占分值比重较大2、常常从作品内容主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形象分析及拓展延伸等角度命题二、答题策略看分做题踩点得分格式答题例1:1.生气→嘲笑→后悔→感动(每空1分)2.(1)运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1分)生动写出“我”在听到民工兄弟坚持要在窗口取钱后的疑惑、埋怨、不耐烦与生气的样子(1分)(2)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1分)形象写出“我”有意嘲笑民工兄弟的心理和举动。
(1分)3.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心疼丈夫。
丈夫因为没钱,为自己买了一大碗面,而他却喝白开水,所以心疼、难受,吃不下面,二是埋怨丈夫。
丈夫瞒着她把钱借给别人,而两人连生活费和回家的路费都没有,所以埋怨、生气,吃不下面(答对一个方面原因可得2分,答对两个方面原因得3分)4.(1)交代“我”默默为民工兄弟买一大碗面后离开的原因,点明主旨(2)议论抒情,升华主题:(3)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4)对民工兄弟的评价和赞美。
(写出三点可得满分)5.最令我们感动的人,可以是民工兄弟、“我”或者“女人”,能结合选文说明感动的原因,表达完整、流畅即可。
(2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悟,从“维护爱的尊严”或“献爱心”的角度答题均可。
(2分)答案示例:最令我感动的人是民工兄弟,因为他乐于助人,是个在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
(2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世界会更美好。
(2分)例二:1.简要概括文中围绕“怀念火柴”写的两个场景。
八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八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记叙文阅读理解【一】故乡的麦子马国福①要离开故乡了,临走时母亲给我装了几双她亲手刺绣的鞋垫。
父亲站在门口似乎欲言又止,木讷地思量着什么。
父母亲执意要送我到车站,被我拦住了。
我说家离车站这么近,你们歇着,我很快- 一;就到了。
别离如针,我怕这针扎在父母脆弱的心上,让和儿子享受短暂相聚欢愉的他们心里生疼。
②告别了父母,到了车站,就在我上车门的那一刻,我听到身后有人在喊我,扭头一看,是父亲,他气喘吁吁地向我挥手。
由于患有骨质增生,腿脚不灵便的他连走带跑地扑向即将发动的汽车,手里攥着一个小小的蓝布包。
嘴里喊着,等等,等等!把这个带上。
③我停下来,父亲蹒跚着赶过来,把布包塞到我手里。
他说:这把麦子你带着吧。
我愣住了,以为听觉错误,赶紧问:带什么?父I 亲说:一把我亲手种的麦子。
我感到有些好笑,我在城里工作,又不种庄稼,这么远的路,带一把不起眼的麦子干啥?④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缓缓地说,想家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闻闻麦子的味道,心里也会舒坦些。
父亲的举动,让我觉得有种不可理喻的拙愚。
⑤车里的乘客都上齐了,司机不耐烦地按着喇叭催促着我赶紧上车。
我把麦子装进包里,对父亲说:阿大,你回去吧。
你们不要担心,我到南方后会给你们常打电话的。
⑥两天后我回到了南方的家里,打开包裹,随手就把那包麦子扔在阳台上。
⑦时间久了,我也忘记了那包带着土腥的麦子。
或许是远离家乡的缘故,每到节假日,我总会莫名地感伤,尽—、亠、、、「管自己工作生活的环境比起咼原的环境好多了,我总觉得心里缺少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
有段时间,由于俗世的牵绊,我的状态不是很好,困顿的时候常常给家里打电话。
人教版八下记叙文阅读答题要点

记叙文(散文)阅读理解考点归纳1.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2.顺序写作顺序:时间,空间,逻辑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其中顺叙结构上的作用是:条理清楚,脉络清晰。
倒叙结构上的作用:制造悬念。
吸引读者。
插叙结构上的作用:补充内容,丰富情节,丰满形象。
突出中心。
3.表达方式五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要会判断)请到课本中各找出一例: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4.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 比喻: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了xx情感。
如: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如:佁然不动,俶尔远逝,似与游者相乐。
(3)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反复可以参照排比来答)(4)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5)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5.记叙的人称:第一、第二、第三人称。
(判断标准:看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的作用是: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散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但小说中的“我”是是线索人物,不是作者本人。
第二人称的作用是:亲切自然,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三人称的作用是:不受时空限制,行文自由。
6. 概括事件:谁+干什么+结果如何记叙文拟小标题的方法是:人物+事件或动词+事件。
以《我的母亲》《云南的歌会》为例,7.表现(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设置悬念、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等。
8. 句段的作用必须从两方面作答:结构上和内容上内容上答题思路:用了xx手法突出强调xx,为什么要强调突出它。
结构上的作用如下:①开头段作用:若用问句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思考,若讲故事、讲轶事、讲神话或设置悬念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若引用诗文,是为了增强文学性。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记叙文阅读专题 含详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想起那年读书时谷煜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
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
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
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
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
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
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
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
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记叙文阅读复习

作品的特色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中用:主要有比喻、拟人、对比等。
②表现手法的运用:主要有欲扬先抑、象征手法、伏笔照应、首尾呼应、虚实相生、正反结合、悬念误会、卒章显志、托物寓意等。
7、品味丰富的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章的语言可谓是精彩纷呈,有的精炼准确、有的形象生动、有的个性鲜明、有的精警含蓄、有的感情浓郁。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是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揣摩记叙文的语言不能脱离其语言环境,可以从词语的选择、句式的选择、句序的选择、表达方式的选择、修辞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去分析、体味。
4评析文中的人物。
分析对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云、山水草木等自然现象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能渲染人物的心情,烘托人物的形象,推动情节的发展,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可以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语言描写表露人物感情、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动作描写显示人物精神与性格,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心理描写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肖像描写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记叙文中,还经常用到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为了揭示事物所蕴含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也有少数是先议后叙。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一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一种是寓情于景或托物抒情或寄情于人,叫间接抒情。
描写作用(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
中考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7记叙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07 记叙文阅读★知识划重点★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记叙文常见考点及对策如下: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要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尤其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事件+结果。
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1·世纪*教育网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21*教*育*名*师3.记叙的详略: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21-cnjy*com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
(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6.记叙文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居多)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2记叙文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2):现代文乡宴①停刀落箸,乡宴至美。
②在我的老家,管做乡宴的厨师叫“大师傅”,平日里,他们与土地为伍,与粮食蔬菜相伴,并无异于常人之处。
只有在喜事场上,他们才被主家以“天地君亲师”中的“师”称呼,身份便有了些许特殊。
③只见“大师傅”马步扎得稳当,一只炒锅盈握在手,翻炒之间尽显如虹气势,“砧板”和“传菜”臂助左右,不敢怠慢。
或许,他们不知“八珍”是何烹饪之术,更叫不出几道“满汉全席”中的菜品名号,不论是批切锲斩,还是煎炒烹炸,全靠代代传续,耳濡目染,他们用娴熟的烹饪技艺制作出富有地方风味的菜肴,灵趣中透出憨鲁,粗粝中带着精细,一如他们性情的折射。
④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一名做乡宴的“大师傅”,我们村也有,是我的伯祖父,也就是我的大爷。
二堂哥建春结婚的时候,那十六桌酒席宴就出自他老人家之手。
他是长辈,本应到外村请“大师傅”来伺厨的,他不允,说还是由自己做才放心。
家人拗不过他,只好答应。
⑤随着建春哥婚期的临近,我似乎闻到了那股浓浓的菜香。
⑥大爷常说,做宴席讲究五个字:质、色、香、味、器,缺一不可。
对于食材的质,大爷向来很在意。
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做一方宴,要想做出亲近唇齿的味道,就不能忽视本地食材,因为它们接了我们脚下的地气,还有渗入我们肌体的水气。
⑦按照本地风俗,不管谁家办喜事,本家族人和左邻右舍都要去帮忙。
炉灶锅台,杯碟碗筷,刷得纤尘不染,干货菜蔬,鸡鸭鱼肉,逐一备齐。
大爷并不急于过油、走红,而是先吊了一锅清汤。
照他的话说,这叫“唱戏的腔,厨师的汤”。
厨师没了清汤,做出的菜肴就没有底味,不论是烧、扒,还是炖、焖、煨、汆、涮、烩、熬,味道再好,终究是浮着的。
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没了人味,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只不过是浮夸之辈。
⑧炉膛中,松柴毕毕剥剥地燃烧着,酱锅里的汤汁上下翻涌,锅底箅丝上的肉慢慢红润起来。
大爷一声令下,大家抖擞起精神,火速“备宴”。
搅动鸡蛋的嘚嘚声,切葱姜末发出的唰唰声,“粗斩细剁”肋条肉形成的马蹄声,给鲤鱼、光鸡过油响起的噼里啪啦声……各种声音融汇在一起,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记叙文阅读理解【一】故乡的麦子马国福①要离开故乡了,临走时母亲给我装了几双她亲手刺绣的鞋垫。
父亲站在门口似乎欲言又止,木讷地思量着什么。
父母亲执意要送我到车站,被我拦住了。
我说家离车站这么近,你们歇着,我很快就到了。
别离如针,我怕这针扎在父母脆弱的心上,让和儿子享受短暂相聚欢愉的他们心里生疼。
②告别了父母,到了车站,就在我上车门的那一刻,我听到身后有人在喊我,扭头一看,是父亲,他气喘吁吁地向我挥手。
由于患有骨质增生,腿脚不灵便的他连走带跑地扑向即将发动的汽车,手里攥着一个小小的蓝布包。
嘴里喊着,等等,等等!把这个带上。
③我停下来,父亲蹒跚着赶过来,把布包塞到我手里。
他说:这把麦子你带着吧。
我愣住了,以为听觉错误,赶紧问:带什么?父亲说:一把我亲手种的麦子。
我感到有些好笑,我在城里工作,又不种庄稼,这么远的路,带一把不起眼的麦子干啥?④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缓缓地说,想家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闻闻麦子的味道,心里也会舒坦些。
父亲的举动,让我觉得有种不可理喻的拙愚。
⑤车里的乘客都上齐了,司机不耐烦地按着喇叭催促着我赶紧上车。
我把麦子装进包里,对父亲说:阿大,你回去吧。
你们不要担心,我到南方后会给你们常打电话的。
⑥两天后我回到了南方的家里,打开包裹,随手就把那包麦子扔在阳台上。
⑦时间久了,我也忘记了那包带着土腥的麦子。
或许是远离家乡的缘故,每到节假日,我总会莫名地感伤,尽管自己工作生活的环境比起高原的环境好多了,我总觉得心里缺少些什么。
有段时间,由于俗世的牵绊,我的状态不是很好,困顿的时候常常给家里打电话。
每次通完电话,父亲总要问他给我的麦子是否放好了,并提醒我把麦子拿出来经常晒晒,不要生霉。
有次通完电话,想起父亲的念叨,就从阳台上拿出那包麦子,在灯光下铺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是很重很重的
⑴夏末初秋是山林探险的好季节,我和几位驴友一起,来到了贵川交界处偏僻深山探险旅游。
⑵走进山林后的第三天,我们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只有十来间泥砖房的小村子。
在村外的空地上,几只羊儿正在吃草,一位七八岁的小男孩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翻看着一本破旧的数学书,小男孩虽然身上的衣服也和那本书一样破旧,沾满灰尘和草屑,但却长的圆头圆脑,非常可爱机灵。
他睁着一双大眼睛,好奇的看着我们。
⑶经过交谈得知,小男孩开学读二年级。
我给他出了几道简单的算术题,还有几个拼音测试和组词造句的语文题,小男孩全都回答了出来,看来学习成绩还不错。
⑷见这些都没法难住他,我就给了他几道比较玄的问题:“你知道什么东西最轻吗?
⑸“鸡毛!不,羊毛!”小男孩歪着头说,“还有蒲公英!”
⑹我笑笑告诉他,这些东西的确很轻,但却并不是最轻的,例如空气、烟雾,还有风,这些东西才是最轻的。
⑺小男孩睁着一双大眼想了想后,有些不赞同地说:“空气很轻,但风却很重很重的!”
⑻“风只是流动的空气,和空气是一样的!”
⑼小男孩显然对我的话非常不屑,他用极不信任的眼光看了我一眼,然后站起来坐到了另一边的大石头上,再不理睬我,嘴巴里还轻轻地重复了两遍那句话:“风是很重很重的!”
⑽休息够了,我就和驴友们接着赶路。
离开村口三四里路之后,我们突然发现身上已经没有水了,最要命的是,我们走进了一片干燥的秃岩山,别说山涧泉眼了,就连一
棵小树都看不到。
我们决定往回走,到那座小村里去取水。
⑾翻过一座小坡,终于看见有一座泥房子还开着门,门口有一间矮草棚,关着十来只羊,而在大门里侧的地上,铺着一张竹席,上面躺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和一位小男孩,竟然就是我们之前在村口遇见的那位小男孩,他睡得很香甜,老人用一把麦秆扇为他扇着风。
⑿见有陌生人到来,老人连忙站了起来。
我们说明来意以后,他非常热心地给我们的水壶灌水,灌到第三只的时候,水壶突然从他的手中滑落到了地上,老人连忙弯腰捡起来,面带愧色地接着灌水。
⒀老人继续用麦秆扇给小男孩扇着风。
没多久,他手中的扇子又突然滑落了下来,掉在小男孩的肚子上,小男孩被惊醒了,他先是惊讶地看了我们一眼,然后心疼地对老人说:“爷爷,我说了我不热,你不要为我扇扇子了!”
⒁“好,好,爷爷不扇了,你接着睡吧!”老人慈祥地微笑着说。
⒂小男孩逐渐睡去,虽然他说自己不热,但睡去后,额头就冒出了细微的汗珠,老人又拿起麦秆扇,轻轻地给他扇着风。
老人边扇着风边对我说起了自己的孙子:孩子命苦,父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滚落的山石砸中,双双离开了人世,留下他们祖孙俩相依为命。
家里穷,买不起电风扇,所以热天里都要给孩子扇扇子,可从今年开始,老人的双手有些不对劲,经常莫名其妙地抖动,握不牢东西,以前一只手可以拎起50斤稻谷,现在连给孩子扇点风都觉得特别费力,使不上劲。
不过小孙子特别懂事,再热的天也不让爷爷给他扇扇子,怕累着了爷爷。
⒃老人说到这里,眼眶变得潮湿起来,但脸上却浮现出一种欣慰的微笑!他的脸黝黑黝黑的,爬满皱纹,他那双粗糙而且布满青筋老茧的大手,因为怕扇子掉落而使劲地攥着扇柄。
此情此景,我不禁再次回想起了小男孩的话:“空气很轻,风却很重很重的!”我猛然间意识到,他说的是对的,风确实很重很重,甚至比50斤稻谷还要重,重得连他的爷爷都不太拿得动!
⒄在起身离开的时候,老人走到门口替我们指路,我趁这时间从口袋里掏出三百元钱,悄悄地塞到了小男孩睡觉的那张竹席下——这足够他们买一台电风扇了!
⒅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在做慈善,我只是觉得,风不应该有那么重,而我所做的,只是力所能及地让风轻一点,再轻一点……
1. 选文中小男孩是怎样的孩子?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分)
2. 选文第⒂段划线句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3.结合上下文,体会第⒃段中两个句子中“风很重很重”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4分)(1)此情此景,我不禁再次回想起了小男孩的话:“空气很轻,风却很重很重的!
(2)我猛然间意识到,他说的是对的,风确实很重很重,甚至比50斤稻谷还要重,重得连他的爷爷都不太拿得动!
4.试分析结尾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