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物理精简版笔记

合集下载

高分子物理期末知识点总结

高分子物理期末知识点总结

UNIT1.碳链高分子:主链全部由C以共价键相连接;杂链:主链含C,以及O、S等两种或以上的原子以共价键相连接;构造:聚合物分子的各种形状(线形、枝化、交联、梯形、螺旋)构型:由化学键固定的原子在空间几何排列;构像:原子或原子团绕单键内旋转所产生的空间排布。

旋光异构体:结构单元为-CH2-CHX-型,包含一个不对称C,所形成的异构体;分为全同:取代基都在主平面一侧或都由一种旋光异构单元键接而成;间同:相间分布于或两种交替链接;无规:不规则分布或两种无规链接。

链段:高分子链中的单键旋转时互相牵制,一个键转动,要带动附近的一段链一起运动,把若干个键组成的一段链作为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

自由连结链:一个孤立高分子链在旋转时不考虑键角限制和位垒的障碍,每个分子由足够过的不占有体积的化学键自由结合而成的,每个键在任方向取向几率相等的理想模型。

自由旋转链:分子链中每个键在键角所允许的方向自由转动,不考虑空间位阻对旋转的影响;等效自由:将一个原来有n个键长为l键角固定旋转不自由的键组成的链可视为Z个长度为b的自由结合链段的的高分子链;链的柔性:分子链能够改变其构象的性质.(不但高分子本身是一个独立运动单元,而且在每个高分子中还存在能独立运动的小单元,他们热运动的结果使链有强烈的卷曲倾向,这是大分子链具备柔性的最根本内在原因)柔性实质:构象数增,S增,分子链卷曲程度增,分子链在无外力作用下总是自发采取卷曲形态,使构象熵最大。

平衡态柔性:热力学平衡条件下的柔性,取决于反式与旁式构象之间的能量差ΔUtg。

动态柔性:在外界条件影响下从一种平衡态构象向另一种平衡态构象转变的难易程度,转变速度取决于位能曲线上反式和旁式构象之间的位垒ΔUb与外场作用能之间的关系(ΔUb与kT).影响柔性的因素:分子结构:a主链结构1主链全部由单键组成,一般柔性较好,PE PP;不同单键,柔性不同Si-O>C-N>C-O>C-C.2有孤立双键,柔性大,顺式聚1,4-丁二烯;共轭双键,不能内旋转,分子刚性,聚乙炔,聚苯;有芳杂环,柔性差,芳香尼龙.b取代基1极性大作用力大,内旋转受阻,柔性差,PAN<PVC<PP.2极性取代基比例大,分子内旋转困难,柔性差,聚氯丁二烯>聚氯乙烯>聚1,2-二氯乙烯.3极性取代基的分布对柔性有影响,聚偏二氯乙烯>聚氯乙烯.4非极性取代基,基团体积大,空间位阻大,内旋困难,柔性差,PS<PP<PE.c支化、交联:支链很长,阻碍内旋转起主导作用,柔性差.d分子链的长短:分子链越长,构像数目多,柔性好.e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柔性差.f分子结构越规整,结晶能力强,一旦结晶呈刚性.外界因素:a温度: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能量增加,内旋转变易,构象数增加,柔性增加.b外力:外力作用缓慢柔性易显示,作用快无法体现.e溶剂:重要影响.UNIT2.内聚能: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汽化1mol凝聚体所需要能量ΔE;内聚能密度(CED):单位体积凝聚体汽化时所需要的能量。

高分子物理考研知识点总结

高分子物理考研知识点总结

第1章高分子链的结构1.1 高聚物的结构层次构造(architecture):指分子链中原子的种类和排列,取代基和端基的种类、结构单元的排列顺序、支链的类型和长度等。

构型(configuration):是指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几何排列。

这种排列是稳定的,要改变构型,必须经过化学键的断裂和重组。

构型不同的异构体有旋光异构体、几何异构体和键接异构体。

构象(conformation):指分子中由于单键的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中原子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叫做构象。

取代原子(取代基)绕碳-碳单键旋转时可形成的任何可能的三维或立体的图形。

构象改变不破坏和形成化学键。

分子中取代原子或取代基的相互排斥,致使单键旋转受限制,故给定的分子中存在一个能量最低的优势构象。

文献也把高分子链的化学结构称为近程结构,而相应的高分子链的尺寸(分子量及分布)和形态(构象)称为远程结构。

1.2 组成和构造1.2.1 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高分子链---单体通过聚合反应连接而成的链状分子。

聚合度---高分子链中重复结构单元的数目。

链节---重复的基本结构单元。

按高分子链化学组成高聚物可分为:(1)碳链高分子:分子主链全部由碳原子以共价键相连接而成。

许多高聚物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属于这类高分子,它们只是侧基不同,侧基上可含有杂原子,主链都一样完全是碳。

它们大多是由加聚反应制得。

(2)杂链高分子:分子主链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子,包括碳、氧、氮、硫等以共价键相连接而成。

常见的有聚酯、聚酰胺、酚醛树脂、聚甲醛、聚砜和聚醚等。

它们主要由缩聚反应和开环聚合而制得。

由于主链带有极性,所以较易水解。

但是,耐热性、强度均较高,故通常用作工程塑料。

(3)元素高分子:分子主链中含有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硅、磷、锗、铝、钛、砷、锑等元素的高分子。

主链中不含碳原子,侧基含有机基团时称为有机元素高分子,如有机硅橡胶和有机钛高聚物等。

高分子物理复习总结

高分子物理复习总结
向的几率相同 44、自由旋转链:假设分子链中每个键都在键角容许的方向
自由内旋,不考虑空间位阻对转动的影响,这种链称为自 由内旋转链 45、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模型:纓状微束模型--两相模型、 折叠链模型、松散折叠链模、型隧道-折叠链模型、插线 板模型
二、选择题
(1)聚丙烯在晶相中分子链呈平面锯齿形排列? 是 否√ (2)高分子链能够改变其构象的性质称为柔顺性? 是√ 否 (3)高聚物结晶包括晶核的形成和晶粒的生长两个阶段?
23、等规度。指聚合物中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的总的百分数 24、聚集态结构。高分子的聚集态指高分子链之间的排列和堆积
结构,也称为超分子结构,包括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取向 态结构、液晶态结构,三级结构,晶态与非晶态,晶态有序性 比小分子的差,非晶态有序性比小分子的高 25、取向:高分子链沿一定方向优先平行排列,称为取向 26、取向态和结晶态的差别:都为有序,取向为一或二维有序, 结晶态为三维有序。 27、液晶态:一种具有晶体和液体的部分性质的过渡态,称为液 晶态 28、均相成核:无外来物质存在下、高分子链自身形成晶核发生 结晶 29、异相成核:异相成核为外来物质、未完全熔融的聚合物结晶 体等为中心,吸附熔体中高分子链作有序排列而形成晶核
39、柔性:主链有一定内旋转自由度的性质 40、热塑性弹性体:可加热塑性流动的弹性体 41、溶胶:如果聚合物中含有能溶解的支化与线形高分子,
也含有交联高分子,能溶解的部分叫做溶胶 42、凝胶:如果聚合物中含有能溶解的支化与线形高分子,
也含有交联高分子,不能溶解的部分叫做凝胶 43、自由结合链:内旋转无任何阻碍,每个键在任何方向取
塑料、橡胶、纤维制品与工艺
一、名词解释
1、高分子链:由单体通过聚合反应连接的链状分子

高分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分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链结构
1.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 2.结构单元的键接方式 3.结构单元的立体构造和空 间排列 4.支化与交联 5.结构单元的键接序列
• 高分子各结构层次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高分子结构是包括各个层次的综合概念,高分子的性能也是各个层次结构对性能贡献的综合表现 • 高分子结构层次繁多、复杂,给其性能调节和改善带来机会 • 合成:一次结构 • 加工:二、三次结构 • 配混:高次结构
到其分子引力范围之外所需要的能量。
克服分子间的 相互作用 ∆E= ∆Hv-RT ∆Hv--摩尔蒸发热 RT--转化为气体所做的膨胀功
高聚物结晶热力学
结晶聚合物的熔融与熔点
结晶聚合物与小分子晶体熔融的相同点:都是热力学平衡一 级相转变过程---自由能对温度和压力的一阶导数(体积 和熵)发生了不连续变化 对许多高聚物精心测量,每 变化一个温度eg:升1℃,维 持恒温,直到体积不再变化 (24hr) 后再测比容,结果过 Tm T 程十分接近跃变过程,在终 点处出现明确的转折——是 只有程度的差别而无本质的差别 热力学的一级相转变
晶核的成长是高分子链扩散到晶核或晶体表面进行生长 , 可 以在原有表面进行扩张生长, 也可以在原有表面形成新核而 生长。 结晶速度应包含成核速度、晶粒的生长速度和由它们两者所 决定的全程结晶速度。
成核速度:偏光显微镜直接观察单位时间内形成晶核的数目
晶粒的生长速度:偏光显微镜法直接测定球晶的线增长速度
淬火通常使熔点低和熔限宽,退火处理则相反
高聚物的结晶动力学
结晶高聚物的结晶范围在Tg与Tm 之间 ;当结晶高聚物从熔 融状态逐渐冷却,或经淬火处理的结晶高聚物升温至玻璃化 温度以上,就可以逐渐结晶而形成晶态高聚物。 聚合物结晶过程分为晶核的形成和晶核的成长两个阶段

湘大高分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湘大高分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湘⼤⾼分⼦物理知识点总结第⼀章⾼聚物的分⼦量及分布1. 基本概念平均分⼦量z w n M M M M η>>>第i 种分⼦的分⼦量为i M ,摩尔数i n ,质量为i w ,质量分数i W ,摩尔分数i N 。

数均分⼦量: i iin i i ii i n M wM N M nn===∑∑∑ 以数量为统计权重的平均分⼦量。

重均分⼦量:2i iiiiiwiiii iiiin M w M M W M n Mw===∑∑∑∑∑ 以重量为统计权重的平均分⼦量。

粘均分⼦量:[]1()i i i W KM M M αααηαη??= ?=∑这⾥的是指公式中的指数z 均分⼦量:232i ii ii i iiizi i ii iiiiz M w M n M M zw Mn M===∑∑∑∑∑∑ (i i i z w M =)分⼦量分布宽度指数(2σ):是指试样中各个分⼦量与平均分⼦量之间的差值的平⽅平均值,⼜叫⽅差。

()()22222()()/1n n n n n w n nM M M M M M M σ??=-=-=-??22222()()()(/1)w w w w w z w w M M M M M M M σ??=-=-=-??量度,它与溶剂化作⽤和⾼分⼦在溶液⾥的形态有密切关系。

粘度:液体流动速度梯度(剪切速率)为11s -时,单位⾯积上所受到的阻⼒(剪切⼒)。

相对粘度:0r ηηη= 常⽤溶液和纯溶剂的粘度之⽐。

1r - 溶液粘度相对纯溶剂粘度增加的分数,即溶液粘度的相对增量。

()ln 1ln sp r c cηη+= 相对粘度的⾃然对数与浓度之⽐。

极限粘数(特性粘数):[]00ln limlimsprC C c cηηη→→== 浓度趋于0时,单位浓度的增加对溶液的增⽐浓度或相对粘度对数的贡献。

其数值不随溶液浓度的⼤⼩⽽变化,但随浓度的表⽰⽅法⽽异。

2. 基本问题(1)平均分⼦量的⼏种表⽰⽅法和计算⽅法 (2)⾼聚物分⼦量的⼏种测定⽅法和原理(3)分⼦量分布的测定⽅法和原理(GPC )GPC ⼜称体积排除⾊谱法,基本原理:⼀个多孔载体的⾊谱柱,先⽤某种溶剂充满⾊谱柱,占据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之间的空隙,在以同种溶剂配成的聚合物溶液从柱头注⼊,再以这种溶剂从头置尾以恒定的速度淋洗。

何曼君《高分子物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聚合物的非晶态【圣才出品】

何曼君《高分子物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聚合物的非晶态【圣才出品】

第5章聚合物的非晶态5.1复习笔记一、高分子的凝聚态结构高分子的凝聚态结构:分子链之间的几何排列和堆砌结构,包括非晶态结构、晶态结构、液晶态结构、取向态结构和共混聚合物的织态结构等。

高分子链结构是决定聚合物基本性质的内在因素,凝聚态结构随着形成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是直接决定聚合物本体性质的关键因素。

二、非晶态聚合物的结构模型目前对非晶态高聚物结构的争论交点,主要集中在完全无序还是局部有序。

1.无规线团模型(1)1949年,Flory从统计热力学理论出发推导出“无规线团模型”。

该模型认为:在非晶态聚合物中,高分子链无论在 溶剂或者是本体中,均具有相同的旋转半径,呈现无扰的高斯线团状态。

(2)实验证据①橡胶弹性理论;②在非晶聚合物的本体和溶液中,分别用高能辐射使高分子发生交联。

未发现本体体系中发生分子内交联的倾向比溶液中大;③用X光小角散射测定含有标记分子的聚苯乙烯本体试样中聚苯乙烯分子的旋转半径,与在溶液中聚苯乙烯分子的回转半径相近。

2.两相球粒模型(1)1972年,Yeh 提出两相球粒模型。

该模型认为:非晶态聚合物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局部有序。

包含粒子相和粒间相两个部分,一根分子链可以通过几个粒子和粒间相。

(2)支持该模型的事实①橡胶弹性的回缩力;②聚合物的非晶和结晶密度比为96.0~85.0/≈c a ρρ,按分子链成无规线团形态的完全无序的模型计算65.0/<c a ρρ,实际密度比偏高;③聚合物结晶速度很快;④某些非晶态聚合物缓慢冷却或热处理后密度增加,球粒增大。

二、非晶态聚合物的力学状态和热转变图5-1非晶态聚合物温度形变曲线“三态两区”:玻璃态、高弹态、黏流态、玻璃化转变(玻璃态与高弹态之间的转变)、粘流转变(高弹态与黏流态之间的转变)。

玻璃态:键长和键角的运动,形变小,模量大。

外力除去后,形变立刻回复,是普弹性。

玻璃化转变:链段开始发生运动,模量下降。

对应的转变温度T g为玻璃化温度。

何曼君《高分子物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圣才出

何曼君《高分子物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圣才出

第4章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4.1复习笔记一、高分子共混物的相容性1.基本概念(1)高分子共混物高分子共混物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按适当的比例,通过共混得到单一聚合物无法达到的性能的材料,也称为“高分子合金”。

(2)相容性相容性是指在任何比例混合时,都能形成分子分散的、热力学稳定的均相体系,即在平衡态下聚合物大分子达到分子水平或链段水平的均匀分散。

(3)机械相容性机械相容性是指能得到具有良好物理、机械性能的共混材料时聚合物共混物之间的相容性。

(4)IPN互穿网络结两种不相容聚合物分别交联形成网状结构并相互穿的结构。

(5)界面层空气与高聚物熔体的表面,或者多相高聚物内部形成两相的界面,某一组分的浓度或密度会由一相连续地向另一相变化,两相之间的边界面附近的部分称为界面层(表面层)。

2.聚合物共混的意义(1)消除和弥补单一聚合物性能上的弱点,取长补短,得到综合性能优良、均衡的理想聚合物材料;(2)使用少量的某一聚合物可以作为另一聚合物的改性剂,改性效果明显;(3)改善聚合物的加工性能;(4)制备一系列具有崭新性能的聚合物材料。

3.混合自由焓组成曲线与温度的关系(1)高温互容低温分相的高临界共溶温度(UCST)。

超过此温度,体系完全相容,为热力学稳定的均相体系;低于此温度,部分相容,在一定的组成范围内产生相分离;(2)低温互容高温分相的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

低于此温度,体系完全相容,高于此温度为部分相容;(3)同时存在最高临界相容温度和最低临界相容温度。

有时,UCST和LCST会相互交叠,形成封闭两相区。

二、高分子嵌段共聚物熔体与嵌段共聚物溶液嵌段共聚物是指由化学结构不同的嵌段组成的大分子。

合成嵌段共聚物的聚合方法有:活性阴离子聚合、缩聚、Ziegler-Natta催化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等。

1.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微相分离:嵌段共聚物在一定温度下也会像高分子共混物一样发生相分离,由于嵌段间具有化学键的连接,形成的平均相结构微区的大小与单个嵌段的尺寸差不多,被称为微相分离。

高分子物理重要知识点

高分子物理重要知识点

高分子物理重要知识点第一章高分子链的结构1.1高分子结构的特点和内容高分子与低分子的区别在于前者相对分子质量很高,通常将相对分子质量高于约1万的称为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低于约1000的称为低分子。

相对分子质量介于高分子和低分子之间的称为低聚物(又名齐聚物)。

一般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4~106,相对分子质量大于这个范围的又称为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

英文中“高分子”或“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有两个词,即polymers和Macromolecules。

前者又可译作聚合物或高聚物;后者又可译作大分子。

这两个词虽然常混用,但仍有一定区别,前者通常是指有一定重复单元的合成产物,一般不包括天然高分子,而后者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一类化合物,它包括天然和合成高分子,也包括无一定重复单元的复杂大分子。

与低分子相比,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特点是:(1)相对分子质量大,由很大数目的结构单元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往往存在着分布;(2)主链有一定的内旋自由度使分子链弯曲而具有柔顺性;(3)高分子结构不均一,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大;(4)晶态有序性较差,但非晶态却具有一定的有序性。

(5)要使高聚物加工成为有用的材料,需加入填料、各种助剂、色料等。

高分子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整个高分子结构是由不同层次所组成的,可分为以下三个主要结构层次(见表1-1):表1-1高分子的结构层次及其研究内容由于高分子结构的如上特点,使高分子具有如下基本性质:比重小,比强度高,弹性,可塑性,耐磨性,绝缘性,耐腐蚀性,抗射线。

此外,高分子不能气化,常难溶,粘度大等特性也与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1.2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高分子链的化学结构可分为四类:(1)碳链高分子,主链全是碳以共价键相连:不易水解(2)杂链高分子,主链除了碳还有氧、氮、硫等杂原子:由缩聚或开环得到,因主链由极性而易水解、醇解或酸解(3)元素有机高分子,主链上全没有碳:具有无机物的热稳定性及有机物的弹性和塑性(4)梯形和螺旋形高分子:具有高热稳定性由单体通过聚合反应连接而成的链状分子,称为高分子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高分子物理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1. 近程结构:一个或几个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空间结构及其与近程邻近基团间的键接关系。 2. 结构单元:高分子链中单体的残基。 3. 键接方式(构造异构):结构单元在链中的连接方式和顺序。 4. 支化度:支化点密度,或两相邻支化点间链的平均分子量。 5. 交联度:交联点密度,或两相邻交联点间链的平均分子量。 6. 构型: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 7. 旋光异构:含不对称碳的结构单元具有互为镜象的一对对映体,互称旋光异构( 单元) 。 8. 几何异构(顺反异构):由内双键上基团在双键两侧排列方式不同而形成的异构体(单元)。 9. 等规度:聚合物中由两种异构单元规整连接(全同和间同立构)的链所占的百分数。 10. 远程结构:相距较远的原子(团)间在空间的形态及其相互作用。 11. 内旋转:由σ单键绕对称轴的旋转。 12. 构象:由于单键内旋转而形成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的形态。 13. 构象(内旋转)异构体:由单键内旋转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不同构象间的互称。 14. 无轨线团:具有不规则蜷曲构象的高分子链。 15. 均方末端距:线型高分子链两端点间距离平方的平均值。 16. 均方旋转半径:从高分子链重心到各个链单元间距离平方的平均值。 17. 高斯链:高分子链段分布符合高斯分布函数的高分子链(等效自由结合链)。 18. 等效自由结合链:以若干个键所组成的链段间自由结合、且无规取向的高分子长链。 19. 链段:高分子链段中由若干个键所组成的能够独立运动的最小的分子片段(单元)。 20. 刚性因子(空间位阻参数):由实测高分子的无扰根均方末端距与自由旋转链的根均方末端距之比。 21. 分子无扰尺寸:由实测高分子的无扰均方末端距与分子量之比的平方根。 22. 无扰尺寸:在θ条件下测得的高分子链的尺寸应与高分子本体尺寸一致,称无扰尺寸。 23. 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改变其构象的性质。 24. 聚集态结构(超分子结构):高分子材料中分子链与链间的排列与堆砌结构。 25. 内聚能:将1mol固体或液体分子相互远离到其分子间作用力范围之外所需的能量。 26. 内聚能密度:单位体积的内聚能。 27. 结晶度:体系中结晶部分所占的百分数。 28. 结晶速率(半晶期):结晶过程进行到一半所需要时间的倒数,由成核速率和晶粒成长速率决定。 29. 次级结晶(二次结晶):高分子结晶后,其未结晶部分随时间继续缓慢结晶的现象。 30. 熔限:高分子晶体熔融时出现的较宽的温度范围。 31. 熔点:晶体熔融时的温度。 32. 取向(态):高分子链沿某些特定方向作优势排列的过程或装态。 33. 解取向:已经取向的高分子链在受热时重新趋向于无序化的过程。 34. 单轴取向:高分子链或链段沿单向外力作优势排列的过程或状态。 35. 双轴取向:高分子链取平行于薄膜平面方向排列的过程或状态。 36. 溶解: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相互扩散,最后形成分子分散的均相体系的过程。 37. 溶胀:溶剂分子向高分子体系中渗透,使高分子体积膨胀的过程。 38. 溶胀平衡:交联高分子在溶剂中膨胀,同时产生弹性收缩作用,最终达到的平衡状态。 2

39. 浓度参数:物质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 40. Huggins参数χ1 :反映高分子与溶剂混合时相互作用能变化的参数。 41. θ状态(θ条件):高分子溶液的溶剂化学位变化与理想溶液相同时的状态。 42. θ溶剂:高分子溶液的溶剂化学位变化与理想溶液相同时所用的溶剂。 43. θ温度(Flory温度):高分子溶液的溶剂位变化与理想溶液相同时所处的温度。 44. 扩张因子:溶液中高分子的根均方末端距与其无扰值之比。 45. 排斥因子:溶剂作用使高分子链发生扩张或收缩而引起的体积变化。 46. 第二维利系数:高分子溶液渗透压与浓度关系中偏离线性的二次项系数。A2=Nu/2M2 47. 凝胶:溶剂分散在交联高分子中形成的溶胀体。 48. 冻胶: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的高分子溶胀体。 49. 增塑剂:能够使高分子的塑性增大(降低Tf和Tg)的物质。 50. 平均分子量:多分散性高分子体系中分子量的统计平均值。 51. 多分散系数: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之比。 52. 依数性:加入溶质后溶剂的一些热力学参数变化仅与溶质分子数有关的性质。 53. 相对粘度:溶液粘度与溶剂粘度之比。 54. 增比粘度:溶液粘度比溶剂粘度的相对增量。 55. 粘数(比浓粘度):粘度的相对增量与浓度的比值。 56. 特性粘数(极限粘度):浓度趋于零时的粘数(比浓粘度)。 57. 分子量分布:聚合物中各个级分所占分数与分子量的关系。 58. 淋洗(出)体积:在色谱法检测或分离样品时,从试样进柱到被淋洗出来所接受到的淋出液总体积。 59. 松弛过程:高分子在受外场作用时从一个平衡态过渡到另一平衡态是需要时间达到过程。 60. 松弛时间:在外场作用下高分子某一物理量变化达到其总变化量的1/e时所需的时间。 61. 松弛时间谱:高聚物各种运动单元的松弛时间因长短不一而形成的一个分布。 62. 热机械曲线:在一恒力作用下,聚合物试样的形变(或模量)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63. 玻璃态:非晶态高分子处于普弹性(小可逆形变)的状态,即链段运动被冻结的状态。 64. 高弹态:非晶态高分子处于链段可运动,在外力作用下可以产生可逆大形变的状态。 65. 粘流态:高分子分子链间可以相对滑移,产生不可逆粘性流动的状态。 66. 玻璃化转变:玻璃态与高弹态之间的转变,是分子链间是否可以产生明显滑移的转变。 67. 粘流转变:高弹态与粘流态之间的转变,是分子链间是否可以产生明显滑移的转变。 68. 主级松弛:高分子链段运动冻结与否的转变引起的松弛,即玻璃化转变区的松弛。 69. 次级松弛:小于链段的一些运动单元冻结与否而产生的一系列在玻璃化温度以下的松弛。 70. 自由体积:液体或固体中未被分子占据的体积。 71. 牛顿流体:液体流动时,粘度不随剪切应力与剪切速度变化而变化的流体。 72. 宾汉流体(塑性流体):剪切应力需超过一定值(屈服应力)后才能流动的液体。 73. 假塑性流体(切力减稀流体):流动时表现粘度随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增加而逐渐下降的流体。 74. 胀熔体(切力增稠流体):流动时表现粘度随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增加而逐渐增大的流体。 75. 力学性能:材料在受力时产生形变或抗破损断裂的性能。 76. 形变性能:材料在受力时的变形特性,反映材料在破坏前的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77. 断裂性能:材料在破裂时所承受的应力及其应变响应。 3

78. 应力:材料在受力时由于内部产生形变而导致的单位面积上抵抗外力的作用力。 79. 应变: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响应。 80. 泊松比:材料在拉伸变形时横向收缩率与纵向伸长率的比值。 81. 弹性模量: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是材料单位应变时的应力大小。 82. 弹性柔量:材料顺应外力而变形的能力,为单位应力下的应变量,即模量的倒数。 83. 屈服:在受到超过临界应力作用时,材料发生很大形变的现象。 84. 屈服应力:材料能产生很大形变时所承受的临界应力。 85. 屈服应变(伸长率):在受到超过临界应力作用时,材料会产生很大形变,临界点对应的应变。 86. 冷拉:玻璃态高分子在大应力作用下产生大形变的现象,升温后可回复。 87. 受迫高弹性:玻璃态高分子在大应力作用下由熵变导致的大形变,升温后可回复。 88. 冷流:玻璃态高分子在大应力作用下产生升高温度也不能回复形变的现象。 89. 脆点(脆化温度):在玻璃化温度以下,材料的屈服应力与断裂应力相等时的温度。 90. 脆性断裂:材料在屈服以前发生的断裂。 91. 韧性断裂:材料在屈服以后发生的断裂。 92. 普弹态:材料瞬时产生的由内能变化导致的可逆小形变的特性。 93. 熵弹态(高弹性):材料产生的由熵变导致的可逆大形变的特性。 94. 粘弹态:材料产生的可逆或部分可逆的大形变具有时间依赖性的特性。 95. 力学松弛:由分子运动的松弛特性导致的高分子力学性能也具有时间依赖性的特性。 96. 蠕变:在恒定的应力作用下,材料的形变随时间逐渐发展的现象。 97. 应力松弛:在恒定的应变下,材料的应力随时间逐渐降低的现象。 98. 滞后:在交变应力作用下,材料应变变化滞后于应力变化的现象。 99. 力学损耗(内耗):在交变应力作用下,材料每一拉伸一收缩循环时所损耗的能量。 100. 时温等效原理:对于分子运动和力学松弛现象,升高温度等效于延长观测时间。 101. Boltzmann叠加原理:聚合物力学松弛的各因数对松弛过程贡献是独立的,并有简单的加和关系。 102. 碳链高分子:主链全部由碳原子以共价键相连接的高分子化合物。 103. 杂链高分子:主链中除了含有碳外,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原子并以共价键相连接的高分子化合物。 104. 热塑性:物质在加热时能发生流动变形,冷却后可以保持一定形状的性质,线形或支链型聚合物具有这种性能 105. 热固性:加热时不能软化和反复塑制,也不在溶剂中溶解的性能,体型聚合物具有这种性能。 106. 热释放电流: 107. 热弹现象: 108. 高分子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高分子材料构成的复合体系,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树脂,或者树脂与少量橡胶,或者树脂与少量热塑性弹性体,在熔融状态下,经过共混,由于机械剪切力作用,使部分高聚物断链,再接枝或嵌段,亦或基团与链段交换,从而形成聚合物与聚合物之间的复合新材料。

二、概念 1.高分子物理的内容和任务 内容:运用分子运动的观点通过对具有多分散性的高分子链进行统计分析,来研究高分子微观结构与其宏观性能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